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心得体会(实用9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一
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其实,在以前,我在班级里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往往落于形式,小组长不知道怎么组织组员讨论,全班交流的担子总是落到优生的头上,一节课看起来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并没有到达老师想要的效果,小组评价只能激起学生一时的兴趣,时间长了,组员们也不在乎小组评价。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这次我们学校这样有针对性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给大家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学生应该怎样自主学习,小组应该怎样合作分工,在组内交流时,应该如何交流,小组长在组内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全班交流时,讲的小组应该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小组听又该如何听。这些问题都在学生课堂行为规范里面,为学生们一一解答。
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小组的建设就是一个小集体的建设,如何建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如何建立他们的风格,如何将他们的风格引导向更积极的方向,如何评价他们的合作结果,这些都大有道理。
在这其中,小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训,小组长可以帮助老师管理课下纪律,发现分析学生问题,帮助老师指导后进生,帮助学生检查学习结果,鼓励小组竞争等等。
小组的特色不一,所以合作和展示成果的风格和方式也大可不一样。同时,学科不同,学习方式也千差万别。所以小组合作要想运用的好,要依靠各科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深入认识,各位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入培训和引导,还有小组长积极有效的引导。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要把握好时机,踊跃参与到这次轰轰烈烈的革新中来。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一个团队,B小组的合作是我们一直以来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有幸能够亲身经历团队协作的全部程度,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合作的关键,也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优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我们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人有所启示。
第一部分:组建团队。
在组建B小组的过程中,我们有着相对清晰的目标,这是我们之间保持的清晰而连贯的沟通的结果。我们在选择团队成员时,为首要考虑技能多样性和个性上的互补性。我们不仅有技术上的专家,也有强大的策划、交流和领导人才。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愿景是共同的,这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始终保持一致,无论我们所面对的挑战多大,我们都能坚定而热情地坚守我们的目标。
第二部分:坚定的沟通。
在合作的早期阶段,我们就意识到了相互之间高度清晰的沟通至关重要。我们经常交换意见和想法,讨论项目的每一个方面,传达我们的期望和需求,并提出我们的疑虑和对方的挑战。我们经常通过远程会议,团队建设活动和即时消息来交流,这有助于不同成员之间更好地相互理解和协调。我们的沟通很明确,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出贡献,如何向团队最优地贡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
第三部分:清晰的职责。
我们还认为,在B小组内,知道每个人的职责和期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明确的联系人和成功的项目经理来保持整个团队的公开透明度,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这使我们能够在整个团队中共享和掌控项目的进度,并及时调整我们的计划以确保团队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第四部分:强大的支持系统。
我们意识到,人力和资源限制,个人际份额不同,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关心和专注在项目上的某些方面。为此,我们的团队建造了一个强大的支持系统,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相互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也经常分享资源,从一个新方法、工具到最新的开源代码,以便确保我们能够使用最好的工具和技术达成我们的目标。
第五部分:发展适应能力。
如今,组队和合作已成为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冲锋和撤退的战争。因此,拥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合作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明白到,灵活的文化和对更改的高适应性是成功的关键。我们对大局和对细节有着全面的认识,知道如何调整项目目标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来应对不确定因素和挑战,因此我们的团队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效、成功和满意的。
总之,在中小型团队中合作岂止是一种必修课程,更是一份必备的资料和技能。如果你能够合理科学的运用这些技能,则你的核心团队一定也是万贯家财,百业兴隆。B小组合作的精髓就为大家所掌握,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改进和共同的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建立一个高效、成功、满意的团队,成为一名卓越的合作者。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三
自从10月以来,学校响应县打造“生·动”课堂号召,在班级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讨论——展示”的三环节教育模式。这一个多月来,小组的合作也有了初步的雏形。现在我就对我班的小组建设的现状和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与反馈。
1.小组长责任制。
自10月中旬,我校为打造“生·动”课堂,形成小组后,我就在班级中制定了小组长责任制度。每组固定一名小组长与副组长,无论在课上亦或是课后小组长都有责任监督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个人的卫生保持状况以及小组内的纪律状况。副组长既是助手也是竞争对手,当小组长出现“失误”“失察”等情况,则由副组长顶替小组长职务,并实行小组长权利。
显然,这一个月来的成果还是可以看得见的。下课时分,只要提醒小组长做好自己的责任,小组长便能很好的履行职责。教师的事情也会相对的减少,不用事事包揽。现在唯一还会出现的问题是有部分任课老师不会在课后进行提醒,导致小组长也会忘记自己职责的时候。
2.小组讨论的概况
既然是进行小组合作的教育,那么当然就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在小组讨论时,我采用的是之前在磐安文溪小学进行过教研指导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时,全体起立。讨论完成的小组则可以坐下。现在我们一年级由于年龄小,且刚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很多习惯方面也有一定的问题。因此在小组的讨论环节中,现在多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为基底。在一个问题的处理上,让小组成员发言,其他同学倾听的同时也思考。比如出现一幅图,左边有3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这样的图一出现,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得到此处用加法算式进行解决问题。此时我就会让孩子们先说一说,“左边有三只小鸡,右边有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是7只小鸡,所以算式是3+4=7(只)”。虽然大部分的同学能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但这些同学里面仍然有些孩子不能准确的表达出算式的意义。因而就会有混淆概念的时候,尤其当我们学习减法之后,对于某一个算式中使用7-1=6,还是用7-6=1来解决问题,就会很值得探讨,所以必须让孩子们能够用语言说出算式的意义,这一步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而如今这种小组中的说一说,能很好的在组员之间产生共鸣,且有不会的还能先听后说,以及可以让小组成员教着说。
1.小组长的培养刻不容缓。
小组长既是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那么对于小组长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了。首先在小组长的选择上就是一个难题。这个同学最好是学习名列前茅,且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自控力以及魄力。能同时做到这些的同学并不多见,寥寥无几。所以在小组长的选择上也是慎之又慎。实在有一些小组的组长没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只能安排上一个可以与组长互补的副组长。可即使这样小组的建设还是非常有困难的。如当组长与副组长的意见不合时;如小组长的表现没有副组长更好时,留之无用,却又弃之可惜。所以紧迫的需要进行小组长的培养与培训。
2.小组讨论中的诸多问题
小组的呈现,既要有领导也要有分工。领导当然有小组长胜任,而这个分工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特殊棘手的问题。单单由小组长进行分工还会遇到不少问题,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均由教师参与到其中进行分工,这样的时间一开始是不够的,但教师参与过分工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也能进行一些模拟分工问题。但课堂上的时间消耗就会过多。一年级的学生合作有时并不是合作,而只是告诉。这种“告诉”据有提前性,从而阻断其他学生的思考,而从小组讨论的氛围转变成“一枝独秀”,那么分工或者合作的目的很显然就没有达成。并且学生课堂讨论中的时候,有这样自说自话的,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造成最后小组的讨论也没有能够顺利进行。
这一个多月的小组合作建设有那么一点点的成就,当然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还要多学习多讨论,努力将班级中的小组合作,建设成有用的,有效果的合作。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科技的发展,团队合作已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B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结识了优秀的人才,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技巧和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们的B小组合作心得体会。
第一段: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
在B小组合作的初期,我们共同明确了一个原则——定期召开会议,定期沟通。虽然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地理位置上分散,但我们仍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上集中汇报和讨论任务的进展情况,简明扼要地分享工作的细节和问题,以便更好地协调任务的顺利开展。这样的机制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对工作进行交流,使得在工作环节中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误解和分歧。
第二段:协作分工标准化。
在B小组的合作中,我们采用了一种有效的协作分工模式——每个小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专业领域和能力分配相应的任务。这样可以保持项目的高效性、透明度和准确性。并且,我们还建立了一个任务管理系统来掌握每个小组成员负责的任务及其进展情况。这让我们有序地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度并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第三段:鼓励协作互助。
在工作时,同事之间发生意见分歧、效率低下和任务进度滞后等情况是难免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和分配工作,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或推卸责任。我们也以手中的资源为小组成员提供帮助,让各成员在项目出现困难或至关重要的时候都能得到支持,并在适当的时候获取建议和反馈。
第四段:互相学习和提升。
在B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团队合作、沟通以及其他方面的技巧和理念。我们分享了我们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同时,我们也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高自己并发掘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意识到,这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提高系统不仅能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还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和开放互动的氛围。
第五段:合作后感。
通过此次B小组合作的经历,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做事效率的重要性。在这个小组中,每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归于整个小组的共同成果,也算是对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果的一种回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各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合作,并学会了如何与其他人员分配和分配任务。
总结。
在我的眼中,一个优秀的小组尽管它的成功方法各不相同,但所有的小组都具备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成员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共同追求团队的成功。通过此次B小组的合作,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也学习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并且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希望今后能扎根、继续合作,共同开创出新的辉煌。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五
自从学校强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本人也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于3月2日在九(三)班上了一节探究课(《拥抱美好未来》),通过对这节课和在其他班的教学状况进行反思,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需要从下列三个方面努力。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之后才会发现问题,才会提出问题,才能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素材和探究的依据。
思想品德学科要求学生能利用掌握的知识观察社会、分析社会现象,在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在分析时要回归教材,即用教材中的观点来解答、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思考发现的疑问往往就是对社会的观察和教材的观点感到矛盾的方面,这恰恰是需要教学中突破的重点,更是小组合作探究需要解决的重点。
反思我在九(三)班上的课,就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当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你知道的新名词或新事物”导入后,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是学生阅读教材,将教材中自己认为重要或关键的信息找出来,之后安排学生分小组在一起交流各自找出的信息,在一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后在全班交流。看起来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其实是一种肤浅的学习,尽管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找出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但没有给学生进一步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阅读教材后哪些是自己理解了的?哪些是自己有不同看法的?哪些是自己还有迷惑的?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增加一个内容:在找出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想一想还有哪些疑问?然后再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既交流找出的信息又交流各自的疑问,并把各组的疑问提出来作为小组探究的问题,效果应当更好。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后还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只有对基本观点扎实掌握后才能在小组合作探究时使用学科术语对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我上课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对基础知识、重要观点归纳后组织一次识记竞赛,小组内相互督促,小组间相互竞赛,那么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得到充分体现,就会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奠定良好基础。
小组合作探究需要在课堂中提供探究情景和问题,当情景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问题设置有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话可说,合作探究才有效,也才能保证小组合作探究达到预期目标。
情景和问题设置可以由老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准备,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置,不论哪种设置方式都要把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即设置的情景和问题时为了解答学生疑问、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热烈而设置问题。
设置情景时首先要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其次要根据待解决的问题和目的选择情景,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对思想品德学科而言还要注意导向性,尽量避免带有负面影像的情景。其三是使用一个连贯情景还是采用多组情景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一般不宜超过三个。
问题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一个组三个四个同学,基础学力不一样,需要设置至少三个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开始的时候对于浅显的问题可由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指导,深一些的问题由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进行主要探究,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做好记载,再逐步推进。当然问题提出后还要给学生预留一定时间独立思考再组织合作交流与探究。
反思近期上的几节课,在情景设置和问题设置时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九(二)班上《拥抱美好未来》时设置的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较好。具体的做法是:将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来完成。总结的题目是“拥抱美好未来,我们的宣言”,首先学生在组内总结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由4号同学代表本组发言,时间一分钟以内。在全班交流展示时,4号主动跑上讲台,将“终身学习、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珍惜在校学习机会、担负民族振兴使命”等关键信息表达得很充分,教室里学生自发鼓掌达五次。通过这种形式总结学习内容效果较好。
同样在上这一课时还设置了一个情景个人认为较满意:一位老人临终时对子孙说:“我这一生: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千万别学我呀!”问题:1、“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不好读书时好读书”这句话怎样读?怎样理解?2、为了避免出现老人这样的遗憾,我们现在该怎么做?3、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请说明理由。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对终身学习的认识、要求、意义,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问题设置由浅到深,第一问看起来不是思想品德学科的问题,但基础学力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读和理解意思,感受到要终身学习,第二问让他们知道要珍惜在校学习机会,第三问则可让基础学力较好的同学引导他们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而且这个素材取自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话可说,并能用学科术语回答,效果较好。
不满意的也是在这一课中设置的一个情景和问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设计了一个“黄河水·中国结”的探究情景:著名作家张贤亮创办西部影视城,游客如潮。他在小瓷瓶里装上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每个卖10元,被号称天价黄河水。后来他又在中国结中装上小瓷瓶,里面装2毫升从壶口瀑布取的黄河水,这样一组合,一个中国结最高可卖出200元。几乎所有前去旅游的人都会购买。问题:1、张贤亮的这种成功的经商方式是怎样抓住消费者心理的?2、你从这一事例中得到什么启示?原本是想达到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但我在之后即兴加了一个探究:如何把冰卖给因纽特人?如何把梳子卖给寺庙?学生确实感兴趣,探究的`热火朝天,交流展示时也很有激情。但过后反思时总感觉有不对的地方,现在想想,这个问题本就不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在学习科教兴国内容时设置,本节课的创新精神不是重点内容。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还是在于不相信学生,总害怕漏掉了内容,总想把所有内容都在自己主导下让学生过一遍。
仔细想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把问题设置不提前预设,在备课时收集足够的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素材备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要求设置情景进行问题探究),在课堂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对学生需要突破的问题选用情景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宗旨开展探究。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花大力气研究,确实做到勤于课前。
由于各班推进的进度不一样,培训的力度不一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老师不断加强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老师还要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真正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刚开始尝试时,有的小组组长不组织组员开展探究,组员间进行交流,组长不管不顾,有的个别组员不理会组长的安排,不参与小组活动。在课堂中便经常强调:我们三个人、四个人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任何人都要为团队负责,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原因影响团队的成绩和荣誉。组长不仅自己要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组员都会学习。相对其他学科,一般情况下,组长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难度不大,更多的是担负小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任务。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团队意识,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最终共同提高。
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时,老师要告诉学生方法并参与学生探究。我在上《未来道路我选择》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组织学生探究、归纳本课内容。我到刘逸的组参与学生活动,首先问他们采用的办法,刘逸告诉我,先由个人说出找出的关键信息,对大家共同找出来的要点进行归纳,再对个别的信息进行分析,看是独立的要点还是主要观点的解答,若是独立要点就要归纳到知识体系中。我对她的做法表示赞同,并和他们一起对教材内容归纳为“选择前、选择中、选择后”。然后我到黄梅组和他们一起探究,将教材内容归纳为“面临选择、怎样选择,选择后怎么办”。尽管两种归纳的表述不一样,但引导学生学会了归纳的办法,在全班交流展示时得到认可。
同样在学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对《课堂作业》中“刘杉的苦恼”进行合作探究,组织前进行了探究提示:1、苦恼的实质是什么?2、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教材中的观点表述)3、具体的办法有哪些?(列举越多越好)。学生合作探究时,我走到谢枫组时,便弯下腰问他们探究到第几个问题(共四个苦恼),他们说正在探究第二个。我便要该组的四号同学周浪告诉我第一问的苦恼实质、科学策略和方法、具体办法,周浪基本能按要求回答出来,后来我又问了陈卓、李欣颖、马俊杰组,基本都能按要求回答。说明告诉了学生方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效果才会有保证。
同样在该班上课时,组织学生对内容进行小结,其他组全部发言了,唯独陈冠文组没有代表发言。我便说“还有一个组没有代表,请赶快派代表发言!”冷场了一会儿,见我继续等待,组长陈冠文站起来开始发言。他发言结束后我说:“组长陈冠文绝对是有团队意识的同学,但一个好汉三个帮,我希望你们这个组能在组长带领下,有让我惊喜的表现!”在后面的学习中,该组只要有举手的同学,便让他发言。后来上课时各组发言都有好转。
其实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本就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当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更要当老师的履行职责。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六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在我校新课改的指引下,我校教师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过程中,我感到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闹的场面。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忙而无序”。有的小组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那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只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有的小组成员相互推辞,谁也不愿先发言;有的小组干脆借机闲聊、说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活动的规则。
针对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做法:
(1)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小组交流时“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做到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听清别人说话的意思,学会尊重别人;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除了组长,还要有记录员和汇报员。各班的小组长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主要职责是对本组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认真有序地开展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则进行归纳总结后代表本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或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都是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所以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题导入时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是有差异,因此对物质的特性认识就有不同,所采取的分辨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但大家在一起讨论后就可以集思广益、互相补充、共同提高。
(2)在出现疑难问题时进行合作。
在教学过程遇到一些是而非是的问题,这时没有急于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虽然这样可能是多花了点时间,但会突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经过辩论得出的答案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要组织合作学习。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各小组成员各抒已见,目的是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如果出示问题后未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开始合作学习,而且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这时学生还未进入主题,所以小组活动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在后来的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小组汇报员在代表小组站起来发言时,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似乎不是代表小组意见,而仅仅是个人看法。教师的评价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今后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的评价,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精神、物质上的多样化的奖励。“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
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学校还是职场,小组合作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我们能够分享资源、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我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小组合作强调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倾听并理解其他人的观点。只有通过相互合作和协商,才能最终达到共识,并制定出对整个小组最有利的方案。同时,积极参与合作,主动承担责任也是团队合作的核心要素。通过互相支持和帮助,我们能够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最终目标。
其次,小组合作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与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其他人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增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可以使每个人得到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小组合作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地分工和分配任务,每个小组成员可以集中精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并通过互相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合作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互相鼓励也能够激发工作的动力和积极性,促使整个小组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然而,在小组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和挑战。首先,沟通是小组合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或者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整个小组的合作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尽量避免信息不畅或者理解上的误差。其次,小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不同意见和冲突。这时,我们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想法,并通过讨论和协商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最后,有时不同的小组成员可能具备不同的工作速度和能力,造成工作进度不平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相互帮助,找到适当的分工和协调方式,以确保整个小组的工作进度一致。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通过合理的协作和分工,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达成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个人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我们需要注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并在沟通和冲突解决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这样的一系列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小组合作的环境,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八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有效合作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分组,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如:在教学中,一般我们根据学生的四列横队(或者四路纵队)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这样的分组只适应学习同一个简单的内容,如做游戏,分小组400-600米自然地形跑,但带有技术性的项目,我一般按人数要求来分组,如二人一组篮球传球技术学习,四人一组足球传球练习,6-8人一组迎面接力等;分组时学生既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教师引导结合,此时教师还得随时关注游离在组外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自身原因,许多小组“不欢迎”,被“拒之合作大门门之外”,此时教师尽快“牵线搭桥”,让这些人归队,此外,教师还得尽量考虑合作的每组中有的活泼好动的,有文静内秀的;或者有的是学习上较好的学生,有的是学习困难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灵活确定合作的组别,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教师开始运用小组合作时,应改先从小问题着手,由小小组合作开始逐步过度到大范围合作学习,从二人到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逐渐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拖延教学,影响效果,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功”,此时要保证学生合作练习、主动参与、探究交流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交互合作中感受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真正乐趣,这种方式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老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要强的多,学生获得的对体育运动的感受、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是截然不同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绝不能因小失大。另外,在小组表演、展示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地发挥,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信,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并逐渐扩大合作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合作学习,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体育课堂上的生生之间的合作常见不鲜。每个学生获取受教育的机会多、渠道广,他们身上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我们老师应很好地利用这种财富、智慧、资源,创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气氛,共同完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体育新课程推崇一种开放的、“合作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由此看来,老师和学生是互相合作的一方,平等参与式和合作互补式都是良好的方式。
在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很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体育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突出。久而久之,组内学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放任自由,小组合作过程容易偏离中心,这时的合作学习成了形式主义,既浪费时间又丢了合作的本质。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小组的合作表现应做为主要指标。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尽可能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发言,让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结果;在学业成绩上,教师在公平分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小组平均分加个人成绩做为学习小组成员平时成绩。这种捆绑式的成绩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另外,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各组的优点,多一些激励,少一些否定和各组间谁好谁不好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侧面间接地感到自己与他人(组)的距离,认识到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合作讨论结束后的分组表现过程很容易造成各个小组间的小集体主义倾向,不利于各组间的交流,这时教师合理贴切的评价会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
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常常需要参与小组合作来完成学校或课程中的任务。而小组合作不仅仅是完成任务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参与的小组合作中,我有幸经历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合作,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我对于和小组合作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沟通是一个小组合作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我们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频繁和有效的沟通。我们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讨论任务的分工和进展情况。通过沟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见和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制定出较好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通过在线聊天、电话等方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及时分享进展和思考。正是因为我们的良好沟通,我们的团队得以紧密合作,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其次,分工合作也是小组合作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在我们的小组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进行任务的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我们互相协助和支持,完善彼此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而且清楚地知道在合作中扮演者什么角色。这种明确的分工和互相配合使得我们的合作更高效,也避免了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此外,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也对合作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小组的成员互相支持和鼓励,每个人都积极投入到任务中,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团队的能力。我们鼓励彼此分享想法和建议,尊重每个人的意见。我们也乐意帮助那些在合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人。这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得我们的合作更加和谐,也促进了我们个人的进步和团队的成功。
然而,小组合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挑战和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解决分歧和冲突。在任务分工和决策制定等方面,我们可能会因为各自的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和冲突。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尝试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我也学会了控制情绪,避免情绪对合作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认真的讨论和让步,我们小组最终能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达到共识。
总结起来,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小组合作,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我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有效地沟通。我了解了分工合作的好处,并且学会了协助和支持他人。我体验了积极的工作氛围,并从中收益良多。同时,我也经历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是通过解决冲突和寻找共同语言,我克服了这些困难。通过这次小组合作,我不仅收获了任务的成果,更重要的是我获得了团队合作的宝贵经验,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