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一
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处理工作的一种操作方式。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由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电算化管理制度以及计算机工作人员共同构成。〃会计电算化技术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够保证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本文主要对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实际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时,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包括计算机以及会计两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髙的要求,现代的会计工作人员虽然经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但是,其综合素质依然达不到实际工作的需求。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很难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的后续培训,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为缺乏,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认为通过电算化系统就能够减轻工作负担.,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很难顺利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
自从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实施电算化以后,这种工作性质导致整个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职责呈现集中发展的状况,很多企业改变了不易合并的岗位状态,会计电算化工作影响下,业务人员的各种口令能够互相使用,部分企业的会计岗位所设置的口令保密性较差,会计资料以及储存磁盘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归档,对于使用的数据和程序继续拧随意性操作处理以及修改,从而造成会计档案很容易受到自然损坏以及人为破坏。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输人的工作同时,还对数据的报送以及输出进行处理。由于缺少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相关制度和要求,因此,他们在数据处理、数据来源所存在的互相关系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还熟知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缺陷,从而很容易导致款及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出现严重的信息泄密现象。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正常进行运转、会计信息达到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合法性的要求。企业管理和领导阶层要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管理工作方法以及制度。很多企业为了能够达到甩帐的目的,制定了很多电算化内部管理和控制工作制度,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完成甩帐工作之后,便很少对相关制度进行重视,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出现职责明确、操作流程混乱、在计算机上操作与实际内部控制工作不相关的内容,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
二、提升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措施
随着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不断对内部控制工作方法研究,并建立起相关的电算化工作机制则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水平。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制度是由工作人员来进行制定和执行的,若在实际控制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必然会导致控制方法和控制措施难以执行,整个控制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企业要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政治素质,引导他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操作水平。还要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方法和制度、企业文化等进行控制,保证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会计核算控制是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实际结果是进行会计决策、预测以及分析的工作基础。所以,要从根本上保证企业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以及真实性。在对各项原始凭证进行录入处理之前,要保证所有的经济业务处理都按照权级审批、准确、简明以及完整等相关要求进行填制和录人。无论是动态审核还是静态审核,都要对实际输出的账务凭证进行仔细核对,保证其与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一致性,会计数据输出要实施较为严格的审核以及签章,做好相关数据的日备份工作以及月末备份工作。w从核算环节就开始进行把关,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能够顺利运行。从而实现数据达到完整、真实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保证业务处理工作达到有效和合法的标准。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控制是化解和防范会计核算存在各种风险的主要措施,要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有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水平,就要对其审计工作方法和制度不断继续拧完善。很多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方法由于其成本相对较高,很少有企业对其进行使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难以应付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方法变化所引发的新问题,所以,企业要能够通过评价以及检査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程度以及健全程度,并利用内部审计来对控制工作环节进行监控。w企业还要对内部控制系统所具有的适用性、健全性以及可靠性进行考核和评价,从根本上形成和谐稳定的控制环境,保证内审工作人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对电算化系统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检査来降低维修以及更换费用,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就要认识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电算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建立并完善实际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从而实现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二
浅析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控制问题论文
(一)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控制
财务信息的安全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软件质量的控制。
财务软件是一种技术性能较高、兼容性很强的财务核算系统,它不仅要求核算准确,同时还要求各业务之间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数据备份统一等,因此,在软件的质量要求上一定保证。
2.计算机、财务软件安全的控制。
计算机安全控制包括:主机、财务软件等在使用和保管上的安全控制,计算机安装财务软件后,就相当于财务核算的所有帐簿,在软件运行期间要充分满足防火、防水、防潮、防盗等技术条件,对于每天发生的财务核算数据要及时备份磁盘、光盘等。对于备份的资料要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
3.网络安全与防范病毒的控制。
采用网络板财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时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控制:
(1)系统管理的权限设置。定岗、定员、定权限,岗位管理权限由财务负责人控制,对各种数据的读、录入、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把不同岗位的职责授予不同人员的`操作权限。
(2)个人密码的设置。每一操作人员必须根据权限设置个人密码,进入系统进行工作,对密码要进行严密管理,避免使用易破的密码。对存储在网络上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加密。在网络中传播数据前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在病毒防范上要制定管理制度,无论是硬盘还是软件都要进行经常检测、杀毒,要专机专用,并安装防病毒卡和反病毒软件等。
(二)系统开发控制
1.旧系统转换成新系统。在原始的手工会计系统被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替换前,必须做好系统转换的准备工作,如:到当地财政部门申请,对旧系统的会计事项进行结帐、汇总、记账等。对新系统需要初始数据的进行安全导入,手工会计系统与电算化会计系统并行运行半年,配备合适的会计人员、计算机程序员等。另外,还要考虑到企业是否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等等。
2.人员培训。财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在技术和操作能力上都要求很高,因此在软件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当企业购买软件时,也应要求软件开发公司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软件的系统操作、财务软件的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后新会计凭证及帐簿和报表等流转程序。
3.必须执行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要求科学性、规范性、严密性,财政部对电算化的推广已经颁发了《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标准和规范,因此,无论是开发软件还是购买软件,必须依据和执行财政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三)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人员的控制
电算化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严格定位,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制定和完善会计人员职能控制制度,根据需要应设置会计主管、主管会计、出纳、审计记账、软件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等,还必须将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发生。
(四)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操作控制
1.数据传送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传送是电算化会计的优势,为了防止数据在传送时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数据传送时要按照顺序、编码进行,特别是大批量传送,可将经济业务划分为小批量传送,接收或发出的数据部门是否准确完整、正确,一定经过严格核实确认,然后进行信息反馈,每批数据的传送要有传送单位名称、地点、时间、日期等记载。
2.数据存储的控制。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和信息完整的储存、调用,企业必须对储存数据的各种光盘、磁盘作好标号记载、登记注册,以便业务人员和上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检查审计。
3.业务发生的控制。
在会计电算化核算前,要进行计算机的程序检查,当发生业务时,要根据所发生业务的具体内容,对照计算机程序、财务软件编辑。所设科目代码,检查其合理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对照操作人员的口令是否准确有效。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财务软件所规定的范围。
4.财务数据录入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录人数据快,处理数据能力强,一旦出现失误,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守财务规章制度,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录入。财务人员要控制好数据录入的准确性,首先要控制对原始凭证进行有序排列,编制记账凭证时必须先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然后录入正确数据,编制出正确的记账凭证,并经过审核人员的审核后统一记账。当正确的会计凭证输出后,要严密签收手续,凭证传递时要防止丢失,保证凭证的完整性。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讨论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同时提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关键词:电算化系统 内部控制 管理控制企业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许多新问题,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一)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企业使用计算机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变化,如财务部门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甚至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
(三)计算机的使用提高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计算机舞弊和犯罪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系统更大。
二、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日常控制
1、业务发生控制。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是,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
2、数据输入控制。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
3、数据通讯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
5、数据输出控制。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二)管理控制
1、组织机构设置。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职责划分。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
3、档案管理。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
(三)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1、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对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3、系统转换。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是否优于旧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4、程序修改控制。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也会发现一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地方。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参考文献:
[1]孔祥东; 孙蕊。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职业,,(09)
[2]郭敏莉。 试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四
3.1 制订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订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作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订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3.1.1 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里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3.1.2 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等。
3.1.3 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帐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3.1.4 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3.2 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3.2.1 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规定等。
3.2.2 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3.2.3 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如数据备份等规定。
3.2.4 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如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
3.3 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及职业道德素质。各基层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注重实效,其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账务审批的同时审查其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性强。
3.4 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3.4.1 建立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方法;
3.4.2 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
3.5 加强制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必需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管理,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五
浅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论文
使用机,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但是,也为的内部控制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需要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对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的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管理人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二是会计部门不仅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能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原先没有的或由其他部门完成的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三是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原先应由会计人员处理的有关业务事项,现在可能由其他业务人员在终端机上一次完成;原先应由几个部门按预定的步骤完成的业务事项,现在可能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完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各类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的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和财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有些甚至消失了。二是由于商务、网上交易、无纸化交易等的推行,每一项交易发生时,有关该项交易的有关信息由业务人员直接输入计算机,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原先使用的每项交易必备的各种凭证、单据被部分地取消了,
原来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三是原来书面形式的各类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因此,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的,控制的程序也应当与计算机处理程序相一致。
3.计算机的使用加大了控制舞弊、犯罪的难度
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加以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因此,计算机犯罪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罪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大。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的计算机技术手段。与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相比较,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范围大、控制程序复杂的综合性控制;控制的重点为职能部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并重的全面控制,是人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多方位控制。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主要
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发展的控制、对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资本预算、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授权和领导认可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一般投资金额都比较大,对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也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发展和更新是对原有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重大改进,同样会对企业管理体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对现有计算机会计系统的任何改动都可能危及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因此也必需得到授权和领导认可。
2.符合标准和规范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或软件制造商、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按标准和规范开发和发展计算机会计系统可以使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更加可靠、更加完善,有利于对系统的维护和进一步的发展、更新。
3.人员培训
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这些人员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外购的商品化软件应要求软件制作公司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和时间。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4、系统转换
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在投入使用,替换原有的手工会计系统或旧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必需经过一定的转换程序。企业应在系统转换之际,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作好各项转换的准备工作,如旧系统的结算、汇总,人员的重新配置、新系统需要的初始数据的安全导入等。在系统转换之际,需要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并行运行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
5、程序修改控制
软件的修改是难以避免的。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二)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控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1.组织机构设置
为适应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原有组织机构的调整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并且,应按精简、合理的原则对组织机构的设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可以按会计数据的不同形态,划分为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等组室;也可以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帐、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岗位。
2.职责划分
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内部控制的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主要有系统开发、发展的与系统操作;数据维护管理与电算审核;数据录入与审核记帐;系统操作与系统档案管理等。企业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上机管理
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使计算机尽可能是专用的。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4.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使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还应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备份的措施,并保管好这些备份。为防止档案被破坏,企业应制订出一旦档案被破坏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恢复手段。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设备管理
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机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如表示业务发生的有关字符、代码等是否有效、操作口令是否准确,以及经济业务是否超出了合理的数量、价格等的变动范围。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2.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一旦出错,极大,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数据输入控制首先要求输入的数据应经过必要的授权,并经有关的内部控制部门检查;其次,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输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校验,如总数控制校验、平衡校验、数据类型核验、重复输入校验等。
3.数据通讯控制
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如将大量的经济业务划分成小批量传输,数据传输时应顺序编码,传输时要有发送和接收的标识,收到被传输的数据时要有肯定确认的信息反馈,每批数据传输时要有时间、日期记号等等。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六
1.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会计部门不但利用计算机完成基本的会计业务,还要利用计算机完成各种更为复杂的业务活动,如销售预测、人力资源规划等。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并产生了一些新的控制程序。随着远程通讯技能的发展,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业务事项可以在远离企业的某个终端机上瞬间完成数据处理工作。因此,要包管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包管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越发广泛、越发复杂。
1.2会计电算化处理趋于程序化,实时控制加强而内部考核减弱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各类会计凭据和报表的生成方法、会计信息的储存方法和储存媒介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反映会计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始凭据、记帐凭据、汇总表、分配表、工作底稿等作为基本会计资料的书面形式的资料减少了。由于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的推行,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重复处理,使得会计处理程序化。原来的手工处理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必要的核对、审核等工作有相称一部分变为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了,数据处理集中化、自动化,一个业务数据的错误往往会导致整个系统数据失真。系统内更多的依赖于自身实时控制,考核与审查的控制趋于减少。
1.3计算机的使用加大了防止舞弊、预防犯法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延伸,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法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窜改,有时甚至被不留陈迹地窜改。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所以,发现计算机舞弊和犯法的难度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难,它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可能比手工会计危害更大。因此,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但难度大、复杂,而且还要有各种控制计算机技能的手段。
1.4会计数据的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在会计电算化中,信息的载体已从纸介质转变为磁介质或光电介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罗三个方面:1逻辑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网络财务所依托的inter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存在着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窜改和伪造信息、会计数据的软破坏和会计数据泄密等安全隐患。软破坏的原因主要是病毒和黑,客的袭击,会计数据的泄密主要有主动泄密和被动泄密两种;2物理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偶然或故意地损坏数据存储介质,磁介质由于受热受潮、折损等原因,造成所存储的会计数据丢失或破坏,使会计数据失去可用性;3安全管理方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后,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实行了一体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险些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假如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系统瘫痪将严峻影响企业的团体运作。基于此,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时监控网络财务系统,探索和研究解决未来潜在的安全问题,以防患于未然。
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论文篇七
浅议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毕业论文
摘要:目前,由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组织或业务实施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合理、不合法等方面的控制问题,已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突显出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现存问题
(一)“一身多职,越俎代包”现象严重,安全意识淡漠
传统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职能分离及相应职责分工的基础上。采用电算化后,由于功能和知识度集中,导致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会计人员大大减少,致使这些原则的重要程度下降。再加上安全意识淡漠,对实行电算化后新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控制机制不够重视,“一身多职,越俎代包”现象严重,这使得计算机舞弊现象时有发生。
(二)原始凭证数字化,易于伪造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用纸张记录,这些数据如果被修改,很容易辨别出被修改过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给业务的记录带来了风险,计算机的存储方式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因此极易被篡改甚至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这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机会,比如通过伪造或修改客户、银行的凭证,制造虚假交易,进而侵吞公款等。
(三)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使得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或不起作用,由于人们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生,使用权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四)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很多时候,企事业单位财务上的数据是保密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这样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就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由于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极易造成数据丢失。这也是手工会计系统不会遇到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规划管理
1、硬件配置规划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必须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投入。
2、软件取得规划财政部(94)财会字第15号文件规定:各基层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管理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
二、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实施管理
选择购买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本途径。该软件是否通过评审;是否符合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规范;技术指标是否满足需要。
三、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人员管理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上机守则与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明确上机人员操作会计软件的内容和权限,严格管理操作密码,不与他人共享,并定期修改口令和密码;操作人员离开前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会计软件,非授权人员不得随意操作计算机会计软件;完善上机操作日志并指派专人保管。
四、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管理
1、数据输入控制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有惊人的高速度和准确性。为保证会计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必须符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必须保证原始数据本身真实。
2、数据处理控制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处理控制是对会计数据处理准确性、可靠性的控制。
3、数据输出控制数据的输出控制一方面要由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来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数据的打印控制。
五、电算化会计系统档案管理
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或其他介质,存放地点应防高温、防漏、防尘、远离强磁场,并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坚持双重备份制度,防止会计档案丢失。为了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完整,便于调用、更新和检查,应当对存储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做好标识,妥善存档,有关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书面授权证明,并登记整个操作过程,同时系统应具有自动记录能力,以便查询或跟踪检查。
六、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管理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实物资产的一致性,是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不符合要求、错误的账表要及时纠正和调整。账实核对是保证医院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根本途径。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删除、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发生。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如:输入、输出、存档等,防止重复、遗漏和错误操作;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5.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电算化人才。进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培训具有较高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能力、熟知财务软件知识、对计算机与会计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会计人员,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信息技术时代,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必须会对传统会计和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对症下药,不断解决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来促进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效用,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水平,更好地为提高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