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常德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四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常德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篇一
为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体安排,有效落实书记责任清单,切实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通过积极学习先进人物事例,有效将学理论与学习身边典型相结合,现将召开关于学习常德盛事迹党员干部的党课培训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时间:2015年10月10日 地点:
各村社区党委书记
本次会议由 主持
进行党课授课,并组织学习常德盛在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每人控制在3分钟左右)
要求拍摄照片,形成相应信息,并及时发送至街道办。
常德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篇二
学习常德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通过听取常德盛书记先进事迹的报告,我深深被这位年近70的村党委书记所感动。常书记长期扎根于农村,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农村,把一个贫困的小村发展成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刚刚走进蒋巷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的农村小别墅,整齐的道路,清澈的河流,令人向往。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有关常德盛,有关蒋巷村获得的奖牌和照片,渐渐地对这个老书记产生了崇敬之情。我慢慢地开始了解了常书记。
通过报告会,我被常书记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四十年来如一日,每天早上6点就到村工作,晚上5点还不下班,不论刮风下雨,日晒雨淋,他总是坚持到村。他这种吃苦耐劳,生生不息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大学生村官要学习的重点。我来农村工作近两年,起初很不适应农村的工作,因为农村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能够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因为它具有很多突发性和应急性,就如最近我村发生的生活污水事件,晚上7点,全体村干部紧急召开会议,会后,我们直接去百姓家里调查摸底,听百姓的诉求,当整个工作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大家都累了。在周末为了接待来访的群众,我们放弃休息时间,我和其他村干部始终坚守岗位,我想,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政府一定会采取措施不让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做村官,一定要吃苦耐劳,服务百姓,常书记是我们的榜样。
常书记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朴实又淡泊名利。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受礼、不吃请、不徇私,就连他的女儿都没有通过关系去找一份好的工作。现在的社会,处处都要靠关系,都要去送礼,常书记却出淤泥而不染,不被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品质告诉我们,不一定只有靠关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只有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做官一定要清正廉洁。
常书记民主、平等,关心爱护百姓,他把每个百姓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无论谁遇到困难,他总是会主动关心,不管是百姓的生活上还是事业上。记得事迹报告中说到了常书记为一白血病女孩捐款看病,到处求医,感动了女孩的家人,也感动了村里的每位老百姓。做村官,就是要为老百姓做事情,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老百姓总有一天会被你所感动。大学生村官现在是农村基础工作的一支新型队伍,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始终会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常书记把蒋巷村的经济搞起来了,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村里的老百姓,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百姓,蒋巷村才变得如此美好。作为村干部,在经济发达后,他时刻不忘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并全力推进“民心工程”。对社区中因病、事故、工伤致残等居民,村干部坚持每月开展“一对一”进家探访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低保人群资料档案,保障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权益。
常德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很多。相较之下,我们的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总是乐不思蜀,不求上进,他却在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开拓创新,他处处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为榜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更要学习常德盛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刻刻充满热情、激情,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争当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辛庄镇洞港泾村村民委员会
2010年12月7日
常德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篇三
常德盛同志先进事迹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44年如一日,一心为民、无私奉献,带领蒋巷村民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治“穷根”、铺“富路”,使蒋巷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园,焕发出科学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树立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幸福乡村的蒋巷之路。他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创业之星等称号,2002年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坚韧实干,带头苦干,是常德盛同志一贯的作风。这种对事业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源于他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热切愿望,源于他“一定要让蒋巷人过上好日子”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他排除万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蒋巷村原来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86户人家,绝大多数住房都是泥土墙、茅草棚,那时人均年收入不到70元,村里35岁还讨不上媳妇的超过50%。1966年,22岁的常德盛走马上任后,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他带领全体村民开始了- 1挥一边干;上工业,他走南闯北跑业务,吃过闭门羹、掉过辛酸泪,一次车祸他左眼被撞瘪、牙齿错位、膝盖骨折,当场昏倒;发展旅游业,他力排众议,顶住压力,病倒仍坚持工作。蒋巷人最苦的年头,从来就没有过农闲,每天从早晨喇叭里唱《东方红》一直干到晚上唱《国际歌》。四组村民邹阿元至今还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早上,蒙蒙亮中,村民们看见地里有个人影在晃。走近一看,竟是常德盛脱得只剩下单衣,在默默挑土填河。可以说,没有常德盛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没有“顺风时拼命干,逆风时拼死干”的一股狠劲、韧劲,就不可能有蒋巷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蒋巷发展的不同时期,常德盛都能把党的政策、蒋巷实际、群众需求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善抓机遇、善创新业,从而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强村富民之路。
蒋巷治水改土之时,江南农村正大兴“革命的双季稻”,由于生产期短,三次收割,成本大增,农民受苦,土质退化,而产量与“单季稻”却差不多。常德盛顶住压力,带领村民种植“单季稻”,后来又发明了在稻田套播麦种的“免耕法”。这在当时冒着很大风险,常德盛为此还辞去了乡党委委员职- 3此,蒋巷集中力量搞环保建材,再没引进一个污染项目。
进入新世纪,常德盛又创造性提出了三产兴村的新思路。村里依靠工业反哺,先后投资上亿元,开河挖渠、建桥铺路、造楼修亭,精心开发“田园风光游”、“休闲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等项目,借助沙家浜红色旅游及周边旅游风景区的辐射效应,积极开发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新农村考察游、以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为依托的生态农业乡村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社会实践游等项目,每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动三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常德盛就开始规划建设村级工业园、村民集中居住点,推进厂房和住宅集中布局,并委托同济大学编制了“生态村建设规划”。多年来,蒋巷村实施退宅还田、死浜填土、竹园虾塘还耕种粮等工程,推倒小土窑,平整老宅基,拆除旧村巷,做到工业发展,土地不减少,反而在居民新村全部竣工后,新增了复垦土地200多亩。现在,蒋巷村工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但在这里却看不到连片的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现象,全村形成了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生态种养园和千亩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的格局,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繁荣,又保持了- 5成为村里16位种田大户之一。常德盛经常说,要千方百计巩固和提高社会主义优越性,千方百计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让每个劳动者享受选择的自由。
最让外地游客羡慕的是蒋巷老人。全村150套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养老金按“老”取酬,不同年龄每月300-600元不等,统一提供优质口粮。对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则每年给予2000元奖励。老年公寓的金雨花老人说“最低五六千,再干点轻松活,收入也有万把块。小囡要是不孝顺伲也不怕,常书记养我们。”据统计,2009年蒋巷村集体收入1000万元,其中600万来自常盛集团上缴,其他各类三产收入约400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社区股份分配、口粮补贴等各项加起来支出近500万。仅靠福利,蒋巷人就达到了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再加上劳动所得,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在经济发达的苏州都堪称高水平。
蒋巷富起来了,常德盛又在想,村民不能光富口袋,还要富脑袋。这些年,蒋巷始终坚持宣传农民、教育农民、提高农民作为,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先后投资建起了农民剧场、医疗服务中心、村史荣誉展览室、图书馆、江南农家民俗馆、根雕农艺馆和科普馆等一系列文化娱乐设施,还给每个家庭赠送“四报一刊”,并开展“建设读书型家庭、培育知识型- 7工作岗位。有记者问他:“接班人会是您儿子吗?”他明确回答:“不是我儿子。我要交给最合适的人,要把与农民有感情的实干的人选进领导班子。”他常说:“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让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和安居乐业,要的是蒋巷人对党员干部的理解和支持,要的是乡亲们都说改革开放好、都说社会主义好、都说共产党好。”
常德盛时刻把父老乡亲放在心上,能叫出全村每个人的名字,知道他们的为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家家户户都得过他帮助。他以无私奉献的情怀、无微不至的关照,赢得了蒋巷干部群众由衷的爱戴和拥护。常熟市委开展向常德盛同志学习的活动,蒋巷村民对此既高兴,又担忧,他们担心上级把常书记调走。当年村委会选举,没等宣布开始,村民们都已在选票上写下了常德盛的名字。当工作人员再三说明这是选村委委员、村主任,不是选党支部书记,常德盛不是候选人时,大家才知道弄错了,可还是放心不下。常德盛知道村民们的心思后,立即在会上表态:“我压根儿没想到过要离开蒋巷,凭着大家这分信任,我就该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大家一起把蒋巷建设好。”他说到做到,多次放弃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升职机会,在蒋巷一干就是44年,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蒋巷人民。常德盛44年心为群众想、领着群众干、家让群众当,他身上源源不断迸发出来的创先- 9
常德市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篇四
学习常德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陈丰村党总支) 常德盛是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党总支书记,蒋巷村以前是个远近闻名的“野人村”、“光棍村”、“贫困村”,但在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经过
如今,蒋巷村一二三产并进,建成了“蒋巷生态园、常盛工业园、村民新家园、农民蔬菜园、无公害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蒋巷村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的贫苦小村发展到今天户户有别墅住,家家有汽车开的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成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领头羊,成为全国争相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蒋巷村的巨大变化和常德盛的先进事迹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陈丰村党总支通过学习常德盛的先进事迹,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心得体会主要是以下几点:
44年前,22岁的新任蒋巷大队大队长常德盛面对着全县最落后的村庄,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自此,他带领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掀起了治水改土的四大战役。十年时间,蒋巷村从吃返销粮一跃成为苏州售粮状元。为了壮大工业经济,创业之初,他四处奔波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发展项目,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40多年来,常德盛扎根农村,与蒋巷人一起吃苦、干事、创业,全身心投入到蒋巷村的发展事业上。我们党支部的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心想基层、情系基层、服务基层,爱岗敬业,扑下身子,踏实工作,“做一件事情就要做成一件,做好一件”,努力做人民群众叫好的“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
常德盛常说:“在我心中老百姓的事最大!村民们找我帮忙,肯定急得不得了,我一定要设身处地帮他们解决困难。”日常工作中,他也是这么做的。为村民垫钱建房,替患癌村民联系名医、垫付医疗费,关心照顾孤儿兄妹,挽救帮助失足青年……常德盛热心帮助村民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正是这种“当一天村书记,就要为百姓铺一天幸福路”的爱民为民情结,让他和村民打成一片、鱼水情深。我们党员干部要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把群众当亲人,始终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为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纵观蒋巷村40多年来的“发家致富”史,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旅游旺家”,从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推广“免耕法”到新农村建设,从彩钢复合板小厂到产值超12亿元的常盛集团,再到如今的常盛小额贷款公司,常德盛始终带领村民们奋斗在一线,在突破前进中把蒋巷由一个穷村恶水之地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村”、“全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我们党员干部要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不动摇,在村级发展中不断破解难题、解决问题,成绩面前不满足、不停滞、不懈怠,真正做到样样评比争先进,各项工作抢第一,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富裕陈丰建功立业。
作为蒋巷村的发展带头人,他虽然一手带出了产值突破12亿元的常盛集团。但是,常德盛对财富却从不动心。随着村级经济的迅速发展,镇里给他核定的岗位报酬也不断上升,但他只拿一小部分;兼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期间的报酬也分文未取;企业改制时应该持有的常盛集团股份,被他谢绝了,他坚持这份资产由全体蒋巷人共同拥有。常德盛说:“这些钱我不能要,要了就会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但是,我不是什么都不要。我要的是农民长期得到实惠,安居乐业;要的是乡亲们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要的是蒋巷人对一个老党员的理解和认同;要的是老百姓都说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作为一个年集体经济收入超千万元村的党委书记,常德盛没有自己的专车,看他坐着金杯小面包车出去谈业务,甚至看他坐着手扶拖拉机出门开会,村民都从心底里敬佩。我们党员干部要向常德盛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切实做到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作风俭朴,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扎实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一个人、一个干部要做点好事不易,要永远地做好事、做实事就更不易了,永远地为大众着想、为百姓着想、为更高的奋斗目标着想更是难上加难的事。然而常德盛做到了,并且几十年来他所做的事几乎没有人认为是错的,甚至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老百姓都能信任他、支持他、拥护他和爱戴他,这是因为百姓们相信常德盛是个有美德的人,是个只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谋利的有高尚道德的人。我们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常德盛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高尚品德,为陈丰村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