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心得体会(模板18篇)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政治心得体会篇一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中国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三、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对我国来说,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评估,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影响。这既涉及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涉及到对当今世界长远变化大势中一些深层问题的认识。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当前国际矛盾的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调整方向、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趋势、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没有弱化而且正在强化国家主权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义。要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和争取比较有利的地位,对于国家主权在国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础价值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矛盾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必须坚持和倡导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多元基础上的共识,共赢基础上的合作。
最后,世界经济保持繁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大了对世界各种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促使世界经济利益分配格局调整加快,有关国家之间为争夺资源和市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磨擦增多。这使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和开放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压力,也对中国继续参与国际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需要在自身经济增长方式和对外合作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开拓进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处理好维护中国自身利益与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政治心得体会篇二
政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了解和参与政治事务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接触政治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了政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这篇文章将分享我对政治的一些心得体会,包括政治的定义、政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政治参与的重要性以及政治草根力量的重要性。
首先,政治是一种与权力和决策相关的活动。政治的定义可能因为不同的角度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政治都是人类社会组织和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政治,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参与决策,维护自己的权益。政治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
其次,政治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发展。政治稳定和公正的社会将为个人提供机会和平等的环境,以发挥自己的潜力。政治的不稳定和不公平将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平等,给公民带来困扰和不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政治,了解政治的运作,以及努力使政治更加公正和负责任。
第三,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权利。政治参与不仅仅是选举投票,更包括对政治决策的关注和批评。政治参与是每个人表达意见和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监督政府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方式。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政治,为自己的需求和权益发声,并与政府合作解决问题。政治参与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变社会的面貌。
最后,政治的草根力量是实现改变的重要驱动力。政治改革和社会变革往往源于草根人士的努力和追求。草根力量代表了普通人的声音和需求,他们通过组织和行动来推动政府和社会的变革。草根力量的重要性在历史上已经得到了证明,许多重要的社会运动都是由草根人士发起和推动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政治变革的一部分,为我们所看重的价值和理念奋斗。
总之,政治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法避免它的影响。了解政治、参与政治并为政治变革而努力,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权利。政治的草根力量是实现改变的重要驱动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政治的进步做出贡献。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
政治心得体会篇三
通过此次班会,我有了深入的领悟,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民族精神气质的开放性,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理解,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睁开雪亮的眼睛观察外界民族的发展,以博大的胸襟正确对待外来民族精神,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善于吸收一切能为我所用的外来民族精神,有机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之中。假如我们大学生对别的国家民族文明和制度没有平等的认同、宽容,而是以一种狭窄的视野藐视地球上其他文明的存在,其发展的情景只能是夜郎自大的封闭。我们不能忘怀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耻辱和痛楚,造成这样的悲剧就在于清王朝的故步自封,只局限于看自身国内的发展,眼光没有放远,那是赶不上先进发达的国家与民族的,民族精神更不能唤起。因此,我们必须在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基础上,去分析自己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整体的命运,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我们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从人类共同发展的趋势中前进。
(二)倡导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永远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抵御外国侵略中,爱国主义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形成了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传统美德。无数“以天下为己任,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仁人志士正是我们大学生学习的模范。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不要问别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要问我们能为别人做什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自己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撒熠熠的贡献之光。
(三)在校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援助、青年志愿者服务三项活动,将民族精神切切实实贯彻到实践行动中。
认识论认为,实践出真知。那么,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不论其具体内容怎样,归根到底都要在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大学生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能培育出民族精神。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除了搞好课堂教育以外,还要注重把民族精神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生们将会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成就感,容易和直接地领悟到民族精神的实质,这也是民族精神实实在在,生动具体的体现。
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中华文明靠我们传承,民族精神靠我们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靠我们振兴。那就让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中有一分光,发一分热吧!一旦我们那大大小小、绚丽多彩的光束在祖先流过血汗的土地上汇集,共铸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样我们的祖国一定能在世界的东方焕发出任何自然光都无法比拟的巨大而灿烂的光辉。
政治心得体会篇四
政治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影响与决定社会进程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学期里,我在政治课上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知识和理论,并通过这些内容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主题下,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政治的定义与作用(200字)。
政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社会权力的分配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等方面。政治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至关重要,它是社会组织和运作的基础。政治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决定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第二段:政治对个人的影响(200字)。
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政治对个人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政治决策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如税收政策、社会福利等。此外,政治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也有直接的影响,政治体制的不同会对人们的选择和参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公民,了解政治的权益和义务非常重要,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第三段:了解政治的重要性(200字)。
学习政治不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上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政治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政治也是一个开放的学科,通过与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观点接触,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更好地理解世界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四段: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200字)。
政治参与并不局限于投票选举,它可以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和公益组织、关注公共事务、表达我们的意见等方式来参与政治。同时,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履行公民责任的义务,如履行选民权、尊重法律和国家权威等。通过积极参与政治,我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推动社会的公正与进步。
第五段:政治教育对个人的提升(200字)。
通过学习政治,我不仅仅获得了关于政治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世界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政治教育不仅培养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思维,还提高了我与他人辩论和交流的能力。政治教育也教会了我如何分析和理解政治事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些能力和理解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100字)。
通过学习政治,我意识到政治对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我们的思考和批判能力,培养我们的公民责任和政治参与意识。通过了解政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社会,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做出贡献。
政治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当今的社会,政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从商学院毕业的学生,我不禁对于政治与管理之间的联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MBA学位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了政治对于企业管理的巨大影响力。本文将分享我在MBA学习中所获得的有关政治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治领导力的重要性(250字)。
在MBA的学习中,我意识到作为企业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政治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领导力不仅涉及到了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还涉及到对外部环境和政治动态的敏感度。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预测政治变化,企业领导者才能够合理地制定战略和决策,从而为企业带来成功。
第三段:政治游说的技巧(350字)。
在MBA学习中,我们也学习到了政治游说的技巧。政治游说是一种通过沟通、说服和建立合作关系来影响他人行为的技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政治游说技巧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中有效地与各方利益相关者沟通和合作。我们学到了与政府官员、员工、客户等人群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
第四段:政治风险的管理(300字)。
在MBA学习中,我们也深入研究了政治风险的管理。政治风险是指政治环境中变化和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学习如何管理政治风险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政策变化、政治不稳定和政治事件等因素所带来的风险。通过有效的政治风险管理,企业能够降低不确定性,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第五段:政治智慧的发展(250字)。
通过MBA学习,我意识到政治智慧的重要性。政治智慧是指在政治环境中具备敏感度、洞察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和预测政治变化的能力。政治智慧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深入理解政治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我们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政治智者。通过MBA学习,我深入了解了政治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政治智慧。
结尾(100字)。
总之,通过攻读MBA学位,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政治领导力、政治游说技巧、政治风险管理和政治智慧的发展都是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更好地应对政治挑战,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好的贡献。
政治心得体会篇六
在泰安学习培训《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期间,赵昕教授讲解了新课标,让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我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
二、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要积极主动合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1、师生合作。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
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几乎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它相关学科,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活动课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
三、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趋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思品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按公民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政治心得体会篇七
教了几年政治了,心里也有点心得,一是为了加分,二是为了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在这里把自己的一点小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多指教。
一、联系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时事政治的教与学。
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思想政治课进行教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我们进行时事政治教与学的最主要方法。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就要学好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理论,然后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国内和国际时事政治等社会现象来教与学,这既可使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又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联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选举和决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长等时事,与政治教材结合起来就有了现实性、真实性和新鲜感。理论既联系了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进行了时事政治的教与学,改变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进行时事政治的教与学。
我常用幻灯、投影仪、电视机、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用直观、具体、形象的东西感染学生,使时事政治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多听、多看、多读、多记、多想、多练。“多听”与“多看”,每天晚上7点按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多读”,要求学生多读《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杂志;“多记”,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时事政治材料分成国内和国际两部分记下来,国内又分为政治、经济、科学、外交、教育、文化、体育等;“多练”,就是利用学校和教室的黑板坚持每两周出版一期时事政治墙报,每周举行一次时事政治测验,每学期进行两次专题辅导,一次全校大测验。
三、借助丰富多样的材料进行时事政治的教与学。
对于比较重大的时事政治,如“三个代表”和党的“xx大”等问题,请有关专家以及学校宣传部领导给学生上专题课。每节思想政治课前讲一些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可以将时事政治的内容分散开来,减轻学生突击背诵的压力。
运用本土材料,加强时事政治教与学的真实性。例如:讲“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县、本校见义勇为事迹。
运用新闻材料优化教学内容,解决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使课本与时事政治知识融为一体,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兴趣,填补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缺陷。如讲授“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时,及时将党的xx大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既补充了教学内容,为教材注入新鲜血液,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政治心得体会篇八
MBA教育是一种全面提升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教育,而政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政治,MBA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家政策、企业环境和社会变革。在我读完MBA课程后,我对MBA政治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治背景对商业环境的影响。
政治背景对商业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政治稳定的国家,商业氛围通常更加开放和有利于企业自由发展。相反,政治动荡和不稳定的国家会给企业带来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政策的频繁变化、法规的不明确等。在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如何分析政治形势对商业环境的影响,并学会了通过调整策略来应对不同的政治风险和变化。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段: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在学习政治课程过程中,我们还深入探讨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学习到了如何与政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如何在政府政策下找到企业的发展空间。通过政治课程,我更加明白了政府和企业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性,学到了如何与政府合作,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和资源。
第四段:运营中的政治技巧。
除了对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有深入了解之外,政治课程还教授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应用的政治技巧。在现实中,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按照经济学的规律来运作的,政治因素常常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政治课程,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和理解各种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运用政治技巧来调动资源和争取支持。这些技巧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组织关系和决策难题。
第五段:从宏观到微观,政治思维的转变。
最后,政治课程还引导着我们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转变,帮助我们从一个单纯的商业角度出发转变为一个更全面的管理者。我们学会了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考虑更多的利益相关方,思考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政治课程有助于让我们具备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
总结:通过MBA政治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政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政治在商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政治课程不仅培养了我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还让我明白了政治因素在实际工作中的不可忽视性。我相信,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更好地运用这些政治知识和技巧,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变化多样的商业环境。
政治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200字)。
在中国,政治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接受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这里开始接触政治,并且逐渐培养了自己的政治观念和态度。通过这一过程,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上政治课的过程中学到的一些关于政治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政治(200字)。
政治是社会的组织形式和人们主观行为的结果,它关乎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利益。在政治课上,我认识到政治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政治的核心价值是服务,通过政治参与,我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政治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懂得如何权衡各种利益,协调各方利益,以达到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第三段:政治的重要性(200字)。
政治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好的政治可以为社会创造稳定的环境,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福祉。糟糕的政治则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人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政治不仅仅是政府层面的事务,每个公民也都应该有自己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政治参与,我们可以为社会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争取权益。
第四段:政治参与的重要性(200字)。
政治参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政治参与,我们可以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政治参与不仅仅是投票选举,还包括了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理解,对政策的参与和讨论。只有通过政治参与,我们才能够为自己争取权益,参与社会改革和发展。政治参与还能够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我们成为更好的公民。
第五段:个人成长与展望(400字)。
在政治课上,我不仅仅学到了政治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政治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体现。通过学习政治,我不断吸取知识和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判断力。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关注社会和国家的事务,并持有自己的政治观点。政治教育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改变社会。
对于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对政治的关注,并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我希望在我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能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一份贡献。政治不仅是一个领域,更是一种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政治,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为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而不断奋斗。
总结:
通过上政治课,我认识到政治的重要性和参与的必要性。政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务,每个公民也都应该关心和参与其中。政治教育让我更加了解了政治的本质和价值,培养了我对政治的兴趣和热爱。在将来,我将继续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那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要求下,教师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辩证反思,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在传播科学发展观中的双重身份。
首先,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个体,教师在实践中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朴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为理性,用以指导行为是含糊的,有着明显的缺陷的。所以,教师在科学发展观的传播中首先是以受众的身份出现的。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蒂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发展观内化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冲破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对待学生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在表扬中成才,在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这样的理念才是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深入的理解。
其次,教师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一所好的学校就象是一台高效的播种机,传播科学的思想,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项工作中,教师这个群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就小学而言,教师作为施教者其教育对象主要是涉世未深的儿童,他们既是缺乏科学辨别能力的弱者,又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强者,恰当地利用这个特点,是我们在儿童当中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前提。
二、教师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
科学的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应最终归结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靠终身学习,而教师就是倡导终身学习的模范。
教师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1)在倡导终身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身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必然要求。(2)在知识的传递上体现教师丰富的知识面和宽远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令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3)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下体现出卓越的收集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教师的能力是对学生坚定终身学习的品质的鼓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自信心。(4)在答疑中表现出丰富的解题技巧,诱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终身学习的愿望,形成内在的强大的驱动力。
三、教师是追求高效课堂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高效的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学用品、教材及辅助书籍等,当然,还包括宝贵的时间。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最后我想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人文素养而非简单的人文知识的人,科学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全力奉献优秀教育资源,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优秀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自身、让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教育都门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一
政治是一门深奥而又重要的学科,它关乎国家的运行、社会的发展以及每个公民的权益。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大学生而言,上政治课不光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我了解国家政治的一个窗口。在这堂课上,我收获了许多,也领悟到了一些关于政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政治是一种公平与正义的追求。政治是为了调节社会各方力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关于政治伦理与政治道德的内容。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不为个人私利服务。只有坚持以公平和正义为准则,政治才能为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与发展。这让我深信,只有注重公正和道德的政治才能为国家民族带来福祉。
其次,我体会到政治是一种协商与合作的艺术。政治是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但也是通过协商与合作来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方式。在政治课上,我们研究了政党之间、国家之间、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政治课堂使我了解到,政治并不是残酷的斗争,而是一种智慧的表达和协商的艺术。通过讨论与合作,不同政治派别可以找到共同点,并寻求妥协。只有通过这样的合作,政治才能为社会发展带来稳定和持久的动力。
此外,我认识到政治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政治是为了服务人民,人民的权益和需求应该是政治的出发点。在政治课中,我了解到政府需要倾听民意、反映民意,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通过选举和参与政治来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意愿。政治是一种通过制度和程序来体现人民意志的活动。只有始终关注人民的权益,政治才能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在政治课堂上,我也学到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政治参与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有力的政治参与可以使人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政治课程不仅给予了我了解政治的知识,也激发了我投身政治的热情。我意识到,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参与政治,通过参与去改变社会、改变国家。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该失去个人,找到公民。”只有积极参与政治,才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起来,通过上政治课,我对政治的理解更加深入。政治是追求公平正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协商与合作的一种艺术,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也是每个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的活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愿将这些心得体会融入到实际行动中,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呈现自己的力量。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二
政治,既是一个运行着的社会机制,也是一个刻在每一个公民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到政治中去,但很多人对政治仍有所恐惧和不理解,更多的人只是对自己的经济生活和生活品质感觉有所期待。站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深深意识到,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要有政治意识和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五个政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并激发更多的讨论。
第一点,政治不仅仅是选举和投票,更是一个思维方式。当我们提到政治时,很容易想到选举和投票,因为这是更为直观的一种参与方式。但事实上,政治是关于社会权力和资源的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涉及到更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将政治视为一种思维方式,关注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政治,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并思考如何去解决它。
第二点,政治意识需要注重自身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塑造。政治意识不仅仅是单纯的了解和参与,它还需要注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塑造。我们在参与政治时,需要从自身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出发,遵守社会规范,秉持内心的良知与正义感,并为自己的信仰勇敢地斗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政治参与是合乎道德和价值观标准的。
第三点,政治参与需要注重理性思考和信息的分析。在政治参与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被感情所左右。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信息的分析,通过对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保证自己的选举和投票是基于对问题的深层理解和认知。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多方最大程度地获取并全面、准确地了解问题的相关信息。
第四点,不能有狭隘的政治思想和过度的偏见。政治的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许多声音都是具有相对多元性的,人们的观点也可能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经验和值观背景都是不同的。当参与政治时,我们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能够只听取一方信息,也不能只固着于自己的主观意见,更不能因单纯的偏见而削弱政治的有效性。
第五点,政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每个公民都有参与的责任。最后,政治是社会进步和民主的基石,每个公民都有决定和参与的权力和责任。我们的社会会在政治参与中变得自由和公正,每个人应当为自己和他人的未来负责,在正确的时间正确地投入合适的精力,为推进社会民主化和进步化而携手努力。
总之,五个政治心得体会包含了学习和参与政治的若干要点。希望我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进行思考和启发,让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投入到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中去。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三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当学生进步时,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辞;当学生犯错或退步时,教师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评侮辱之话泛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二、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就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心得体会)教师终身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善于从教育实践中汲取能量和资源;善于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学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分享知识;善于和同事交流,扩大视野,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但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时代在变,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变,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身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中青年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四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氛围也越来越浓厚。而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充实自己的政治素养,增强自己的政治责任感。近日,我通过参加伊政治课程,深感政治学习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意识的提升具有巨大的意义。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伊政治心得体会。
第二段:重温学习的内容。
在伊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伊斯兰政治理论、伊斯兰法学和伊斯兰民主等多个议题,其中涉及到伊斯兰教法、伊斯兰社会的种种政治和人文特点。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伊斯兰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智慧。其中最让我深入了解的是伊斯兰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民主制度,伊斯兰民主强调听从神的指示,提倡公正、平等、尊重和多元化。
第三段:对于伊斯兰民主的理解与认识。
伊斯兰民主是最近伊斯兰思想界研究的新议题,是一种基于伊斯兰法和伊斯兰文化传统的本土化民主实践。它认为真正的民主制度,应该是集合了道德、宗教、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智慧,而不能单纯从西方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民主。在伊斯兰民主中,尊重宗教信仰是其中一个核心价值观,而宗教信仰是否可以体现在民主选举中,这一点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民主提出了许多可以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新思路,为当代的政治改革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启示。
第四段:个人体会与建议。
个人认为,在政治学储备方面,学习伊斯兰文化不但具有学科深度和价值感,而且对于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助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掌握属于我们自己的民主化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用新思维诠释伊斯兰文化怎样可以创新民主理论,为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要理性看待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对伊斯兰文化和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第五段:结论。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该强烈的自我认知和文化自觉,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伊斯兰民主的建设中,深入思考、探索,形成属于自己的观点和体系。最后,我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关注伊斯兰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在政治学习中有所收获,用更加积极深入的方式参与到政治化的学习与实践中。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五
作为一个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我深刻体会到了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一些做政治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政治的看法和经验,以期能够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这个重要主题。
第二段:重视政治参与。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政治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我们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实现。无论是投票选举,还是组织参与社区事务,每一个个体的参与都能够积少成多,为社会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段:坚守正义与公平。
其次,政治参与需要我们坚守正义和公平的原则。政治世界是复杂的,人们的利益众多冲突,各种势力多样纷杂。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要保持高度的道德觉悟,对待每一个政治选择都要审慎考虑,确保我们的行动符合正义和公平原则。只有坚守这些基本准则,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为社会公众谋福祉,而不是谋取短期的私人利益。
第四段:加强政治教育和知识储备。
此外,政治参与还需要我们加强政治教育和知识储备。政治是一门科学,深入了解政治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参与政治决策和实践。政治教育应该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和推动政治进程,实现我们的政治理想。
第五段:不断追求进步与改革。
最后,政治参与需要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改革。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被现状所压迫。不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只有不断改革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素质和水平。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和争论,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推动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总结:
在政治参与中,我们应该重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守正义与公平的原则,加强政治教育和知识储备,不断追求进步和改革。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参与政治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政治对每个公民而言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携手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繁荣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六
党政治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更好地明确政治信仰和实践路径,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下面我将分享我自己在党政治学习和实践中所体会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增强政治意识。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始终坚持和增强政治意识。在党内学习和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坚持政治方向、遵循政治纪律、牢记政治使命,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支柱。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观念,严格遵守党内各项规定,确保自己的言行充分体现党的立场,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和共产党员的清正廉洁。
第三段:坚持群众路线。
我们始终认为,党的力量源自于人民群众,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不断加强自己的群众观念,通过听取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在做好党务和民生工作的同时,还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诸如清明节祭扫、义务植树等活动,让每一位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力量。
第四段:做好自身提升。
党政治学习是共产党员的基本任务之一,加强自身提升也是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做好的事情。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开始,每位党员都应该勇于接受党组织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素养。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工作或者社交活动,丰富自己的学识和阅历,为党和人民工作提供更多的能力和支持。
第五段:结语。
最后,我认为党政治心得的体会不仅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更需要在实践和总结中逐渐深化。当我们时刻铭记着党的宗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繁荣。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自己的党政治心得,以此来实现自我成长和全面发展。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200字)。
大政治是由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小政治构成的。我们每个人所做的决定、所投的票、所支持的团体都有可能影响到大政治的运转。因此,大政治与我们每个人的个体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我的一些大政治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政治(200字)。
首先,要想真正理解大政治,我们需要了解政治本身。政治是一种权力的游戏,其参与者试图在自己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达成平衡。政治家们试图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下平衡各种关系,并为他们所代表的群体争取最佳利益。因此,理解政治的本质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洞察大政治的背后。
第三段:权力的性质(200字)。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权力的本质。权力是达成目标和影响他人的一种手段,它同时也是控制和支配他人的手段。权力的运用通常会伴随着牺牲个体的利益。权力常常被特定的群体所垄断,这可能导致一些不公正现象出现。因此,我们需要在大政治中清楚地认识到权力的性质,并保持公正和公正的立场。
第四段:参与政治(300字)。
除了认识政治和权力的本质,我们还需要参与到政治中,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需求。政治参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投票、参加示威活动、加入一个政治组织等。我们的参与将为大政治的运转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它将对政治角力的结果产生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政治,尤其是在我们所关心的问题上参与,可能是生态问题、人权或社会公正等方面。
最後一段:结论(300字)。
大政治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每个人。我们应该透彻理解政治的本质和权力的性质,以便在大政治中保持公正和公正的立场。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政治,以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最终实现我们共同追求的公正、平等和繁荣的社会。我相信,随着我们对大政治的逐渐理解和参与,我们可以实现一个更好的世界。
政治心得体会篇十八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分析,预见城乡的融合和工农差距的消失,阐述了农民转型的重要性。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国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作为研究基础,为解决我国当前的农民转型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和理论经验。
关键词:农民转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
自起,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是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近几年更是加强了对农民问题的重视。
到,中央一号文件第十三次聚焦“三农”问题。
“十三五”期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总目标下,如何尽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农业转型,缩小城乡差距,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而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建设的主体,其能否转型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关系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当欧洲国家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时期时,马克思恩格斯就认识到了农民转型问题的迫切性。
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国家,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对解决我国当前的农民转型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视角和理论经验。
一、农民转型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力的两个要素,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切现代方法,如灌溉、排水、蒸汽犁、化学产品等等,都应当广泛地用于农业。”[1]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单靠机械和化学的辅助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相应地发展使用这些手段的人的能力。”[2]因此,农民为了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必须摆脱其原有的落后状态,以新的方式参与到不断变革的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由传统农民转型为职业农民。
首先,农业从业者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可能性。
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下,“土地便分成许多小块,耕种土地的人资金很少,主要依靠本人及其家属的劳动。”[3]传统农民的生产经验局限于靠天吃饭、跟风种植或养殖,往往造成旱涝不保收,或者产品滞销。
随着高新技术融入生产生活,农民的思维方式需要随之发生变化。
现代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必须以农业从业者的现代农业思维模式为基础。
现代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不是工具性的,而是主导性的。
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整个生产流通的环节都可以随时监控、调整。
因此,现代化农业要求新型农民在进行生产操作或者解决问题时,不能单纯从经验角度出发,更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规范、专业的从事农业工作。
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生产者思维方式的转变。
第二,农业从业者技能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实现的质量。
传统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现代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差,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由此造成了农业发展中的高技能人才的短缺。
并且国家将“互联网+”纳入到顶层设计,未来的现代化农业,除了采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作业,还会将最先进的互联网、物联网、3g技术等诸多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行业,势必对农业从业者的知识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现代农业引入了新的农业生产经营要素,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需要接受这些新要素。
并且转型后的农民不但有能力将先进的理念、技术运用到农业实践中,还要有能力在农业实践过程中,进行技术、管理、服务的创新与优化。
现代农业要求农民不仅要维持农业行业的良性运作,更要推动农业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因此,职业农民群体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才能应对持续变化的农业行业的新需要。
其次,农民转型关系着国家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恩格斯在论述农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时,曾指出市场经济与国际竞争对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我们确切地知道一个经济上的真理,即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海外廉价粮食生产的竞争,无论大农和中农都同样无法挽救地要走向灭亡,这是这些农民日益增加的债务和到处可见的衰落所证明了的。”[4]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近几年,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来自海外市场的粮食以较低的价格不断冲击国内市场,这种局面一是造成国内的库存积压,二是造成国内粮食价格下跌,使农业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
要应对巨大的竞争影响,中国一方面需要尽快调整种植结构,另一方面需要通过“科技兴农”增强国际竞争力。
虽然国家的宏观调控起到一定作用,但农民群体作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其转型决定着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最终影响着中国能否在国际农业市场取得优势地位。
二、农民转型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工业化这一过程中,“化”包含着多种转化,农民转化就是其中一种。
改革开放将农民从土地上解绑,解放的劳动力活跃起来,和资本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中国的工业化通过吸纳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形成了将以大量农民转化为市民为主体的经济社会结构。
中国工业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依靠的大量农业转移劳动力。
农民在参与工业化进程的初期,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基础。
“农业人口这种现代社会中最稳定最保守的因素正在消失,同时工业无产阶级正是由于现代生产的作用,在大城市中围绕着巨大的生产力聚集起来。
”[5]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快速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就是依靠数亿丰富而廉价的农民工劳动力,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成就了“中国制造”。
但工业化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工业发展,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工业化发展初期,主要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与运用,产业结构会随着工业化的深化发展,发生变化与调整,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例会逐步上升。
中国的工业发展到今天,其发展模式过度依赖于物质资源,巨大生产能力相比于疲软的国内需求,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后工业时代,新型工业的发展要求是集约、环保和科技含量高。
中国要保持经济增长,不能在原有道路上继续加速发展,而是进入新的经济增长轨道,由原来的“见物不见人”的工业发展老路,转型到“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此农民若想在工业劳动中获得更稳定的收入基础以及更高人力资本,就需要通过学习或培训,转型成为技能型工人,并且只有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使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得以不断优化,才能推动工业化的快速深化发展,也会影响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
三、农民转型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判断出小农生产方式必将被淘汰,因为“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因而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
[6]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会自然由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使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工业化发展则“对农村居民断断续续的、一再重复的剥夺和驱逐,不断地为城市工业提供大批完全处于行会关系之外的无产者。”
[7]由此形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农业人口流入工业部门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也扩大了工业产品的国内需求。
“一部分农村居民的被剥夺和被驱逐,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
[8]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民转型,而农民转型为城市工人,也进一步刺激国家经济的转型,拉动经济增长。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阶段,是在推翻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国家经过长期的资本积累,拥有发达的经济基础。
然而中国作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身不是在高度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虽然新中国的成立,消除了剥削阶级,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农民免于遭受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不幸,但就自身发展而言,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性。
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上,农民作为广泛而重要的劳动力资源,为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推动农民转型。
同时,站在国家政治稳定的角度上,农民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农联盟的基础,国家需要保护其利益的平等实现,更需要推动农民转型。
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人的发展最终指向是成为“完整的人”。
即人可以得到自由、平等、全面的发展,能够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掌握自身的现实关系与观念关系。
在工农业发展水平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分工的不同造成了阶级的存在,人们被迫偏废其才能中的一些方面,只能熟悉于某个部门的工作,甚至是某个部门中的一部分工作,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不公平的。
当工农业发展进入繁荣时期,社会将提供足够的产品,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时,“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
[9]因此,工种的变换、城乡的融合和福利的共享,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有机会全面发展其全部才能。
四、结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农民群体的平稳快速转型,直接关系着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虽然距离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已过去一百多年,但重温马恩经典著作,我们仍然能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思想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推动我国当前农民转型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7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62.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854.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7.
探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2】。
摘要:“关注和改善民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征程上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以“民生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党的宗旨、科学发展以及制度建设三个角度论述了这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望本文的论述能对当前从事党史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定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民生视角;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保障民生。
广义视角下的民生不仅包括当代人的吃穿住行等一切有关生活的问题,也包括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和上一代人的赡养问题。
关注民生不仅是维系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之举。
通俗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即中国如何基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基于这样两则概念,笔者认为民生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如何在关注民生、维系公民基本权利、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基础和前提下,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让大众化的相关理论真正意义上融入到民生发展的相关议题当中。
1全面把握党的宗旨,保障民生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领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更是推进我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的领导中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牢牢铭记这个宗旨,并将其作用域保障民生的一切活动之中,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民生问题的有效融合。
现阶段有关民生的一系列问题当中最为严苛或者说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就是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普通民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信任程度,更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与发展进度。
伴随着“十三五”发展规划当中有关健康保障、脱贫机制以及其它相关政策的提出都直接或间接真名了我党对普通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快速解决的发展预期,这不仅加深了普通民众对我党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