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优质13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一
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一定影响。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xx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xx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xx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xx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xx年突破20%,在20xx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xx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xx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xx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xx年相比,20xx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xx至20xx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xx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xx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xx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xx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努力创建老年人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市场环境。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统计司提供的xx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xx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11.92%。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医疗保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来源等诸多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虽然本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仅限于我所在的xx市xx区xx社区,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方式。报告将从整体和局部角度、社区和个人层面综合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区的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方式。
第一,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我家所在的xx小区位于xx省xx市xx区,周围有xx五所学校、xx中学、xx中学、xx大学等知名学校,是xx市著名的文教区;临街是xx区的经济中心之一长江街北行商圈、北行农贸大厅、钱胜百货、北京华联、国美苏宁、第一大道等商场,使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非常方便;小区在一环以内,周边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广场公园,如比唐公园和百鸟公园,为居民提供了夏天凉快和冬天散步的好地方。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里舒适和平地生活着。
xx社区是一个长期的社区。从1982年开始从低矮破旧的广场搬迁到居民楼。三年后,居民从1985年开始迁回,之后街道办成立,1999年成立xx社区。该社区管辖其周围的38栋住宅楼,共有3,371户家庭,约10,500人。
xx年8月17日,我来到位于xx区吴江街的xx社区办公室询问情况。小区王主任热情接待了我,耐心回答了我的一些问题,并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据了解,xx社区共有3371户,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xx户以上,约占总人口的60%,老年人数量较大。可以说,我们社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突出。
(1)老年人数量多的原因。
目前xx社区老年人数量众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如下:
第一,社区建立时间长,人口密度大。
据了解,搬迁前,这里曾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大量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居住在这里,因此这里的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另外,搬迁至今已近25年,自然老人多。
第二,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低。
xx小区位于一环路内,道路四通八达。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许多小街巷的硬件条件,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修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沙质道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路,曾经拥堵混乱的道路,狭窄凌乱的街道变成了现在的有序干净宽敞的道路;附近公交线路多,去xx任何地方都方便,还有直达北站xx站的'公交,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业区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且相对于xx其他区,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北行区物价水平更低,四院等医院离社区更近,所以大量老年人选择在这里养老。近年来,许多老年人搬到这里居住,这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比例。
第三,房价水平低。
虽然xx的房价比国内同城市低,但还是有一大批人看不起不断上涨的房价。xx小区的居民楼不是近几年新建的,而是有20多年历史的老楼,所以房价比xx同类地区低,这也是很多老人住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就像我熟悉的邻居刘爷爷说的:“到处都近,买东西也便宜。住在这里真好!”
(2)老年人数量多造成的问题。
社区里的老人越来越多,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王主任表示,老年人数量多主要会带来以下问题:首先是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老人擅自占用公共绿地,在里面种花,甚至养鸡鸭鹅狗。「在禽流感流行的那一年,我们努力说服并强行没收未经许可占用公共土地的居民的鸡鸭等家禽。当时很多老人都不愿意把这些鸡鸭当宠物养,不顾那些鸡鸭造成的粪便污染和噪音污染。每个原本是禽流感导致的人都不敢得到这些东西。近年来,他们开始饲养这些鸡、鸭和鹅。现在有人侵占公共绿地开辟菜园,随意养鸡养鸭,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居民们也闭上了眼睛,因为他们是老人。”王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和他们的子女之间,或者他们之间为了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有些问题是孩子不打工挣钱,却想让老人拿钱赡养,却不知道如何满足贪婪导致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孩子试图为老人争取更多养老金赡养老人导致的矛盾。此外,一些老年人既没有子女抚养费,也没有退休金。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是简单工作的收入,如捡废品和当守夜人。这些老人一旦出现健康问题,也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我去社区办公室的当天,我调查了社区管辖的其中一栋居民楼的一个单元内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
(一)、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
在我调查的24个住户中,有8个住户有11名65岁或以上的老人,而这8个住户中有3个住户有两名老人,另外5个住户有一名老人。
65岁及以上的11位老人中,只有两位老人没有退休金,靠子女供养,约占老年人口的18%;其余9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退休金,约占82%;有退休金的9位老人中有3位女性,6位男性,说明男女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收入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依赖其他家庭成员。
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46%主要由其他家庭成员赡养,其次是劳动收入和退休养老金,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中,城镇老年人48.6%依靠养老,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的赡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小区的数据显示,我们小区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基本上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收入来源。
奶奶的晚年生活。
我家楼下住的莽奶奶和我们家关系很好,我就问了她每月的生活费和开销。
莽奶奶年轻的时候是冶炼厂工人,所以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固定金额的养老金。莽奶奶和儿子媳妇小孙子住在一起。房子虽小,但祖辈三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莽奶奶每个月能拿到1181元左右的养老金,不用交水电费,所以每个月只花150元左右的米粉和200元左右的钱买菜。老太太抽烟很厉害,为了省钱,只吸散装的旱烟,所以每个月需要花15元左右,所以莽奶奶其实每个月只花400元左右。她用省下的钱给了他的小孙子上大学的学费。老人穷了一辈子,到了晚年终于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了。但是,她还是改变不了存钱的习惯。她孩子的工作虽然能赚到一定的收入,但还是要供孩子上学。所以,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老人的养老金有时也会花光。所以莽奶奶平时不敢多花钱。省下来的钱大部分都给了她孙子,让他上大学。
住在一楼的赵奶奶比莽奶奶难对付多了。
她年轻的时候没有固定的工作,现在老了。她只依靠自己的孩子。可惜她的孩子不好活。老人只能靠她年轻时积攒的一些微薄积蓄生活,老人把她唯一的财富之一——两居室租出去,让她每个月能拿到700元左右的房租。但是她的孩子不但不给赵奶奶生活费,还经常因为谁多拿房租而脸红,甚至打架。后来孩子们把卧病在床的赵奶奶送到养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出租。后来赵奶奶回到家,就再也没有和孩子联系过。她依靠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来支撑日常开支和支付医疗费用。
可见,同样生活在社区的老人,晚年的养老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有些老人有固定的养老金,有些人没有固定的月收入来源。他们不得不依靠社会支持和个人劳动来获得收入来源。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人,晚年也不都是幸福富裕的,其中就有很多老人生病了,看不起病,没有人照顾,或者生活费不足以支付衣食住行和医疗用药。
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老年人口多。根据xx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xx已达到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亚洲老年人口的38%。
第二,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而且激烈。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从成年到老年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惊人。预计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将达到11.92%,比xx高4.96个百分点。到那时,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年龄在65岁及以上。20xx年后,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增加,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5%,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第三,人口老龄化先于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时期,对老龄化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同时,由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缓慢,允许他们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生育率急剧下降导致经济发展,即“先老后富”,经济基础薄弱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仍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阶段。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由轻度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转变,再向重度老龄化转变。“白银浪潮”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们必须继续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年人过上稳定健康的生活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近5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来看,46%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其次是劳动收入和退休养老金,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轮椅通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等。,让老年人在晚年过上充实幸福的生活。
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享受到“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有价值感、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需要社会上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的研究范围仅限于xx社区,但我的结论有局限性,但也有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查的数据和例子可以看出,我家所在的xx社区确实存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同时,虽然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相对固定,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不均衡的,老年生活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社区的这些问题和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差距和老年人的养老方式。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三
9月14日,长沙统计局发布了长沙人口老龄化情况调研报告。调查显示,长沙自1992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经24年发展变化,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剧,到末,长沙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2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8%,这对长沙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长沙人均预期寿命77.14岁。
调研报告表明,进入老龄化社会后,长沙总人口年均增长约1.2%,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5%,增长幅度是总人口增幅的近3倍。同时,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由低龄化向中高龄转变。从增速看,长沙老年人口比1990年增长82.3%,其中低、中、高龄老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61.5%、97.6%和203%,中高龄老人的增速明显高于低龄老人;从占比看,1990年时低龄老人占比为62.9%,20时已降至55.7%,高龄老人占比则从7.0%升至11.7%。
20,长沙人均预期寿命为77.14岁,比提高3.3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岁,高龄老人占比进一步提高。全市对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全年发放金额超过4000万元。
九个区县(市)中,雨花区老龄化程度最低,仅有12.7%;宁乡县老龄化程度最高,达到21.4%。
年长沙老年抚养系数为25%,比年提高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0年时,每100个长沙劳动力需要抚养19位老人,到2015年时,上升到需要抚养25位老人。
在全市125万老龄人口中,纯空巢老人高达62.5万,其中12.5万是独居老人;完全失能老年人2.87万;部分失能老年人17万;城市“三无”老人0.66万;农村五保老人2.86万;重点老年优抚对象3.67万;失独老人0.25万。庞大的老年群体和众多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不仅需要提供大规模的经济保障,也需要不同程度的养老照料,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
调研报告分析认为,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释放了部分生育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率,但新出生人口至少要在15年后才能逐年成长为劳动力,在这期间老年人口数量仍然会继续扩大,加上抚养孩子成本的增加,短期内生育率不会大幅度增长,因此,长沙的老龄化危机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养老产业缺口较大。
据调查,目前长沙的老龄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现代老龄产业涉及的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与此同时,长沙的养老服务水平与日趋严重的老龄化形势也不相适应。2015年,长沙养老机构床位数的需求量在5.6万张左右,缺口超过3万张;全市无慢性疾病的老人仅占17.5%,老年人口对带有配套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需求量较大,但全市养老机构中内设医务室的只占60%、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的仅30%、获得定点医保单位的约6%,护理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十分短缺。
收入偏低则是制约长沙老人选择养老服务和产品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15年,长沙53.3%的老人每月固定收入低于1000元,而目前长沙收费最低的养老机构为1000元/月,因此近半数老人无法独自负担养老机构费用。调查中,60.6%的老人表示目前和老伴未存养老钱;96.6%的老人未从事任何理财活动。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四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以养老机构和床位数为例,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养老床位120.5万张,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2000年,农村老年人口为8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城镇将更加突出,西部和贫困地区尤为严峻。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制度尚待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早就潜伏生长,人口老龄化只是凸显了这些压力。目前,这些压力还只是初现端倪,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这些压力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更加普遍。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
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130年,瑞典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79年左右。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最早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上海(1979年)和最迟进入人口老年型行列的宁夏(2012年)比较,时间跨度长达33年。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中国的情况则不同。目前,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是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目前,老年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出464万人,2049年将达到峰值,多出2645万人。21世纪下半叶,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基本稳定在1700-1900万人。需要指出的是,多出的女性老年人口中50-70%都是8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高龄女性人口。
六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五千到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一千美元,仍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此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1999年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直到2100年,老年人口总量仍然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
(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0年以后,人口总抚养比将随着老年抚养比的迅速提高而大幅度攀升,并最终超过50%,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将于2033年结束。总的来看,2030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
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总人口过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由于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总人口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人口总规模仍然高达13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最大人口规模14.65亿,总人口过多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与此同时,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这是一个新的重要国情。人口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并将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加重。整个21世纪,这两方面压力将始终交织在一起,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与消费、劳动力市场、养老金、税收等产生冲击。在社会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福利、医疗制度、家庭构成以及生活安排、住房和迁移。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人口老龄化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属于中等偏下国家的行列,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相对落后,实现现代化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解决。在这种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
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以后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严峻挑战。2020年,2.48亿老年人能否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目前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2050年,中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能否承载4亿多老年人群各种需求的巨大压力,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总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鉴于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全方位的深刻影响,自1982年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老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的战略和对策。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敦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必须从现在开始,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战略和对策,否则,将会丧失战略机遇,付出巨大代价。
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愈来愈严峻,并将很快进入2030年到2050年的最严峻时期。从时间表上看,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短短的25年。正如联合国和有关国际组织警示的:人口现象是一个长周期事件,解决人口问题必须要有足够的提前量。目前,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物质、制度等各种准备还不足。在未来的25年时间里,要全方位地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不仅时间十分紧迫,而且压力十分巨大。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的建议是:
1、要把老龄社会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
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
2、要充分利用25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25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同时,健全和完善适应世界老年人口第一大国这一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
3、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2030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五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1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13年相比,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11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17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六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龄问题与老龄事业发展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解我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状况,解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市政协于近期组织调查组,就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的人口结构称为“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或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20%,称为“老龄社会”。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xx年11月,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了8811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已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截止到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8.87%。我市相对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发生时间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最近十几年,本市人口总量连续负增长,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49.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老年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且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势必对经济、社会、家庭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老年抚养比上升,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老年人养老金支出总额将不断增大;二是人口老龄化改变了消费人口和生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等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催生老龄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三是老年阶段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医疗模式向侧重长期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转变,高龄人口的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迅速增加;四是“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将引起代际关系在供养方式、居住方式、照料方式、交往和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部分向社区和社会养老转移已成为必然,导致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加大;五是在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老年人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大。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市委、市政府以及民政、社保等职能部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制定了一系列的老龄政策,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项政策不断得到调整、补充和规范,已渐成体系,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总的说来,该体系尚不完善,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形势、老龄事业的总体要求和老年人的期盼与需求还不尽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空账”运行。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试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的“统帐结合”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时,政府没有承担相应的转制成本,个人账户中的资金被挪用去发放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空帐”运行状态,财政承受的现收现付运营方式的压力很大。
二是老年社保总体水平不高。我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覆盖了城乡全体居民。尽管能够将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在内,但当前能够实行的只是广覆盖、保基本的低水平保障,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比,与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相比,城乡居民养老金基数太低,仅能起到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三是养老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市有各种养老机构82处,总床位1.3万张,占老年人口总数不足2.7%。该比例离欧美地区5%―7%的水平相距较远,现有养老设施在数量上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另外,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是老年社会救助能力偏低。当前,严格的城乡低保准入制度,将部分处于贫困线边缘的老年人排除在外,且由于老年医疗保障整体水平较低,少数老年人家庭还存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而在社会慈善事业还没有完善的社会捐赠法规、未形成稳定的善款筹集和增值渠道,在老年社会救助方面的能力还偏低。
五是公共服务力度仍需加大。我市实行老年社会优待政策以来,受到了广大老年朋友的普遍欢迎。但由于受当前公共服务能力的制约,再有,由于部分服务场所属于非政府投资主办或控股,在对老年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方面,还缺少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对老年人的优待力度还比较小。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七
根据国家统计局20xx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亿,占%,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亿,占%,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八
根据国家统计局20**年4月28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是宝贵的一手资料,从中揭示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根据国际通行的判断标准,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从我国第六次普查数据可以看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占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更确切地说,我国早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化加剧。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是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出生率的下降引起的。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的医疗和养老体系,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旧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并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过渡到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2、建立和健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法规是我国司法部门将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道德宣传,重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
3、重视“银发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4、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在医疗保障中,不仅要有身体保障,还应有精神保障。
5、充分利用老年人多样的人生历练、丰富的社会经验、积极平和的心态,让一部分有能力、也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老年人,在社区建设、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一席之地。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九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甚至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xx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0%,我国的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据估计,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人口老龄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如医疗保障,老年人居住以及生活来源等养老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有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矛盾尤为突出。
本次调查报告调研范围虽然仅限于达州市通川区社区,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年人养老方式情况。报告将从整体和部分角度,社区和个体层次来全面分析xx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方式情况。
20xx年7月17日,我来到位于通川区的社区办事处咨询情况。社区的张主任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且很耐心的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给予我很多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一)基本情况。
据了解,社区共有3371户居民,其中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有20xx多户,占总人口比重约为60%,老年人口比较多,可以说我们社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突出了。
(二)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
现阶段社区老年人口较多的原因有很多,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社区建立时间较长,人口密度较大。据了解,动迁之前这里原来就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大量冶炼厂,纺织厂,建筑公司等工厂的工人及其家庭成员在这里居住,因此这里原本人口密度就较大,加之从回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自然老年人较多。
2、周边生活方便,消费水平较低。社区道路四通八达,一级马路、二级马路和众多小街小巷在经过近几年的改造修缮后硬件条件大有改观,以前的沙土路变成了现在的柏油马路,曾经拥堵混乱,狭窄脏乱的街路变成了现在秩序井然,干净整洁的宽阔的大马路;附近公交线路众多,去任何地方都很方便,方便居民出行;给居民的购物消费生活带来极大方便,而且,北行地区较其他地区,物价水平较低,加上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距离社区较近,因此大量老年人选择这里来度过他们的晚年,近年来更是有不少老年人搬到这里生活,这也加大了老年人的比重。
3、房价水平低。社区的房价虽然和全国同等城市相比较低,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着日益增长的房价望洋兴叹。社区的居民楼不是最近几年新盖成的,而是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旧楼,因此房价相较同类地区偏低,这也是很多老年人居住在此的原因之一。
(三)老年人口较多带来的问题。
社区的老年人口较多,这也给社区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张主任说,老年人口多主要会带来以下一些问题:
1、环境问题。说到环境问题,主要还是老年人擅自圈占公共绿地,在里面种地养花,甚至还有放养鸡鸭鹅狗的。鸡鸭带来的粪便污染和噪声污染及侵占公用绿地开辟菜园,这些都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居民们也都因为他们是老人就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张主任有些无奈的对我说。
2、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很大部分是老人和子女或是子女之间为了老人的养老金而产生的。有些问题是子女不工作赚钱反而要年迈的老人拿钱养活他们,而他们却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引发的家庭争吵,有些是子女间为争取更多的老人的养老金假借赡养老人而引发的矛盾。另外,有些老人既没有子女赡养,也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捡拾废品,打更等简单工作得来的收入,这些老年人一旦出现健康等问题,也会给社区带来很大影响。
(四)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调查。
在去社区办事处的同一天,我对社区所辖居民楼其中的一栋中的一个单元中的所有65岁及以上老人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研。
社区老年人养老方式现状。
在我所调研的24户居民中,有8户家中有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人,而这8户中有3户家中有两名老人,其余5户家中有一名老人。而在这1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只有两名老年人没有离退休金养老金,靠儿女赡养,占老年人口的比重约为18%;其余9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养老金,所占比重约为82%;有离退休金养老金的9名老人中,女性有3人,男性有6人,可见男性与女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也存在明显差别。在主要生活来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多的依赖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在主要生活来源上,城镇中48.6%的老年人靠离退休金养老金来生活,其次是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和劳动收入,分别占35.6%和10.5%。我们社区的数据表明我们社区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比较有保障的,基本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来源。
可见,同样是居住在社区里的老年人,晚年的养老方式及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年人有固定的养老金,而有些则没有每月固定的生活来源,他们要靠社会的资助和他们个人的劳动获得生活来源。而即使是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他们的晚年生活也并不全是安乐富足的,其中不乏生病看不起病或者身边没有人照看或是生活费不足以负担吃穿用行和就医用药所要花费的费用的老年人。
社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周围有四川文理学院知名学校,达州有名的风景区莲花湖;沃尔玛,国美苏宁,摩尔百货等商场购物中心使得这里的居民消费购物生活很是方便;周围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非常方便;鹿鼎寨公园、翠湖公园等广场公园更是为居民提供了夏日消暑冬日散步的好去处。居民们在这样一个安全方便的社区生活都很舒心祥和。
社区是个年头较久的社区,从低矮破旧的平方动迁改建成居民楼开始于1982年,三年后的1985年居民开始回迁,之后就建立了街道办事处,1999成立通川区社区。社区管辖着3周围38栋居民楼,共3371户居民,约10500人。
(一)调查总结。
老年群体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据资料显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老年人口数量大。据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来势猛。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据预测,到20xx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xx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xx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
3、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速度较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国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但尚处于人口老龄化的早期,未来中国人口类型将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深度老龄化,进而转化成重度老龄化,“浪潮”将成为21世纪我国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要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国策。
(二)调查的不足与局限性。
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调研的范围仅限于通川区社区,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其局限性,但也有相应的代表性。从我了解和调研的数据、例子来看,通川区社区确实存在着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尽管大多数老年人有较固定的生活来源,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参差不齐,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尽相同。这些在我们社区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城乡、地区老年人养老方式存在的差距。
(三)应该怎样采取怎样的措施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好。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得老年人生活稳定健康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人口老龄化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还应该看到现阶段我国近五成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来源看,46%的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其次是靠劳动收入和离退休金养老金生活,分别占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来源并不固定和稳定,他们还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最后,社会和社区应该加强各种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轮椅专用道,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室建设等,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实幸福。老年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阶段,要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需要社会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7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1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xx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13年相比,2017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11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一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1.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9.4%。截至2015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31万人,比2001年增加5324万人,年均增加354.93万人。目前我国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是欧盟同年龄总人口的1.4倍。
2.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2015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4个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中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占比翻倍(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10%到20%,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时间分别仅为26年和25年,而美国分别为78年和70年,俄罗斯分别为51年和49年,就连人口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也略慢于中国,分别为29年和25年。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寿命不断延长。1982至1990年,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大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速;1990至201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抽样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规模占总人口比重为1.87%。据预测,到202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4%左右,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算起,中国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人口老龄化路程。
4.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的高低,反映劳动力抚养负担的轻重。2014年末,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人口的老年抚养系数为13.7%,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作为人口结构变量重要因素之一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要素市场。从理论上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新常态的影响是多方面、多途径的,这些影响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社会总体消费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主要从供给方面来改变劳动力供给的格局变化,并带来劳动力资源短缺、劳动力老化等问题,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增长;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队伍的大龄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需求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导致未来消费需求乏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活力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人口老龄化可带动老龄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在影响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将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众所周知,老年人的消费与年轻人完全不同,他们的吃、穿、住、用、行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定的特殊需要,这决定了将会相应带动相关老年产业发展,被称之为银发产业。
银发产业涉及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二、三产业,一是健康产业将得到发展。包括养生、饮食、运动、保健等相关服务;二是养老服务产业会大量增加。各种专业的、社会化的托老所、敬老院、家居老人生活照料等方面的养老服务需求旺盛;三是老年用品、用具等产品的开发。养老产品和服务几乎覆盖所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这些都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主要表现在人口老龄化直接改变消费需求的水平和结构。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口支付能力不及劳动人口,这将对消费需求产生一定的抑制效应;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是特殊生活用品、医疗保障及护理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将提升和改变商品消费的水平与结构,这种消费需求指向必然促使我国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服务业等老年需求产业方向协调运转,引起资本与劳动在全社会范围内重新配置,促进我国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
4.人口老龄化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劳动适龄人口减少,间接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反过来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农业领域推动加快农业良种培育和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速,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在二、三产业领域,推动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整体上看,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5.人口老龄化将带来结构性劳动力短缺和竞争力弱化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的推动下,中国劳动力资源开始减少。与2013年相比,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15至59岁)的绝对数减少了858万人,所占总人口的比重由67.6%下降到66.3%,2年间降低了1.3个百分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形成了对劳动力供给的约束,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加速攀升,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对外贸易传统的成本与价格优势逐渐弱化,部分出口产品市场份额被周边低成本国家侵蚀。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障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相关研究报告,2011至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加160.7%,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4.2%,老年抚养比由19.7%上升到67.8%,养老负担增加2.4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我国的疾病经济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将给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从我国老年人消费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看,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是将会增加医疗保健消费。随着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态度也更加积极,观念也在转变,人们要小康、更要健康。尤其是年龄较高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老年人较易发生各类疾病,因而对于医疗、保健有较高需求。我国卫生服务总调查的结果显示出,60岁以上老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青少年,而且人均都患有2-3种慢性疾病,高患病率将使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消费需求大为增加。
二是将会增加旅游服务消费。据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60岁及以上出游人次增速迅猛,同比20xx年增长252%。2015年,近30%的老人平均一年出游次数超过3次,3天及3天以下行程最受老年用户欢迎,占比超过7成,同时选择4-6天行程的用户占比超过2成。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忙于工作,较少外出旅游,年老了生命有限,加之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许多老年人选择外出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直接增加旅游服务消费的同时,也会带动如餐饮、交通等相关项目的消费。尤其是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旅游也成了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
据全国老龄委一项调査显示,目前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已成为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收入达到上百亿。有钱有闲的老人一族日渐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亮点,开发适合老年旅游的专门服务和产品也成为各大旅行社、养老院、旅游行业联盟等谋求发展的新选择。
三是将会增加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一直以来,年轻人都被认为是电影的消费主力,其题材选择、内容制作与生产流程也基本上是围绕年轻人的喜好进行。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尝试选择到电影院来体验消费,平时抽空看电影已经开始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老人的娱乐选择。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有着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阅读书报杂志、文娱活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老体弱,他们也更愿意把时间和金钱花在老年运动和锻炼身体上。
四是会减少食品消费。由于老年人身体功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导致他们对食物的总量消费出现明显下降。另一方面,相比于年轻人食物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的食物消费结构呈现单一化。
五是会适当较少衣着消费。与食品市场情况类似,相比于年轻人服装结构的多元化和多样化,老年人服装结构比较单一、款式较少,不利于老年人服装消费的增长。
从总体上,我国老年人产品与服务的多种需求构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据测算,仅其潜在市场消费每年至少也在3000亿元以上。我国离退休人员约3500万集中在城镇,他们的消费需求主要从收入保障、医疗保健和生活服务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我国由老年消费市场形成的产业,包括所有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业却相对滞后。
据有关人士预测,在未来相关产业中,第一产业将出现为老年人饮食特需的农副产品;第二产业将出现老年人专用商品;第三产业会出现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特殊行业;信息产业中还会出现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的服务。
1.要加强研究,大力发展老年消费品市场。
有关部门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老年消费市场的研究,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年龄结构划分不同的目标人群,研究老年人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细分老年市场,满足老年人便捷化、舒适化、实惠化、实用化的消费要求。要积极引导企业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重点发展老年人需求集中的产业,如老年食品、服装、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会性养老服务制度等,大力支持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
2.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打消老年人消费顾虑。
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合理的养老格局。重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保障,加大力度建设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在保证退休金、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农村、失独、贫困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工作,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互相补充的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
在医疗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咨询等多种服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医疗救助、卫生支农、卫生扶贫等工作力度,确保农村老年人医疗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从而避免养老、医疗等支出或预期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
3.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政府应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年产业,积极引导社会和企业开拓发展老年消费市场,制定引导老年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规范民营机构准入和标准等法律法规,加强产业统筹协调,企业应看到老年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开拓老年消费市场,生产出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服务业在设计和理念上应更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对服务人员实行专门的针对性培训,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二
应该看到,人口老龄化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及结构,制约经济发展,家庭和政府养老负担沉重等等。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无限商机。
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将会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主要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实物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老年消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方面,老年人收入水平随经济总体发展进程逐年提高,自身消费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中青年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在孝敬老人、消费老年产品方面得以体现,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都会得到有效拓展。
据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将成长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未来老龄化的人口的。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到4万亿元左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约为8%。老龄产业预计将于2050年前增至106万亿元,相当于中国经济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比重提高预示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这种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对有关老人的消费品和消费服务提出更大的需求,带来消费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医疗保健上支出更加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对消费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加深,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规模和结构将对总消费和结构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食品和衣着消费,大幅度增加医疗保健消费,一定程度增加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
调查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篇十三
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一定影响。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人口老龄化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从人口结构看,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然而,只看到老龄化的消极一面是不够的,从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方式看,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正在形成。人口老龄化对消费也有正向拉动作用。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亚夫。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即是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xx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0.5%,且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在增加。数据表明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另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53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约占总人口的35%。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人口老龄化将对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对社会总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老年人不仅在医疗保健、食品、服装、旅游、娱乐、养老等各方面有大量需求,而且随着价值观、消费观与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老年人消费需求正在向高层次、高质量、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潜在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养老服务、餐饮、旅游、娱乐等消费点。
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习惯、偏好以及消费能力和方式将改变社会消费结构,形成潜在消费市场。老龄化社会催生的银发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有可能成为调结构促增长的新亮点,并蕴藏着新的产业机会,有助于我国经济的优化和转型。
目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银发经济有巨大需求,为过剩产能的转移和新的投资机会寻求到了新的出口,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产业结构,把人口压力转化为经济机会。要实施积极的老龄化战略,大力发展老年消费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家政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相关服务性消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