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语文的快乐 快乐学语文论文(通用1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学语文的快乐篇一
1.让语文融入生活,开展快乐的实践。
之所以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正因为语文的一面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社会生活的扩展和提升、体验和还原的一个过程反映。所以,将对语文的学习融入生活,将生活的过程融入语文,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扩展学生的视野领域,拓宽他们生活的范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四季交替,万物周而复始的自然变化,开展各类快乐户外实践活动,引导初中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感受冬日的雪地、去聆听春雨的细述、去追逐夏日的清爽、去感召秋天的悲凉……这样一种丰富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体验,不仅能够塑成学生对生活充满各种感悟,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快乐活动之余,体悟到生命与自然的内涵,铸就未来梦想的雏形。
2.让课堂充满激情,打造快乐的课堂。
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的要求。追求艺术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要想改善传统语文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就要把课堂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激情元素。其一,会听也懂说。教师先对课文进行诵读,让初中学生放松心情,平静地聆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通常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震撼心灵的情感渗入,令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联想与感悟,然后再组织讨论,各自畅谈内心感受。其二,会问也会读。教材蕴藏的内涵很多,能学到多少,取决于教师如何挖掘。在读中存疑,将薄文厚读,长文精读,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文章中的疑点,提出自己的困惑,再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实现教材灵活化,碰撞思维火花。
3.让学生爱上阅读,进行快乐的读书。
要想实现阅读教学的低投入、高产出,笔者认为首要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爱上阅读,也就等同于爱上了语文。现实中,教师的行为通常能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比如,经常与学生分享中外名典中的佳文美句,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久而久之初中学生也逐渐潜移默化,被阅读气氛感染。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馆藏书籍,或是在班级内组建图书社,发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捐赠自己的图书,并定期进行轮换,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读书空间,使读书成为他们的内心需求,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
二、实现快乐语文教学效益的相关建议。
1.对快乐课堂快乐语文的设置方式要符合教学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对快乐课程的安排就是想方设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欢乐,将教师的职责投射在了“只需要负责活跃课堂气氛”。还有部分教师为了逗笑学生而荒唐地落入俗套。如讲授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将自己装扮成套中人,用滑稽的外形逗乐学生,引致哄堂大笑。快乐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明显与快乐教学理念相悖。这种方式不是不可取,而是没有真正体会快乐课程,正如“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刺激,那你永远无法培养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
2.对快乐教学定义的把握要准确、适度。
针对这一点,主要反映在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快乐教学就是降低教学要求,减少学生功课负担。然笔者认为,快乐教学并不是单纯地减少作业量,而是用合理的方法将学生从升学强压中解救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平缓的氛围中学习。当然,对任何一种方式的过度使用,都将适得其反。如何把握适中,就需要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寻找各类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摒弃打压式的被迫学习。
学语文的快乐篇二
“小兔运南瓜”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教材给出了两幅图,分别是第一幅和第三幅,第一幅图是小兔到菜园里摘下一个大南瓜,正在思考“怎么运走呢?”第三幅图是小兔已经把大南瓜运到家里了,兔妈妈问小兔:“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第二幅为空白。
教学时,出示课题后,我读了第一个要求,等学生了解“想一想”的`内容后,让学生独自把“第二幅图”上画上自己思考的办法。
其次,班上交流各自所思考的运南瓜的办法,我相机板书和板画,学生想的办法有:热气球运、飞机运、火车运、汽车运、马车运、小推车拉、朋友帮忙、立起来滚回家、装在箱子里拉回家、用绳子拴住瓜蒂把南瓜拉回家以及搬、扛、抱、背、顶。
再次,小组合作,讨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为什么?
再再次,班上交流:结果是除了用绳子拴住瓜蒂把南瓜拉回家这种办法不行外(容易把南瓜弄烂弄坏),其余方法都可以。热气球运,省力,但是不好定位;直升飞机运,既快又省力;火车、汽车运也都是又快也省力;马车运、小推车运等省力;立起来滚回家既表明小兔很聪明,也表明小兔能独自把南瓜运回家;另外,“搬、扛、抱、背、顶”这几种办法运南瓜,小兔会十分吃力。
最后,写绘作业。自己认为哪种运南瓜的办法好,就画出相应的内容,并写一写“小兔运南瓜”。最终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班级门口的展示板块进行展示。
现在的儿童,由于接触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等的机会比较多,再加之图书也比较多,所以,他们想到的运南瓜的办法也比较多,而且科技含量很高。另外,这个话题也贴近儿童生活,所以学生思考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愿我们的学生多到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看看、做做、想想,而后说说、写写,使之轻轻松松学语文,。
学语文的快乐篇三
[摘要]本文以“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研究”为主体,围绕说明文文体教学理念与实施进行论述。教学理念设计上,从人文性与实践性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与运用能力;说明文教学实施上,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多关注文本逻辑结构的传输,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后加强语言分析,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教学理念;教学实施。
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教材在说明文的选文上更加精炼与全面。经过对多个班级的说明文教学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理念的设置上人文性与实践性缺失;教学实施上的多样化与知识性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探究,提高说明文教学质量。
一、说明文教学理念的构建要强调人文性与凸显实践性。
(一)以人文性内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语文学科具有科学性与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教师要注重对说明文中的人文性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与生命价值,达到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目标。以说明文中的生命价值教学为例,教师先挖掘出说明文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并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尊重生命。例如,《蝉》是一篇包含人生情感与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学生在精读文本时,需要体悟作者人生,探寻生命意义。另外,本文还带有一定文学性质,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与规律的描写,使文本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此部分教学,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感受作者传递的生命态度。再如,还可通过说明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民族自信心。新版本教材更加重视传统文化,旨在激发学生民族自信。传统文化内容不只在古诗文中体现,即使是现代说明文,也包含传统文化素材。例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对于建筑与园林内容的介绍,体现了建筑文化与园林文化。说明文虽然以说明解释为主要目的,但是不能仅对说明方法与顺序进行分析,还要关注其中的人文情感因素。
(二)注重实践性,以理论联系实际“无体不立,无用不行”,因此要关注语文教材文本中的多种文体的价值。说明文作为一种应用性文体,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重点。近几年中考试卷中增加了很多开放性的试题,更加灵活、多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思维表达的空间。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使用变式练习、扩展文本等形式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是一种体系,实践则主要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以学生实际生活为主,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缩短学生与说明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另外,还可结合课后练习题,设计初步练习。说明文教学的实质是完成知识点的迁移,教师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就要让学生练习,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课文后都有对应的习题,且有层次性,习题类型包括记忆类、理解性与应用类三种。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利用这些习题,帮助学生深化对说明文的理解。例如,《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篇说明文,课后练习题一共有五道。第一、二题属于记忆类,第三题是理解类,第四题则是根据已知阅读材料分析问题,与第五题一样都是应用类习题,需要学生实践运用。总之,初中说明文的教学设计要遵循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互相协调,不顾此失彼。
二、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实施的多样化与知识性培育。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适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阐述几种说明文教学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系统语文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时,只有将其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教师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不能将知识点碎片化传递给学生,而要通过某种关联,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同化,在明晰多种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同时,标注在一个图式中,形成思维导图,直观掌握知识点。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思维导图的运用。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围绕原句“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对其余段落进行局部与细部的划分,如局部说明上包括近远景、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层次;细部说明则有图案美、图画美和色彩美等。层次分明地呈现思维导图,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文章脉络。另外,还可以对单元间的文本进行比较,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教学中,将该篇文章与之前学过的事物说明文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同为说明文也有差异,进而引导学生挖掘说明文本质,完整知识体系。2.深入分析细节描写内容说明文不只是严肃的,也带有一些趣味性,如描述事物时将抽象的内容以细节描述的形式趣味性展示出来,使说明内容更加灵活有趣,读者在阅读时也愿意深入探究其内涵。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选文中,对待事物细节的处理有三种形式。第一,引入其他文学资料,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就引入《水经注》中的内容,提升文章说服力;再如《苏州园林》中引入《汉乐府江南》中的诗句,令整篇文章添了不少色彩。这种插入资料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文本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兴趣。第二,将句子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如《大自然的语言》中对于气候影响因素的描述,通过“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将多个段落连接,使文章更有层次性。第三,巧用拟人手法,如“一只朱红雀对暖流唱起春天,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将朱红雀拟人化,令原本枯燥的说明内容变得灵活、生动,增添文章可读性。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关注文本逻辑结构,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说明文为了向读者说明事例或者事物,其本身就有很强的逻辑性。初中生思维正在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转变,所以教师要重视说明文教学中对逻辑结构的讲解,帮助学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探寻说明对象特点说明文教学时,教师要先启发学生自己找出说明对象的特点,理解说明对象内容。对于说明对象特点的探寻,可借助这几种方法进行。第一,列提纲。即将知识点清晰罗列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学中,师生一同列出提纲:先是笼统介绍石拱桥的特点;然后以卢沟桥与赵州桥为例,体现我国高超的石拱桥建造水平与独特的特点;最后详细分析石拱桥获得成就的原因与发展。用提纲将知识点清晰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继续讨论与记忆。教师在此环节中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引导学生精准说出石拱桥的特点。第二,画图法。若只是依靠文字的介绍与分析,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借助图画说明。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教学中,当学生完成赵州桥特征的分析后,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呈现赵州桥图片,分析完卢沟桥后也同样展示该图片,让学生观察两座桥的特点,以此加深对石拱桥的理解。第三,比较法。每一种事物都有独有的特征,只要详细比较,就会发现不同。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就对卢沟桥与赵州桥进行比较,细节的不同体现建筑物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让学生在对文本有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2、掌握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对其辨别与运用,有一定难度。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说明顺序进行探究,即要先确定说明对象,知道说明的大致内容;然后完成文本的段落划分;最后分析作者行文安排,阐述说明顺序。《中国石拱桥》一文之所以放在单元的第一篇,就是想通过对传统事物的说明,达到“引路”的作用。这篇文章以逻辑顺序为主要说明顺序,通过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呈现石拱桥的特点,并通过详细举例,得到两座桥获得成就的原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石拱桥。时间顺序即按照时间的轨迹进行说明。空间顺序是在一定空间中,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则是以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说明,难度较大,在事理说明文与想象说明文中经常使用,并基于逻辑顺序的多重内在联系,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等常见逻辑顺序。
3、筛选文本信息,获得阐述道理学生只有精准掌握知识,才能挖掘其中阐述的道理。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一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诵读分析,知道恐龙灭绝是因为碰撞,并不是火山活动。虽然学生得到了这一结论,但是作者的论证过程难度较大,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经过对过程的剖析,知道沙子在高压中,会变成斯石英,加上火山活动,又让斯石英变回沙子。以此就可得到斯石英的撞击使恐龙灭绝这一结论。且在恐龙灭绝的地方找到了斯石英的痕迹,为结论做进一步佐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喜欢按照段落顺序进行讲解,对其中的论证过程没有详细的分析与指导,以至于学生不能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借助说明文中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真正读懂文本。
(三)桃花枝头添春意———注重语言分析,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说明文不仅在说明顺序与方法上有明显特征,还在语言上有隐性特点。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人类语言有无穷的变化,并具有多种意义”。说明文中的语言具有严谨与科学的特点,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探究后将其内化,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对文字进行品析,感受文字的魅力。
1、提炼关键词,以感悟表达培养学生品析能力初中说明文篇幅较短,可通过细读,提炼关键词,体会说明文语言的魅力。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此处“肩”与“各”字的使用就极具特色,不但形象表示小拱的位置,还体现出数量。只有对关键字词做出精准提炼,才能让学生确切感受文字的魅力,提升其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优美的语言不只存在于文学类文体中,在实用类文本中也有体现。例如《说“屏”》文本教学中,其过程设计为“请你选择一组词/句/段落进行分析。”以此引导学生欣赏文本语言。除了对字词的赏析,还可扩展为对句的鉴赏。另外,还可利用对比思维让学生关注语言的特点,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精准性。例如,《蝉》这一文本中关于“蝉出现的时间”问题,若没有详细阅读文本,找不到证据资料,学生就无法使用精准的语言排列;若将原文中的“每次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中的“初次”与“每次”删除,就不能精准掌握词义。
2、以说明顺序的思辨,提升学生理解表达能力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不是传输地理、科学或者建筑方面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对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可以辨别出说明顺序,然后在思考中辨别说明顺序可否转换,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找寻问题答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但教师要注意说明文教学中不能过度解读文字。《中国石拱桥》这一文本的解读,有的教师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对作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课堂教学过半,还没有进入教学主题;而有的教师则以卢沟桥为切入点,利用大量时间讲解其有关历史。这两种切入方式都有不足之处。教师应少介绍一些作者背景与相关历史故事,最好是用几句话概括,而不是全篇讲述。每一种体裁的文本都有一套教学体系,如说明文就要从语言文字、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角度进行教学。综上,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剖析了说明文教学理念与实施过程。说明文不仅能丰富学生文体方面的知识,还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胡恩慧.浅析初中语文说明文高效阅读方法---以《苏州园林》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19):5-6.
[2]古晓君.“读写结合”法运用于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3]王龙飞.科学素养的发展: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研究的新视野[d].山东师范大学,2020.
[4]缪美芹.中英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5]姜燕燕.初中语文说明文教材选文及教学策略研究---以部编版为例[j].教育界,2020(16):31-32.
学语文的快乐篇四
作文。
分享快乐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下范文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语文作文分享快乐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给予是快乐,收获是快乐,学习是快乐,玩耍也是快乐。但是,我却不同,认为分享是最快乐的。
分享可以是同学没带书时,大家借给他看;可以是同学遇到困难时,大家帮助他;可以是同学不会题时,大家仔细讲给他。甚至借铅笔、借橡皮、借尺子都是分享。
那是四年级的事情了。那天,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作文报刊,无意间却瞟见我的作文——《全家动画迷》在报纸上发表了。知道这个消息,我欣喜若狂,找谁来分享呢?嗯,就告诉李铭雨吧!我拿着报纸乐呵地走到李铭雨的座位上。“你瞧!”我用手指了指我的作文。“我的文章发表了!”他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比我更激动:“哇,你真棒!恭喜你了!”那时,我真正体会到了“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的班主任申老师,她的女儿在石家庄二中上高中,她为了节省女儿的时间,经常星期天去石家庄看望女儿,而不让她往回跑。每次去,都是吃的、用的、穿的装满了大包小包。这次,因学校有会议,时间被耽误了,到车站后,离开车的时间只有两分钟了,老师着急极了。这时,一个陌生男人帮老师搬运行李,老师在最后的关头,在那个陌生人的帮助下,挤上了火车。
这个世界就是有了分享才变得如此的美丽,生命因分享而充实,因分享而充满激情,因分享而多姿多彩。因为,分享是快乐的!
当你感到快乐时,你要找个人和你一起分享,这样,你会从中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当你拥有一些好玩的玩具时,请不要吝啬,把它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这样,你会尝到真正的快乐滋味。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好多玩具,今天玩这个,明天玩那个,每天都是自己一个玩,有种说不出的孤独,直到她出现,这种孤独才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天我像往常一样独自一人玩着各式各样的玩具,一个清纯可爱和我同龄的女孩映入我的眼帘说:“可以和我一起玩吗?”我惊呆了,没有跟我说这句话,即使是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也不曾说过,过了许久我才断断续续的回答:“可——可以啊!”我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赶紧把玩具箱从房间里拖出来高兴地说:“这是我的玩具,你随便挑啊,我们做朋友吧!”她笑了,水灵的双眼闪耀出灵气与活力说:“好啊,那我们以后就是好朋友了!”于是,便一起玩耍起来了,边玩边聊天才知道,原来,她就住在我家旁边,因为父母临时有事,才让她来我家玩,我不禁暗想:“今天可真幸运啊!”那天我真的好开心,好快乐啊!
此后,每天我都会拿着心爱的玩具去她家玩,和她分享我的快乐,她也会从她那玩具箱里拿出玩具和我分享。刹那,我心中燃起一团火焰,那光,好柔和,好温暖,让人很快乐,原来,分享是一种快乐!
当你把快乐与别人分享时,你就拥有两份快乐;当你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珍贵东西拿出与别人分享时,你会明白:分享是快乐的!
学语文的快乐篇五
活动目标:
1.知道与朋友分享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2.学习主动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重点:能正确理解分享的意义。
活动难点:能主动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布置玩具展览台,请幼儿自带一两样自己喜爱的玩具放入展览台。
2.音乐磁带《生日快乐》、《大家都愉快》。
3.幼儿用书背景图片。
4.生日蛋糕。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导入课题。
(1)教师:丫丫小朋友刚才悄悄的告诉老师,今天是她的生日,想请大家一起吃蛋糕。
幼儿随音乐唱“生日快乐歌”,分享蛋糕。
(3)讨论: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过生日,吃蛋糕会快乐吗?
(让幼儿初步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4)自由舞蹈《大家都愉快》。
师总结:小朋友们刚才都告诉老师了,一个人在家过生日虽然可以吃整个的大蛋糕,可是没有人跟自己分享自己的快乐,即使吃再多的蛋糕,我们也是不快乐的,所以有好东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样自己才能真正的开心。
2.玩具展览:
(1)向全体幼儿介绍玩具,一一说明它的'名称和玩法,并介绍是哪一位小朋友带来的。请小朋友参观展览台上的玩具,教师当解说员。
(2)请幼儿依次到展台挑选玩具。(提示幼儿谦让,轮流或是两人共同玩一个都喜爱的玩具,对只挑选自己带来的玩具的孩子,劝说他给玩具找个新朋友。提示幼儿互相致谢。)。
(3)小结:表扬友好、爱护玩具的幼儿。
小结:充分的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并通过实践,能主动与同伴分享。
延伸活动:
(1)美工活动:制作生日卡片。
(2)音乐活动:学跳舞蹈《大家都愉快》。
学语文的快乐篇六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1、板书课题:24 给予是快乐的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 圣诞节 轿车 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3)第12到13节写保罗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出示: 课文中讲了 把 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学语文的快乐篇七
人生下来注定要学习,然而学习就有语文,语文是一门功课,只要你认真,刻苦的学习,就能尝到学语文的快乐。那是一个皎阳似火的夏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写一边。
作文。
:模仿《山中访友》,并对我们说:“这次这篇作文主要是让你们在美文里提取一些好词好句,放心的用,是借,不是抄。”于是,我在这个双休日里左思右想地挑选这篇作文的题目,不知选什么才好,后来经过妈妈的提醒,我决定写《公园访友》。我为了让作文的内容更有创意,更生动,更具体,就认真观察,仔细读文章。同时,我也去参考一下爸爸妈妈的一些建议,别看我弟弟才四年级,但他特别喜欢给别人家提建议,挑缺点。在我的作文要登上作文本时,我不知让爸爸妈妈弟弟看了无数遍了。收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甚至连都要想一下,看通不通顺。星期一,我把作文交了上去。过了很多天,老师把作文发了下来,并说,我的作文写的很好,我的作文被投上了广播站,并选上了;我把作文发上了岭南论坛;老师还说要把我的作文投上学习报。在那一刻,我就像八月里的石榴一样快乐的合不上嘴。通过这篇作文,我尝到了学语文的快乐,也学到了一个道理:只要你付出多少,成功就回报你多少。
学语文的快乐篇八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啊,在我国无前面的文化史上,语文的足迹走遍了全世界,语文让我们在名胜古迹上行走,语文让我们在海洋里遨游,语文让我们在天空里飞翔,语文让我们领略无边无际浩瀚的宇宙。
学习语文可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当你认真分析一段话时,你会发现在每一句话中都暗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羊吃草的故事,羊在吃草时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而且有剧毒的草也被留了下来,在胃里不能消化的草根、草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送到嘴里,他们这样重复着,仿佛忘记了什么是疲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永不倦怠的,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把自己不会不理解的曲子进行反复揣摩,直到会了为止。
而且当你读懂一个句子,理解一段话时,你会感到莫大的收获和喜悦,这样还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学语文的快乐篇九
《快乐的小公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六单元“快乐”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学生可以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 继续练习综合各种方法认识14个生字;
2、 会写7个字(重点指导“帮、助”),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4、 熟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课件、生字词卡片、动物头饰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你过得高兴吗?高兴换个词——快乐。好的,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快乐的语文课吧。 老师这有一则谜语,请你猜一猜他是谁?头戴红缨帽,身披红彩衣.清晨唱一曲,红日东方起.(生:公鸡)
(生:为什么说小公鸡是快乐的?它在哪儿找到快乐的?以前小公鸡快乐吗?)
同学们越来越会思考了,带着问题我们快乐地学习吧。
师 :请同学们快轻轻地打开书95页,平放好。
现在愿意让老师先范读一遍,还是你自己来试着读一遍?
(生举手:自己试读)
师 :行,由你们自己试着读,老师相信你们能行!
(做好听的准备,听清字的读音)
现在请你拿起小铅笔,自己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一会儿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准备怎么解决它?(生回答)
带上小提示咱们开始吧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字宝宝?(生回答)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合作读一读识字条,如果你们都读对了互相夸一夸,要是有困难,互相帮一帮。用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师:共有几个自然段,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师: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他喜欢的段。分段读。
师:小公鸡怎么叫的?那他在说什么呢?那像小公鸡一样每天到了时间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了,书上用了一个词——“报时”
除了小公鸡还有谁报时? (闹钟、电铃)
师:书上讲小公鸡报时在最后一段,谁来读读?
哎呀,你把我们叫醒了吗?再来读
师:读得可真带劲儿,老师也想读读,一会儿帮老师评评
师:说得真好,现在小公鸡很快乐,以前他怎么样?书上用什么词形容“不快乐”? “苦恼” 拼音读“恼” 看一看哪儿“苦恼”了?心里苦恼,所以左边是竖心旁,还有哪些字带竖心旁?“情、快、怀、忙”小公鸡为什么“苦恼”呀?(生:因为没有事情做)哪一自然段说的?——“一”
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填一填“因为( ),所以小公鸡心里很苦恼。”
师:出示“整天”这个词谁读得准?整天是多长时间呢?(24小时/从早上到晚上)那“整年呢?”
“怎样”变红——样
师:课文中有小公鸡分别和三位朋友的对话,你喜欢哪个对话就请找出来为大家读读吧。(生:我喜欢小公鸡和老牛爷爷的对话,我给大家读一读…)
和老牛爷爷:谢谢你小牛哥哥,谁来读出爷爷的语气,真好,还做出动作了,你为什么这样(擦汗状)哦,您帮助人们耕种田地很辛苦,那您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生:天地里长出更多的`粮食)
出示“帮助”读一读,选字填入括号中,再读一读,用“帮助”说话
和青蛙哥哥:师:继续找找小公鸡还遇到了谁?(生:….青蛙哥哥…..)
师:谁来读一读,可以带着动作读,(生:一蹦一跳地做动作)
师:青蛙哥哥,你为什么又蹦又跳呢(生:因为我非常高兴)
师:那小哥哥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生:因为我为庄稼捉了害虫)
师:小哥哥,你们一年捉多少害虫?(生)真能干
师:一年四季都在捉吗?(生)除了冬眠的三个月,都在捉,
师:庄稼都包括什么呢?(生: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小麦)
师:看,在小哥哥们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庄稼长得可好了,你们高兴吗?再读一读这句吧。
和蜜蜂姐姐:(生:我喜欢…..和蜜蜂的对话)
师:“姐姐” 拼读 (带女字旁的字)
师:蜜蜂姐姐认为怎样才能快乐呢? 快看,在蜜蜂姐姐的辛勤努力下,花儿都盛开了,,形容一下这是什么样的花?(生: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小姐姐,你每天传播花粉辛苦不辛苦?休息几天吧,(不行花儿不传粉就会枯死的)那么辛苦还这么快乐?(帮助花儿就快乐了)——师生分组朗读。
现在它找到快乐了吗?找到爸爸,爸爸告诉他?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
1、教师板书:给予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给予树》,说说自己对给予的理解,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出示完整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导读中的要求,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步骤,教师进行引导,并提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2、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一做记号。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分段读课文,读到读不通的地方引导多读几遍。
(2)检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板书课文中的关键人物,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来概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读。
1、再读课文,读到让你感动的地方,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全班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出示重要的句子。
a、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1)你为什么被这句话感动了?
(2)难道这个小男孩他不喜欢这辆小汽车吗?
(3)你是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也很喜欢这辆小汽车?
(4)同桌进行对话反馈,作为保罗他的哥哥送给他一辆车,他又有怎样的态度?
(很自然,很平常,不足为奇)。
(5)他和我们一样都被小男孩这种举动惊呆了?再读读这句让我们感动的句子。
b、男孩跳下车……..
(1)这句话分别从描写小男孩的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2)请你标出相关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再读一读,面对小男孩的做法,你想说什么?
(3)面对小男孩的要求,保罗是一种怎样的猜测?你又是一种怎样的猜测?
(5)那个晚上的圣诞节你猜测一下,他们会是怎样度过的?
c、那个晚上为什么令保罗难忘?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阅读拓展。
1、学生自读阅读连接《给,永远比拿愉快》。
2、读了课文,请你谈谈高尔基想告诉他的孩子什么?你有什么启发?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能力解“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会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体会少先队员们在欢庆自己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热爱自己的祖国。
体会文中欢快的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拟人句及难句。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义。
2、了解诗歌形式,认识“节”。
3、理解提出的不懂的词。句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1、2两节内容。
1、导语激趣,揭题解题。
2、配乐朗读,激情生趣。
3、简介诗体,认识小节。
4、欣赏歌曲,自读课文
5、归纳:所以更加快乐,用“因为……所以”句式说一说“我们为什么快乐”。
6、.有感情地朗读第2节。
7、认读生字“贺”、“培”,理解“祝贺”和”‘培养”的意思。
9、练习:完成《作业本》1。2,3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少先队员幸福自豪的.心情,逐步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2.读懂3、4节,能用“培养”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2.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多么快乐、幸福。带着这种心情齐读3。4小节。思考我们之所以如此快乐的原因。
(1)划出有关句子。(第3节1,2行)
(2)进一步理解“培养”。
(3)指导用“培养”造句。
3.当小朋友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祖国的培养,产生什么想法?
(1)划出有关句子。
(2)理解“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天空飞翔”。
(联系上文,“我们像小一样”)
(3)什么是“理想”,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4.这一节写了两个意思,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两个意思?
6、齐读第4节。
(1)小结:我们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这快乐的节日。
(2)指导朗读,感情达到高潮。
7、背诵全文。
8、练习:课堂作业本4、5、6题。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方式朗读朗读坦桑尼亚民歌(有节奏的朗读民歌——给民歌谱曲),朗读表现河马“快乐”“不快乐”的语句换位思考揣摩河马的生存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尊崇”的含义以及“崇”的字形,“泰然处之”、“家喻户晓”的含义。“民间故事”、“民歌”的含义与表现形式。
3、当菜园主人的枪瞄准哈伯特时,赋予哈伯特说话的权利,它会说什么?
4、如何理解河马既是“危险”的,又是“温顺”的?
5、查资料,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河马。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播放表现“河马”特点为主的纪实片断,学生介绍河马的基本信息导入,使学生对河马产生兴趣。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两匹河马怎样的故事?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匹河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题为《快乐河马的故事》,试着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河马的快乐?请找出来这些语句读一读。并对“游侠”哈伯特在游荡中的快乐心情进行体验。
请学生交流圈划的语句并品味朗读,师生研讨怎样读出河马的感情。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设计的需要深入理解的重要问题:
突破口:河马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家园,长途跋涉到菜园啃食人类的粮食?(因为自己的家园遭到破坏)。
四、适时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想象:当菜园主人的枪瞄准哈伯特时,赋予哈伯特说话的权利,它会说什么?
五、反思文本。
请学生讲述课外有关生存环境被破坏而作出激烈反应的动物事例。
六、布置作业(1必做,2、3选做)。
1、用“尊崇”、“泰然处之”、“家喻户晓”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2、查资料,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河马。(60字)。
3、小练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100字)。
七、质疑教材。
第1、2段可否删去,直接进入主题。
八、特别提醒。
主要从河马是否“快乐”入手解决问题会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三
【适用年级】五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提示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人生哲理。
课文共分13自然段,可分为3大段。
第一段,保罗以为小男孩自己想得到新车,结果错了。
第二段,写保罗以为小男孩想坐车炫耀自己,又错了。
第三段,写保罗与小男孩兄弟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并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很适于学生朗读、复述;文中小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很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文章结尾点题,提示中心的写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又易于学生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发挥教材的这些优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去探究文本内容。
第一课时重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弄清文章中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围绕(谁)把(什么)给予(谁)?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说说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保罗开始以为能得到一辆新车是十分快乐的事,后来在小男孩的影响下,感悟到给予是快乐的。从而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给予,不应一味的索取,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说的是一个小男孩一心助人,还带动别人认识到助人为乐的道理。你们一定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二、揭示课题,解题。
读题目,读准字音。
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再读课文。
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在这两次对话过程中保罗和小男孩想得一样吗?保罗错在哪里。
在整个事情中,保罗懂得了什么?
根据以上提示,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第1到7节写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对话。
(2)第8到11节写了保罗和小男孩在乘车出去玩时的对话。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读课文。注意文中人物原话里我、你、他各指代的是什么人。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把给予。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1到7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那些好东西了!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12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下了车抱进了。
(5)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四、交流。
【板书设计】。
(索取)(给予)。
保罗小男孩小弟弟。
希望有一个送给希望成为一个。
他汽车的哥哥这样的哥哥。
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四
本诗是儿童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多年来一直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1、认知目标: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会用“培养”写一句话。
b、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所流露的喜悦、幸福和自豪的心情,
正确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的意思。
1、播放《快乐的节日》,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感受课文内容。
2、揭题导课。
1、自主读书
2、自主发现
a、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b、读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3、自主感悟
学生学习反馈:
1、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春风和熙,小鸟欢唱,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舒服,这时我们
欢度节日的心情是怎样的?
2、朗读体会欢快的句子。
3、理解比喻句。
4、听录音读第1节
5、指名读,说说节日的快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用学习第1节的`方法说说第1、2句
这两句的写法跟第1节的哪句写法相似?为什么说它们在向我们祝贺,
向我们歌唱?
2、创设情境,学第3句。
a、情境一:有我们就更美丽
b、情境二: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物生长的美好季节,她象征着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而少年儿童也是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祖国把重担托付给我们所以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3、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1、用自己的方法巧记生字新词。
2、摘录课文中反映少先队员快乐心情的句子。
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开展第一、二小节的朗诵比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自由朗读第3小节。
2、理解诗句。
3、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畅谈自己的理想。
4、朗读体会第4小节。
5、带着欢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1、建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2、采取朗读表演、背诵比赛或学唱歌曲等方法,以渲染欢乐的气氛升华情感。
3、边听歌曲,边想象画面。
1、导语
刚才,小朋友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想象着热闹欢快的画面。现在,请大家结合在快乐周自己欢度六一节的情景,也可结合课文中的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2、学生独立作业。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五
课前交流:
围绕开心快乐展开话题: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感受来说。
2.你们灿烂的笑脸,甜甜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一份温馨和快乐。什么时候让你觉得很快乐?谁来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感受另一种快乐!大家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感受给予的快乐。(师板书课题)。
生读。
理解给予,并读出给予带给人的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2.初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感受给予的快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读书情况,(包括读书习惯、坐姿等)并帮助学生纠正容易错的字音。
3.扫清字词障碍。
(1)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有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吗?给大家提个醒。
指句说。师:还有吗?
(2)老师在读的过程中,发现这几个词比较容易出错,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的对字词认读,相信学生能够掌握并能很好地读好文章。
二、研讨课文。
1.通过读文,我们都知道: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
(1)出示车的模型图片。
让学生畅谈自己看到这一份圣诞礼物的感受,为文本的理解做下铺垫。
有了这些情感体验,学生会很自然地理解小男孩的感受。
2.一个小男孩也看到了保罗的这辆新车,他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生自由读。
(2)说一说,小男孩都在保罗的新车旁做了什么?
此处让学生从保罗的视角看小男孩的举动,并通过学生的观察,读出小男孩的举动。
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小男孩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行为了。
(5)引导品读:
a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会再看到这样的新车,所以他,指读。
b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会再摸到这样的新车,所以他指读。
c是啊,就是这样一个家庭并不富裕的小男孩,也许他永远也不可坐上这样的新车,所以他,让我们一起读。
3.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保罗的好奇,并让保罗开始了与他的这样一番谈话,老师想请9位同学们来读课文的2---10自然段,(停下来安排学生),其他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在与小男孩交谈的过程中,小男孩说的哪句话最让保罗意想不到?谁来。
生接读课文。
出示保罗与男孩的对话:
(1)说说吧,小男孩的哪句话令保罗意想不到?
品读: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思考:这样的哥哥,是什么样的哥哥?
读出自己的理解。
(2)想想看,为什么男孩的这句话会让保罗那么意外呢?当时他是怎么想的?
(3)这是多么让人感动又意外的话语啊,听到这,保罗做了怎样的决定?
指名谈一谈。
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
(4)品读:
a保罗是多么想邀请到这个让自己感动的小男孩啊,请你读。
b保罗是多么想这个男孩答应自己的邀请啊,请你读。
c让我们一起替保罗来邀请这个小男孩吧,齐读。
4.男孩答应了保罗的邀请,坐上了他的新车。车开了一段路,男孩为什么又要求保罗将车开到他家门口呢?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生自由读11段。
交流:从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这一句话中读懂的内容。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
让学生借助文章中的重点词来体会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及心急,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4)小男孩是这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弟弟说的呢?
指名读,说一说从哥哥的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思考:保罗的车是怎么来的?文中的小男孩对弟弟说这番话的真正想法。
在处理这一部分时,要启发孩子,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师:(点击课件)。
品读:
a是啊,有了这辆车,弟弟就可以走出家门,看到自己从未看到的一切,对于残疾的弟弟来言,这就是弟弟的一双腿啊。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想法啊,谁来读。
b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承诺啊,谁再来读。
c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5.正是哥哥对弟弟的这种爱,深深地感动了保罗,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就这样,他们三个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对于小弟弟来言,另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对于哥哥来言,令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对于保罗来言,令他难忘是因为---------------------------(找多个孩子说)。
总结:是啊,这个圣诞夜,对于小弟弟来言,五彩的橱窗、美丽的夜景是让他难忘的;对于小男孩来言,送给了残疾弟弟的这个圣诞礼物是让他难忘的;对于保罗来言,这个夜晚让他目睹了一幕人间真情,并在给予中品尝到了一丝甜蜜与快慰,同样令他忘记。所以作者说: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多让孩子读。
三、拓展:
(1)巴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2)相信大家看过下面一组图片后,你会对这句话,对给予有了更深的感触。
欣赏影象资料。
(3)看得出大家都被这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老师更有理由相信给予(指板书)个词在你们心中划下的痕迹。就让这些画面,这首小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吧!
老师想请咱们班同学和老师合作着来读它,女生读蓝色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我们一起来读黑色部分。
总结:是的,给予,是美好的;给予,是快乐的。(板书)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这份快乐,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爱,结束今天的课堂,走向今后的生活。
学语文的快乐篇十六
在诗歌诵读活动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快快乐乐诵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上做文章,“练”上下工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二、在游戏中背古诗。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学生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另一种做法是在卡片上只写诗的题目,让同伴猜诵诗文,这叫“观题诵诗”。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凡此种种,形式多样。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扑克牌”放在口袋里,在课余时间便玩此猜“谜”游戏,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竞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达到了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制定环环相扣的奖励措施。
设计精美、童趣盎然的粘贴画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针对这一特点,我把它作为奖品。我规定学生除每两天必背一首古诗外,多背一首奖励一张粘画,并把它贴在这首诗的旁边。这一做法果然有效,有的同学一天竟然能背四首,一次就能得三张粘画。为了使这种诵读热情保持下去,我规定粘画凑齐10张,奖自动圆珠笔一只,粘画凑齐20张,为该生家长发喜报。
这种精神鼓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给孩子以辅导和督促。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记忆潜力,我制定的最高奖励措施是:粘画凑齐40张,授予“诵读小博士”荣誉称号。
这一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全班。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