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实用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一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挂图3幅、教学课件ppt。
活动过程。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
总结。
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三、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二
2、教育幼儿不玩、不靠近危险物品。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挂图3幅、教学课件ppt。
2、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后,总结出:尖锐的器具、火、电、煤气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危险的。
3、寻找危险的物品。
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分别到洗手间、各个区角及角落、睡眠室、院子里等地方寻找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危险的物品或玩具等,找到后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危险的预见能力。
渗透方式:在一日活动中随时发现危险物品或事情,及时提醒幼儿注意。
家长工作:请家长经常提醒幼儿家中有哪些危险物品小朋友不能玩和触摸,如:剪刀、缝衣针、电器、煤气开关等等,给小朋友讲一些安全常识。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传统童谣的特点,发现其结构规律。
2、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记忆童谣,感受传统童谣的乐趣。
3、尝试集体续编童谣。
4、理解童谣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难点:
学习童谣,感受其特点。
尝试纺偏童谣。
活动准备:
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娃娃拍手歌。
1、教师:小朋友,老师请你们和我一起来玩娃娃拍手歌。
2、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娃娃拍手歌",边做动作,"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洗手帕。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爬大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娃娃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我们大家来跳舞。
二、观察图片,初步了解新的学习内容。
1、教师出示五幅图片,幼儿观察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有什么?它们有多少个?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说出名称和它们的数量。)。
2、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教师:它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每幅图片上的内容?
(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教师巡回观察、倾听。)。
3、集体交流、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到每幅图片的讨论中,用身体动作、相互讨论协商等方式帮助幼儿准确地表达每幅图的内容。
4、师生共同把五幅图片上的内容连贯起来编成童谣念一遍。
三、初步学习游戏"拍花箩"。
1、迁移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尝试编童谣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我们用念拍手歌的方法来念这首童谣,在每一句前面加上"你拍一,我拍一",一直到"你拍五,我拍五"。
(引导幼儿自由尝试用拍手歌的方式念新童谣。)。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念童谣,共同检验幼儿改编情况。
3、集体念童谣两遍教师:想想看,童谣怎样记得牢?
(引导幼儿知道童谣每段话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有点像,这样记起来比较容易。第一遍幼儿可以看图念,第二遍鼓励幼儿不看图念童谣。)。
四、游戏:拍花箩。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玩拍花箩的游戏,其他幼儿一起念童谣。
2、幼儿两两结伴玩游戏教师:想一想在玩游戏的时候怎样才能玩得好?
(引导幼儿知道在玩的时候童谣可以念得慢一些,和拍手的速度要一致,而且两个人念童谣和拍手的速度也要一样才能玩得好。)。
五、活动延伸。
请你回到家把这首童谣教给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这首童谣继续编下去,一直编到十。
教学反思:
以前在课间也和孩子们玩过类似的游戏,如“两只小蜜蜂”,能念又能做的形式非常好,而《拍花箩》是我们中国的经典民间游戏,我想对于这样的儿歌游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更具传承性,因为它甚至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下,就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可不是吗?我们好动的小篆朋友也喜欢玩“拍花箩”游戏,为了能让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他使出了全身自我调节招数,和朋友拍手念儿歌时也能很好控制自己,遵守规则了。再来看看我们班平时难得张口说话的芸芸小朋友,她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自如的和对面的好朋友积极念起了儿歌,也获得了同伴游戏、交流的快乐,变得开朗许多。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四
然的热爱之情。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好吗?
1.老师念谜面,引导幼儿猜谜。
谜面: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什么够不到,因为它在天上。是什么?(云彩)。
2.那跟老师一起来看云彩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
(2)这天上的云彩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那个的?(风)。
二、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彩真有趣?(云彩能变成很多东西)。
(2)谁来说一说云彩变成了什么?
(3)云彩很有趣是风吹着它变的,风儿可真能干!让我们来夸夸它们。(风儿、风儿你真能干!)。
2.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会做什么呢?小花猫、小蜻蜓和小花狗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再看一看散文诗。
3.幼儿观看视频散文诗《云彩和风儿》。
三、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1.吹呀吹,云彩变成小青蛙、小青蛙做什么了呢?
2.吹呀吹,云彩变成小花猫,小花猫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小花猫的样子。
3.吹呀吹,云彩变成小蜻蜓,小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干什么呀?
4.吹呀吹,云彩变成了小花狗,小花狗在做什么呀?
请小朋友看着动画跟老师一起完整的朗诵一遍诗文好吗?
四、组织幼儿展开想象,仿照散文的句式尝试仿编。
1.老师:平时,你们看到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2.引导幼儿用“吹呀吹,云彩变成”的句式说出来。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象散文诗里的句子一样,用“吹呀吹,云彩变成了……”,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3.小白云变得多有趣呀,你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白云呀?(想)。
4.老师请小朋友先做小白云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的动作,在飘的时候,你们要想好了要变成什么。等我说“吹呀吹,云彩变成了……”你就马上变。
5.来咱们先试一遍,风儿吹呀吹,云彩变成……,你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小鸭、小兔)。
6.还想玩这个游戏吗?咱们到外面去玩好吗?(结束)。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五
1、幼儿知道进餐时的礼仪。
2、幼儿能够坚持好好吃饭,遵循进餐流程。
3、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vcd进餐礼仪碟片。
一、热身。
师幼一块儿唱儿歌《好宝宝吃饭了》,共同感受一下进餐时的氛围。
二、导入。
幼儿观看礼仪碟片《和奇佳学礼仪》(进餐)中的礼仪小剧场视频,了解进餐时我们应该做什么及进餐时的注意事项。
提问:(1)碟片里都讲了什么事情啊?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2)谁做得好?为什么?
(3)那进餐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师总结:礼仪小剧场里都讲了森林大会上举办的进餐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有狮子、小白兔、小猴子、小花猫,还有猫头鹰裁判。小花猫做得最好,因为它呀,饭前还洗手,饭后还漱口,吃饭的时候把饭吃干净,还不浪费粮食。进餐时我们应该先洗手在吃饭,吃饭时不挑食,不说话,不剩饭粒不剩菜,左手扶碗,右手拿勺。
三、师示范并深入讲解进餐流程。
(1)师幼一块儿做《餐前洗手语》,强化幼儿对餐前洗手的熟悉度。
(2)师仔细讲述进餐时的注意事项,并教会幼儿小儿歌。
儿歌内容为:吃饭时注意不说话,不挑食,不剩饭粒不剩菜,左手扶碗,右手拿勺。
(3)结合本班情况,师向幼儿讲述吃饭不挑食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已经学了餐前洗手语和进餐注意事项小儿歌,那就让我们每天坚持做,看哪个宝宝最优秀,能成为“进餐文明小使者”吧。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要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要让幼儿之间学会互相帮助。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知道玩具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5、要让幼儿知道玩了玩具以后,应该把它们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的玩具,装玩具的框若干,各种“玩具”头饰、“玩具框”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1、老师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玩具框”,并戴上相应的头饰。
2、又选出几名幼儿扮演不同的“玩具”,并戴上不同的玩具头饰。
3、让扮演“玩具”的幼儿蹲在地上,团成团,并让其扮演“玩具框”的幼儿手拉着手围着这些“玩具”。
4、老师一声口令:“玩具”出来玩了,这个时候扮演“玩具框”的幼儿就把手放开,让圈里面的“玩具”出来玩耍。
5、玩了一会以后,老师就又发出指令,“玩具”快回到“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有一些“玩具”回去了,可有一些“玩具”不知该怎么办就在哪里“哭”了起来。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意识的提问:“他们为什么哭呀?”有些幼儿回答:“他们找不着自己的家了。”这个时候呢老师就来到活动场地中间,把刚才“哭”的幼儿牵回“玩具框”里去,这个时候扮演“哭的玩具”的这个幼儿就笑了。老师又提问:“他为什么又笑了呢?”幼儿回答:“因为他找着自己的家了。”最后老师总结:我们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候,要让玩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要让玩具回家。
三、结束环节:
老师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玩具,让幼儿进行玩耍,最后由老师做出指令,让幼儿收拾玩耍的玩具,并放回原有的玩具框内。
四、延伸环节:
要让幼儿学会不管从哪里拿的东西,都要放回原处,不乱拿别人的东西。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七
1,让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唱歌。
2,培养幼儿游戏规则。
3,通过做游戏,知道睡午觉要安静。不能发出响声。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游戏时被老师拍头的“小花猫”在交换位置时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2,要根据唱歌的节奏来进行游戏。
小花猫头饰若干小椅子。
1,先教小朋友学习《懂礼貌》这首歌。
2,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圆圈双手合掌作睡觉状。老师唱歌。歌词如下:小朋友睡午觉,幼儿园里静悄悄。小花猫懂礼貌,不吵不叫也不闹。抬起脚爪来走路,进屋谁也不知道。
3,老师边唱边轻轻拍两个小朋友的头。被拍到的小朋友悄悄站起来互相交换位置。走路时要悄悄的,不发出一点响声。
4,游戏继续。
1,活动中有的小朋友不能做到“睡觉状”,总是扭过去扭过来的,作为老师觉得很影响游戏效果。有时有点急,就要批评孩子。其实这是不应该的。要耐心引导孩子。
2,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被老师拍到头时,不能够及时反应。需要老师不断提醒。
3,孩子们在开始进行游戏时还没有养成游戏规则。有的小朋友大声说话,小花猫在交换位置的时候走路也发出响声。但是进行一段时间后,我故意把歌唱得很轻,再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慢慢的小朋友都进入了情境。开始安安静静睡觉,轻轻地走路。
4,孩子们在进行游戏过后的当天中午,我发现中途上厕所的小朋友走路都有了一个相同的姿势:两只手学小猫,走路一踮一踮的。再也没有原来那种咚咚的声音了。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八
常规的建立,是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
现在还无法提供一个可以套用的完美的常规教育模式,因为每个人执教者面对着一个个不同的孩子,每个执教者头脑中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
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1以管理为目的,有过多的成人管理行为。
有些教师总是把“常规教育”与“严格遵守纪律”“如何管好孩子”挂上钩,常规教育也就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管理者,她们设计着一个能对幼儿的行为起控制作用的外部环境,寻找着“有效”的手段。
因此就出现了对幼儿行为过分的限制和统一的管理,坐姿要求统一,鞋脱放在床边规定的地方等。
有的教师生怕“乱”,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遵守她的规定,限制幼儿自由、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操作材料、活动形式以及合作伙伴。
似乎只要孩子听老师的话,按部就班地按要求进行活动,就是成功的常规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心灵,而不是压迫使人服从。
这种强制只能导致儿童心灵的压抑与封闭,甚至是心理的麻木。
这种教育培养的孩子不是支配人就是服从人,不是奴隶就是暴君,是扼杀人发展的教育。
以喝水关保温桶为例。
教师虽然教过如何开关保温桶,但总有些幼儿接完水后不注意把开关的把手放平关好。
有的老师只是一味斥责幼儿,有的老师只是提醒幼儿关好,有的干脆不闻不问,自己关掉算了。
再结合有关地球水资源的认识,效果会怎样呢?只有当幼儿真正理解了某些行为造成了直接和间接后果时,才会将规则“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2是漠视常规教育,放任自流。
有些教师为了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充分愉悦的体验,便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漠视或否定常规教育。
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自由的区域活动中,有些孩子会争吵、大喊大叫。
这时会有孩子捂着耳朵说:“吵死了”“别吵了”„„这是他们对活动中不快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发泄,是对某些幼儿破坏活动常规的不满和反抗。
放任自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因此常规教育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3说教型常规教育。
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常规教育中应采取的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
一位获诺贝尔金奖的白发苍苍的学者说:他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
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他说:在幼儿园,学会把自已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获得学界最高荣誉的老人用了这些具体的描述说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习惯及良好品德在幼儿期形成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
怎样开展常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常规教育要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第二、要创设正确的教育环境,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
第三、要认真分析幼儿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选择与之相应的教育方法;。
第四、要加强家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1、常规教育要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
幼儿在园生活的环节从大体上可分为:入离园、进餐、生活自理,午睡、学习游戏五大环节。
为了让幼儿在各环节的行为有目标指南,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纲要》对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行为提出了目标要求。
教师要把常规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去。
2、创设正确的教育环境,建立一系列条件反射。
环境主要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常规教育都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约束幼儿的行为。
或许人们可以以自身的经历或观察他人的行为中发现,当一个人走进整洁、优美的地方就会舍不得随地吐痰,而如果走在肮脏的小巷,就会毫无顾忌地吐痰了。
这就是物质环境的影响。
如果幼儿园里,幼儿的床被、枕巾随床乱扔,课室内桌椅横七竖八,区域材料五马分尸,满地纸屑、绘画颜料水,孩子们怎能养成讲卫生、讲秩序、爱护玩具的好习惯呢?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室、睡室、盥洗室以及户外的每一个地方都要整洁、卫生,物品陈设井然有序,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重要保证。
2、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即氛围,良好的园风园貌,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幼儿的常规教育影响是很大的。
当一个礼貌不好的孩子走进团结协作、文明有礼的班级体,每日耳濡目染那入园、离园时教师与孩子亲切真诚的“问好”、“道再见”的礼貌声中,就会逐渐变成有礼的好孩子。
当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凡事以自己为中心的孩子生活在一个谦让有礼、平等和睦的班级里,也会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渐变成一个与同伴团结友爱的乖孩子。
潜移默化地让幼儿知道吃东西时坐姿端正,细嚼慢咽,不随便讲话,不咂嘴,嘴里东西咽下再讲话或离开座位;遵守各种游戏规则,不在室内乱跑或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不远离教师、小朋友,游戏时不做危险的事;带好自己的衣物,有礼貌地向教师、小朋友告别,说“再见”后方可离去......。
孩子生活在良好的精神环境里,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他们的心情总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行为习惯自然也是良好的。
3,认真分析幼儿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
在幼儿时期,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里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
因此,常规教育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更不能一刀切,而应在注重分析幼儿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
1、小班的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
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幼儿爱模仿这一心理特征,运用“榜样示范法”,可使常规教育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岁的幼儿,一般来说刚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教师成了孩子朝夕相处的同伴,在孩子心目中,教师既像妈妈又是老师,享有一定的权威,是孩子崇拜的偶像。
大凡许多家长都有这种体会:老师说的,老师做的,在孩子们心中都是对的。
因此,老师要严于律已,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已的言谈举止、行动坐卧都让幼儿耳濡目染,使之潜移默化受到良好教育,让幼儿在模仿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
2、中班的幼儿,初步能根据自已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
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每一环节进行具体的指导,使之变为幼儿自身的具体经验。
孩子年龄小,如何叠被子,如何擦桌子,如何扫地,如何保管自已的用品用具,如何搬椅子才安全等等,都应教师手把手地教。
否则,幼儿起床之后被褥乱堆一团,扫地时就会满室乱扫,只管帚下地面干净,不管垃圾去向,或是将垃圾推到难让人看见的角落里。
教师的具体指导要从晨间入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既要晓之以理,又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懂得在不同的环节中有不同行为。
例如,餐前餐后的卫生。
第一、要让幼儿懂得餐前餐后的卫生保健的重要性,让幼儿变他人要求为自已需要的行为;。
第二、让幼儿掌握盥洗的正确方法。
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就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教师通过讲解、示范使幼儿掌握开多大的水才不会弄湿衣服,洗脸要先洗眼睛,最后洗颈、洗耳朵;洗手时要认真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洗净后将手上的水轻轻地甩掉并用自已的毛巾擦干净等具体规范动作。
3、大班的幼儿开始能控制自已,做事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已、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因此,常规教育应以自我教育为主要教育。
手段,变以往的他律为自律行为,通过幼儿自我约束,自我评价来提高自已,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参加自我教育。
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去认识、评价自己的行为。
如:在班级开展“幼儿常规自评活动,”利用墙面设计“幼儿常规自评栏”,栏中包含幼儿自评的项目和全班幼儿的姓名或相片,项目一栏最好用形象标记和文字并存来体现。
如:进餐一项可画上碗筷,写上“进餐”;自理一项画一双小手并写上“自理”;轻放椅子画上一把椅子,倾听画上耳朵,环节转换时的常规画上飘飞的音符,早入晚离的礼貌画上微笑的小嘴和挥动的小手等等,让幼儿一看就懂,从而便于幼儿在自评中进行操作。
开展自评活动,让幼儿采取自己给自己奖红花的方式,是调动幼儿积极参加自我教育形成良好常规的有效的教育措施。
“自评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幼儿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的园地。
更重要的是,它清晰地反映出全班幼儿的常规情况,能随时为教师提供教育信息,以便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个别教育,从而有的放矢地督促幼儿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帮助幼儿树立信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4.加强家园联系,统一教育目标。
家园联系,目标统一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我们发现幼儿在假期回校后,常规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这都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目标不一致造成的。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一些事情长大了再学也不迟,甚至认为长大了自然会做,勿需教育。
这种错误的“树大自然直”的观念,使得幼儿在家事事家长包办,有时则是家长的工作或娱乐打乱了幼儿的生活作息规律。
幼儿中午在家可以不睡午觉,什么时候想吃饭再吃也可以„„。
在家里,家长就是老师。
我们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本、家访、个别沟通等方式与家长互通信息,互相了解,达到步调一致,才能不让我们的常规教育白费。
总之,幼儿园常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培养。
不怕烦,有耐心,多与孩子交流,你会从孩子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东西,孩子们也因此就会不断地成长进步,因为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重点: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
2.请一位幼儿园不认识的老师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巧克力、果冻。
活动过程:
一。安全演练。
1.教师扮羊妈妈,告诉幼儿要出去找好吃的,请幼儿在家等妈妈回来,如果有陌生人来,不要离开家。请一个陌生的老师扮老狼来引诱幼儿。
2.集体讨论:
(1):妈妈出门前怎么说的?
(2):老狼来了是怎么说的,宝宝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玩,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要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二。情境练习。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老师提醒:(1)你认识她吗?(2)如果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四:活动延伸。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家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十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替代法对儿歌进行彷编。
1、猜谜语。
(1)师:请小朋友猜一条谜语:
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光弱它不在,光强它显形。
(1)师:对了,谜底就是“影子”,你们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呢?(太阳光、月光、电灯光等,照着我们的时候会有影子)。
2、学习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
(3)幼儿完整朗读儿歌。
3、创编儿歌。
(1)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替代儿歌中的“小黄花、小红花、小蓝花”,创作成新的“影子的颜色”
(2)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与他人分享。
探索影子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知道数字宝宝和水果宝宝的数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活动过程:
1、活动准备:
游戏。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戏、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2、活动开始:
师:
﹙1﹚幼儿用手指表示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继续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张奖状﹖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师:
﹙4﹚新年快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
3、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幼儿园小班常规教案篇十二
活动设计:
在“你变我变的”主题中,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变化的东西,圆圈可以变化成钟、花朵、乌龟、小动物的头等,一些废旧的物品经过手的加工,可以变成许多有趣、新奇的东西,他们对自然界神奇的变化萌发了兴趣。《神奇的小火车》充满神奇、变化、诙谐的情节,让孩子读来有趣、有能引起他们的探究,因此本活动纳入了这个主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变化。
2、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1、自制背景图及若干小图片。
2、幼儿收集有关动植物的变化过程的资料。
活动过程:
1、发现小火车的神奇。
——出示背景图“小火车”,猜猜这是一列怎样的火车。
——什么是神奇?
——教师结合故事将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车,变出一只“桃子”。
——原来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它会变魔术。还有许多乘客想上火车,他们上车前和下车后相比会有那些变化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神奇的小火车”。
2、看看小火车会变什么。
——小青虫们上了车,它又变成了什么?(重点帮助幼儿理解青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小男孩上了车,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谁呢?
——原来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变的,他喜欢这样变吗?那可怎么办呢?
——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它能让许多“乘客”上车后发生变化。往前开能长大,往后开就还原。
在我们周围许多东西都在变,有的变化很快、很明显,而有的东西是渐渐地变化的。
3、让他们坐上小火车。
——鼓励幼儿讲讲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渐变过程,如:月亮圆缺,花儿开放、种子发芽等。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今后在生活中仔细寻找事物的变化,获得更多的表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父子间的亲情。
2、认识各种电话,了解其主要功能,感受电话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
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每当我想家人朋友时就会打个电话,发个视频,听听他们的声音,见见他们的模样,好像真的和他们在一起!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1。
提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冬天、圣诞节。
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看出来的?白雪、装饰的松树。
教师:圣诞节就和我们的新年一样,过年时,全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做些好吃的,一起过年。
2、出示图片2。
提问:我们一起去看看火狐狸家为圣诞节做了那些准备?苹果派、肉饼、蛋卷。这么多好吃的看起来特别美味,屋子里香香的。
看!家里有妈妈,火狐狸,少了谁?火狐狸的爸爸。
少了爸爸在家过节,火狐狸会怎样?伤心,失望,会很想爸爸。
火狐狸想爸爸是怎么做的?打了一个电话。火狐狸和李老师一样,也是打了一个电话。
3、出示图片3。
提问:为什么爸爸不在家,它在哪?在干什么?爸爸很忙,给小朋友邮寄圣诞礼物,没法回来。
为什么它打了很长很长的电话?因为它见不到爸爸,它太想太想爸爸,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
4、出示图片4。
提问:当爸爸接到火狐狸的电话,听到它的声音,爸爸会怎样?火狐狸呢?很开心。所以,火狐狸不停地说呀说。
想一想,他们会在电话里说些什么?新年愿望,妈妈做了哪些新年准备,我想你了……。
6、师幼一起完整的讲述故事。
幼儿讨论电话的作用。
总结:电话可以让两个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互相交流,传达感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电话不仅能听见声音,还能视频见面,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三)、结束部分。
孩子们,当我们想念父母,朋友时:当我们有些话想说却不好意思当面说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来表达我们对家人朋友的爱。
活动延伸:
孩子们今天回家设计一步未来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