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实用13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一
这节课,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原以为,和前面的课一样平常,但结果,还是有不少让我感到意外的地方。
片断一:
全班交流,“9的口诀”有什么规律时,学生的发现,出乎意料。
除了和其他口诀一样的规律外,学生还发现以下三个规律,其中两个,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能和我第一次教二年级有关,学情不了解。
男生普:积有规律,正好相反的,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
女生飘:积的数字相加,和是9。比如,18是18=9,27是27=9.
男生展:积是加10减一。
前两个是我没有想到的。
片断二:
课结束时,男生选叫道:老师,我连10的口诀也编了。一十得十,二十二十、、、、、、
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从没有想过“10的口诀”,我以为学生也明白,口诀就到“9”为止。看来,事情并非如此。趁机,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书上只学到9?10的口诀有必要编吗?”学生借此更加明白,口诀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记记,能快速计算。
片断三:
用手指来表示9的口诀,比想象中难,一次教学后,有一半的学生不明白。这里比预想的要难,得放慢脚步。同桌合作,是效率最高的,可以实施一对一的教学。
作业反馈:
《课堂作业本里》,前面得出“积的数学相加是9”的女生,算出3×9=28,而“28的数字相加和是10”,明显不符合她自己发现的规律。这也提醒我们,课堂里发现的规律,学生并不能运用起来,只是纯粹去发现规律,然后抛到脑后不管。因此,我打算设计一个练习,用积的规律去判断“积是否正确”,让规律真正有价值。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二
教学目标:
1.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编写6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能运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老师带来一些题目,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结果是多少。
4×33×25×24×5。
4×25×55×33×3。
3×42×24×45×4。
师:刚才小朋友们算得不错,相信这节课会学得更棒!
师:瞧,小朋友们在玩木马转转车,一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6人。
师:2次可以坐多少人?
生:12人。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三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例1例6,完成练习六和练习七中的作业。
2、教学口诀时,由于1个几的乘法口诀比较难理解,为了集中解决编乘法口诀的问题,可以先归纳2的乘法口诀。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弄清口诀的来源。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可以按照教材的顺序,先摆2根小棒,说明是1个2;再摆2根小棒,求一共是多少根,先写出加法算式,强调2个2根,再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联系乘法算式引出的乘法口诀,并说明口诀“二二得四”就表示2个2得4。让学生明白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写出3;再摆出第二个和第三个三角形,分别让学生看图写出连加算式,并改写成乘法算式。然后,再编出乘法口诀,2个3是6归纳出“二三得六”,3个3是9归纳出“三三得九”。教学4的乘法口诀也要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然后,看看摆好的小棒,列出乘法算式,再归纳出4的乘法口诀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4、1个几的乘法口诀可让学生先想一想,再联系已出现的乘法口诀推出来。如问2个2是4,1个2是几,2个2是4,口诀是“二二得四”,1个2的口诀应该怎样说。教学2的乘法口诀以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一三得三,一四得四”。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想1的乘法口诀,并联系“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乘1得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5、教学2、3、4的乘法口诀以后,教师可以按照第35页乘法口诀表的形式,把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写在一张大纸上,挂在教室的墙上,以后随讲随填,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乘法口诀表。平时可以把每句口诀的得数盖住,用它练习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还要训练学生随便抽问一句能很快说出得数,以防止问到一句口诀学生都要从头背起。
6、做教科书第2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乘法口诀。
7、教学第22页例4时,可以启发学生边摆圆片边想,要算一共有多少个圆片,有几种算法。引导学生先横着看,再竖着看,然后,让学生独立地将结果填写在书上。接着,再让学生比较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是两个式子的积都是8,不同点是4和2两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交换了。在此基础上,得出: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学时,只要使学生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叙述出来。最后,要向学生说明:因为4×2和2×4积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可以用同一句口诀“二四得八”;以后遇到了2和4相乘,不管哪个数在前,都可以用口诀“二四得八”算出得数。
8、在这之前,教材中编入的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前一个因数大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学过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以后,要注意练习前一个因数小于后一个因数的式题,使学生也能用乘法口诀很快地算出得数来。
9、关于练习六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1题,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而且要比较熟练。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
第2题,要求学生不仅能够顺着背出乘法口诀,而且还能随便抽问一句口诀也能很快说出得数。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口诀填完整以外,还可以多做一些口头练习。
第5题是加法和乘法对比练习题。开始学习乘法时,有些学生往往容易跟加法混淆,例如336。为了使学生能很好的辨别加法和乘法,教材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对比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并弄清两种运算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第6题的第(1)小题,如果学生回答12角,可以再追问12角是几元几角。第(2)小题表示每瓶有4朵花,问4瓶有多少朵花。这些题都可以用来加深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乘法应用题打下一些基础。这两题只要求学生写出得数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写算式。
10、教学第25页例5时,教师可以先出示3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可能有的学生用加法,有的学生用乘法,教师板书两种算法的算式。然后再出示一盘,盘上放2个桃,提问:现在有多少个桃?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一起研究做法,比较自然地列出两个算式,使学生重点掌握乘加式题的计算方法。乘减式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四
“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主要使学生知道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比较熟练地求积。教学的重点是编制并熟记9的乘法口诀。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诀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有了一定的推导口诀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条件,教学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了让学生自编口诀这一教学环节。我提供了一些小木块,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后自编口诀.同时,又不局限一种推导方法,允许学可以想其他更多的方法来编口诀。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合作与交流中,使他们提高学习的主体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为了便于学生自编口诀,在推导口诀之前,我设计了“如何记起四()二十八这句口诀”和“在自制卡片上9个9个地加,从1加到81”两个环节,为学生推导口诀作好铺垫。
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特殊规律,因此,创设情景,放手让学生找规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规律的教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数学能力。从这个教学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从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讨论、交流,来探索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和他们一起学习、探讨,不要急于事成,把现成的结论事先告诉学生,要在自己发现学习中所得到的结论记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策略,不断给自己充点电,使自己不至于被高度发展的社会所淘汰.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生觉得教师是他们真正的合作者和朋友。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五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习,整个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习,整个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六
23日下午,在组内上了一节“6的乘法口诀”研讨课。
坐在办公室回想整节课的教学,有尝试成功的喜悦,也有预设不足的遗憾。围绕教学目标,在设计思路和教学实践中力求体现三点。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借助熟悉的生活情景来调动,也可让学生在跳一跳,摘不到桃子时,产生要学习新知的内需,从而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将数学知识的掌握植根于问题的解决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6的乘法口诀,那为什么要学习它呢?学生在在熟练计算了5以内的乘法算式后,教师出示3×6,让学生算一算,生1说,得数是23,生2说,得数是18,教师让两位学生都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1说不出理由,生2理直气壮的说,3×6就是3个6相加,6+6+6=18,如此一说,大家都同意18是正确的。面对学生想算又算的慢,算不对的困惑,教师说,如果我们也象前面这些算式一样,知道了口诀,那该多好算啊!从而揭示课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口诀是教师直接给予学生,还是让学生在寻找算式的规律后,在前面5、2、3、4的口诀学习的经验基础上,尝试自己去归纳整理呢?本节课教师选择了大胆的放手,引导学生看情景图和表格中的数,先有序的写出乘法算式,再同桌合作,根据乘法算式编写口诀,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整理知识的能力。从课堂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够自主地编写出6的乘法口诀,因这一过程的自主,开放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以往的课堂教师过多强调用多种方式去诵读口诀,从而达到熟记的目的。在学生理解口诀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比机械的重复的单调的背诵应更具实效性。在黑板上出示了学生整理的6的口诀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再说一说,读到这句口诀,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了一道口诀可算出两道乘法算式,也知道了口诀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如因在编写口诀环节耗时过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基本练习和进一步熟记口诀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比较薄弱等等,都需要以后的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和落实。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七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5根小棒摆图形,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2~4的乘法口诀,所以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初步知道了口诀的意义、来源和用途。在写乘法算式时和编乘法口诀时,带着学生解决了一个,剩下的留给让学生完成,增加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独立学习的让他们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口诀的意思。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接下来,我自己就这节课的不足做一个反思。
一、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堂是开放性的,在我们的思维中这样的理念是理解得很透彻的,但是在实际的课堂当中,却比较难以把握。在本节课中我的课堂就不够开放。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让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时,其实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图来自主完成,而我却引导着学生一个一个的看。其次在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时,由于学生没有学习1-4的乘法口诀,所以应该先扶再放。再次,在完成做一做时,我应该让学生区分一下口诀和乘法算式,加深学生对口诀意义的理解。
二、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
三、记口诀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我在记口诀这个环节中,只是让学生单纯的背,没有侧重口诀记忆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才能让学生有快有劳的记住口诀。
四、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五、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本节课中我虽然在最后总结时提了一下,但不够突出。最好能把这个环节提到前面。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八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学生的创造性言行、质疑等等这些都有可能发生。教师事先备好的教学过程被打乱,教学进度或加快或减慢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3、教学难点把握很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着重点了,有很多学生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教学效果好。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九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2.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熟炼应用乘法口诀求商(根据除法算式想出合适的口诀)。
尝试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引探教学法。
课件(投影片一)口算卡片。
一、复习旧知。
12÷218÷36÷216÷48÷420÷5。
15÷38÷418÷64÷210÷54÷4。
学生开火车口算,教师抽名说是怎么算的,可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
二、激趣导入。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师:今天小兰猫也来与大家一块学习,大家高兴吗?……。
师:小兰猫也给大家带来一些问题,请大家帮助。咱们能行吗?
过六一了,小猫们也很高兴。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出示例似p48主题图)(图略)。
三、探究新知。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1)平均每行几面?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归纳小结。
出示思考题:
1.怎样求商。
2.怎么想乘法口诀.(提示:看算式中的什么数想口诀)。
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
教师点拨,请同学将归纳小结的方法指点给小兰猫.。
五、巩固强化训练。
1.学生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内订正。
2.视算p51例4学生用手势表示商。
3.游戏(一)小兔过河采蘑菇;
游戏(二)火炬接力赛(小组合作完成)。
六、发展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想对自己说什么?学生尝试自己小结。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十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这部分把乘法口诀以及它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结构。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知识时学习数学的方法,为更好地为后面乘法口诀的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中,我从谜语引入,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学生猜出手以后,利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曲,让学生为自己的这双小手而自豪,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引入新课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时,我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编写5×1和1×5的乘法口诀,在老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编口诀。第二个层次是编写5×2和2×5,大胆采尝试让学生同桌合作的形式编口诀。第三层次是编写5×3和3×5、5×4和4×5、5×5的口诀,由学生自己编写。在这三个层次的教学中,学生的已有基础不同以致编出口诀的进度不一。编出的准确度也不同,在不对的口诀中我没有深究,让学生带着错,去进行探究规律的学习。
让学生观察5的乘法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和把握5的乘法口诀,从而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熟记口诀。这样由“扶”到“放”,逐步的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观地位,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启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知识的真谛。
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的生成是不同的,在听课是我不以学生答对为乐,而是全面关注学生,随机点不同的学生回答,从课堂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解决,在解决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更好地掌握编口诀的方法,更好的记忆口诀。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动以及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了形式多样化,内容的趣味性。分成三个层次:(1)针对性练习。(2)基本练习。(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记忆口诀。让学生自己掌握重点,这样既能强化已学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更给学生一个思维拓展的空间。
但是在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练习中几次出现了像“五一得五”这样的口诀,虽然再三提醒乘法口诀一般把小数放前面,但还是有学生错。如果在写乘法算式时,直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在给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口诀,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句乘法口诀一般能解决两道乘法算式。教学中我的数学语言还不够严密,课堂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训练。要讲究课堂效率,课上要做到精讲,最后在练习题的安排上,要采用不同的题形来开拓学生的思路,不同的出示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由浅入深,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十一
通过本节课教学,本课教学设计立足于新课程教育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既发展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本课中给学生创设了金鱼吐水泡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金鱼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然后再让小组讨论后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再如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先设计了“把口诀补充完整”“算出得数并说出那句口诀”的练习,再设计“课程表给我的信息”的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师生、小组、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十二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编写6、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反思。
1、处理好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的问题
就教材而言,显得很枯燥,以前我会简单地处理成找规律,编口诀,背口诀的机械记忆的模式,这次我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多的生活中的与6、7有关的话题。
2、处理好了情景创设的问题
本课开始引出小朋友喜欢的`逛商店画面,从学生直接的对图像的兴趣转移到对数字的兴趣,初识6、7的乘法口诀。
3、在本课中体现合作学习
本课在指导学生编写口诀的时候,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编写的口诀并让记录最快的同学整理下来,每个人都很投入,争取以小组第一获胜。在指导学生记忆口诀时,又采用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让其他的学生分享别人的思维结果,请学生讨论如果忘记了其中一句口诀你可以有什么办法想出来,再请同学说说哪些口诀好记,哪些口诀不好记,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它,让学生在说明的过程中使其他学生跟着记住了。
1、课堂教学要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本课是学习6、7的乘法口诀,在学习6、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有了2-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过来,这堂课上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来,下次教学要深入考虑。
2、这节课的设计运用了很多集体备课中老师的设想,自己创新的地方很少。虽然是善于学习了,但是也要自己尝试改革创新。
~的乘法口诀教学反馈篇十三
“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
3、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推导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在课题的引入上,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童话题材,白雪公主和小矮人,引出课题;然后,通过通过七个小矮人头上七个与7有关的数,让学生会说一个7是7两个7是14,三个7是21,四个7是28……初步理解7的口诀的意义;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1-6的惩罚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特点,如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还有积的一些规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理解口诀的意思和作用,亮出教学重点;最后,我设计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练习的趣味性较强,形式也比较丰富,希望能借此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反思本课的教学,从整个流程来看,还勉强算顺畅,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能背出7的乘法口诀。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比较自然,到位。课件设计得比较漂亮,学习得较高。但我知道,这只是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仅此而已还远远不够。通过与各位老师的交流、沟通,从细节处分析,我发现了其中的诸多不和谐之处:
首先,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6的乘法口决基础上进行的。而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口诀缺少与1-6的口诀的联系和意义的阐述,只为背口诀而记口诀,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如说:在课的导入部分,我直接出示“7、14、21……”等十分抽象的数字,让学生初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不符,学生不易接受。
第二,没有利用好课堂上的新的生成。如:在引入课,我的预设是让学生说“6个7是42”,而有一位学生却说“六七四十二”,我对其视之不理,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在这里,我应该及时的引导学生去说说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再比如:当我问学生这些数(7、14、21、35、42……)跟什么有关时,有位学生回答:跟乘法算式有关。我却不高兴地回答:你看到乘法算式了吗?显然,我的评价显得太武断了,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武断的评价学生,多多鼓励学生,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提倡学生互评。
第三:练习时要多问“为什么”,关心后进生。在会回乡偶书这首诗中,在学生直接说出口诀的得数后,可接着问:你想到的师哪一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4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把学生刚刚所学的知识用起来。而我当时在教的时候,在学生回答“28”之后,就过去了,没有深入的去利用、研究它,没有把教学资源很好的利用好。
第四:记口诀太机械化。在记口诀中,教师提问:哪一句口诀比较难记?怎么去记住它?学生说:可以多读几遍,多背几遍,多写等等。都是一些机械化记口诀的方法,而没有说到如何运用口诀之间的规律去记口诀。这是,我却没有引导学生,反而跟着学生走了。我应该把学生引导到技术层面上去记口诀。运用口诀之间的规律去记。同时,在找口诀规律的时候,我仅仅是为了找规律而找规律,没有把找出来的规律用起来,没有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规律有什么用,也没告诉学生运用找到的规律来学习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