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热门20篇)
总结是一种引导我们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总结时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归纳讨论的内容,避免片面性。以下是小编挑选出来的一些总结范文,看看它们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一
读书是由译者根据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所编写,其中还融合了苏氏的其他著作的精彩条目,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著就了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文章事例生动,理论精辟,见解独到,可读性极强。
文章一共介绍了100条给教师的建议,其中有几条让我印象最为深刻,让我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我想每位老师听到别人形容教师放假时间长,工作内容轻松时,都会感到很无奈,只有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辛酸。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事情让老师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尤其是当班主任的同事,在备课时总会有各种事情被打扰,于是书中介绍了一位历史老师,结束了一个观点,备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一节课都是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的,这种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随着教师的知识储备越来越长,量变就会变成质变,在教书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如作者所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的溪流来滋养它,要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其次,第33条——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几点建议。
作者总结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的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的,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地精神财富——教育是明智的。”所以趁着年轻,我们需要做的事有很多。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从每个不同的独立个体中体现出来,最后,年轻的朋友们,每个月要有三本书,学科方面,榜样人物以及关于人的心灵的书,这会让你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光传授知识,更能充盈学生的思维和心灵。教育者要具备一种对美丽的精细的感觉,要在创造美的劳动跟人有精神交往。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二
我读了周成平的书《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受益良多。这本书就“师德”、“教学”、“育人”和“修养”四个方面给出四十三条建议。每一篇文章分别结合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作了深度反思,给予我深刻的教育启示。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处处让我感动,处处令我深思。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学生的关键就在于爱,表扬也好,批评也罢,只是形式不同而已,爱的本质是没有差别的。”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基于每一个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寻找以前机会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
“爱的误区”包含传统的家长式的爱;保姆型式的爱;暖水瓶似的爱;势力形势的爱
“爱”的策略主要有随机之爱;希望之爱;宽容之爱;民主之爱
要想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它代表这一种姿态,象征着一种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代表着一种不肯屈服的姿态,一种独立的人格,象征着一种自由思考的精神。传递着一种思想,一种呼吁教师要在教学中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专家的传声筒。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视野有宽度、知识有厚度、思想有深度;要求教师要有执著的教育追求;要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
面对着学生,老师的一个微笑,能够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心与他们的心相连。老师带着微笑进课堂,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使老师的魅力倍增,也必将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毫无疑问,自己的教学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
老师的微笑,永远是学生成长与进步的阳光雨露!老师的微笑,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
书中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朱永春老师,他最大的幸福是与学生在一起。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做老师,其实可以很快乐,教师的快乐在于自己体察快乐、品味快乐,更在于自己创造快乐、享受快乐。”因为教师的工作,我们可以忽略年龄的界限,永远拥有一颗快乐年轻的心。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优秀教师,能把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娱乐活动,自己教得快乐,学生学得轻松。愿做春蚕、蜡烛的精神固然可敬,但会演喜剧的能力则更加可喜可贺。
课堂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某个细节是否正确的一种语言描述或暗示。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常传递着教师的期望和意图。尤其是好的课堂教学评语,其效果会超过一次座谈,甚至会终生受益。
力求多元评价,评价要准确得体,评价要给学生以激励,评价要客观、真诚。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无论做什么事情,心态决定高度。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郝老师。”作为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带着情绪去工作,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讲,教师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蓝天。
阅读教育书籍,会让我们在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教育方法上有所启迪,在工作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大家都能成为一名爱上阅读的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三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受益匪浅,就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十七和
这里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的老师有无责任呢?你的心情平静吗?除了每天面对教科书和那一班学生外,你有什么爱好吗?一个人喜欢做什么事,只要他不影响别人,不违反法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作为学生,我们当老师的还是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毕竟他们的思维还不够深刻,思想还不够成熟。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喜欢做哪些事呢?这里给我们提了两点建议:
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他的这一番话,可以看出他认为学生喜欢上阅读是何等的重要。
在他的
第二十八条建议里,他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这种劳动主要是指动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让他将各种事实联系起来去考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就出自这一条建议中。在这条建议中,他不仅强调阅读,而且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说,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确实包含思想的手工劳动对于锻炼学生的智慧,促进他思维的发展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一小部分,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著作中蕴涵着很深的教育理论,只有认真去阅读,才能够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所以我会认真的把这本著作读完。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四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的确是这样,“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下面就书中第二十二条“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谈谈一些感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种种事实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能学的好!
拜读了这篇文章,我检讨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完成不了任务而感到揪心,有时候就不喜欢这位学生。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就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而我却要求学生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这不但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我的这种做法,就象强迫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每人提够20桶水,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对儿童的催残,对孩子的严重伤害,更挫伤了孩子本身对本门学科的热爱。试想孩子对此学科没有了兴趣,那只能形成恶性循环,差的只能是越来越差。
看过这本书后,我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上课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这样既稳定了课堂纪律又扶植了学生的自信。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我也采取分层方法。我出了难度不一的10个题目,根据平时学生的水平分给不同的试题。其效果正在观察中。我想应该是比较可行的。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建议:“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心情。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五
现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的意义。
书上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我觉得,我们的许多研究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许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论著的一个原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具体生动。
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对于学习中的作业,书中认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减少不该有的错误,让孩子一写就正确。有人认为先让孩子尝试,尝试不成功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能够在一次一次失败中接受教训。但苏氏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业批改已经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检查便可。这种说法却是让现在一直扎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的教师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的。作业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讲究方法,让改作业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们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作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往学习班时去。正像一个同事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书中还描述: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期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高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出处 cOOCo.NeT.Cn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了,但现在的家长们老师们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有的已经显现出来,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沦丧,比如文化的没落。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六
当了老师才知道所谓的轻松,所谓的假期只是别人看起来的轻松与悠闲,平时工作很紧凑,上完课就没事儿都是假象,除了上课最多的就是管理学生。每个老师可能都会反问自己: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就像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在给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封信中说过: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会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有一个案例,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公开课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打算写课堂记录的也被这节课深深吸引,忘记做记录。一位教师问这位历史老师:“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您的每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我的直接准备或者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每节课都用终生来准备,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我们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我们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里,使教科书中包含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自己的学科知识海洋中,所教给学生的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看那些优秀教师,无一例外是爱好阅读者,而他们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提高个人魅力。时间每过去一年,教科书这滴水在教师知识的海洋中会变得越来越小。这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更是教师将数量转化成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能够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教师在讲课时思路主要不是在课本知识本身,而是放在学生身上:每个学生怎样学习,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等方面遇到哪些障碍。老师不再仅仅是教书,更能在讲课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我们进行劳动与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命题,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是必然要求,做一名学习型的人民教师是其应有之义。暑期再次手捧被教育界奉为经典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在很多方面我深有感触。其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获取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书中主要有三条建议涉及到:第七条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第八条关于获取知识;第十八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这些建议就象一盏盏指路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书到用时方恨少”,想想真有道理。体现在做事上,经常是临时“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有人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就是源头,读书是活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们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新时期教师应树立以下三种学习观: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多忙,无论多累,每天都挤出一点时间来学习,这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是的,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才能满足学科教学的需求,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二是树立实践的学习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俗话也说:实践出真知。在《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要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在我看来,教师要做到不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记住知识,使学生的知识活起来,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运用所会的知识来探究新的知识,让学生享受到创造的乐趣,运用知识的乐趣,学生的学习会更好,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厌学。所以,树立实践的学习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至关重要。
三是树立创新的学习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为了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享受的过程,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创新,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获取知识》建议中讲的“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简单。教师需要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外,还要创设问点,把握分寸: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大胆尝试是教师需要学会的。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八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对于我们教师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书中作者把理论分析与实际事例相结合,用通顺流畅的文字告诉我们如何做,如何做好教师。我来谈谈读本书第六章“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的一点感想。
每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后进生”,这是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们,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的能力,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使得班里都会存在少数的后进生,所以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作者在书中给了很好的诠释。在这里我结合作者的做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几点总结 :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就对他们不理不管,使得这些孩子不知不觉的成为班里的特殊人,从而,要让他们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下成长,对这些孩子要更多的付出一份感情,给他们更多的温暖,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爱,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从而提高他们的上进心,在人生的轨道上正确的发展行驶。
对于他们,我们要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们可以专门给他们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也要做好思想准备,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很艰辛,不要想着能一下让文中“费加”这样的孩子能背诵一篇文章,解决一道难题,我们要下功夫去帮助他们,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要对后进生以赞许为主,抓住他们的闪光点,他们有了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作者在文章中专门指出,“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我们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要学会有针对性的指导孩子读书,帮助他们寻找适合他们的阅读书目,让他们多读书,让他们多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大脑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教育转化”后进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以更饱暖的感情去对待他们;更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从而让”后进生”不再后进,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九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如一盏明灯,启迪人的智慧,如一缕清风,涤荡人的灵魂。《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新甘甜,沁人心脾;与它相伴,犹如良师益友时时在侧。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著作。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写书的年代相比,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书中生动的事例、鲜明的观点、朴素的语言、炽热的情感,让每一位教师读来都能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而后萦绕于心、深思反省。
我初为人师时,这本书就是学校全体教师共读的一本书。好书不厌百回读,如今再读时,感触颇深,收获颇丰,反思良多,受益匪浅。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节课精彩到让听课的领导、老师都忘了做记录,大家像学生一样屏息静气地听讲。课后,邻校教师问这位历史教师:“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得。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地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备、讲、改、辅几乎占用了我在校的很多时间,总感觉时间不够用,经常要加班。最怕上公开课,花了很长时间备课、磨课、研讨,公开课上得还是感觉不太理想。书中提到的历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终生备课,终生备好每一节课。于漪老师说:“我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有终生备好每一节课,每一节都是终生备课的坚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那就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读书,常常抱怨工作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反思己过,我想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读书的欲望不强,读书的习惯不好,读书的坚持不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有时候教师被一些没有必要的文牍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形,就是在批评“官僚主义的文牍作风”的热潮找那个,某些教师得出结论说:任何计划都没有必要去写。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有助于工作的计划还是应当写的。对小学各年级的教师来说,制订一份管用好几年的远景计划是很重要的。远景计划是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教师可以每年翻阅和思考这个纲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什么已经做到,什么还有待去做。根据远景计划完成的情况,可以判断学生的知识质量。每一个教师还应当写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课题计划是根据教学大纲分配给课题的时数,包括好几节课的一种计划。课题计划只适用于不大的课题。课题计划里,写明每节课上讲授什么和怎样讲授,应当避免把演讲、讲述得内容做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录。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应当装在教师的头脑里,不需要做详尽的笔录。课题计划是一种教学论上的预见和根据,而不是详尽的讲稿。计划里只应当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在写课题计划的笔记本里,有必要在页边上留些空白的地方,以便在遇到未能预见到的偏离计划的情况时,对原计划做必要的修改。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要写一份教育工作计划。
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都是参照中心学校下发的教学进度表,没有设置自己的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更不用说远景计划了,当班主任时也没有撰写教育工作计划。通过这次再次学习,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制定符合实际校情、学情的课时计划、课题计划,还有班主任教育工作计划。更重要的是制订远景计划,并及时跟进、调整。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苏霍姆林斯基写书时,他记日记已经记了32年。当他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有一件事引起他的深思。他的村子里有一位医生,大家都说这个医生是个性情古怪的人。他发现这位性情古怪的医生给刚入一年级的孩子们量身高和体重的时候,会把所有的数据详细地抄录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跟医生交谈起来,翻阅了医生的记录。他惊奇地发现这位医生写这种记录已经写了27年。苏霍姆林斯基问医生说:“这些记录对您有什么用处呢?”医生回答道:“啊,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请看,27年来,孩子们的身高平均增长4.5厘米。”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人想到过儿童身体加速成长的问题。这位医生得了重病,便把记录交给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苏霍姆林斯基从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记录关于儿童身高、体重和他们的智力发展情况的资料。
教师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如果有高超技巧的、有创造性的教师,在结束他的一生时,把自己在常年劳动和探索中所体会到的一切都带进了坟墓,那会损失多少珍贵的财富啊!
苏霍姆林斯基从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刚刚踏进校门,开始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一天就写教师日记,一记就记了32年。如果不来北京学习,如果没有任务驱动式学习,如果不是每一天都要写教育反思日记,我想我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写教师日记。这将会是教师生涯中多大的缺憾,我不敢想象。
读一本好书,如与伟人面对面对话;读一本好书,是对自我的一场反思;读一本好书,是自我的一次再出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好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细细思考。我觉得它对于提高我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艺术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我用于漪老师的话说:“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
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不积小流,无以成海。要做个会挤时间的老师,挤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充实自己,你的教育经历也会随之有意义。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一
假期中,阅读了此书,受益匪浅。也真实体会到: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即强调教师从反思入手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学、反思、行为纠正、科研等手段进行。这大大突破了传统研究方法的时空局限。反思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教师学会学习,使他们在群体学习活动的同时实现个性化。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以探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觉察到自己以前没有觉察到的教育教学中的习惯行为及其消极后果,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我们做教师的都要为学生服务,我觉得在我现在的教育中,教师要摆正位置为学生的服务,应该以平等的人格对待学生。服务的好坏要学生来评价。教师还要提高服务手技能和态度,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要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有好的心态,学生就会心存感激。我觉得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我们学校的每一个成员,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那们你就是学校的主人。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二
认真拜读了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撕基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感到本书中提到的问题多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它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确实际事例及精辟的理论分析加以解惑,让人心旷神怡。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每个老师多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能做到这一点应当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如果在学校里没有一种学科教师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学校里这种对学习和知识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任何感兴趣的事情的学生就越多,那么,教师们就越不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态度。当我读到这里不由地使我想起了在我教育的学生中也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学生。他对于老师的教育与批评和同学的帮助多无动于衷,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学习成绩落后,上课不认真听讲,影响同学学习,甚止要欺负同学和老师顶嘴。心理极不健康。针对这个学生的情况,我按照书上的提示,我先寻找他对那件事感兴趣,因为他不可能对任何事多不感兴趣的。
教育,他是满口答应认真上课,不欺负同学。在教育中我也不急于安排,而是根据这个同学爱唱流行歌曲的优势安排了一个关于数量的比赛,果然不出意料他诙谐的动作,较多的数量赢得了同学的掌声,大家多争着和他一组。通过这个活动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使他在某件事、某种活动中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触动他在集体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体验到听从教师的教育及与同学和睦相处的成功与喜悦。
这个事例是我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根据自己实际的教育问题,依靠他的理论分析进行的由理论到时间的尝试,效果很好,对我的教育促进很大。同时也感到我们不光要看这本书,有些好的方法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实践,好的建议可以去做如:建议教师写教学日记。我从教12年,我从来多不写教学日记,也感觉到损失了多少珍贵的财富呀,我决心从本学期开始撰写我的教育日记。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三
走进《给教师的建议》,惊喜的发现,它犹如一杯好茶浓香四溢,回味无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提的每一条建议,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所提的教育建议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真是让人豁然开朗,受益无穷。
苏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在他的书中无处不体现出这样一种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用无数教育实例告知所有的从教者,应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善教学,一切务必讲究一个“真”字,让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用最真心的话语与学生交流。
看着他那精力充沛、仿佛永远年轻的身影,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长期受着伤病折磨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曾参加反法西斯战场,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尽管这样,他仍然一刻不停地从事着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因为他实在太爱他的学生了。为了直接与孩子打交道,他放弃教育局长的职位,而甘愿当一名校长和教师——在担任校长的同时,他还一直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并负责教学工作。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教室中给他们上课,在假日里带领他们去郊游,他甚至还和学生一起去荒无人烟的小岛探险。他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为“我的孩子”。正是由于他几乎整天都和孩子泡在一起,所以他对孩子们了如指掌。他甚至长期观察并跟踪记录了3700多位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怀念他的孩子们,渴望回到学校去,同孩子们在一起,听孩子们的笑声。他虽然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给后来的教育者留下了40多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小说和童话故事,他的著作被称为“教育百科全书”。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针对着教师们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开启心智,让人有无尽的收获与体验。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四
透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推荐读书心得。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到达我们想要他到达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群众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最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在学校工作的30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能够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但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许多四至十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正是处在这样的状况下之中:他们在盖楼房,但是墙基在裂缝。
感悟:我是一个高年级的数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许多落后的学生并不是智力不好,而是基础没有打好。只要认真的辅导,他们是完全能够赶上去的。
我们必须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牢记终生的程度。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五
读书是一种超凡脱俗的享受,也是一种永不止境的追逐。在不同的读书心得体会中,我发现了许多读书的建议和方法,从中汲取到了灵感和智慧。无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人际交往方面,读书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我的读书建议心得体会。
首先,正确的读书姿势对于有效阅读至关重要。我发现,读书时要坐姿端正、心无旁骛。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阅读内容,减少干扰和分心。同时,保持一颗求知欲望也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时,我们要学会思考,不仅要理解书中的文字,更要体会其中的含义和思想。通过主动搜索和提问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理解书中的知识,让阅读成为一种思考和启迪。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和读书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有些人喜欢读小说,有些人喜欢读历史,有些人喜欢读科普书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读物,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阅读目标,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制定读书计划。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与社会和他人交流的方式。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和借鉴别人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和探索。同时,通过与他人的分享,我们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并借此建立更多的朋友关系和人脉。
再者,读书还能培养我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坚持阅读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各种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思维深度。同时,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情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提高自己的情商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读书不仅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有益,而且对于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读书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也是一种永不止境的追求。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可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不管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智慧。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领略到读书的魅力,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六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永不放弃的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
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七
通过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我”做起,从“心”做起!
责任心比知识能力更重要。树立责任心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是培养人的工作,小学教育是启蒙阶段,小学生善于模仿,而不善于辨别是非,他们心灵纯洁,可塑性很大,对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去效仿,如果他们遇到的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奠基石;而相反呢?我们姑且保守地计算,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三年教出一批(五十名)学生,那么工作三十年就会有五百名学生受到大小程度不同的影响。有人说:责任,人人具备了它,一个民族将振兴;一个民族具备了它,一个国家将走向繁荣。而作为教师,有了责任心,你将影响的也许会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一旦我们有了较强的责任心,那我们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就会如花朵绽放,清香四溢,它就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敞开心扉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孜孜以求,刻苦钻研。
我认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应该把它看做一份光荣的事业,必须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担负起这份责任,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计报酬地工作着,享受着这份责任所赋予的快乐。
如今的我,走进教师行列已十几年,也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每一次的家访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家长对子女殷殷期望,也越来越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的重大。我努力加强师德修养,争取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要学生每天早读午写不能迟到,自己就坚持每天提前十分钟到教室门口,不管风吹雨打或身体不适都从没更改过。开始还有个同学迟到,但当他们来到教室,看到老师已在教室等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慢慢地也就能准时到校了。我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消灭错别字,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写粉笔字,做到板书秀丽简洁,作业认真批改,及时圈出错别字,并示范一个正确的字让学生对照改正;在写《学生手册》中的评语时,我先打草稿,反复修改,注意用词准确,书写端正。我要求学生礼貌待人,五讲四美,我自己就先以和蔼可亲的姿态出现在家长、学生面前,主动和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及时了解情况,从不摆架子。批评学生注意方法方式,以理服人,使用文明用语。这样,学生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记得那时当一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学生特别爱模仿,许多家长都对我说:“老师,您真是教育有方,我的孩子回到家,总是模仿您的样子当小老师,连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样子也在学呢!”听到这些话,我的心情无比舒畅,也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都说教学相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必须学习,才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脚步。我们要引导我们的学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我们自己就要先一步地探好路子,才有可能扮好领路人的角色。把握每个时机给自己充电加油,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最佳状态,才能迎接挑战,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教学任务。若是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走出这一步,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跟得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好下一代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上,任重而道远,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读书,教学相长,充实自己。
自古以来,人们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人梯”……把教师说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个个光荣的称号不正是人们对我们满怀的期望吗?我们只有把“提高质量”始终放在心上,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不辜负人们托付于我们的重任啊!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八
近年来,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阅读的好处,并将之列为自己的日常任务之一。然而,要想从阅读中真正获得乐趣和收获,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有效的读书建议。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读书过程中所收获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对于读书的目的,我的建议是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大量的书籍面前,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此,在开始读书之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提升专业知识,拓宽眼界,或者纯粹为了娱乐放松。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
第二,我认为,有计划地安排读书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我们经常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然而,如果我们真的把阅读当作一项重要的事情,并在日程表上安排上相应的时间,那么读书就不再是一项奢侈的行为,而成为一种生活中的日常习惯。我个人的经验是,早上和晚上是最适合阅读的时刻,早上可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晚上可以给人以安静的环境。
第三个建议是养成读书的记录习惯。我们可以在读书时记下一些重要的观点、感受或者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内容。可以使用笔记本、电子文档或者手机应用来记录,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每次读完一本书后,回顾这些记录,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阅读的意义和收获。
第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尽管我们有时会碰到难以理解或者与自己观点相左的内容,但是我们应该试着多角度地思考,去理解作者的用意。读书的意义在于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具备更加全面、客观的思考能力。只有摒弃成见,接纳不同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从阅读中受益,让之成为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判断的基础。
最后,我希望强调的是,阅读不仅是一种单向的接受,更是一种与书籍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主动地思考和思索,提出问题,并尝试回答。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思考态度,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只有这样,阅读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
综上所述,读书建议主要包括确定目标、安排时间、记录思考、保持开放心态和主动思考等。阅读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更能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思维能力。通过有效的阅读,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并将所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相信只要我们遵循这些建议,并付诸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成为更有智慧和内涵的人。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十九
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传播的便利,读书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仅仅读书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如何学好读书。本文将从明确目标、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加强思考能力和深度阅读五个方面,为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分享关于学法建议读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目标明确是读书学法的第一步。读书不能只是盲目地读,而应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精心选择读物。无论是学习提高还是娱乐放松,都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比如,对于希望提高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选择一本相关的学术著作或者专业书籍能够让自己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发。而对于想要放松自己的人来说,选择一本轻松有趣的小说或者散文集则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放松身心。因此,明确目标是学好读书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读书功效的关键。
其次,良好习惯是读书学法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首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段进行读书,既保证了自己的精神状态,又避免了与其他事务的冲突。其次,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读书,远离嘈杂的环境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质量。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我们还应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便于后续的复习和思考。因此,养成良好习惯是读书学法的基础,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质量。
第三,提高阅读能力是读书学法的核心。阅读是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方式,提高阅读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首先,我们应该注重词汇积累,因为词汇是理解文本的基础。通过积累词汇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词语,提高阅读效果。其次,我们应该注重阅读理解力的培养。阅读理解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核心能力,通过多进行阅读和理解训练,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培养阅读速读能力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通过进行速读训练,我们能够提高自己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要点。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读书学法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学好读书的关键。
第四,加强思考能力是读书学法的要求。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思维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思维,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将内容与自身经验和思考相结合,从而产生能够推动个人成长的新观点和新思考。因此,加强思考能力是读书学法的要求,也是我们读书中最重要的一点。
最后,深度阅读是读书学法的最终目标。深度阅读是全面理解和掌握书中内容的重要途径。通过细致入微地品味和推敲,我们能够理解书中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用意,进而更深入地思考和思维。深度阅读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更是对自身思考和成长的推动。因此,深度阅读是读书学法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对读书学法的最高追求。
总之,学好读书需要从明确目标、养成良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加强思考能力和深度阅读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读书为我们带来的知识和启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愿大家在学法建议读书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教育工作者的读书心得和建议篇二十
近期,我认真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它犹如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犹如一本教科书,给人以借鉴。在书中他用生动的教育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为教师们开拓了眼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他所提的教育建议也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使我受益无穷。接下来,我将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具体谈一谈我的读书体会。
第一,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落伍、不及格,到了二、三年级更甚,一直到最后可能都无可救药,直至老师都放弃。那么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老师没有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待。众所周知,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都是不相同的,我们既不能拿好学生的标准去要求差学生,也不能让好学生去迁就差学生,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学会培养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他们的自尊心从何而来呢?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学习和老师对他们个人成绩的看法。
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我们班一共45名同学,每个孩子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其中也有让我头疼的后进生,他们的听课效率不高,作业完成不好,成绩一直下降。而且我还发现,他们渐渐地不爱说话了,因为他们怕自己回答不上来或者回答错误,被同学们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除了要认真地备课外,还要备学生,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应该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反映。其次,我会把上课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个划分,分为"难、中、易"三个等级,不同的学生提问不同等级的问题,这样每一个人都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方面检查了他们的听课效率,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他们的自尊心。最后,在作业布置上,我们也要下一些功夫。我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将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组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他们独立完成。完成作业后就会获得相应的评分,让他们从评分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感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心。我相信这样久而久之,好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后进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哪怕只是一小步,我相信我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第二,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活动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活动,大量实践证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一项发展智力的活动,更是一项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一个自己从未听说过,从未见到过的世界,并且将从中得到的知识用于学习、写作。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以下活动。
首先是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一直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段为我们发放了不同的书,并且利用每周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进行大声的诵读。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诵读的兴趣,我在班里举办了一个"背一背,赛一赛"的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看看小组内哪位同学背得又多又好,然后在组里排出名次,老师酌情在积分表上进行加分。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诵读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乐于读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亲子读书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一本书简直太困难了。所以,我在班里举办了"亲子读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然后我会定期找一些课外阅读做得好的学生和家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内容做一个小小的汇报展示,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阅读时最喜欢的小故事或印象深刻的小片段,将自己的所见所感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另外,同学们也可以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好的、精彩的课外读物,大家一起来学习。通过这些鼓励的方式,让不爱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活动的熏陶,会让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读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内在修养,还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书籍就犹如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我们在教学中的不足。而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所以让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来热爱读书吧!为自己订一个终身学习的计划,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