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反思(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一
1.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2.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进行学习。图表展示历史史料,配以音乐烘托气氛等,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5.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6、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仍要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二
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高一(18)(19)(20)(21)(22)五个平行班的历史课。因为学生还处在高一年级这一非常特殊的学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个重点中学,学校上上下下一切为理科的学习科目马首是瞻,每周和音体美相同的课时,还恨不得再减去一节留给学生自习。于是这就将我们历史原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科推上了一个极为难堪和尴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原则,我还是认真地去备好每一节课,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了解历史的真实,让可怜的国民再找回一丝历史的责任感,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让学生喜欢全国人民都不重视的历史课。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他们就会认真地听课,也就自然避免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历史课就是自习课就是有老师的休息课的窘迫困境,学生爱学这一科,觉得这一科对自己有用,自然上课就不会说话,打瞌睡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方式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但是就像有些领导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要想泰人自若的驾驭课堂实现上述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诸多不可能之下,我尽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实现,所有首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我觉得对所教教材还不熟,对于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备课,敷衍了事。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精明的很,老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了,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广博的知识素养,不出一周,学生便会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应付和得过且过的行为和想法都是极其可怕的,它会断送学生对你的信任,甚至彻底颠覆学生对为人师表的教师的高大形象。所以我丝毫不敢放松备课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在讲每一节新课前,我都会通过对新老教材的对比,查阅相关资料。在头脑中多次设想,在这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我该如何解答才会给他们最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与现实联系很密切的问题时,我都会通过网络或向政治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等途径,尽量挖掘出历史与现实的某种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并不是真正的“无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而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素质较高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善于表现自己。我就利用了他们这个特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有所收效。这几个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都很高,我就尽量使他们成为带动全班学习历史的.动力。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其他同学受到了感染,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研究成果,后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21班的学生,声情并茂讲的非常好。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觉得,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头跳舞”无趣且无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三
新教材必修部分编排与现有教材有较大变化,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大容量课程,通过试教实践,总结几点反思。
新教材必修部分中对于知识点的编排突出中外历史的主干线索发展,旨在揭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因而取名《中外历史纲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以纲要作为主线,着力于梳理中外历史流变,突显基本规律。本人探索出两个方法供参考:
1、是以课标重难点为中心,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秉承新教材的用意,用五个禁锢与五个解放来串联整节课,使学生掌握西欧思想解放的基本脉络,课堂节奏虽然紧凑,但也是有条不紊,取得良好效果。
2、根据课标要求详略得当,有所取舍,本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详细讲述,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略讲,提供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实践,该策略不失为一个高效途径。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四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我的反思颇多。我是刚刚踏上讲台的新老师,我深知我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有多重。因此,在备课和批改作业方面,我丝毫不能懈怠,特别是备课,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重复了再重复;但从学生的反映和半期考试结果来看,付出和收获似乎不成正比。为此,我对我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首先,个人工作经验不足,一个从高一到高三的完整的历史理论体系尚未完全确立起来。
2、学生初中历史知识掌握的太少、太散,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无从谈起。
3、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和时间的.跨度有点大,类似于专题史,学生根本搞不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经过以及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记忆难度有点大。
4、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是严格按照教参书规定的课时进行授课,但是我发现绝大多数教材内容在45分钟内基本上讲不完;如果提高速度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反映听不懂,学生有点听天书的感觉。
俗话说的好: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于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向老教师虚心请教,经常和同级历史学科的老师们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为此我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结论:
1、首先,要熟悉初中历史课程知识,初中讲过的知识与高中知识重叠部分可略讲,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
2、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初中历史课满堂灌思路,创设情景,实施有效教学,努力引导学生并调动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3、课堂教学实行多元评价,一改过去简单以成绩论英雄的做法,通过课堂论述、课后历史小论文、历史材料的收集、历史小故事的讲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兴趣,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课堂教学要生动有趣,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人格魅力,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五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新教材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时间跨度一千年,地域涉及中古的西欧和中古的东欧,内容审涉及中古欧洲整个封建社会的状况。在内容整合、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尤其是本节课教学主题的搭建上难度很大,实施主题式教学,要把控到位,且一节课完成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过渡的桥梁作用的全部内容实属不易。同时深感在教学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任重而道远。
未来解决的思路:第一将本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设副标题——连接古代世界和近代世界的桥梁。这样本课就有了主题,师生以此作为抓手进行了解、学习、探究;第二将本课的第二个子目——中古西欧的王权、教会与城市设计为为中古西欧二元社会——王权与教权的较量,这样只要将中古西欧二元社会王权与教权的较量状况,师生不论通过何种方式了解清楚,中古西欧的社会状况就了然于胸;第三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另立一个子目,同时以学习聚焦、思考点、历史纵横、史料解读、学思之窗等形式列举一些典型的城市的兴起所引起的社会变化、政治变化、经济变化、思想文化变化等方面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了解、学习、探究,自然明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在古代世界向近代世界过渡的桥梁作用,升华主题城市的兴起架起走向近代的桥梁;第四拜占庭与俄罗斯应将俄罗斯设为史料解读或学思之窗了解学习即可。这样可以减少知识的容量,降低学习的难度,相对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六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增。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仔细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抓关键的字词。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圈点批划。
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
(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3)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创作出新东西。
总之,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七
无处不在的精品-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课,讲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我从课件里调出来袁世凯的人物像,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不是一、二个人,几乎是全体学生,我便问:难道这个袁世凯和你们想象中的袁世凯有很大的差距吗?学生们点头,并补充:真实的袁世凯怎么哪么矮小啊?(注,我投影的袁世凯正和一群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难道袁世凯一定要高大吗?我心里也在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事会有这样的印象呢?接着,我又补充了袁世凯脚不灵便,生有子女三十几个。学生们好像更好奇了,顺水推舟,我引导:邓老师讲的内容都是图书馆里《袁世凯传记》里读过来的,你们与其下课打闹,时间花在闲话,闲心,闲思方面,还不如多读一些历史传记呢,可以增加人文素养。学生点头称是。
也是在这节课上,我介绍了年幼的小皇帝溥仪被袁世凯逼迫下台,可怜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学生们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对于溥仪的经历并不清楚,我就说:学校图书馆空着呢,里面躺着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读了这两本书,中国近代的政坛风云,名人轶事也可以窥见个大概了。
又说到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在屏幕上打出了《与妻书》,我说这是感天动地的信呀,学生好奇,我便翻译给他们:意映我妻,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与你永别了,你现在还是现世的.一个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个鬼了。个别学生有所触动了,大部分还没有多大感觉,可能与我设置方式有问,如果配上图像和哀感的音乐,再让感性化的学生朗读,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绍了《与妻书》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
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书籍,我觉得有必要。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八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一年级10班班主任,并担任9班、10班、11班、12班历史教学工作。9、10、11班都是普通班,出很好的成绩不容易,加上很多学生(包括12班这个实验班)都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所以过会考都很困难。这样就要求我必须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把历史课本教好,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加入许多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重视会考。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对学校的深厚感情,我潜心研究新教材,着力明晰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和知识体系。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这一年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历史教学要重视研究性教学,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一的历史课难度不深,但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为此,我带领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学习,上了一堂评价李鸿章的研究课,效果很好。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和默写,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2、一定要重视学生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3、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会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进步的喜悦挂在了他们的眉梢和嘴角,心里也默默的祝福他们会考能有个好成绩。
虽然这一年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从教这条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