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项羽本纪读后感(优秀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一
你的名字叫籍,你的表字是羽,世人皆唤你楚霸王。你是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之子,当之无愧的将门之后。你早在千年一前便死去,听不见千年以后我的诉说。但我还是要说,就当我傻了罢。
初次相识时,我并未见过你的音容笑貌。只是听说过一个故事——“霸王别姬”,感叹:哦,原来故事里的霸王,他叫项羽。那时起,我便倾慕于你,像所有可爱的女子一样,倾慕着心中的盖世英雄。但我又可惜,为何我只得在千年以后听听你的故事,在脑海里想象你驰骋疆场的样子。
我知你少年有志。
十几岁的少年胸怀大志,甚至敢说“取代秦王”的狂妄之言。我知道,你是有资本的。力大无穷,十四岁便能举起一口大鼎,同乡的子弟都怕你,一如司马迁所言“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可我的心中并无恐惧,原来我倾慕之人可“力拔山兮气盖世”。
我知你骁勇善战。
巨鹿之战,你立下赫赫战功,从此威名远扬。耽于饮酒作乐的宋将军,宋义,你敢取了他的项上人头领兵作战。我知道,这未免有些草芥人命,但还是不得不佩服你的敢作敢为。后来,你彭城的那一场战役又胜了。我仿佛看见我的英雄迎着霞光归来。“我要在西边采一抹火红,渲染你那凯旋的披风。我还有一吻要赏英雄,印证这一切不再是梦。”
我知你并非完人。
你在战场上是常胜将军,是马背英雄,可你在政治上缺乏了远见。你将诸侯分封,却未想到这会给你带来灾难,你心中念旧,有义气,却不知人心难测,他们是虎豹,随时都可以跳起来咬你一口。你将刘邦放虎归山,你以为的义气,你以为的忘年之交,全都是谎言。世人说你无远见,只是一介莽夫。可人无完人,若你心中城府极深,也不会有楚汉相争,百二秦关终属楚。到底是,人无完人啊!
我知你铁汉柔情。
垓下之战时,你最爱的女人,你的青梅竹马,你的妻,虞姬死了。她是忠于爱情而死的。我知道,你是铁血汉子,所有的也是唯一的柔情全部都送给了虞姬。我在千年以后的星河彼岸倾听着少年飞扬的心动。你的爱情很美:虞姬能歌善舞,具备了所有好女人应有的优点,她甚至能穿上战靴,披甲上阵,做你的定心丸。这样的女人,你怎么能不爱呢?我的少年郎啊,虞姬死时,你该有多伤心。可我除了哀叹,什么也不能为你做,而她,能轻易抚平你皱起的眉头。
我知你飒爽英姿。
当四面楚歌响起的时候,我仿佛只身跃进了时间的长河。我听见杂乱的战马奔袭的声音,长枪剑矛穿透我的魂魄,相互碰撞,发出金属敲打时独有的'铃音。我看见,有个人银甲着身,一抹艳红,穿梭于战场之中。我一眼便认出是你,不会错的,我知晓你的飒爽英姿。我想说这些话给你听:
“如果你出征,我以酒相送,带三分醉意去驰骋纵横。我要在东边挂一道彩虹,妆点你那闪亮的行程。”
世人皆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开始,你便不是为了自己争天下而反秦,你为的是天下苍生,过了那乌江,你便不是你了。“我还有一吻要赏英雄,印证这一切不再是梦,来为你抚平所有的伤痛。”项羽,你自刎乌江边遭天下人冷眼,但我敬你,敬你是个英雄。只是,恨君生早我生迟,不能日日向流光。(卢家岚)。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二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历史场面,生动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他的祖父被楚将王翦所杀,他的家族与秦国有刻骨仇恨,因此,他以复仇的心态参加了反秦起义,并且为推翻秦朝立下了大功。但由于他顽固地站在旧的贵族立场上,在推翻秦朝之后,他未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天下的统一,反而重新分封诸侯,使天下又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他自己也在战乱中走向灭亡。无论是他的反秦还是最后的失败,都能使人看到他作为一个旧贵族的特点。
项羽早年就胸怀大志,他学书不成,学剑也不肯学到底,表示要学万人敌,他见到威焰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藐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在这时就已初露端倪。在陈涉起义之后,他和项伯果断地杀死秦朝的会稽太守,发动了起义。当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首领宋义畏敌如虎,不顾反秦起义的大局,一味按兵观望时,又是他当机立断,杀死宋义,率领渡河救赵,和秦军展开殊死决战,终于大破秦军,挽救了危局,他自己也成为诸侯军的领袖。即使在失败的时候,项羽这种英雄气概和过人才气也显示得淋漓尽致。东城之战,项羽以二十八骑冲入汉军重围,仍然所向披靡,不失“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本色。最后,他感到自己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把自己的名马和头颅也送给故人作了人情,显得那么坦然、从容,表现出他性格中刚直厚道,宁折不弯的一面。相比之下,项羽的对手则显得那么怯懦、委琐。项羽性格中这些英雄气质使他成为一个受后人喜爱的艺术形象。
项羽的缺点和弱点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缺乏政治远见和谋略,不善于把握历史的动向和机遇,他只是为复仇、为夺回失去的天堂而参加反秦斗争,在推翻秦朝之后却失去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拿不出任何建设性的方针与措施。他性格豪爽憨厚,同时也粗疏寡谋;在关键时刻,他一方面优柔寡断,轻信别人;另一方面又刚愎自用,不听忠臣范增的劝告;他自恃强大,低估了对手,同时又高傲自负,争面子,图虚名,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铸成大错。此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举措,终于导致了垓下的失败。在失败之际,他仍不知悔悟,反而怨天尤人,再三强调这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这些缺点使他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总之,项羽是一个少有大志,要学万人敌,而且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的人;他有军事上的组织能力,带着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武装,但因眼光短浅,刚愎自用,不能提拔人,不能信任人,而终至于失败,铸成了终生的悲。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三
梦得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求醉生梦死。
是啊,现在不比从前,如今你已被困在汉军的十面埋伏中,又岂是当年的情形呢?乌江的水滚滚向东流去,宛如白绫转身,回过头,四目相触的那一霎,我明白,外表平静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于是,亭边孤独的影子又多了一个,沉默良久,转身回帐,再出来时,手上竟多了一卷书。你转身,微怔片刻,又点点头,乌江亭畔,响起了你响彻苍穹的声音,居然是《项羽本纪》,这,可能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过,这就够了。
朗朗书声中,我听出了你对生与死的无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与无助,体会到了你的悲哀与绝望!你不懂,是暴虐坑杀十万秦兵导致你人心尽失,还是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使你将天下拱手相让。你困惑,为什么纵有盖世武功,却连最心爱的人也保护不了?你愤怒,拼搏一生,却为小人所害。这声音虽然洪亮,但却透着一种凄凉与无助,隐隐中,有着一丝绝望。你漠然起身,在你转过头的那一刻,我的泪,决堤而下。
垓下,汉军已经会师,今天怕是闯不出去了吧!既然如此,那便痛痛快快的杀一场吧!让天下人之都知道,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剑起,人亡,寂寞的乌江亭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恍惚中,听到项王那响彻天穹的怒喊,同时听到的,仿佛还有书声,那寄托无限情与语的声音,那应该是项王读给虞姬的吧!,我打了个激灵,没错,就是《项羽本纪》。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力拔山兮……声音越来越弱,最终,消散在了天地间。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四
多少年繁华过往,白云苍狗,历史如烟。多少英雄垂泪杀场,又有多少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提及项羽,脑海中浮现的是千年古战场上猎猎作响的旌旌战旗,是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是金戈铁马背后的尺寸柔情!快意恩仇身死乌江,他是历史的巨人,为历史注入了最有气势的磅礴简章!
读项羽本纪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的感慨。项羽,在一个战争的年代用一份属于自己的豪情成为了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那个风雨交接的历史时代演绎了一段英雄本就该有的豪迈。
他,豪情冲天,爱江山,爱美人,痛惜英雄,重情仗义。他是一个足矣让人快意的英雄!项羽二十四岁便举兵反秦,年幼时就跟随叔父学兵法不学剑术的大志,从来就不曾停歇成为一代英雄的步伐。鉅鹿之战时,面对比自己多出数倍的大秦雄师,他选择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他的勇气与无畏注定了他以少胜多的'战局,注定了各路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精彩瞬间。他可以以少胜多,一生70余战,战无不胜,尽显了儿时就曾积淀的军事才华。
也许司马迁认为霸王的性格太过完美,也或者是项羽的义气和妇人之仁造就了“鸿门宴”这一场让后世不绝惋惜的历史。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范增放走刘邦,曹无伤性命生死,这一切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如果故事不是这样发展,如果刘邦身死鸿门宴,那么何患楚汉相争,哪来四面楚歌?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亦没有是想,历史的结论从来都是肯定的。
谁能说,刘邦小人建立大汉江山是悲剧,谁就是对历史的不尊。试问,没有大汉王朝的建立,何来张赛捧回的那束天山的雪莲?英雄不一定就可以无限的推动时代的发展,小人也不一定就不当华夏的天下。至少历史告诉我们,汉朝的建立是正确的历史抉择。四面楚歌,天不待我,英雄悲仓。当项羽带着800随从,死别虞姬,冲出重围,看着身后的十几人时,我想,他的心是在悲鸣的,后面是不尽的追兵,前面是滚滚的乌江,江后是他情愫中的江东父老。这时,我们昔日的英雄似乎已经累了,想起虞姬的死,想起死去的万千将士,霸王东山再起的豪情似乎已经全无。
当他一人斩杀一百余人于马下,看到他手下一个将士也在追杀他的队伍中,于是他大呼“汝非我贾人人乎,拿我头颅去!”于是拔剑自刎死于乌江畔。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他死的何其潇洒?萧萧英雄路,茫茫马逐鹿。一代英雄就这样,将遗憾留给后人,也许别人会觉得他的自刎是懦夫的行径,但是我读项羽本纪始终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项羽本纪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通过项羽悲壮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智勇双全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五
说到项羽,大家一定不陌生,此人当年推翻秦王朝,火烧阿房宫的英雄。然而英雄不是圣人,他也是有缺点的,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段文字叙述的是项羽志大材疏,浅尝辄止。在推进历史进程时他是英雄;但由于项羽性格上的某些缺点,注定了他的最终下场是悲剧。
有人觉得项羽是个白痴。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走刘邦。目光短浅,放弃关中这块肥肉。杀义帝,授人口之舌。有眼无珠,赶走范增。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但是我喜欢项羽,因为他是个英雄。项羽小时侯见到自己的偶像秦始皇,竟然大逆不道的说了句:“彼可取而代也。”,从此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巨鹿之战中,他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一挡十,可以说是遇神杀神,遇鬼杀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后来楚汉长久相持,胜负未决,项羽跟刘邦单挑,刘邦闭门不出,叫手下在城楼上放冷箭,射死了项羽好多兄弟,项羽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大叫一声:“拿命来!”吓的弓箭手屁滚尿流,此等雄风,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后来在垓下被围,多喝了几杯,美人弹琴,ok一曲:“力拔山兮气概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着唱着,眼泪不自觉就下来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做人应该善于听取良言善告,不能存有虚荣心。记得项羽率楚军推翻秦王朝,正欲回楚地在乡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绩时,手下的一名文官进谏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扰,可都以霸。”可项羽却认为此乃衣绣夜行,无人知晓,拒绝纳谏。当被文官辱骂后,项羽竟将此人扔入沸水之中,将其煮死。其虚荣、残酷可见一斑。
做人除了要善于听取良言忠告,还应该具有知人善任之明。刘邦的部下韩信原为项羽的手下,但由于项羽的刚腹自用,武断专行,韩信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致使韩信背离项羽投靠刘邦,来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率汉军横扫中原,将楚军打的落花流水,最终败项羽于垓下,为刘邦一统天下建立奇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英明的统帅才是打胜仗的最关键的因素。
读完《项羽本纪》,我从中悟出了些许做人的真谛。项羽只能说是一位热血青年,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但是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就不能像他那样。做人除了要善于听取良言忠告,还要有知人善任之明以及运筹帷幄的能力,并且要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使自己不再重蹈项羽的覆辙,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六
《不老泉》这本书刚开始的时候我不爱看,结果,看着看着,入了迷。原来,它讲的是有一口泉,谁喝了谁就长生不老,塔克他们一家就是这样的,有一个叫温妮的小女孩,无意之中知道了这个秘密。可是,有一个穿黄衣服的人也知道了这个秘密,想尽办法得到他。
自从我读了《不老泉》,我感受到了温妮善良、关爱的心。也学到了很多好词好句。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住着一家人:温妮和她的姥姥、妈妈、爸爸。某一天,温妮出来玩,玩着玩着,她在树林里迷路了,然后,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忽然,她看见旁边有一个男孩,他叫:杰西。正趴在那里喝水,这么一想,自己也渴了,就问:“这水好喝吗?我也想喝。”杰西说:“不行。”“为什么”温妮说。因为,这是不老泉,你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就可以喝。这时,迈尔斯和梅也来了,这是杰西的弟弟和妈妈,最后,温妮跟着他们一起回家了。不过,有一个穿黄衣服的人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心中暗暗的笑了,因为,他了解一个不老泉的秘密。
这个穿黄衣服的人真坏,是个坏人,随便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样做很不好。
在这里,让我心里想到的最放心的事情是:塔克一家非常善良,关爱温妮;他们一家人还会照顾温妮。特别是杰西对温妮很好,他给了温妮一瓶不老泉的水,让她长到十七岁的时候喝下去,然后就去找他。
穿黄衣服的人不幸没有得到泉水,而且还被梅用枪打死了。警察把温妮送回了家,把梅给抓起来了,然后,温妮又把梅给救了,让他们赶紧逃脱。
最后,温妮没有喝珍贵的不老泉水,而是给了那只大蟾蜍,因为,这只蟾蜍能听懂她说话,是她的朋友。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七
我合上《史记·项羽本纪》,躺在床上回想项羽的一生,如此伟大豪情的英雄最后竟自刎乌江,是多么可惜啊!我闭上眼,不知不觉睡着了。
我再眺望远方,那是秦军的服饰,这难道是巨鹿之战?“将军,现今是何日历?”“公元前207年。”我果然没有猜错。我抬起头看向马上的人,笑了笑说“我赌这场战争我们会赢,所以我不需要去战场杀敌,只需要等待秦国的投降,接收秦国的俘虏。”项羽似乎听见了巨大的惊喜,望着我“你这话从何而来?我们的人比秦国少太多了。”我也不再说话,只是点了点远方,让项羽看着战场。
战场上将士们奋勇杀敌,一片狼藉。“冲啊!”前方战士举着剑直冲秦国军营,砍下敌方将领的头颅,预示着这场战争的胜利。“我猜的没错吧,吉人自有天相,将军勇,士兵便勇。”项羽低下头轻笑,那一双重瞳越发明亮,看着远方秦国的旗帜倒下,换上自己的旗帜,哈哈大笑。
“你看着年纪不大,见识倒是多,但愿你的话能一直是我们胜利下去,等会的庆功宴你一定要好好与我喝两杯。”项羽骑着马笑着向前冲去,和战士们一起收归战俘。
我看着渐渐远去的项羽,希望他一直能如现在一般恣意。
耳边又传来溪水声,我回首,项羽已不再是少年模样,他的鬓微白,但手中仍握长剑,“我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大喊一声,身边剩下的几个士兵都掩面而泣,我走到项羽身边,想要告诉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项羽看见了我,“你来啦,我等你好久了,我项羽这一生纵情恣意,每每想到你曾说过将军勇士兵便勇,便觉豪气万丈。但是现在,我战不动了。”
项羽微哑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我读出了他语中的无限沧桑,项羽的重瞳已不再精光闪闪,换上了落寞与后悔。
我没有阻止项羽的自杀,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保留尊严最后的方法。
我突然睁开眼,四顾周围,还是我的房间,原来这只是一场梦,一场关于项羽的梦。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八
最近突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好了,觉得还是应回归经典,因为经典的是最经得起考验的。于是又翻出了大部头的《史记》。《史记》我读的很慢,因为这一部文言巨著使得我一方面要查询生难字,另一方面还要读懂文义,再有看到熟悉的人物,我又不得叹息反思一番,所以迄今为止只看了这本书十分之一。但我想,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写出了从黄帝到汉武这三千年的历史,岂非我一朝一夕就能读完的。鸿篇巨制的阅读应如名胜古迹的探寻,走走停停全凭自己把握,遇到美景之处,多流连片刻也未尝不可。废话说了太多,下面想谈谈个人心得。
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名门,才气过人,胆识超群,武艺高强,气场强大,军功卓著,为人刚烈不阿;但又头脑简单,刚愎自用,不听人劝,死要面子,心狠手辣,关键时刻总错失良机,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对,他就是楚霸王项羽。
每看到项羽本纪这一章,我总是有一种扼腕叹息的情愫。项羽有将帅之才,却无君王之命;有将兵之能,却无运筹之智。勇猛有余,谋略不足。其实,项羽这样的人,现在也有。他们往往耿直勇毅,一片真诚,勇往直前,无惧无畏。这样的人是可爱的,但往往最终却会成为炮灰。也许在世间立足,谋略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事仅凭一腔热血,一身正气是不行的。关键时刻懂得适当收缩自己,不要总是那么张扬,那么锋芒毕露。正如在项羽找刘邦死磕之时,刘邦笑谢曰:吾宁斗志,不能斗力。刘邦是聪明的,因为他懂得张弛之道,他懂得在恰当时候示弱,他懂得权衡利弊,拿捏轻重。人世间很多东西不是都需要去判断和评估吗?如何在特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刘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项羽企图以力征服天下,殊不知“谋略”的重要性。关键是他到死都不承认自己的失误,还继续用作战,取对方将领首级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执迷不悟到如此程度,也是少见啊。有时我们往往把成败归于命运的安排,我越来越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和无缘无故的失败。每个人身上的特质是导致他现在处境的根本原因。司马迁在最后对项羽点评到:自矜功伐,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项羽的故事提醒我们很多。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九
这个周末,我阅读了汉朝司马迁写的《史记》这本书。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书中专门描写楚霸王项羽的《项羽本纪》,它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这一章节主要讲了项羽从小时候开始就有过人的宏志,竟已想取代秦始皇。接着随叔叔东征西讨,收服了各地反叛起来对抗秦朝的能人异士,如陈婴、范增等。还杀宋义、救巨鹿,威震全国。但其刚愎自用、永不言败的鲁莽性格也使他先后设下鸿门宴、诛杀诸侯王,展开楚汉之争。虽然兵良将广,但由于其做法失去民心,最终逃不过四面楚歌、被迫乌江自刎的悲惨命运。
当我看完这一章的时候,我思考一下,竟惊奇地发现,我们竟霸占了楚霸王项羽身上的所有缺点;而甚至不知道项羽是谁的山区孩子们,却抢走了他身上的所有优点。例如:我们有时候,十几元的玩具,根本不需要思考,可能一个星期就有买上一件;可有的山区的孩子们却连学习用品都要再三考虑才决定买不买。我们平时都少有去想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对事错事的后果,都是先做了再说就像项羽杀了天下的诸侯王,却不知已失了民心样;可山区里的孩子们,哪怕年纪再小,也知道考好一次试、买一件新衣服乃至一场雨的后果。他们懂得知识没我们多,却如同楚汉相争时的刘邦一样,拥有善良、谦虚、顾全大局的优点。
《史记项羽本纪》这个章节中,让我从项羽身上,懂得了他成功的原因:志向远大、身先士卒、勇敢以及重情义,但更使我透过项羽,懂得不要刚愎自用、不要鲁莽,使我不会重蹈项羽的覆辙。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
《史记》读至此,我就知道该停下来写点什么了,或许,不单单是为了我心目中英雄——他,还有他的她吧!他是项羽,他唤他的她为“虞姬”。
于是我穿越这千年蹉跎岁月的层层阻挡,走进与司马迁一起尘封的那一册汗青,走进只属于他与她的那个夜晚,走近他与她于乱世之中的那段并不仓促的对白。
我来的那个夜晚,垓下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月色。只是,无论是垓下还是天下,楚霸王的夜晚都来得太早了。
月色初上,寂静了这一片狼藉的战场。项王的乌骓马静静地立在帐外,与旷野里的风一起陷入伸手可触的落寞之中。身经百战的项王转身进帐的那一刻,留给身后的明月一个过于落寞的背影,一如他的沉默无言。他累了,是的,他太累了,以至于可以暂时忘记这还是楚汉争雄的一片杀场。
“王,你回来了!”
虞姬迎了上去,却心疼的一眼看穿了他眼中一望无际的孤独。
项王笑了笑,没有解下战甲,就径直上了床。帐里的灯越发亮了,是了,夜又深了。
不久,项王就睡着了,不知梦中他又回到了他昔日的战场,独挡着千军万马,还是回又到了他与她的初见,碧月映西楼,总之他笑了,并且用一个充满孩子气的声音轻唤:“虞姬!虞姬!”
坐在他身边的虞姬征了一下,一滴泪不经意落到了她的王的脸上,睡梦中的项王并没有被惊醒。虞姬充满爱怜地轻轻地为她的王拭去。
“王,我在啊!王,我怎会离你而去?”
帐外歌声骤起,楚韵独有的相思与缠绵似一味温柔的毒药,喂给每一个站在帐外的士兵。虞姬站起,于仓皇的夜色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或许,这一仗真的不用再打了,胜负之数,任何一个人都已了然于胸,她又凭什么不知道。
项王醒了,他明白这歌声意味着什么,他自己尚且无法抵御,又凭什么要求他的士兵。在那一片交织的楚歌声中项王为自己默默地置了酒。连眼神的交流都不需要了,虞姬则拔出项王的佩剑舞动起来,舞出这个英雄末路的旷世悲凉。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王击案缓歌,把每一个字都敲进了虞姬的心里。
虞姬啊!我该拿你怎么办啊?她的王落泪了,面对着千军万马这红尘的战场,他可以称王,面对着他最心爱的女人,他却落泪了。
而虞姬,这个处于乱世的女子,此刻却出奇的清醒了,因为她可以允许她的王失败,却不允许她的王绝望。他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神,所以她不愿给他倒下的机会。
这一支舞所拥有的决绝和悲壮已远远凌驾于她的西楚霸王之上,因为这是一支死亡之舞。舞的尽头,灯灭了,虞姬倒下来,带着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男人的最后的一丝牵挂。
“虞姬!”他抱着她,泪如雨下。
他忽然明白,原来这场战争一被开始就不再只属于他,也属于她。
“王,你的剑。”她说,“突围吧!”
他哽咽着,接过剑,不去看她的眼睛,却终究点了点头。
突围?没有你,我的突围又在哪里?
帐外,敌人的号角已然响起,他的对手是谁,再也不重要了。失去牵挂的项王变得无比强悍,又变得无比绝望。而他留给她的那个点头,是男人给女人的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诺言。
项王又跨上了他的乌骓马,一如他的第一次出征,战马还在嘶鸣,而手中的剑却早已折断了。他将走近了他历史的最后一个篇章,带着一个王者的所有未卜和必然。
我知道,我只是一个多情的旁观者,我可以穿越千年的历史,却无力改变这个故事应有的结局。
王的她死了,她的王也会死,纵然上天还会给他一次机会。
好想看看乌江,看看乌江上那个如血的残阳,看看那个最后一刻仍然固执于“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男人的脸上的最后一份坚毅。
他注定是英雄,却注定得不到天下,但他与她却曾经拥有唯一的彼此,这就够了。
我叹了一口气,知道逃不出历史的黑字白纸,只好重重地合上了翻开的汗青。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一
说起项羽,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在他24岁时举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气盖世”。通过巨鹿之战中的神勇表现,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卒,或者是一个百夫长。项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当时秦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凭借几万楚兵与十几万秦军对抗,结果打败秦军。杀苏角,俘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而且项羽还凭此一战留下了“破釜沉舟”这样的成语。在那时,项羽的人气大涨,有许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带领下秦国很快就灭亡了。
以上都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了,但我想说的是项羽太过鲁莽,在巨鹿之战时,他直接进军敌人的内部,可他却没想过,如果两翼的敌军包围起来了,那么项羽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那么他也只能战死沙场了。当在“鸿门宴”那一个场景。项羽在军事上的不足已经被暴露得很明显了。在自己的势力中有谋略家,而且还是对于自己比较亲的亲人---范增。但是项羽却不听自己的义父范增的意见,而是去听信刘邦的谎言,这是很不明智的。应为在当时,咸阳已破,刘邦的军队虽在霸上,但当刘邦的任何举动有反常时,项羽就应该小心提防着刘邦啦,应为在这时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现身夺权的时候了。所以项羽应该立即杀掉他,永除后患,不给刘邦任何可以活着出去的机会。再者说,父亲是不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儿子的。但是项羽还是相信了自己所为的兄弟。这表明了项羽的重义气,同时也体现了项羽的单纯。
总而言之,项羽只适合当一个小兵。他用他的勇气,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气,但是他的军事谋略很差,如果有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断送几千条生命,所以他不适合当一个谋略家,在军事中,不是所有人都会上阵杀敌,但有时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敌方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军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项羽也不是一个爱才之人。张良,韩信等当代名人从他的手中溜向了刘邦的手中,变成了刘邦的心腹,这是令人感觉非常惋惜的。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二
那个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感叹惋惜的项羽,在《项羽本纪》里,倒像换了一副皮囊。杜甫称赞他的英勇霸气,李清照思念他的勇敢果断,无数少女仰慕他的铁汉柔情,可在《史记》里,他像个残忍的刽子手。
他杀了郡守为的是领兵攻秦,他杀了田荣因与他计谋不合,他活埋了20万守军,他掳了敌军的老弱病残,攻秦过程中凡是战败的、逃脱的他都派人追赶上去杀死。
我们真该一改往日对项羽的叹惋,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最后胜利的是刘邦。刘邦虽然流氓,他不知廉耻,他淫荡,他的市井小民气息粗俗到不配做帝王。可又好在他市井小民,他懂利益的权衡,所以他能稳住天下诸侯,因为他市井小民,他懂人性的弱点,所以他能控制天下的百姓。而反观项羽,他不谙刘邦的虚伪,在鸿门宴上错失机会。他只知攻秦而大肆杀戮,所以他逐渐失去了民心。
如果项羽真的一统天下,他或许暴虐,他或许受人挑拨远离贤臣,他或许不懂权衡利弊而诸侯群起而攻,这里面哪一样都可以使他的时代灰飞烟灭。
从他带兵的那一刻起,他的傲气就注定他的结局。作者:袁佳莹。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三
记得去年年底,经过一年的备考,终于考完了试,在之前许多个夜晚,都想过考完的瞬间,我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幸福感应该爆棚,毕竟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考好的瞬间,我非常平静,也没有幸福的感觉,即使有也就那么短暂的一瞬,至今我还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当我看完了这本《幸福的方法》后,我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幸福和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感知力。
国外对很多残疾病人进行统计,当他们不幸致残以后,需要花费平均1年才能恢复到原先幸福的状态。与此同时,对于中大奖人群的统计,只要一个月就会回到之前的状态。可见幸福和状态无关。
我们心目中的幸福状态是如何呢?让你有许多钱,长的好看点,还需要有点地位,对了,还要健康,有自己的事业,哦对,还要有爱你的人。大家想想,我在说谁---张国荣,但是他却从楼上跳了下来。为什么?因为他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即使他拥有那么多我们认为幸福的要素。
《幸福的方法》。
因为我们看的太多,吃的太好,生活太便利,我们渐渐丧失了幸福的感知力。
那么既然是能力,就应该像肌肉,可以锻炼吧。如何才能提升我们幸福的能力呢。
现在幸福/不幸福vs未来幸福/不幸福有四种组合。
1、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
及时行乐型:
典型的就是沉迷网络游戏,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为了当下幸福,即使知道未来会不幸福,浪费时间也不管了(吸毒可能更加典型,只是太极端了)。还有些人赚着很少的钱,你和他说要学习,为了将来赚大钱,他却和你说,没事,现在开心最重要,以后再说。
这种类型的人注定不会幸福。
2、现在不幸福-未来不幸福。
习得性无助型:
这种无助感是生活教会你的,可能之前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其实你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摆脱,但你却主动放弃。很多女生闺蜜聊天到最后总会聊到男生,只有一个结论: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为什么,可能之前遇到过,所以理所当然认为未来也不会改变。
这种类型的人注定不会幸福。而要幸福的方法就是放弃这种固定思维,改变自己。
3、现在不幸福-未来幸福。
忍辱负重型:
绝大多数人是这个类型。典型的就是等我考上哈佛大学就好了。等我创业成功就幸福了。等我熬过这个坎就没问题了。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幸福,读后感.永远体会不到快乐。因为其幸福感全部来自外在,在达到目标之前完全是忍受痛苦。而当达到目标的瞬间,支撑你的理由消失了,你不但感觉不到幸福,反而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就像文章开头的我)。如果幸福感都来自外部,在过程中没有乐趣,那么也是注定不会幸福的。
4、现在幸福-未来幸福。
失去让人珍惜,你现在拥有的足以让你幸福。有些人抱怨拥有的太少,你想想,你能走路,能吃饭,能呼吸是不是比很多人强了,能看到自己所拥有且不等到失去才去珍惜的人,才拥有真正的幸福感知力。不在乎事情大小,即使坐着读一两本书,只要你能去感知,活着当下(佛教叫做正念)你就足以能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当然,人可以有欲望,也需要有欲望,但关键是不要被欲望所折磨。
比如一个朋友买了宝马,却说一点都不幸福。问他买了宝马怎么不幸福,他说我的目标是玛莎拉蒂。看到没有,你可以有更高的欲望并为之努力,但关键是当你拥有宝马的时候,你应该为你拥有的而感到幸福。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最后用两种心态来做个总结。
逆水型心态:
等我考好了就会开心,等我创业成功我就幸福了。目标实现前好比在水里憋气,充满了不开心。
郊游型心态:
小时候去春游,老师刚刚说了一句要去西郊公园,你就开心死了,这不还没去吗,对,那是你拥有郊游心态。然后呢,你开心的准备零食,准备玩具,想象当天的情形。到了那天和小朋友一起爬山,虽然很累,但是你整个郊游的过程都很开心。这就是我们推崇的感知幸福的心态。
我们应该拥有哪一种心态,不用我说了吧,记住,幸福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状态,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取决你自己。人生苦短,好好锻炼自己,享受幸福。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四
是篇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而一场鸿门宴更是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光明磊落,不屑使用阴毒手段的气概,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血性汉子。不可否认,项羽是一个英雄,在与秦国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号称西楚霸王而无人敢轻撄其锋。他是英雄,所以摆下鸿门宴又因其大丈夫行径而放虎归山;他是英雄,所以火烧阿房宫为天下百姓出了一口恶气;他是英雄,所以中了刘邦四面楚歌之计而自刎于乌江岸边。他是英雄,也是莽夫。他可以在战场上当者披靡却不懂得如何收买人心;他可以凭着手中之剑纵横天下而却为阴谋诡计所害。即便如此,他依然为人所敬重,只因为他啸傲战场的英姿,睥睨天下的气概,所以,他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一出垓下之围以凄怆而悲壮的笔调,叙述了他的穷途末路:他高吟悲歌与爱姬挥泪诀别,率领将士突围。他大喝一声,尾随的汉将惊慌失措回奔数里;他凄然与江东子弟八千渡江而一人生还,断然驻足乌江岸边,以悲壮的笑容迎接死神,他与蜂拥而上的追兵肉搏,令人难以置信地斩杀数百人,最终身受重创,从容自刎。细腻忧伤的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在读了之后,曾颇有须眉气概地写道: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更是一个令人快意的英雄,司马迁一生爱一切奇,而尤爱人中之奇。人中之奇,就是才,但尤其为他所深深礼赞的,则是一种冲破世俗,傲睨万物,而又遭遇不幸,产生悲壮戏剧性的人物。够得上这个资格的,就是项羽!他“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不肯学书,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不肯学剑,剑只能一人敌,要学的是万人敌。他不管什么兵法不兵法,他会自己披甲持戟出来挑战,只要一声大喝,那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接着便“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他爱马,爱美人,爱故交,最后自刎而死!这是一个十足的令人快意的英雄!人生匆匆数十年,项羽叱咤风云,活得轰轰烈烈,快意无比。在烟云袅袅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但惟有他,才当得起一个“霸”字!
项羽本纪读后感篇十五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我只能说,造化弄人。项羽只应该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有超群的军事统帅才能,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他能够以自我为中心,出奇制胜,一生经历大战十余次。然而,他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优点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败涂地的制约。
太史公在《史记·项羽本纪》并没有过多的否定项羽,但我们要了解项羽不能仅仅依靠《史记·项羽本纪》,在《史记·高祖本纪》、《史记·淮阴侯列传》等文章中都有对项羽的记叙。
项羽是一个有着坚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数以万计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碍他灭秦兴楚的复仇事业和雄霸天下的壮志的人,无论贵贱,无论强弱,无论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软,彻底予以毁灭。但是这一点就恰恰说明了他为什么不能够成为一名政治家。要成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以外还必须有超出常人的远见卓识。
项羽是不善于用人的,这一点是作为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讳。比如说韩信,项羽不能重用他,韩信就投靠到刘邦麾下来,后来成为刘邦开国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出项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项家的人,就是他的亲戚、同乡,所以项羽的干部团队没有很杰出的人才。项羽还不重视听取别人的意见,也就是说,项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够宽大的。韩信曾批评项羽的缺点说:项羽遇到步将们打胜仗该封爵了,便刻了一个爵印,却舍不得把这印信交给步将。也就是说,项羽舍不得把这爵位封给有功的步将,项羽将爵印拿在手里一直把玩,最后把新刻印信的四个角尖都磨圆了,变成了旧印,才将这印信依依不舍地赐给立功的步将。这个步将拿到这爵印,等的时间已经太长,而且一看已经是个旧印了,也就不感激项羽,自然不会对项羽产生感恩之心,反而会有不满情绪,这就显示项羽的胸襟不够宽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项羽在这个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项羽在这一方面的作为可以用“大仁小爱”来概括。大仁,是指对全国老百姓的一种挚爱;小爱,是对身边的人之一种关爱。作为一个政治领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爱。项羽对于身边的人,真是关爱倍至,韩信曾经叙述项羽的故事说:项羽对于身边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们受伤、生病,项羽会亲自去探望他们,甚至会在他们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给受伤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对于身边这些士兵们非常关爱,但这史记项羽本纪读后感些只是小爱,至于项羽对于全国那些没有跟他关系的老百姓,则似乎没有爱心。我们可以看到项羽便曾坑杀20余万秦的降卒,他们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经投降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项羽却把他们都坑杀了,这手段实在是很残忍,表示项羽对那些不认识的降卒是没有爱心的。此外,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时,放火烧了咸阳的秦皇宫,传说大火连烧三个月不止,这当然也会波及到咸阳老百姓,因为这些火不可能一下扑灭,所以许多咸阳百姓也被烧得无家可归,这也是因为项羽不认识咸阳老百姓所以一点都不疼惜他们,可见项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后说,项羽最缺少的是还是谋略,项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将,他自己说:「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这只是战场上每一次战役的胜利,实际当上一个大战争时,大方向的战略远比每场战役的战术来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战役因为战术成功而胜利,但最后大的战略却失败,那最后仍是会失败。我们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战时候,日本侵略中国在每场小战役上,几乎百分之九十几都是胜利的,很少在小战役会失败,而日本向东南亚与美国的攻击,这些战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战略却是失败的,最后导致结果便是日本无条件投降。所以战略是非常重要的,项羽似乎没有战略,我们从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项羽有什么战略,他给人的印象是东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个敌人打倒,但最后项羽自己也会力竭而死,所以战略是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政治领袖必须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领袖一个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个成功的策略,这样才能造成最后的胜利。
以上就是我对项羽的一些初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