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优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一
淄博市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咬定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目标,瞄准全流程,围绕全周期,实施大改造,以系统集成改革之力,拓展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努力打造全省全国最优的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淄博市推出了一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的改革创新成果。信用审批“承诺即入”改革经验,被国务院《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刊发;施工许可“一证化”、企业歇业“一件事”、分阶段施工许可、分阶段联合验收、项目审批“前延”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等经验做法被《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刊发,向全国推广;实施政务服务便民提升工程,开发“齐好办”集成式自助终端系统,涵盖自助办服务事项300余项,新布设集成式自助终端400余台。在全省率先将自助终端系统接入银行智慧柜员机和电力自助设备800余台,15分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形成,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办事成常态,“淄博速度”“淄博效率”“淄博服务”已成为淄博的“金字招牌”。
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山东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春阳说,淄博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汽车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基础厚实,产业配套能力强、服务水平高。感受最深的是各级各部门秉承“店小二”“亲情化”的服务理念,以超常规的思路,举措在营商环境上跑出了改革“加速度“,让企业真实受益。
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桂君告诉记者,淄博持续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建立极简、极优、极细、极速、极致“五极”服务模式,打造“办事不求人、效率快一步、服务更暖心”的营商环境品牌。
淄博在全省率先推行“承诺即入”,打造极速审批。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聚焦审批效率的提升,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方面攻坚突破,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在全省率先推行信用审批“承诺即入”新模式。选取106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承诺即入”改革,实行“一表即入”“备案即入”“先入后验”,实现了企业准营的极简审批。数据显示,改革后申请材料、办事环节、审批时间分别平均压减30%、40%、80%以上。全年预计可为申请人减少申请材料15万余份,免除现场核验2万余次。
“现在开办企业真是太方便了,本来想着今天也就只能办个营业执照。没想到在企业开办专区,把所有的事儿都办完了,章领了税也登记了,不但办理速度快,而且还免费!”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李女士激动地说。
营商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项目、企业、个人三个全生命周期流程再造,以提效率争先锋、提效能争先例、提效益争先进的奋斗姿态,助力打造效率淄博效能淄博效益淄博”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范桂君介绍说。
中共淄博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不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升级版,实施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程,深化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创新引进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综合性诊断服务,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安商护商的浓厚氛围,以“亲清指数”提升“发展指数”。淄博正在把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落实好、执行好,这也必将为各类企业打开更高层次、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淄博“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的实现引来更多甘泉。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二
为进一步增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识,为建设“六个新聊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近日,阳谷县法学会十五里园镇工作站组织辖区内法律顾问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针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市场主体进行普法宣传。
活动现场,法学会工作人员及法律顾问用浅显易懂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讲解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引导商家及消费者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提升企业和消费者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律法规的知晓率,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此次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涉及人数10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10余人次,将“法”送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市场主体身边,对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聊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三
1、地区各类资源有限,整体发展水平有限。目前大部分地区可利用的土地指标有限、近半数地区楼宇高度受限,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受到土地成本较高和发展空间有限等方面制约,且存量土地比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用地成本较高,在土地开发上缺乏竞争优势。给企业发展的空间、机会不足。
2、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少。目前国家整个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普遍很难得到金融单位的信贷支持,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大部分客商对下一步投资持观望态度,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内部因素。
1、招商竞争激烈,政策优惠无竞争力。日前,各市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黄金十条”,各地区招商引资竞争加剧。
2、产业布局不明,招商项目结构不合理。目前,区域引进落地的项目大多为金融、餐饮等服务业项目较多,缺少高科技、高税收、带动能力强的生产性企业,不利于区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企业在我区聚集发展的土壤。
3、行政效率不高,“软环境”有待改善。行政审批事项难,项目手续办理周期过长、进展缓慢,甚至个别单位部门仍存在“吃拿卡要”现象,企业家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不强。
4、传统优势弱化,业态创新不及时。当前,商圈仍以传统的服装贸易、百货批发、物流配送等业态为主,不能有效紧随和适应新市场的发展,新兴的主题商城、体验店、目录商店、互联网点等创新业态,布局不充分,发展不凸显。
(一)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强化政策扶持。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一是城内策划高端商业、文化休闲项目,城北策划高端住宅项目,城东策划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楼宇项目。二是以金融小镇创建为契机,策划金融服务平台、金融产业集群等项目。以七贤庄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顺城巷文旅产业发展带”,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极点。三是以各类大数据增值为目标,策划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项目合作;策划医疗大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平台等项目。同时结合《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1+11+4+1”系列方案》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产业扶持优惠政策。
(二)以金融小镇创建为契机,策划金融服务平台。为重点企业在发展瓶颈上解决资金问题提供良好条件。充分发挥民间金融街融资优势,将金融小镇发展与企业发展融资有效的连通。建议制定出台落户企业融资贷款优惠政策,吸引小微企业落地。
(三)要畅通信息输出渠道,积极协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扶持。全面掌握政策、准确把握机遇,通过跟踪了解掌握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方面政策,要将政府的产业政策、优惠政策等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企业进行申报程序培训,指导项目单位有针对性地编报项目,提高资金申报效率。
(四)打造交流平台,优化服务软环境。注重搭建企业沟通交流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推动企业家交流合作与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其他形式招商,如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群众招商等,凡能带来投资的,都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服务企业要有以企业需求为主,摸清企业个体需求,主要企业一企一案,量身定制服务措施。
(五)提高行政效率,开展企业审批“一站式”服务。
建议建立《外来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制度,认真落实挂牌保护制度,严格制止“三乱”行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领导,每个项目都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责任领导和推进要求,确保推进任务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招商引资项目引得来、落得实、留得住。
(六)将企业纳入我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考核。邀请各行业企业参与我区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城市发展方向、公共设施布局充分考虑企业需求。邀请区内企业、重点项目投资企业、拟入区投资企业深入了解我区区域营商环境提升年。由相关企业为各单位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打分。以工商部门、统计部门提供的辖区企业底册,每年分重点企业(限上企业)、普通企业。分别随机选取一定比例企业。上门收集企业对我区营商环境的评分及相关建议,将其列为考核制度的一环。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四
今年以来,镇平县杨营镇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统领,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跑出“加速度”,为进一步实现杨营镇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该镇积极构建“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负责、业务部门协同、工作人员落实”的工作格局,党政班子紧紧围绕我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短板开展自查自纠,加强镇内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打通内部服务衔接梗阻,全面推行“一站式”办理、“一网通”落实。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营商新环境。
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积极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工作动态,在全社会营造“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形象使者”“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维护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同时,强化入户宣传,主动深入到辖区内的经营个体和企业车间,送政策上门,送服务上门,提高企业、群众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实力。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电、路等设施条件,以及污水管网、亮化、绿化等配套建设。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镇将继续聚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出硬招。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谋,不断提高为企服务效率,破解发展瓶颈,提升镇域营商环境“软实力”。
文档为doc格式。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五
阜南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优环境、稳经济”、星期六会商会、政务服务“好差评”系列活动,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用心用情为企服务,着力打造具有阜南特色的营商环境名片。
政策“及时雨”。制定《阜南县财政局关于落实减免中小微企业承租国有产权房屋租金事项的通知》,为169家小微企业免收租金394.24万元;出台《阜南县民营工业企业纾困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筹措资金1亿元给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使用,每个企业最高可申请资金300万元,最长使用时长6个月。
服务“心连心”。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加强包保联系,将全县357家企业58个重点项目纳入包保范围,进行常态化走访,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加强“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服务。
制度“保障线”。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人才用工、用地用能和相关政策需求等共性问题,推行“首问负责制”“提级调度制”进行跨层级集中协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过渡。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对线上服务“一事一评”,截至7月底,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累计好评量31万次,主动评价率97%。
文档为doc格式。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六
阜南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优环境、稳经济”、星期六会商会、政务服务“好差评”系列活动,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用心用情为企服务,着力打造具有阜南特色的营商环境名片。
政策“及时雨”。制定《阜南县财政局关于落实减免中小微企业承租国有产权房屋租金事项的通知》,为169家小微企业免收租金394.24万元;出台《阜南县民营工业企业纾困资金管理办法》,由县财政筹措资金1亿元给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使用,每个企业最高可申请资金300万元,最长使用时长6个月。
服务“心连心”。把企业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加强包保联系,将全县357家企业58个重点项目纳入包保范围,进行常态化走访,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加强“一事一议”和“一企一策”服务。
制度“保障线”。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人才用工、用地用能和相关政策需求等共性问题,推行“首问负责制”“提级调度制”进行跨层级集中协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过渡。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对线上服务“一事一评”,截至7月底,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累计好评量31万次,主动评价率97%。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七
今年以来,南庄乡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乡域经济发展、激活社会发展活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多措并举深化“两型”机关创建和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领导重视、制定方案。为了打赢营商环境优化这场硬仗,南庄乡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担任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会议,将任务分解到各村、责任落实到岗位、工作进度到节点、事项细化到个人,确保全乡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进一步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宣传力度,多形式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新风南庄、悬挂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围绕“两型”机关创建,严格落实亮牌服务、持证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群众评价、查处举报、末尾问责等各项规定制度,厚植“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参与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南庄形象”的良好氛围。
加强督查、信息公开。进一步强化督查监督力度,由乡纪委定期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对营商环境问题查找不深入、问题解决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低的村,启动调查、通报、问责程序。对全乡各职能部门实行“三公开”制度,将单位负责人的职务姓名、办公电话、工作分工等信息在乡便民服务中心公布。同时,在政府大门口制作了示意图,极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在政府明显位置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为群众的监督提供了保障,切实改变了全乡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
县营商环境工作简报篇八
20xx年,岑巩县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在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营商环境指标大幅提升。
领导重视,部门支持,企业配合。州中心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州中心领导和县领导亲自过问、协调相关事项,县税务等部门大力支持,样本企业的密切配合。
岑巩县管理部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与公积金业务政策学习相结合,深刻领会优化营商环境实质内涵,助推服务思想转变。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窗口服务实现从“要我服务”到“我要服务”,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能力,改变服务形象,提升服务效率,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