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13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一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二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本文所说明的重点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读来引人人胜,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识别本文主要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所以,在学习时,应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点内容:
1、写作特色。
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特色是: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所以这篇科学小品行文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把说理同叙事结合起来,在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时,将古今中外人们的耳闻目睹以及经历、感受等穿插在说理过程中,形成近似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介绍“现象”,在解释“现象”的同时不时插入科学道理的讲述,读来引人人胜。
2、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周密,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而且行文较自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将事理诠释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文的说明中心是解释“海市蜃楼”与“鸣沙”两大怪异见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解释清楚。
《桥的运动》。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以及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是阐述桥的运动的说明文。作者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学知识,剖析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学习本文时,要意识到本课的说明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本文不仅综合运用了定义、列举、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引用。其中定义和列举是本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定义说明法:如说“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等。
列举说明法:如说“一座桥不论是在有重车疾驰、狂风猛扑、巨浪急冲或气温骤变的时候,或是在风平浪静、无车无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过桥的影响的时候”,都有内部分子的运动,则是列举说明方法。
比喻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生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如用人坐板凳时力的传递,来比喻车在桥上过时的重量传递,就是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引用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文章开头用尾生守约的故事来说明桥的固定性,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末用恩格斯的话来总括桥的运动的实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两者均运用了引用这一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华罗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概括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认知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来说明复杂科学道理的总体特点;认知本文的图表说明法,简要说明文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文章主要是说明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运用这种事例说明的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
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
运用统筹方法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是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而合理安排工序,则是关键所在,此为统筹方法的要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统筹方法“主要是有关时间的问题”,科学地利用时间,一定大有补益,这段点明了统筹方法的作用。
2、写作特色。
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文中所举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普遍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
3、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图表说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个图表的依次展开,体现了文章层次内容的不断深化,它们不仅揭示了统筹方法的运用过程,而且收到了使整个说明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个图表的作用是:标明泡茶喝的全过程、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个图表的作用是:简化工作程序,看出缩短工时的关键。
第三个图表的作用是:用数字代替文字,显示统筹方法的“数字方法”实质。
《菊花》。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杨宪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的并列式总体结构和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说明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
这是一篇介绍菊花的说明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
1、杨宪益(1925一)是现代翻译家。本文是他的一篇说明文,既是一篇实体事物说明文,又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法。引述典籍、资料,大量运用掌故,是这类说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课文的内容:
比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陶渊明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又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到了秋天才开的花,也像很有骨气,因此后来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气的文人,无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价。
(1)从这里可以看出,自陶渊明时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这段文字看,陶渊明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3)从这里看,人的骨气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
(1)从延年益寿观念到人格气节象征观念。
(2)一是由于陶渊明非常爱菊,
(2)是陶渊明与菊花都有骨气。
(3)人的骨气是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显现出来,菊花的骨气是在与肃杀秋霜的抗争中显现出来,两者异质而同构,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风亮节。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识点归纳:
1、写景中蕴含凄请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2、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亭花。
3、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4、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5、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
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6、“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7、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四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
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五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拓展:《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3、拓展: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首联划线部分的的作用?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及形势。(现在形容反动势力猖獗一时的情况,以及所造成的紧张局面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2、表明战斗的激烈惨状的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赞叹壮士报国的志向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概括这首诗的主旨。答: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答:“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
7、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
8、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请举例阐述。答: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脂”“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游览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6、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家家”。
7、颔联中用“争”和“啄”字美在哪里?答: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8、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色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
答: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色。
9、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答:“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色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10、你还能背出一首写早春景象的唐诗吗?你还积累了哪些写西湖胜景的名句?请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答: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六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著作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等。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其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故事背景马致远仕途不顺,长期漂泊,《天净沙·秋思》就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这首小令的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三、课文翻译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枯藤:干枯的藤蔓。昏鸦:黄昏时要回巢的乌鸦。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西风:秋风。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上落满了黄昏归巢的乌鸦,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四、问题解疑1.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古诗文描绘画面技巧法。作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为最后的抒情作铺垫。
2.请说说“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的表达效果。“断肠”一词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由于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写有何好处?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写了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道、风、马九种景物,藤、道、马等景物名称之前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景物带上了鲜明的个性。一系列名词组合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些景物,极力渲染悲凉气氛,烘托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之人的惆怅之情和内心的悲戚之感。
五、课文主题通过描绘一幅绝妙的深秋风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七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如《周南·关雎》以鸟的和鸣比喻衬托男女好合。《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
二、句式和章法。
《诗经》的形式在句式上以四言二节拍为主,间有杂言;在章法上以重章迭唱居多。
三、雅、颂与国风不同的语言风格。
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迭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八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坟》)《"友谊惊诧"论》(《二心集》)选自《鲁迅全集》,《故乡》,《孔乙己》选自《呐喊》.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选集》,《炉中煤》,《立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阿四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巴金文集》.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冰心,原名谢婉莹,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朱自清文集》.《背影》选自《朱自清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吕叔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魏巍,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新闻工作者,学者.主要作者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和写杂文《三家村札记》.
吴晗,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谈骨气》选自《吴晗杂文选》.
杨朔,《荔枝蜜》选自《杨朔散文选》.
施耐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自《水浒传》.
吴敬梓,《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选自《红楼梦》.
蒲松龄,《大罗刹国》选自《聊斋志异》.
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他著有《契诃夫小说选》,剧本《万尼亚舅舅》,《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
莫伯桑,《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代表作有《羊脂球》.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选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选自《外国优秀散文选》,《成功的秘诀》选自《外国小说精选》.
高尔基,《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
普希金,《在西伯利亚矿井地层》选自《世界名诗鉴赏辞典》.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九
“海”指理想的境界,“山”指抵达之路上的重重险阻,“爬山”隐喻艰苦奋斗,克服一路上的困难。
本诗表达了要经受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方才可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
2、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形容对理想的渴求。
1、词语识记。
训诫耸立迂回凝视啜泣纳罕瘦骨嶙峋心惊肉跳头晕目眩小心翼翼。
2、了解课文中的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作(记叙)手法。
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十
形容词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从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1)普通形容词:能充当谓语,大都能用不和很修饰。
(2)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不能充当谓语,不能用不和很修饰。常见的非谓形容词如:
正 副 男 女 雌 雄 单 大型 初级 多项 巨额 慢性 新式
主要 高速 名牌 高频 海洋性 流线性 多民族 单方面 喷气式
有些非谓形容词用途极窄,只作科学技术名词的组成部分,如高频电波、侧吹转炉。
从语义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
如红、黄、大、小、软、硬、伟大、平凡、美丽。状态形容词带有明显的描写性,
包括形容词的一切生动形式,如喷香、冰凉、红红、大大方方、冰凉冰凉、直勾勾、傻里呱唧。
总结: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这里把功能上看形容词可分为普通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十一
绝句: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特点――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分类——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如《忆江南》。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押韵: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节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三千――丈”、“润物――细――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十二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语文知识点总结手抄报篇十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后者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概括起来有三种:
(1)时间顺序,如《菊花》。
(2)空间顺序,如《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3)逻辑顺序,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最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方式有两种:
(1)总分关系。“总一分”方式,如《苏州园林》:“总一分一总”方式,如《桥的运动》:“分一总”方式,如《白丝翎羽丹砂顶》。
(2)并列关系。如《菊花》。
3、常用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法。其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属十种类。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对“物理”的说明。
(2)诠释法(解释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的特点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
(3)比较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村的特点,就与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比较。
(4)比喻法,如《桥的运动》用人坐板凳造成板凳变形,比喻说明车过桥上引起“变形”的力学原理。
(5)图表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运用箭头图表示工序。
(6)数据说明法。
(7)例证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用烧水泡茶喝的生活事例说明统等方法如何应用的道理。又如《桥的运动》举出车行、风雨、气温、浪打、地震等引起桥变形的例子说明在外因作用下桥的运动。
(8)引用说明法,如《白丝翎羽丹砂顶》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生活特征时,即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菊花》说明菊花的悠久历史,也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及诗词、小说等。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作者钱学森,当代核物理学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将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科技说明文。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推导、条分缕析”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说明方法。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帧,现代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又属于科学小品。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相结合,主要运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
3、《桥的运动》,作者茅以升,现代桥梁专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来看,属科技说明文。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引用等说明方法。
4、《统筹方法平话引子》,作者华罗庚,现当代数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本文属非文艺性说明文。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运用了举例、图表等说明方法。
5、《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采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运用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
6、《白丝翎羽丹砂顶》,作者贾祖湾,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全文采用“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大量采用“引用”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
7、《菊花》,作者杨宪益,现代翻译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总体上采用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每一部分又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逐层展开说明内容。文中多用引用说明法,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资料。
8、《我们肚子里的食客》,作者高士其,现当代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细菌在人体内寄食的情况。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把说明对象形象化、人格化。
1、关于作者。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核物理学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桥的运动》:茅以升,桥梁专家。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华罗庚,数学家。
《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白丝翎羽丹砂顶》:贾祖湾,科普作家。
《菊花》:杨宪益,翻译家。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科普作家。
2、体裁归类。
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的有:《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的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属于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苏州园林》。
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既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有:《菊花》、《苏州园林》。《白丝翎羽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既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又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有:《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3、结构方式归类。
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桥的运动》。
采用了“总一分”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采用了“分一总”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白丝翎羽丹砂顶》。采用了“并列”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菊花》(各部分中又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主要说明方法。
主要的说明方法的采用,各课文如下: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定义、举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诠释。
《桥的运动》:定义、列举、比喻、引用。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定义、举例、图表。
《苏州园林》:比较、比喻。
《白丝翎羽丹砂顶》:引用。
《菊花》:引用。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比喻、拟人。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钱学森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钱学森自赴美留学后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现代自然学科体系;识记本文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知本文“总一分一总”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本文综合运用了定义、诠释、举例三种说明方法的含义。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宏观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构成和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后,着重说明了基础科学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把握:
1、说明的中心。
作者在宏观介绍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与基本体系之后,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一再强调基础学科尤其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即物理与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文章结构。
本文的文章结构是“总一分一总”整体结构方式。首先概说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再由基础学科推进到“最基础”的学科。进而,作者又展开分述,对一般基础学科分门别类地逐一解说,突出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最后,在条分缕析的基础上,作者又用归纳法勾画出以根本的基础学科为支柱的现代科学体系的总体构成。全文纲目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