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正确理解体积。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二、练习(教材43页练习题)。
1、第5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在摆长方体、数据整理、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3、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会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一、复习旧知,呈现课题。
1、体积是指什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2、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里含有多少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体积是8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呢?这说明了什么?(生:体积是多少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以前问过我爸爸。
师:你真是一个勤学上进的孩子!
师:你们对他的回答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观察操作,实验探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1、探索活动:
小组合作(每四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
活动前师友情提示:
(1)每个小组用40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
(3)我的发现是___。
2、成果展示:
(请小组代表到台前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拼摆的过程并汇报方法及结果。)。
(1)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每排个数相当于长;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板书:长宽高)。
(2)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3)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的字母公式怎样写?v=a×b×hv=abh(板书)。
(4)说一说: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长、宽、高)。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三、巩固发展。
计算出数学课本的体积。(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该项任务)。
四、小结。
板书设计:
v=abh。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长方体的体积。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体积公式的运用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比较大小,复习引入
1、比一比。出示书包、文具盒。问:谁大?谁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他们的什么?体积指的是什么?
2、说出下列图形的体积是多大?你是怎么想的?(都是有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
小结: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3、出示橡皮。问:什么形状?它有体积吗?体积多大?请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
4、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感知认识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边说,老师边演示四种不同的摆法)
3、观察发现:通过刚才的摆,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三、启发探究,自主建构
1、出示长5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
问:要摆成这样的长方体需要多少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开始活动,发现不够摆)
问:不够,怎么办?你能在头脑中想象,把它补充完整吗?(又开始活动)
2、汇报交流。并演示摆的过程。
3、出示长8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你能摆这个吗?
4、听要求摆。
(1)自己摆一个长6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的长方体,并说说它的体积。
(2)想象一个9米、宽7米、高4米的长方体,并说说它的体积。
5、思考总结。体积与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呢?并快速验证黑板上的数据。
四、解决疑难,运用拓展
1、解决橡皮的体积。要求它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师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求体积。
2、自己求数学书的体积。
3、出示:亚光纸箱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8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小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五、全课总结
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3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3;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3。(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3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3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3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3?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物体的体积概念和单位。
2.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提问长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二)生成新知。
1.操作转化。
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引导学生通过数组成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录、整理数据。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预设:学生数面前长方体时在数小立方体时和同组其他同学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小正方体,从左往右依次数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记录不够工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所得数据参考教材中的方格进行填写。
学生汇报展示,总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2.操作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3.总结概括。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展示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组织同学们计算各个长方体的体积。
2.展示两个具体的长方体,比较那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找两个长方体并量出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
(1)指名填空。
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
(2)议一议。
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个别回答。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书第29、30页。
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指名板书。
(二)后教。
(1)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指名回答。
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3)小结。
出示公式?生齐读?
七、检测。
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课本第31页第一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九、当堂训练。
作业:练习七第8、9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
(1)指名填空。
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
(2)议一议。
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个别回答。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书第29、30页。
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指名板书。
(二)后教。
(1)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指名回答。
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3)小结。
出示公式?生齐读?
七、检测。
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课本第31页第一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九、当堂训练。
作业:练习七第8、9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理解底面积。
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指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投影显示)。
2、填空。
二、探索研究。
1.观察。
(1)长方体体积公式中的“长×宽”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中的“棱长×棱长”各表示什么?(将复习题中的图用投影显示出“底面积”)。
2.思考。
(1)这条棱长实际上是特殊的什么?
(2)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又可以写成什么?
v=sh。
三、课堂实践。
1.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后,学生讲评。
2.做第35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横截面;把这根木料竖起来实际上就是什么?再让学生做后学生讲评。
3.做练习七的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老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课堂。
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后实践。
做练习七的第10、11、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