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青城山的导游词(优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一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二
买了票。请跟我来。记得跟紧。离我很远的游客可以看到我手里的导游旗。不要挤。一个个来,大家都进去。唐代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说:“自古青城人不吐城池。”所以,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好好爱护这里的卫生。
自古以来,许多羽客和隐士都住在建造的房子里。传说有个老头半夜如梦方醒,突然看见太上老君下凡,对他说:“蜀中最近有六个魔王,都是暴生之人。如果你去治愈他们,你的优点将是无限的,名单将是澹台!”相传老人崇拜老先生的教诲,每天都不知道密文。他可以聚集36000个神来驾驶。传说老人不肯离开,在盖房里传道。听了这些传说,你是不是对老人越来越好奇了?现在,我们正在去石天洞的路上,这是我们今天参观的主要景点,去看看老人长生不老的地方。
道家。
思想。
与青城山风光相得益彰,因此有“青城山美在人间”的美誉,并发展成为道教第五洞。所以请注意安全,小心地上的青苔,不要滑倒。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石天洞,也叫长岛关,它建于隋大业时期,即公元605-618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见这里历经风雨,见证了道教的兴衰。初建时名为元庆观,唐代改称长道观,宋代改称肇庆观或黄帝庙。因为寺庙后面有石天窑洞,所以大多数人叫它石天洞。
。
的人不一样。都是高质量高秩序的神,如太上老君、五方天王等。可见老板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道教神仙谱系中,元氏天尊虽然地位最高,但最具影响力的民间是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他一开始不是神仙,而是人,也就是古代著名的。
思想。
家老子。你看,元世佛右边这个,也就是我们左边这个,就是道德佛。这位老先生经常是这个样子,满头白发,面带慈爱的微笑。他转动太极扇,象征着世界的初始状态。道德佛左边是我们道教里的灵宝佛。他是三清第二神,俗称“太上道君”或“上清灵宝佛”。虽然他的地位很高,但由于出身不清,他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元氏天尊和太上老君。他信奉太极图,象征着世界从无形到有形的“杂元”状态。
黄帝庙是黄帝庙,供奉轩辕黄帝。大书法家余题写的“古黄帝庙”上有四个金字,庙前的“轩辕黄帝洞碑”上镌刻着冯羽杨将军1943年写的悼词:“轩辕黄帝,人民的伟大祖先,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热爱各族人民。礼乐制度,谁能教子子孙孙,谁就长生不老。”中华民族的祖先被尊为神。青城山早在隋朝就在山上做洞穴祭祀,因为黄帝去张任山游览宁峰,练习“飞龙高跷”的传说。
在石天洞的南面,有一座古龙桥,那里有两块岩石被打碎了,下面有一个深谷。在古代,他们之间用一个木制的飞行架,然后用石墙凿出一个通道。此时,游客们正在低头看着深深的溪流,风景极其危险。对面岩石上,一条深水槽贯穿苍岩,深20多英尺,宽6英尺。它被称为扔笔槽,也称为“洗笔槽”。裂缝槽从岩石顶部到山脚大约70米深,18米宽。两块岩石破碎,下方有一个深谷。在古代,它们之间用的是木制的飞行架,让人胆战心惊,眼花缭乱。后来,沿着岩石切割墙壁,形成了一个通道,旁边有一个石头围栏。这里,头顶覆盖着晏丹,俯瞰着幽深的山谷,风景极其险要,被称为偏桥。居高临下的妖王不要再害人了,朱碧掸了掸,字迹变成了凹槽,留下了奇观。
关后崖上有一个檐洞,名为“宝仙九室洞”,是道教第五洞。廊亭建在悬崖上,悬崖下有一个洞,据说是张道陵修行的地方,叫做石天洞。洞顶有一石龛,内供奉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有三只眼睛,举止端庄。左掌直伸,掌中握有石天镇山之宝:“杨平治都印”。洞外有张道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宋代虚惊石天)的塑像。在关公的西北部有一块“魔法石”。相传张道陵在此降魔时,路上有巨石,张用剑将石头剁成豆腐等,将石头一分为二,再分为三。到现在可以看到三颗巨大的石头升上天空,其中一颗上面有“魔减”二字。
我们的解释先说到这里。现在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候了。你可以四处看看。我们20分钟后在这里集合。请注意安全!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三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青城山。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部,古称“天苍山”,又名“张任山”。在成都以东68公里,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萧劳峰的主峰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危、峨眉之秀、夔门之英雄齐名,有“青城乃天下美景”之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它与都江堰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较大。青城山在历史上有许多名字,包括“文山山”、“古天山”、独山山、张任山、赤城山、青城府和天国山。青城山被誉为“世界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部,成都市以东68公里。萧劳峰的主峰海拔1260米。青城山被起伏的山峰和青翠的树木环绕,享受着“青城山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的美景。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中国道教十大洞窟之五。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千山是青城山风景区的主体部分,面积约15平方公里,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苻坚宫、自然风光、石天洞、朝阳洞、祖师庙、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美、林幽、山雄伟,高不可攀,直上云霄。冬天冷,夏天极其凉爽,这是一个奇迹。主要景点有金碧天仓、圣母院洞、山泉雾池、白云群洞、天桥奇观等。
自古以来,人们就用“你”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绿意盎然,空寂无人,群山、山谷、寺庙都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之中。道观亭采用天然材料制成,没有假雕和装饰,与山林和岩泉融为一体,体现了艺术大师崇尚的简约自然的风格。青城山有三大自然奇观:日出、云海、神灯。其中,神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光的最佳场所。每年夏天雨后阳光明媚的时候,夜幕降临之后,上清宫附近的圣灯阁里,山上都有亮点,忽明忽暗,忽明忽暗,一次三五盏,有时上百盏,山谷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传说青城山的神仙们用灯笼来庆祝张天师,灯笼被称为圣光。其实这只是一个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场景。青城山的隐居生活受到了历代学者的高度赞扬。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道:“客居青城山,不吐青城山。为了张任山的爱情,丹梯离你很近。
1940年左右,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住在青城山上清宫。他寻找秘密,泼墨澄清色彩,创作了成千上万的作品。他还封了一张邮票,自称“青城客”。20世纪60年代,张大千在远离海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了一幅巨大的青城山,供自己和家人躺着游泳。晚年对自己说“望山归故乡绿”,“现在能画却不能归”,对家乡青城仙山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在中国,这个天堂非常美丽。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五
元老、大书法家于石任手书的“古黄帝祠”四个金字,祠前的“轩辕黄帝洞碑”刻的是冯玉样将军1943年撰题的颂词:“轩辕黄帝,伟大民祖,战功烈烈,仁爱各族。制礼作乐,能文能武,垂教子孙,流芳千古。”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受人崇敬,尊之为神。青城山因有黄帝到丈人山,访宁封修习“龙跷飞行”之术的传说故事,所以早在隋朝年间山上就立洞祭祀了。
现在我们游览三清殿。三清殿是天师洞景区最宏伟和最值得欣赏的道教宫观建筑。
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于1923年,近年又进行过维修。殿前通廊以九级石阶接托,前檐以六根大石圆柱支撑,石柱又分别立于高1.2米、精雕奇兽图案的石础上面,显得庄严而又十分气派。殿堂横列五大开间,共580平方米,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4.4米高的整石圆雕大柱28根,石柱上端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有飞禽走兽,人物花草,色调素雅,与建筑配合和谐协调。楼上是“无极殿”,楼正中有八角形楼井,用于采光通风,还可卸去游人压抑之感,正中悬有康熙御书“丹台碧洞”匾额。殿内供奉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居于玉清化境(在清微天)的元始天尊,象征洪元世纪;居于上清化境(在禹余天)的灵宝天尊,象征混元世纪;居于太清仙境(在大赤天)的道德天尊,象征太初世纪。这位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位天尊合称“三清”,所以这里叫“三清殿”。
殿前的石栏上,刻有许多人像,光头露背,翻腾扑跃,嬉闹戏耍,头光上没有戒疤,天灵盖下凹未平,有的还有“毛根儿”,穿开挡裤,若婴孩形象,是为“赤子”。按《道德经》说:“常德不离,得力归于婴儿”,教人要保持纯洁、善良的赤子之心,认为修道的人要回返到童心不泯的境界。石雕中还设计了一些乐器,那海螺遇到山风,会发出悦耳的声音,叫“天籁”。这组石雕就天簌婴灵图,反映了道教的哲理和审美情趣。
殿前还有一株古银杏,高约30米,树冠直径36米,传为张天师手植。
走出古常道观的山门,天师洞景区的游览告一段落,请大家再看一下这宫观的位置,当初的选址人是何等的高明!
各位朋友,现在顺路下山。我们今天看到的青城山比它以往的任何时候更青幽、更美丽,到此旅游的中外游客也比任何时期更多。这是因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青城山的自然面貌和宫观亭阁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护,1999年,都江堰——青城山景区正式申报自然文化双遗产,政府又投入大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青城山焕发了青春,更加靓丽。
大家就要离开青城山了,如果有的朋友想带土特产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介绍四样青城山有名的特产:白果炖鸡、洞天乳酒、青城贡茶、洞天泡菜。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六
上清宫在四川省都江堰西南的青城山之巅。始建于晋代,后废,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间王衍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等,正殿内主供太上老君像。
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宫内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以及鸳鸯井等名胜,珍藏有楠木刻板《道德经》、《阴符经》全文及张大千所画徐太妃、花蕊夫人与绛巾仙女石碑两通。宫东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忠起义军练兵遗址。沿宫后石级而上百余米即至青城极顶,顶上建有一亭,置身亭中可观青城日出、云海及神灯等自然美景,人称观日亭。为青城山著名的道教官观之一。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我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
上清宫是历代天师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源于祖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居住的“天师草堂”。汉末,第四天师张盛在其遗址上建“传录坛”,其后有迁址和扩建及改建。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赐额“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20xx年),敕改“上清观”。仁宗元圣年间迁于龙虎山之南,后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又重建,但均无查考。宋崇宁年间,由龙虎山之南迁建于倪亚镇招宾里(现址),宋徽宗政和三年(1120xx年)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元三年(1320xx年),敕名“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到清代康熙年间(1687年),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简称上清宫)至今。
上清宫是历代统治阶级,封建帝王加强统治的折射反映。历代的封建王朝,为借助神为巩固地位,不惜耗费巨资,一次又一次地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仅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起到顺帝二年,期间计有51年,就先后五次拨银赐钱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明朝朱元章称帝前一年(1367年)至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20xx年),先后七次较大规模对上清宫进行了修建和扩建。至清雍正九年以后,不再有修建的记载。经历代的修建和扩建,上清宫不讼是建筑规模,还是占地面积,不论是总体之雄伟,还是局部之精美,不论是统治阶级拨银之数量还是建筑的等级,都当之无愧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
上清宫虽受历代封建统治的崇奉和重视而累有修复,终难逃于无情的水火之灾。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不慎失火,殿宇道院化为灰烬,仅存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楼、东隐院和福地门前的三座碑亭。十年内乱破“四旧”,又将上建筑物全部折毁,东隐院因作民房而幸免于难,仅存。上清宫虽如此,但久负盛名仍威灵四方,宫内的“镇妖井”、“天一池”等自然景观仍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去观光,中外旅客仍可以借助上清宫缩微模型和导游的解说,感受到上清宫昔日的威严和辉煌。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七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到南宋时,青城山道士李少微等人创清微派,以行雷法为能事,将内丹术与符咒术相结合,称“可以驱邪,可以治病,可以达帝,可以啸命风雷,可以斡旋造化”,元朝封他为“雷渊广福真人”,一时信徒很多,青城山又再度兴旺起来。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青城山道士逃走,直到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后来陈在四川官员的帮助下,得到康熙皇帝的钦赐御书“丹台碧洞”,并封他为“碧洞真人”。
山门。
各位贵宾,现在已到青城山前,眼前那座古典辉煌的山门和后面青翠入云的山林,总是让每一个来客感到―股浓浓的幽意,急于走进这清幽世界的心情也油然而生。请不要着急,让我们先看看山门旁的建福宫。
建福宫,在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原名丈人洞,宋时朝廷赐名“会庆建福宫。”丈人峰因宁封得名,相传宁封是黄帝时的制陶官员,能履蹈烈焰,随烟上下,又能驾御风云,宁封帮助黄帝学会“龙跷飞行”之术,打败了蚩尤,统一华夏,被黄帝封为统领五岳的“五岳丈人”。宋时又加封蜀州青城山丈人观九天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道教的十大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宁封便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今建福宫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近年又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和补建。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八
上清宫位于高台山之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此处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上清宫门为石砌券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右侧一株尤为奇特,系一株分为十三株组成)。
上清宫慈云阁。
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券,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上清宫山门。
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八卦鸳鸯井。
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溥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歧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
上清宫道德经堂。
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
上清宫文武殿。
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上清宫东华帝君殿。
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碓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真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
老君阁。
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
老君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空。”可状其胜。
上清宫天师池。
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兴地纪胜》说:“昔天师(张陵)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传为“杀人槽”,亦称复仇谷),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数千株名贵花木。
上清宫玉皇坪。
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夜宿上清宫,可夜赏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观冰雪,各有奇趣。上清宫出东山门回建福宫的丹梯路侧,有“大字岩”古迹,摩岩刻“清城山”三字(每字1.3平方米)传为隋唐间刻。沿观日亭石阶下行百余米,转林间小道,有“玉女洞”古迹。玉女即神话中青城素女,洞为上古著名女仙修真处。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九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全山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建有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玉清宫、朝阳洞等。青城山自古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古称“洞天福地”、“神仙都会”。
青城山的导游词篇十
上清宫,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的青城山巅之阳,海拔1600多米。自晋代以来,青城有三处上清宫,一在天国山,一在成都山,俱废。现存上清宫为唐玄宗时加以修建,五代间前蜀王王衍重建,明末毁于火。清同治八年(1869)起至民国初年,由道士杨松如、龚仰之陆续重建(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宫门为石砌劵洞,上有门楼,有蒋介石手书“上清宫”三个榜书大字,两旁联文为于右任撰书:“于今百草承元化,自古名山待圣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株高大的千年银杏树(右侧一株尤为奇特,系一株分为十三株组成)。80年代末,青城山道协于上清宫下,将原观音阁与青城前山索道上站之间,增建起巍峨壮丽的宫阙式东山门“慈云阁”,石材拱劵,精刻道教八宝及人物图案浮雕,门额用张大千手书“青城山上清宫”刻石,更增加了宫门的雄伟气象。
由“慈云阁”直上入上清宫山门,山门正对老君殿,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旁供纯阳祖师、三丰祖师。殿藏1940年出土的《宋知宫皇甫先生墓碣》。殿后有新建的“三清大殿”,中供奉三清神像、两旁供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殿右侧道德经堂前有鸳鸯井。乾隆《灌县志》称为“八卦鸳鸯井”。传为五代前蜀所凿。二井一方一圆,象征男女,其泉源相通,但却一清一浊,一浅一深。井旁刻有张大千手书“鸳鸯井”三个大字。清人高浦有《题鸳鸯井》诗:“盈盈双井小廊西,锡号鸳鸯费品题。地面相离刚咫尺,泉源岐出异高低;水原清净无澜起,理有雌雄莫浪迷。寄语栖真诸羽客,盈虚消息即玄机。”道德经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八十一章全文。殿左侧有长廊通向“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神座下有九龙浮雕,甚为精美。两旁有张大千绘麻姑、王母、三丰祖师、花蕊夫人画像石刻和黄云鹄诗碑。天花板画有墨龙和二十四孝图及三国故事。文武殿楼上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老君殿和文武殿之间廊下为“麻姑池”,传为麻姑浴丹处,形如半月,深广数尺,水色碧绿,一年四季,不竭不溢。池旁有张大千题书“麻姑池”三字。
从文武殿前行出院门,沿石径经圣灯亭、虎圈、椎窝坪上行,到新建的东华帝君殿。《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说他姓王名玄甫,事白云上真为师,号华阳镇人,他初居昆仑山,后居五台山紫府洞,故又号“东华紫府少阳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的第一祖,其神诞为农历二月初六。
老君阁雄踞青城第一峰之巅。又名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20世纪80年代末改亭建阁。阁高33米,共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矗立太上老君骑青牛巨像,像高13.6米,连牛身通高16米,阁外露天台封基业,用石材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迂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大千先生联语:“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回头四望,海阔天空。”可状其胜。
至上清宫出山门,左下行,可到天师池。《舆地纪胜》说:“昔天师(张陵)居赤石城崖,于此作池,以饮鸟兽。”池下侧有旗杆石,巨石盈丈,上有插旗之孔,传为明末张献忠所部遗物。前有跑马坪,为其操练军马处,复下有小道可到豹谷,谷长约百步,两岩壁立,高三四丈,相去丈许,上覆浓荫,景色阴森(传为“杀人槽”,亦称复仇谷),谷口下临绝壁,深不可测。20世纪80年代,青城山道协于跑马坪修建花园,已种植数千株名贵花木。
自老君阁回程至上清宫右侧,有坪名玉皇坪。坪内有前蜀王衍行宫遗址。据《前蜀世家》等记载:衍常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若仙;又作《甘州曲》,令上下和歌。传说出生青城的两位花蕊夫人——前蜀的花蕊夫人徐氏和后蜀的花蕊夫人费氏均曾来此赏息游玩,留下清词丽句;“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坛岂厌长”,“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夜宿上清宫,可夜赏神灯,朝看日出;雨后观云海,冬春观冰雪,各有奇趣。上清宫出东山门回建福宫的丹梯路侧,有“大字岩”古迹,摩崖刻“青城山”三字(每字1.3平方米)传为隋唐间刻。沿观日亭石阶下行百余米,转林间小道,有“玉女洞”古迹。玉女即神话中青城素女,洞为上古著名女仙修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