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优秀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一
孩子们作文里的"警察爸爸"。
陆旭东"护学"的善行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坚守被金坛摄影家谢才保连续跟拍了10年。2019年,谢才保在数千张图片中挑选了数十张,在社区"雷锋式"好人长廊里举办了"警察工匠"摄影展,展示了陆旭东10年来的"最美姿势",顿时轰动全网,家长们纷纷留言为他点赞。
一次,华罗庚实验学校开展"描写熟悉的人"为主题的作文竞赛,其中一个班上40多个学生都写到了陆旭东。"烈日下,寒风里,迎朝阳,送晚霞。重复着不变的姿势,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把我们护送进学校。他的微笑里饱含着温馨,眼神里充满着暖意,他是我们最美的警察爸爸!"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护学路上,陆旭东从来不带手机。"牵着孩子们的小手,就是一种使命,我必须心无旁骛。"为了不耽误执勤,陆旭东每天6:20前就把双胞胎儿子送到河滨小学校门口,寒冬腊月,兄弟俩常在风中冻1个小时。
2012年6月,陆旭东所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路口执勤岗被命名为"陆旭东护学岗",成为全省首个以个人命名的护学岗。在他带动下,其他学校门口也陆续有了护学行动,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为充分发挥英模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金坛交警大队筹建了"陆旭东工作站"和"陆旭东工作室"。目前,"陆旭东护学岗"不仅成了新警入职锻炼的前哨,也成为全省领先的多渠道交互式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交警,陆旭东不仅把全部汗水都洒向了交通管理事业,在疫情防控、扫黑除恶、烟花禁燃等专项行动中,他都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生活中的陆旭东始终觉得自己如一道微光般渺小,只是做了一个交警最应该做的"平安守护人",而正是这一道平凡的微光,将心怀百姓之情汇聚成了星河,赢得了群众的赞许,也照亮了许多身边的人。如今已经52岁的陆旭东毅然承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干下去!"。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二
张发祥,男,汉族,1944年1月生,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饶河农场退休职工。
张发祥用实际行动践行誓言,为老战友扫墓近半个世纪。如今77岁的他,还将这个承诺“接力棒”传递给自己的儿子。一生执着、履约践诺,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北大荒战士”。
张发祥19岁参军,所在团的副参谋长孙振民见他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经常鼓励与帮助他,使得张发祥很快成为全团的训练骨干。几年后,张发祥退伍返乡时,孙振民到火车站送行,他一句“谁跟我留在北大荒”,让张发祥决定放弃返乡,与他一同投身到北大荒开发建设中。
1972年冬季采伐中,突然倒下的大树砸在孙振民身上,他永远留在了北大荒。追悼会上,张发祥向孙振民的遗像敬了一个军礼,哽咽着说道:“有生之年,我一定陪伴您,不让您在北大荒感到孤单。”一句誓言,一生承诺。从那一刻起,他对孙振民的承诺,49年来从未改变。
1975年,张发祥因工作需要调到距场部30多公里外的饶河县关门村驻点巡线,由于交通不便,有时候往返只能靠步行。几十年来,每逢重要节日,张发祥都会往返70多公里为孙振民扫墓,有时遇到极端天气,一个来回要走上10多个小时。
孙振民的儿子孙建军从广东回到北大荒看到父亲整洁的坟墓时感激不已对着张发祥长跪不起。孙建军再次来到饶河农场要接张发祥去广东安享晚年再次被他拒绝:“我还要陪着老首长呢!”
从开始,来孙振民坟前扫墓的除了张发祥夫妇外,还多了他们的两个儿子。张发祥在墓前嘱咐儿子:“将来我不在了,你们要继续为老首长守墓,只要老张家有一个人在,就不能让这里‘荒’了。”
张发祥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黑龙江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三
徐振明,男,汉族,1925年7月生,中共党员,原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离休干部。
徐振明是战斗英雄,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转业地方后,他以忠诚卫忠魂,父子两代人默默付出,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60余年,用一生点燃信念的火种,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是守护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典范。1942年,不到18岁的徐振明参加了八路军,在山东多地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战斗,后来又参加了解放战争、____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留下累累伤痕,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1958年,徐振明转业到地方,本可以有待遇更高、岗位更好的选择,但他毫不犹豫选择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守陵。徐振明承诺,要一辈子守护靖宇陵园。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规划设计绿化方案,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锹抡镐、植树种花。几年后,陵园夏日繁花盛开,冬季满眼苍翠,每一棵树木都见证了他的执着与坚守。徐振明爱陵、护陵,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把心放在陵园里面,离休后又申请回到陵园做门卫,直到身体行动不便,仍不时回到陵园看看。离休时,他劝说即将参加工作的儿子到陵园工作,将守护陵园的“接力棒”交给了他。一家两代守护陵园63年,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徐振明既是民族英雄的守陵人,也是英雄事迹的宣传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踏访杨靖宇将军战斗过的地方,寻找抗联遗物,整理抗联故事。每年清明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徐振明走进学校、部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作专场报告,主动为青少年、部队官兵讲授革命传统教育课。他还应邀在几所学校兼任校外辅导员多年,为孩子们讲述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深受师生欢迎。徐振明荣获“时代楷模”、吉林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四
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个人品质的一种根本体现,一个且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道德和法律有相同之处,即都可以约束人。但道德对人的约束更多的取决于个人的品质。而法律对人的约束则是外在施加的,是一种强制性手段。因此,法律是制止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治标的手段。而道德虽然不是制止不良风气的有效手段,但却是治本的手段。所以,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最终需要每个人道德素质的提高。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今社会,权、钱、色等欲望让人们不惜做出重大的牺牲而做出违法的`事。因此在全社会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道德观念深入人心,本身就是一个漫长和过程。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快这个过程。
本学期,学校安排我们认真学习了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使我有机会看到了很多品质高尚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用模范们的事迹对照自身的行为,我发现了我自己很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缺点,这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平时我的自我感觉是蛮好的,因为我是老师,我的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一发现让我深深感到“日三省吾身”是多么重要,更让我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是多么的有道理!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五
我要学习他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是与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分不开的。因为如果不注意读书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注意研究新问题,思想就会封闭,思路就会狭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办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他们那样,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学会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努力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要不断完善学习方法。要挤时间去学,持之以恒的学,结合现实去学,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反过来在实际工作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
二、要养成勤奋敬业,踏实肯干的好作风。
先进人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可贵之处在于他们通过艰辛劳动,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时候,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这说明他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不是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的,更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是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怀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得养成一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修炼他们那样不张扬,默默奉献的个人品质。
三、要学习他们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细节不容忽视,唯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业务精湛,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学习老同志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细致认真,一丝不苟。我也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才能得到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社会的认可。
学习先进,就是要学习其精神,并发扬光大。我作为一名教师,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的进取精神,以实际行动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六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负责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模范教师、最美奋斗者、“中国好人”等称号。
在海拔1000多米、距澡下镇60多里的白洋分场教学点,支月英孤身一人,41年来坚守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帮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实现了成才梦想。她所教学生,每年在全镇居同级同科前列。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丽内涵。支月英同志的事迹在全国传开后,奉新县专门在澡下镇政府成立了支月英工作室,全县各乡镇纷纷成立支月英志愿服务队。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投资50余万元重新建起了白洋点教学楼,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纷纷前来献医、支教、献爱心,累计一百余起,仅南昌师范学院师生就先后来过4次。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这是多年来支月英的承诺。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41年过去,支月英从孩子们口中的“支姐姐”“支妈妈”,到两鬓斑白的“支奶奶”,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1100多名孩子走出了大山,支老师却一直守在原处,不曾离开,她是“梦想守护人”。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七
因为,从那些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我深深地感受到那是不平凡的坚持,那不平凡的勇毅让无数人为之感动.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职业,也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的,但他们都有一颗充满既勇敢又善良的心,并曾经用这可心在道德―这本中华民族的巨著重重刻下感人的一笔.此次受到表彰杰出的模范,但是他们仅仅只是一部分代表而已。
晚会每个章节采用播放电视短片、现场访谈、歌曲舞蹈或朗诵、颁奖礼、致敬辞等多种形式交错进行,让我们走近了感人事迹后的他们.感动无处不在,启发无时不有.一个个或是平平凡凡,或是轰轰烈烈,或是催人泪下的故事,无不都折射处时代的主旋律,传递着时代的感动,让我深深认识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是相互支持的,道德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是他们爱与付出让奉献与感动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让道德的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人间善行无疆,是助人为乐者们的爱与付出;舍己为人,是见义勇为者们正直情怀的真实写照;一诺千金,是诚实守信者们高贵人格的诠释;恪尽职守,是敬业奉献者们责任的践行;大爱无声,是孝老爱亲者们的永恒真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心灵,驱散我们前进中的迷茫,让我们的人格变得更加高尚,让我们灵魂的到升华.
愿我们能够高举“道德”这面精神大旗,向他们看齐,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并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让道德的力量去温暖每一个人,感到每一个人.那么,道德这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旗终将飘扬在我们的心灵上空!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八
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学道德模范、诵中华经典、做有德少年”的经典名句,其中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通过对经典的诵读、道德模范的学习,教育我们做个有道德的人。
这些典型的道德模范故事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义务为人指路的谢亮爷爷。
短片讲述的这位老人义务为人们之路十年的故事。直到有一天,他生病躺在病床上,可他还在为没认为人们指路而担忧。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从病床上站起来,走出医院。当他打开大门的时候,看到上百个学生举着一个”义务指路”几个大字的牌子……谢爷爷的眼眶湿润了,他感动不已。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们,他很欣慰。
后来,“义务指路”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义务指路”的行列中来……。
这就是谢亮爷爷助人为乐的故事。它让人们明白“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内涵,也让人们懂得“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的道理。
这样的事,这样的人,我们现实中还有很多。只有乐于助人,我们就会收获快乐;只有乐于助人,我们一生就会平安、吉祥。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展播篇九
汪品先,男,汉族,1936年11月生,无党派人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在“南海深部计划”的实施中,带领全国海洋学界赢得南海研究的科学主导权。他甘于奉献,勇于探索,年逾八旬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为我国海洋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真正的“深海勇士”。
自1960年从莫斯科大学学成归国后,汪品先投身于祖国的海洋科学研究事业,历经数载风雨矢志不渝。他惜时如金,虽已85岁高龄,依然以办公室为家,即使是春节,也会工作到深夜。他带领团队朝着一个个科学目标进发,在国际海洋科学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话语权。2018年,82岁高龄的他奔赴南海科考一线,9天3次下潜至1400米深海底,获得多项重要发现,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
在汪品先等科学家呼吁下,我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他为首席科学家的第184航次在中国南海成功实施,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实现了中国海域大洋钻探零的突破。在此基础上,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汪品先任指导专家组组长。通过对南海深部进行系统观测,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在南海深部重大科学问题上,提出了挑战地球科学传统认识的新观点。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赢得了南海研究的科学主导权,汪品先正积极推动南海成为国际科学合作的天然实验室,有力推动我国第一个基于海底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瞄准国际学术最前沿,推动我国“三深”(深潜、深钻、深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潜心科研之外,汪品先在耄耋之年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他开设的公开选修课受到师生热烈欢迎。他还出版了《地球系统与演变》《十万个为什么(海洋)》《深海浅说》等好书,深受读者欢迎。
汪品先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