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国工匠心得体会(模板8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一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到达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仅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证明,仅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教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当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当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仅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教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二
《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 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现在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艺术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接受艺术的熏陶。我是的专业是二胡,二胡的技巧确实很难掌握,每天需要花很多时间来重复练习一首曲子,专业老师对我也非常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枯燥的,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首曲子便会非常的开心与自豪,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学校的优秀学长他们的技巧娴熟,拉的曲子委婉动听,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进步,更上一层楼!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 。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在这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现在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三
“年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之一,重点是坚持质量为本、创新发展和绿色制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很多工匠可以被称作“年大国工匠”,他们不仅仅是在制造上展现精湛的技艺,而是在注重细节,精益求精并实践创新,为中国制造打造更高标准的品质提供了很好的实例。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理解,简述一下我对“年大国工匠”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艰苦奋斗精神。
做好一件事,需要持续坚持、不断努力。在“年大国工匠”的路上,坚毅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许多工匠都是从青涩的徒弟阶段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们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有坚定的信心、保持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敢于创新的勇气。就像一名珠宝加工工匠,他把每一个环节都看得那么重要,每一环都为每一项工艺做到极致,就像“艺术家把每个笔触都画得恰到好处一样”。
第三段:注重精细品质。
“年大国工匠”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努力上,品质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很多工匠的心中,每个产品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一环节都应该做到极致。比如,一名她打造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她每一次打磨玻璃杯子都是非常小心的,她觉得每一角度、每一部分都需要打磨到与眼睛的高融合度。这需要“年大国工匠”具备精致的品质意识,基于对质量的认识和追求而培养的技术,始终关注着每个细节、构建完美的工艺品。
第四段:勇攀创新高峰。
“年大国工匠”不只是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思维上的创新。工匠们需要经常深入研究,不断突破创新。像一名自主研制3D打印技术的工匠,他用40块纸板堆叠的方式精心打造了一座小城市,用融合式的3D打印技术将纸质城市交给计算机模拟,最终完成了一个真正三维的小城市。他的作品彰显了“年大国工匠”的创新精神:在不断积攒经验的基础上,他们仍不断新颖、突破传统。
第五段:结语。
回顾过去,我们发现“年大国工匠”的精神是中国制造追求高质量和技术领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匠们将精益求精、艰苦奋斗、注重品质、勇攀创新高峰贯穿到日常工作和日积月累之中,扬起了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的制造华丽旗帜。我相信,只有在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上下足功夫,我们才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华丽转型!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四
周建民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万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巧思钻研,周建民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工作中,周建民追求精益求精。正是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他创造了精度达到头发丝直径1/60的“周氏精度”。
很多次精密量具的完成是靠周建民手工研磨与微米级“对话”;
很多次技术突破是靠周建民一次又一次自加压力把精度再一次提升一微米;
很多次技术空白的填补是靠他几天几夜没有离开工房的执着;
……。
追求极致已经融入周建民的血液中,成了一种工作习惯。正是这种对极致的追求,让他创造了精度达到头发丝六十分之一的“周氏精度”。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已经有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好像后面的工作靠着已有的经验继续下去就可以了。看了大国工匠《周建民周氏精度如琢如磨》后觉得自己需要思考和努力的还有很多。
时代在变,我们面对的学生也在变,我如何能更准确了解他们?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我如何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面对日渐深化的“双减”,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学生课后繁重的负担?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面对这一切,我只有秉承追求极致的精神,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让每一位学生家长放心,培养国家需要的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担负着传承文化知识,还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其中也包含着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五
《大国工匠》是一部关于中国手工艺人的纪录片,该片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价值,弘扬了传统文化,也激发人们对于手工艺术的热爱之情。本篇文章旨在分享我对于《大国工匠》的看法和心得。
第二段: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面对机械、科技、快餐式消费等现代化因素的冲击,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日益凸显。手工艺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文化和民族传承。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中,我们需要弘扬手工艺品的美学,传承技艺,让手工艺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第三段:手工艺人的生存境遇。
随着传统产业的衰退和社会变革,许多手工艺人的生存状况越来越艰难。然而,他们不屈不挠地坚持着自己的技艺,从不放弃对于手工艺品的热爱。这些手工艺人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艺术品,更为我们讲述了民族文化的故事,他们的精神和价值不容忽视。
第四段:手工艺品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型是推广手工艺品的必要条件,只有在技艺的“脸谱化”和技术的加持下,手工艺品的发展才能复苏。手工艺品在实现转型升级时,也需要各种渠道的支持和发展。例如电商平台的发展,让很多手工艺品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和销售量,也拓宽了手工艺人的销售范围。
第五段:总结。
在《大国工匠》中,手工艺人用手艺和心血诉说了他们对于手工艺品的热爱和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我们应该把手工艺品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象征,时刻珍视传统手工艺品文化,弘扬美德,传承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六
昨日晚上,班主任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系列片《大国工匠》,看后感触颇深。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大国工匠中各个岗位上的高级技工,生产的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质量要求十分高的产品。如果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会坠落;高铁可能会脱轨;轮船可能会沉没。这些100%的保证质量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习从为常。成为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质量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世界第二。这些都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加班加点,当别人休息时,他们还在一线,当别人一家人团聚时,他们只能独自一人在一线奋斗。
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场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借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奋斗的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我不是制造业专业,而是烹饪专业学生,我们需要不断的理解烹饪艺术的学习。烹饪不难,但做好不易,烹饪操作技巧确实很难掌握,专业教师对我也十分的关心重视。学习虽然是辛苦的,环境也热,但苦中有乐,每当我学会了一道菜肴,听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便会十分的开心与自豪,可是还是会有很多不足,很多的细节是需要装饰的。不能安于现状,要越来越精,掌握更多的技巧,突破一个个难点,用时间用心去练习。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今社会高手如云,而我,也要确立自我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提高,更上一层楼!
在那里,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此刻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技能竞赛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终的胜利。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七
喜欢什么就喜欢什么,能进入技能。我的文字解决了我自己对牛为什么会被技能迷住的理解,揭示了一个工匠对技能的追求的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工匠在现代社会之前是一个群体,他们的工作和劳动主要是手工完成的。
工业革命后,手工作坊的生产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所取代,手工业者逐渐被冷落。但是在机械化大批量生产的时代,更加注重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需要更多的工艺。
焊接了火箭心脏的高凤林,在35年内将130多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送入太空;潜水器总装总装配工顾组装了国内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小龙,观察窗密封等级达到毛的50%;80后海上液化天然气超冻运输船高级焊接技师张东伟,在薄如纸的银瓦钢上连续焊接4小时,无任何漏点。
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在发射飞船的整个过程中,焊工比自己重要得多。
因为一个小焊点脱落,可能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始。苹果现在风靡全球,除了得益于创意和创新,还与乔布斯等人精益求精的手艺息息相关。
但是在儒家,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读书高才是正道。工匠出不去的时候。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今天的情况不容乐观。
人们渴望成为官员、老板、大明星,渴望创新和创业。此外,在中国的教育机构中,仍然提倡所谓的精英教育,似乎只有培养出能做大事业的人才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目前,中国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理解,从知识精英到普通人,缺乏客观公正的理解。
目前,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培养工匠精神迫在眉睫。学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智谋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职业教育和应用技术教育。
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制度和机制,企业内部要给予熟练工匠应有的重视,更要注意政策向工匠倾斜。工匠不同于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他们的工作闪耀着智慧、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社会各方都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人文关怀。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愿景。另外,最近很火的互联网概念也给制造业插上了翅膀。我们迫切需要制造者的理念和工匠精神齐头并进,让工匠精神成为时代的共识,引领中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
大国工匠心得体会篇八
《大国工匠》讲述了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怀着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传奇”。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会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视职责为生命。在他们眼眼中只有精益求精,没有“差不多”,他们当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失误,也有人能把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这就是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让人不由折服这些“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作为新一代中国铁建人,更应该学习“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铁道兵的意志。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责任重于能力,意志创造奇迹”,面对困难,无惧无畏,迎难而上,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弘扬民族品牌,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