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汇总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从全国妇联获悉,全国妇联日前作出决定,追授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
据悉,张小娟209月参加工作,常年奔波于脱贫攻坚一线。月7日,时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在完成曲告纳镇上大年村脱贫攻坚县级抽样调查工作后,返程途中所乘车辆不慎坠江,因公殉职。
全国妇联在决定中提到,张小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脱贫攻坚的“活字典”“移动数据库”、藏区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她深入研究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她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深度贫困村发展建议;她创办舟曲扶贫微信公众平台,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各项扶贫政策。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女性学习的优秀榜样。
据全国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通过此次追授,号召全国女性向张小娟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她担当实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贡献巾帼力量。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x省x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x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x省x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2003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2007年毕业。2008年,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2010年,被选拔纳入x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2018年,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x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x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她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10月7日晚,下乡扶贫的x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与该县融媒体中心的4名记者一同乘车返回县城途中,车辆经x市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桥时,翻入白龙江。目前,同车司机已脱险,张小娟与其中2名记者被打捞上岸,已确认遇难,另有2名记者失联。
10月9日中午,红星新闻从舟曲县委宣传部获悉,同行的4名记者为3男1女,平均年龄约28岁。在8日晚8时30分被打捞上来的人员中,除张小娟外,另有1男1女两名记者。
“打捞上来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还在救援中,但难度较大。”舟曲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由于张小娟等人坠入的白龙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难度较大,“武都区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联的记者。”
“十年扶贫十年奉献。我的姐姐张小娟,几乎将所有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了。10月7日,她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小娟的亲人在得知噩耗时,通过微博连发多条博文悼念张小娟。张小娟弟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贫人,一直在一线,“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在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县某乡工作的乡镇干部也告诉红星新闻,她曾在工作中接触过张小娟,“业务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一名同事。”她说,张小娟一直都是他们乡镇干部的榜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小娟就经常奔走在各个山区,“据我所知,这次返程她是搭记者们的便车,绝不是网友臆测的带着4个记者下乡作秀的人,这对她来说是诽谤,也不公平。”
据舟曲县人民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青春舟曲”发布的《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张小娟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0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相继获得“舟曲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舟曲县三八红旗手”、“舟曲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六届中国九色x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届藏乡江南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2010年,张小娟被选拔纳入x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2016年,张小娟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2018年,张小娟获评x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张小娟获评x青年五四奖章。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2019年10月7日,x舟曲34岁扶贫干部张小娟下乡开展扶贫工作,返程时车辆坠江不幸遇难。牺牲当天,她本想着连夜赶回城里加班。一年里,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到各个贫困地区,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扶贫规划;硕士毕业后的黄文秀,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白色到贫困区担任书记。她说:“总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2019年6月17日,她在返回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难。一个一个事例,更加显示出中国建设的伟大之处。2018年12月,xx扶贫干部樊负子到扶贫农户家走访。结束后,怀有身孕的她与丈夫在赶去县城的路上遭遇事故,不幸遇难。结婚不到两个月,生命就定格在花好年纪。我们应该向他们致出最崇高的敬重。
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居于统筹、统领地位。党的领导制度健全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有了保证。他们的行为更加诠释了这一制度的美丽之处。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战胜脱贫攻坚及其腐败等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青春中国,复兴有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明白“青年兴国家兴”的道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目前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用知识去建造一个开放、美好、和谐的复兴中国。同时在思想上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对党的理论制度、路线、方阵进行积极理解。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藏族农家,20以当年舟曲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18岁的张小娟,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望,刻苦学习。
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家乡。”这是张小娟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承诺。大学毕业后,带着最初的梦想,拿到中央民族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感恩奋进,成为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舟曲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初到舟曲工作时,张小娟担任立节镇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而且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她还组织成立社火队、罗罗舞队在春节等节庆期间赴县城参加表演,通过开展活动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提起来。
“5·12地震灾后重建时,正值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许多农户的房子在维修时缺乏劳力,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娟见此情形,主动申请帮助群众改造危房。”当年和张小娟一起驻村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尘土漫天的土坯房和村道上,每天和钢筋水泥、砖头土块打交道,很多老太太很难把这个“土干部”和刚从北京来的“洋学生”联系在一起。
20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只有党员突击队才能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参加救援工作。为了冲到第一线,张小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始终冲在抗灾救援的最前线,积极进行一线救援和物资运输工作,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品质。”立节镇党委在她的火线入党材料中如此评价道。
作为一名党员,张小娟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处处作表率。在担任曲瓦乡副乡长期间,即便乡上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几乎每天都要去村里,开展送政策进农户、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危房改造、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等工作;在担任曲瓦乡纪委书记期间,她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对群众来访来信做到热情接待,每件必定过问办理,做到及时办处。
心中升腾着信仰,脚下便会充满着力量。20,张小娟调任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对于她来说,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挂在嘴边,更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舟曲的山山水水,写在了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她到县扶贫办报到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告诉记者,“当时大概九点多钟了,她从楼梯口匆匆忙忙跑上来。她说当天在乡镇交接工作有些迟了,一结束就赶紧过来了,想早点开始工作。她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积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扶贫工作最忙的时候,司机、车辆都不够用,有时候我给她们单位开车,从山后下乡回来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主任经常是让同事们休息,自己却跑到办公室加班去了,我们都看着心疼!”给县扶贫办开车的张师傅说。
舟曲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属性复杂,要想开展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掌握政策。为此,张小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每一项因户施策精准无误,并随时做好对乡镇、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建议。3年时间里,经过大量的知识积淀和实践经验,她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更被誉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给丈夫刘忠明的一句话。
20,张小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被授予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热爱,对脱贫攻坚事业矢志不渝。”在一篇文章中,张小娟道出了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在这条路上,她始终牢记党的信任和重托,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把群众的幸福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日前,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决定指出,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张小娟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是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当代甘肃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昭示了当代甘肃青年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成长道路。
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要向张小娟同志学习,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主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谱写新的华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麦积区元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军锋表示,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铭记自己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位贫困户稳定脱贫,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基层满意的扶贫干部。
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泽涛深切地体会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身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他说:“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既为她失去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为同龄人,我要学习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
“张小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高继富说,要学习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工作,学习她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努力用苦干实干的业绩为群众谋福祉,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平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伟说:“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就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党尽责、为民分忧的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张小娟同志走遍了舟曲的山山水水,为贫困户的脱贫来回奔走,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干部刘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张小娟同志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催人奋进,为全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白银区强湾乡川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陶维霞:她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我们作为一名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深入民心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争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党委副书记牛克虎:张小娟同志她把自身的价值与党的事业相连接,把个人使命与群众期盼相融合,她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大家表示,要像张小娟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专干刘兴团: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抗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我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梁令: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把个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心大局,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认真排查解决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问题,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落一人。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观看完张小娟先进事迹让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她在艰苦岗位上甘于奉献、履职尽忠、报效国家的优秀品格,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时代变换,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部分党员存在方向迷失,追名逐利、现实浮躁、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甘于奉献这样一种精神在今天尤为宝贵,更值得被推崇,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道路上,我们要大力提倡甘于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必备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在党旗下许下的庄严誓言。入党誓词中要求广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章中明确规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由此可见,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敢于奉献、乐于奉献。
建党以来,我党涌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楷模,才造就今天中华民族的腾飞崛起。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黄大年、黄旭华等榜样的身上,无一不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不断奉献的崇高定义,就是不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基本要求就是要讲奉献。讲奉献就应该不计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老黄牛”精神担当尽责,苦干实干;就应树立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家国情怀,为祖国建设贡献毕生力量;不断弘扬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我们统计战线,也有无数的统计工作者默默奉献,为统计事业做着贡献。我们要积极张小娟的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有追梦的激情和理想,勇于奋斗和奉献,就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更需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对先进事迹、先进榜样要及时进行宣传学习和总结,要不断挖掘我们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营造激情干事、敬业奉献、正气充盈、昂扬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毕业。,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她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10月7日晚,下乡扶贫的甘肃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与该县融媒体中心的4名记者一同乘车返回县城途中,车辆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桥时,翻入白龙江。目前,同车司机已脱险,张小娟与其中2名记者被打捞上岸,已确认遇难,另有2名记者失联。
10月9日中午,红星新闻从舟曲县委宣传部获悉,同行的4名记者为3男1女,平均年龄约28岁。在8日晚8时30分被打捞上来的人员中,除张小娟外,另有1男1女两名记者。
“打捞上来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还在救援中,但难度较大。”舟曲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由于张小娟等人坠入的白龙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难度较大,“武都区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联的记者。”
“十年扶贫十年奉献。我的姐姐张小娟,几乎将所有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了。10月7日,她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小娟的亲人在得知噩耗时,通过微博连发多条博文悼念张小娟。张小娟弟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贫人,一直在一线,“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在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县某乡工作的乡镇干部也告诉红星新闻,她曾在工作中接触过张小娟,“业务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一名同事。”她说,张小娟一直都是他们乡镇干部的榜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小娟就经常奔走在各个山区,“据我所知,这次返程她是搭记者们的便车,绝不是网友臆测的带着4个记者下乡作秀的人,这对她来说是诽谤,也不公平。”
据舟曲县人民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青春舟曲”发布的《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张小娟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参加工作,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相继获得“舟曲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舟曲县三八红旗手”、“舟曲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六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届藏乡江南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20,张小娟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张小娟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20,张小娟获评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张小娟获评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观看完张小娟先进事迹让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她在艰苦岗位上甘于奉献、履职尽忠、报效国家的优秀品格,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向她学习,向她看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张小娟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麦肤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张小娟的事迹,我眼前浮现出的是这样一个热爱工作、热心生活的年轻女孩模样。从事工作十年以来,心系家乡,扎根基层,兢兢业业,不辞辛苦,她是高原最坚韧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谢,遗憾之余,也要将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基层干部精神发扬光大,让格桑花永葆芬芳。
学习榜样精神,传承楷模力量。以张小娟为代表的年轻乡村干部是基层建设中的有生力量,他们有干劲、有拼劲、有想法、肯吃苦,对于广大年轻干部干事有着很好的带动作用。各级机关要善于挖掘典型人物,采取多种方式对扎根基层和奋斗着的基层干部们进行多角度深度宣传。如下乡调研、邀请典型人物座谈、榜样纪录片等,通过亲身接触、感受榜样工作环境、群众评价和干事热情,营造“学、赶、超”的积极工作氛围,让榜样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朴素的精气神得以传承发扬,让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润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层保障,激发工作热情。同张小娟一样扎根基层的干部不在少数,工作环境的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年轻人干事创新的可能性,难以“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开拓基层工作新天地。为基层打牢基础保障,完善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同城市信息互联互通,为城乡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基层在了解最新政策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乡村实际,为基层脱贫致富加速助跑。同时,逐步形成人才流动机制,激励广大干部下基层锻炼,形成灵活、流动、多元的基层人才体系,让基层工作不断推陈出新。
张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书写了一个不为名利,敬业工作的基层干部短暂的一生。“宁可壮烈的闪烁,不要平淡的沉默”,这是对张小娟生命的最好阐释,也是对以她为代表的基层干部最朴素的写照。在艰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铺就的锦绣,绘就成了高原最动人的风景。芬芳路上,赶路人仍在埋头向前。
观看完张小娟先进事迹让我深受震憾,她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她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她在艰苦岗位上甘于奉献、履职尽忠、报效国家的优秀品格,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向她学习,向她看齐。
新时代强烈呼唤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时代变换,价值多元、文化多元,部分党员存在方向迷失,追名逐利、现实浮躁、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甘于奉献这样一种精神在今天尤为宝贵,更值得被推崇,为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道路上,我们要大力提倡甘于奉献的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必备的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在党旗下许下的庄严誓言。
入党誓词。
中要求广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党章中明确规定,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由此可见,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广大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敢于奉献、乐于奉献。
建党以来,我党涌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楷模,才造就今天中华民族的腾飞崛起。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黄大年、黄旭华等榜样的身上,无一不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不断奉献的崇高定义,就是不断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基本要求就是要讲奉献。讲奉献就应该不计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老黄牛”精神担当尽责,苦干实干;就应树立舍小家顾大家保国家的家国情怀,为祖国建设贡献毕生力量;不断弘扬共产党人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我们统计战线,也有无数的统计工作者默默奉献,为统计事业做着贡献。我们要积极张小娟的事迹,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有追梦的激情和理想,勇于奋斗和奉献,就会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更需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对先进事迹、先进榜样要及时进行宣传学习和总结,要不断挖掘我们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营造激情干事、敬业奉献、正气充盈、昂扬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当地干部表示,守初心、担使命,要向张小娟等人学习,做“胸中有大爱、心中有信念、业务有专长、肩上有担当”的新时代藏区干部。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干部职工张小娟、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为在扶贫下乡返程途中,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们常年以战士的姿态,冲锋在脱贫攻坚和抢险救灾第一线;他们爬雪山、钻山沟,把党的温暖送进各族群众的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愁吃、愁穿,基本的教育权利、基本的医疗、可靠安全的住房得不到保障。这不符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让贫困群众更多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都能丰衣足食,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小康,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主题教育中,作为基层党员,要把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行动,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试金石,以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攻坚拔寨的拼搏精神,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彰显基层共产党人对初心的坚守、对使命的担当。
脱贫攻坚一线是主题教育的阵地和课堂。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真挚的家国情怀和为民情怀,以抓铁有痕、水滴石穿的韧劲和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全体贫困群众早日走出困境,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xx年10月7日,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继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遇难在扶贫战场,将3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茂美芳华戛然而止之后,又听到这样的噩耗,让人感到格外揪心,不禁潸然泪下。
无论是张小娟,还是黄文秀,她们都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扶贫事业,用生命之光照亮了扶贫道路,留下她们那最美的身影。。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前行,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以人民为本来做事,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要本色不变、初心不改。
寻找“初心”,奏响“大爱之音”。从“时代楷模”黄文秀,到“扶贫一线干部”龙俊,再到“85后女干部”张小娟。他们将一腔热血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一人一人地帮,一户一户地扶,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将“大爱”倾注在人民心中深处。作为基层干部,应不断寻找“初心”,要找准自身优势特长,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用好“大爱”,用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
坚持“初心”,奏响“梦想之音”。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再到“为祖国加油”的“新铁人”王启民。他们不忘“初心”,用一生的时间坚持梦想,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奉献,让“梦想”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作为基层干部,虽然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技能,但是也应怀揣“梦想”,梦想可大可小,身为党和人民之间的传播者,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让百姓称赞的干部,坚持“初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怀揣“梦想”,共同走向蓬勃发展、幸福美好的未来。
追逐“初心”,奏响“中国之音”。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短短8分钟,却点燃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内心,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奋斗,是他们不断追逐“初心”,才成就了盛世。现今,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延伸至乡镇、村。作为基层干部,要以自身初心筑牢使命,爱一行、干一行,为“中国最强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作出决定,追授张小娟“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张小娟,女,藏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出生在甘肃省舟曲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前为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xx年10月7日晚,她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
张小娟同志20xx年6月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家乡工作,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火线入党。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遍访全县208个村,遍访87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干部群众称她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她熟练掌握扶贫政策,被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移动数据库”和“活。
字典。
”。她采用漫画、微信语音播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扶贫政策,不断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张小娟教会了我什么是初心。谈到初心,刚开始我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标语上,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到当代共产党员的初心。身处政治安定,经济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群众生活在贫困中,可能最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基层干部为让这些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每天走家入户,掌握贫困数据,对每一户的情况悉数记在心间,让扶贫政策,惠民政策真正落实,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张小娟用实际行动告诉我初心是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小娟教会了我怎么去践行初心。初心不能停留在。
口号。
上,更应落实到实践中。对工作尽职尽责,对落实常抓不懈,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一定有我的广阔胸襟。和家人见面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工作场合,打电话说的最多的是帮扶,对工作的热情和新鲜感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安排工作从不推脱,不打折扣,一定完成,工作上从不打折。面对问题不逃避,遇到困难不退缩。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既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的硬功夫,又要有四两拨千斤、借力发力、借势谋势的软办法,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的有机统一。践行初心就要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以真心换真心。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月,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小娟先进事迹的观后感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20毕业。20,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听到张小娟遇难的消息时,很多她生前的同学和老师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我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反复确认,这位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张小娟。
“念书的时候,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了她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忆说。
张小娟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张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了解张小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爱笑的人。乌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们大学宿舍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买好多吃的,一起玩儿棋牌游戏。每次小娟当杀手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严肃。“小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长得漂亮,小麦肤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乌黑的头发,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那时候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是大大咧咧的那种笑,好像永远没有烦心事似的。嗓门大,爱唱歌,尤其擅长《青藏高原》,每次唱k的时候,最后的高音部分总要请她来压轴。”张小娟的大学同学张新宇说。
张小娟出身普通农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努力赚钱补贴家用。在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乌兰的记忆中,张小娟特别懂事,“上大三的时候,她兼职给学生补课,补课很辛苦,课余时间基本不在宿舍,发工资后还请我们吃饭,她是个既节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张小娟的大学室友赖虹回忆说,在本科期间,张小娟并不是班里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但她读书很认真,一到考试通宵背书时,总是满头乱糟糟,让头发做发愁状。“她在我心中永远是22岁时,意气风发,善良开朗的样子。”
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他问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她说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小娟描述的特别有画面感,一切鲜活地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而她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毕业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在学校附近小聚,席间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转角处,同学们买了一大束太阳花送给她。她欣然接受,紧接着便展露出了标志般的笑容。谁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别。”张新宇悲伤地说。
年少时的分别,虽然也会难过,但同学们觉得天大地大,相见有期。她留给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阳花一样,永不凋零的笑容。
“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应该成为我们超越小我的最大梦想。”“对于来自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我们而言,实现我青春梦想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这不平凡的工作。”
2019年5月4日,甘肃舟曲县“舟曲扶贫”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攻坚路上,青春绽放》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她的名字叫张小娟。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据悉,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10月7日下午5点多,我给小娟打了个电话,我问她到哪里了,她说当天的工作已经结束,正准备返回。”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告诉记者。
8点多,刘忠明再次给妻子打了电话,他一连打了三次,电话一直没接通。但刘忠明并没多想什么,因为在他的概念中,一进入工作状态,妻子的电话十有八九是打不通的,平常即使在家也有接不完的电话。
8点半左右的时候,刘忠明接到了一个同学的电话,问小娟是不是下乡了,同学含糊地说,可能出了点事。
下乡能有什么事?舟曲这边下乡路大都是曲折狭窄的山路,路很不好走,刘忠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车祸,他的腿一下就有点软了。
两水镇属于陇南市武都区,但去往舟曲县的几个乡,这里却是必经之路。从舟曲到两水镇,大都是依山傍水的曲折山路,有五六十公里。当刘忠明赶到事发地时,他并没有看到妻子和出事车辆,随后刘忠明得知,妻子等人坐的车当天坠入了江中。
熟悉的白龙江、熟悉的山路,突如其来的事故,却是刘忠明怎么也没料想到的。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婚姻。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和他是高中同学,但直到大学毕业后两人参加省上的一次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才认识。那次考试张小娟考了第一名,刘忠明考了第二名。在年“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他是医生,已经在乡镇上工作的张小娟是救灾志愿者,在救灾工作中,两人真正相识、相知,逐渐走到了一起。底,两人幸福步入婚姻。
“小娟是一个阳光、开朗、生活态度特别积极的人,对任何事任何人她从来不会抱怨!”刘忠明说。
在刘忠明的眼里,妻子是个很大度、大气的人,她的朋友圈很大,无论她到哪个单位,都和那里的同事处得特别好。包括在家里,张小娟也是最能融洽家庭关系和调节气氛的那个人,让一家人一团和气。比如一大家人去外面吃饭,只要妻子在场,她总能很好地活跃气氛,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饭。平时无论多忙,每次妻子下班回到家,总会让婆婆休息自己去做饭。
“小娟和我妈、我姐她们关系都处得特别好,那种好有时让我都不由得会嫉妒。以至于有一次我甚至向母亲抱怨妻子才是她亲生的。”
“结婚8年,小娟和我妈没有闹过一次矛盾。我和小娟没有黑过一次脸,说良心话,我们俩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她太忙了!”刘忠明告诉记者。
张小娟到扶贫办工作后,刘忠明最大的感受是她更忙了,工作时间不用说,每次回到家仍旧有接不完的电话。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加班到一两点才一脸疲惫回到家。对此刘忠明有时也会有些抱怨,但妻子负责扶贫业务工作非常辛苦,心疼妻子之余,他只能在生活中更多地支持妻子。
“小娟每次加班都要很晚才回家,女同志回来至少梳洗一下才休息,她总是悄悄把包一放,连把脸都不洗就睡了。有时我还在和她说着话,她已经睡着了!”刘忠明向记者回忆。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是10月5日开始加班的。6日早上,妻子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从家里匆匆出发了。当天张小娟因工作没顾上回家,直到7日事发。
从10月7日晚到达事故现场,刘忠明和其他事故家属在江边整整守望了一夜,那一夜他跪在地上无数次在心里为妻子祈祷,“我求老天给她一条命,让她活下来……”
他甚至希望妻子不会被发现,那样妻子也许只是被冲到江边的某块石头上昏睡过去了。
10月8日上午,张小娟的遗体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打捞上来,当天,还有两名遇难人员的遗体也被打捞上来。
当刘忠明在武都区殡仪馆看到妻子遗容的那一刻,他失声痛哭,他再也等不回来自己的妻子,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
“她是那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
“小娟是那种接触起来就让人舒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一提起“张小娟”这个名字,舟曲县妇联主席任秀红眼圈就红了。
任秀红告诉记者,她最初是从别人口知道张小娟的。年张小娟调入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后,任秀红才在工作中和张小娟熟悉起来。
在县上召开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张小娟所做的扶贫政策解读,无论从文字的组织、表述,还是对政策的理解、解读都非常精准、精彩,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这让任秀红印象深刻。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在任秀红和舟曲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眼中,张小娟就是扶贫工作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她业务熟练,对待工作从不会拖延,有问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关内容”。任秀红说。
东山镇一位干部回忆:张小娟下乡检查工作非常认真,不容许有一点儿错误存在。有一次,张小娟去该乡一个村里检查大数据管理工作,早上吃过早点后,张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查看数据,直看到晚上9点多,她才吃了点泡面。
“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们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们必须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
“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扶贫数据,是烂熟于心的各种政策依据,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记录,是如数家珍的村情户情介绍……”
上面这些文字是张小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是张小娟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记录。
认识或熟悉张小娟的人这样评价、回忆她:
“小娟是那种很爱学习、喜欢钻研问题的人。她热心开朗,别人遇到困难她总会去帮助。”张小娟的好朋友桑桃花说。
“上学时,张主任和她弟弟在学校学习成绩就特别好,张主任是他们那届甘南州的高考文科状元!”一位年轻的干部对记者说。
“张小娟的两个孩子生病都来我们医院看,每次都是孩子的父亲带着来看病,张小娟总是匆匆忙忙露个面看看孩子就走了!”县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她是县政协委员、常委,我听过她作为政协委员为妇女儿童工作呼吁的发言,她讲得特别好!”一位干部向记者回忆说。
……。
“小娟能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她真正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一名年轻女干部,这样的干部真的很少见!”任秀红对张小娟这样评价。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10月5日下午13点14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年毕业。2008年,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2010年,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2018年,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她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10月7日晚,下乡扶贫的甘肃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与该县融媒体中心的4名记者一同乘车返回县城途中,车辆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桥时,翻入白龙江。目前,同车司机已脱险,张小娟与其中2名记者被打捞上岸,已确认遇难,另有2名记者失联。
10月9日中午,红星新闻从舟曲县委宣传部获悉,同行的4名记者为3男1女,平均年龄约28岁。在8日晚8时30分被打捞上来的人员中,除张小娟外,另有1男1女两名记者。
“打捞上来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还在救援中,但难度较大。”舟曲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由于张小娟等人坠入的白龙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难度较大,“武都区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联的记者。”
“十年扶贫十年奉献。我的姐姐张小娟,几乎将所有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了。10月7日,她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小娟的亲人在得知噩耗时,通过微博连发多条博文悼念张小娟。张小娟弟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贫人,一直在一线,“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在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县某乡工作的乡镇干部也告诉红星新闻,她曾在工作中接触过张小娟,“业务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一名同事。”她说,张小娟一直都是他们乡镇干部的榜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小娟就经常奔走在各个山区,“据我所知,这次返程她是搭记者们的便车,绝不是网友臆测的带着4个记者下乡作秀的人,这对她来说是诽谤,也不公平。”
据舟曲县人民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青春舟曲”发布的《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张小娟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200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相继获得“舟曲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舟曲县三八红旗手”、“舟曲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六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届藏乡江南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2010年,张小娟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2016年,张小娟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2018年,张小娟获评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张小娟获评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张小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藏族农家,以当年舟曲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18岁的张小娟,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望,刻苦学习。
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家乡。”这是张小娟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承诺。大学毕业后,带着最初的梦想,拿到中央民族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感恩奋进,成为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舟曲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初到舟曲工作时,张小娟担任立节镇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而且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她还组织成立社火队、罗罗舞队在春节等节庆期间赴县城参加表演,通过开展活动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提起来。
“5·12地震灾后重建时,正值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许多农户的房子在维修时缺乏劳力,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娟见此情形,主动申请帮助群众改造危房。”当年和张小娟一起驻村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尘土漫天的土坯房和村道上,每天和钢筋水泥、砖头土块打交道,很多老太太很难把这个“土干部”和刚从北京来的“洋学生”联系在一起。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只有党员突击队才能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参加救援工作。为了冲到第一线,张小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始终冲在抗灾救援的最前线,积极进行一线救援和物资运输工作,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品质。”立节镇党委在她的火线入党材料中如此评价道。
作为一名党员,张小娟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处处作表率。在担任曲瓦乡副乡长期间,即便乡上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几乎每天都要去村里,开展送政策进农户、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危房改造、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等工作;在担任曲瓦乡纪委书记期间,她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对群众来访来信做到热情接待,每件必定过问办理,做到及时办处。
心中升腾着信仰,脚下便会充满着力量。,张小娟调任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对于她来说,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挂在嘴边,更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舟曲的山山水水,写在了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她到县扶贫办报到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告诉记者,“当时大概九点多钟了,她从楼梯口匆匆忙忙跑上来。她说当天在乡镇交接工作有些迟了,一结束就赶紧过来了,想早点开始工作。她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积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扶贫工作最忙的时候,司机、车辆都不够用,有时候我给她们单位开车,从山后下乡回来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主任经常是让同事们休息,自己却跑到办公室加班去了,我们都看着心疼!”给县扶贫办开车的张师傅说。
舟曲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属性复杂,要想开展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掌握政策。为此,张小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每一项因户施策精准无误,并随时做好对乡镇、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建议。3年时间里,经过大量的知识积淀和实践经验,她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更被誉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给丈夫刘忠明的一句话。
张小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授予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热爱,对脱贫攻坚事业矢志不渝。”在一篇文章中,张小娟道出了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在这条路上,她始终牢记党的信任和重托,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把群众的幸福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日前,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决定指出,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张小娟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是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当代甘肃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昭示了当代甘肃青年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成长道路。
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要向张小娟同志学习,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主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谱写新的华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麦积区元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军锋表示,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铭记自己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位贫困户稳定脱贫,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基层满意的扶贫干部。
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泽涛深切地体会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身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他说:“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既为她失去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为同龄人,我要学习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
“张小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高继富说,要学习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工作,学习她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努力用苦干实干的业绩为群众谋福祉,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平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伟说:“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就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党尽责、为民分忧的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张小娟同志走遍了舟曲的山山水水,为贫困户的脱贫来回奔走,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干部刘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张小娟同志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催人奋进,为全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白银区强湾乡川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陶维霞:她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我们作为一名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深入民心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争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党委副书记牛克虎:张小娟同志她把自身的价值与党的事业相连接,把个人使命与群众期盼相融合,她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大家表示,要像张小娟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专干刘兴团: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抗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我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梁令: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把个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心大局,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认真排查解决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问题,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