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优秀12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一
扶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精神,每个县都要制定精准扶贫列表,确定贫困对象的范围和名单。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我也有幸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对精准扶贫对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段:领悟。
我认为,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精准”。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地给钱或是发放物资,而是真正了解贫困对象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要,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在确定精准扶贫对象时,政府通过多种手段了解了个人收入水平、家庭条件、就业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因人施策”,对于需要的人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避免了贫困救助中浪费资源的现象。
第三段:认识到的问题。
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地方为了保证“扶贫”任务的完成,对贫困对象的标准进行了人为抬高,导致一些本来不需要扶贫的人也被纳入名单之中。这就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也降低了扶贫资助的效率。此外,也出现了一些贫困人口由于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未能被纳入扶贫对象的名单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关注和指导中不断完善,作出灵活调整。
第四段:个人感受。
在帮助和关心贫困对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需要和困境。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帮助他们,比如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能、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等等。用我们微小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快乐。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与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我对贫困对象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感受到了扶贫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希望我们及时完善各项相关政策,真正做到精准扶贫,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都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在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措施,省委、市委、县委先后研究制定和部署了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间表和路线表,我县打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根据射委办发(20xx)54号驻村工作方案安排,县委确定镇村为县总工会、县气象局、县中医院20xx——20xx年精准扶贫帮扶联系村。各单位委派年青干部从原单位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了帮扶村并任第一书记,积极协助原村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现将20xx年驻村工作总结如下:
村位于县镇,和县交界。全村共495户,总人口1269人,其中党员33人。全村主要以传统农业及劳务输出为主,共有耕地面积72076亩。现全村留守居民多为老、弱、病、残,20xx年清理后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共122人。
为切实加强驻村联户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在接到上级文件要求后,帮扶联系单位将帮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为县级联系领导,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组长,县气象局、县中医院、县总工会任副组长,各帮扶联系单位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
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3年工作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年内,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多次带领领导小组成员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确定了三项帮扶计划:一是从技术、人员等方面提供支持,各单位委派第一书记长期驻村,和原村两委一道带领当地老百姓找准脱贫原因,并提高生活质量和自主造血能力;二是现场确定了帮扶名单,采取对口帮扶措施,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三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激发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当地党员在脱贫致富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1、利用春节、五一、六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积极开展走基层调研慰问活动。帮扶联系单位到结队帮扶对象镇村口进行慰问并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在与大家的交流中,积极征求了村民在生活上的需求,同时对党的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了现场宣讲,实践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活动精神。
2、在农村"双抢"关键季节,各帮扶联系单位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到镇村帮助农民收割小麦、油菜,帮助村民抢收抢播,受到群众称赞。
3、送科技入户,购置一批群众看得懂、用得着的农业科技书籍。发放法律和科普知识宣传资料,进行防灾减灾和应急演练培训。
4、献爱心捐助,动员各帮扶联系单位干部职工为特困帮扶对象捐钱捐物。今年以来,三个单位先后为镇村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共计14万元,其中:县总工会捐款捐物合计7.5万元,县气象局合计3.5万元,县中医院合计3万元。
5、驻村干部加强对村两委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具体对村两委的工作作风、党建工作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加强了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彻底改善了当初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彻底摘掉软弱涣散帽子。带领两委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走访了村内留守老人和儿童,清退了一批不符合低保标准的群众,将达到标准未纳入低保的40户重新进行了审核并上报。带领当地群众种植香桂树约300亩,发展养殖大户饲养黑山羊50只。年内,新建办公室90平方并配备办公桌椅45套,新建村道公路约两公里,新建桥梁一座、整修桥梁一座,整修水库一座,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活问题。
6、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各帮扶联系单位实地调研近21次,分别针对农村医疗现状、新建村办公室、村级产业发展、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残障贫困户慰问等开展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其中对口联系贫困户90户。各驻村干部积极参加村两委开展的各项活动与村“一事一议”等会议,参与村务决策,真正融入到了联系村的日常管理工作,对于村内防火防盗、垃圾池建设、村级路桥建设、六联机制具体实施、对口帮扶资金的监督使用等都起到了参与、建言、监督的作用,同时积极沟通所在单位与镇主管部门,对于日常工作中搜集到的村情民意及时上传下达,起到了应有的桥梁沟通作用。
在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中,虽做了大量努力,发挥了“精准扶贫”的作用,但是在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实际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存在等、靠、要等思想,工作配合不够积极。联系帮扶的困难户因为家庭经济环境困难,文化水平都不高,对法律法规和党的富民政策还不了解,观念陈旧,致富渠道狭窄单一,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认识有误区。二是因为各帮扶单位资金紧张,导致帮扶行动缺少资金支持,帮扶工作缺少灵活性、多样性,还不能满足帮扶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为“双联”工作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1、从技术和销路方面进行具体的切入,帮助派驻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农业生产或者特色养殖。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到村上考察调研,预计20xx年,和成都中药材公司合作,种植中药材300亩,和家乐福合作,签订农商对接合作社,逐步完成传统产业转型。积极联系上级相关部门,帮助派驻村找项目,谋发展。
2、关注当地留守村民的健康问题,协同相关部门,争取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卫生室、健身器材等民生设施。
3、继续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组织党员大会并及时向大家传达党的新方针政策。
4、加大对贫困及后进户的走访和帮扶,不定期的和他们进行座谈和慰问,随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和想法,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从思想源头进行帮扶。
5、利用“工会”手机app为农户产品寻找合作和销路。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三
精准扶贫是当前国家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有幸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接触了很多扶贫对象,也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情体会到,精准扶贫不只是一个政策,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今天,我愿意分享一下我对精准扶贫对象的个人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更多人了解、关注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有所帮助。
第二段: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
首先,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作为扶贫工作的第一步,我们要对该地区的扶贫对象进行调查,掌握他们的贫困原因、生产生活情况,以及特殊帮扶需求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扶贫对象有着普遍的需求,比如改善住房条件、增加收入等。此外,还需重点关注他们的特殊需要,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等。
除了经济状况,扶贫对象的生产技能也是帮助他们走出贫困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地区,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扶贫对象提高生产技能。例如,在某个集体企业,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免费为扶贫对象提供培训课程,传授生产技能,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我们也在另一个地区入股合作社,为当地农民提供生产资金、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等支持。这些努力已经帮助许多扶贫对象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第四段:加强社会组织的作用。
尽管政府和救助机构可以为扶贫对象提供必要的援助,但社会组织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社会组织可以改善资源分配和利用效率,建立信任关系,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施对扶贫对象的支持。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寻找和合作社会组织,为扶贫对象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援助。社会组织的参与使得我们的帮扶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长期性。
第五段: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了解了许多个别的经历和情感,并充分认识到了扶贫工作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帮助扶贫对象走出贫困,这是值得我们全力以赴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需求,并通过增加扶持资金、提高扶持力度、修建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技能等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实现脱贫的目标。如果每个人能相互关爱和支持,国家更能共同进步,感谢可爱的扶贫人士和政府为让众多的贫困人民奋斗力量,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见效,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
准确识别因户施策。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去年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从全国层面看,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
作为全国惟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采取靶向疗法精准划定扶贫对象。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介绍说,山南地区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要求识别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指出,安康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五大类主要的致贫原因,包括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因上学致贫、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致贫、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等。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五
扶贫攻坚,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多一些担当,多一些办法,多一些接地气的思路,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困难。
一是走访困难户方面。
要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景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景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景。
要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期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异常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
二是制定帮扶措施方面。
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研究实际情景,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
1.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忙。
2.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本事,使之早日脱贫致富。
3.加强与村、镇、县沟通联系,给予困难群众创造适宜的就业机会,致富途径,使其增强造血本事。进一步采取措施,克服困难,切实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力求从根本上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在走访群众时,家中大部分是与老人交谈,见到年轻人不多,根据了解,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做杂活),老人一般在家里都以种田为主,而一般留守在家的老人都是年老体弱,无经济来源,很多老人都有认为自我给家庭带来负担。在走访时除了要多体谅他们的心境之外,还要多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振奋精神、自力更生、争取早日脱贫。
我相信,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此刻经济生活条件较差,但大家首先要有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要认真学习致富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家庭收入。要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经过自我的勤劳双手必须会创造出完美幸福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六
按照上级要求,我与单位同事开展了夹山桂花村结对帮扶工作。结对帮扶工作使我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
一、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走进了夹山镇桂花村。结对扶贫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老百姓关怀的具体体现。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结对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村里的帮扶对象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桂花村群众们的幸福指。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结对帮扶工作一边面要联系群众,另一方面也要和基层干部协调合作。与基层干部打交道的时间多了,通过他们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村里的职能不对称;四是村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六是村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
三、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通过这次结对扶贫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通过锻炼,助力成长。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七
如何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近日听到某县扶贫办的同志说了这样一句值得玩味的话:“扶贫工作,就像点穴治病。我们实施的‘点穴式’扶贫,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精准度,取得明显成效。”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任务日益艰巨,“硬骨头”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已然驶入“深水区”。“闻鼙鼓而思良将”,做扶贫攻坚的实干家,要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不破楼兰终不回”的责任感,才能带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成就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扶贫攻坚战的战术特点是“精”和“准”,所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个精准”,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要求。做到6个精准,要求我们对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标准,既要稳定“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又要注重“红细胞”的造血功能,让扶贫工作在物质丰收与精神突破中实现“共长天一色”的局面,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
“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扶贫工作“精”不“精”、“准”不“准”,关键是看百姓是失还是得、是略有小得还是大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战之则胜、胜之则强”的挂战图,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让贫困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巧劲”和“寸劲”,让宏观的扶贫政策变小变细,让贫困群众在政策的善意中感受福祉的温暖。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扶贫攻坚战绝非纸上谈兵,所以行军之路上不会一马平川。没有富强乡村,就没有富强中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留不住乡愁的农村。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全面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量上“覆盖每一人”,更要在质上“落实每一人”,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真正形成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让成效的取得踏在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之上。
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荆楚大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万千气象喷涌激荡。只要我们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当好扶贫攻坚的实干家,以百姓心为心,涓滴之恩,当报以千顷澄碧,即使一路暮雪朝霜,我们也会“马作的卢飞快”!
在第二个国家“扶贫日”临近之时,扶贫“失准”却成为近期热议话题。国家审计署公告显示,广西马山县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2454人还购买了2645辆汽车。对此,国务院扶贫办表示,不论是谁,只要侵害了最困难老百姓的救命钱,“绝不会放过”。
总有一些个人,把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视作予取予夺的“唐僧肉”,不仅是马山,扶贫资金被层层克扣挪用、扶贫对象弄虚造假等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有存在。不管是扶贫不上心、工作存纰漏造成的,还是故意违规违纪、假公济私所致,都是把救命钱变成不义财,造成地方“争贫困”、群众“装贫困”的怪象。这种“利益共同体”一旦形成,不仅脱贫难上加难,而且颠覆了扶贫的本意。
过去贫困群众体量大、分布集中,建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如今6亿人先后脱贫,贫困人口剩下7000多万,再搞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只会是“手榴弹炸跳蚤”,费力不讨好。在扶贫对象确定上,如果筛选不公、审核不细、把关不严,难免出现扶助失准、冒领偷领等问题,造成政策资源“跑冒滴漏”。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系于精准。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个性化定制”。7000万贫困人口分布在哪、为何贫困、怎么帮扶,确实工作量极大。非严谨细致不足以求公平,非实事求是不足以树公信,能不能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关乎国家精准扶贫的整体战略部署。
扶贫工程也是一项基层治理现代化工程。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责任是否清晰、认识是否到位、作风是否扎实、方法是否得当,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成效,影响着政府的形象。正因此,不仅要帮助干部摆脱“思想贫困”“作风贫困”,还需要帮助基层摆脱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贫困。当前,这样的“扶贫”同样迫切。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确保中央政策目标不落空,各类资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须依靠大刀阔斧的制度变革为落实不力、裁断不公等中梗阻问题兜底。财政转移资金管理机制、基层干部考核机制、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以及政务公开、公众参与机制等等,都有必要进入改革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扶贫时曾指出,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要作为一件实事摆在那里,哪怕一次改造量少点,但做一件是一件,让人看了确实觉得党和政府办得好”。此中深意值得认真思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能否在精准扶贫和基层治理上再创一个“中国样板”,牵动世人目光。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八
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
1年最多吃3顿肉;家里连一面严格意义上的“墙壁”都没有;所谓的“门”就是一块由竹篾编成的“板”;不少适龄儿童上不了学……最近,通过媒体的报道,中西部地区的一些贫困角落令人心情沉重。数据显示,20x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逾7亿人摘掉贫困帽子,“中国式扶贫”道路对人类减贫事业贡献巨大。与过去相比,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随着20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贫困人口到20x年如期脱贫,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座谈会,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要求,特别强调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为下一步的扶贫攻坚战做出了部署,发出了动员令。
越是艰巨的任务,越要讲究科学施策、有效应对。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座谈会上,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道出了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很有现实针对性。
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据介绍,20x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从各地实践看,在吃透当地情况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常常成效明显。而搞大水漫灌、一刀切的地方,往往事与愿违。在一些地方,市场行情没摸清,本地特点又没把握住,通过行政力量,一窝蜂地兴起养兔热、种植热,结果在市场上栽了跟头,群众不但没富起来,还让大量投入打了水漂。可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才能避免“花架子”,找到脱贫的“金点子”。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各级干部的引导作用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之所以总是“涛声依旧”,与一些干部找不准“穷根”,却热衷于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的做法很有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呼唤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呼唤一支沉得下去、真抓实干的扶贫干部队伍。尤其是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组织,更要选对人、用对人,让那些懂农村、懂经营、有公心的人才为乡亲们脱贫领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5年多的时间内,让几千万人脱离贫困,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我国已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不少人将“1017”谐音为“邀您一起”,意在最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济困工作。目前,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互为支撑,拓展着全新的扶贫格局。从各方“单打独斗”到整合资源“握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思维的重要体现。我们期待,沿着精准扶贫的路子,借助社会合力的推动,确保贫困人口到20x年如期脱贫,将会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九
在河南省近期召开的一次扶贫会议上,记者拿到一组数据:抽样调查显示,河南省每个月在村里住20天以上的驻村工作队队员只占26.85%。现实中,有的地方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作风不扎实,村都不住,何谈精准扶贫。
类似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例如,今年以来,湖北省黄石市56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因精准扶贫不力被“召回”;广西防城港防城区10名领导干部,因在落实精准扶贫识别工作中识别精准度不高,严重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进度被问责等。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脱贫攻坚上倾注的精力、出台的举措、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要看到,“抓而不实、扶而不准”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些部门和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做面上的扶贫,扶贫讲话说“精准”,用的招还是“漫灌”。
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上动下不动,市县党政领导重视,其他领导一般重视,部门领导忽视,一些乡镇干部则没当回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紧迫感;有的地方仅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但精准扶贫工作不深入、不具体、不落实;有的地方还是习惯于以往的套路,缺乏精准扶贫新举措。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切实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尤为重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空喊口号、胸中无数不行,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也不行。各级政府部门应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难、农村整体发展慢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添举措,正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要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减贫任务,5年大约需要硬投入250亿元,对于我们这个“吃饭财政”的市来说压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对接省10个专项方案争取80亿元,金融投入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1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0亿元,群众自筹30亿元,基本可以解决扶贫投入的问题。60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上报省农发行。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86%,授信额达26亿元。旺苍扶贫小额信贷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以“三分红两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1.88万户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理财分红增加特困户收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旺苍县盘活闲置资产为特困户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农工委认可。
三是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大力解决水、电、路和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十
20xx年通过这次个人精准扶贫工作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个人精准扶贫工作。
欢迎大家阅读。
按照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xx年xx月-xx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为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扎实高效开展下步精准扶贫工作,10月30、31日两天,我随县考察组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参观考察了七星关区和赫章县的五个精准扶贫示范点,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受到了鼓舞,结合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作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精准扶贫要“扶到位”。所谓“扶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对象到位就是我们的贫困对象识别要到位。毕节市自20xx年底启动全国第一批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后,从20xx年至今,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甄别,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贫困户动态管理体系,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到脱贫出列,一户一档有迹可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运用的,但全县大局上县联席办和扶贫办要对全县的工作有阶段性统筹,每个时间节点该干些什么具体工作要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各乡镇、各挂包单位各行其是,费时费力又抓不住工作重心。要注意的是,贫困对象识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加码,必须沉下心来研究部署,确保步骤不乱、干部不慌、群众不怨;措施到位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充分征求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对所在村全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要有针对的计划。
这方面要求我们的乡镇、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充分调研走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拟定出符合实际的。
工作计划。
就当前来看个别单位和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县委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管理;落实到位就是扶贫措施的落实县委政府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及贫困村的相应脱贫措施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毕节七星关区就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用活。通过前期遍访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农民的故土情结十分严重,居住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愿弃之远走,在外打工挣钱回来,还是愿意回老家建房,对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动员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要尽快制定出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并做好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房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政策,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消除农民生产生活顾虑,切实引导他们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安置点选址及建设风格要因地制宜。
按照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们各乡镇的安置点选址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有利于群众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一定要即凸显当地特色又有创新元素,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简单以沿街修房的形式搞易地搬迁。产业配套也要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三是搬迁政策要因人而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住房困难却是共性问题,这里我特别关注民政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他们自身失去发展能力,住房条件极差,如按现有的易地搬迁政策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自付的一部分建房款项,就地帮其改造旧房也无实际意义,建议这部分民政兜底贫困户的住房,可在现有安置点规划建设如廉租房形式的住房提供其居住,房屋产权属国有,可动态管理。
三是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此次毕节之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赫章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县主打一项大产业配套发展两项林下产业,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生态产业名片,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守住了生态红线,绿了青山、美了大地、鼓了腰包。由此可见,选好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打造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抓产业发展不能一年搞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隔年又换,干了无数年、花了不少钱,一样也没干上路,样样都像才起步,要集中用力,打造龙头,以点带面,夯实产业链,真正实现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就龙塘村来说,我们应当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前实际,可重点在中药材种植、乌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就长远来看,要将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走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路子,带动易地扶贫安置点及周边农户整体脱贫致富。
两天的毕节之行虽行色匆匆,但也收获满满,今后必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
按照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xx年xx月-xx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十一
定点扶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一个特定贫困点,固定开展帮扶脱贫。据统计,参与定点扶贫的中央单位达到320个,实现了对贫困县的全覆盖。“十三五”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定点扶贫至关重要。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在“精准”二字上多考虑,下功夫。定点扶贫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这既是对发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厚望,也是对解决当下扶贫开发工作存在问题的强烈要求。责任、使命、紧迫三种心情,集中在于要解决“精准”问题。
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向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服务,多年来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大大改变了面貌,脱贫程度总体成效明显。但问题是,有些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苍蝇”都敢贪,因而出现了“穷县富衙”、“穷村富村官”、发展很不平衡的现象,与全面小康的目标差距甚远。这反映了扶贫开发的偏差,即重整体、轻部分,重上层(重扶上、扶官)、轻下层(轻扶村、组),重“吵闹”(伸手要的就扶)、轻“息静”(不作声的不扶),也反映了扶贫工作的缺点,工作不深入、不落细、不落小。总之,就是一个精准问题。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只有把定点扶贫提上政治高度来看,各单位领导才能跟上中央的步调,按照中央的部署,选派优秀干部,筹措多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扶贫的精准度。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扶贫干部就要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找准贫困对象,根据实际情况,把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贫困对象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帮扶贫困对象,把扶贫开发工作做细、做小、做实,使任何一个村组、任何一个贫困人口也不能掉队。
定点扶贫要做到精准,就要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措施。对地理资源好的贫困村,可帮助设计开发项目,用项目扶贫,直接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服务,或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对地理条件差的贫困村,可帮助搬迁,易地安居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帮助献计献策,先从智力扶贫,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发挥其自身潜力,帮助培训创业、就业。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社会保障、大病救助,让他们过上小康生活。
提高扶贫成效,就在于精准扶贫要见成效。这就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把扶贫资金、智力支持、技术服务、帮扶措施落实到贫困人口。切实做好扶贫考核工作,确保不断提高扶贫成效。
参与定点扶贫的单位和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帮扶责任,履行帮扶使命,以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的紧迫感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的决战中,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
个人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十二
20xx年在个人精准扶贫工作中,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个人精准扶贫工作。
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按照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xx年xx月-xx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
责任书。
》,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难、农村整体发展慢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添举措,正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要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减贫任务,5年大约需要硬投入250亿元,对于我们这个“吃饭财政”的市来说压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对接省10个专项方案争取80亿元,金融投入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1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0亿元,群众自筹30亿元,基本可以解决扶贫投入的问题。60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上报省农发行。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86%,授信额达26亿元。旺苍扶贫小额信贷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以“三分红两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1.88万户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理财分红增加特困户收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旺苍县盘活闲置资产为特困户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农工委认可。
三是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大力解决水、电、路和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为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扎实高效开展下步精准扶贫工作,10月30、31日两天,我随县考察组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参观考察了七星关区和赫章县的五个精准扶贫示范点,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受到了鼓舞,结合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作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精准扶贫要“扶到位”。所谓“扶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对象到位就是我们的贫困对象识别要到位。毕节市自20xx年底启动全国第一批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后,从20xx年至今,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甄别,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贫困户动态管理体系,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到脱贫出列,一户一档有迹可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运用的,但全县大局上县联席办和扶贫办要对全县的工作有阶段性统筹,每个时间节点该干些什么具体工作要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各乡镇、各挂包单位各行其是,费时费力又抓不住工作重心。要注意的是,贫困对象识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加码,必须沉下心来研究部署,确保步骤不乱、干部不慌、群众不怨;措施到位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充分征求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对所在村全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要有针对的计划。
这方面要求我们的乡镇、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充分调研走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拟定出符合实际的。
工作计划。
就当前来看个别单位和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县委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管理;落实到位就是扶贫措施的落实县委政府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及贫困村的相应脱贫措施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毕节七星关区就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用活。通过前期遍访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农民的故土情结十分严重,居住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愿弃之远走,在外打工挣钱回来,还是愿意回老家建房,对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动员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要尽快制定出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并做好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房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政策,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消除农民生产生活顾虑,切实引导他们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安置点选址及建设风格要因地制宜。
按照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们各乡镇的安置点选址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有利于群众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一定要即凸显当地特色又有创新元素,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简单以沿街修房的形式搞易地搬迁。产业配套也要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三是搬迁政策要因人而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住房困难却是共性问题,这里我特别关注民政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他们自身失去发展能力,住房条件极差,如按现有的易地搬迁政策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自付的一部分建房款项,就地帮其改造旧房也无实际意义,建议这部分民政兜底贫困户的住房,可在现有安置点规划建设如廉租房形式的住房提供其居住,房屋产权属国有,可动态管理。
三是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此次毕节之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赫章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县主打一项大产业配套发展两项林下产业,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生态产业名片,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守住了生态红线,绿了青山、美了大地、鼓了腰包。由此可见,选好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打造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抓产业发展不能一年搞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隔年又换,干了无数年、花了不少钱,一样也没干上路,样样都像才起步,要集中用力,打造龙头,以点带面,夯实产业链,真正实现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就龙塘村来说,我们应当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前实际,可重点在中药材种植、乌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就长远来看,要将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走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路子,带动易地扶贫安置点及周边农户整体脱贫致富。
两天的毕节之行虽行色匆匆,但也收获满满,今后必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