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汇总20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一
进入高二地理学科,学习中国地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大多出生在中国,从小喝着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太熟悉了,离他们太近了。从很小的时候,我就通过父母、报纸杂志和电视网络了解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但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广,学生的理解难免有限。此外,他们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解不完整,使他们只知道一件事而不知道另一件事。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足以满足他们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另外,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了一年地理,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动力、兴趣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大部分都基本具备了学习地理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很多障碍,会有一些困惑,甚至有点烦恼。思考学生学习地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将是高二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初二地理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天赋,培养自己学习地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也与日俱增,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系来说,要在“学科中心”和“知识本位”下改革地方志地理课程,努力打造以区域地理和地方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个特点,同时又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专注。反映全球变化情况,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差异、土地改良、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不仅对学生目前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合适的环境;创建“发现亮点”、“鼓励自信”的激励评价机制。
1、总体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出发,采用自主和对话两种学习方式(教学、合作、探究、发现等)。)实现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
2、具体目标
a、把“满堂灌”分成几个区间。对于目前发展领域的知识内容,我们应该大胆采用自学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最近的开发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来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b、处理好预置和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认真组织和结合教材内容,明确课堂目标(立体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特别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创造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上的一代人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为问题的产生创造宽松的环境,预留足够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让探究者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享受问题的产生给自己和其他学生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为本的教师和教师为本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完全的精神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人性特征,实现“人格独立,精神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实感和真诚去影响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1、地理学科充分发挥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每课时认真备课,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反思再实验。
2、在电子教室里记录第一节课,及时改正,以便及时反思和调整。并发布课堂记录的电子教案。
3、如果条件允许,对教室进行录音或录像,及时发现教室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4、与学生进行在线对话,交流感受,征求意见,改善课堂。
第一章从世界上看中国第一周——第三周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四周——第八周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第九周第——周第十三周
第四章中国经济发展周14周——周17
第五章中国地理差异第18周第——周第20周
复习期末考试的第二十一周和第二周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二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x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x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x、x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x、x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x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x。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x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x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x,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计划。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本学期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1课时。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1课时。
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1课时。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1课时。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3课时。
第二节:首都3课时。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3课时。
第四节:西部地区3课时。
第五节:祖国的宝岛——x2课时。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1课时。
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2课时。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x和x1课时。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x省。
第一节:多彩的x1课时。
第二节:崛起的x1课时。
第九章、走向世界2课时。
复习初一的会考内容4课时。
检测、复习:
本学期共38课时,新课结束共需31课时,剩下7课时用于平时的复习和检测。本期一共有5个章节的内容需要检测。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作业评讲。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三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尤其是三班,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教学进度表:
第1---3周,学习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4---7周,学习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8---9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6周,学习第3、4章
第17周,复习
第21周,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四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二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12个课时。上学期,平均只有17、18的优秀率,比起其他的学科有拖后腿的迹象。有的班级b级的同学较多,后劲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级落后面实在是大。这学期,需要关注的就是,优秀率的提升,还有班级落后面的改善。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认真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写好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五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八年级的ilike教师如何制定。
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初二地理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四、教学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计划。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
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本学期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1课时。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1课时。
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1课时。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1课时。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3课时。
第二节:首都北京3课时。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3课时。
第四节:西部地区3课时。
第五节:祖国的宝岛——中国台湾2课时。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1课时。
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2课时。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课时。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第一节:多彩的四川1课时。
第二节:崛起的四川1课时。
第九章、走向世界2课时。
复习初一的会考内容4课时。
检测、复习:
本学期共38课时,新课结束共需31课时,剩下7课时用于平时的复习和检测。本期一共有5个章节的内容需要检测。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作业评讲。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地理基础知识。
2.初步理解一些地理基本概念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20周综合训练3课时。
三、复习措施。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地理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六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任教的班级是初二的1--4班。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物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教案。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保障每节一练,快慢适中。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阶段诊断检测。
1
2.21—2.27。
中国地理第七章。
2
2.28—3.6。
中国地理第八章。
3
3.7—3.13。
中国地理第九章。
4
3.14—3.20。
中国地理下册知识回顾。
5
3.21—3.27。
单元复习与检测。
单元测试。
6
3.28—4.3。
7
4.4—。
8
—4.17。
9
4.18—4.24。
期中检测。
xx。
4.25—5.1。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
xx。
5.2—5.8。
中国地理上册复习。
12。
5.9—5.15。
阶段性测试。
阶段性测试。
13。
5.16—5.22。
中国地理下册复习。
14。
5.23—5.29。
中国地理下册复习。
15。
5.30—6.5。
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
16。
6.6—6.12。
模拟训练与知识回扣。
17。
6.13—6.19。
学业水平考试。
18。
6.20—6.26。
19。
6.27—7.3。
20xx.2.23。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七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体系及编排体系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第三章陆疆万里行、第四章黄河万里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之后逐章讲述的。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介绍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门————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这四个主要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构成,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第二、三、四、五章介绍了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第六章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既是对中国地理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又站在全球的高度来看待中国的现在与未来。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策略
重、难点: 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概况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是难点。
解决策略: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 第八章中国的工业 第九章中国的交通 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八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九
一、目标: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做到: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三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共分四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四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突出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5.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6、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1-2周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2-4周第一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3-6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4-8周第二章(第三节)。
第9-10周(复习及期中考试)。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一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做到比较熟练的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这门课堂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模式和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向学生传达地理思想,改进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会学地理”的目标。最后,通过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和综合复习,圆满完成生地会考任务。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潍坊市《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三个学期的教育教学,这三个班均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风和班风都比较好,绝大部分学生在地理一科的学习上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且愿意积极主动的钻研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辩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抓好地理课的课堂教学。课前作好充分的备课准备,课中讲清讲透每个知识点,课后搞好教学辅导,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周到,重点突出、难点透彻。
2、认真钻研《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领悟精神,并将其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及后面的综合复习。
3、强化对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重视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时事及乡土地理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方式的复习和试题训练,为学生的生地会考取优异的成绩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4、切实搞好单元测试,分册测试,细致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和训练,对于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加强课后的辅导,做到不漏一个知识点,不漏一个学生。
5、教学中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6、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二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一)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三
1.掌握并熟记地理基础知识。
2.初步理解一些地理基本概念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初步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20周综合训练3课时。
三、复习措施。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地理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五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初二级。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物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六
地理八年级教学计划本期我接手了八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育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但由于教师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也许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再加上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本年度教学以世界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校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5、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6、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7、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8、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第1---3周,学习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11----16周,学习第3、4章第17周,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七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八年级的地理教师制定了怎样的。
工作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83%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26%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和中国台湾五个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四、教学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计划。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
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第二节: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1课时。
第三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1课时。
第四节: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1课时。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1课时。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3课时。
第二节:首都北京3课时。
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3课时。
第四节:西部地区3课时。
第五节:祖国的宝岛——中国台湾2课时。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节: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1课时。
第二节:快速发展的经济2课时。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课时。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第一节:多彩的四川1课时。
第二节:崛起的四川1课时。
第九章、走向世界2课时。
复习初一的会考内容4课时。
检测、复习:
本学期共38课时,新课结束共需31课时,剩下7课时用于平时的复习和检测。本期一共有5个章节的内容需要检测。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作业评讲。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八
在这充满挑战的新学期,地理教师如何制定。
工作计划。
呢?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初二地理教学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一、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承担八年级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任务,共计315名学生,每周12个课时。班级学生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次,面向全体,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的编写,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册教科书始终如一地注意巩固和强化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学生在理解地理概念、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过程中,获得基本技能和表达、交流等能力的训练。教科书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力图加强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讨论、探究、实践的教学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共分三节。主要学习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等。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共分三节。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指出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共分三节。介绍了中国的交通、农业和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影响交通、农业和工业分布的因素。
四、教学任务:
1、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2、认识中国的自然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并能分析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
4、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以及取得的成就。了解交通运输网络和工业、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学会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5、继续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6、通过八年级《地理》上册的课程学习,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地观。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特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爱我家乡(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二)环境污染调查(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五、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九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部分,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准备,引导学生热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设”、“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强烈兴趣,体现出“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地理知识处处有用”的特点。
而第二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始,从实际应用出发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工具—地图的使用,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考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有趣、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
“认识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
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基础,本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讲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并简略分析了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第二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讲述国际合作的基础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认识,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发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
1—2一《让我们走进地理》4。
3—6二《地球的面貌》8。
7—10三《世界的居民》8。
11—14四《世界的气候》8。
15—16五《世界的发展差异》 4。
初二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二十
一、目标: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1、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
2、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建立起习题库。
3、强化规范的落实。
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