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体会(模板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一
重视贡献者必是为成果负责之人,不管职位高低,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阅读此书,便能窥探出管理学之精髓。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身体力行,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在工作中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比如你要教导孩子不要在外面捣蛋,若自身都没有做出好的榜样,没有自身约束力,孩子会听从大人的话吗同样,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书中,一直重复两点:1.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也就是说,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
实践证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只要我们中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卓有成效,平凡者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这是件枯糙的工作,却不是一件无用的工作,假如持之以恒吗,虽不敢说立竿见影,收获却也会很大。每天做好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如同记流水账,然后便去分析流水账,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决定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应该优先处理,之后才处理那些次要的问题。通过这样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优秀的管理者能使下属也变的优秀,能够充分激发别人的长处。同时,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其自身价值的体现。
另外,管理者的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书中谈到五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是经常性的,还是突发性的,用制定规范解决,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处理。
2要确定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哪些是原则性,哪些可以随机应变。
3仔细思考解决方案。那些条件必须坚持 立场,那些可以让步,程度如何。
4决策方案配合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执行中的重视反馈,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训练显得更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识和技能。管理过程中,必须养成许多新的习惯,改掉过去一些不良的习惯。
有效自我管理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在自我提高的过程的同时整个企业随着慢慢成长成熟起来。所以有效的管理,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全面提高之处。优秀的管理者更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管理者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 。通过强调贡献,使自身的价值转化组织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做事的风格及态度往往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态度决定高度,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即使没有所谓的职权,自己能用积极的态度像管理者一样的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时的上班时间内将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二)
这学期利用学习 之余时间再次拜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又一次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此书作者彼得·德鲁克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管理学是他一生主要的研究对象。此书是彼得·德鲁克40多年前写的一本著作,但是书中的思想和观点,现在读起来也仍然让人感到那么实际有效,感觉对自己的学习甚至是整个的人生规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本发表于四十多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极富洞察力而且文笔自然。管理大师德鲁克在书中重点阐述了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开始,通过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做好决策,要事优先,让自己的工作有贡献值,并能够用人之长,激发别人的潜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绩效,等等。在书中,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无论其职位高低,只要他们在工作中需要做出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管理者阵营的扩大有利于专业人员、知识工作者等生产力的释放与激发,实质性地推动组织专业能力的根本性提升,使“管理”成为一项应该被广泛掌握的能力。
进一步讲,德鲁克先生认为管理者是必须在工作中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知识工作者,由于知识工作者的工作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是否能够对自身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绩效和成就,使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有效性。书中随后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并且更重要的是知识工作者们的成果通常要结合起来才能够产生效益,因此管理者的作用和以前相比要重要得多。以上的种种理由,说明管理者必须力求有效!
德鲁克先生还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段训练,正是因为有了训练,他们工作起来才卓有成效。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而且必须靠学习获得。接下来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要在思想上养成的五个习惯,分别是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善于发挥人之所长、做到要事优先及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这五个习惯是此书的精髓部分,全书也是围绕这五点来展开说明的。
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分别对这五点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第一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历亲为的。然后是要统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自己要有一种刻意的倾向,用短的零散时间去处理必须由自己处理的不费时的事情上,把大块的时间留下来去处理相对重要的费时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能把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时间资源利用好,可以说就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德鲁克先生的这句话直接道出了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才能看到组织的整体绩效,也才能更加重视外部世界,才能使我们卓有成效,因为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有的管理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工作,他们工作的理想状态是用尽自己有限的能力在为组织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注重对外界贡献的管理者的工作却不一样,他们以整个组织为基点,放眼于外部世界,工作的同时更是为了挖掘组织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相对比较来看,重视贡献的管理者能够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因为他们重视贡献使自己拥有更高的视野,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只有期望为组织做出贡献的人才会主动去思索“我能贡献什么”,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使人发挥其长处。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来共同完成任务”。可见,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样整个组织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组织里的每个人都是各有所长的,作为管理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每个人的长处所在,并且想办法使其长处充分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斗力更强,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组织的突出特点正是内部成员所有长处的总和。
第四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为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见得真能做好,至于同时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谈了。为了达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们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一个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德鲁克先生在此重点是要告诉我们,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经说过,人的工作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时间更是极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着“要事优先”的原则,利用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优先做对组织有大的贡献的工作。这一点和我们在哲学上学到的处理问题的一条原则很相似,即认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优先解决,因为有的时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决定最后的结果。凡事都有个先后的顺序,但是如何决定事情的优先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好在德鲁克先生帮助我们总结得出了几条确定优先次序的重要原则即:重视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鲁克告诉我们的“要事优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则,对于年轻的管理者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他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决定优先事情的原则,而且还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对的事情。
第五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一项有效的决策常常在多种不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这也是做出有效决策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成熟的且经得起推敲的决策。这点启迪了我们,在做决策时要容得下异己意见的存在。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决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在做出决策之前,都着眼于具有战略性的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随后,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时的五大特征,即:一是要确实了解问题地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二是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件;三是要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四是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五是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接下来德鲁克先生对这五大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说明。
这五大决策特征及其详细说明让我对有效决策的真正涵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决策的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有效的决策有赖于一定的步骤,但是更有赖于决策者的分析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即决策者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来制订出最适合于目前状况的有效决策。
总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先是自己的管理者。将自己有效管理起来,然能进一步去影响、指导他人。管理者在内心上和实际工作中的有效性训练很重要,要有一种倾向性的意识去自我提高,发展自己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彼得。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所著《管理的实践》、《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责任、务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为众多管理者的案头必备丛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英文首版,一出版即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领导学领域的奠基之著。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大多数人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本书中,我看不到任何的学究之气,德鲁克先生写的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由此我们也能看到德鲁克先生毕生都坚持的对管理的态度:管理归根结底是一种实践。只有通过实践管理产生了成果,才是有意义的管理,而如果仅仅拥有管理知识,纸上谈兵,是没有太多用处的。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二、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擅于发挥人的长处。第三、在管理中有效地管理者必须善于做出决策,做出有效决策。
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简单的归位四个字:要事第一。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成大事者均精力充沛,动力十足,正是因为他们总是努力达成自我目标或要求。没有清晰的目标意识,就不可能有效组织和管理轻重缓急。道理很清楚,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每个人都能做好。我们在说要事第一,首先我们有时不知道什么是要事,其次,我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的要事,但我们做不到要事第一。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断与周围人的沟通,找准自己的目标,但是实际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正确的工作方法应按事情的“重要程度”编排行事的优先次序。对实现目标越有贡献的事越是重要,它们越应获得优先处理;对实现目标越无意义的事情,愈不重要,它们愈应延后处理。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我现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标”这一原则来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目标制定原则。“无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顺应自然,即所定目标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二是学会放弃,要有选择性而为之。做重要的事,而不是急事。这正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的重要管理理念。
用人所长:管理本身是一项高情商的活动,管理实质就是人员的管理,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所以本书中提到识人用人两个重要的内容。一个管理者要卓有成效必须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汉高祖说过,“夫运等策干惟幄之中,决胜干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吾所以有天下。”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标,只有真正的知人善任才能够真正提高组织的绩效。本书提到要用人所长,并且可以容忍优秀人才的一些小毛病或个性。但我们不应该因人设事,否则企业或组织容易陷入到派系斗争中。再有,书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在用人中培养人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须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成员的优秀品质和优势,有目的或有针对性的去培养人。最后,发挥人的长处包括了管理者自己,管理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不断的提升自我的绩效。
有效决策: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德鲁克先生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发现,他们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思考。
“要事优先、善用人才、有效决策”此三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想要学习有成效的管理,可以参考此书。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心得体会。
欢迎欣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20xx年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
读后感。
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20xx年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
作文。
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三
根据人力资源课老师的推荐,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一、重视目标和绩效管理。通过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让自己的工作更有计划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团队的目标,要通过组织来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组织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二、做好时间管理。我认为要更好的实现目标,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将宝贵的时间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划分。
三、用人所长。如何发挥一个人的长处,使他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这是我们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的目的。这要求我们根据工作中时刻变化的形势,对人员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合理搭配班子、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
四、进行有效决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决策,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决策的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关注经营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响经营结果的核心业务上,从关乎企业命运的战略目标着手,审慎制定战术策略和行动措施,按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先后顺序,充分发挥组织内各人的专业学历、经历特长,在总结过往经验的基础上做好综合分析和换位思考,把握机遇,有胆有谋,进行有效的决策,完成组织目标。
五、关注运营体系建设。达成目标要讲究方法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运营管理体,使组织内各人各负其责,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将更多的经历和时间给予“危机管理”,才能确保企业长盛不衰。
结合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关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并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对日常工作进行了改进:
加强职业素养培养,强化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时刻强调有效决策,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
文档为doc格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四
在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期待去看看,但是 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 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 时间、 讲求 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 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 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 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这本书,是一种冲动,也是一种欲望,是我长久以来对管理工作的热爱与对咨询事业的渴望,让我一气呵成。贪读之后,放松心情,心绪又重温一遍文中的精采字句,按奈不住提起笔在案上简单地图鸦自己的感想。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90年代中期写的,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也是他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一个特到之处就是以管理者自身为契入点,阐述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而不是让管理者去如何管理别人。
开篇首先阐明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但是不能教会的,是自我修炼的结晶,紧接着阐述什么是管理者,什么是卓有成效,所谓管理者就是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的知识工作者,不管是不是领导,都是管理者。卓有成效一般体现每个人对组织的贡献,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
要做到卓有成效,仅靠天资聪明、工作努力或知识渊博是不够的。要使你的工作卓有成效,还必须要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要做到卓有成效,并不需要特殊的天赋、出众的才能或者专门的培训。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的亲身亲为,这些事情实际上相当简单,那就是亲自实践。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就是记录好时间的使用情况,然后分析时间使用情况,分析时间的使用效率,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例如有些管理者除了圣诞节和新年元旦两天之外,每天晚上都有应酬,,凡是宴会都是公事,每次得花几个小时,而他又非参加不可,他们对这些应酬也没有抱什么幻想,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他本人对此也没有浓厚得兴趣,但是必须去高兴地出席,如此此类的时间浪费,实在胜不枚举,由此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管理者的时间,是被浪费掉的,表面看起来,是非做不可,但实际做了之后毫无意义,对公司企业,个人没有任何贡献。
如果要重视目标和结果,那么管理者就需要是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使个人能力与组织成果相融合,也能使个人成就与组织机会相融合,这也就是所说的第三步,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步,遵循要事优先,这与第一步掌握好自己的时间是相互对应的,这两步也是管理者有效性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在管理学也有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这个矩阵很早就听说过,今天在这里又重温了一遍。矩阵讲的是把事情分为1、重要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紧急;4、不重要不紧急,那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情,进一步说,我们多数人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作一件事,也不见得真能做好,如果在同一时间内做好两件事,那就更不必谈了,当然,人确实有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可以说,人是一种多功能工具,但是要有效地利用人类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所有人的才能于一件要务上,如,杂技演员可以双手同时抛七八个球,但即使是最好的演员,恐怕也只能玩上 十分钟。时间久了,他肯定难以继续,所有的球都得掉下来,所以要想卓有成效,事情必须有个轻重缓急,遵循要事在先得原则。
第五步,做到有效决策,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只是其中一项,管理者在决策时通
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但决策却为管理者特有的任务,要做到有效决策,还与决策要素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说来,有以下决策五要素:
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策才能解决。
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议案找出问题的“边界条件”。
3、仔细考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及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能被接受。
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那么在这五要素的基础上,管理者才能做到有效的决策
以上是我对本书的初步理解,认为这是是管理者卓有成效的五个步骤,这也许是片面的,当然,随着不断的深入理解,我相信总会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尤其在竞争恶烈的大环境下,应该多汲取前辈的经验总结,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在我以后职业生涯,我也不断摸索进取,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汲人之所长,为企业事业作出我的微博之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五
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一、改变管理思想
彼得·德鲁克教授认为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在于有效的“管理别人”而在于有效的“管理自己”,不在于 “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对企业的最终成果产生影响的人,管理者的价值不在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服从领导,也不在于职称、头衔或地位,而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识、才干或贡献意识,促进企业产生的工作成果。
“ 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包括整体意识、贡献意识和成果意识,管理者必须集中精力于少数关键领域,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如果事情本身不正确,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果,就是在“错误的事情上穷折腾”。管理者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按时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并产生成果”。管理者工作的失效乃至失败往往是自我管理不善,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高层管理者)或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中层管理者)。他们的时间往往被掠夺,使自己陷于日常事务或内部复杂的关系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忽略了产生成果的方向,忽略了产生成果的外部联系。
二、善用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有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必须清楚自己的目标,并弄清实现目标需要多少时间,这样才能建立相应的成果意识和贡献意识,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责任,工作中的琐事该放就放下,将能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情——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放下那些次要的、不重要的事情,关注于关键事情,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从源头或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一位管理者大刀阔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绝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文中举出罗斯福总统的机要顾问霍普金斯先生的一个实例:二次大战期间,霍普金斯已体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办公几个小时,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务都撇开,仅处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这丝毫无损于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尔还对他钦佩备至,赞美他是一位盖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务,当年美国政府无人能出其右。当然,霍普金斯只是一个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大胆减少无谓的工作,绝对无损于管理的有效性。
三、重视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应常自问:“对我所服务的组织,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我的责任是什么?”现实中大多数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勤奋,而忽略成果,一个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而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有责任和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一个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能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文中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当管理顾问公司向委托机构提供服务,总是先花几天时间对管理人员进行前期询问,当问到:“您在贵公司服务,自认为你应该做些什么呢?”通常对方的回答不外是:“我主持本公司的会计业务。”很少有人这样回答:“我的任务,是向我们的经理提供他所需的资料,使他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每一个管理者而言,应该关注三个方面的贡献,即关注组织的直接成果(利润)、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战略)、培养与开发企业明天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缺少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企业的发展就会面临困境。一个组织必须要有昨日的努力、今日的思考和明日的眼光才能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在变幻无常的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善于用人
组织是各类性格人的集合体,所谓人无完人,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而不是只看重各人的缺点,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组织目标,只抓住缺点和短处的管理者是无法集众人之力完成任务的。用人之长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用下属之所长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如何把平凡的人组织起来,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组织的力量就在于发现并发挥每个人的长处,管理者要为下属设计好每一个“职务”(岗位职责),使每一个职务都是“常人或普通人”能够胜任的,如果一个职务设计超出了普通人的能力范畴,或需要“非凡气质”或“特殊天分”,那就无法找到合适人选,也就无法达到组织目标的实现。
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容人之量,但绝不可以容忍一个人的“恶劣品行或腐-败”,绝不能任用“缺乏良知和良心”的人。有才能者往往自视甚高,以自我为中心,但这并不会影响这个人成为有作为的人或伟人,只用当一个人的短处影响到其优势发挥的时候,才应该考虑如何加以限制或予以帮助和弥补。管理者要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因为组织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要尽量发挥下属的长处,不但是管理者必须对组织承担的义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上级应该协助下属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凭其才干达成成就,而不必顾念其短处。当年的艾森豪威尔缺乏战略知识和全局意识,他的直接上司马歇尔,担心这会影响到他发挥组织和策划的长处,对此设专人予以辅佐,以弥补他战略知识的缺失和不足,使艾森豪威尔成为一代将领。
2 、发挥上司所长
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弄清楚,自己的上司究竟能做什么,有过什么成就,需要什么帮助,如何发挥他的长处?千万不要企图改变上司,抱怨上司的短处。下属必须根据上司的优势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以协助上司、上下一致,为组织绩效作出贡献。
3 、发挥自己所长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管理者必须清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必须找到自己可以做而且值得做的事情,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把自己的.表率作用建立在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
五、要事优先
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有效的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抓住“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忙忙碌碌、一事无成的人往往低估做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且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最终往往是乱了章法、乱了方寸。
现实中管理者往往事务缠身,在现实压力面前,那些危机事件或紧急事情必然优先,而“具有未来意义”的机会和事情就会暂缓,事实上只要暂缓,就不会启动也许永远也不会启动。这是一个组织难以成功地走向未来、走向更加强大的原因。
六、有效决策
管理者的基本工作就是决策,管理者的决策不是就事论事的解决例常问题,而是基于思想观念或高层次的认识和方法。比如公司资金不足,他不会马上想到发行最容易售出的债券,如果他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有赖资金市场的协助,他会创造一类新的投资人,设计出一种也许目前根本还不存在于大众资本市场的新证券(以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为代表);又如公司的各部门主管都非常干练,但是都处于各自为政状态,有效的决策者也不会马上想到杀鸡儆猴,而会从更根本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大组织的观念(以通用公司的总裁斯隆先生为代表)。
有效的决策者,第一步总是先从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找出真正的问题,不会只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的问题,更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20世纪初,贝尔公司的总裁费尔先生,在任职的20年时间中,做出若干项重大决策,提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建立了贝尔研究所、发行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普通股,使贝尔公司成为首屈一指的民营通信企业。有效的决策往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性需要,而是出于战略性的考虑,所以会与当时的“众所周知”的看法大不相同。
“ 善用时间、重视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管理者的见解源于事件、学习和修炼,不能简单获得,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只有不断的提高认知、提高修为才能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六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推敲起来,使某项工作产生效益和完成某项工作,可视为同义词。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工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首先必须要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换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
开篇的第一句话,就说到了我心里。读德鲁克,“首先必须要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我意识到,我必须调整,我要对结果负责,我不能总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另外,我还有一个困惑:管理者工作的评价标准是什么。读德鲁克的这句话,我明白了,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要直接和公司的收入挂钩,关联度要提得更高。
“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每一位管理者都要面对的现实是,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他必须面对四类非其本人所能控制的现实难题。。。1 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2管理者往往被-迫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3。。。管理者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有效。。。4 管理者处在一个组织的“内部”,受到组织的局限。。。当组织的规模日益扩大,并且看来日益成功时,其内部的种种事务也将变得更多,这些事物将占据管理者更多的兴趣、精神和能力,使其难以顾及自己的真正任务,无法为外界提供有效的服务。。。电脑只能反映已经存在的情况。而身为管理者,必须生存及工作于企业之内。所以,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努力去察觉外部世界,则组织内部的事务将蒙蔽他们,使他们看不见真正的现实。。。就不可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某公司,各级管理者就处在这样一种困境中不能自拔:公司规模1年内从100人扩张到200多人,收入增长不大,大家都说很忙,坐在座位上动不了地方。
德鲁克深刻剖析了管理者面对的困难,这个表述非常到位。组织的发展,是随机遇跳跃式的,每一次跳跃,会引起组织规模的变化和内部流程不适应。规模的扩张,会造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假象。内外发展的不协调,管理资源投入跟不上实际要求,给管理者个人带来的例外工作更多,管理者处理事情时按重要程度排序,在有限时间内对事情会有所取舍,对内工作虽然不直接创收但在领导眼皮底下做事,功劳和苦劳到能看得见,总能保住饭碗,对外工作尽管可能会带来收入,但和领导沟通的机会少,不利于岗位升迁,多数选择安内而弃外。
德鲁克的分析,从另一个侧面也暗示我们优秀管理者的行为特点:1 能跳出组织的局限解决问题。2 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能锐意改革。3 能控制自己的时间。4 能做应该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想推动一些改革,即使是一个小动作,马上会有组织反弹,最后事情朝着最坏的发展,而我个人就被视作异类,冷嘲热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故事都来了,好在我还强势,否则就无法容身了。仔细想想,这是公司成长的过程,是管理者交学费的过程,只不过过程有点长,是以牺牲公司的发展为代价的。所以我推崇太平洋建设的董事长严介和选择管理者的标准:经历过苦难。估计在他看来,经历过苦难,是能解决困难的必要条件,公司少交成长的学费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实践中都要经历一些训练,这一训练是他们工作起来卓有成效。。。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换句话说,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下列五项是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1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3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4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就。。。5 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看完这部分,我一喜一忧。喜的是,我了解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培训的。忧的是,第3项做得不够好,善于利用长处这一点,做得不够,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但是对利用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上,知之却未行。其实,组织是放大自己能力的地方,自己的能力放大只能靠组织,在组织里不利用组织的优势,是可悲的。有一句歌词“在人多时候最寂寞,笑容也寂寞”是同一个意境吧。
德鲁克所总结的五点,内容的顺序按照从基础到提升的逻辑写的,但如果按照重要程度排序,我认为5应该排在第1,因为组织太需要管理者的决策了。中国人缺乏决策了,比如你请客吃饭,问客人说你吃什么,客人大部分都说随便,等等,这就是中国的文化。管理者都希望做对的决策,但在太多的不确定面前,他们的态度摸棱两可,下属就无所适从。其实,适时的决策比不决策好,不决策有时还不如错误的决策好。在相信大家,相信没有谁有意做错误的决策的前提下,不决策肯定没有结果,错误的决策等到被认识到了并做修改后还有得到好的机会。
“要用人所长:管理者要运用人的长处,面临的第一关即在于择人。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得鲁克真正切中了问题的要害,美中不足,是“择人”的重要性阐释篇幅不足,我看了感觉不解渴,而这个问题是好多年不能说服公司其他管理者的点。其实,很多人口头上说理解了这一点,行动上却总也不把人当做资源,举例来说,钱是资源,你做一件事时,希望钱越多越好,即使不花,放在那心里也有底气;聘员工做一件事,却总是找工资最少的员工去干,这是什么思想?这是把员工当成成本了,没有当成资源,如果当成资源的话,你会找最有价值的员工去干了。嘴上说以人为本,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实,观念里它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比资金资源。叶公好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究竟该如何用人,才不致陷入因人设事的陷阱呢?大致说来,不外有下面四个原则: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会将职位设计成只有上帝才能胜任。。。2用人所长的原则是:职位的要求要严格,而涵盖要广。这是说,合理的职位,是对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战。同时因为职位的涵盖很广,所以人们可以把与任务有关的优势转化为确实的成果。然而,许多大型组织的政策却与此背道而驰。它们的职务设置过于具体,看起来似乎非要经过“特殊设计”和“特殊加工”的人选,才能达成职位的要求。。。职位的要求往往会随着情况而变动,甚至变动非常剧烈。于是,一位本来“绝对适合”的人选,可能忽然之间完全不适合这一职位了。只有把职位设计得涵盖较广且要求较严,才能使人在情况有所变化时能适应新的需要。。。3第三个原则,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换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决定将某人安置于某职位之前,会先仔细考虑这个人的条件,而且他考虑时绝不会只局限于这个职位。。。4 第4个原则是。。。用人之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管理者在用人时必须重视机会,而不能只抓存在的问题。”
“只有经得起绩效考验的人,才是可以提升的人。。。反过来说,对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人,尤其是一个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的调职,这是管理者的责任。。。任何一项人事任命都是一个赌注,但是,只要能抓住某人的长处是什么,这至少是合理的赌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论述了一个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想要学习有成效的管理,可以参考此书。下面是带来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一口气把此书读完,深有感触,全书以提牵引与实际的管理实践联系甚为紧密,此书还非常确定的回答了一个问题“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学会?”答案是肯定的。与此同时发现自身在管理实践中确有很多方面考虑欠周全。记录心得以备后鉴。
书中开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书中将“管理者”的定义扩大为能为组织作出贡献的知识工作者均可称之为“管理者”。我认为,现代意义的管理者可以有更为宽泛的理解,即拥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称之为管理者。这是一个泛概念。例如一个清洁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样的方式和时间来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认为他就可以称之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对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约不是金钱或是其他资源,而是时间。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创造而唯独时间是无法被创造且是绝对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费,很多人都忽视了、那么,对于这样真正稀缺和高价值的资源,我们应当给予绝对的重视和精确的管理。把自己的时间花在真正创造价值上,这里,德鲁克提供给了我一个方发,抽样记录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消耗,不要事后回忆,要马上记录,这样可以不断查看自己的时间支出,以作出正确调整。此外,德鲁克还提出,时间应当整块运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个报告,我花3小时写完要比我每天10分钟花18天写完质量高出许多,这点我深以为然,并在实际中应用。
管理者自身还应当准确定位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贡献什么。这是我作为sife队长和学生会副主席欠思考的问题,在sife,考虑的事项过于细节,求全责备。结果弄得自己比较疲惫,周边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样跟着我转;与此相比,在学生会我就不尽责了,很少主动策划事情,更多的是事来受命,虽能解决问题,但毕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考虑),如此说来只是说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贡献点”在何处。想清楚这个,还需要重点花功夫的就是人际关系和有效会议了,通过这两者来控制组织的作为以及体现自身的贡献。
组织中的人不可能劝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种人才都有,这样的组织也才平衡。从我的角度来开展工作就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长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关注他们的长处并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来提高业绩,而不是把焦点放在短处,这样往往选出来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组织需要的是“优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这并不是不考虑短板,这对于不同的工作或岗位来说有不同的标准和底线,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时,应该明确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紧急”、“重要”来划分四个维度从而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小结一下自身要明确的项目:1、自身在组织中的位置;2、自身的贡献点在哪;3、明确成员的长处;4、明确事情的性质。
我在组织中的工作其实大部分就是做决策,那么决策的有效性就直接决定组织工作和我自身贡献的有效性。德鲁克给出了很好的参考准绳,即,以结果为导向。把所有决策的焦点放在最后的结果上,这样就不至于偏颇。
通过此书的一些启迪,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的观点,“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否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在进入新东方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以前自己与朋友合伙开学校的时候,对于管理是空白,只知道自己努力干活,努力工作,管理的是自己,决策也是很失败的,应该让决策变成可以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还需要承担做出决策的责任,不能推脱,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会失去下属的信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篇九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让我们站在企业管理的另一个层面,重新认识“卓有成效”和“管理者”。他并不仅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方法。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创造的成果是什么?要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要使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须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整理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
二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贡献,他所追求的管理是:如果管理不能产生成果和贡献,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客户对生产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不认同,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就是失败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培养他人,发展自我,他所提供的管理也是失败的。有效的管理者对成果负责,而不是结果,并不是完成了工作就完了,而是要达到成果和绩效的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内部的贡献和价值要被外部环境所认同和接受。
四是要事优先原则,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处理工作时会分出事件的轻重缓急,并会针对事件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能同时处理好两件甚至几件重要的事件的人屈指可数,所以,他们会着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脚踏实地的把他们做好,然后再进行第二件要事。
五是有效的决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他们随时都会面临着决策,决策是每个管理者面对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都是重大决策,所以决策的信息、要素、环境、内容、风险等都是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
企业和岗位不一定需要天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能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的工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过去人们总是追求卓尔不凡,我的理解是,卓越如果是由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那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管理。你学会记录时间了吗?你分析过这些时段所做的工作哪些是有效、哪些是无效吗?你学会管理时间吗?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你要学会将重要的事件用一整块时间去处理。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须对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阅读,我认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好组织沟通的工作,同时重视团队的协作与贡献,自己要不断的努力发展,并为企业、下属、岗位培养接班人。再卑微的工作,只要其产生了令外部环境满意的成果和贡献,他就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