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实用1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最近喜欢上唐诗,诗的美感,诗的韵律让我印象深刻。
有人说,你想要去了解唐朝的历史,你就得去读唐诗;你若想了解唐朝当时社会,你就得去读唐诗;你想去了解唐朝人的精神面貌,你得去读唐诗;你想要去了解诗人的一生,你就得去读他的诗,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经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文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鬼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田园诗人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他们都留下许许多多经典的诗作。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出的唐朝读书人的困难这一社会现实。而你想了解盛唐的精神面貌,你就要读李白的诗,他的诗代表了唐朝鼎盛的文化艺术。读杜甫的诗,你就能了解唐朝的历史和社会民生。
还有很多诗人的作品中体现的是自己人生写照,比如李商隐的《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些诗让我们更加了解诗人,了解唐朝社会很好的史料。
这些都是老祖宗们给留下的精神财富,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培养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我喜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二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
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
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
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
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
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三
我的小抽屉中有非常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非常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四
我最初接触的唐诗,是骆宾王的《咏鹅》,用寥寥十几个字生动的表现了鹅的情态,读着诗,白鹅在绿水中浮游荡漾、快乐呼唤的情景便跃然纸上。还有一年级第一课学的《静夜思》,简短的语句中,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有漂泊他乡的孤寂和悲凉。这些唐诗给了我当时小小的心灵独特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接着,我接触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似乎让那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我感受到唐诗犹如广阔的海洋。在一首接一首的背诵中,我也丝毫不感枯燥,而是沉浸在诗中,陶醉地感受着诗人的情感。
读诗,其实就是读情,诗的内容展现了诗人的经历、情感和生活,而这也是唐诗的魅力所在。我喜欢精读唐诗,细细地体会诗中的深意,了解诗人的情:
思乡之情:
比如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这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思乡诗,其中还包括了许多更加复杂的情感。但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却也是令我着迷。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如此萧瑟悲凉的深秋景象,引起了作者的悲哀的情绪。其实,当时孟浩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踏入仕途,一展宏图,这无疑十分矛盾。第三句“乡泪客中尽”,将自己的乡思一泄无余,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迷津欲有问”借用了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所诠释的便是孟浩然隐居与从政之间的冲突。以“平海夕漫漫”做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更加凸显了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其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普遍拥有的矛盾心理,这首诗,让千年前的诗人与读者之间心灵共鸣,令人深有同感。
离别之情:
赠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豪迈、出自肺腑的诗作,那种真诚情谊,却更能打动我。
要说朋友间的送别诗,最经典的,莫过于高适的这首《别董大》了。高适与老友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东西。其实那时候,两个人都处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可高适面对老友,并没有展现他的困顿与幽怨,而是道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董大,鼓舞他去奋斗、去拼搏。“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多么有力,多么响亮!这是一个多么质朴而豪爽的人啊!
男女之情:
说到爱情,作为一个高中生,我的理解并不是很深的,所以诗中的爱情,也只能够粗略的了解,但是讲述爱情的诗和词,其语言的细腻优美,也令我赞不绝口。所以我也喜欢读爱情诗,诗句的唯美,能够带给我心灵的战栗。
我特别喜欢这一首《题都城南庄》。最初接触这首诗,并不是在《唐诗三百首》,而是在《百家讲坛》节目上。讲者为观众讲述了这首诗背后流传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也是这个故事,让我对这首诗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那一年,崔护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无奈落榜,因返乡路途遥远,在长安逗留几日。清明节游玩时,他与一位少女在桃林中相遇,两人互生情愫,但都没有说破,最后,崔护与少女告辞。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又来到了长安,想来寻找那位少女,可少女原先的住处却大门紧锁。崔护便在大门上题下此诗,怅然离去。
听完这个故事,再来读这首诗,终于能理解诗人的深意。“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二人初遇时的美好情景,映出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怦然心动,二人的含情脉脉,两情相悦。而第二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依然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重回故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这便是“物是人非”罢。读后感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是诗人所表达的遗憾之情所在。
爱国之情:
我个人认为,唐诗中的爱国之情,是最值得后人学习借鉴的了。爱国诗,不得不提的便是我最欣赏的诗人杜甫了。杜甫,人称“诗圣”,与李白和称“大李杜”。他的诗,风格完全与李白相反。李白的诗潇洒豪迈,有着侠士的洒脱。而杜甫生在战乱时期,他家境贫寒,历经坎坷,背负了太多。他无法做到李白的潇洒,他的诗,大多是忧国忧民,饱含沉重与苦痛。读一读他的诗,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痛与不幸,比如《石壕吏》《春望》等等。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五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精品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所选的诗体式全面。
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
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
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
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六
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欣赏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七
唐朝历21帝,享国289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开放的政策、开明的君主、多元的文化带来了一个诗的王朝。唐诗同宋词元曲一样,传诵至今,其中蕴含无数韵味。
我们自小就诵着“床前明月光”长大,少儿版的《唐诗三百首》被翻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只是靠着诗的韵脚背诵记忆。再长大些,识的字多了,就开始看注释,渐渐懂了文字背后或浅或深或悲或喜的情绪。高中时,又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那些意象、诗人便映入脑海,我们学会了分析一首初见的诗里深藏的心绪。
李白在《月下独酌》里以月为友,对酒当歌,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情感,表面来看,他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又无限的凄凉,全诗体现了李白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的豪放个性,你看,他还是那个“凤歌笑孔丘”的楚狂人。
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能诗会画,诗歌作品中的画面总是栩栩如生,他在《山居秋暝》中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动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恬静优美的山水画。表现了他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时悲哀,友情深厚,江山难阻。
唐诗不仅记录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也反映当时社会的许多现象。
高适作《燕歌行》以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尤其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在挥洒血泪,主将却仍在帐中观美人歌舞,叫人如何不气恼,如何不悲愤。
杜甫作《兵车行》,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则流露念念不忘先帝盛世,慨叹当今衰落之情。
唐诗也极尽展现江南之美,韦庄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白居易说“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杜荀鹤说“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诗把江南之美刻画地淋漓尽致,引得古今无数游人春日南行,一品江南的婉约秀丽。
唐诗中蕴含景之美、情之趣、,古人的智慧情怀浓缩于数字之间。读诗就像品茶,要细细琢磨,才解其中之味。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八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能唱”。唐诗不仅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正因为如此,我借国庆假期的机会,认真读了《唐诗三百首》。该书主要介绍唐代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将进酒》号李白、《春望》号杜甫、《山居秋暝》号诗佛王维等。每次读一首诗,似乎都要进入一个由文字构筑的朦胧而美好的世界,悲喜动静让我想来回。我会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诗句来说我的感受。
首先是王维的《鹿柴》。开篇的“空山上似乎没有人,但我想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原本是为了突出山中的寂静,但诗人反其道而行之,没有直接写“静”,而是大胆地用了“环”字。以空寂幽谷的微弱声音对比山野的静谧,突出诗人孤独的心境。在写作时,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描写,从而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一份情趣和内涵。
接下来是李白的《山中问答》。虽然只有四句短句,但我从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读出了属于神仙的生活方式。有钱的李白,并不贪图繁华都市的奢华生活,而是选择隐居深山,积极钻研碧山丛林深处,汲取精神食粮。古人说,肚子里有诗有书。李白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他并没有因为成绩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也要学习李白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学习防范骄躁的好习惯。
最后,诗佛王伟的《少年行》。“迎灵对你来说是饮料,是马高楼的一面。”这两句话描述的是咸阳城游骑兵在路上相遇的场景,一拍即合,被邀在路边餐厅畅饮聊天。诗中充满热情和英雄气息,让我千年后的小读者愤怒不已。虽然这种场景在古代并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在新世纪,我们应该敞开心扉,交更多的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唐代的诗歌就像一个盛开花朵的大花园。唐人在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写了五万多首诗。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文章都是精华,但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国学的精髓,继承中国经典,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九
我从小便是爱读书的,也不拘是不是名著。上至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下至一般的报纸杂志,只要得到了,便如饥似渴的阅读。只是贪求读书时全身心融入的愉悦,体味书中蕴含的悠久文明的剪影,并为之而深深动容!
那天,我到小姨家做客,看到茶几上有一本书,包装很是精致。一时有些好奇,便拿来翻阅,却原来是一本《唐诗三百首》。最近小姨在教妹妹背唐诗,特意去买来的。配有注释和插图,很是精致漂亮。小姨叫来妹妹,让她背诗给我们听。糯糯的童音,顺畅的背诵,迎来了我们阵阵掌声,也唤起了我童年的美好记忆。我小时候,原也是背过的,只是长久不曾刻意记起,便有很多渐渐淡忘了,这时听来,便觉着很是亲切,温馨!于是细细看起来。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每首都是值得花费时间去记忆背诵的好作品!我们历史课现在在学辉煌灿烂的文学,其中就提到了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坏境,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为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而《唐诗三百首》中选录的,都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中的精华部分,都是传世闻名的名篇佳作!
《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作者,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他们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们的作品亦有其可借鉴之处,值得一阅!因为这写诗作都是经过了时间考验而未被淘汰的,我一向认为,时间是最好的评判家!《唐诗三百首》中有像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渭川田家》綦毋潜的《春泛若耶溪》,李白的《蜀道难》这一类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让人仿若置身其中,仰躺于山水之间;也有像王维的《送别》,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样的送别诗,让人感佩于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中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又让我浑身一松,仿佛一个人仰望天空,连呼吸都是芬芳的!
我一直对文人有一种深深的敬佩,这种敬佩区别于一般对于偶像的崇拜,是骨子里的,刻印在灵魂深处的崇敬!我一直以为,文人都有着伟岸的灵魂,才能写出这样惊心动魄的诗句。文人是不屈的,有着峥峥的傲骨和永远挺直的脊梁!我们读诗背诗,不仅是学习诗人绝佳的文采才华,更是要学会那所谓的古代文人的精神,不屈与奋斗!
听着妹妹流利的背诵,我突然觉得感动,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啊!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唐诗三百首》这一部历史长河长久沉淀下来的璀璨,必将在我辈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这一部辉煌了几千年的巨著,必将在未来继续辉煌下去!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
阖上书卷的那一刻,我的内心翻涌起一种难以言述的情绪。素白的书封上面印着一片淡绿色的银杏叶,除此之外别无繁缛,清新的画面是对全书大旨最好的诠释:无需过多修饰,仅留一份明净不俗。
我总是认为,人存于世,必然要活出一片潇洒独立,当然不是放荡不羁,但要想与众不同,除了浓妆艳抹,还有清淡可追。而《唐诗三百首》正是教会了我这种清淡的做人处事哲学,以及立德修身的终身目标。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尤为广泛,择录77家诗派,全文共311首唐诗。我细细数来,其中唯杜工部之诗收录数量最广,王摩诘之诗数次之。我思寻良久,试图发现作者用意,无奈才疏学浅,只得其表,而更深之意将留待日后领悟。
一则,杜甫作为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忧国忧民却从未得到来自统治者的半点怜悯,他在病痛之中不断挣扎,在权贵脚下小心做人,这一切却无半点作用,反而使他将国家的羸弱看的清清楚楚,他奔走呼号,无奈自身难保,有其心却无其力,风烛残年的他最后病死孤舟。尽管命运如此摧残,在《唐诗三百首》中却多有其忧国之作,如《丽人行》,诗作深刻地披露统治阶层糜烂的生活,暴露出的无疑是所处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然而作者为何选录这首极言统治弊端,动摇民心之作?我猜想诗作内容倒是作者所考虑的次要条件,似乎作者更在意突出杜甫之精神气节。
这一点也可以从《望岳》诗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窥见,句中杜甫心中涌动的豪情与壮志抒发的淋漓尽致,令读过之人产生一种无以言述的沸腾热血,仿佛也跟随诗人来到了绝顶之峰,享受着俯瞰天下的畅快淋漓,我们从这两首诗中都能体味到杜甫心中所怀有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这其实正是《唐诗三百首》希望带给我们的比诗作更重要的东西:立德修身。
何谓修身?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为万事之本,欲成大事,必得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必然要养性,由此可以想到王维。
谈王维,我们更应该看中他的性情,性情一词正是使得《唐诗三百首》在如今这个社会仍然具有如此大的价值的又一因素,有性情方得修身。我们就从青年时的王维来开始谈。
所以历史总是这样公正,你王维注定名载青史,容不得你就这样平凡地度过一生!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奸臣专政,朝政日非。王维也有“此身虽在堪惊“的感受,但是退出官场,又过不惯清贫的生活,他只好亦官亦隐,半官半隐,心在山林,身在魏阙。直至把全部感情倾铸成他晚期的诗风。如同他所说的:“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诗人“万事不关心“一语,可以说是表面话,骨子里还是很关心世事的,不过“自顾无长策“罢了。这不是王维后半世的思想感情与行为的表白吗?像这样的篇章,在王维晚年的山水诗中是很多的。他晚年的诗作多清淡而无烟火气,他以自己的明净之心写就了许许多多的佳作,给我们留下对人生更加真挚的感悟,以及对于修身立徳的目标与要求。
《唐诗三百首》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上幽州台,望见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他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他为寻求明君“怆然而涕下”。
这些诗篇都收录在《唐诗三百首》中,诗人们以笔为媒,记下自己心中的种种情怀。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促进了唐诗的兴盛与繁荣!《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诗歌作品大多清丽婉转,诗人们赋功力技巧于自然混成之中,华而不俗,雄野而不粗野,厚重而不呆板。这反应出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特点,更是诗人们不加修饰的真性情,以及朴素自然的真情怀。
在如今,立徳修身这些词汇似乎显得有些苍白。人们忙于生计,奔走于工作与家庭之间,每天忙碌不停。这可能会换来生活物质上的富足,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因为他们的脑海中是空洞的,这注定使得他们不会拥有自我的意志,从而失去自我的人格。
现在谈忧国忧民显然有些不切实际,立德修身便尤为可贵。保存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健全自己的思想与人格,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充实自己思想的机会。从《唐诗三百首》中,我终于寻找到了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今天读诗的意义正在于此。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一
微风吹拂着泛黄的书页。书页的翻动,勾起我的回忆,每一页每一个故事。儿时,父亲给予我一本书,名曰《唐诗三百首》。这本书陪我度过几许春秋,由少年到青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能让我对古代生活产生向往,对诗人无比高尚品德的产生敬佩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冷,人冷,心更冷。李白对家乡的那种相思,化作一首诗,乘着月光,陪在游子身旁。我喜欢李白,喜欢他放荡不羁,喜欢他诗风飘逸,也喜欢他对黑暗社会的抨击。谁能读懂李白,谁将会拥有纯真的情感。被世人称作“诗仙”的李白,喜欢独自饮酒。看不惯世间官场的黑暗,受不了世人的贪婪,独自登高台。月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心中那份悲伤,或许只有对湖水诉说。没佳人的陪伴,只有一壶清酒,故曰美酒胜佳人,两三碗不醉,两三壶不归。日初,犹似大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忧思国家的杜甫,目睹着国破家亡的惨状,无比忧伤,使头发变得花白。年老心未老的杜甫,一心想报国,希望国强民安。我喜欢他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喜欢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的痛苦,心却未曾屈服。也喜欢他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当国都长安失陷时,一首《春望》诞生了。没家人的陪伴,只有敌兵的追杀。自己逃过敌兵的追击,心却还在奔跑。因为他希望能与家人友人相聚。为了逃避现实,只好过上隐居的生活,或许这样做,能使内心好受些。于是便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
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没带来往昔的盛成年华。诗人白居易,也慢慢步入人们的视线。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中表达了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我喜欢他,喜欢他的作品,喜欢他对百姓的那份同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诗不在意用华丽的诗词去点缀,而是用更真挚的语言去描写百姓的生活。他的品格一直在我心中独居上位。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二
你还梦见过黄云飞、白日暗的玉关前遍地的黄芦,永远在风中瑟瑟发抖,永远衬托着羌笛的悲哀。于是你打算去游历,用脚步丈量河山。
然而,未等你穿上草鞋,拾起邛竹杖,你的满是渴望的目光却与一首首唐诗相遇了。于是你再不愿离开,因为这里,就有整个世界。
你说你想得出“吴宫花草埋幽径”,却想不出“二水中分白鹭洲”;你说你想得出“紫泉宫殿锁烟霞”,却想不出“淮南木落楚山多”;你说你想看云,就有“黄云陇底白云飞”;你说你想观水,就有“月涌大江流”。
你曾经是那么神往于那画在素绢似的宣纸上的一幅幅山水画。那些大块的留白,再你的心底,是一个个可供遐想的世界。现在,你说,你真正地看到了心里藏着的世界,那个水墨的世界。那是因为,你想要晚霞,想要蓝宝石一样静静的湖水,想要嵌在蓝色天鹅绒的画框里孤傲的雪峰,想要射出利剑一样光彩的太阳,这些,唐诗,都满足了你,它只从自己遮天蔽日的树冠上摘下一片树叶,就轻易地赋予了你一个万花齐放的世界。
你倾慕着它,爱恋着它。漫步在它枝繁叶茂的树下,可以不计冬夏。
你曾谈起,李白是一阵风,从北冥的深渊吹送到羲和的日车。他的诗,梦幻的像一束光,搏之不得,若隐若现。那一束神光,离离合合,仿佛聚满了香草幽兰,轰轰烈烈地入人心。它构建起山,高标直入六龙回日之九天;它释放了水,直下万里铸就湘妃之泪。你问,那一袭白衣把酒月下,不正是一座巍峨的玉山吗?你答,那是一花中的世界。
宛如春风,吹动几页书卷,你随手定格了一页。三首边关战歌赫然入目。你说你仰慕岑参。一只眼守望胡天,一只眼看穿黄沙。他在你的心底,不啻是一只鹰,奋翎翅战于日月之。心中大漠边疆,笔下刀兵风尘。你于是见惯了瀚海冰结,见惯了五花马身上的片片冰雪,见惯了汉家军威如何贯穿红日,见惯了飞沙乱石如何阻隔明晦。不再是“七月流火“的闲适,不再是“上下颉颃”的眷恋,盛唐的气魄里,岑参用血性喝出古未有之的新曲。看哪,一座座关山隆起,带着胡风望汉家。
在我们的会话即将结束的时候,你指着天空说,那儿有颗六芒星。主用它护持永恒的契约,永世不变。你说,唐诗的光芒,不啻无数六芒星之光,它的幽雅深邃和你订下契约,你将游走在它创出的曼陀罗里,直到彼岸。你静默了,闭口不语。
我拾起你的草鞋和邛竹杖。我对你,我的心,说:游历吧。在无边妙境里,游历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三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宋词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四
我们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三百首读书心得篇十五
亚当无论去吃饭、购买服装都会因衣衫褴褛遭到人们的白眼。但当他拿出这张钞票时,人们不但向他大献殷勤,甚至连相关的费用都可以减免,因为在他们看来亚当是富豪,而且根本没有人可以给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找零。
我的小抽屉中有很多的课外书,它们都是近年来爸爸妈妈给我买的,有精致包装的《西游记》,有故事精彩的《安徒生童话》,也有小伙伴们喜爱的漫画书,但在这许多的课外书中,有一本包装朴素,页面发黄的书,它就像丑小鸭一样摆在其它美丽的“白天鹅”中,显得毫无光彩,但它却是我最珍贵的书,我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唐诗三百首》。
小时候爸爸教我背了一首唐诗—《古朗月行》,一学会了,所有的家人一听我那摇头晃脑背诵的样子,都竖起大拇指直夸我,那时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感。第二天,到学校后,我就向小朋友们炫耀,看着自己赢得那么多小朋友那敬佩的目光,以及老师对我的鼓励,就更加激起我学习唐诗的兴趣。
十岁生日时,我什么都不要,就缠着爸爸给我买本古诗书,爸爸听后很高兴,便到城里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接过书时,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书会伴随你成长,书会使你更充实,这本书也是我对你的期望。”我当时也没有多想,如获至宝般直往书屋钻。
翻阅了《共产党宣言》后,我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带给人类的震撼。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这部著作从诞生之日起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它是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从那以后,《唐诗三百首》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它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我不断的从书中吸吮着营养,充实着自己。
当我徘徊于十字路口之时,迷茫不知所措,它犹如一盏引途的明灯,告诉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取得优异成绩,沾沾自喜时,它犹如沉鸣的古钟把我敲醒。告诉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当我失意落魄,戚戚于挫折时,它犹如母亲温暖的手抚过受伤的心灵,告诉我“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学诗的过程中,香菱找了宝钗、黛玉来指点,宝钗虽认定“女子无才便是得”,但还是给了香菱些许指点。但与黛玉则有了很大区别。黛玉虽生性好静,喜散不喜聚,可还是很大度地给了香菱不少指点。也让她成了香菱学诗成功的重要人物。文中还出现了探春、宝玉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陪衬作用,似乎是在为香菱的学习而赞叹,又似乎是作者在为后文写伏笔。
如果唐太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认命般的想要在牢里度过自己的残生,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风景。
读完这本神话小说后,我深深地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这本书太棒了,书里介绍了一个聪明女孩为了阻止古代国王每天杀一个女孩,不怕牺牲,自愿做王后。她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可每讲到精彩部分行刑的时间就到了,国王为了听完整个故事,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