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实用11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一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验教学。尤其注意培养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步引导使他们成为对未来生物学的发展有创意的人才。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又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
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
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
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如“茎的输导作用”实验,假若按以往的实验方法课前准备课后就有明显的效果,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茎可以运输水分”,学生兴趣不大。
先设疑:
(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效果如何?
(3)将草本植物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
学生的兴趣性大增,让他们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和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能力。这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以扩展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知识。
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途经。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或生物课外活动,在这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的培养。如:学校每年都要花很多精力和物力来管理校园的绿化。除草、施肥、杀虫等。学生通过调查和查阅有关内容就能提出是配置不合理的观点。学以致用发挥得较好。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因而根据生物学科特点,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开辟实验基地,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自学能力,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二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多次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全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现就开展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期初成立了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明确小组职责,细致分工,在陈春伟老师的带领下,有声有色地开展了课外科技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同时成立了课外活动安全小组,确保课外活动无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期开学时组织全校师生校园内的空地松土,安排班级负责浇水、施肥、除草,校园焕然一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美化了校园。
4、本期初还对校园内的几株花、树进行分门别类。将树名、花名、特征、编号制牌挂上,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
5、陈春伟老师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太阳能热水器、动植物等观察探究,使学生枯燥抽象的科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
6、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了鱼、河蚌、鳝鱼等,在家里自己饲养,给学生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7、组织学生利用活动星图自主在家定时观察生星星。8、期末结束时,实验班级将抽出三名学生撰写实验小论文,并由实验教师评出前三名,学校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总之科技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参与不够广,图片资料收集较少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一如既往地搞好此项工作。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三
20xx年10月15日 星期三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在长清校区举行。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来生,副校长钟读仁,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初乐娟,校长助理马先义及党委宣传部、学工部、长清校区办公室、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实验室管理处、研究生学院、团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专业教师代表、各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以及驻长清各学院、各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学生共计4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山东师范大学团委书记贾海宁主持。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副书记初乐娟宣读了《关于表彰山东师大2007年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科技活动标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副校长钟读仁、校长助理马先义分别为刚刚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的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同学和获得三等奖的教育学院鞠芳同学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与会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为2007年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代表和科技活动标兵颁奖。
党委副书记向来生代表学校党委作重要讲话。他对学校近几年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方面的经验作法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进一步推进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
会上,校团委就近年来学校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作了题为《青春在创新中飞扬》的汇报。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洪松、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杨济民、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韩管助分别就学院开展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感受和本人参加“挑战杯”比赛的体会做了交流发言。会议最后,下发了《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实施方案》,标志着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一个子课题,重在进行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的研究,引导学生如何去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研究,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我校八名科学教师紧扣课题实验方案,经过一年的实验与探索,完成了预期的阶段实验任务,积累了一些研究成果,现予以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该课题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从20xx年5月到7月,我校根据“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研究”这一总课题,结合我校的实际,论证申报了“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课题”,学校成立课题组,对当前科学教学探究活动特别是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结合本校实际,针对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的要旨,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内涵,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积极组织科学骨干教师介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行列。
1、确立了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内涵
课外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在科学探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的评价等方面,遵循发展的有效性原则,在创建一种科学课外滩九务实而高效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家长或是校外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进行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内涵,本课题重点研究了如何指导学生根据课外的各种条件去开展有效的研究,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2、确定了实验的组织形式
在三至六年级中任意抽出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外在相应年级的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这样八个实验班,八个对照班投入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外探究有效性研究实验。
3、制定了相关的实验方法
根据总课题实验方案的精神,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科学探究及科学探究有效性的教学论等文献。
(2)调查法。对学生课外科学探究的态度、能力、水平进行问卷调查。
(3)观察法。对学生实行个案跟踪观察。
(4)实验法。采用准实验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调查、观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二)实验的组织
1、课题组的基础建设按照规定健全。学校设立总课题组,不同年级设立分课题组。大组和小组分设资料员,定期发收实验资料并整理归档。
2、定期组织活动。每周三下午放学后,课题组带领实验班的课外探究小组成员根据拟定的探究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3、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理论知识。除了利用固定的每周三课题组活动之外,我们还经常组织实验老师学习与客课题有关的理论和相关方案,把握教育改革的信息和律动,及时调整实验策略,把实验向纵深方向推进。同时,实验小组每月对实验情况进行反思和小结,就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集体讨论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拟定计划。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科学课堂,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日益被广大科学教师所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科学老师布置的课外科学探究延伸活动,学生参与率不高,达成度甚至为零,以至课外科学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使得学生乐于参与,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校课题组通过一年的实验探索,我们认为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抓好科学课外探究活动,确保课外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一)明确了课外科学探究活动低效的四成因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首先从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课外探究的各种情况,找到了课外科学探究低效的症结。
一是教师能力上的缺失。目前小学中,担任科学教师的,大多是语、数、外等兼职教师,即便是专职,也是由上述岗位转变过来。这些教师不具备完整的科学教师的素养,很难担负起科学课外延伸的组织活动。二是教师态度上的忽视。基于上述原因担任的广大科学教师,首先往往把科学作为副课,而不够重视,使得学生也忽视科学这门课。其次在布置科学探究的课外延伸活动后,教师忽视了对这个活动过程的指导,习惯地认为既然这个探究活动是课外的,就理所当然是学生自己的课外行为,顺其自然。然而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他们的经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科学课外活动探究”不予以指导,不予以鼓励,学生很容易中途而废或者就是不加以理睬。三是教师对后续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评价。
坚持教育创新,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关键是教育思想的转变。要实现由原来传统的以课内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向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消除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界墙”。将以课外创新活动为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逐渐纳入到正规教育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方位培养创新精神的氛围、环境、机会。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通过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过程外,还必须借助课外的各种创新活动加以丰富和深化,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切身体验“悟”出来的。因此,大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发展学生个性成长的特殊功能,起到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构建与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相统一的培养框架,结合本校学分制的综合改革和地方性大学的特点,我们把培养大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于20xx年1月,提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课题。其做法是,将新形势下所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纳入该教育体系,并将各项活动进行分类、细化,根据层次、权重赋予不同的教育学分,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出相应政策,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唤起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大学生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又称“第二课堂”,如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在高校中早已存在。这些活动虽然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多头管理,如科技活动归科研处,社会活动归团委,有关竞赛归教务处等;二是带有突击性,如具有全国、全省性的科技竞赛活动,只是在竞赛前突击一段时间,过后往往无人过问;三是自发性,如学生拿等级证书,只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临时就业的需要,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四是偶然性,如学生发表文学作品、论文等;五是缺乏政策的导向与制约,如不参加这些活动对学生个人并无大的影响。总之是尚处在不系统、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这种缺乏体系化、规范化的课外活动,只是零敲碎打或是浅尝辄止,长此下去,就会收效甚微,甚至徒有虚名。如果不构建一种体系,不从教学制度上加以保证,就只能使这一活动事倍功半,不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外创新活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也都以记学分、列基金等不同的形式纳入教学计划。如,清华大学以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建立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t)等第二课堂,它的实施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外科技与人文实践活动,完成srt计划可以获得相应学分。山东大学实行了“科技创新奖”学分,郑州工程学院出台了《在校学生创新学分奖励办法》等,其内容都是学生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均可申请“创新学分”。大连理工大学实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认证制度”,强化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扬州大学提出了“读名著”、“听讲座”拿学分等措施。河南省焦作工学院推出了“大学生科学研究训练计划”,规定大学生必须完成的课外科研项目,可以取得相应学分。浙江财经学院在本科生中设立“创新学分”办法,根据这一办法,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中获奖,发表文学作品,参与横向课题等,都可以申请“创新学分”。武汉工业学院拿出近1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奖励学生从事课外科技活动。根据我们调研发现,各高校采取的这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措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也存在不足,关键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外创新活动教育体系,没有纳入全校性的培养计划。
我们探讨研究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将所有与培养创新人才有关的课外活动均纳入该体系之中,并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实行课内教育体系与课外教育体系双学分制,达不到课外教育体系规定的学分的学生,不准予毕业。在分管教学的校长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其它有关部门配合,实施统一的领导与管理。
1、体系的主要内容:
该体系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着力点,结合我校的专业设置,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主要包括包学科和科技活动(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科学研究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普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美术作品和艺术设计作品竞赛,音乐作品和文艺创作竞赛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行业水平资格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计算机、外语等级证书等。
2、体系的细化和学分计算办法:
见附件。
3、组织领导与方式:
体系的实施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具体工作,各学院由教学院长负责该项工作。
体系的学分主管部门:教务处
各项活动的主管或承办单位:
序号 项 目 主管或承办单位
01 学科竞赛 教务处或经教务处批准由相关学院
02 科技竞赛 教务处、团委及相关学院
03 科学研究 教务处及相关学院
04 社会实践活动 团委及相关学院
05 体育竞赛 体育学院
06 艺术类比赛 音乐、美术学院及相关学院
07 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证书 相关学院
08 校园文化活动 团委及相关学院
所有获得课外学分项目,由主管或承办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校长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3、体系的实施办法:
(1)新生入校后,由学生所在学院到教务处实践教学科领取“课外学分卡”。
(2)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凭获奖证书、发表论文的报刊杂志、著作、活动的主管单位提供的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有关证件、材料等,由各学院教学部门审核确定应记学分,在课外学分卡上予以记录。
(3)每年4月份,各学院将累计满 4个课外学分的应届毕业学生课外学习成绩,统一记录在学生学籍总表并随学生成绩归档,准予参加毕业答辩。对不满4个课外学分的应届毕业生,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
(4)教务处每年对应届毕业生课外学分成绩的管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或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其毕业答辩资格。
(5)各类活动项目由活动承办单位制定具体记学分细则,教务处审核后实施。
(6)新增获得课外学分项目,由承办单位提出申请,交教务处审核,经分管校长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4、本体系的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
我校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按照课内教学计划应完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学习任务并取得规定的学分(约为180学分)外,还必须认真参加课堂外的素质教育活动,至少取得4个课外素质教育学分方予毕业。同时将课外素质教育学分作为学生选学院(系)、选专业、评优、获得奖学金等的重要依据。对在此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予以奖励。此外,学校每年拨专项资金68万元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成立各类社团和协会107个,社团活动涉及到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等方面。促进了课外创新与实践教育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建各类课外创新与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活动培训专用房屋168平方米;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对大学生全天开放,有利的保证了培养体系的贯彻实施。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学校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该体系自20xx年开始实施以来,有力地促进和加强了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创新意识和和创新能力的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择业的竞争力,拓宽了择业渠道,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课外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明显增加。在国际国内发表了大量的科技论文,其中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并被sci检索;在本校学报的形式发表的科技创新论文共163篇(见附)。
2、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好成绩。在指导教师精心指导和参与活动的同学积极努力下,几年来共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7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见附件)。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水平逐年提高,共获得省一等奖6项,省二等奖11项。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见附件)。
4、“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作品,取得了可喜成果,共取得了全国一等奖1项,省特别奖4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2项,其中,邢美孜同学的参赛作品《竹红菌甲素--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抑菌作用研究》获全国一等奖,这是当年我省31所高校48件参赛作品中获得的唯一一项全国一等奖。20xx年邢美孜同学又获得了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见附件)。
5、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将学生综合设计性试验、研究性、创新性实验;科技开发与制作;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各种形式的创造与社会实践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等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20xx立项172项,20xx年立项87项,20xx立项134项,共立项293项(见附件)。
6、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得,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择业的竞争力。到目前已有11538名学生取得《计算机等级技能证书》;1279名经管类同学取得国家级、省级技能证书;167名同学获得文化旅游国家级、省级技能等级证书。467名同学获金工类中级技能等级证书;328人获得建筑类省部级资格证书;200人获得电工类操作技能证书;1028名学生取得《山东理工大学机动车辆驾驶员培训学校》驾驶员执照。1万余人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见附件)。
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绩显著。现有各类社团125个,涉及到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公益活动等方面。自20xx年以来,18个服务队、85名学生、10个团总支、先后被省、全国评为“优秀服务队”、“优秀学生”、“优秀活动单位”。25篇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见附件)。
8、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入不同的学术思想,学校每年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文化名人报告,邀请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等各届知名人士来校作报告,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
9、先后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山东省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或共建协议,还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120个,使基地成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必要途径(见附件)。
实践证明,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实践能力教育体系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成为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其科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全面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这一教育体系的实施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与实践活动,意识到知识的匮乏,更加增强了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获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 连续三年被授予全国、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首届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四
课外科技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课外科技活动与科学课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科技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是学校主要领导,组员为全体教师。组长亲自管,副组长具体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使活动开展得顺利有效。2、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活动计划。
(1)、教师制定课外科技活动计划,认识和重视课外科技活动。
(2)、为了便于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教师给每个活动小组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设置活动项目,提出具体要求。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活动时,每一组的组长要做好活动情况记载,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
(3)、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队伍。学校注意选拔思想好、责任心强、学识广博且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辅导教师。由各年级组负责落实各学科的辅导教师,教务处负责统一管理。对他们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奖励。
(4)、在学生中培养活动骨干分子,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辅导教师发挥了各年级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力量。注意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采取以高年级带低年级,以老组员带新组员等方法保持各类活动的连续性。试行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行组织活动,辅导教师只起参谋或顾问作用。
(5)、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建立兴趣小组,如科技制作比赛和科学学科竞赛等;还定期举行科学知识探究等活动。这样既可活跃校园气氛,又能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不断地提高学生探究科学事物的能力。
课外科技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特长得到张扬。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五
通过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造”,促进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出力。以培养少年儿童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理念。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科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家长的支持,从而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开创我校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以下对我校下学期科技活动工作作如下回顾和总结:
1、为了搞好学校的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学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科技教育工作的网络:
同时,学校在经费上给我们科技组开展各项活动予以优先的保障。
2、在配备校科技辅导教师的基础上,我们还在四、五、年级各班配备科普队长并建立班级科普小组。各班科普小组根据校班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这为全校科技活动的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3、在计划管理上,学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并把科技工作列入校长任期目标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有创建县科技教育办学的理念、规划和计划。并由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科技教育的年度计划、科技节计划和各阶段计划。
4、学校科技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分别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小发明创造制作展示;高年级科技小报展示;科普黑板报评比;堡小科技金擂奖活动等等。并有较为完整的科技教育、科技活动记录。
1、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使学校的科技教师受到很好的激励,大家鼓足干劲,团结一致,把学校的科技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2、学校领导的重视,使科技经费专项专用,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正常举行。科技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由原来的三名教师扩大到5名,另有2名教师同时兼职科技辅导员。科技组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并联合体育组积极参加第十四届县运动会,并一举夺得小学组团体第一名。
1、学校经常利用校班黑板报、校科技画廊、校广播台等多种形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科技教育,从而使科技意识深入人心,为学校科技教育的普及打下坚实的舆论基础。
3、我们还认真组织训练,积极参加市、县级的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且获得了较好成绩。四、因地制宜,抓好品牌项目建设。
1、在科普活动方面,每年都要举办学校科技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学生喜欢,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今年,学校组织了环保节能创新设计及科技小制作展评活动,科技小报比赛,科技黑板报评比,科技金擂奖等科技系列竞赛活动,“越拉越长”的头脑om万人大挑战活动,学生的参赛率达到100%。遥控车模竞赛,超级飞翼纸折飞机模型竞赛。
2、学校举行的各类科技比赛中,我们始终做到有布置、有发动、有评比、有表彰,从而使每次活动开展得富有成效,并力争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而且科技组各位教师每人都有各自的特色项目,徐中柱老师辅导的金钥匙知识竞赛活动已经成为我校的一项科普特色项目,在岛内外颇具影响力。徐中柱、朱晓明老师辅导的船模兴趣小组,徐中柱、顾欣老师辅导的车模兴趣小组,龚振新老师辅导的电子兴趣小组近年来在县各项竞赛中都名列前茅。
3、尤其是“金钥匙”系列活动的开展更是成效显著。近年来我校始终把“金钥匙”系列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科普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以及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首先我们全校师生普遍认为《青少年科技报》是一份融知识与趣味于一身的报纸。我们利用晨会、班会做好读报用报工作,并发挥广播、板报、自编小报的宣传互动作用。每学年我校都要开展两次自编科技小报展评活动,小朋友们把从《青少年科技报》、《动手做报》等学到的知识编写到小报中,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与体会,使我们自己编写的科技小报越来越精美。所以今年我们科技组、美术组、德育处在评选优秀作品时,发现学生们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有时真不愿意把一些作品割舍掉。近年来在参加上海市金钥匙知识竞赛活动中我们始终从普及着手,从班级读报用报的基础上开展学校初赛,并且每年在科技节期间举办以此为内容的知识竞赛。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兴趣小组活动,由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如何高效地掌握整理知识点,使学生积累的知识更多、更透彻。由于金钥匙活动的蓬勃开展带动了学校整个科技教育的飞速发展,并把我们的优势辐射到周边兄弟学校,携手共同发展。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六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1、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供机会,培养特长,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课外科技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智能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七
一、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
因地制宜地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旨在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家乡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1、扩大视野,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和情感紧密联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动下进行的。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供机会,培养特长,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课外科技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
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智能水平。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6、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山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农业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动物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
2、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萌发率的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花粉萌发观察、蛙胚胎发育观察、涡虫再生实验、胃液消化作用等。
3、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
4、调查、访问、参观、远足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
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在课外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助于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激发兴趣、提高生物学素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八
20xx年3月21日下午两点半,西昌学院20xx——20xx年度暨表彰大会在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吴昊教授、学生工作部部长张炜教授、科技处处长蔡光泽教授、教务处副处长王福明教授,以及团委相关领导出席会议,校学生会干部、各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和获奖同学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袁颖副书记主持。
首先,胡映副书记就我校一年来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科研成果。他指出,当代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种思想,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实现科技创新,对待科学研究不仅要注重个人投入,集体的努力更是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随后,校学生会科技部部长汇报了此次科技活动取得的.成果。
紧接着,吴昊副书记做重要讲话。吴书记指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工作应立足于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谋求更好的发展。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锻炼平台,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把自己培养成为能安心、能创业、能吃苦的“三能人才”。吴书记对各二级学院在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推进学生科研工作的进程。最后,吴书记对所有参会的同学提出希望,他希望同学们要注重一点一滴的积累,尽最大的努力坚持下去,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同学们对科研工作应抱以更加负责、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
最后,参会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恋。至此,此次表彰大会圆满结束。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九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公民和建设者,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社会,去面对21世纪更为严峻的科技挑战,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培养个性、挖掘潜能"的办学思想,我校坚持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1、领导的重视是学校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并能取得成绩的保证。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争创科技活动的开展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在学年计划中进行强化,在学期计划中再加以细化。
2、加强了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力量(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辅导员、科技辅导员共5人)。
3、积极依靠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先后到社区、离校近的郊区开展科技活动,使我校的科技活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校领导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纲要,学习加强科技教育的有关文件,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科技教育的目的,科技教育与科教兴国的关系;宣传学校科技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布置学校的科技工作。
二、活动普及化
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原则,它必须面对全体,所以我们狠抓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扩大科技教育的影响,我们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让科普活动走进家庭。
1、以校园为主线,探索普及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科技教育,走普及之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科学的浓厚氛围。
我校在这一年之中,经常开展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地掀起科技活动的高潮,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已举行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在学生心目中能留下印象的活动。比如:素质教育活动周、电脑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时结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神——科技教育要经常化,举行一些"地球——我们的母亲"、"科学在身边"等主题活动,制定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开展了科普讲座、橱窗展评、小报制作、科技小制作、科普主题会、参观考察、观看电影录像、读科普读物、征文、演讲、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书画……,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2、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注重在学科中的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占领了这一阵地,科技教育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钻研教材,发掘教材本身的科技教育因素,因学科而异,寻找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结合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增加学生实践时间,提高实践活动质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改革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3、以家庭为阵地,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我校结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internet上也有我们学校自己网页,学生可以以此为载体进行科技学习。这样的活动能加强学校科普知识的宣传,构建了科普教育的大范围,在家庭中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工作具体化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十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当前,课外活动越来越被众多的学校与教师所重视,因此实践证明,课外活动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我校课外实践活动及科技辅导老师,对于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对课外活动的认识。
实施课外实践及开展科技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素质的必要手段,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课堂教学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但只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等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个性与才智的发展。因此,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就成为了学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一个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必须重视的。
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多年来,我校的课外活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进几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好的经验,把开展课外实践及科技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我们本着对每位许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二、以人为本,增强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实施课外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素质,我们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燥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部感到课外活动是一种负担。在科技活动中,把一些课外活动项目做了加工处理,增加了学生的学校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地锻炼与提高。
课外科技活动总结报告篇十一
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将是21世纪的公民和建设者,他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素质去适应高度科学技术化的社会,去面对21世纪更为严峻的科技挑战,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德为纲、培养个性、挖掘潜能"的办学思想,我校坚持把科技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1、领导的重视是学校科技工作正常开展并能取得成绩的保证。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争创科技活动的开展列入学校的长远规划,在学年计划中进行强化,在学期计划中再加以细化。
2、加强了学校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力量(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辅导员、科技辅导员共5人)。
3、积极依靠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先后到社区、离校近的郊区开展科技活动,使我校的科技活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校领导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教材改革的实施纲要,学习加强科技教育的有关文件,帮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了解科技教育的目的,科技教育与科教兴国的关系;宣传学校科技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布置学校的科技工作。
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的原则,它必须面对全体,所以我们狠抓科技教育的普及工作。为了提高科技教育的效果,扩大科技教育的影响,我们在立足校园的基础上,还让科普活动走进家庭。
1、以校园为主线,探索普及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科技教育,走普及之路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学科学的浓厚氛围。
我校在这一年之中,经常开展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科技教育活动,不断地掀起科技活动的高潮,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已举行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在学生心目中能留下印象的活动。比如:素质教育活动周、电脑绘画比赛等。这些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时结合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精神——科技教育要经常化,举行一些"地球——我们的母亲"、"科学在身边"等主题活动,制定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方案,开展了科普讲座、橱窗展评、小报制作、科技小制作、科普主题会、参观考察、观看电影录像、读科普读物、征文、演讲、科技知识竞赛、科技书画……扎扎实实地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2、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注重在学科中的渗透。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占领了这一阵地,科技教育也就有了肥沃的土壤,可以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钻研教材,发掘教材本身的科技教育因素,因学科而异,寻找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的结合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增加学生实践时间,提高实践活动质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改革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
3、以家庭为阵地,拓展科技教育的渠道。
为了使科技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技教育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我校结合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把科技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internet上也有我们学校自己网页,学生可以以此为载体进行科技学习。这样的活动能加强学校科普知识的宣传,构建了科普教育的大范围,在家庭中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学生和家长的科学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