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一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1、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先生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先生还有新书问世。
下列是德鲁克的写作中数个经常提到的观点:
对各种总体经济学理论持怀疑态度。德鲁克争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派的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现代经济结构中的主要层面。
将一切事物化繁为简的强烈欲望。根据德鲁克的说法,公司倾向生产过多的商品、雇用多余的员工(相对而言外包是较佳的方案)、和错误的投资。
提出他所谓“政府的病态”。德鲁克提出一个表面上非意识形态的主张:政府无法、也没有意愿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创新服务,尽管他似乎相信这并不是民主体制中必然发生的情况。
对“计划性遗弃”的需求。企业和政府有一种人类的自然倾向:无视于明显不再适用的事实,而对昨日的成功依旧念念不忘。
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长期地推崇,虽然德鲁克将他的职业生涯用于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蓝领阶级。他赞扬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进,这项重要观念的人。
对社群意识的需求。德鲁克早期提倡“经济人的末日”,主张个人对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植物群落”中满足。稍后他承认植物群落的概念从来也没有实现,并在1980年代暗示非营利组织内的志愿者可能是社群的关键。
目标管理:企业管理是在众多需求和目标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机构给定一个目标。这个被称为目标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德鲁克的《管理实务》一书中提出。
顾客导向:一个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务给他的顾客。获利并不是公司的目标,但却是永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其他诸如对职员和社会的责任,则是为了能够继续执行公司的主要责任。
4、评价。
“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迪·格鲁夫。
5、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图书馆杂志》(libraryjournal)。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二
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是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商业思想家,他对管理和领导的观点影响深远。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他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和理念,这些理念对于现代管理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将围绕彼得·德鲁克的心得体会展开,探讨他在管理和领导领域的思想贡献。
首先,彼得·德鲁克强调了“做正确的事”与“做事正确”的区别。他认为,过去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做事情的正确性,即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理应更加关注“做正确的事”,即选择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他提出了“从效率追求到效力追求”的观点,强调领导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决定和选择上,而不仅仅是事务性的执行。
第二,彼得·德鲁克对于组织和个人的目标设定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目标应该是明确和具体的,而不是模糊和笼统的。他提倡制定SMART原则,即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具有挑战性的Achievable、与现实相符的Realistic和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性质。这样的目标设定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专注于重要的事项,并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彼得·德鲁克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他认为“人”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他提出了“人岗匹配”的原则,即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来分配岗位。他还强调了领导者应该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此外,德鲁克也强调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组织应该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以不断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第四,彼得·德鲁克对于组织的创新能力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创新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他提出了“创新和营销是唯一能够创造价值的两项活动”的观点,强调组织应该不断地创新和推陈出新。他还提出了“创新能力要求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的观点,强调组织应该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创造价值,并建立持续的竞争优势。
最后,彼得·德鲁克非常强调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他认为,领导者的使命是为组织和社会创造价值。他提出了“领导力的五项实务原则”,包括以自信心确立愿景、以勇气实现目标、以人员能力为核心、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信任和尊重为基石。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超越个人利益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为组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理念和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指导。他的观点强调了“做正确的事”与“做事正确”的区别,强调了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强调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发展,强调了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领导者的责任和使命。这些思想不仅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有着重要的启示,也对于每个人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彼得·德鲁克的心得体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为组织和个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三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彼得德鲁克》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这本管理巨着,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在管理方面最系统最深刻的一本书。他的许多思想曾经启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如今看了他的这本巨着也让我茅塞顿开。其中最让我深思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现在,作为一个用不同的方式卖书的书店,我们的理想是用知识创造价值。理想的.实现并不容易,我们创造价值的模式还只是在摸索当中,为了能更好地进步,我先总结一下到现在为止的书店情况。
现在以卖书为主,从“以书会友”开始,一方面可以积累一些客户资源,另一方面能够积累经验,还可以稍微地赚点钱。书是以活动的方式来卖的,我自己举行了四五个活动,有“雪中送书”“三余图书推荐”“新周公解梦”等,这三个活动是我最主要的活动,也都举行得很好,尤其是“新周公解梦”活动,为好多朋友解过梦,技术性还是有一些的。前段时间,有时心情很急燥,在销售额和活动之间总是把握不好,虽然有几次说是要把解梦放在首位,可是还是不知不觉地要看销售额。这是我目前的大概情况。另外还有几个合伙人在各自努力着。小虎举行了一个“小虎装修咨询热线”;老万搞了一个“吻雨设计咨询”;咪咪在做“咪咪化妆咨询”;amulet在做“mbti性格测试”的活动;等等。
现在的大概情况就是这样,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创造价值,而在创造价值方面我们又该如何分配好时间和精力。这些天一直都在想这件事,现在就以自己为例来分析一下吧。我所能提供的价值可以说都包含在活动中。
第一:“雪中送书”,意思就是提供比当当卓越更多的选择,很多绝版的书、印量少的书都能提供给顾客,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还需要再努力,一方面是“库存量”,我的计划是每人对自己专业的图书,有一个广泛的收集,我的话就是心理学、管理学的书籍,另外当然还要有一些大众性的文学社科图书,另一方面渠道要不断扩展。
第二:“三余图书推荐”,这是帮顾客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这方面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要对好多书都很熟悉才行,在这方面,我现在在群里每周会介绍一个作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地学习,而昨天苏悦也帮我出了个主意,她也在这方面每周推荐一本书给大家,昨天推荐了《中国美学十五讲》,效果很好。在图书推荐方面,还要跟专业联系起来,我在心理学和管理学上要多下些功夫。
第三:“新周公解梦”,解梦是要求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在这方面好多我解过梦的朋友,他们也都很受启发,在这方面我决定有所改变,解梦前先提一个要求,就是解得好的话要对方面必须买一本最适合他的书,跟图书推荐联系起来,因为解梦是很花时间的,而推荐书给对方也是对他很有价值的,所以这样联系起来应该是可行的,至于中间自己也不喜欢的强迫买书的做法,如果事先跟对方商量好,那其实跟赌博也没有什么区别,倒是不算强迫,而是愿赌服“输”,而这“输”还输得很有品味,是一种又赢的“输”。这三个方面是我的必修课,也是每天都要努力的地方,希望能把自己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三个方面有点多了,不过我会把三个方面融入一个活动中,也就是解梦的活动中。(在这方面还是“想”错了,如果你跟一个网友刚聊几句就要他付出什么,他一定会认为你是骗子,而建立信任又是一开始最重要的活动,所以,一开始什么都不要要求是最好的。以后就要这样去做。而在解梦方面,每天至少都解一个梦,这样积累下来一定会有所成就!因为现在自己能做的,解梦是我最重要的活动,所以先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在做完上面的分析之后,如果正面地回答我们的业务是什么,那么我可以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帮顾客解梦,在解梦的过程中推荐最适合他们的图书,另外,我还要为顾客雪中送书,提供信用保证,解决其它问题。而我也只是书店里的合伙人之一,其他的合伙人也都有他们能作出贡献的地方,当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价值之后,我们再做一个总结,让大家协调好,以使团队能够做出最大的贡献来。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四
1、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2、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日不一样,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3、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立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4、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5、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6、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提高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7、在时光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光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光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理解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之后的人。
8、除非有不一样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9、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0、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到达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11、经营目标能够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能够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光。
12、有效的管理者都明白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我的见解。
1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14、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
15、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日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16、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理解的”是什么。
17、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18、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光和精力开拓今日,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19、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20、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21、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22、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职责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23、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24、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仅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25、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26、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27、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并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28、我们该明白运用自我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9、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我的习性,不会勉强自我。
30、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日不一样,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31、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32、我们应当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文档为doc格式。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五
“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
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
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
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
安全
和方便“专心”是一种
勇气
,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
什么
,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六
(一)看到了关于用人方面的说法。德鲁克认为,人无完人。用人应当重点发挥人的长处而不要盯着短处。“样样皆通”很可能意味着一无是处。但是传统的西方企业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绩效考评方法,往往会导致“没有缺点的人”,结果也就是“仅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业则因为不能因为某人绩效不好而降级或者开除,所以干脆没有考评制度。德鲁克很怀疑日本企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这种文化有关。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营以及日资企业,倒是因为没有这么全面的评估,大家没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更专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东西方的企业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东方人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企业不相信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员工偷懒,也就是重法治,而东方企业则相反地,重人治。很难说两个方向谁更好。我现在注意到的是,东方企业正在引进西方企业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业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认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触了这些不同的企业文化后,会成为更完美的管理者。
(二)这是一本让我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的书,让我读完了还想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的书,很久都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很久都没有用心去读一本书,非常感谢斋主的推荐,以下是自己一些粗浅的感受或启发。
一、关于目标。
川岛南在接任棒球队经理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个目标: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虽然她不知道如何去实现目标,但是她却知道这个目标不是期待,而是自己给自己的使命,不是想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而是下定决心要让棒球队打进甲子园。
启示:做任何工作,首先都需要设定一个目标,需要达到怎样的效果,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只要善于运用方法,善于学习,用心去做,一定会有好的成绩与回报,在工作中,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工作,公司很多的政策往往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改变,在强调执行的文化氛围领导风格下,很多事情来不及想太多就要去推进,去执行,所以很多时候要求我们的是“先做吧,遇到问题在沟通解决”
所以,不管是什么情况,要有成功的欲望,然后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的去努力,一定会成功!
二、关于经理人资质。
启示:个人也非常认同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严格要求下属,要让下属工作有成就感,提高下属的工作能力,()回想过去两年半的职业生涯,也非常感谢我原来和现在的领导,虽然管理的风格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能够愿意提升我们下属的能力,为我们提供很多学习培训的机会,做到能够辅导我们,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处理事情的方法。
三、关于组织的定义、企业使命。
首先必须要根据顾客购买产品或者服务获得的满足来定义企业,也就是说,满足顾客是企业做大的使命和目的,川岛南给棒球队的定义就是:为了带给顾客感动而存在的组织!
启示:在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自己也在思考,我们做hr的使命与目的是什么?很多企业的hr得不到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很多工作甚至得不到领导的认同,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知道自己的顾客是谁?我想作为hr,首先是要能够支持,服务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同时制定自己的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将战略目标与个人目标进行结合,我所在的公司对hr的定位是“价值部门”,是公司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提升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不断进取,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四、关于企业的目的、管理的目的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顾客,因此,企业有且仅有两个基本职能,即营销与创新。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工作富有效率,让工作者有所成就,有成就感。
启示:hr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营销与创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的需求,价值观,主动的去沟通,了解更多的情况,更有利于开展自身的工作。
为了让员工有成就感,就需要让员工能承担工作责任,不断的去挑战更高的任务,让工作富有效率,就必须要加强信息的反馈与持续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在读书中一点粗浅的认识,我想不管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只有我真正静下来,写出来,我对这些观点的印象才会加深,也希望有不对之处,大家能够给予建议与指导,后面自己还会再看第二遍、第三遍,获得更多的感受,到时候在与大家一起分享。
(三)国外的小说家有很多,但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的一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他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慎重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在我看来,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每次读完狄更斯的作品,我总有些感悟与心得。
最近一周,我读了狄更斯晚年写的一部未完稿的小说——《德鲁德疑案》。《德鲁德疑案》是在狄更斯逝世的1870年发表的,全书以善与恶的斗争为中心。书中善的集中代表是一对单纯正直的青年情侣德鲁德和罗莎,而与他们直接对立的便是阴险、虚伪的贾斯珀。
贾斯珀因凯觎罗莎,密谋杀害德鲁德,并企图嫁祸于喜欢罗莎的内维尔,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但由于狄更斯未完稿,故事最终也没有结局,贾斯珀是杀害了德鲁德,但最终有没有成功的嫁祸给内维尔?这就没有人知道了。故事写到这里,正渐入佳境却戛然而止,似乎即将真相大白却留下无限可能,留下了无限的“疑”。我想,正是这种“疑”才使得这本小说有着无限的魅力。
在书的刚开始,恶的代表——贾斯珀先生就出场了,此时的环境是一间吸食鸦片的房间,而贾斯珀已吸完鸦片正躺在床上休息。后来,书中紧接着介绍了贾斯珀的身份:教堂的教士。这样的身份简直就是一种讽刺,身为教士理应洁身自好,缓解世人的苦难,但是贾斯珀却吸食鸦片,他对社会及生活感到单调与无趣。如果说贾斯珀为何生活于世,我想,是因为他所爱的人罗莎(尽管罗莎并不喜欢他,甚至是讨厌他)。书中交代了贾斯珀有一位外甥——德鲁德,以及德鲁德有一位未婚妻——罗莎。从书的前部分可见,在外人和德鲁德自己看来,贾斯珀是一位疼爱孩子的舅舅。但实际上,贾斯珀是一个披着仁慈的人皮、内心阴暗的魔鬼!贾斯珀总是认真聆听德鲁德的话,但实际上贾斯珀是在透过德鲁德的话语掌握他和罗莎的恋爱进行到哪了。每当德鲁德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烦恼而向往贾斯珀的生活时,贾斯珀就会以“慈爱”的语气劝解他,说“你认为我没有任何烦恼,但实际上我的生活单调沉闷,我已厌倦生活中的一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你的生活。”从这句话中,可见贾斯珀的内心早已想要谋害德鲁德了,可是单纯的德鲁德还以为这只是个玩笑,认为贾斯珀还是很疼爱他的。真正让贾斯珀下定决心杀害德鲁德的是当贾斯珀从格鲁吉斯先生口中得知德鲁德和罗莎将于平安夜定下婚事这件事。这件事是个导火索,它引发了贾斯珀内心的阴暗、邪恶,进而促发他杀害德鲁德,并试图栽赃给内维尔。在书的后半段,贾斯珀彻底的堕落了,他公然的找到罗莎,在两人独处的时候,向罗莎表明了他对她的爱。那是一种可怕的令人窒息的爱,贾斯珀爱罗莎爱到不惜毁了所有爱她的人,这是一种病态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一种人性的毁灭,那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毁灭。书中贾斯珀身为教士却厌恶教士的职责,他渴望寻求刺激甚至是爱上了自己外甥的未婚妻。当贾斯珀杀害了自己的外甥德鲁德后不久,他得知了德鲁德已经和罗莎私下里解除了婚约并以兄妹互称,这时,他有过短暂的悔恨又或是迷茫,因此,他又吸食鸦片以此来躲避现实的烦恼。然而,生活总是要过的,人并不能总是一味地躲避现实。我想,《德鲁德疑案》除了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善与恶,还告诫了世人:生活不是总充满了光明,也有着黑暗,世间的一切恶都源于人们心中的阴暗。面对内心的阴暗应勇于改正,让自己做个由内而外都充满光明的人,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现实生活。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七
组织每隔6至12个月在以下方面系统化地发现可能成为机会的变革,我称其为“机会的窗口”。
流程的需要;
行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变化;
意义和观念的变化;
最后是:
新知识。
但是,如果企业通过挖掘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创新,包括本企业、市场、知识、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发生的事件,那么这种创新的风险就比没有挖掘这些机会的创新活动低得多。
创新不是“天才的灵光一现”,而是艰苦卓绝的工作。同时,这种工作应成为企业每个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经常性的工作内容。
摘自《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3章《变革的引导者》,彼得?德鲁克/著。
彼得德鲁克的三句名言篇八
业家中内功先生之间书信交流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所以内容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差些。故而所读所悟都是些德鲁克先生零碎的思想,所幸自己也是个间或会有想法的人,所以便拜领了德鲁克先生的大智慧并融入自己的一些想法形成这样一篇读书笔记。
这篇读书笔记的内容我打算分三层内容来讲述,依次为:社会组织的功能界定、商业企业运作理论、个人发展探索。当然,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极为有限以及篇幅限制文章在思想内容上可能平庸乏味、漏洞百出或与读者的原有思想观念相悖,还望读者不吝指教多多评点哈。
社会组织的功能界定。
社会中的主流组织大体可以分作这样三类: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商业企业。各个组织有着各自独特的结构与功能同时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然而,这三类组织受自身固有性质的制约,在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运作机制与处理方式。这样的一种性质导致了三类组织在处理不同事物时必将面对高效、低效和无效三种境况。因而,为了能够更充分的利用资源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对三类组织的功能、任务作科学合理的划分界定。
在可估算成本和收益的领域里,政府应当承担那些投资回报期限长、成本资金巨大但却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因为这样的领域私营企业往往不大乐意涉足或无力涉足。但随着私有资本的快速集聚,私营企业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那些以前无力涉足的领域便会重新获得它们的青睐。这个时候政府便应当考虑退居二线规范市场服务新贤了。
有两个环节,一是生产二是分配。资本主义验证了经济自利动机的有效性,但自由市场只能实现经济公平却没办法造就社会公平。这个无情的家伙无法完成的事情恰恰是政府的长处所在。所以政府该在分配的领域里大展身手,好好考虑怎样的福利政策能够更好的在保证最小的削弱生产最大的满足分配需要之间寻求平衡了。同时,政府是一个国家唯一合法的代表,承担着维系国内外稳定的基本功能,它需要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视角来考虑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来完成这一基本任务,更好的服务于生产领域的发展。一个好的决策者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执行者,因而政府更多的应该去做好一个规划者一个评估者一个高效的管理者。政府瘦身是政府高效的必然要求。
来更多更好的满足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下文将作解释)。也可以通过商业赞助和慈善工作来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工作。
商业运作理论。
任何组织都是特定的环境背景下运作的,商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若想健康平稳的发展下去必须考虑商业环境、企业目标和企业的核心优势这三个要素。其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企业需要面对的商业环境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也要积极面对国外的环境。有意进军国外市场的企业必须积极了解国外环境,而无意扩展海外市场的企业也必须积极面对国内外的商业环境来应付国内外的竞争者,即便是在本地采取措施也必须要了解全球性的商业情况,因为高度发达的信息系统让你的顾客可以轻易地了解到你的竞争对手们所提供商品的价格质量等信息。所谓商业环境并不单单指经济环境,还包括政治、科技和社会等一系列能够影响到企业决策的因素。在对外在客观的商业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企业需要为自身做出定位,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最后,企业需要做的是客观分析自身的资源状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努力形成自身的核心优势以实现目标。
任何商业企业都无法摆脱营利性这一基本属性,但将利润作为企业运作的目标是危险的,这必将把企业带入破产的死胡同里。企业之所以能获取利润是因为它对市场具有某种价值,利润是围绕价值波动永不弃离的。一但企业以利润作为运作的准绳在利润与价值发生不和谐处追寻利润而抛弃市场价值时利润便如空中楼阁难逃崩塌的厄运。再者,前文提到商业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类似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以满足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为宗旨来指导运作,形成的更多的是收益而不是成本。或许读者会产生质疑。事实上从资源利用这个角度便可解释。首先需要达成的共识是人力是一种资源而非成本。尤其在今天知识型员工群体的作用日益显著的社会背景下,知识型员工表现出强大的生产力。而知识型员工区别于体力劳动者在基本的物质回报基础上更多的注重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人力是当今社会利用率极低的一种资源,当企业的宗旨与员工个人的目标一致时必将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利润也便不请自来了。上述两点证明了企业目标必须着眼于我们能为市场提供怎样的价值而不是如何从市场上攫取最大的利润,即便是营利性的组织。
市场导向型的必然要求也决定了企业必须从市场、顾客的源头来做决策。而市场是随社会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安逸死板的企业必将被市场(实际上上述提到的商业环境中任一要素都有此威力)所淘汰。在变化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方法便是跟进变化甚至是先于变化创造变化。一个企业不应该抵制变革,而应视变革为常态积极引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机遇实现连续性与变革的平衡。然而愈是成功的企业愈是容易骄傲自大以自身为中心而忽视变革,此类企业最终的衰败应当引起后来者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在未来企业为了保证高效只会保留一些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均会以外包的形式完成。这些核心业务包括: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计划、战略、价值观和原则;组织结构和成员间关系;组织的战略联盟、合作伙伴、联合经营;组织的研究、设计和创新工作等。无论如何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既要审视外在的客观条件也要创建科学高效的内在机制制定合理的战略实现价值达成目标。
个人发展探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平淡居家或经世济民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论怎样的人生追求都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实现的。而努力是要讲究方法的,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自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样的一种努力也必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的。读者可根据自身的追求酌情约取。笔者是个颇具野心的人物,所以下文言语不免有癫狂之处还望见谅哈。德鲁克先生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影响其一生的七堂课,笔者在这里给大家稍作引荐:
一、追求完美——勇于进行新的尝试。
二、上帝看得见——一丝不苟。
三、开发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系统强大的知识库。
四、回顾过去一年的收获——评估做的好的和需要改进的。
五、在新的岗位上考虑为提高效率该做什么——快速适应变化。
六、把握已经发生的未来——将预期与实况对比获取经验。
七、希望别人记住你的什么——你愿成为怎样的人。
事实上,人人生而平等但却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理基因也都有各自的生长环境背景。生活中人们大多关注到背景环境的不同却往往忽视了生命体这一最为宝贵的恩赐。也许你一出生就被野蛮的划入了不同的经济阶层或权力阶层之类,这是无法改变也是无法掩饰的事实。也许你出生贫困,但请你不要绝望自弃,你应当庆幸自己出生在这样一个还算开明的年代,即便抓在手里的牌不佳你仍有翻盘的机会——教育。也许有人会反驳有些人甚至不曾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事实毕竟是大多数人是握有受教育权利的。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教育将会成为社会的核心,教育将改变现有的社会结构。
教育赋予了我们的个体内在价值,这个社会需要你的价值它也必将为你提供一个适当的社会地位以获得你的社会功能。这是一个重视知识的年代这是一个善待价值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你的内在价值决定了你在社会中占有的位置也决定着你的生活品质。
知识浩茫似无边海洋,各人自当衡量自己的所好所长确定投身的领域,薄观约取厚积薄发。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的更新远远快于技术,知识分子们不得不跟紧领域里的变革以免遭淘汰。
个人的能力再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也是显得微不足道的,一个想要成大事立大业的人必然要懂得假借他人之力。笔者以为真正的俊杰能才必是一预见性与洞察力不比寻常的人物,他能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对大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能够有效的组织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完成目标。事实上这是一个合格领导者的价值所在。需要指出的是,领导与权力关联而权力意味着责任,领导者不可将权力凌驾于责任之上,而应甘做目标的仆人。领导者真正的声望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使用权力的正确方式。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首先应具备的是正直的品质而非才能。心术不正的领导只会将他的追随者领向灭亡,希特勒便是一明证。
洞察大势需要领导者有着极为丰富的知识与极高的觉悟,常人恐怕难以为之,有志者尚需努力哈。至于借力,自必是用人之长,以德才服人,因人所需来谋求共识。大势在握,大才在手,大事可成矣。
再强烈的渴望也搬不动大山,所以,请拿起铁锹从一块土石开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