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篇一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课时准备:
学生: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可带放大镜,照相机)
1、知识方面
(1)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说出保持好身体、保持好心情的方法。
2、能力方面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方法
(3)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3、思想情感方面
(1)关注健康问题。
(2)培养关爱健康、珍惜生命的情感,认识到体育锻炼、做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维护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关系对增进健康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难点: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合适的教学多媒体材料。
(2)、准备学生活动的活动资料卡。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篇二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由于淀粉不溶于水,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应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⑥有兴趣的同学可将红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白皮小麦的胚乳上,或把白皮小麦的胚"嫁接"在红皮小麦的胚乳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并观察结果,对结果进行讨论。
处理课本七年级下册44页课后练习第4题,说说致病微生物在“旅途”中的“遭遇”,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病原体,和许多同伴一块往里走,路上遇到哪些困难,特别提醒学生是说“遭遇”,而不是“旅途”的路线。
以往我都是提问的,这次我鼓励学生自己说,不提问,在2班里有一个男生起来回答了,我觉得不满意,继续鼓励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一个女同学起来了,结结巴巴的,有时还自已就笑起来了,不顺畅,我一看这个同学以前的表现是爱表现,但不认真学习,而且成绩还很差,我从心里就不高兴了,但不能打击学生,就让好继续说吧,她说她和谁谁还有谁,我想你扯哪么多干什么,就说有许多同伴不就行了,结果她说在什么地方哪个同学如何了,又有哪个同学如何了,最后自己成功到达肺。听着听着,我惭愧了:她说的虽然不流利,但非常形象生动,我不应该看不起她,举好我没有表达出来。
我表扬了她,但也在心中告诫自己,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篇三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课本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主要在同学心目中建立起生物(包括人)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激发同学们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的热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
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p90页图表。
学生:分析图表。
[概述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独特性]
教师: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学生: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微生物约10多万种。
教师:通过分析图表,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1:表中第一竖行表示生物类群,共8种。
第二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种数,第四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学生2:我国的_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较高是26.7%。所以,我国有“_子植物故乡”的美称。相对的,爬行类占百分比是5.97%,相对较少。我国总种数占世界平均百分比是……14.96%。
教师:好,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相当准确。刚才同学说表中有8种生物类群,除了这8种,还有哪些类群?
学生抢答: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微生物。
教师:从表中分析我国生物种类现状如何?
学生:我国总数占世界已知总数的百分比是14.96%。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_子植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_子植物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师:也就是说,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性,有许多生物是我国所特有的。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比如……
学生抢答: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藏羚羊、丹顶鹤、蛙蛙鱼……
教师:植物有……
学生:银杉、水杉、珙桐、树蕨、苏铁……
教师:很好。偷猎者将我国特有的生物卖到国外其实是一种_行为,我们一定要和这种行为做斗争。
教师:同学们再设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是/不是。
教师:回答是的同学,你从哪知道还有新的生物品种?试举例。
学生:举例……
(从事例出发,过渡到基因多样性的概述。)
教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水稻草丛矮缩病是水稻植株明显矮化,叶片上出现斑点(白色),分蘖很小,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抵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见,并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这种野生水稻便是科学家新发现的生物,这种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较强的抗草丛矮缩病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种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这便是基因的多样性。
请同学阅读p91页,基因的多样性。
学生:仔细阅读,努力理解,积极收集信息。
教师:在基因的多样性里有两个事例。哪两个?
学生1:事例一: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生产业。
学生2:事例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
教师:从这两个事例和老师刚才的举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可能有如下内容:
1、首先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麦的形态特征由小麦细胞内基因控制,水稻的形态,特征由水稻细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例如小麦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种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国野生大豆和美国当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见,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教师: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很准确。特别是明确了生物的各种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我国水稻有50 000个品种,这些品种在基因组成上是有差别的,它们构成了水稻的基因库。也就是说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可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的外在表现。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自然表达了我国基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意义何在?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题2和书上例题分析。
教师:动物园饲养的华南虎产下的两只小华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近亲繁殖的结果,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学生:有关系。因为近亲繁殖,会使亲代的雌雄华南虎以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这些基因遗传给后代,就会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
教师:这便是种内的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宝贵遗传资源的反面例证。可见,基因的多样性对物种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表达物种多样性的减少。
(合理过渡,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师: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海洋、森林、城市等生态系统。
教师:咱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生态系统?
学生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鱼藻、鱼、浮游动物、水草等多种生物,构成一个湖泊生态系统。
学生2:我家附近有一块地,地里种有玉米、菜豆、各种蔬菜,还有各种杂草、害虫等多种生物,构成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学生3:公园里有大面积的草坪,草坪里有蚂蚁、蚯蚓、小昆虫等多种生物群,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
学生4:还有森林生态系统。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陈述得也好。
总之,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体。不同的生物群体要求不同生态系统。可见,生态系统是具多样性的。
好,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内容,它们是……
学生: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师:它们三者的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比如刚才所说我国水稻有50 000个品种,每个品种基因组成上有差别,它们便构成了水稻基因库。
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比如鱼生活在湖泊或海洋生态系统,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鱼,还有鱼的各种食物,像浮游动、植物、水草等。鱼与其他生物种类是相联系的。
学生2: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比如湖泊里的水草大量减少,会直接影响以水草为食的草鱼的数量。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如牧场沙漠化,许多牧羊、牧马、牧牛便会出现食物短缺现象,导致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
教师:可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
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
[巩固练习]
判断题
1、许多药材需要野生生物资源作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
3、野生动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出来。
答案:√
4、对于珍稀濒危物种,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篇四
教学过程
引 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请问:绿色植物制造这么多有机物有什么用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问:很好。请同学们阅读书123页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有机物是怎样构成细胞和植物体的?
(板书)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1、从细胞水平看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这几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2、从器官水平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种子中含有有机物。另外,我们吃萝卜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茎”;吃白菜吃的是“叶”;吃苹果吃的是“果实”。这说明:植物的根、茎、叶、果
实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讲述:实际上,包括“花”在内,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机物”,以上我们讨论了有机物是怎样构建植物体的。那么,为什么又说“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呢?
二、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放热,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
1、甲暖水瓶的温度为什么高出很多?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吗?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种子萌发时,它所含有的有机物发生了分解,释放出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能量变化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点燃枝条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发。说明:枝条中含有的有机物在燃烧中释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发。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组同学认真观察。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放出的是什么气体?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学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来自于种子里的有机物。有机物分解产生了二氧化碳,还产生了水。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或列举事例),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学生举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处一段时间后,检验袋中的气体。
教师操作示范“演示实验”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四人小组认真观察。
提问:为什么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
(教师将问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学生思考。
讲述: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这是因为甲瓶里缺少氧气。科学实验证明: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时,还需要氧的参与。甲瓶中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
提问:请四人小组设计另外一种验证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演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简单过程,以活的植物为背景,指明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讲述: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种变化不只发生在萌发的种子当中,而且发生在所有植物细胞的内部。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问:你能说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吗?
(回答:线粒体)
提问:你能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回答: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书: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课件(课件中展示某食物链中有机物的传递,并由点到面展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提出观察提纲,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回答: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为自己所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这些生物体内,有机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与绿色植物体内是一样的,都是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述:请阅读书126页“技能训练”,并回答下面问题: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什么影响?请将推理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并相互交流。
(回答: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因为:
1、甜瓜的品种相同,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说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机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体内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为甲地的夜间温度比乙地的低,说明环境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弱有影响。一般地,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
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及“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复述一下“演示实验2”: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请一位同学谈谈“绿色植物在制造有机物方面对于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义?” 对上述两个问题,教师要适当做出相应归纳。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观察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
(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观察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鸟捕食鱼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猫吃竹叶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
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鸟在呼吸_
鱼用鳃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
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
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觉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菜豆的生长
红狐的生长
6、传和变异的特性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胚胎初期细胞群
一些单细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虫才是生物。
2、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
课后小结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课后习题
1、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
a、海葵 b、恐龙蛋化石
c、电动狗 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会弹钢琴的机器人
c、生长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大汗淋漓 d、馒头上长“白毛”
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长出蓬松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出现是由于( )
a:应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遗传性
6、(2009威海)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运动
b、生物都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