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划活动方案(三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营销策划活动方案篇1
一、背景分析
圣诞节作为传统的西方节日,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特别人是年轻人所接受,与此同时,中国的圣诞节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商业化趋势,如今在中国,在圣诞节前的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各类商家也纷纷打出圣诞牌,将自家的门店装饰得充满圣诞节日气息,借此吸引消费者,同时推出各类圣诞促销活动。商家及社会各界举办各类圣诞庆祝、纪念活动的增多,也给邮政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业务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和增加收益的创造了有利的时机。
二、开发过程
1、信息获取在玄武区支局的一次局务会上,营销部总监_向各网点负责人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贺卡项目开发培训,当x总监就《市场视野》中关于国外邮政圣诞营销案例进行解读时,北京东路所主任_想到昨日她收到的浦发银行关于圣诞促销的小册子。_是浦发银行的信用卡用户,当月收到的浦发银行账单里有一本小册子,专门介绍圣诞期间刷卡优惠活动的,里面有一页介绍说浦发银行将于平安夜在位于_街区的浦发银行时尚广场举办庆祝活动。_当时在会上就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个活动中开发出点什么样业务出来。
x总监于是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活动详情:_浦发银行时尚广场的圣诞庆祝活动过去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往常,现场除布巨型圣诞树及其他圣诞饰品外,还会在平安夜向市民发放许愿卡,现场填写新年心愿和新年祝福并交由“圣诞老人”投递到信箱中。
2、方案策划看过介绍后,x总监立即想到,为什么不向他们推荐我们的明信片呢?既然是新年祝福,若不能传递到对方手中,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能将许愿卡换成我们的明信片在现场发放,这样的影响力就大不相同了。明信片正面可印上浦发银行广告宣传画面,这样明信片既能让市民用来传递感情,明信片广告又能在寄件人和收件人之间形成二次传播,体现了浦发银行真情回馈社会的同时又能起到企业宣传的作用。况且明信片成本小,价格低,也易于主办方接受。
3、陌生拜访x总监着手策划出一个方案后,立即开始寻找主办方。当时的情况两眼一摸黑,知道这个活动是浦发银行办的,但又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部门负责,办公地点在哪里,负责人是谁。为此,x总监走访距离浦发银行时尚广场最近的浦发银行城中支行,与银行一负责人交流后才知道,这个活动其实是浦发银行南京分行与_x有限公司合办的,具体操作都是由_有限公司负责的。该负责人看过我们的方案后非常认同,于是主动帮助我们联系了_有限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经过预约后,第二天x总监又赶到了位于_路的_有限公司。与活动负责人接触后,对方表示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活动成本增加,需要跟上级领导请示,而且还要和浦发银行方面进行洽谈,对方也同意后才能做。x总监考虑到,距离圣诞节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如果等他们内部沟通,又要浪费几天时间,到时就不能保证明信片能在圣诞节前印出,这个方案就黄了。于是,x总监主动提出,由我们出面与浦发银行方面进行沟通,_方面欣然表示同意。
当天,x总监又来到浦发银行南京分行找到市场部的负责人进行了洽谈,看了方案后,对方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虑到时间紧迫,该负责人当即就安排广告部门着手策划明信片的正面广告设计。
4、项目实施此后,三方又进行了多次接触,项目进展十分顺利。期间_方面提出邮局能否在现场收寄明信片,这样市民现场填写、现场寄出,这样既可以吸引市民在广场驻足停留,又能让市民感受到祝福是在平安夜当场寄出的,感觉会更好些。x总监表示同意,并承诺到时会抽派人手,全力支持。
三、实施效果
最终,我们与_方面达成最终合作协议:制作明信片三千枚,平安夜在浦发银行免费向市民发放,市民现场填写新年祝福,寄给亲朋好友,邮局现场收寄。
平安夜,现场活动非常成功:在浦发银行时尚广场中心20米高点缀着璀璨灯光的圣诞树下,美丽的“白雪公主”负责向市民免费派发“圣诞明信片”,圣诞装扮的邮政工作人员认真的审核收件名址,加盖日戳,并投入邮筒中交寄,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四、营销启示
1、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圣诞节虽然是“洋节”,但现在已被国人普便接受,在各类商家借助圣诞节大力开发市场的同时,邮政人也要与时俱进,要善于从此类社会热点中发掘商机,积极开拓市场。
2、帮客户赢在这次活动中,虽然主办方的成本增加了,但是明信片也是浦发银行优质的广告载体,宣传了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使浦发银行与1912街区收获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力。这个项目的进展如此顺利,正是因为在策划方案时,一直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迎合客户的心理预期,帮助客户实现效果化。
营销策划活动方案篇2
一、网络营销策划目的
要对营销策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宗旨树立明确的观点,作为执行本策划的动力或强调其执行的意义所在,以要求全员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努力保证策划高质量地完成。
企业营销上存在的问题纷繁多样,但概而言之,也无非七个方面:
企业开张伊始,尚无一套系统网络营销方案,因而需要根据市场特点策划出一套网络营销计划。
企业发展壮大,原有的网络营销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而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企业改革经营方向,需要相应地调整网络营销策略。
企业原网络营销方案严重失误,不能再作为企业的`网络营销计划。
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原网络营销方案已不适应变化后的市场。
企业在总的网络营销方案下,需在不同的时段,根据市场的特征和行情变化,设计新的阶段性方案。
推出新产品时,针对该产品设计专属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二、网络营销环境的分析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
·行业内部环境分析
消费需求分析、网页分析
三、网络营销目标
网络营销目标是在前面目的任务基础上公司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网络营销策划书方案执行期间,经济效益目标达到:总销售量为_×万件,预计毛利_×万元,市场占有率实现_。
四、具体网络营销方案
书写具体网络营销策划书,应考虑以下几点内容:
1、网站分析,主要包括:网站流量分析、站点页面分析、网站运用技术和设计分析、网络营销基础分析、网站运营分析等。
2、网站优化,主要包括:网站结构优化、网页标签优化、网页减肥压缩、超链接优化、页面内容优化。
3、网站推广,主要包括:搜索引擎排名、相关链接交换、网络广告投放。
五、如何广告宣传
1)原则:
①服从公司整体营销宣传策略,树立产品形象,同时注重树立公司形象。
②长期化:广告宣传商品个性不宜变来变去,变多功能了,消费者会不认识商品,反而使老主顾也觉得陌生,所以,在一定时段上应推出一致的广告宣传。
③广泛化:选择广告宣传媒体多样式化的同时,注重抓宣传效果好的方式。
④不定期的配合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掌握适当时机,及时、灵活的进行,如重大节假日,公司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
2)实施步骤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①策划期内前期推出产品形象广告。
②销后适时推出诚征代理商广告。
③节假日、重大活动前推出促销广告。
④把握时机进行公关活动,接触消费者。
⑤积极利用新闻媒介,善于创造利用新闻事件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
根据策划期内各时间段特点来书写网络营销策划书,推出各项具体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又不乏灵活性。还要考虑费用支出,一切量力而行,尽量以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原则。尤其应该注意季节性产品淡、旺季营销侧重点,抓住旺季营销优势。
营销策划活动方案篇3
一、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一)“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辨别。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辨别主要有三类不同的观点:对乡村旅游作出典型定义的英国学者Lane认为农业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在已出版的乡村旅游文献中,农业旅游或农庄旅游成为的、独特的分支;Nilsson认为,农庄旅游在某种意义上是典型的乡村旅游;EdwardInskeep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提出,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不加区分,可相互替代。
国内学者对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也作出了区分。刘德谦认为,我国正式提出的“农业旅游”的侧重点还是乡村旅游中与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那一部分,因此不能把农业旅游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王云才等认为,观光农业也称休闲农业或旅游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型农业,农业旅游资源只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杜江、向萍也认为,不宜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纳入乡村旅游的范围。
(二)农业旅游的概念和内涵。根据对众多学者观点的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对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界定是从地域和产业两个不同的方面出发,乡村旅游的界定是以城市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而农业旅游是以工业旅游为参照对象界定。尽管理论界对于农业旅游与乡村旅游关系没有确切定论,但是学者们基本认同乡村区别于城市、根植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进行农业旅游的基础,因而这也应该成为界定农业旅游概念的最重要的标志。因此,狭义的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广义的农业旅游是指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即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乡村旅游。
二、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性
“农业旅游”在我国正式提出是2001年,国家旅游局把推进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列为2001年旅游工作要点。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还应从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中寻求发展之路。农业旅游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旅游景区周围农民的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农业旅游项目的'策划要点
(一)农业旅游项目策划原则。农业旅游项目策划要遵循以下原则: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与兼顾公平原则;坚持品牌提升与主题形象塑造原则;坚持地方文化继承与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原则;容量控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原则;协调可行与非城市化过程原则;投资主体多元化与资本积累原则。
(二)农业旅游项目的选址。杨旭提出了发展农业旅游的选址标准:
1、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农业旅游园区规划区位选择:①大中城市郊区。农业旅游园区需要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依托的区位模式上。因为大中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休闲意识决定了农业旅游园区的经营状况。如深圳的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②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基础比较好,有丰富的生产经验。③旅游风景区附近。可利用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或者直接将农业园纳入旅游景区之内。④度假区周围或度假区内。⑤优越的交通条件。
2、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状况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旅游者是否对该地区或景点感兴趣,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是建设农业旅游项目的前提。
3、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或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的优势是区别于其他地区资源和决定其农业旅游产品是否出位的重要条件,地方文化的独特性才能真正长期保持农业旅游资源的鲜活和吸引力。
4、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道路,也是展示高科技农业的重要条件。
(三)农业旅游产品结构建设
1、乡村旅馆。根据旅游区大小的不同和旅游特色的差异,旅游区可以安排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以吸引游客,在我国现有的农业旅游实践中,除了以农家乐形式出现农户单独提供的住宿外,也有一些乡村果园、农庄。
2、餐饮与商业。数量多、品种丰富的购物店增强旅游氛围;餐饮设施可以设置在旅馆内,也可以单独布局在游览线路上,不可避免地给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休闲娱乐。旅游活动趋向于参与性、运动性、趣味性、科学性等。旅游区根据景观特色配置各类游憩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逗留时间。
4、旅游辅助设施。结合景区特色与游人使用特征规划设计景区标牌系统是体现景区人性化设计的重点。另外,完善医疗设施保证旅游区正常运行。
5、农业旅游纪念品。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农业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可以成为旅游区的宣传品。
(四)乡村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发展农业旅游也要注意对当地环境及民风、民俗、乡土文化的保护,切忌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当地的资源、环境,影响地方的长远、持续发展。
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而致富的农民在开发新的产品时往往忽视地方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反而使游客感觉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因此,如何保障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特色与民俗风情的可持续性,将是我国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农业旅游项目管理
(一)完善农业旅游管理体制,制定合理可行的管理标准。农业旅游项目由于充分利用了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资源和古村镇等文化资源,涉及的部门很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农业旅游的发展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协助制定旅_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措施、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有关规范和标准、统一培训从业人员,开展行业自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旅游活动的规范发展。
(二)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农业旅游营销力度。由于目前我国对农业旅游发展规律的研究较少,各地普遍缺少对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化指导,经营者对农业旅游的内涵、性质、产品开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缺乏创新的思维和开发理念,造成很多农业旅游项目由于缺乏对产品的深入挖掘和包装而逐渐被市场所遗弃。
克服小农思想意识,在经营管理企业过程中,始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服务理念,把服务也作为产品的一部分,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产品品质。
(三)对游客行为及旅游地居民进行引导和管理。农业旅游的旅游者多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二者难免产生冲突;另外,旅游给目的地社区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环境方面的消极作用会对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很多目的地游客充斥,造成当地环境被破坏、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当地人们和日益增长的旅游客流的需求,旅游者不愿意再到旅游地旅游,当地居民也对旅_为持反对态度。
对游客,应采取硬性措施与软性措施“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用规章制度和游客须知标准对游客行为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教育、引导游客注重保护环境,文明健康地进行游览和参与休闲活动等。
对居民,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对旅游地居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当地旅游市场的正当竞争;另一方面有利于缓和当地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生活环境利益冲突等矛盾,能够更好地开展农业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