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优秀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一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回顾。
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
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列竖式计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1.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2.电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二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一第5-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所给的长方形。
的特征判断它们能否组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立体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课前准备: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五、作业。
1.练习一第5、8、9题。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小组汇报讨论过程。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 走了 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 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五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3~15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六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一、认识毫升。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板书:ml,ml)。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设计意图】。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1升=1000毫升。
【设计意图】。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
想想做做3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为什么?
想想做做4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同学们总结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补充与反思。
教案首页。
课题练习二教学课时5课时第4课时。
应用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
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难点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练习二、11、指名读题。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升和毫升的感受在书上连一连。
3、集体订正。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错的。
练习二,21、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
2、指名口答。
3、集体订正。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七
(1)结合具体的事物认识面积的直观含义。
(2)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课本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1)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关联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再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树叶。
2、设问:想想看,到底谁涂得快呀为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探究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叶子,引导出“表面”。
(2)谈话:教室里有许多物体,你去摸摸看这些物体的面。
师;你摸到了那些物体的面呢。
(4)教师示范摸物体的面,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导。
学生体会各种物体都有面,并且让学生体会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摸课桌面和凳子面,体会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
个比较小。
3、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揭示面积的含义,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如果我们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画在纸上,得到了两个什么呀。
这两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引出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揭示完整定义: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情景再现,判断大小。
学生用“面积”的概念表述导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较大小。
出示某学校的平面图。
先讨论,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差别大平面图形(小结:观察法)。
比较生活区和办公楼的面积。
先让学生猜测,再同桌互相合作动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结:重叠法,测量法)。
出示不规则图形(探究出:数方格法)。
(1)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汇报等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1、我会想:“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追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分辨面积和周长)。
2、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3、我会数:“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
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自主学习汇报,集体交流)。
这个图形你是怎样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面积的含义。
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第五单元篇八
教学目标识记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
理解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应用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
技能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情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重点。
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一、画三角形。
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
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
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
板书:10、5、6行。
6、5、4行。
10、6、4不行。
10、5、4不行。
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
三、认识三角形的高。
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
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学生练习画高。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四、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
第2题。
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
第3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要求一定要在适当的位置画上直角标志。
第5题。
要求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剪。全班交流,重点要从"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一特征去思考。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学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
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
补充与反思。
教案首页。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课时5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识记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
理解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应用会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技能能正确地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情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重点。
三角形的分类。
难点三角形的分类。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
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
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
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
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
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