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知识目标:弄清课文哪些地方详细,哪些地方简略,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从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描写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丰碑的含义。
三、德育目标: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语段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弄清课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教学用具:
录像机、电视机、投影仪、投影片。
目标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交代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丰碑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的是谁?(板书:军需处长)。
2、为何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呢?
3、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待目标:这节课我们在理解重点句段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中心,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从中学习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落实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投影: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感人画面。问: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一画面的?(第7自然段)。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感人画面的?(三方面)(生答有关语句后,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
3、作者描写哪些方面用得笔墨较多?(神态)他是怎样把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写具体的?(生读有关语句)。
4、比较句子。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5、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6、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当时恶劣的环境。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军需处长牺牲时的恶劣环境。
(板书: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8、小结指导朗读。
这位普通的军需处长,他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在他身上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下面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导:课文除了直接描写军需处长外,还描写了谁?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自由读文,画出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将军语言的句子。
a: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b: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问:将军为什么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停下来有冻死的危险。)将军为什么要吼,“吼”字说明了什么?(将军非常生气,他责怪军需处长没有尽到责任。)“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说这句话时,两腮肌肉为什么要抖动?说明了什么?(说明将军已经愤怒到极点,以至于连两腮的肌肉都在颤动。)。
指导学生理解将军语言句子的基础上,朗读每一句话,读出当时的语气。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将军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指导读出将军惊讶、悲痛、内疚、沉重的心情。
(四)学习第13自然段。
1、齐读第13自然段,问:“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什么?(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2、理解后,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导: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红军战士,这样的队伍面对困难会怎样呢?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投影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
2、原句是什么句?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反问句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表达了更加肯定的语气。)。
3、为什么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六)小结:
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
三、总结写法,反馈目标。
2、师生总结。(对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而关系不是紧密又必须交待的内容要略写。通过将军的语言、神态的变化可以了解到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到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恪尽职守、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以“幸福”为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2、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聆听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丰碑(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初步理解“碑”与“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汇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思考:文中讲了什么事?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
三、感悟环境,体会严峻(略读第一、二自然段)。
1、究竟是怎样恶劣的天气,能将军需处长活活冻死呢?他们遇到了怎么样的困难呢?学生同桌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2、学生汇报。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
2、大家看,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
4、生汇报,师引导。
过渡: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2、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3、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他――生齐读: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怎么了?(出示:愣住了)然后呢?(生接读:……军礼)。
(三)体会心情,理解“丰碑”
1、透过这段文字,你能体会此刻将军的心情怎样吗?为什么?
2、这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胜利不属于……)。
五、拓展学习《草地夜行》。
1、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体会到了军需处长可贵的精神品质。其实在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草地夜行)。
2、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你觉得老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4、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呢?请大家走进课文,画出描写老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体会一下。
5、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6、小结:这篇课文也是重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现老红军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碑”(板书碑),但你有没有见过“丰碑”?(板书:丰碑)。
生:没有。
师:丰碑与一般的碑不一样,只有高高地耸立的碑,才称得上是丰碑。
(生齐读《丰碑》课题)。
师: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丰碑是指谁?你从哪和句话里看出?
(生读课文)。
师:我请个同学先说。
生:课文里的丰碑是指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是军需处长。
生:这丰碑是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变成的。
师:不是变成的,是位冻僵的老战士被大雪覆盖发以后,才隆起的座碑。这并不是用石头砌成的,那么你能说它是高高地耸立吗?(不能)。
生:写当时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这是一个恶劣的环境?
生:我从“冰天雪地、飞雪、冰坨、狂风”看出来的。
师: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气怎样?生:可以看出当时很冷。
生:冷极了。
师:在第一节中“装备”指什么?
生:“装备”是指生产上、军需上必需的东西。
师:这支红军队伍的装备具体指什么?
生:部队所需的枪支弹药、棉衣、食物等。
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的图像,说说你怎样理解“装备很差”。
生:战士们戴着单帽,穿着单鞋。生:战士们吃的少,穿的也单薄。
生:战士们的武器弹药也不足。
生:有“伤号”是已经出现的困难。师:具体说说可能出现的困难。
师:这个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生:这是举例的省略。
师:也就是说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生:可能缺少药品。
生:可能会遇到敌人的袭击。
生:将军把马让给了伤号。
生:将军帅队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师:以上这些说明了什么?
生:将军关心爱护战士。
生:将军非常勇敢。
师:谁来解释“军需队”?生:部队中提供给的机构。
师:军需处长呢?生:军需处的主要负责人。
师:结合画面说一说这件事中哪个细节最令你感动?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的穿羊单薄破旧。2、掌握学法,消化知识。
生: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
(板书:镇定、安详)。
师:从哪可以看出这一点呢?
生: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师:(板书:夹烟前伸)军需处长已经冻僵了。为什么他的神态还是那么镇定安详。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生:军需处长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第二段中,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3、运用学法,发展应用。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以前我们学过的《大雪山》《过草地》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现在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二段的其它内容。
生:(自学后汇报)。
师:当将军听说有人冻死时,为什么愣了一下。
生:将军想那么多可能出现的困难,他最怕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所以将军愣住了。
师: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因为穿着单薄的衣服而被大雪活活地冻僵了。他会怎样?
生:发怒。(师:板书)。
师:将军发火,认为军需处长不负责,没有发给他。
生:部队里边掌管这些寒衣的,管财物的都是军需处长的事,战士没有寒衣,就是军需处长的责任。生:这位老战士不是被子弹打死的,而是被活活冻死的,所以,将军发怒。
师:作为将军心里十分难受。所以将军要吼叫起来。同学们,可惜军需处长已经听不到这吼声了,他已经冻僵了,他已在这个冰天雪地之中冻僵了,他已经塑成了一座---生:丰碑。
师:一座英雄的丰碑。师:将军这样做,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是一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生:(看屏幕齐读: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者,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生:“晶莹”是光亮透明的意思,说明了战士的英雄事迹,他的心也是晶莹的。
生:军需处长那冰雪中的形象看起来就象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作者在描写时以什么为主线。
生:将军的感情变化为主线。
师:实质上要表现的是什么?
生:衬托军需处长形象。师:文章采用侧面描写,即以描写将军感情变化为主,而衬托军需处长形象的方法。先用疑问句紧紧抓住读者,引人入胜。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
师: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永远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恪尽职守、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3、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描写将军和军需处长的重点语句,在品读中想象,体会表达的情感。
理解“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丰碑”的真正含义。
1、以“幸福”为话题导入,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幸福。其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因为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2、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聆听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它就是——丰碑(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初步理解“碑”与“丰碑”。
1、汇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思考:文中讲了什么事?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
略读第一、二自然段)。
1、究竟是怎样恶劣的天气,能将军需处长活活冻死呢?他们遇到了怎么样的困难呢?学生同桌合作,读一读,找一找。
2、学生汇报。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
2、大家看,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
4、生汇报,师引导。
过渡: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
(
2、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3、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小声告诉他——生齐读: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怎么了?(出示:愣住了)然后呢?(生接读:……军礼)。
1、透过这段文字,你能体会此刻将军的心情怎样吗?为什么?
2、这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呢?(投影打出:如果胜利不属于……)。
1、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等描写,让我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体会到了军需处长可贵的精神品质。其实在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军需处长一样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再次走进另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草地夜行)。
2、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
3、你觉得老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舍己为人,无私奉献……)。
4、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呢?请大家走进课文,画出描写老红军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体会一下。
5、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6、小结:这篇课文也是重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体现老红军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生:(指名回答,略。)。
师:(故录像,教师随音乐和画面有表情地讲述。)这就是那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着。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地。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他们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顺利通过雪山呢?他们还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后三段。
生:这段主要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生:(分别回答,想橡出很多困难)。
生: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了一条道路。
师:这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将军很爱护、关心战士。
生:说明将军非常勇敢。
生:这段讲一个军需处长冻死在严寒中的事。
师:(板书:军需处长)谁来结合画面说一说这件事中哪个细节最令你感动?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的穿着单薄破旧。
生: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呢?
生: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生:因为他相信自己会走出雪山,革命会取得胜利,所以他的神态才那样镇定安详。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生:军需处长就是发棉衣的,他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得单薄破旧。(板书:单薄破旧)说明军需处长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产生这样的感情是对的。通过这段描写(放录像,指投影)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反复练读,师具体指导,最后生配乐赏读和背诵。)。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段。(出示“学法提示”投影——读:轻声自由地读第三段;画:画出描写将军三次神态变化及动作语言的句子;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
生:(生自学第三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呢?
生:因为将军没有想到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
生:这是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舍已为人,勇于献身)。
师:当将军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的时候,军需处长怎样了?
生:他已被雪覆盖,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师:“丰碑”、“晶莹”这两个词该怎样理解?
生:“丰碑”指高大的石碑,也指不朽的功绩。“晶莹”是光亮透明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略)。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画:丰碑图)。
生:这一段主要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出示投影)默读这两句话。
思考:“那声音”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回答略)。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战士们那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结合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生:(回答,略)。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有评有略地写呢?
生: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是的。作者是为了突出中心。这篇课文写得有详有略,中心突出。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师: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
(此课曾获辽宁省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
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以他们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发生在长征路上的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丰碑》。(板书课题:丰碑)。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什么是丰碑?课文讲的是一块高大的石碑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工具书,找出课后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阅读效果,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好吗?在这几名同学读时,同学们要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一说)。
1、出示图片(红军队伍在冰雪中艰难的前进)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段落(第一自然段)读一读,通过朗读体会当时的恶劣环境。
2、这支队伍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指名说一说)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1)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找出相关段落读读议议: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得这么单薄,他不知道自己可能被冻死吗?他为什么十分镇定、十分安详?想象一下当时可能的场景。
(2)能看出军需处长的什么品质?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
(4)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4、军需处长是如此的让我们感动,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也让我们感动,是谁呢?(将军)。
(1)小组合作:细读第3—12自然段。
a、画出描写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b、与小组同学交流,怎样读才能读出将军感情的变化。
c、讨论: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汇报交流。
战士们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的这位军需处长却长眠于雪山之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是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师生同时向军需处长敬礼。)
推荐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长征》等文章。
丰碑。
军需处长将军。
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愤怒。
成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崇敬。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我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二课时。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资料。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明白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二、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那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那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齐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述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述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我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此刻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自然段)。
第三段(3—13自然段)。
第四段(1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