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大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一
本课教材是浙美版第一册12课《大鱼和小鱼》的内容,是一堂造型表现课,本课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认识了解鱼的结构、外形特征,画出单纯的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充实在画面中。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大的环节,接下来我从各个环节的设计上进行课堂教学上的思考:
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海底世界》记录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领略现实生活中美丽的海底世界,原本考虑过以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进行导入,在课堂上动画片所引发的可能是孩子们对主角的关注而忽略了我所希望学生对海底的观察,同时从动画片到现实的跳跃对让学生对现实中的鱼类的观察也存在偏差。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首先由看上去差不多的鱼的图片和大小反差较大的鱼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地感知比较;再从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大中小不同的鱼中选择中等大小的鱼出示在板书上,请学生来说大小,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是希望不管学生说的是大还是小我都能对它进行改变,说大我还有更大的,说小我还有更小的,我相信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比较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最后是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大小,找一个孩子站在我的边上,学生会发现他是小的,可是再找一个更小的孩子之后,发现原来他还是比较大的,再由学生举例说教室里发现的大小,学生说黑板大,那么跟墙比它就是小的,跟墙面上的瓷砖比它又是小的。同时在原有板书上添加大大的“大”字,和小小的“小”字。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一步步地让学生认识大小、感知大小、发现大小并能寻找大小,不管是在图片的展示上、教具的展示上、还是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大小之间的对比,同时在教学中从孩子们身边的事物出发,能让他们更具有亲切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认识鱼的组成部分、外形和花纹的特征以及海底世界的表现方法。在这些环节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在认识鱼的外形这一环节上,我在课件中出示了不同形状的鱼并用几何形进行加强,这样的设计较好,但是对鱼尾和鳍的部分的外形展示可能有点多余,或许会让学生偏离对鱼的主体形的感知,不过在板书基本形让学生上来添画的环节不但让学生对前面结构的认识进行了实践,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形的设计有了更深的印象;而在对鱼的花纹的认识上,尽管有图片的欣赏和板书的示范,但是对花纹的讲解却没有,只提到了如何装饰却没有说装饰什么,是圆形的或是条纹的等等,这是这一环节上缺失的地方;最后在对海底的描绘上,我从孩子们的想法上出发,孩子们说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什么,同板书上原有的鱼相结合,这样的板书展示首先让孩子们知道,“哦,原来水草……还可以这样画!”,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老师的绘画能力有所肯定,我相信只有让学生产生崇拜,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所教更认真地学。
感受范作,展开想象。
在作品欣赏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对于作业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我想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帮助,在这一环节上我提出了想象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但缺少让学生去思考回答的过程,因为我在考虑思考回答好还是思考之后在绘画作品上进行表现好,我想两种方式都可以,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别。
作业展示,师生互评,总结延伸。
在作业展示这一环节,我是在学生作业中选择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有整体画面较好的,有鱼画得特别漂亮的,也有海底世界画得特别美的,当然也会有比如大小比较不明显的,花纹设计还有待加强的等等,在这些不同的作品中让学生选择最美的画、最美的鱼、最美的孩子,同时我来指出画面中的小问题,在评价的环节上我缺少了一个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如果能将自评、互评、师评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的话,这个评价会更加地完整,同时我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快地出现完整的作品。
每一堂课的设计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样每一堂课都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而对自己课堂的思考又是一个更深层的学习,从不同的欣赏角度看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而自己的眼光总是狭隘的,所以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能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二
1.认真备课,准备比较充分。为了上好这节课,从中积累经验,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备课时,我积极向语文组长邱老师、同年级的刘老师请教,听取意见,多次修改教案,并在一班试讲。在教学语言上,我力求做到亲切、生动、能贴近和吸引孩子,在每个教学环节以及过渡语言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力求做到自然衔接。
2.常规方面,比照上一次公开课来说,进步很大,孩子们上课认真、专注,完全被我营造的甜美的课堂氛围所吸引,发言积极,大胆想象,课堂效果较好。
(二)感到遗憾的地方。
1.在朗读指导上,读的次数比较多,但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即甜美地读课文,加上表情和想象读出味道。下来反思可能在于读的方式少了一些,除了个性读、品读,还可加上教师的引读,男女生互读等;另外在于教师的范读和朗读指导上弱了。
2.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欠缺教学机智。例如,我问:“天上的星星像什么?”学生回答:“天上的星星像绿色的叶子”,这并不符合比喻的特征,即实体和喻体要有共同的特征,此处,我虽然知道孩子说得不准确,却没有立即抓住这个课堂生成,适当点拨一些比喻的'知识,处理欠妥。另外,在教学最后,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导致拖了一点尾巴,比较遗憾。
(一)亮点:
1.语言亲切。
2.评价语较好,适时、恰当点拨。
3.生充分想象,想的较多,较广,思维活跃。
4.指导随文识词,比较落实。
5.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及时正音。
(二)不足:
1.读文时更深入一些,朗读的指导不落实。
2.在指导写字时,再细一些,关键笔画标示出来。
3.表演读,最好在随文时就相机指导。
优点。
1.准备充分,课前钻研有深度。
2.常规方面,平时训练加强了,学生的课堂表现进步很大。
3.设计的趣味性,课件为效果服务,游戏巩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适当;
4.教态亲切、自然,语调甜美。
5.朗读的指导,读的次数,读读讲讲,边读边想,体会儿歌意境(画面、老师的语言、想象),随文识字。
1.朗读的指导,讲读的结合弱了一些;问题设计的引领上,价值性上多钻研(个性化读、悟)。
2.读通、读顺的检查,反馈,可请四个同学读四句话,其他同学听,评价。
3.自读第一句:你觉得小鱼玩得怎么样?你怎么知道的?(时间长、好累啊、玩得高兴)抓住“一天”品读,干嘛玩了一天还要玩呢?引读,他累了,就在——池塘妈妈怀里睡,问题不加思索就回答的就不要问。
4.读的方式单一,引读可避免此缺陷。
5.你从哪里看出他做的梦是甜甜的梦?
6.比喻想象要合理,他盖的是真的珍珠被吗?把……比作……,他真的做的是摇篮吗?
7.自读、自找、自悟,入情入境。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三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心中要有学生,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我们应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进行全面的预设,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多种创造性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课堂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交织着预设与生成的艺术。课堂不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也不是师生的即兴生成表演。没有弹性的预设就不会有动态的生成。很多时候,我们过度强调学生“自主论”,不管生成有没有价值,都任凭学生上天入地,就会使语文课堂丢失语文味儿,成为无根的生长,无魂的漂游。“生成”中“生”指“草木长出”,见《礼记·月令》,引申为一切事物的产生。”既然这样,那么生成就必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有它有效的一面,也有它无效的一面。在字、词、句、篇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感受中华文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标识。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没有做出周密的预设,对学生生成的语言没有作出创造性的应变,丧失了一次绝佳的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机会。学生存在于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里,有的学生渴望变成童话世界里聪明勇敢的小精灵,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虚幻世界里最厉害的一个……不管是什么,都是学生真实的展示。所以教师不妨这样处理:“是啊!那么就请你当一回厉害的北风,其他小朋友做勇敢的小鱼,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吧!”然后组织学生互动:“勇敢的小鱼,面对厉害的北风,你害怕吗?你最想对北风说什么呢?”在小鱼坚定的回答、与北风的对话中,更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四
《小鱼找朋友》这是一个相对拟人化,生活化的儿歌。我们每个人都会结交朋友,与朋友在一起。儿歌通过小鱼在水里找朋友的事件,让孩子们知道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发现幼儿对儿歌的记忆都不是很深。所以我在活动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中,我的内容是讲故事,从而让孩子理解儿歌的内容,并且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从老师初次示范儿歌时就加上了儿歌的动作,让幼儿在初听儿歌的时候也在视觉上得到感知。再一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五
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今年,我又回归了一年级,如何在低年段落实先生的思想,怎样把低年级的第一课时上得简单、扎实、真实、有趣,成了我想探索的一个问题。于是,选择了《北风和小鱼》一课来进行研究。
记得上半年徐州培训会上,张庆先生也提出了课改八字方针,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倡简”,提倡上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因为语文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靠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习得语言。
本课从目标来看,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与写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二是识写结合,使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中避开了冗余的教学环节,为的就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效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从过程来看,也显得简单、平实,追求简单课堂,丰富表现以及有效教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就语文学习而言,首先是要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与写字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关系,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力求同步发展。
本课为第一教时,必须做到读通读顺,在读通阶段突出识字写字教学,遵循的便是“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原则。从自由读准提出的多读生字要求,到拿出生字词单独练习,再到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会,最后又继续巩固,让生字词在课文内外走了几个来回,真正地体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
而写字教学时,再与生字见面,此时生字就变成了老朋友。在教学字形及书写时,从笔顺认读开始,到记忆字形,再教学读帖,辅之以写字姿势和习惯的指导,规范的生字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笔下。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扎实的写字习惯,影响今后做事的风格。
语文课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改实践中,加强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地“求是”,“求真”。这是课改成功、语文教学产生质的飞跃的前提和保证。在本课教学中,选择了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努力不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入进来,就是为了做到纯正,让第一课时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公开课便变得什么都可以装。就是要通过课堂把读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会操作,做到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坚持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喜欢阅读被《语文课程标准》放在阅读教学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和享受。
激发情趣,引起学的兴趣。从课的开始,一直贯穿着课的始终。时刻注意自己和学生的状态和言行,以全身心投入到到课堂,以此来激发、影响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想,爱读。有效的评价也是激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用整个心灵去拥抱生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学习方法,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有了简单、扎实、真实、有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想指导,再加上孙景华老师和杨新富校长在教材培训中提到的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为方法指导,通过自己对课堂的不断打磨,努力使张庆先生的“经纬论”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内得到有效的落实。
无须多说什么,一幅插图改变了孩子的认识,这比千言万语的说道要强多了,可见读图是多么重要,图也能我们教学的指路灯啊。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六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我追求的是“识字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因而,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看图猜字,给字加笔画,击鼓传花等多种形式的识字游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比如:本首儿歌中,有这么几个词“睡”、“落”、“尾巴”、“嘴”,比如“落”,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则采用了看图猜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形象直观的图来猜猜是什么字。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大声迅速猜出是什么字,还能把相对应的字与画记在脑海里。我想,正是这样的识字才能在孩子眼中变得容易,而且充满快乐和趣味。
《小鱼的梦》是一首以梦想为主题的儿歌,通过学习儿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是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播放《摇篮曲》,播放小鱼儿在池塘妈妈睡觉的优美画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感悟性,朗读能力和想象力。在本课的拓展部分——小鱼会梦见什么呢?孩子们由于情境的熏陶,把自己当成了那条会做梦的小鱼儿,个个放飞想象的翅膀,各说已梦,有说梦见和鱼婆婆去北京玩的,有说参加百米游泳比赛得冠军的,有说双鳍变成翅膀飞上天空的……“铃……”下课铃声响了,此时孩子仍然兴致盎然,意犹未尽,告诉我:“老师,这节课真有意思!”
一节课上下来,我百感交集。因为我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七
《小鱼的梦》这首儿歌要求认得字特别多,所以在识字环节,我采用多种形式教读,并将本课生字做成卡,这样既提炼了课文内容又为下面背诵课文做好了准备。另外本课很适合指导朗读,儿歌把小鱼、星星、风儿、波浪拟人化,语句优美,贴近儿童生活,打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为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思维空间。同时我利用课件恰当地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不但创设了情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处在学生的角度融入教学活动,成为参与者,倾听者,此次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自由发挥,又不偏离教学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八
假期里,很有幸观看了太仓教育信息网上的第三届百节好课评比活动视频。老师们精彩纷呈的活动给我的思想上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给引发了我很多新的思考。下面我将结合吴颖颖老师执教的大班音乐活动《小鱼的梦》谈谈我对好课的一些看法:
清澈的河水、微风吹拂似动而动的柳树、碧蓝的天空……这样的生动又幽静的夜晚情境出现,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着活动的深入,老师又巧妙的在天空中出示了云彩与星空,并为鱼宝宝盖上“珍珠被”,使得整幅夜晚景象美不胜收,给了孩子们美的意境熏陶。
在熟悉歌词时出示的图谱,教师运用了不同颜色的彩纸凸显歌词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整洁而且美观。
《指南》中提出要: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我想,孩子们对于美的发现和表现并不是仅仅依靠某几节活动的开展就能达到的,而在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如吴老师这般精心创设美丽意境、整洁美观的摆放材料,孩子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表现也会越来越丰富。
这首歌曲的歌词意境很美、乐曲的旋律很美,但让孩子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新授的歌曲怎么样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感受中,逐渐学会歌曲呢?吴老师的设计很巧妙。首先是环节上的设计,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在第一次让孩子们自由倾听,说说自己对乐曲情绪的理解与感受——第二次倾听中加入动作,在生动的动作提示下,帮助幼儿猜测歌曲中发生的事情——第三次倾听中加入教师范唱,初步熟悉歌词。——第四次倾听中以“听一听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这些照顾小鱼的朋友是在哪一句出现的?”等提问,学唱前三句歌词。——第五次倾听中引出最后一句歌词。这样的环节设计,每一次都有新的要求,再加上老师机智的提问与追问,孩子们都很陶醉与歌曲的旋律中也逐步理解并记住了歌词。
感受是活动的重点,那能用声音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则是活动的难点了。吴老师在这一部分的设计业很巧妙。先提出“比比谁的声音最能表现出小鱼心里的感觉”的要求,让孩子们有表现歌曲情绪的愿望。而这时孩子还不太会唱,则带孩子们一起梳理出歌词中的重复部分,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歌词,并再次完整的进行演唱。接着,老师尝试让一半孩子唱,一半孩子听的方法,让孩子们相互倾听、发现问题,并能更好的进行演唱。最后让孩子们欣赏几位小朋友的表演,激发幼儿对歌曲的喜爱。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的歌声变得越来越甜,动作也变得越来越美。
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小鱼的梦》这节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孩子音乐素养培养的关注!首先,是反复且有目的的倾听与感受,这是对音乐最直观的理解与体验。然后,是对节奏的重视与把握。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节奏,唤醒了幼儿对于三拍子节奏的已有经验,有利于幼儿建立对节奏的把握。接着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采用了一半唱、一半听、几个幼儿表演唱等方式,这样有目的地引导,有利于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的演唱形式。最后是适当的点评,让幼儿能够专注的倾听,并更更好额进行点评也是音乐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养。只有在每节活动中都用心的思考对于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孩子们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老师运用了“朋友们照顾孤单小鱼“的故事情境,紧紧扣住了孩子们的心。
陪鱼儿玩耍、给鱼儿盖上珍珠被、唱摇篮曲,这样细腻的语言描述出了和谐友爱的画面,让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
《纲要》上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实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从这节活动中,我能深深的体会到老师对于这一要求的诠释,也更奠定了我不断努力学习的信心。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九
前不久的一节课,上了二年级的歌曲《小渔篓》,这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四二拍五声宫调式,是一首抒情优美的歌曲,歌曲的节奏舒展而有规律,旋律进行以小跳为主,跌宕起伏,生动表现了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在赶海劳动中与小渔篓建立的感情,反映了他对劳动的乐观态度。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能够让学生用轻快、活泼、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并以不同的形式对歌曲进行编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力和表现力。
在导入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放映了一个动画片的选段,影片中生动的小金鱼、贝壳、海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开始引导让学生听海浪的声音,把学生带入海的意境中,接着我拿着小篓让学生边听歌曲边看我表演在海边捡鱼的愉快情景,学生惊奇的看我从小篓里拿出鱼虾和小泥鳅,他们都兴奋的大叫我也要到海边去,我逗学生说你们想到海边,在路上要过两道关卡,第一关就是要学会歌曲《小渔篓》,因为孩子们的积极性已调动起来了,并且之前聆听的歌曲为他们演唱做了铺垫,在我们朗读了歌词后,学生们很容易的能开口唱歌,在随后的练唱中,没多久时间,学生便都能掌握的很好了,这比我预想的快得多,在音乐知识顿音记号的演唱时,我巧妙的运用小泥鳅的形态,让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在演唱“姆”这个最后的语气词时,我说小朋友玩累了,歌声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很自然的引导了学生掌握渐弱记号。第二关就是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分工,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跟着音乐,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拉起小手编创起拾贝壳、踏浪等动作来表演海边的情景,玩的不亦乐乎,载歌载舞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后,我发现在这次教学中依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是学生演唱歌曲后,用动作来表现的时候,就不能两者兼顾了,不是记得动作就不会唱,就是能唱不能演,这还需要在练唱时反复多加练习,并且学生在前倚音的演唱技巧上还有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男生,不能既轻巧有自然的过渡,在这些点上,我还需再仔细的推敲和研究。
总的来说,我认为音乐课并不是简单的弹、唱、跳,年轻教师应当从细节入手,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和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十
活动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图片或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a4大小的白纸或黑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5.幼儿有玩吹泡泡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的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糨糊,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2)谁会用糨糊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糨糊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其实教师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有目的地讲解并演示过,增强幼儿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1.师幼一起将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师引导幼儿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
2.教师鼓励并引导幼儿对别人的作品发表看法。如:“你喜欢哪里的泡泡呢?”
活动反思: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决方法:在音乐课起始课上,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四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本学期我校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发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5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3教时。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接受能力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内容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0教时。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9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9节。
总结本学期音乐教学,我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在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积极思考面对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么教,预见目标能否达到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通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深入挖掘音乐教学资源中的音乐审美要素。将围绕学习材料中的审美要素的体验和表达设计出明确的学习行为渗透在教学目标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揭示学习内容中审美因素,课堂中的语言美,选择美的音像,动作美,音乐作品处理美等。将这些点滴的美贯串整节课中,使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得到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音乐为主体,追求教学环境的美和学习过程的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设计适合学生课堂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听,看,唱,舞,表演,创作等,使学生在音乐活动实践中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更多的美,在追求美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享受美,在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
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构思上也积极结合新课标理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好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如:同时把听音练习、情绪感受等“双基”很巧妙地融入聆听欣赏中,并将其与歌唱、表现和评价几个环节构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体验,获得对音乐知识的认识与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渗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学生看指挥唱,看指挥进行创作表现,引导学生把握歌唱的力度与控制气息运用等都做得很好。从教育手段上看课件制作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精心雕琢,体现“无言的教育”和“有声的教育”不同教育功能的并举与统一。我想,如果每位音乐教师都坚持这样设计教学,实施教育,相信音乐鉴赏的学习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然会与音乐审美素养同步得到提升。
总结上学期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同希望。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内容还不够丰富,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接受的现象。
因为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己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回想上学期我感觉自己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中的自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充耳不闻,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热情。因此我这学期每堂课前都要尽力搜集、准备大量的音像资料,精心备课,多让学生“动”;高中生思想逐渐成熟,具有自己一定的世界观,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别能力,单纯的听觉欣赏也许太“闷”,很难提起兴趣来,于是,我准备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次实验,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前设计时,我想突破欣赏课沉闷的模式,在教学方法的模式上设计较多的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参与点、扩大参与度,看看是否能让课堂“活”起来。
我想在下学期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激发和提高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喜欢音乐课!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本次活动是一节用果冻盒来做印章的活动,我先提供一个小鱼游泳吐泡泡的场景,让幼儿感受许多小鱼在一起游玩的快乐,然后引出一条小鱼的孤单,再请幼儿先来送小鱼,送小鱼之前先学习粘贴的技能,用食指蘸一点胶水,均匀的涂在白色的一面,再蘸一点胶水,均匀的涂在白色的一面,然后再用一个个废旧的果冻盒当做印章,蘸上颜料,印出一个个圆圆的,色彩鲜艳的泡泡,在吐泡泡的过程中,用抹布擦干净换颜色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于这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这种不同以往的方式使幼儿充满了新鲜感,我想以后还要多给孩子这样的.锻炼机会。
在这次的活动中,部分老师对我提出了一些要求,即可以在幼儿蘸颜料吐泡泡的时候把板放在地上,便于幼儿做画。
本次活动的特色首先在于在活动中始终把幼儿放在主导地位,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活动中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适当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教学中,她能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引导学生用轻松、舒缓的语气有节奏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逐步加深自己的感受,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对照课文自读,巩固词语,以旧引新,复习旧知识,并再次理解词语,用词语来吸引学生,在学生完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课文,最后再以理解来朗读。
小鱼小鱼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三角形组合画不同方向的小鱼。
2、用圆形画出大小不一的泡泡。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范画。
2、幼儿操作纸每人一张。
3、记号笔每人一只,蜡笔每人一盒。
4、小鱼头饰每人1个。
重难点分析:
难点:学习用三角形画小鱼。
重点:用圆形画出大小不一的泡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鱼的头饰导入、幼儿观察。
师:今天老师请来鱼宝宝来我们班,请你们看以看,这条鱼是什么形状组成的。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幅画里有什么,是什么形状组成的小鱼。小鱼吐得泡泡是什么形状。
师:现在老师手里有一幅只有海藻的画。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画条鱼吧!
三、教师示范。
1、先画鱼的身体,鱼的身体要用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线连接起来,然后再画一个小的三角形做鱼的尾巴,小的三角形要和鱼的身体连在一起。
2、现在我们的小鱼画好,再给小鱼画些大小不一的泡泡吧。就变成了小鱼吐泡泡了。
3、要求:
1)请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这幅画。
2)画好之后把记号笔放在筐里,把蜡笔放在固定的盒子里面。
四、幼儿与父母一起操作。
教师来回巡视,并个别进行引导。
五、点评。
1、幼儿作品一一贴在黑板上,请幼儿互相点评。
2、教师进行总。
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与兴趣出发。
总之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