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通用12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读后感篇一
人们说:教育家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真正的教育家,留给人们的是思想,更是人格。阅读了张化万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让我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教育中的爱是什么?我一直说不好、说不清。读了《我的语文人生》让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是一种极端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张老师说,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老师不断地打红叉叉,给低分,让重做而喜欢语文,喜欢老师的,更没有小学生会深陷在失败的陷阱里,在别人不断批评和否定中会猛醒振作,喜欢学习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宝,聪明的孩子是宝,后进的孩子更是宝。张化万老师爱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对后进生更是倾注了他全部的爱。
长期以来,“差生”是老师和家长心中抹不去的痛,更是孩子心灵深处的最痛。因为是“差生”,在家中,在学校很少看到家长、老师的笑脸;因为是“差生”,时刻提心吊胆,生怕老师注意到自己,而成为教育其他同学的“活道具”。每一个孩子背着书包走进校园的第一天,他们的心情是兴奋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好奇,充满信心,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当他们发现心中的知识殿堂有着做不完的作业,有着听不尽的训斥,他们不再向往学校。既而,因为他们犯了错误,被罚抄写生字或做题,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中就不能平静。
在张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感受不到谁是差生。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有了这样一个习惯: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朋友的心态去关爱学生。在学生的眼里,张化万不仅仅是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对学生的尊重使他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张老师对那些默词语很困难的学生,在前一天他总是会婉转地以“老师请你们留下来帮个忙”等其它借口,请他们留下来,放学以后。等其他同学走后,他会和颜悦色的告诉他们明天有要听写生字了,老师愿意先留下来帮他们听一遍,现在听写的就是明天全班同学将听写的那些词语,这样学生们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们,而并非是惩罚,自然很配合,不再有那么沉重的心理负担,而听写的结果当然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是此时学生们会很自觉地将写不出的,写错的字词再抄写,订正,然后相互重新听写,第二天听写,这些学生的正确率大大提高,老师的表扬,同学赞许的目光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再次接受老师的帮助。其实这些学生的作业总量没有上升,甚至一般还会下降,但是因为学生们的学习心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过去的被迫接受批评,关晚学,在老师的责备下抄写记忆,到现在老师或同学主动帮助下,自己准备,自主抄写,听写,订正,修改,所以带来不同的学习成果。从张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变了,从我想做什么到先想学生有什么,他们想要什么,不爱什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当的改变方法和工作顺序,让他们有受惩罚的烦恼变成了获得老师朋友般关爱的宽容了。学习的心境不一样,学习的成效就明显不同了。我想,朋友之间的亲近,平等的关系与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矛盾的,只要相辅相成,就能相得益彰。因此我说,爱能创造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实验的效应我想就是爱的结果。师爱是伟大的。作为一名教师,有了爱心,才能爱孩子;有了爱心,才能宽容他们。
师爱是无私的,博大的。读着张老师的《我的语文人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师爱。用一颗充满关爱和温情的心去欣赏我们的孩子。因为生活在鼓励中的孩子是自信的,生活在表扬中的孩子是乐观的,生活在欣赏中的孩子是宽容的。让鼓励、欣赏伴随孩子们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出色。
人生读后感篇二
“请把握好这如锦年华,星火人生,因为,你一松手,它变成了灰烬,消失得无影无踪。”
——题记。
月如钩,慢慢长空。星星投下一层淡淡的银辉,演绎着这悲喜的人生故事,如影如幻,拉开序幕。
那是个健壮的小伙子,满身书卷气,带着浓浓的清高与潇洒。他的父亲——一个清苦的农民,给他取了个好名字:高加林。他有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他想象着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他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一位多才多艺的民办教师。他正想着要过几年转为正式教师,却被这残酷的现实打破了———他当不成教师了!这意味着,他得重新回到土地去,操起锄头当一个满身泥土气儿的农民。
他曾经不振,曾经烦恼,却不得不接受这现实。当他提着篮子去叫卖白馍时,他意识到自己与这世界,与曾经的自己有多少格格不入!就在他如此不幸的时候,那个脸庞生动的姑娘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姑娘——巧珍出现了,她渴望知识,所以也就爱上了满腹经纶的高加林。她是多么地倾慕着他啊!这个傻女子!后来,她确实美梦成真了!在她和高加林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巧珍感到幸福,是的,幸福!
命运终究是有转折的,在与巧珍经历了风风雨雨后,高加林离开了这大马河畔,靠着关系来到城市当了记者,成了风云人物,他看到了对未来的一丝希望,,美好的明天就要到来了。
然而,高加林却为了自己,没错,自私地抛下了巧珍,准备与高中同学亚萍结合。我唾弃高加林,这个无耻的、忘恩的、自私的人!我为巧珍感到悲哀,这个美丽的女子,再也不能扑进自己所爱的人的怀抱里,甜蜜的笑了!命运啊,命运!
人生啊人生!人生不就是如此吗?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它给你,也会让你失去。人生不像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人生终是有坎坷,有路障。要体验人生,就要把握现实。人生是你自己的,成功与否在于你。它就像是你骄傲了,它会毫不留情地给你一个巴掌;你灰心了,它会欢呼着鼓励着你前进。人只有勤勤恳恳才会有有光明,拥有未来,拥有人生。
其实人生没有绝对的公平,人生是否美好只在于你如何看待。如果没有挫折,就没有成功,如果没有挫折,那就体会不了生活的美好。挫折使人生更精彩,使我们更强大!总之,在自己的人生中我们要懂得把握好自己的锦绣年华,品味人生。即使失败,也不遗憾!路遥先生写下了《人生》,现在,我也要书写自己的人生,让它更精彩,更灿烂!
“我要努力,我要前进,我要奋斗,以自己的力量去编写灿烂的人生!请记住,对自己说:“因为努力,过所以不后悔!这人生,灿若星火。。。。。。"。
——后记。
人生读后感篇三
最近,内心一直渴望读书,可受生活杂事纷扰,总挤不出时间。在家里倡导,放下手机,拿起书,今天终于可以安心的读会书了。
目前,书很多,选书是这个漫长假期的烦扰,我内心是不喜欢看电子书的,可是读书与吃饭有些相似,速食和主食也要搭配下,不然也很乏味的。
从一些电子书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买回家,品茗读书,人生一大乐事,如果有志同道合者,再交流下读书之感想,赛神仙啊!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讲的是小哥白尼的故事,以小哥白尼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学校同学的不同身份为主要线索,在小哥白尼舅舅透过现象深究本质的思维启发下,让我们从一件平淡的事件中感受到了哲理,引发了思考,此时读者的心灵也被点拨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英雄精神,可是什么样的英雄才值得被尊重呢?在那些被称为英雄或伟人的人中,只有推动了人类进步的人才真正值得我们尊敬。在他们非凡的事业中,只有顺应人类进步所做的事,才真正有价值。
最近在听百家讲坛《五百年来王阳明》、《永乐大帝》、《风雨张居正》等,这些人,确实是伟人,那他们为啥被称为伟人呢?一定是他们做对了什么,成就了什么?但是,我们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他们,又会发现,这些伟人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对整个社会的破坏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伟人的功过是非,留待后人去评判。
拿破仑是伟人,他带领法国人民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他还倾力鼓励学问和艺术的发展,在出征埃及时,让大批学者和艺术家与军队同行,以研究埃及文化,并召集学者,制定了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后来成为许多国家的立法典范。但后来,拿破仑却一意孤行,做出了远征俄罗斯,禁止与英国通商等决策,这严重违背了历史长河的发展,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伟人始终是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特别是随着地位和权力的日益增长,难免会骄傲自满,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纵观历史长河,伟人在地位和权力的鼎盛时期,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如何才能避免伟人犯错误呢?我想这还是需要法律制度的健全,一个决断或者政策的落地,不是由一个人或一名权威的一句话而付诸于实施,而应有科学的依据。
人生读后感篇四
人生,一个多么深奥的词语呀!朋友,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呀!前不久,我读了《读懂人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富有哲理的故事,让读者读懂人生,读懂自己,读懂身边的人……
人人都需要朋友,我也有许多朋友。我曾今有一个同桌,每当我紧皱眉头,双眼圆瞪,嘴巴嘟着,鼻孔里冒着粗气。他就知道有人惹我生气了,很关心地对我说:“谁惹你了?别生气了!”听了这句话,我的火气就消得无影无踪了。前不久自习课上,我的手出了血,他见了,连忙给我拿纸巾。让我感动不已。
还记得有一次春游,在我没有水,口渴难忍的时候,同学老范及时把她的水送了给我喝。我仍能记得那水是那样甜。
朋友绝不是在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阴阳怪气,而是为我开心、祝福;朋友绝不是在我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手。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生读后感篇五
第一次听到《人生》这本书,我还在想是什么书敢叫这么大的名号,紧接着知道了是路遥的作品,便觉得不容置疑。那会刚看完路遥的史诗级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对《人生》的期待还是挺大的,第一遍是没怎么感觉就读完了的,比起《平凡的世界》它太短了,我干脆又看了一遍,这才觉得过瘾。这次已经是我读完《人生》的第四遍,看书时的热情与读完后的震撼丝毫不减前几次,只可惜内心的波澜与写作的冲动并不等同于写作能力,在短暂的挣扎与痛苦的叹息后我决定暂缓写读后感。对我来说看书是很爽的,写东西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继而我又一口气看完了《活着》与《天堂向左,深圳往右》,这时该写的读后感已堆积起来迫使我不得不动笔。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我对着电脑苦苦思索,找不回一丁点读这本书时的那种起伏不断的情绪,尽管只过去了三四天。只有两次之前的记忆:
有次宿舍熄灯后,我们躺在床上天南海北的聊天,当舍友说道让我给他推荐本书看时,我猛然间来了兴致,立马坐起身来,毫不犹豫的说道“看路遥的《人生》吧,篇幅短,故事情节简单感人,语言实在又文采十足,还很有教育意义”这也是我最初对这本书的评价。第二次我是与朋友争论主人公高加林的人品问题,很多人都讨厌高加林,我曾为他辩解过“这个人物塑造的很真实,我是很喜欢这个角色的,如果是我在那种环境下可能也会选择和黄亚萍在一起.......”
我又试着找找其它线索,翻开手机的便签,读书的这段时间只记录了一句感悟:
“只有等我回头再读《人生》,才真正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才突然发现它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我曾这样总结自己:四五年前,我一边抓一把干吃面扔进嘴里,一边埋头往网吧跑,而现在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年轻人,尽管还是没有可拿出来说的成就,倒是累积了一肚子失败的经验,但我始终坚信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只要我依然能够坦然乐观的面对生活,这也是一种成功,这就是我的人生”我想,我内心里把失败当做一种不错经历,把生活中的影响自己情绪变化的事情记录下来当做一笔“财富”……类似于这些应该属于价值观或人生态度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些东西绝不是随着年龄或时间累积而必然产生的,我以前以为是创业这几年经历的原因,当我再读《人生》时,才感悟到所有的一切与这本书是息息相关,隐约之中受着书的思想与观点鞭策与指引,它的教育意义绝对可以与书名相匹配。好的作品总是渗透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它所显示的自然和社会,人或物的形象都不是纯客观的,其中包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情感,优秀的作者会创造出优美精炼富有哲理的语句,恰当的安插在的叙述与故事情节之中,这才是一部作品的智慧与精华。这次读《人生》我就摘录了六十多个精华句子,现引用一句作为结尾:
“对待社会,我们常说要向前看,对一个人来说,也要向前看。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
人生读后感篇六
假期里看了一本书——《不抱怨的人生》,这是一本适合职场工作的人、特别适合教师心态调节的读本,教给我们一个合格的员工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心态。心态是什么?就是我们在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同事、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的时候,在我们事业上遇到困境、波澜不惊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一些态度。而我们内心的态度,我们的心态决定了我们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走向。
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可以有很多的解决方案,每一种方式方法都有利有弊,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事和人,其实也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选择,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也就是选择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那么这种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明天和未来。几乎没有什么不能是我们抱怨的对象。生活、工作上不顺利时,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们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很难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也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
《不抱怨的人生》通过讲故事,摆事实讲道理,给人们提供一个似乎真实的职场生存体验,也让他们了解职场中的成长之痛,并以何种心态去对待,去看待。这本书,其实都是在教给我们,当我们遇到在某种情况下自己认为的生活和职业中“问题”的时候,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成长和上升。然而,这些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认为的是“问题”的问题,当我们以另外一种心态去看待,去思考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看上去已经不再是什么让我们痛心疾首的问题,而是我们生活中最最正常的一部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在人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学习到很多面对人生,面对学习所应该具备的心态,比如:“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等等。
总之,态度决定人生!心态决定人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每一天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情,让我们每一天都成长和进步!
人生读后感篇七
这本小说我是通过樊登读书转过来的,才读了几章就发现原来小说描写的场景就在我的隔壁——富阳农村,而我在萧山。里面的乡村俚语还是那么熟悉,让我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可能这是其他很多读者感受不到的。
读完回味这本书,感觉有点沉重,在那个扭曲的时代,英雄和小丑颠倒的年代,真正的英雄沦为被耻笑、践踏的对象,而那些跳梁小丑却拿着所谓的真理,肆意妄为。本书的线索就是上校肚脐下面的那几个字,这几个字贯通了这本书,也贯通了上校的人生,虽然到最后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是那几个字,但我想我们也不必知道。上校用上了一生去掩盖这个所谓的耻辱,其实我们知道,这也是他的军功章,是他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奉献的印记!
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上校的人生就似那片大海,有狂风暴雨也有波涛汹涌,但终归囊括万物!
人生读后感篇八
《人生》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看到了做人的众多无奈和社会的残酷。
对与高加林这一形象,他的最后境况,我觉得这是他应得的。作为一个农村人,想摆脱农村种地生活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他的一些做法却令我气愤。起初,我很同情他被撤销教师资格,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觉得他是一个自私、冷漠、无情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在他困难时陪他的巧珍;凭着巧珍对他的爱,而肆意伤害她。
他通过走“后门”获得了一个工作岗位,最后也被人无情地揭发并将其打回原形。
书中巧珍的形象,我觉得她过于懦弱,自卑。以为有文化的人高高在上,对别人的安排总是屈服,尽管内心也很不愿意,但对高加林的爱恋让自己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我认为,当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时,她应该勇敢一些,其实他们是可以在一起的。
这也讽刺了妇女在那个时代的下等地位,只有被安排的命运没有一点主见,最后也以痛苦结局而告终。《人生》让我明白,有上进心、爱慕一个人固然是美好的,但也应讲究原则,讲究方法,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来的才是最美好的。
我们不能抱怨父母没能给我们一个富裕的生长环境,毕竟生长在什么家庭,处在什么样的社会谁也不能决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努力,够勇敢,爱情总会有的,房子车子也会有的。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奋斗的同学们说:“努力吧,奋斗吧,拼搏吧,不要在高考结束时才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学习,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拼两个春夏秋冬,搏高考无怨无悔!
人生读后感篇九
一杯茶,一盏灯,一轮皎洁的明月,把自己放在书的海洋,享受着一份难得的惬意。人生的美好莫过于读到一本好书,一本给你智慧教你生活的好书。手中这本《幸福的悖论》正是如此。我如获至宝,心中充满感激。知道周国平是当年那本妞妞的日记。还清晰的记得那日清晨伊宁红肿着双眼告诉我她一夜未眠,因为妞妞的可爱、可怜,因为妞妞的好父亲。一个感情细腻的男人,字里行间处处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年少轻狂的我看多这类细腻的文字,总觉得一个男人要象乔峰一样顶天立天,成大事者应不拘小节,不屑于这种儿女情长,细水长流的默默温情。我匆匆翻阅了一下,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周国平。时间如流水流逝,当年不谙世事懵懂无知的单纯少女这时已是一位少妇,却发觉曾经的我是如此的浅溥无知,世间最可贵的正是真情。我无意中被一篇《为什么女人不要学哲学》的文章吸引,点击一下居然跑进周国平的博客。这个似成相识的名字是妞妞的父亲吗?一路看下去,钦佩之心油然而生。我迫不急待地跑去图书馆借到了这本《幸福的悖论》。
这篇文章其实是作者读莫洛亚《人生五大问题》写的一篇读后感。共分为六节,第一节:前言,什么是幸福?引出探讨的话题。第二、三、四、五节从莫洛亚《人生五大问题》中与幸福的密切相关的的爱情、婚姻、友谊和社会生活进行讨论,每节一个话题。第六节是结论。
“自古以来,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始终被视为个人幸福之命脉所系。”可是,就在这个人们最期望得到幸福的领域里,却很少有人敢于宣称自己是幸福的“,为什么?因为并非人人都不得能得到热恋的机遇,况且热恋也未必导致美满的婚姻。当爱情成为婚姻时,感情趋于平淡。作者从爱情是否存在唯一入手,从两方面讨论爱情是否存在。我认为这段文字写得很精彩。不仅对情感,更对人性进行剖析。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爱情由激情、亲密和承诺组成,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一方面的则称为类爱情和非爱情。而周先生认为爱情基于冲动和幻想,也说明爱情来自于激情。他认为”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是一种能不断地激起幻想、又不断地被自身所激起的幻想改造的真实。
我喜欢周国平的文章,更在于思路清晰,极有条理,语言周详缜密。在你想提出疑义时,他已经替你准备好了答案。
同样站在两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即拥护婚姻与不拥护婚姻进行推导得出“爱情基于幻想和冲动,因而爱情的婚姻结局往往不幸。但是,无爱情的婚姻更加不幸”
我想可以肯定周先生也是相信爱情的,是拥护以爱情作为婚姻的基础,因此认为“保持爱情的陶醉和热烈,辅以友谊的宽容和尊重,从而除去爱情难免会有的嫉妒和挑剔,正是加固婚姻的爱情基础的方法。”但“爱情仅是感情的事,婚姻的幸福却是感情、理智、意志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周先生强调情感与坚持,而我提到的那篇文章强调婚姻还有责任,但不论如何,幸福婚姻是围城中的男女一生的课题。
周先生在两性关系中特地提到男人需要什么样的女性,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男人在看待女性时总是基于男人的需求和立场。曾经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女人的眼中是男人,而男人的眼中是世界。把女人放在陪衬男人位置上,未免大男子主义。而周先生作为一位哲学家,毕竟很理性,“一般而论,男人重行动,女人重感情,男人长于抽象观念,女性长于感性的直觉。”在尊重女性的基础上不赞成两性功能相等,而赞成发展女子天赋的能力——爱和培育后代。接着周先生引用莫洛亚的话“一个纯粹的男子,最需要一个纯粹的女子去补充他…因了她,他才能和种族这深切的观念保持恒久的接触”。女性在社会、两性应是什么样的地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很赞成女性不能盲目以为两性功能相等就是两性平等,而是要善于发掘自己与男人不同的长处,只有取长补短,世界才会缤纷多彩。记得有句这样的话:男人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而女人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虽说这句话有些霸气和女权。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只有承认两性的差异,发挥女性所长,刚柔相济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周先生还提到这样一句话颇有意义:“强的男人可能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心灵相通,洞察人心的女子并能终身为伴,是人生一大幸福。能成为这样有才华更有生活智慧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
本文的结论相当精彩。我们追求幸福,陷入选择爱与孤独两难境地。其实在爱之中有许多烦恼,在孤独中也有许多悲凉,诚然爱使人陶醉,孤独也未必不使人陶醉。当最热烈的爱受到创伤而返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也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唯此斗争与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种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标准不一,而不幸更是所大学,只有体会到不幸,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并不断进取的人,才能真正感悟到幸福。
全文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评论爱情与婚姻时都借用莫洛亚的观点提到艺术家。“如果说普通人是因为运气不佳而不能找到意中人,那么,艺术家则是因为期望过高而对爱情失望的。爱情中的理想主义往往导致拜伦式的感伤主义,又进而导致纵欲主义,唐璜有过一千零三个情人,但他仍然没有找到他的”惟一者“,他注定找不到。”
“莫洛亚本人持赞成婚姻的立场,认为婚姻是使爱情的结合保持相对稳定的惟一方式。只是他把艺术家算作了例外。”
想必周先生也很赞成这种观点。对于艺术家的爱情和婚姻我无意揣测,但如果相同的观点被多数人且不同层次的人提到或论证时,不得不对此有所看法。
人生读后感篇十
路遥,出生于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人,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以农村题材为主,描绘了农村与城市发生的事,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其实和史诗般的品格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要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王叔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风雪腊梅》等。
路遥出生在陕北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因家里贫困被过继到伯父家,文革开始后受影响到69年回到家务农,在期间做了许多临时性工作,路遥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即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他始终坚信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生才活得更充实。他始终深深的纠缠在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中感受生活。
路遥在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他早在大学读书时,路遥阅读了大量名著,对新中国文学成就一番巡视,他发现以前的小说带有脸谱化倾向,而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绝不能把人性简单划分,之这一点深刻地体现在《人生》中。
路遥年轻时不停奔波在城市和农村中,他最为热爱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带”,充满生气和机遇的生活对于他那样身处封闭而又贫困的农村知识青年构成了双重刺激。路遥思考并理解这一现象。在城市化波涛汹涌的冲击中,他提出农村知识青年何去何从。
人生的路经历过,才知道有长有短。不经历风雨,又怎会见到彩虹,不经历寒冬又怎会体会春光的温暖。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时好,学会在生命的沉浮中体会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豁达。
人生,有的时候它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却把现实变成梦想。
人生读后感篇十一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优秀作品之一,《人生》之所以称之为优秀的著作不仅在于书本身内容的精美还在于它对读者的影响。马云曾说:“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三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人生》可以算得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人生》主要讲述了青年人高加林在几次出农村与回农村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高加林是一个有志气和理想的人,他不甘一辈子都留在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种地。于是他选择出农村去读书可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他没考上大学只能回到农村来。好在他是高中毕业有点文墨便可以在农村当个教师。正当他还满意教师的身份时,老天又跟他开了个玩笑把他从民办教师的位置上拉下来变成了个地地道道农民。他只能灰溜溜地跟着农民们去出山,从那以后他经常跟自己赌气,干活时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拼命的干活,结果手磨破出血了、浑身难受。就在这时暗恋高加林许久的巧珍跟他表明了心意,高加林在巧珍的贴心的呵护下慢慢地重拾了生活的希望,每天都很努力的去干活,以为自己会在农村娶巧珍一起生儿育女。可现实偏偏不往这方面发展,高加林当上了县城的记者。
他怎么当上记者的呢,还得从那股不良的社会风气说起,马占胜为了讨好高加林的叔叔便给他走了个后门。来到县城后的高加林感觉自己的人生一片坦途,更加努力的工作。就在这时他高中时的喜欢他的女同学黄亚萍向他表明了心意同时希望高加林能跟她到大城市去发展。高加林权衡再三后为了自己的前途决定跟巧珍分手选择黄亚萍。巧珍跟高加林分手后悲痛不已、伤心欲绝后不得已选择嫁给追求她很久的马栓。高加林的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是风雨欲来山满楼呀。高加林被人举报走后门,经党纪委的决定将高加林送回农村改为农村户口。这下高加林的心理简直是坐过山车般的,高加林经过再三思考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巧珍于是决定于黄亚萍分手,也为了亚萍的幸福。当高加林得知巧珍已另嫁他人了既悲痛又悔恨不已,这下高加林只能带着伤痛的心又回到农村。好在父老乡亲都是些善良的人他们都友好的安慰高加林。
高加林在短期里经历了他个人生活道路上这个短暂而又复杂的变化过程,这些都让他来不及思考就发生了。高加林本是个有理想和报负的青年,可他就是不能衡量现实与理想中的距离。正如书上所说他,希望的那种“桥”本来就不存在,“虹”是出现了,而且色彩斑斓,但很快也消失了。他仍要面对现实。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我们年轻时期更应该注重自己所走的道路,正如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应该拥有理想甚至可以去幻想,但我们千万不能抛弃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现实和理想,有个清晰的意识。如果不然在人生的道路上跌了一跤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我在《人生》所领悟到的道理。
一千本《人生》,有一千个读者,更有一千个解读。
人生读后感篇十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找准人生的北斗星》,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本书中,往往是写那些贫困而又艰苦的人,而不是那些富有又懒惰的人。是那些为国牺牲的勇士,而不是那些损人利己的懦弱之徒。
我想:他们,那一颗颗善良而朴实的心灵是多么的伟大,我自愧不如,在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气馁,一次次流泪的时候,眼前,脑海里便会浮现他们的面孔,让我一次次站起,一次次重来,一次次成功。在每位爱国人士,伟大平民的心中都在呼唤,自豪地呼唤:中国!中国!
是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欢呼,我们雀跃,中国人,爱中国,爱和平,让我们一起为中国呼唤吧!平安!和谐!用行动还家园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