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优质1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一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润泽心灵。在纷繁浮躁的世界里,以书为友真是一大幸事。看到手机朋友圈都在晒最近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呢?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床头柜上那本常读常新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颂不已。它不仅是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朵奇葩,始终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它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有人会质疑,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唐诗,也没觉得有多大的用啊。蘅塘退士曾经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比如:当你看到赣江的美景时,你只会说我的天好美啊,而别人张口道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有点弱。当你看到一位美女时你又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瞬间把你比下去了。当你看到满池塘的荷花时你还是一句我的天好美啊,别人却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这时候是不是觉得自己弱爆了。高雅的品味,优雅的表达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十分诱惑的事情。现代社会充斥着粗糙的言语,有时候,我们会感觉眼睛昏暗,心灵疲惫,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唐诗的美妙港湾中漱漱口,洗洗眼,清清心。
有时候,我们已记不清被钢筋水泥制造的大笼子束缚多久了,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动力等等原因好久没有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带给我们的魅力了,可以说是久在樊笼里,难得返自然。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同游庐山瀑布,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壮阔。和王摩诘一起去欣赏感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异域风情。和刘禹锡一起游览领会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美丽动人。或许你会说,这些我都未亲眼所见,但是这就是唐诗的魅力所在,它会叩开你的心门,让你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最绚丽的色彩和最温情的感动,真是美哉!
有时候,因为时间、空间、距离等因素,我们不得不和友人、亲人、爱人分离,思念之情难以排遣。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感动于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友情。感动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亲情。感动于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爱情。感动之余,我们也从古人身上学习了排遣情感的正确打开方式,真是幸哉!
有时候,人生难免碰上挫折,遇到瓶颈,惨遭滑铁卢。有人会感觉仿佛全世界都抛弃了自己,甚至会陷入无比的惆怅和迷茫之中。这时候翻开《唐诗三百首》,我们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憧憬美好未来。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发现自己价值。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体悟坚持魅力。从中我们重拾信心,坚定方向,重新出发,奋力前行,终将收获胜利,也会在未来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真是妙哉!
唐诗,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精神。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历久弥新,作为我们的国粹,需要我们去传承,感悟,慢慢地我们会知道诗的审美,了解诗的节奏,生长出诗心,活出诗意。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二
带有主观情绪地说,在我心中《唐诗三百首》是超越《诗经》《史记》等等的逆天存在,当然《红楼梦》《西游记》这些后来的称大王的猴子就更不堪一比了。不过呢,这么说我也没通读过《史记》和《红楼梦》,所以肯定也有些地方站不住脚跟,不过看看红楼和西游那些打油诗,随便从三百首里抛出一个韦应物都能把它们打得片甲不留。
来打个比方,《诗经》就像是越女阿青,从白猿那里学来了一套惊世剑法,把三千甲兵打得落花流水,不过她面对的也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甲兵。《诗经》靠思春情歌就称霸文林千百年,不过凭借着原始的上古汉语独有的神秘性和朴实,不借助一丝丝内力,凭着最古拙的招式取胜。或者就像欧几里得,在蒙昧无知的世界中开创了人类最基础的数学科学体系,简单朴实,宛若天成。
《史记》就像是一整套少林七十二绝技,工整沉稳,普通人穷其一生可能就习得一招,司马迁就像达摩祖师一般,内力雄浑,凭一己之力就建起了一幢恢弘壮丽文学摩天大楼。或者就像是牛顿或者爱因斯坦,是个人英雄般的存在,把自己和自己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紧紧地绑在了一起,风雨不倒,旷古烁今。
四大名著就仿若是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仍然称霸后世武林,但靠的都是自己特有的招式,不成系统,在凡人看来仍然不能望其项背。或者就像是后来的费米霍金等等,名气颇大,不过也就是靠拾前人建立的体系中的牙慧,继续深入发展下去,只是在修补而非革命。
而《唐诗三百首》更像是高手如云,武功招式数不胜数,内力深不见底的武学泰斗组成的军队。有飘逸不羁的天生武学奇才段(li)誉(bai)、靠太祖长拳就能大杀四方的真汉子萧(du)峰(fu)、内力深不见底颇有禅意又意欲破禅的虚(wang)竹(wei),还有那些更古老的大神诸如无(chen)崖(zi)子(ang)、李(zhang)秋(jiu)水(ling),更不用提慕(bai)容(ju)复(yi)、游(li)坦(shang)之(yin)等等了,随便挑一个出来放在明清,就可以在武林横行霸道。或者或者,三百首就像是一整个量子力学军团,薛定谔海森堡波尔一颗颗璀璨的群星,每一个都拥有不亚于爱因斯坦的智慧,一起披荆斩棘搭建了四分之三的科学大厦,后人都只能在此之上缝缝补补分羹度日。
而在这《唐诗三百首》的泰斗军团里,有两人是封神的,李白和杜甫,再怎么夸赞啧啧称其都不为过。很早之前,觉得李白的诗很好,不太能看懂杜子美,后来觉得杜甫更加深刻内涵,再后来才发现,其实就是李白和杜甫撇开一众唐朝,啊不,一众上下千年的诗人自己玩自己的,你们其他都是渣渣。虽然说有所谓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不过李白杜甫就像是富可敌国的大商贾,随便从家里拿出一件器物都能算作他人一生的荣耀。就像是《世说新语》里所说的王恺和石崇斗富的故事一般,其他人拿出来一件世罕其比的宝贝,放在李白杜甫这等巨富那里就平平无奇了。《春江花月夜》再多么璀璨,放在三百首里也就那么回事了,并不是它本身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三百首里一样璀璨的存在太多太多,李杜入选的每一篇几乎都有同等实力,于是光芒便相对显得黯淡了。
废话说了一大半,还是开始说说书本身吧。一切有体系的著作都是进步的,就像书法的章法一样,诗的分类方法很多,最简洁明了的便是按诗体分类。三百首按照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逐一分类。不过三百首的排序我认为也是有缺陷的,分类和排序略显粗略,古体诗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而后是起源于汉的五绝乐府和六朝的七绝,在之后才是五律七律,倘若按这样的体裁出现顺序编排估计会显得更有逻辑一些。
小时候看三百首,是东看看西看看,挑自己喜欢的诗读,当时选读的都是一些气象雄浑朗朗上口的古体诗或者绝句。再大一点就开始看一些有故事性的诗,乐府居多。再后来,就挑李白杜甫的看,边读边琢磨,然后自己也学着写一些打油诗。终于到了大学之后,才开始从头到尾逐一读诗,这之后才开始看更多的宋诗以及李太白全集或者杜工部集。
现在就按照逐一读诗的顺序来说说三百首吧。三百首的高潮来得很早,张九龄两首感遇一抛,李太白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高调登场,大呼过瘾。这一波刚结束,还不等休息就须得开始和杜甫大神一起“一览众山小”了。不得不疑惑,第七首诗就遇到了杜甫的《赠卫八处士》,后面还能怎么出彩。年少读“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还只是一些yy出来的场景,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如今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动辄七八年不相见,再读这首诗,情景逼真,兼极顿挫。一不小心变真是“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稍缓一下,本以为可以暂缓情绪,哪里知道马上就来了两首《梦李白》,当世人还不那么污的时候,只是想到真情执意,现在不得不想杜子美对李白到底是怎样的情感才能写出“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样的句子了。接着王维孟浩然等人便像是清新小菜,漱口粉姜,为接下来的又一波大餐做足准备。不过这之中,还是出了一首被后世香港高中生的特殊朗诵技巧一诵成名的《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感觉蘅塘退士是有刻意安排过节奏的高低起伏的,几首清新淡雅弄弄青梅竹马的小乐府穿插其中,尔后就迎来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打头阵的七言古诗。这一卷的七言古诗多气势滂沱,陈子昂一刀劈下,直到李白一出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连孔丘都能笑话,且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纵恣鬼魅、天马行空,就连这一卷里杜甫的幽怨都别有一番气魄。
就这么恣意潇洒地直接转入卷三的公孙大娘舞剑,我断定杜甫一定是没看过李白舞剑的,不然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大唐第三剑客的剑法定能在杜甫笔下气动八方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的。卷三多以叙事诗为主,不如卷二轻盈缥缈,但也跌宕起伏,不过记得最清楚的一句竟然是那句老是接错的“夜深忽梦少年事”,下语句理所应当为“唯梦闲人不梦君”。
卷四七言乐府没什么可多说,李白杜甫,你们两位璧人,是否还给别人留活路?李白在这一卷里巨海翻浪,腾耀转生,四万八千岁横绝峨眉巅,十千三百杯同销万古愁。一面李太白醉酒笑看人生起伏,另一边杜甫泪眼哀叹白骨无人收。
卷五五言律诗,李白用无人企及的天赋杜甫用惊世骇俗的实力继续横扫众人。李白用凌波微步加六脉神剑一般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对抗杜甫如亢龙有悔般庄严强劲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精彩夺目,堪如超新星爆发。
七言律诗以黄鹤楼开场,李白当初那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不过也许就是文人之间互相捧个场,不过李白捧得了的场也是了不得,你可知道啊,李白这一辈子就没怎么夸过他的小粉丝杜甫啊。杜甫哭晕在厕所,李白这个傲娇受。李白的七律的确不如他的其他诗体出彩,可能也是因为七律规矩太多,不够潇洒恣意吧,李白不像后来的苏轼,虽然豪放派,其实条条框框颇多内心扭捏,李白就是真的idon’tcare,就算care也要装的idon’tfxckingcare。李白不在,便是杜甫一人的专场了,中途穿插几个白居易李商隐,弹弹锦瑟,思思华年。
然后便到经典频出朗朗上口的五言绝句了。首首都是儿童必背,王维在这里光彩万丈。王孙啊,你到底归不归?而白居易也用一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问话,短暂达到了杜甫的高度。可以说这一卷是流光溢彩的,就像天龙八部少室山外的大战,悉数登场,各显神通。可在故国三千里外体会万径人踪灭,近乡之时,君前落双泪,却不敢问来人。
然而来人是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缓缓缓缓走过最后一卷七绝和乐府,心情竟是波澜跌宕后的平静,刚好背景音乐随机到了巴赫的g大调第一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三百首就像是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想必这篇读后感或者说书评是虎头蛇尾了,但是尾巴都是得自己琢磨的,就这样留白吧,三百首是读不完的,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喜欢读情意绵绵的唐诗,喜欢写清浅的文字,如同心中的深情与古老的诗作缠绵,留下柔软的感动。在多少次清苦的梦里,我便是唐诗里的一缕精魂,蜿蜒在每一句诗、每一份情间,我多么想真正的走入唐诗的背后,邂逅一位款款走来的诗人,彼此倾慕,把心中柔情泼墨于纸上,看天外云卷云舒,一起度过温柔的岁月。
放眼今之华夏,“小悦悦事件”、“丁锦昊事件”无一不是道德的迷失,追根溯源,却是文学迷了路。纵观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穿越、言情高居前列,甚少见真正的发人深省的严肃读物,为什么人们不再深入阅读,只是一味追求情节带给我们的快感?如果只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我实在不敢想象那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三
岁月悠悠,唯书独伴。书,让世界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世界喧嚣返璞归真。在人生漫长而短暂的旅途中,在深沉的行囊里,在学校课桌里;家中书桌都会有某个角落属于自己的爱书!
读书,已然习惯了在夜间。虽无红袖添香,也无佳人相伴;不过一盏床头小台灯足矣!寂夜窗前,银辉洒落;一书相伴,便可祭梦远去。夜深无人,便吟几首唐诗蓦然上心。灯光下,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这书还是爷爷作礼物赠与我的,说是许多年前买的。看着泛黄的书页,想必年纪都比我大。翻开扉页,两行字亦刚劲飘逸;这想必是爷爷挥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爷爷留我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是何意。随着年龄的长大,起发顿悟其中道理——苦尽甘来。
读书,已然习惯了在夜间。虽无红袖添香,也无佳人相伴;不过一盏床头小台灯足矣!寂夜窗前,银辉洒落;一书相伴,便可祭梦远去。夜深无人,便吟几首唐诗蓦然上心。灯光下,翻开那本唐诗三百首。这书还是爷爷作礼物赠与我的,说是许多年前买的。看着泛黄的书页,想必年纪都比我大。翻开扉页,两行字亦刚劲飘逸;这想必是爷爷挥毫而作的吧!起初不知爷爷留我一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古寒来"是何意。随着年龄的长大,起发顿悟其中道理——苦尽甘来。虽然才十几岁,却也历了不少事,更能体会苦尽甘来的不易与喜悦。
翻下一篇,读到了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那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还欲上九重青天将明月摘下。再看看如今,科技发达明月天宫,人类而然涉足。可,由于科技发达,许多学生已然沉沦于科技电子产品继而荒废学业。学生本该学习,树立远大的目标理想,为人类谋福。可手机这些科技产品极大的消磨了这种豪情壮志,沉溺在虚无的网络世界。更不用说心怀李白那种上青天将明月取下的气势于壮志。时代在进步,社会气象万千,风起云涌,想要站稳脚跟,除了好好读书,认真学习之外应该就没什么办法了吧!
不过固守死板,也不是什么好事哟!放下《唐诗三百首》不自觉看了一眼别的书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写出来时代改变的必须来早,那边是创新。有何意义呢?倒不如将书里的道理实践起来,让它们“活起来”,以新的思维面对它,研究它,或许会发现许许多多好玩而新奇的事物,不知不觉不可以创造历史。以创新的思维去面对,或许就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书书卷卷,留下不少眷恋,一页一页泛黄的纸,一首首古老的诗,教会我不少做人的道理。从爱国,到满怀豪情壮志的群号憧憬明天去未来,再以新思维创新事物,这情怀无一不可以流传古今,书中的黄金屋需要自己找,书中的颜如玉也要自己寻。书中的青灯古佛;书中的竹林亭居;书中的云雾仙境,无一不令人向往。书,给内心留一片净土!
书如一杯清茶,仔细品;口中的苦涩,舌尖的回甘;也许只有自己明白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四
一开始,我是不喜欢唐诗的,觉得它枯燥,故事性不强,没有其他它的书看起来有趣,所以不感兴趣。妈妈看到我这个样子,很是着急,她就告诉我关于唐诗的一些故事。
妈妈告诉我,今天的我们,能读到唐诗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在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出版社,印刷厂,图书馆,更没有什么电脑手机百度,想保留和传承这些优美的诗句,真的是很难很难,要把它们全部收集整理到一起,可能要翻阅无数本书,说不定还要跋涉千山万水去抄写记录。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唐诗,爱上唐诗,品味每一首诗特有的意境,让我不知觉陶醉其中。我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送别诗,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送别的孤寂之情,而“一片冰心在玉壶”也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和坚强的品质,为后人千古传诵。而孟浩然的一首《春晓》则构成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情境,给我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景!
我从唐诗里读到了四季风景,读到了人性光芒,也读到了人间喜怒哀乐,《唐诗三百首》带我领略了大唐精彩绝伦,让我重温了最温暖,最风雅的唐诗记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诗句,一定能够影响我的一生,帮助我一生。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五
让我感觉唐诗犹如浩瀚无涯的汪洋大海,若想畅游其中,自非一般人所能及,若能选其精华,汇为一编,使一般人能据一斑而窥全豹,此书当之无愧。
对于怎样去学习唐诗,我的感触是只作欣赏,而不作具体评价,因为唐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它所扎根的历史时代,社会关系,人物心里都与现代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我们在现在的环境中很难体会到唐诗的韵味,而我们自身发展的条件也很难对唐诗做出很好的解释,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六
唐诗,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诗歌的高峰,而《唐诗三百首》更是唐诗中的精华。从牙牙学语起,父母就教我们背诵唐诗。什么:白日依山尽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们童年的歌谣。自学习认字后,各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也成了我们启蒙读本。
就诗人而言,我比较仰慕李白。李白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诗仙”啊!我很喜欢他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呀。
我还喜欢李白的《春思》、《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这些语句优美的诗歌。
就诗歌形式而言,我比较喜欢的多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之类的诗,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容易记住。但有时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诗竟也包括多层的意境,并且每个字各具文采。贾岛的推敲的故事可谓唐诗中的有名典故,竟会到达得一字而诗意盎然,易一字而诗意全无的地步。这,真让我佩服之极。
此刻,许多唐诗都已进入了我们的小学教材中,成了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华礼貌的入门阶梯。而我的书架上,也有几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它们成了我常读常新的读物,读后令人浮想联翩。我爱《唐诗三百首》。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七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唐诗,有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写的《咏鹅》生动的描写鹅的别。”他静静倾听,长长叹息,默默流泪,向世间发出沉痛的悲叹。他的笔墨,唤醒了当时乃至后世之人的家国情怀。然而唐诗远不止三百首,唐代也绝不仅仅有这两位诗人。李白的自由洒脱,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超然物外,白居易的直白显露……诗人们的闪光点早已融入唐诗中,而当今的我们,是否读懂了什么呢?又是不是应当读懂什么呢?唐诗三百首,是繁花云霓,也是心灵归宿。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八
岁月悠悠,唯书独伴。书,让全球简单的人越来越丰富多彩;书,让全球喧闹返朴归真。在人生道路悠长而短暂性的在旅途,在低沉的背囊里,校园内课桌椅里;家里写字台都是有某一角落里归属于自身的爱读书!
念书,早已习惯在晚间。虽无红袖添香,也无丽人相随;但是一盏卧室床小台灯足已!寂夜窗边,银辉洒落;一书相随,便可祭梦渐行渐远。夜已深没有人,便吟几首歌唐诗宋词倏然放在心上。灯光效果下,打开那本唐诗三百首。本书還是祖父作礼品赠予我的,说成这么多年前买的。看见发黄的书册,想来年龄都比我大。打开尾页,二行字亦雄浑洒脱;这想来是祖父挥笔而作的吧!最初不知道祖父留我一句"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古以来寒来"是啥意思。伴随着年纪的长大了,起发领悟在其中大道理——先苦后甜。
念书,早已习惯在晚间。虽无红袖添香,也无丽人相随;但是一盏卧室床小台灯足已!寂夜窗边,银辉洒落;一书相随,便可祭梦渐行渐远。夜已深没有人,便吟几首歌唐诗宋词倏然放在心上。灯光效果下,打开那本唐诗三百首。本书還是祖父作礼品赠予我的,说成这么多年前买的。看见发黄的书册,想来年龄都比我大。打开尾页,二行字亦雄浑洒脱;这想来是祖父挥笔而作的吧!最初不知道祖父留我一句"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古以来寒来"是啥意思。伴随着年纪的长大了,起发领悟在其中大道理——先苦后甜。尽管才十几岁,却也历了许多事,更能感受先苦后甜的不容易与愉悦。
翻下一篇,读来到诗仙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皓月"那就是何其的雄心壮志,还欲上九重青天将皓月取下。再看一下现如今,高新科技比较发达皓月龙宫,人们而然进军。可,因为高新科技比较发达,很多学员早已沦落于高新科技电子设备进而荒芜课业。学员本应学习培训,塑造宏大的总体目标理想化,为人们谋福。可手机上这种高科技产品巨大的消遣了这类雄心壮志,沉浸于虚空的网络时代。更别说心存诗仙李白那类上青天将皓月取出的气魄于豪情壮志。时期在发展,社会发展气象万千,风云变幻,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开好好读书,努力学习以外应当就没有什么方法了吧!
但是坚守呆板,也不是哪些好事儿哟!学会放下《唐诗三百首》不自觉看过一眼其他书一句:“河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写出去时期更改的务必来早,那里是自主创新。实际意义呢?还不如将书里的大道理实践活动起來,让他们“活起來”,以新的逻辑思维应对它,科学研究它,也许会发觉许多好玩儿而奇特的事情,不经意间不能征服世界。以自主创新的逻辑思维去应对,也许就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获得哟!
书卷书卷,留有许多眷念,一页一页发黄的纸,一首首历史悠久的诗,教會我许多人生道理。从热爱祖国,到怀着雄心壮志的群号码期待明日去将来,再以新思路自主创新事情,这情结无一不能广为流传古往今来,书里的黄金屋必须自身找,书里的颜如玉还要自身寻。书里的青灯古佛;书里的竹海亭居;书里的云雾缭绕梦幻仙境,无一不让人憧憬。书,给心里留一片净土!
书如一杯清茶,细心品;嘴中的苦味,舌头的回甜;或许仅有自身搞清楚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九
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我读《唐诗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间人世情,我体世间人之挫……。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唐诗,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字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字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字,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一
蒋勋老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老师。他的公众号和视频号我经常看,那儒雅的气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听他娓娓道来,非常享受。有一次听到他朗诵他自己的作品《愿》这首诗的时候,真的让我深深的感动,觉得他比任何一个有朗读技巧、声音甜美或者有磁性的人读,听起来更舒服,更有魅力,深深打动我的心,可以让人们永远对爱情给予最美好的向往。看这本书才知道,按出生时间算,他已经75岁了!这本书虽然在赏析最精彩的唐诗,但是很多哲学语句,在里面熠熠生辉,不做笔记,可是浪费了!
“愿逐月华流照君”这七个字,如果能从唐代流传到徐志摩的时代,有人要送别人照片,会在照片背面写下这句诗呢。
那些旧戏,无论是川剧,河南梆子还是歌仔戏,人物一出场就要念“定场诗”,所以唐诗不仅影响了读书人,也通过戏剧在文盲的世界里发生了影响。
新绣罗裙两面红,一面狮子一面龙。
陶渊明的诗“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这句只能给我们内容上的感动,在文字和语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创造性。
诗经里面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把爱的渴望与爱的失落变成了16个这么精简的文字。
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文学,简单的好像没有形式。不修饰,其实是文学上最难的形式。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自负感和孤独感全部都出来了,与李白的“对影成三人”,都是自己视觉、知觉上的辽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描述的是看到辽阔的地平线上一缕烟升起来,唐诗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扩大。
李白是彻头彻尾的面对自我,在他的诗里读不到孩子太太,甚至连朋友都很少,他描述自己和宇宙的对话,“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唐诗当中有一个精神是出走和流浪,是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
唐代美术作品中的女性造型,她们的身体饱满型根本就是“胡风”。
汉族那种来源于土地的稳定性,相比而言,有一点迂腐保守。汉族美学的代表是乐府诗和陶渊明描绘的回归田园,回归土地。农业伦理里面有种道德性,认为美是一种骚动,美是一种不安分,所以它非常害怕美。唐朝却是一个觉得美可以被大声赞美的时代。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样的句子在农业伦理中很难出现,这就是“贵游文学”。
贞观之治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完全不遵循农业伦理,这当中有一种物竞天择的生命状态,生命就是要把极限发展出来,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刚好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在最没有孤独的可能的时候读孤独的诗,在最没有自负的条件的时候,读自负的诗。
侠的精神来自春秋战国的墨家,在中央政权非常稳定的时代是最受忌讳的。
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而不再是被当作群体的角色看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武则天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我相信是那个时代给了他这个可能性,那个时代的男子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最后非常服她,原因是她治理国家的能力,使用人才的能力令人信服,唐朝真是一场精彩的戏,所有的演员都精彩。
经过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琢磨,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完美关系终于在唐朝实现了。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这篇唐诗是以孤篇压到全唐之作,分别把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和夜晚这五个交错的主题,让他们发生了三棱镜的折射关系。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向丰富,是因为他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他之所以美,是因为在充分的自我独立当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他不同的生命状态。五个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他们又各自离去,他们是知己,他们也是陌路。令我们看到宇宙间因与果的互动。
老庄的本质,天道无私与天道无亲,等于否定了正常的伦理,佛教也是,出家就是出离农业伦理结构,是很无情的。在唐代,尤其是初唐,佛家思想,老庄思想远远比儒家思想影响要大。
刚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南宋的词大多非常美,非常精致,但包容性很小,通常只能写西湖旁边的一些小事情,而唐朝就很特别,灿烂到极致,残酷到极致。
在中国文化当中,水的象征性非常明显,一直代表着不断流逝的时间,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就是时间。
我最佩服张若虚这首诗的原因是轻与重可以交错到如此自然。
世界上当你对许多事物怀抱着很大的深情时,一切看起来无情的东西都会变得有情。“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又变成对无情事物的有情解释。
我觉得诗是一个遗忘的过程,越忘的`干净,他越容易跑出来跟你对话,我相信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跟经验。
诗是在你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安静下来的东西。诗在生命中发挥的作用,常常是在某一时刻变成了你的心事。
禅宗有所谓“机锋”,能不能领悟,不在于话多不多。
儒家思想被老庄和佛教所代替,讲的是绝对的个人生命的完成,这个生命不是为了别人而存在,非常单纯。
唐代诗人纷纷从人群中出走,走向自然去,与月亮对话,与山对话,与泉水对话,与花对话。
他在看水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生命状态跳来跳去,彼此冲突,过一会儿都好了,也没什么了不起。
我们读王维的诗,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因为他在描写风景时,带出了人的生命状态。
人的是非、人的变迁,在大自然里非常渺小,在王维看来,青山与白云才是永恒的。
我们在追求欲望物质,王维刚好在放弃。伪装和虚饰,还不如人间的一片雨水,对生命有更好的滋润。
个体的生命都有很多不同的追求,可能追求贵族的华丽,可能追求侠士的流浪、冒险,也可能追求塞外的生命的放逐,在王维身上,这些追求都有。
最好的文学,是在生命的冲突里发生的。
在美学上一掷千金是一种美。对物质的不在意,自然会产生一种生命情调。
我一直觉得修行是与自己过去生命的对抗。
《少年行》这生命对自己的渴望只有青春时才会有这种渴望,这其实书写了青春时刻的美,青春时刻在这里突然绽放开来。每一次读都会勾起我们自己生命当中曾经有过的一刹那的快乐、狂喜。
什么唐诗里会歌颂豪饮?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游牧民族的血气在唐代文化中发生了极大的作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最漂亮的句子出来了,他在经历最大的哀伤与绝望之后,生命忽然出现了转机,如果有庙的话,一定把这两句放在那里做最重要的签王。
我们希望自己是鱼,不要是水,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在佛教的因果中,水与云根本是同一个因果,我们要的,与我们不要的是同一个循环。
宋词不完全讲究个人的创新,更注重与族群长久的情感记忆合在一起,唯其如此,才能变正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
设身处地是最合适的爱的基础,只有设身处地才会产生爱。
现在,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汉语诗人是李白,他的诗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他的创作不仅将汉语诗推到了极致,而且抵达了其他语言系统。
在创作里加进个人的主观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有了个人的主观,读者就可能与你对抗。
如果没有私情作为平衡,大爱会很盲目。
我一直觉得教会我读李白的不是学校,而是山水。
所有的情不过是短暂的,因为死亡在前面等着。
为什么说李白不可学,因为他的诗出乎天性,几乎没有规则,他写诗是生命最自然的状态,而杜甫是很刻意的锤炼诗句的,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典型。
唐诗中的空间都非常广阔,时间也非常遥远,李白四处流浪之后,生命中有一种豁达与豪迈。
抄写是另外一个进入诗的方法。
按照幼稚简单的逻辑,不一样的人彼此会攻击批评。其实不一样常常造成相互欣赏。
从李白转到杜甫,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更有趣的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现属于李白的部分和属于杜甫的部分。对个体生命完成的追寻让我们放歌山林,回到这世界上,对于最卑微的生命也有同情、悲悯。
当我们被定型之后,也不敢去触碰另外的我。
李白在创作过程中会把事件抽离掉,杜甫的每一首诗都有非常具体的事件,杜甫可以说是我们诗人当中最具备纪录片导演个性的。
一个好的艺术家,在最悲惨的事情上是不准自己流泪的,当你流泪的时候,会看不清楚事实。而看不清事实,作品就不会感动人。
什么是诗人?是能掌握文字与语言的人,诗人必须用文字和语言来表现出自身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并且能感动他人。诗人的基础定位是对文字、语言惊人的掌握能力。
我很高兴杜甫会在某一个年龄那里等着,让人对很多原来不屑一顾的卑微人生产生悲悯。
我觉得杜诗给我的感觉就是应该用魏碑写,很笨拙,很木讷,很朴素,没有任何线条的美在里面。太漂亮的书法不适合他。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个句子有点像李白的风格,我们会发现不是杜甫写不出李白那种肆意浪漫的诗意,杜甫快乐的时候也懂得人活着应该好好唱唱歌,好好喝酒,应该青春做伴,回到故乡。
白居易的写作理想是成为民间的发声者,成为民间的代言人,所谓“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是他检验自己的方法。
当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自觉时,是一个时代中非常感动人的一件事情。
这些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他们对自己的反省与批判非常动人。知识分子最可贵的一部分是对自己道德不完美的检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都对自我进行了反省与批判。
他声明所重视的已经不再是文字,而是内在的意涵,能否令大家有一点觉悟与反省。
我觉得古文运动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对于自己的道德知觉,对自己在社会里的定位有多一种的思考,也会在专业领域,或者在生活当中对人有更多一点的同情,我想这是非常可贵的。
我觉得白居易的矛盾是我们心里的矛盾,我爱美,爱美不见得与社会道德感冲突,也许正是因为爱美,刚好希望社会有正义与公理,因为美包含在公理与正义当中,公理与正义的推展也包含着美的共同完成。
唐朝综合了雄壮与纤细两种精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到今天,我们还觉得1000年前的句子这么美,这个句子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变成了人生中最感人的东西,在很多旅途当中,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然后谈到生命里面最深情的部分时,你都会想到个句子,你会感觉到陌生会变成熟悉,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共同的生命的默契。
李商隐的美学组合了两种完全不相干的气质,极度华丽又极度幻灭。
其实颓废文学,在法文当中是讲由极盛慢慢转到安静下来的状态,是很客观的叙述如日中天以后慢慢开始反省与沉思的状态,这个状态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在极盛时代,人不会反省。
我们应该了解生命的本质与未来的走向,如果在眷恋荷花盛放的时候,拒绝荷花会枯萎这件事情,是不成熟的,在生命里最最爱的人有一天也会与我们分别。明白了这些,情感可以更深。
我很喜欢李商隐,他们问读哪一个版本的注解,我说读瓦尔德吧,我觉得瓦尔德是对李商隐最好的注解,一个在英国,一个在西安,一个在19世纪,一个在9世纪,可是他们仿佛是同一个人,关注的内容是那么相似,他们分别用汉语和英语写作不同的语言,却有相同的意象,他们都喜欢写月光,喜欢写莺,喜欢写一些华丽与幻灭之间的交替。
李商隐写过很多无题诗,这是他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完成,他的孤独,苍凉与美丽都是他自己的。因为他私情太多,甚至会因此受到批评。
因为爱自己的生命存在,所以珍惜自己生命存在的周遭,他会珍惜夕阳,珍惜荷叶,珍惜蜡烛,珍惜春蚕。
诗的时代象征性是所有艺术形式当中最高的诗歌,比绘画,音乐,小说或散文的象征性都要高,因为很精简,就是很简单、直接的把感觉说出来。
对很多中年朋友来说,我想李商隐是很重要的,生命并没有所谓的极盛与极衰,生命其实处于流转的过程当中,李商隐对繁华的回忆可能是一种喜悦的感觉,甚至比较平静。这其中有一种珍惜。
我想李商隐有一点参禅的经验,当他发现自己对于很多华丽的东西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了,更大的企图心是回来做自己,这个才是更难完成的一部分。
诗的意象,是生命经验的再现。
分辨大爱与私情,认为私情文学都是个人小世界中的东西,别人没有办法参与是“文艺载道”的文学传统对私情文学很大的误解,每个人都有私情,私情部分扩大起来,力量更大。
顾左右而言他的时候是心情讲的最好的时候。
任何一种深情,到了最后都是缠绕的状态,在知道与不知道之间,在了解与懵懂之间的非常暧昧的状态。
他与儒道两家都不合,与佛也不和,他没有真正要完全解脱,他就是眷恋人世。
在文学史的观察里,才会发现形式的完美对创作只有伤害,而不是帮助。形式太完美了,以后创作者就熟练了,熟练以后情感出不来,这个时候,他为了表达情感,反而会去破坏形式。
李商隐的诗句是一些可以被打碎的晶莹珠片,他把沧海、月明、珠与泪都打碎了,打碎以后重新组合才产生了这么独特的美学感觉。
我找到一个听蒋勋老师讲唐诗宋词的音频,放上来供走路时、做家务时,或者我们的眼睛需要看向美丽辽阔的景色,嘴里需要品尝芬香的清茶,而我们的身体,安放在哪个山水的躺椅里时,不妨听听音频,好好的享受下诗词世界的美不胜收吧!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二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深藏着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有不同姓名的人写得不同的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我对它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忠、义、孝”。
忠
忠就是忠心,这能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比如我国的“诗圣”杜甫作的诗都是慷慨激昂、忧国忧民的诗,体现了诗人的一种爱国精神。如他写的《春望》、《登楼》、《登岳阳楼》……这些都是写诗人对国家的热情。有些诗人以赞美江山来表现出他爱国,如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他就是以赞美江山来表现爱国精神的!
义
义就是义气,这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说高适写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些诗都是写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忍朋友离去。表现了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
孝
孝就是孝心,尊老爱幼,如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对母亲的孝心,也表达出母亲的一番苦心,母亲的恩情子女无法报答。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三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对中华文明的独特影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中的精华。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灿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许多诗人对近体诗体制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唐代诗歌流派众多,风格多样。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派、边塞派、韩孟派、元白派等,风格上呈现出雄浑、典雅、洗炼、自然、含蓄、豪放、飘逸等多姿多态的景象,唐诗意象的选择、摄取极为广泛,凡社会生活、人物内心世界无不涉及,真实记录了有唐代的社会史实,表达了不同阶层人物的情感和愿望。唐诗以其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开拓,创造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审美境界,取得了后人难以逾越的艺术成就。
书,寄托着人类热切的希望;书,蕴含着人类丰富的感悟。
在书的世界里,我可以自由地驰骋,纵情快乐。在是书的海洋里,我可以随意的徜徉,尽情的陶醉。书给了我快乐,给了我充实,给了我满足。
上学后,书的世界好比一个大花园,我被里面的“花花草草”,字字句句所吸引,那时一个懂的.女孩就这样被书领进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在书的世界里,我读懂了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我体会到了苏轼“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在书中,我是一只如饥似渴的小鸟,吮吸着点点滴滴的精神食粮,然后,满载着这些知识飞翔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有清风为我祝福,有夕阳为我做伴。书,让我变得成熟,变得理性。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在书中,我是一片晶莹剔透的洁白无暇的雪花,没有心灵上的尘,没有思想上的俗,有的只是书中源源不断的高尚品质,当我将这些品质都酿成自己的果实时,我就可以如同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满大地,为枝头点缀,为屋顶披彩……书,给我无限的纯洁,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人生。她是促我成熟的阳光,让我学会为人,学会处事。
书,让我跨越时间的鸿沟,体味人生精神史上的一次次辉煌。与书成长,我们在清幽的墨香中古人的智慧之音;与书相约,使我们在白纸黑字是世界感悟人生的伟大。
当读书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生活才刚刚开始。
只能从表层去揭露,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不用去学习唐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唐诗的时候能够注意到意境的开拓,自己去寻找创作一种意境,倘若你没有见过鹅,别人让你去体会诗中鹅的神态,这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作为小学老师,就更应该用事实说话,比如通过多媒体与图片等等,让同学们有一个宏观的概念,这就是一种形象思维的立体感觉。
有的人总会说:我们学习唐诗,又很少用,还不如不去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学习唐诗的目的首先在于学习,然后就是学以致用,变成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精神。我们要提倡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唐诗,而不是单一的在学术方面,我们从唐诗中提炼有用的东西,例如你可以在笔记本封页上做一个有关于唐诗的图片,然后去销售,用唐诗文化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思想要更广阔,这就是所谓的回忆一落地,变成生产力。
以有涯之身,学而无涯。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四
本文目录。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弯月,一路征舞,一路豪饮,舞出一颗大唐的剑胆,饮出一位唐代诗坛的谪仙,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功名,沧海一声笑,散发弄扁舟,从此你踏遍祖国山水,纵情于天地间。李白爱酒,所以他的诗中融入了那道酒魂,一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倾倒了多少纵酒狂人。在大唐的诗卷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读李白的诗,就像饮下一坛烈酒,荡气回肠,满纸的豪放在腔中久久不散。我翻遍了整整三百首。
唐诗。
再也没能找到一个诗人能与李白匹敌他的直率他的狂傲他的激扬绝无仅有令人击节称赞却有自愧不如。
浩荡的秋风,纷飞的茅草,破旧的草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杜甫啊,在饥寒交迫的生死关头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天下,那苍老悲壮的声音永远在天地间回荡。少年的你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故土的沦陷,生活的窘迫,岁月的沧桑终于将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的一一琢千锤百炼,终于造就了一幅沉郁雄浑的诗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爱的是天下,看到万里中华,哀鸿遍野,身无分文的你毅然拿起毛笔,用精炼的文唤醒人类最后一点良知。读你的诗绝对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激越,一个个平实的文,却句句催人泪下,让人心酸,相比起来更像是嚼一枚青橄榄,需要细细咀嚼品味,方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能如此清新飘逸,恬淡自然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像新阳照耀下的禾苗泥土,始终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记得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孟浩然也写过“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一对比,大家不难看出,李白学到了孟浩然诗的精髓,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孟浩然的诗更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李白的田园诗就显得平淡无奇了。狂傲的李白难得有他佩服的人,就连孔子他也看不上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对皇上他也不屑一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对于孟浩然他却发出“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的感慨。由此可见孟浩然的非同寻常。
我轻轻地合上书本,端起一杯香茗,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入心中,正如历史的滋味……。
返回目录。
一首好诗,牵动着我们的灵魂,带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张曼娟从四岁半开始背起了《唐诗三百首》,背出一首诗,可以换一个小兔包或小鱼包,热腾腾的包子捧在手中,看着它们特别可爱的样子,恨不得多背几首。
“四时可爱维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春眠不觉晓,花落知多少。”“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细细品味,一读再读,无论是哪一个诗人写的哪一句诗,都是充满着情意的;一句诗会引起你无数的遐想,带动着你,走回了诗人的朝代,走进了那一座小村庄、那一片葵花田……。诗歌的魅力是无限的,它如同蒲公英小伞般的种子散发出无穷的喜悦。细细地解读一首诗,可以让你从悲观变到开心,让落落寡合的你也感觉到自己活着是幸福的!
那些诗人从不吝啬,总是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这些。
诗词。
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绪,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让我们一边念诗,一边吧烦恼和挫折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歌的魅力!
返回目录。
从古至今,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经久不息,直至今日。现在这个先进的时代,依旧有无数人热爱唐诗,喜欢读唐诗。
“唐诗。
宋词。
元曲”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认为,它们可以被称得上是“国宝”。
唐代诗人有各种不同风格派别,但无论哪一首,都充满韵味,可能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也可能是粗狂豪迈的塞北风光,可能是想象,可能是感慨,可能是怀念。还可能是叙述一件事情……无论如何,唐代的诗人用简短的诗代替了现代的长篇大论,却将诗人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我十分喜欢一首诗《春江花月夜》、我甚至将它默写下来贴在墙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层,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幅美丽的月色图,其中还带着淡淡的哀伤。而最后一句话”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使我感觉到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慢慢随着残月的余晖,布满在江边的树上。感觉上这首诗仿佛还没有结束。
同样,对于李白、王维、孟浩然、王之涣等许多著名诗人的诗篇我也十分喜欢。
正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凉州词》也有其富有的韵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在我面前勾勒出了一幅塞北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荒凉遥远的地方,而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突出了诗人对边塞战士处境的深切关心。我仿佛吹走了幽怨的羌笛声,又仿佛来到了边塞的孤城,仿佛看见了那一片苍山峻岭。
我认为,唐诗是不可缺的,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古人当时所体会的一切,也会学会到更多,懂得更多,可以写出好文章,心胸也会开阔。从古至今,我们可能遗失了许多文化,更需要从头学习,并将它们牢记。
英国的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宋代的苏轼也曾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两位在文学领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认为,读诗,可以提升人的智慧与情操。放眼我国五千年的历史,唐朝的诗歌发展最为昌盛,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经典之作。
年少时,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诗迷,珍藏的诗书举不胜举。于是,我便轻易读到了《唐诗三百首》。我初识的古诗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醉过方知酒浓”,一读之下竟欲罢不能,从此,我便沉浸于诗的世界。
最初读诗,读的是朗朗上口的语句;再读诗,便读出了诗中词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读出了诗中或悲或喜的故事。我最爱在清风微拂的傍晚,于柳树下,读一首唐诗,或读李白的豪情,在现实中饮酒放歌;或读杜甫的雄浑,让自己多一份忧国忧民;或读白居易的清扬畅丽,在内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读读孟浩然的恬静,品品李商隐的委婉……每当此时,总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满腹经纶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绝句。
我向来垂青富含思想的诗歌,因为它们陪我走过了许多坎坷。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当我考试不利时,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我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心中的慰藉。诗,融入了我的生活,无论失意得意,无论悲愁欢喜,诗,一直是我不离不弃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代社会迅速发展,许多中华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遗弃,对外来事物的狂热追求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忘记了中国的古文化,忘记了唐诗,他们宁愿生活在虚拟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无味的事物。曾有一则新闻报导:近六成的人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面对这个结果,我不禁震惊,难道中国文化的内涵不及外国文化吗?并非如此,相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国文化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试问,如果每个中国人能够多读一首唐诗,多一份对诗歌的热爱,又如何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诗不再只是诗,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是中华文化的缩影。细读唐诗,它能给予你智慧;品读唐诗则可以使其勉励你,鞭策你,使你前行。在纷繁的今日,不妨觅一个清静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诗,来领略其中的感悟。
唐诗三百首读书笔记篇十五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