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通用21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总结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是否需要好好总结一番呢?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可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一
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重心和灵魂,对语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能促进这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目标正确与否、明确与否还成为评价一堂语文课优劣的标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把握与确定,教学目标的正确、明确能减少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前一定备教材、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现状来制定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晋灵公不君》这篇文言文时,首先当然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其次要求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让那些具有出色品质的人物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教育。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针对我们的学生,要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如不考虑学情,教学内容就无法落实,学生无法弄懂弄透,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就无法实现。比如,在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十则》时,如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去大谈文艺理论,学生就会既不感兴趣,也不可能理解。其次,教学内容应走进生活。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高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对语文教师每一堂课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也会结合自身的阅历形成个性化的理解,此时,让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将那些作家、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入到学生自己的相类似的生活体验中去,让学生自己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作家作者对话,这必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二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深入探究,提出教学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自主探究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究,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启发。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分析
教学理念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由于许多学校仍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在效发展,使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不全面,无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教育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同时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更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致使教学效果收效不佳。
二、通过情境教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他们更喜欢充满趣味的语文教学课堂,而不喜欢沉闷死板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各种情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增强语文学习的吸引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人教版《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导课:你们谁见过水是彩色的吗?在我国四川的藏龙山上有个彩色的水池,池中的水不但有颜色,还非常的奇特。你们想不想知道五彩池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运用这样的导课方式,迅速激发学生对五彩池的向往和兴趣,还能激励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教师采用这样的情境教学,增强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作用。
三、通过探究合作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堂教学准备,选择适合小学生探究的话题,并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合理安排,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方式和原则进行探究学习,学习中要讲求实效,不可急功近利。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探索为导向。这样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究学习中,除了个人自主学习外,还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开展合作学习非常有必要。它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四、通过启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思维方式和能力还不成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过度依赖。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质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给学生提出疑问:鲁迅为什么受人爱戴?作者为何要选这几件事来写鲁迅?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例如,在讲《青松》和《红梅》这两篇课文时,它们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虽然教师借物抒情,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可以采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把青松与红梅进行类比,使学生较好掌握二者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旭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2]王明易.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三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把课文题目板书在黑板上,然后朗读课文,接着教生,毫无兴趣可言,老师机械地讲,学生机械地听。如果赋予传统的教学方法新鲜的外衣:生字、词语解释之后,剩余时间由学生写生字,然后听写。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就不一样了。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讲故事,讲得也特别好,几次获得我们当地的讲故事比赛的大奖,在教《蘑菇奖励给谁》这堂课时,我采取了新的教学方法,前一天晚上就让这个孩子事先预习好这个课文,告诉他明天给他一个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让他把《蘑菇奖励给谁》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上课伊始,我就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听某某同学给我们讲故事,平时同学们就非常爱听他讲故事,今天要在课堂上听他讲故事,同学们情绪十分高涨,竟然大声地鼓起掌来,那个同学很有范儿地走到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起来,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这堂课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后我又尝试了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还有《吃水不忘挖井人》都用这样的方法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引进课文背景教学,让学生在了解课文背景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
这样的课文适合伟人故事、科学家故事等的教学。伟人故事要跟学生交代这个伟人的主要事迹,和对我国的贡献及其在我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等等。科学家的故事,要交代这个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贡献,和这些科学贡献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进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得更多,而且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和老师所讲的知识。
2、运用现代技术,制作幻灯画面教学。
幻灯教学的课文适合风景优美,文字优美是课文,比如古诗。利用幻灯教学,给课文配以美丽的画面或者动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画意,画中的诗情。不仅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3、游戏教学,引进竞争,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在教学中不妨玩一些游戏,让学生全员参加,或者是小组比赛,或者是个人比赛,胜利者有奖,比如是一朵小红花,或者是发表获奖感言。抑或是惩罚机制,让失败者唱歌,或者总结失败经验,这样的小小竞争机制,可让学生领略到胜利的喜悦,同时也让他们学会总结失败经验,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四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改进,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改革便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程也不例外。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是以后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把素质教学落实到实处。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作为一线的教师,要紧紧以新课改要求为根本,认真做好教学工作。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朗读;积累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首先,情绪具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景,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等。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在教学《草原》时,在讲到草原的景色时,我根据电教投影片,引导学生边欣赏草原美丽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让学生投入于此。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薛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出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五
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
2.明确教的方式。
可以“兵教兵”,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讨论,老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做到了以上三种“明确”就实现了在“后教”中的“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和策略,仍然以《滕王阁序》第三课时为例:老师要在“后教”中掌握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形式美和绘画美有什么区别?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并让学生明确形式之美注重节奏、词采、用典;绘画之美注重构图、技法、色彩。
总之,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实践过程中,虽有成功之处,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尚存着很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方法比较感兴趣,也较主动,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慢慢地学生就开始后撤了,不是课下不预习就是课堂上不主动思考探讨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开始偷懒,无所事事。经过多次的提醒与沟通以后,学生的信心慢慢回升了,学习成绩也较明显。我也尽量去照顾那些后进生,探讨的问题尽量呈阶梯形,学生的讨论回答也尽量呈阶梯形。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六
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仅靠学习课本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便会主动阅读课外读物。随着课外阅读量的不断增长,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便能随之大幅度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够,我便向家长建议,给孩子买图文并茂的图画书。起初,学生只看图不认字,后来,他们慢慢愿意接受生字,尝试利用拼音拼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阅读时,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圈画重点,又可以用书写读后感的形式及时记录阅读心得。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制作文摘卡片,及时地把精彩语句、片段摘记下来,并且将这些文摘卡片放在卡片包内随身携带,利用空余时间随时阅读。在每月的班级“阅读之星”的评选中,让学生上台演讲,分享读书心得。
教师要依照拼音的特点、形状和发音对多媒体资料进行合理筛选,尽量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画面和情境,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拼音,降低拼音学习难度笔者在教学拼音“a”的过程中,从生活中看病时的情境出发,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看病过程中张嘴发出声音“啊”的场景制成动画让学生观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很轻松地记住了“a”的发音,而且在视频学习后能够直接发声,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机会,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积极、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和欲望。
在教学语文《口语交际》关于“学习采访”的内容后,笔者组织学生课后认真收集资料,几天后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了一次真正的小记者采访活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主动,个个采访都有收获,场面更热烈。之后,一段段流露真情的文字跃然纸上。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如教师在给学生上《长城》、《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等课文时,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空间的限制,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围绕这一专题让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增强语文能力。帮助学生设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和学习的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朗读学习,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释放愉悦的心情。学生的朗读兴趣来源于具体情境,课堂朗读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朗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让学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够唤起相应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感悟文中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会领悟、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亲情、生情的目的。
如教学《掌声》时,我引导学生联系“投向”“注意”“注视”三个词语,通过想象再现文中短短几分钟内的场景,让学生不仅体会到小英既紧张又害怕、既难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复杂心理,还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弱小群体的善良心灵。
在学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础上,我手指一张空座说:“同学们,你们看,小英站起来了!一步,两步,三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她终于走上了讲台!”在这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下,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情景被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撩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切实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与文中人物的心灵对接,让学生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愫,在“以情会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准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8.1影视作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大致在7~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喜爱动画片、电视剧等电视节目。我国开发了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画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述了我国古代先贤勤学的故事。再如动画片《中华成语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词语,提高了语言应用能力。
8.2广大电视、电影、动画制作者应重视影视资源对学生所起的教育意义,寻找优秀的教育题材,制作出更多与教材相配套的、精彩的影视节目,寓教于乐,让学生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知识和感悟。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实现审美功能的,阅读教学同样应从语言切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因此,对作品语言的揣摩,应当是语文教学首要关注的问题。如《凡卡》是一篇极具悲情色彩、内涵丰富的文章,但对于文中“悲”之所在,不能只停留在贴标签式的分析上,而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作品中反映人物可悲命运的内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语言的特色,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章背后丰富的情感。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七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时,可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白鹭》,当白鹭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白鹭,闪闪发光的双眼,它洁白高贵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黄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白鹭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麻雀》中老麻雀救小麻雀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小麻雀遇到了什么危险,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麻雀着想,为老麻雀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导问,感悟文本。
设计有效的导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导学提问,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1、抓题眼导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雷达?蝙蝠和雷达好像是不相干的两种事物,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小苗和大树的对话》、《长城和运河》、《水上飞机》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导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导问:“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文眼)的?”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到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
3、抓主要线索导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如果抓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由于所提的问题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男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例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学生会说出“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作者太喜欢丹顶鹤了,他把丹顶鹤写得如此完美。”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借此机会可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再如,教学《观潮》一课之前,可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总而言之,只有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总结、探索,找出善于挖掘学生兴趣的课堂设计,那么这也是一个值得借鉴学习的好阅读教学法。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八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转载自 COoco.NET.cn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顾不上(),顾不上(),甚至连()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九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朗读的功能
(1)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和积累语言知识。
(2)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吸收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有助于小学生习得和积淀语感。
(4)朗读训练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朗读要求语音和语调的规范化。语音包括读音正确、停顿恰当、音质自然、音量适中;语调包括高低适度、强弱适中、快慢适宜。具体要求有: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语言流畅、感情充沛、节奏鲜明等。
朗读训练的常用方式
(1)教师范读。示范胜过讲解,这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2)学生单读。带有考查性或学生示范性,这是最好的训练方式。
(3)学生齐读。适用于诗歌等音韵感和节奏感较强的作品。
(4)学生分角色读。适用于戏剧等人物个性鲜明的作品。
在引导学生正确朗读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朗读方法,如唱读、念经式读、演戏式读等。朗读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二)背诵
背诵的功能
(1)可以积累知识。
(2)不仅可以陶情冶志,还能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可以提高记忆力。
(4)背诵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背诵还能激活学生思维,开发智力。
指导背诵的方法
(1)大声诵读
这是指导背诵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理解和诵读结合起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声诵读,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个方法,尤其对于那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学生而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2)抓住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3)利用课文画面
如果文章画面感强,以画面形象来辅助记忆是一种良好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依此背诵,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4)遵循写作顺序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方法。
(5)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6)限时强制记忆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用这种方法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
(三)听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写是检查学生知识,巩固记忆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以下功能:
能而向全体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听写时人人参与、相互之间无干扰的公平竞争性语文实践,能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在视听觉下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言文字到立刻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的能力。听写训练一方面要凭借语音感知唤起对相应字词的识记,另一方面又需迅速地将音、义转化成形、义并作出输出反应。这样,在训练中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语感。
听写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效的听写训练,必须以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耳、脑、手并用的协调运转能力为基础。即听即写的听写比之抄写、默写有更严格的智力品质要求。它可以培养并促进学生快捷的反应力,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品质的开发与提高。
听写能全面检验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四)默写
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记忆的正确率,所以一定要重视默写。把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根据知识遗忘的特点,把背诵记忆性内容进行分散识记、反复记忆,使所背的内容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下来;同时又改变了只背不写的做法,不仅避免写错别字,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
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先学”的过程,学生在没有教师讲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对课堂中老师要讲解的重点问题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课后的有关练习。例如:学习《滕王阁序》第三课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赏析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张天一色。”与此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很有意境的画面。最后告诉学生要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交流。这种有目的的指导性预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在学生“先学”的前提下教师“后教”
教师在上语文新课时,先向学生列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学,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难点问题。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只对学生自学过程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先学”就是先引导学生自己看课文、思考问题,再让学生回答问题,做相关性的练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疑难问题。
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第三课时,一是教师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1)进一步把握文言词句的使用特点。(2)学习本文写景技巧,体会语言美。(3)培养感受自然、热爱自然的审美情操。二是提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研讨的问题:(1)研读第一段,按提示找出相应的句子。(2)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些语句?讲讲原因。(3)欣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欣赏第四、五段,高声朗诵这两段文字,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5)请就文章以下几方面谈谈你的看法。(a.诗意之美;b.形式之美;c.音乐之美;d.绘画之美)学生带着老师提示的先学目标和问题,很快就进入自学的角色,个个跃跃欲试,情趣盎然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学生的各自交流阶段,形成了学生展示特长和学生间互相帮助与提高的氛围。通过这种课前“先学”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后教”奠定了基础,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关键。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一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和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有紧密的联系,是培训技术工人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机械制图》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因此《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专业课的学习。对中职学生来说,《机械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与绘图能力。基于中职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等特点,《机械制图》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尝试以下一些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直观性教学法。
中职学校《机械制图》是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其中重点是识图,就是由平面图形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直观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任何具体的东西都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和认识,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施以直观性教学,效果较好。老师可边讲授边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试验,或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直观性教学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得到具体、生动、真实、鲜明的观念和直接经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例如,在讲剖视图的画法时,让学生用橡皮泥或塑料泡沫制作模型进行剖切,并在与剖切平面接触的部位画剖面线,学生一看就会,降低了学习难度。组合体补画第三视图或补缺线是难点,因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我尝试了以下方法:1、现场做泡沫模型,然后学生分组做;2、利用木模、多媒体展示;3、教学生徒手画轴测图。只有建立起立体图,求平面图的相关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二、精讲多练,分层辅导。
《机械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面对中职生“双能”偏差的客观性,教学要体现“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接受能力以及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教材进行适度的精简,达到把基本知识弄清弄懂为目标,其它知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充实升华。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切忌满堂灌,而应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能。每次课我都会留一定时间安排学生做课堂作业,有针对性地结合讲解课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和掌握教材要点。
在学生解题过程中,我会在教室中不断巡视,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帮助。
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辅导过程中可多用启发性和鼓励性语言,让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对于大多数学生,要督促他们独立思考,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老师进行适当启发;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来提高他们,或者鼓励他们帮助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这样不仅对基础差的学生有所帮助,而且对他们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三、总结归纳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认真揣摩知识中的规律并科学归纳,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可归纳为:半剖表示对称件,点划线作分界线,半边图形互推想,内外形状就相见;局部内形要表现,局部剖视最方便,顺着中心取剖向,范围就看波浪线。通过口诀式的总结,两种剖视图的特点便一目了然。再比如螺纹画法,可总结为:螺纹画法两种线,用手摸着来分辨,摸得着时粗实线,摸不着时细实线。口诀式的总结归纳,既琅琅上口又过目不忘,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启迪思维、培养和发展智能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案例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为生产实践服务,因此,首先要注重课本理论的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同时,《机械制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加强课本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必须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条件允许的话,可先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的生产车间,面对一台台机床及机床旁纸架上的图纸,再看到工人师傅依照图纸加工零件的场面,学习制图课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学中,既要让学生看模型,又要让他们看一些实物,二者结合起来使用。我根据专业特点拿一些工厂里用的图纸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实际生产的知识,明确学制图的目的,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六、多媒体教学法。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实际应用中,手工绘图的环境几乎不存在了,《机械制图》采用多媒体教学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但是只有充分了解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佳。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比如,将多媒体辅助手段穿插于教学之中,与模型、实物和讲解有机结合,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表明,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许多文字材料表达不清楚或语言难于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老师精心设计和编排,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对重点、难点内容,可重复播放,增加停留时间,加强学生的长时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把图、文、声、形、色与实物模型相结合,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协同参与,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获得最大的课堂效果。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二
探讨语文教学方法问题,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应是:
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
第二,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所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
第三,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
1.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导语、指示语、结束语、介绍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叙述教材基本事实,分析课文,提示重点,阐明事物和事理,评述写作范文和习作例文等。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2.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式串讲,一种是概括式串讲。翻译式串讲,就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现在注释的角度说,就是把古文译成白话。
翻译式串讲的特点与古文今译相近,但又有所区别。首先,古文今译是把古文中的每一句话都译成现代汉语,不能有遗漏,翻译式串讲则是有选择的今译,只把那些较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译成现代语言,而那些只需解释个别语词就能读懂的句子则不必翻译,因此在形式上比古文今译要灵活一些。
概括式串讲,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其意义加以概括,用自己的话解释出来,而不用语词对译的方式。当句子的含义比较丰富、深刻,用翻译式串讲无法充分表达时,就需要用概括式串讲。
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防止教师唱独角戏,主观注入,平铺直叙。
3.讨论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4.研究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5.问答法。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
(作者通联:444300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中)。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三
近些年,各种理念、方法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在我看来,那些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上是最有实效的。
01。
手把手教写汉字。
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断定,班级中的孩子,书写一定不怎么好,至少不会又快又好。“放松”这种细微的技巧,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真的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的。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书写。教师今天教几个,明天教几个,一个星期,来一个轮回。当然,个别比你写得还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个学期,近20个轮回,绝大多数的孩子,书写都会大有进步。
02。
一句句教读课文。
不要老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合作读……你有没有发现,出彩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孩子。剩余的大多数,原地踏步,不断重复,二没有提升;少数几个,到了小学毕业,六年时间,还不敢张嘴大声读书,别说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带读课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当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懒惰,不肯出声音,可以让全班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可以先坐下。教师一边教,一遍拍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们坐下。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会模仿你的声调、你的气息、你的韵味、你的感觉……天长日久,他们就有了你朗读的状态,逐渐超越了你。坚持一年半载,我敢肯定,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朗读的高手。
03。
背诵优美段落。
不要把课堂肢解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头绪繁多,做不出成绩。不要把背诵的任务全部放在课外。课堂上,要留出大块的时间,让孩子背诵。背诵一段话,真的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还是希望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顺了,带着孩子们理清线索,列一张思维导图,按图索骥,学生就能很快背诵下来。记忆力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记忆力,是需要打磨的。长时间不训练,就像刀生锈了,也就报废了。当然,最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挑战老师,学生会更有兴趣。
04。
经常听写生字词。
……。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被冠名为“灌输”的教学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起来。这些方法,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需要过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实的训练和持久的耐力。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你让的书读得再多,再能言善辩,哪怕是胸藏万卷、口吐莲花,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你会发现,到了关键时刻,孩子们所学习到的那点方法、技巧,统统拿不出手。
教学的方式:
1
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教学,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日常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真实有效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新知所必需的感性经验。另外,到实地参观也是实物直观的最好途径之一。我们在进行试验展示的时候,因为班级位置或是学生高矮的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清晰直观看到老师的教学步骤,没关系,用微讲师课堂教学系统的高清摄像头同步录制演示步骤并同步大屏幕展示,教学无忧就这么任性!
2
影像直观。
影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图片(包括教材插图与课堂板画)、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辅助教学。影像直观相对于实物直观更具有不受实际条件限制的特点,从而弥补实物直观的缺陷。讲到重点难点易错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如微讲师微课制作工具一类的免费软件提前录制或是制作5-10分钟的简单微课,将静态的内容动态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语言直观。
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教学效果。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老师可以在借助无线麦克在教室任意位置边走边讲,并且与学生充分的互动,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趣!
4
知识直观。
新知识如果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延伸、拓展、联想、迁移得来的,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注意: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简单问题,那就相当于降低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而且会把简单的教学过程复杂化,从而违反了上述的“简约课堂原则”。
先学后教。
1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应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教师切忌喊着“主体”“主人”的口号,仍然干着“主裁”与“霸占课堂”的事。
2
围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来进行。
应努力让学生拥有“五种课堂权利”。即自由阅读课文的权利、独立思考问题的权利、自由质疑相互释疑的权利、获得教师个性化指导与激励的权利、得到学习同伴互助的权利。
3
“先同学后老师”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有疑问先找同学帮助再找老师指导,做完练习先让同学批改后让老师批阅”的好习惯。那种“有疑问停笔等着老师解答、做完练习等着老师批改”的错误学习习惯应坚决改掉;那种只相信自己批改的作业,不重视学生互批的落后教学观念是到了抛弃的时候了。
当堂过关。
1
分段讲授、讲练结合。
在一节课中,需要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可能不止一个,可以采取“分段讲授、讲练结合”的策略,逐一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2
口笔结合、当堂训练。
教师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及运用所学“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进行“口头加笔头”的当堂训练,并进行检查落实。
3
时间保证、内容保证。
教师要努力保证有足够的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当堂训练,保证训练的内容富有针对性,保证课课都有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书面练习。
注意:贯彻当堂过关原则,并非反对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不过,每个学科的课外作业都应当是极少量的,只有最关键的知识才可布置成课外作业。
激励课堂。
1
表现课堂、体验课堂。
主张“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教师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的机会,让他们在教师的赞赏中、在同学的掌声中,获得成功的课堂体验,从而产生学习信心与兴趣。
2
调整课堂、调动课堂。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重视适时对学生进行坐姿与听课注意力的调整,让学生在最佳的形体状态与精神状态下,学习关键的知识;教学能手一般都会做到,时刻不忘调动课堂,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来激励课堂。利用微讲师的无线麦克、激光手写笔、无线手写板在教室边走编写,与学生零距离沟通教学,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这样的课堂是改革性的课堂,是有趣的课堂!
3
树立先进、巧妙评价。
有经验的教师会不失时机地树立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机诞生的“先进典型”,以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能手更懂得充分利用课堂评价手段,对学生个体与集体进行有依据的、让人信服的激励性评价。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四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作为一门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理论化体系的数学学科,数学概念几乎是每一节课都要涉及到的对象,因而,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刻理解,然后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同时,数学概念课上得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措施之一。
要上好概念课,首先,必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教学的概念之多,且属性各不相同,若把所有概念相提并论,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是不可取的。几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对几种不同的概念教学方法。
一、对比性教法。
这一方法往往适合且从属关系、交叉关系以及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的概念。譬如:“有理数”“实数”,甚至“复数”;后者是前者属概念,对于后者的教学时,可进行与前者的对比,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后者?后者能解决前者所不能解决的什么问题?后者与前者的运算性质等是否有所变化?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概念之间的认识,区别联系。又如在教“不等式的解”可与“方程的解”作比较,还有“添括号”与“去括号”,“倒数”与“相反数”等都可用对比方法进行教学。
二、直观性教法。
这一方法必须以学生所识的事物、掌握的旧知识作媒介,通过复习巩固的形式而不知不觉的引入新事物,新知识来进行教学,譬如: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在讲后者时可先巩固前者,然后根据前后概念间的内涵、外延关系总结出后者。正如平行四边形,可先在黑板画出一个普通四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它们都是四边形,但是必须从中突出后者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现时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这样,通过增大前者内涵,而减小其外延,得出后者的定义。学生较易接受的迁移法,通常用于从属关系的概念教学为多。
四、反变性教法。
该方法是利用概念间的反变性关系进行教学,如“开平方”的教学,可从联系平方的运算引入。例:22=4,(1/3)2=1/9,(-6)2=36.由此可知,我们把2,1/3,-6分别看作4,1/9,36的平方根。又如“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可联系到“三角函数”,但是,反变性教法有其局限性,只适用于具有反变关系的概念。
五、“特殊”――“一般”
这一方法多用于比较抽象的概念为多,如“线段的n倍”“代数式”“等式”“无理式”,教学时一般先通过一些实例对比,得出的义。该方法还可用于几何概念的教学,如“互补”“互余”处理,“互补”教法如下: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各组图中角的大小,并计算其和:
以上每组角的大小之和均为180度,得出互补的定义。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满足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故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六、小结。
不同的概念,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上五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普遍用到,各有特点,并且有时还可将几种方法一起连用,达到最佳效果。但是,随着教改不断进行,启发式教学己代替“满堂灌”,因此以上的教法必须灵活运用,去粗取精,不论怎样去教,都是殊路同归,即教学者的最大目的是能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更主要的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概念教学的成效应取决于教师的方法。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五
思维可视化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如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推进语文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科学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从语言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提升了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2.读书指导法。
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朗读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语文朗读,主要是指将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表达书面语言,可以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究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并实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的探究。
4.培养学生思维法。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5.贯彻落实情感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情感教学是我们今天不可忽略的,不能让学生只有智商而没有情商。那如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贯彻落实情感教学呢?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备”出情来。“情”是文学作品的客观存在,不是人们附加进去的,也不是随意割裂得到的。但是这些“情”有时并不都是露天的珠宝,一下子就可以看得清,摸得着。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入角色,从而正确地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地。还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读出情来。这里所说的读,不仅包括教师的范读,而且包括学生的诵读、默读。富有魅力的朗读是搞好情感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可以把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立体化、形象化地传达出来,使学生随着老师的朗读一起深思,一起激动,在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六
在已经认识清楚了高中化学在教学实施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那么就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心里的把握和肯定就得到了一定的增加.而笔者在教学中对有效教学的策略也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来简要论述:。
1.以学定教。
所谓“以学定教”笔者在上文就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论述,下面笔者就直接来谈一谈如何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做好“以学定教”以提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效率.例如:高二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个部分的学习中,其中在完成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后,学生即将对“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教师为了更好地对“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内容开展教学,就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要求:a.练习如何写热化学方程式,然后教师从练习中判断出学生在“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存在哪些问题,毕竟“热化学方程式”关系到后面几个部分内容的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适当在新课开始之前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复习“热化学方程式”的内容,为“中和热、燃烧热、能源”的学习打好基础;b.递纸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了“中和热、燃烧热、能源”这个部分的内容的预习后,将自己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并且由学习委员统一交给教师,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要求对备课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补充.当然这两个方法只是“以学定教”的基础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有效的途径找出适合的方法来增加自身对学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2.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合理开展课堂教学无疑是有效教学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开展的本身也直接关系着有效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在做好“以学定教”这一工作的基础之上合理开展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步:a.导入教学b.开展教学c.事例配合教学d.深化教学e.总结教学这样的一个步骤过程中,笔者认为要数“导入教学”这一步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例如:进行《蛋白质》这个部分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生活导入和多媒体设备展示以及教学实验这三重方法来导入教学.这三重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教学,同时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多媒体设备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更加形象化生动化.这样的教学导入无疑是成功的,也是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导入.
3.小结。
以上的内容只是笔者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小结,但是笔者也坚信只要教师能够从教学中加以积累和总结就可以并且结合教学的实际即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而提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的.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七
摘要:有效教学和教学策略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研究对象。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反映了新课改的成效。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语文课堂在努力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并逐步将新课程标准要求作为评价教学行为与教学水平的标尺,贯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行为日益丰富,逐步向目标整体性与开放性的方向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虽然付出了许多心血和精力,但收效不明显,这对语文教师而言无疑不是一种打击而是警醒。综观现实,目前国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与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不相适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有待改进与完善。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各校都在遵循课堂教学活动规律的条件下,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期用最少的时间,收获最大的教学成效。有效的教学方式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外,还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这种素质教育手段顺应了社会需求、时代潮流。现今的中国,在语文教学方式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旨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合理设计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教师思想的体现,是判断一堂课有效的最有利证据。教学目标的实质是学生课堂的学习目标,因此,备课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与角度思考。学习目标应当是确定的,是源于教材内容的,也是符合教学要求的,范围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反对万能型、标签式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认识水平、教材知识体系和特征,从情感、技能、方法三个方面整合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同时,学习目标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合理设计并确定教学起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难度的学习目标。如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观念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人物特征细致描写的方法;欣赏朴实、简洁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鉴赏叙事散文。(2)感受父爱的无私与伟大;净化心灵、灵魂。(3)教育学生要心存爱意,体恤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这样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还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完整的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此,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必不可少。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期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氛围,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例如在执教《陈涉世家》时,教师要求探究陈胜认为起义必得到人民支持的原因,师生通过翻阅资料,在课堂谈论与交流中了解到,陈胜得到人民的支持有三点原因:(1)天下苦秦久矣,表明了秦王朝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步激化;(2)二世杀扶苏,说明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激化;(3)秦王朝与各诸侯国都有矛盾,尤其是与楚国之间的矛盾激化。结论是大家一起探讨出来的,具有说服力,同时在讨论中也创造了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达到了交流的目的,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培养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需人才,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富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巧妙设问诱发学生学习。
创新思维是在疑问与惊奇中开始的,有了疑问,方能深入思考,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与难题。因此,在传授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不间断地设疑,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的发散,诱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第一部分时,为了烘托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文章的题目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2)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3)邹忌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齐威王受了群臣的蒙蔽?这是一节循循善诱的导入课,在设疑过程中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后通过一番激烈的谈论,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邹忌进谏的原因,掌握了文题背后的含义,并成功说服了齐威王采纳意见,多年后使得进谏的人少之胜少,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国家日益强盛,教师也成功完成了教学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巧妙设置问题,诱发探究学习的动力,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在学习欲望的驱使下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全面发展与进步,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加以执行并实施,认真落实教学方法,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并逐一突破,把握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在授课时要善于结合教材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中学语文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徐新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贾鑫.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活动化课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4]李朝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八
有的老师把启发式课堂教学简单地理解为采取提问的方法灌入知识给学生,而学生仅仅是机械地答复老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了解所学的知识。这关键是老师忽略了课本的探究、找寻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这个关键步骤。老师在备课时,除开要了解课文内容的内容与要求外,也要知道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生成几个知识要点,并辅之以适当、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想几个问题来提示学生注意。比如散文《荷塘月光》、《故都的秋》等的课堂教学,要偏重其特征与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于初中生好动、爱狡辩的特征,设计一些争辩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掌握文章的需求,感受文章蕴藏的思维情感。在老师的引领下,使学生讨论逐步深层次,最后形成了对文章的了解。在课堂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发布了不一样的观点,课堂成了一场标新立异的辩论会。此外,老师还可采用情境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根据想像,构想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地址、场所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情感,随后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再和课文内容相对比,感受文章的特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可根据学生琢磨课文内容之后,老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圆满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难题、重点问题。
二、用心构想,设计适当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老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层次,教学策略因其课堂教学思维在不断变化、充足,启发式课堂教学亦是这般。例如:提问-答复是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老师应依据不一样的体裁、班级、年纪,设定适当的问题与提问的方法。设计的问题该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回答也不用统一。所谓提示性,是老师的提问要符合课本的需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征;问题的隐蔽性,是要使学生根据阅读、思考给出回答;问题的回答要具备可创造性,能启发创建逻辑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来课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发觉新的视点。
三、拓展思路,輔助多种多样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除开给学生设计与提问题,还应辅之以多种多样而有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阿q正传》时,老师可使学生收看影片《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老师可先让学生于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平生、思维与著作;上《雷雨》、《罗密欧和朱丽叶》时,使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段。这样既扩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启发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逐步深层次的,犹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藏的大道理展现在学生跟前。它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策略,亦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握了这类从现象分析实质的方式,就能触类旁通,实现有用自学,特别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科目课本中,有好多自读书目,这个是学生应用启发式学习方式进行自学的“实验田”。
常言道:“课堂教学有法,但是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老师应该恰本地选择,并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教学策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成效。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十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围绕学生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
教学。
方法。
分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围绕学生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或者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放开手脚,不能大包大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
学习态度。
辩论。
进而。
总结。
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愿望,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其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引入信息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条件的改善,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教师要适时适度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教师要认识到它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比如,运用多媒体能够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素质。
教育。
的深入推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三)给予学习技巧指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当前,部分高中生在学习技巧和能力方面比较匮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的预习活动,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实现有效预习。其次,要指导学生的课堂学习技巧。最后,在提高巩固和记忆技巧方面要予以指导,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在。
中的闪关点,并加以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乐于倾注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打开心扉,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及时疏导学生的消极情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要鼓励和开导学生,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逐渐提高其语文成绩。
文化。
及与纪念屈原的活动和文化,让课内外知识更好地融合,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每天一名学生在班里播报一篇校内外贴近生活的正面新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营造能很好地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拥有从生活中提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素材的能力,多与学生进行阅读互动,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积极的阅读氛围的熏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是事半功倍之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将语文的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
经验。
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确立阅读目标要想提高阅读课效率,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样在阅读教学整个机制运行中,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不致放任自流,使学生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阅读时间的浪费;而学生也由于目标明确而有“章”可循,阅读时就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知欲就会更加强烈些。
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出色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而要将阅读纳入“有效教学”和“任务型学习”的轨道,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更加具体的目标,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和控制学生达到目标,而学生也能较有效地进行阅读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2.1个性化阅读教学法。个性化阅读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2.1.1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
(一)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作业没有真正发挥。
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思想,但是,当前的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虽然在形式上采用的是新的教学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语文课堂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即使是互动也是做一些表面。
文章。
达不到真正的实质效果。这样单向灌输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较少,影响教学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是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并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当成是花架子,只是在应付检查的时候使用,即使使用也是没有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导致将其当做教学活动的装饰品。此外,有的教师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本就不了解,更谈不上运用,仍然是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来授课,这就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
(三)学生。
学习方法。
单一,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学习技巧,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其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许多高中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主动探究的意识不强,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缺失,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
在语文学习中,积极的情感状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情感教育的因素,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动力不足。这就使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造。
成语。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二十
1、讲授法。指教师通过系统连贯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叙述、描绘、解释、推论等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评、讲演等。
2、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以获取解决问题方法或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辨明是非真伪、获取知识的方法。
3、串讲法。指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特点,串通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为分析全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种方法多用于文言文教学。
4、评点法。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评点作为重要手段,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使用该方法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自主评点。
5、诵读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书面上写的无声的静态语言转化为口头上说的有声的动态语言过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语意及情感表达,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感受诗文技巧、体会作品情感,分为朗读、背诵、吟诵。
以上就是本站给大家介绍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经验分享有哪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不管是哪个科目,在讲解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方法的,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文章内容。
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分享篇二十一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高,要让职业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语文知识点,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就必须对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利用教材培养语文基础能力。
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应用文、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而教材编写的侧重点在于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将传统的课堂向实践课堂转变。教材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示范,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其范本的作用,并结合教材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安排好训练时间,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将三十分钟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听、读、说。听课文的朗读、时政要闻、带情景的诗词、节目的介绍、名人名言等范文。读前一环节的内容。对所听和所读的内容进行复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的主题,如季节、节日等。像圣诞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素材和资料,让学生介绍圣诞节的来历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和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正确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充实自身,有效地避免反复的练习与分析。学生不能被动地成为教材的灌输对象,而要成为教材的探索者。也就是说,语文课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一个拥有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师是语文课堂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以及合作者。教师就如同导演,戏还是要演员出演。学生就像演员,在导演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协助,绝对不可本末倒置。教师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开展演讲、表演、诗朗诵等活动或比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如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将课程变成一场朗诵比赛或是鉴赏课。再如讲授《雷雨》时,可以将课堂变成一堂话剧表演课。学生通过对剧本的深入了解,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的心理,从而对文章的主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为学生创造课后实践机会。
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实践能力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上、课后无论哪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为学生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是每个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做的。如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作品。每学期开学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课外阅读目录,包括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几本阅读。阅读期间,可以每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动力。语文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也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会、辩论会等,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四、让课前、课上、课后有效衔接。
由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上,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是中职院校教师要不断进行的工作。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课后巩固形成一条有力的教学战线。课前,教师引导学生熟悉、理解吸收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做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实践活动。课后,教师要将精力转移到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迁移与运用上。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的目标任务以及方法有更高的认识,让语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做到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让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这样,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如讲解《故都的秋》一文时,课前,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课上,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文,课后学生模仿《故都的秋》写一篇秋的独特的场景或印象特深的景象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家乡秋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尽早步入社会、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由于学生对文化课热情程度较低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中职院校语文教师更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增设有趣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课前准备,课上实践和课后巩固成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机整体,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中职院校学生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