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导游词(通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陕西省导游词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的皇家园林——华清池。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历史悠久。华清池作为历代帝王的离宫别苑和游览胜地,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了。相传周幽王曾在这里建造骊宫;秦始皇时砌石起宇,改名为“骊山汤”;盛唐时期的唐玄宗李隆基又加宫殿大加扩建,起名为“冬宫”。每年冬天十月李隆基带杨玉环来华清宫避寒,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回到都城长安。目前,华清宫占地面积130亩,仅相当于唐代的核心部分。按它的区域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区:东边是沐浴区,西边的风景名胜区,南边是文物保护区。
大家现在所处的就是华清宫的风景名胜区。眼前的湖叫做“九龙湖”,为什么叫它九龙湖呢?大家看远处的长堤下有八条小龙,再往上看,还有一条老龙,关于这九条龙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大禹治水时期,关中发生了大旱,玉帝便派八条小龙为人间普降甘露。当旱情刚刚缓解后,众小龙贪玩,导致旱情再度加剧。玉帝一怒之下将八条小龙压在长堤之下,长堤两边各压晨旭亭和晚霞亭;将老龙压在龙吟榭下,让他监视着八条小龙终日口吐清泉,为民灌田。我们都知道“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晚霞亭上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晖下闪闪发光,异常美丽。由于九龙湖的面积比较小,所以皇帝不可能在上面划船,因此他修建了一个石船停靠在岸边,叫做“石龙舫”,在上面举行歌舞表演和宴饮活动。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里整整呆了13个冬天,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我们身后这座非常雄伟的仿唐建筑飞霜殿。为什么叫飞霜殿呢?因为每年冬天的时候,雪花漫天飞舞,银装素裹,唯有飞霜殿前落的是白霜,这是因为殿前的九龙湖整日热气腾腾,气温较高;又因为天子的寝室里有御寒设施,使室内的温度较高,不积雪,只化为白霜。现在飞霜殿里唐代的遗物已荡然无存,已经改为接待外国元首和重要领导的接待室了。
看完飞霜殿后,请大家转过身来看我们对面这座苍翠的山。这座山的名字叫“骊山”。骊山的得名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远处看这座山像一匹青黑色的骏马。古代的黑马称为“骊”,因此它取名叫“骊山”;第二个原因是,当时在这座山脚下是骊戎国的所在地,所以它得名“骊山”。骊山主要由三个峰组成:第一峰,也就是峰,它是烽火台的所在地。在那里,曾发生过“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第二座峰,也就是骊山索道通往的地方,那是骊山老母殿所在地。骊山老母就是捏黄土造人,炼五彩石补苍天的神话人物——女娲。人们为了纪念她,专门修了老母殿,把她工蜂在里面;第三峰,是朝元阁遗址,也就是老君殿。当年就是在老君殿中出土了珍贵的道教雕塑老子像。唐代的时候道教非常兴盛,原因是道教的始祖是老子,俗姓李,唐代的皇帝都姓李,他们认为老子是他们的远祖,自己是老子的.后裔,因此在第三峰修建了老子庙,便于供奉和祭祀。
“悠悠弯汤六千年,周秦汉唐多骊宫,李堂天宝称鼎盛,五代宋元紧替更。”御汤遗址是于1982年在温泉水源北侧施工的时候而发觉的一处大型遗址。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仿唐建筑是为了保护御汤池遗址专门修建的。它的主要设计者是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主施单位是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它的建筑工期只用了116天,因此也是建筑速度的一个典型。
现在我们就去看一下当年杨贵妃沐浴的海棠汤。大家看它的样子就像是一多盛开的海棠花,所以得名“海棠汤”。它是李隆基送给杨玉环的爱情信物,也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所描绘的“春寒赐予华清宫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好地方。贵妃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深1.2米,小巧别致。池身用24块青石砌筑,精雕细刻。池底正中有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原形进水孔,大家仔细观察进水孔的周围残留与直径0.3毫米的圆砌凿线,它是安装莲花喷头的位置。池的边缘是弯曲弧形,池面恰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池正中的莲花喷头恰海棠花蕊。可以想象得出,当时池中的水花四溅,飞珠走鱼,蒸汽袅袅,人仿佛置身于半云半雾之中,确有飘飘欲仙之快。大家从海棠汤的断墙遗址可以看出,唐代的海棠池是砖和土垒起来的,并不是用柱子支撑起来的大殿,而且规模也不是很大。
我们现在要去看的另一个汤池要比这个大的多,这就是供应唐玄宗基李隆基沐浴的汤池——莲花汤。这个汤池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皇帝而专门为他修建的。这个池子是由38块青石砌成,两层台式,东西长10.2米,容水量达100立方米,是海棠汤的六倍。这个汤池当时雕刻好后非常的漂亮和豪华,它是用北京运来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主要是一些花鸟虫鱼的形象。池子修好后,皇帝急于下池沐浴,当脚刚刚伸入池中,由于水波的荡漾,池中的动物就像活了一般,张开大嘴要把皇帝吞掉。唐玄宗李隆基一怒之下,下令工匠把它们全部打磨掉了,只留了两个圆形的并蒂莲花。为什么要留这两朵并蒂莲花呢?因为据说杂器七敲节时,有就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骊山半山腰的长生殿内山盟海誓:“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所以只留了两朵并蒂莲花,以表示李隆基对杨玉环爱情的忠贞。莲花汤中的水为骊山温泉水,岁为骊山温泉却不冒热气。我们现在就去看一下温泉水源。
骊山是一个死火山,地下水自然形成了温泉。这里是2号水源口,我们可以看一下温泉水的清澈度,再感受一下它的温度,刚好适合我们大家洗澡用。华清池共有这样的温泉泉眼4处,平均每小时流量达112吨,现在主要供于临潼的宾馆与疗养院沐浴洗澡用。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如:碳酸钙,石灰,硫酸钠等元素,适用于沐浴疗养,能治风湿病,关节炎,肌肉痛,消化不良等症及其它皮肤病,而且养颜美容。这里是骊山温泉最古老的一处水源口,也就是母系氏族时期姜寨先民所开发和使用的。2200多年前这里流下了“始皇温泉戏神女”的传说;到了盛唐,李世民将这口泉利用起来以后,在这里建造了一所御汤供他们洗澡,沐浴。我们现在去看一下当年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星辰汤。
星辰汤建于唐贞观十八年,是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地方。当年这个汤池是一个天然的汤池,皇帝晚上在这里沐浴时可看到日月星辰,因此叫做“星辰汤”。星辰汤是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是所有汤池中面积的一个,进水孔也特别大,直径为1米左右,所以当时水就像小溪一样流进来。星辰汤的旁边还有一个便殿遗址,是供皇帝休息和更衣的小房间,在那里发现了我们国家最古老的暖气遗址。在这个遗址处,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正方形的柱石基础,而且周围有几个环行的凹道把便殿砸横整包围了一圈。通过这个凹道把星辰汤那边的温泉水引过来,绕着这个凹道循环不停的流动,水蒸汽就隔着轻轻的薄纱把房间烘热了。因此可以说它就是我们国家最早的取暖设施。
最后一个有建筑保护的汤池叫做“尚食汤”。“尚食”是古代官员的一种称谓。这个汤池也是等级最明显的一个汤池,因为它分为大间和小间,中间有石墙相隔。小间的地势比较高,是供等级高的官员沐浴的地方;大间就是等级低一些的官员沐浴的地方。在右边台阶下面有6个十分规整的小石坑,这些小石坑是做什么用的呢?书上没有记载。根据考古学家推测,这6个小石坑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按摩工具。尚食汤的官员就是我们现在俗话所说的给皇帝做饭的御厨们,他们成天跑来跑去侍侯皇上用膳,脚上已经磨了一层厚厚的茧子。但是皇帝明文规定:“他们的手是用来给我做饭的,因此不能用手去动其它的地方,更不能用手去搓脚后跟的厚茧了”。脚上长了厚茧,非常难受,怎么办呢?他们就在洗澡的时候坐在台阶下面,自己挖了6个小石坑,把脚后跟与脚前掌放入石坑里面进行按摩,洗澡的时候就舒服多了。
在挖掘这些汤池的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都陈列在这里的文物陈列厅中,并分期、分室展出。史前时期主要出土了一些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皿。主要有石斧,骨针,石锉和骨簇。他们都是6000多年以前姜寨先民所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皿。特色的要数这个尖底瓶,它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文物。这两个石质管道是秦时的两个管道,距今已有20xx多年,它们都是用完整的石头凿刻而成的。当时的温泉水就是用这种管道输送的。我们经常说到“秦砖汉瓦”,这里就陈列着寒带的两个大瓦当。瓦当有两个作用:一个保护椽头,防止雨水侵蚀和腐朽;第二个是起装饰作用。从这片瓦当,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皇家建筑的宏伟高大。隋唐时期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因此这个展室的文物就有所不同了。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件文物是从莲花汤池出土的唐三彩龙头。唐三彩是唐代文物的一大代表,“三彩”一词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带有多种色釉的陶器。这个龙头是从御汤九龙殿中挖掘出土的,也代表皇帝就是真龙天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是龙生九子的三儿子——蛮吻。因为喜欢站在高处眺望,所以人们把它建在屋脊上,这里有一组特色的浴具,大的叫陶翁,小的叫陶涧。陶翁是用来盛水的,陶涧是用来洗澡的,是专供太子洗澡的浴盆。这里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写了许多文字,但是有一个字最明显,写的是“杨”字,这块石头是从海棠汤中挖掘出土的,进一步证明了海棠汤就是杨贵妃当年沐浴的长堤。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壁画是唐代的《打马球图》,它形象地再现了唐代马球比赛时紧张拼搏的场面。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唐时传入,风行于宫廷。上至皇帝,小至文物百官,甚至连妇女都喜爱此项运动。唐代的宫廷禁苑都建有马球场,有些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运动遍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衰败失传。
石刻碑室部分陈列的都是文人墨客和大师描写一些赞美华清池和温泉水源的颂词。最的一块碑石就是温州刺史元苌书写的温泉颂碑.元苌当时来华清池向皇帝启奏一些政事,有一个大臣赐他在温泉中沐浴,当时那时的等级不是很高.但是当他洗过以后,感觉非常好,马上写下一篇温泉颂刻在碑石上便于保存.此碑距今已有1370年的历史,被列为我国132块禁拓碑之一.御汤博物馆的参观我们到这里就结束了,转瞬之间我们就走过了史前时期,秦,汉,隋,唐的鼎盛时期。我们用感官感觉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下面我们就去看一下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住过的五间厅。
在参观五间厅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的12月12日,因此也称为“双十二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并不断向我华东进攻。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去不顾民族危亡,顽固推行他“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把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调往西北与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合并,并进攻我陕甘宁边区。在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策感召下,张杨两将军向蒋介石提出了联共抗日的要求,哪知蒋介石非但无理拒绝,而且亲自来陕西布置剿共。当时蒋介石就下榻在五间厅中。因为它有五间房子,所以称为“五间厅”第一间是蒋介石的秘书长肖乃华的办公室,也就是他的秘书室;第二间是蒋介石的卧室。发生西安事变的时候,由于情况紧急,他一听到枪声,就赶忙从后窗跳出。由于他逃跑的时候比较匆忙,连假牙都没有戴。当时东北军有一个战士叫孙铭玖,他冲进五间厅时,摸了一下蒋介石的被子,发现被褥尚有余温,猜想他肯定没有跑远,便立即搜山。终于在上午八点的时候把蒋介石从虎斑石处带下来,送往西安;第三间是蒋介石的办公室。在办公室的左窗上还留有当时“西安事变”时留下的弹痕;第四间是蒋介石的会议室。它也是一个秘密军事会议室;最后一间是他的待从室。在五间厅的旁边还有一个小型的建筑叫“三间厅”。它是当时将孝宣的办公室。1980年将其改名为文史资料室。当时,由于东北军是从左面冲上来的,因此这边的战斗先打响。我们从“三间厅”的玻璃和墙上可以找出当时的弹痕。大家可以进去看一下里边的照片与文史资料。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西安事变”发生以后,我党应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的邀请,派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亲临西安。代表团到达西安以后,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要指示,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迫使蒋介石在12月25日那天,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书上签字。12月26日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十年内战的局面,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现代历的伟大转折点。今天,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祈求祖国统一,骨肉团聚的呼声也是历史的趋势和必然。“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胡宗南为纪念蒋介石在此蒙难,修建了一个灰白色的水泥亭子。开始时亭子取名为“总统蒙难亭”,后又改为“民族复兴亭”,也叫做“正气亭”。当地的老百姓称其为“捉将亭”。但是为了缓和海峡两岸的关系,1986年正式更名为“兵谏亭”。
好了,今天我们华清池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公元745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从此,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成为千古绝唱,甚至于两人终日厮守,置其他嫔妃于不顾。册封第二年,扩建温泉宫时,唐玄宗专为杨贵妃建筑了海棠宫。杨贵妃36岁生日时,唐玄宗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进行祝寿,仅乐工就有120名,满朝文武百官都呼娘娘千岁万福。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长恨歌》,真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直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偕杨贵妃逃至马嵬坡前,将士相逼,玄宗不得不赐死杨贵妃,其时杨贵妃才38岁。据史载,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年至756年的14年间,唐玄宗偕杨贵妃驾临华清宫达43次之多,可见华清池的出名和唐玄宗、杨贵妃的长恨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现在游览的正是驰名中外的华清宫。这里是它的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郭沫若在游华清池诗中写道:华清池水色青苍,此目规模越盛唐。”指的就是这新建的核心部分。
那么游客们会问:唐华清宫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唐华清宫背靠骊山,面向渭水,倚骊峰山势构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正如白居易诗中所说: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它的范围南至骊山西乡岭第一峰,北到老县城的北十字,东至石瓮谷,西到铁路疗养院西侧的牡丹沟。唐华清宫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山下展开,布设了各类不同的楼阁亭谢,栽植青松翠柏,娇烧万分,似人间天堂。可惜的是唐华清宫随安史之乱渐遭破坏,自宋至明清,原有建筑已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一些遗址了。
其实原因十分简单。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既然唐玄宗和杨贵妃视华清宫为第二帝宫,那么他们一定在这里建有演绎人间最浪漫的爱情的宫殿。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
这里红柱挺立,回廊环绕,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东西两殿即沉香”、宜春”,主次井然,错落有致,加上门前石龙盘阶,石狮和石牛相衬,再配以龙风大缸及花木点缀,更显皇家气派。
华清官分为西区和南区。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的是南区,即文物区。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仿唐建筑便是1990年建成开放的御汤遗址博物馆。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
首先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它可不是普普通通的浴池,而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这是何等高雅、何等艺术的爱情点子,且来自六十几岁的唐玄宗!无论称海棠池也好,或叫贵妃池也好,我们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唐玄宗用心之诚、爱情之真,在当时来讲可不容易啊!
我们再来看浴池的用料。浴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浴池的整个结构可谓用。心良苦,设计精到。你们看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可以想象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共洗鸳鸯浴时,不就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哪番动人情景吗?但真正证明这是唐玄宗赠送的爱情礼物的是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这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各位游客,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另一个充满神秘的古浴池。从形状上看,想必大家已经猜出它叫什么了。如果说前面海棠池是因形似而得名的话,那么眼前这座池被称作莲花”便也合情合理了。仔细观察,这汤池是不是活像一朵淡雅光比的莲花?此池古来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无论前者或后者都与这个汤池供皇帝沐浴有关:御就是皇帝,九龙也是指皇帝。
如果说莲花池和海棠池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后者比前者大两倍以上。莲花池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星辰汤是供唐太宗李世民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比贵妃池要早100多年。星辰汤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而且没有管道,水直接涌进汤池。在西南角有座小殿宇名叫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面积约30平方米,南北有对称的两个台阶。这个池子在民国时期,冯玉祥将军还曾维修过,供老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在南北两排殿宇的空旷处,夹有一个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是用青石铺砌的长方形喷池,规格虽小,但结构精雅,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
黄帝陵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玄远黄帝的陵园,它位于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顶上。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矢。他的妻子能养蚕,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臣大挠创造了干支历法,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我国后来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
黄帝还以他惩罚邪恶,首次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据说黄帝活了118岁。有一次,在他出巡河南期间,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一条黄龙自天而降。它对黄帝说:你的使命已经完成,请你和我一起归天吧。”黄帝自知天命难违,便上了龙背。当黄龙飞越陕西桥山时,黄帝请求下驾安抚臣民。黎民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个个痛哭流涕。在黄龙的再三催促下,黄帝又跨上了龙背,人们拽住黄帝的衣襟一再挽留。黄龙带走了黄帝之后,只剩下了黄帝的衣冠了。人们把黄帝的衣冠葬于桥山,起冢为陵。这就是传说中的黄帝陵的由来。但是也有人说,黄帝死后就安葬在桥山。
黄帝陵区约4平方公里,山水环抱,林木葱郁。参观者到达桥山山顶,首先看见路立的一块石碑,上刻文武百官到此下马”。陵前有一座祭亭,亭中央立一高大石碑,碑上刻有黄帝陵”3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再后面便是黄帝陵。黄帝陵位于山顶正中,面向南,陵冢高约4米,周长约50米,陵前40米处有一约20米高台,其旁一石碑上书有汉武仙台”四字。此台系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游朔方归来时,祭奠黄帝,祈仙求神时所筑。
黄陵下的轩辕庙里面尚有一些建筑、古柏和石碑等文物。跨进庙门,左边有一棵巨大的柏树。相传此柏为黄帝亲手所植,故称黄帝手植柏”,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庙门北有一过厅和一碑亭,碑亭里陈放着47块石碑。最北边坐落着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株高大的古柏,叫挂甲柏”。据传,这是汉武帝挂金甲印烙所致。大殿雄伟壮丽,门额上悬挂有人文初祖”四字大匾。大殿中间有富丽堂皇的黄帝牌位,其周围殿墙下还有一些陈列品。
陕西省导游词篇三
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郡南郑”。刘邦不愿来汉中,萧何劝谦道:“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愿大王王汉中。”刘邦从谋如流,便率军由子午道来到汉中任汉王一职。他来到汉中后,见到汉中如此温润的气候,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盛产鱼米,便利用此地休养生息,操练士卒,囤积粮食。此后,他又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出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采纳此计一举攻出散关,平定三秦,奠定了汉室帝业之基。刘邦为了纪念自己由汉中发迹,遂定国号为“汉”。同时,在汉中“置名材,立宫室”,修建了自己的行宫。
古汉台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级升高连升八级。历尽沧桑的汉台今天已经没有汉代的建筑了。北宋张少禹留下诗句“留此一掊土,尤为汉家基”。可见在北宋时汉台曾一度荒芜过。到了南宋,汉台被开发为供官员办完工之后的休闲娱乐之处。今天汉台的风貌就继承了南宋以后的面貌。园内古树名木繁多,有珍贵的汉莲,百余年树龄的桂树,400年古老的皂角树。牡丹、凤尾竹、虞美人装点着汉台,使汉台这一处园林建筑以它的幽雅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
在汉台处矗立的望江楼就始建于南宋。它曾是汉中的层建筑,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它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去处。到现在望江楼二楼榴联上依然写着“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
1958年在古汉台的基础上建成了我们的汉中市博物馆。它一个遗址性博物馆,又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共有7个陈列室。望江楼一楼是宋墓出土文物陈列室,二楼是清末与康有为并称为“南康北陈”的汉中书法家陈毅的书法陈列。东西华厅分别是革命史迹陈列和宗教造像陈列。桂阴堂作为临时陈列室用于一些专题陈列。博物馆最重要的一组陈列在汉台南院办它们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分为两个陈列室----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和石门十三品陈列室。
褒斜古栈道陈列室分为三个单元,分别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两山之间有7条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栈道南端石门隧洞膊。开凿和栈道因地制宜修建有7种不同的栈道形制;栈道沿途设官方设施的“邮亭驿置”,其中褒城驿被称为“天下第一驿”,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称做“陕南第一古石”的《部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记载了汉明帝刘庄复通褒斜道开凿府门隧洞的事,从书法上说,它上承秦小篆下启古隶,不可多得。清人杨守敬评价为“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百门颂》刻凿于公元148年,记载了汉顺帝年间司隶校尉杨孟文向皇上上书奏请复通褒斜道的历史。书写者木意在于歌功颂德,不在于显扬书法,但他的书法被后世称为“汉隶之极作,学隶者必学之范本”。它与甘肃成县的《西狭颂》,汉中略阳的《甫阁颂》并称为“汉三颂”。还有几方描写褒谷风景的石刻,如《玉盆》,《衮雪》,《石虎》摩崖都是历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衮雪》最为有名。《石门铭》记载了北魏褒斜道线路改道的历史,书法也极其珍贵。它由隶向楷过渡,被康有为美称为“不识人间烟火之仙品”。石门十三品是栈道兴废历史的记录,也是中国书法演变的实物标准,对中外书坛影响十分深远。
陕西省导游词篇四
南湖位于南郑县城西7公里处,距汉中市区17公里。南湖原名强家弯水库,建于1955年,坝高27米,水深24米,水域面积119亩,景区面积4.5平方公里。目前这里已建成集旅游、灌溉、养鱼、发电、绿化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陕西南线旅游的重点景区之一。
沿着139级台阶,登上27米高的大坝,举目便是一湖碧水,座座青山。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一首诗,“江到兴安水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这里山水相映,与建筑物巧妙结合,古朴典雅,堂皇秀丽,构成一处令人眷恋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左边沿陡峭的石阶而上,我们看到的是雄师亭,亭子是攒尖六角亭,上有苏轼彩绘。清晨,依厅而立,湖水如镜,倒影清晰,远近不同;傍晚,晚霞夕照,层层尽染,湖水山色皆似披金。
湖对面月牙形廊式建筑是钓鱼台,它与琼花阁、神怡宫、览月楼交相辉映,使您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突入湖心。既有曲径通幽的清宜深遂的绝地佳境,又有登高眺远尽收眼底的高埠山颠,更有豁然开朗、沁人心脾的大幅画面。
登临湖心岛,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内主要内容有四大部分:一是中共陕南地下党组织杜家弯支部的咀子支部领导游击队开展的革命斗争活动。二是巴山游击队、红二十九军“红色交通线”的活动史料。1933年2月,川陕两苏维埃政府在四川通江县成立后,国民党对红色根据地实行包围封锁。
中共上海局派驻西安情报组人员王左明和杨虎城部武志平联络,商定开辟红色交通线。
主要任务是和杨虎城部三十八军在陕南所属秘密接触,为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地下交通线,及时将情报、物资送到苏区。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后,红色交通线完成了革命使命。三是革命烈士生平事迹介绍和部分遗物。其中何挺颖烈士为著名。他出生于南郑县何家弯村,1927年组织参加秋收起义,与毛泽东同为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四是红四方面军留存的石刻碑文和标语等。
在湖心岛还有陆游纪念馆,馆中陈列了陆游来汉中8个月所撰写的诗词及后人纪念他的书法作品。
1127年,陆游把家属留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单身匹马启程奔赴南郑。当时的南郑为汉中府治,是四川宣抚使驻地,形势十分险要,它“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湘邓,西控秦陇”,因此是西北抗金前线重地。陆游任宣抚使王炎幕府,大约相当于机要秘书兼军事巡视员一类职务,协助王炎制定抗金北伐的战略战术和进军计划,经过8个月的准备,后南宋朝廷调回王炎,解散了幕府,使陆游等的北伐大略难以实现。
8个月的军旅生涯是陆游一生中重要的时期,也是他诗歌创作的转折点。他直接写南郑和回忆南郑的诗词就达24首。到南郑第三日就写下了赞美南郑的诗《山南行》,“平山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地近函秦气侣豪,秋千就鞠分明曹。”
我们将去石门风景区参观游览。
石门是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北18公里的褒谷口。风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分为山河堰、鸡头关、石门库区三个景区和一个生态保护区。有景观、景点种处。汉王刘邦曾在此写下了千古绝唱《大风歌》,并从石门出师逐鹿中原成就帝业,曹操在此留下笔墨《衮雪》,汉大将军韩信在这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行了战略大转移。
自春秋战国以来,褒谷口就是沟通南北的交通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辟了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栈道”又称“栈阁之道”,这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且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菱形的孔穴,孔穴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百板,可以行走和通车,这就叫栈道。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所渭“褒斜道”是指秦岭山脉中一条串联关中和汉中的山谷,南口名“褒谷”,北口名“斜谷”,古时统称“褒斜谷”全谷长约250公里,自战国起,凿石架桥,断断续续修起栈道,故名“褒斜道”。石门是褒斜栈道险奇之处。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始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石门洞通长16.3米,通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的开凿据说不是我们现在习见的用火药、铁制工具凿成的,而是用我国古代原始开凿石山的办法“火烧水激”法凿成的。它是我国早的一座人工隧道。
石门一带山势险,怪石崎峡,清代诗人王晚香将其美景概括为褒谷刀景。石门水库的建成,更是锦上添花。长260米、高88米的双曲拱坝,造型优美,雄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于长达17公里的水上长廊,可尽情游览湖光水色的宜人美景。从山河堰、褒惠渠到石门水库,三个时期的水利工程交错覆盖,惠泽汉中人民,从而形成了汉中历史悠久的水利灌溉工程。新建的石门仿古栈道独具一格,凌空飞架在坝右坝肩,长约5里的新仿古栈道将古栈道一一复制,邮、亭、驿、置,风雨栈桥,褒姒塑像,古石门隧道将重现栈道辉煌。
石门文化沉淀丰厚,历史上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有几次就取道于此。这里还是“千金买笑”美女褒姒的故乡。当然,要说具魅力的文化,当属“石门十三品”。
石门自秦汉以来,通而复塞,塞而复通,历次修复,多留有摩崖石刻。这些石刻遍布在石门南褒河两岸的悬崖上,多为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文人、学士的留诗题名,即所谓的“汉魏十三品”,被日本书道界评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曹操的《衮雪》以及《玉盆》,《石虎》苍劲浑朴,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推崇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
现选其主要的石刻作以介绍:
《石门颂》在洞内西壁上,公元148年刻,额题“故司隶校尉键为杨君颂”,隶书,题文是“汉明帝永平四年,杨孟文所开,逮桓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同郡王升乃嘉其开凿之功,琢石颂德云”。摩崖高3.3米,宽2.6米。隶书知行,每行30字左右不等。《石门颂》早已驰名全国,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和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原刻在石门洞南山崖上,隶书16行,每行6-11个字。内容记叙了汉中太守鄐君及其部属王宏、史苟茂、张宇、韩琴、杨显等,于公元63年率领广汉、蜀郡、巴郡的刑徒2000余人,开通褒斜道258公里,建筑大桥5座、桥阁600多间,使用工料、钱、粮数字等情况。
《衮雪》原刻在石门南约半里的褒河水中的一块巨石上,激浪翻溅如滚雪状,故名。“衮雪”两个大字,字径45厘米,右侧有竖刻隶书“魏王”。两小字,相传为三国时曹操过此触景生情而刻写的。
《石门铭》在石门洞东壁。公元509年刻,铭高2.5米,宽3米,是一篇歌颂修复褒斜道功绩的铭文,刻在石门洞内,故称《石门铭》。它不仅情文并茂,读之酣畅,其书法也为北碑中之精品,备受推祟,被誉评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品”,是隶书向楷书演变过程中的著名标志性石刻。
陕西省导游词篇五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
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其丰富的文物藏品成为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
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
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
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
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
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
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
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
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来参观,我叫凯凯,是各位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导游员,能为大家服务我感到非常高兴。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
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它占地面积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舍为“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园林建筑群,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既表现了陕西的`悠久历史,又突出了盛唐长安的古老文化。
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著名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的。
馆内藏有文物37.5万件。
其中国宝级文物18件,国家一级文物859件,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
大家看,博物馆门前的喷水池上方有“陕西历史博物馆”七个金字,这是集郭沫若先生的字而制造的。
作为一座现代划的大型历史博物馆,它有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有多功能照明和自动放火、防盗报警系统;有文物修复保护科技中心和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有独步海外的唐墓壁画库;有电脑控制、自动检索的图书馆;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还建有六种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
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基本陈列的序言大厅。
序言大厅不书一个文字,以昂首挺立的巨型石狮,奔腾咆哮的黄河壶口瀑布和绵延不断的黄土高原来昭示主题,构成独特的无言之序。
这头巨型石狮是按唐顺陵前的石狮以1:1比例原大复制的。
顺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陵墓,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展厅“史前时代”。
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这一时期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猿人开始,经中石器时期的大荔人,再到母系氏族社会的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直到传说中的三黄五帝,揭示了人类早期的起源和发展。
这个时期中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时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这边走,我们将会看到的是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是于1964年在蓝田县发现的,我们叫它为“蓝田人”。
这里是一个复制品,只有770毫升的脑容量,是我们现在正常人的一半。
蓝田人是目前已知的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我们看到背景的照片就是当时发现头盖骨的地方。
在展柜下面,我们看到了一组出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它们看起来非常的粗糙,所以它的用途非常简单,只用于采集和狩猎。
我们接下来看到的是距今7000~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
它反映了当时繁盛的母系氏族社会。
那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定居,并从事耕作和饲养动物,例如,狗、猪等,并且群居于村庄当中。
经过精致打磨的石质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半坡遗址就是这一文明的典型代表。
这里我们看到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于半坡,包括这些精美的陶器。
参观完“史前时期”,接下来我们走进的是奴隶社会的周代,而周朝是陕西历史第一个朝代,陕西的文字历史也从此开始。
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组青铜器。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在西周达到了鼎盛。
在中国历史上,我们也称周朝为青铜时代。
这件青铜牛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巧妙的利用了牛身的各个部位:牛身为器,牛尾为柄,牛舌为流,四足站立,可以直接从底下为酒加热,整个酒器生动地展示了周青铜铸造业的高超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走进秦朝。
秦朝距今公元前220~206年,实际上秦朝只辉煌了15年,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王朝。
下面我们将在展柜看到大量的秦国文物,这里陈列了10个石鼓,顶圆底平,四面刻有四言诗句,内容多为歌颂秦人耕织作农的生活,称为“石鼓文”,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
接着我们来到汉代展厅。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对以后各朝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看到的是汉代的一件国宝—皇后之玺,这个洁白莹润的玉制印章是1968年在咸阳狼家沟汉高祖和吕后墓东侧出土的,印章上刻有“皇后之玺”四字,似“螭虎”形,它那精美的工艺和造型至今仍然叫人叹服。
我们看到的下一个部分是魏、晋、南北朝,它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大家看这枚多面体煤精组印,是1981年在陕西旬阳城东门外出土的。
印章共有二十四面,其中十六个正方形,八个三角形,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
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胤,隋文帝杨坚和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日丙,被尊称为中国第一老丈人。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走进第三展室,首先看到的是隋朝和唐朝。
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公元581~618年存在的隋朝,虽然是个短暂的王朝,但是伟大的唐朝却恰恰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我们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唐都长安城,它占地面积83.1平方公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宫城、皇城和外廓城。
当时的长安城是现在西安城的9.3倍,人口超过100万。
下面看到的是文明于世的唐三彩,而所谓的“三”不仅仅是三种颜色,而“三”在古代是多的意思。
唐三彩以黄、褐、绿三种颜色为主,因为流行的时间较短,烧制的地区较少,所以遗物不多非常珍贵,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接下来看到一套唐代金银器—“鸳鸯莲瓣纹金碗”。
它于1970年在西安市郊出土,代表着唐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
它充分体现出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奢华。
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一组临摹的唐墓壁画,真品被收藏在壁画库里。
我们看到的第一幅是“马球图”,共有20位骑马的球手,在队伍最前面的5位球手正在追击马球。
马球运动是在唐代的波斯传入中国的,在唐代广泛流行,甚至女性也都很喜欢打马球。
唐代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的15位皇帝都很擅长打马球。
但遗憾的是,这项运动在明代以后逐渐消失。
我们看到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是从章怀太子墓出土的。
这幅壁画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持外国使臣的场面。
其中三位外来使者,第一位来自于罗马,第二位来自于韩国或朝鲜,而最后一位是来自于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这副壁画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事务。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将会看到博物馆独一无二的镇馆之宝—“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玛瑙杯是由天然的整块玛瑙制作而成,以牛头为首,并雕刻了兽角。
玛瑙的质地很硬,比我们知道的玉石都要硬,从这点来看,它的制作工艺的难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它也是中国仅存的一件。
随着历史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宋元明清展室。
而从宋朝开始西安就不再是首都了,但是从军事角度来看,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它仍然是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最后一件国宝—“青袖提梁倒注壶”,我叫它“奇妙的壶”。
产自中国北方八大民窑之一的耀州窑。
当我们仔细观看时会发现这件壶没有盖子,所以很多朋友会问我怎样注水。
在左手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注水的示意图。
按照图示,首先将壶倒转过来,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梅花状的小孔,成u形管,所以水就是从底部的小孔注进去的。
另外,牡丹、一只凤凰、一只狮子被装饰在壶身上。
其中,牡丹花被视为花中之王,凤凰在中国被视为鸟中之王,狮子在中国被视为兽中之王。
这三王争霸的倒流壶被看作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手工艺品。
走到这,我们就结束了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参观,可以说我们用了15分钟时间走过了陕西115万年的历史。
从中我们领略了中国古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古代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对历史多了一分了,大家是否在心中也生起了一分爱国情绪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请大家对我的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陕西省导游词篇六
各位请看,马刨泉是白龙峡的名景之一,又称白雪泉。白雪泉乃天然矿泉水,富含人体所需的钙、铁、锌、硒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被当地人称为“神泉'马刨泉的形成,得益于泉眼北面有断层,断层阻挡了地下岩溶泉水的正常流动,在此地沿一条岩层裂隙流到地表形成了白雪泉。这股泉水大雨不浊,大旱不涸,常年不断,日均流量每秒约0.39立方米,汛期流量每秒可达1立方米。泉眼有拳头那么大,大泉眼四周有无数个小泉眼,泉水争先恐后地垂直往上冒,泛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水泡。每年盛夏时节,雨量充沛,泉水喷涌而出,水柱达1米多高,非常壮观。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黑龙峡景区的金狮洞。金狮洞位于黑龙峡,距金丝峡景区门口约5千米,是一个发育完善的天然地表大溶洞。洞口距谷底50多米,主洞宽97米,洞高78米,洞深55米,总面积有5000平方米,可容千人以上。因洞内有一块“方解石”石狮睡卧洞中,形象逼真而取名。洞内有天然方解石形成的形态逼真的石狮、石龟、鳄鱼、石狮、石佛、石花生、石阳、莲花座等人文景观,还有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石笋、石柱、石花、石幔、钟乳石等地质遗迹,是一处天然的地质宝库。金狮洞外谷底深潭边的石壁上,有一弥勒佛像,藏于浓密的草木间。
各位游客朋友,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丹江源景区。这个景区主要是以丹江源水体为主的观光科考游览区,丹江源全长3千米,面积8平方千米。景区流水景观呈阶梯状分布,有十三级瀑布和形状各异的碧潭以及流量较大的岩溶泉组成,涓涓溪流汇入丹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水源地之一。景区内以幽深的峡谷、瀑布群为主要特色。
主要景点有双溪瀑布和丹鱼湖,先看双溪瀑布。瀑布飞泻而下被山石分为两缕,故名双溪瀑布。二瀑虽隔树相望,但相距不足百米,水在树林中相汇,声在空中相和,一唱一和。而丹鱼湖是一个人工湖泊,蓄水1万立方米,它既具有垂钓、游览的娱乐功能,又具有拦截泥石流、调节下游瀑布流量的功能。
各位游客朋友,最后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石燕寨景区。因为这个景区的山上有一寨,人称“石燕寨"。石燕寨有险如华山之称,走势呈南北走向,东、西、南三面均为悬崖绝壁,只有北坡狭路一条。山寨由五大台阶构成。第一台阶悬崖峭壁,两面临空,是上山道路的关隘。人称南天门的主寨在第二台阶,是道教圣地,建有玄武神庙。第五台阶为玉皇顶。极顶远眺,楚天空阔,豫水旖旎,峡区数十里山水风骚各异。这个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莲花洞和螺洞,前者:因形似莲花花瓣而得名。洞口古松横空,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洞底形似莲花花瓣。地势险要,只有一条栈道可通行,守住洞口,纵有千军万马也无法进人。而蟒洞是一条又细又窄的峡谷缝隙里的一个洞穴。站在洞中向上望,有一条狭长的缝隙看到天空,就像是雷电劈开的痕迹。洞中有一形似巨蟒的钟乳石侧卧在洞中,故名癖洞。
陕西省导游词篇七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孔庙遗址,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数量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孔庙遗址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置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南门照壁上的“孔庙”两字是由清代书画家刘晖书写的。现在的大门东西开,俗称“礼门”、“义路”。走进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枋,名叫“太和元气坊”。
西安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石质书库”、“书法的故乡”。西安碑林是为保存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而建,经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
文档为doc格式。
陕西省导游词篇八
金丝峡位于商洛市的商南县,距西安约230公里。商南处新开岭腹地,山形陡峭,河谷深切,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金丝大峡谷即在其中。金丝峡的景观特色主要是:谷深峡窄,壁绝峰险,瀑群奇幻,原始幽深。峡谷中有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
金丝峡气候类型属北亚热带,总体特征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气候温暖。
金丝峡的地质特点一是石灰岩的整体性质强,裂隙、水溶洞和小断裂发育;二是河床纵向坡度较大,为水流形成较好流;向和态势,对地层切割如刀削斧劈;三是无山间盆地和平原,河流密布,峡谷山峦纵横;四是由于雨量较多,湿度较大,植物茂密和地被的蓄水性强,地下水源十分丰富,因而形成许多河流切割冲刷与渗透裂隙和溶洞,产生众多涌泉。
金丝峡主要属喀斯特峡谷地貌。当然也含有溶洞、钟乳石和喀斯特泉、湖等。地理学中将绝对高度在10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下的山地统称为低山。从风景观赏出发,我国低山风景类型最多,变化最大,分布最广。据对全国幻处低山风景区的考证,目前尚未发现具有金丝峡这种地貌景观。我国的低山风景名胜区大多是在南方,西部地区开发利用很少。但是,金丝峡景区是具有目前风景学术界所认为的.典型特点:有良好的植被覆盖山地、山区、山石,土壤很少裸露,色彩葱绿、生机盎然;山体形态别致、丰满;轮廓线条柔和优美。金丝峡不但符合这些标准,更有陡峭险峻的突出特征,为我国西部开发利用低山风景区增添了新的景物特色和内容,同时,为我国西部地区新开辟风景名胜积累了实践经验。金丝峡处在新开岭西部,这一地区由于降水量多,气候湿润,溶、裂隙水特别发育,地表水流丰沛,地下水蕴藏饱满,环境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因而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物岛屿,除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外,更具有南方山清水秀之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