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西陵导游词(优质1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西陵导游词篇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____,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是供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清西陵导游词篇二
西陵峡世外桃源所处位置为西陵峡口南津关,原名桃花村,是长江与下牢溪的交汇处,为三峡的咽喉之地,与葛洲坝隔江相望,现景区由白马洞、巴人部落、桃花村三大景点构成。世外桃源占地130亩,种植桃花52品种,一共8000株桃树。其中五彩桃、日月桃、绯桃、人面桃和碧桃最为出名。桃花花期前后错落,以野生桃开花最早,依此是自生桃、果桃、观花桃,呈此起彼伏之势。世外桃源是宜昌市乃至华中地区唯一以收集、保存桃花品种资源多样性为基础,以桃花品种与桃花文化结合,为人们认识,了解桃花丰富的物种资源的景区。
相传,公元前一世纪中期,西汉元帝时,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王昭君应选入宫,乘船自长江三峡而下,在南津关弃船,换乘龙凤驿车北上。桃树满山,桃花盛开,王昭君被这里秀美景色所吸引,在世外桃源游玩数日后才北上。故世外桃源又名“昭君园”。世外桃源景区依山傍水,怪石峥嵘,自1989年对外开放以来,现已建成了思乡桥、昭君池、昭君渡、三花园、白马洞、巴人部落等23处景点,以春观桃花、樱花、鹃花,夏吃仙果,秋赏桂花为主要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白马洞:《东湖县志》记载:白马穴在县北三十里,曾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汉中。汉中人失马,亦曾出此穴,相去数千里,白马洞因此而得名。白马洞内广布着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在大量的雨水降落后,雨水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地对岩石进行溶蚀和侵蚀,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由许多形态各异,造型独特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洞中有洞,石笋林立,钟乳高悬,千姿百态,俨然一座地下溶洞博物馆。洞室全长2100米,其中入口分别由200米的水路和1800米的陆路组成,游客可乘坐小木船进入。
巴人部落:诞生在三峡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被当地人称为土著部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时间以打猎为生。世外桃源的土人乃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主要靠打猎为生,过着原始的生活。三花园:三花园内种植着52个品种的桃花以及8000棵桃树,另外还有樱花和紫薇花,故称三花园。
旅游信息:交通信息:在宜昌东站步行至桔城路站,坐105路在峡州宾馆下,坐10路公交旅游专线能到达世外桃源景点,每半小时一趟。
门票信息:78元/人。
儿童票:身高1.2m以下免票,1.2m以上学生凭证件购优惠票;老人票60岁以上持身份证证购优惠票。
2014年西陵峡世外桃源正式与三游洞、快乐谷、三峡猴溪、财神谷等景点归并到西陵峡风景名胜区,可购买套票形式游玩。
清西陵导游词篇三
1938年,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1980年由政府将其清理并对外开放。虽然崇陵地宫没有乾隆的裕陵地宫那样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但它却成为研究晚清皇帝陵寝地宫规制的实物见证。
昌西陵。
在清西陵境内共有三座皇后陵,分别为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其中泰东陵,无论从规模、规制上都是清代后陵中的姣姣者,而昌西陵在这些方面却无法与之媲美,但它却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建筑中只有两处回音壁,一处是天坛,而另一处以是昌西陵。
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完工于1853年,内葬嘉庆的孝和睿皇后,清朝从康熙初期开始,皇后薨于皇帝之后,便另选陵址,不再合葬帝陵地宫,而且陵寝不再另立陵名,而按皇帝陵寝所处方位而定,因其陵寝在昌陵西侧,所以定陵名为昌西陵。
与其它皇后陵寝比起来,昌西陵的规制大为缩减。主要裁撤了方城明楼,缩减了隆恩殿和配殿的规制,隆恩殿由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改为单檐歇山,面阔五间,并裁撤了大殿及月台周围的石栏杆,不设丹陛石,配殿由五间改为三间。隆恩门也由五间改为三间,陵寝门的两个角门由带门楼改为随墙门,与妃园寝的园寝门一样。
尽管昌西陵规制大为缩减,较前代皇后陵大为逊色,但也有其独特和值得称道的地方。
昌西陵有回音壁。和其它陵寝一样,昌西陵后围墙也是弧形墙在陵寝建筑中叫罗圈墙,就可听到很大的回声,其形式和原理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因此人们把昌西陵的罗圈墙也称作回音壁。
除回音壁以外,这里还有一块回音石,那就是宝顶前面倒数第七块条石。站在这块石头上讲话,就能听到比原声大十倍或数十倍的回声,所以人们称它为回音石,这种奇特的回音壁和回音石现象的出现,是声学原理和古代建筑形式的巧合。声波的波长肯定小于围墙半径,声波以束状沿墙连续反射前进,使声音像打电话般清晰地传到对方耳中。
正是由于昌西陵的独到的建筑风格,使它对游人产生了无可替代的魅力,同时也对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不难看出,清西陵是一部清朝历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历代帝王陵寝的最高水准,更是一部精美的艺术杰作,座座陵寝都反映出清朝的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和风水文化。成为自然环境与陵寝建筑相结合的最伟大的例子。
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合作,请您留下宝贵的意见,真诚的欢迎您的再次光临,祝大家归途愉快,再见!
共
5
页,当前第。
5
页
1
2
3
4
5
清西陵导游词篇四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2001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
永宁山。
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
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清西陵导游词篇五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据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两岸壁立,白石隐现,状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峡。过去江中礁石密布,险象环生,航行十分艰难。枯水期航道宽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著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著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屹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然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清西陵导游词篇六
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强烈推荐外国友人到长江三峡游览风光,而且告诉外国友人我国最值得观赏的景地莫过于此。是什么样的风景至使余秋雨赋予三峡这样的.评价?是什么抓住了他的眼球?我们大家今天都很荣幸地来到了此地,可以大饱眼福,欣赏美景,共同探索三峡之美。
在三峡长达七百里的地界里,两岸都是高耸的山峰,没有一点儿缺口,真是活像母亲紧抱着孩子,不留一点儿缝隙,生怕孩子摔了掉了。那山峰连绵不断,直插入云,与“屏障”极像,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是看不见太阳、月亮挂在天上的。
三峡之美最主要的是水之美,水之美又着重体现在四季不同的景象。夏季之时,水势浩大,水流迅疾,真好似一匹脱缰的野马,奔流不息。这里正处在河流汛期,河水暴涨,奔放湍急。这是三峡之——奔放美。
春、冬两季时,三峡之美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那碧绿的清潭,平缓的河流,回旋的清波,水中的倒影,奇形怪状的松柏,飞流直下的瀑布,真是构成了一幅山水清幽美景图。这是三峡之——清幽美。
秋季之时,每每天刚晴,在下霜的早晨,三峡总会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水柱石寒。在以前,还可以听到高处的猿猴长长呼啸,哀转久绝,闻者落泪。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就提到过:“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可现在,踞的是我们不可能再听到了,这还要从我们自身找原因。虽没有了猿声的伴随,可三峡依然能够体现出三峡之——凄凉美。
夏季的三峡水像健壮的汉子,奔放豪爽,勇敢刚强。
春冬的三峡水像羞涩的小姑娘,清秀俊美,安静清幽。
秋季的三峡水像孤独的老人,寂静孤僻,凄凉悲惨。
三峡之美体现在各个地方,一花一草,一树一石。朋友们,去发现它的美,探索它的美,美,就在你的身边。
清西陵导游词篇七
第三,大红门东侧地势较高,土质好,而且居于左边,位置尊贵。后代儿孙来清东陵谒陵祭祖都要最先拜见这位辈份最高的一国之母。
以上三点解释才不失历史的公正。而皇太极的陵称昭陵,因孝庄的陵寝在昭陵以西,所以称昭西陵。
与清东陵其他陵寝相比较,昭西陵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式的建筑,这与其他陵寝是有区别的。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制中等级最高的,在清东陵中,只有大红门采用了单檐庑殿顶,其他建筑均采用的歇山顶或其他级别较低的建制;第二点不同之处就是昭西陵有内外两道围墙;三是三座门建在大殿前;四是没有马槽沟和各种桥涵。
清西陵导游词篇八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泰陵。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20xx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20xx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施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
圣德神功碑楼是记述皇帝生平功德的主要建筑之一,俗称大碑楼,建成于1739年,花费白银十三万一千五百两。大碑楼占地5.54亩,高26.05米,四面辟门,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稳中有变,富丽典雅。它座落在方形广场的正中,四角各有一根高12米的华表相衬,使碑楼显得更加庄严、肃穆、雄伟、壮观。四根华表的柱身均用整块石料雕成,呈圆柱形,直径1.5米,周身浮雕着朵朵云团,一条巨龙于云朵间盘绕柱身扶摇而上,带有呼之欲出的动态感。华表也叫擎天柱,又称墓表。起源于远古时代,初为木质,为纳谏而设,又叫诽谤木。在陵墓神道上设华表,在西汉时期就很流行,是木质华表,石刻华表在东汉时盛行。华表装饰着象征皇权的云龙图纹,作为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碑楼内,矗立着两统巨大的石碑,每统碑重56.55吨,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雍正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大约五千字,这是一部给雍正歌功颂德的重要资料。
绕过碑楼,是一座七孔石拱桥,这是清西陵四十九座桥梁中最长的,长107米,宽21米。(栏板上是二十四节气望柱头,又称火焰望柱头。柱头上有二十四条阴刻线,代表二十四节气。因为有河才有桥,而河位于田野之中,大地与田野不可分,与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关系,耕种、浇灌都离不开二十四节气。)像这样巨大而完美的石桥在中国是不多见的。它对于建筑物的布局组合起着连接作用,使组合群的层次明显,过渡自然,紧凑而不松散,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清西陵导游词篇九
驰名中外的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群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古老的易水河从这里向东缓缓流去,它东北距北京120公里。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营建泰陵,到1915年崇陵建成,历时185年。这里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陵墓建筑共14座。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和其他80位皇室宗亲长眠在这青山绿水之中。整个陵区总面积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各类建筑432座。它们雕刻精细,气势恢宏,具有丰富的历史、建筑、生态文化内涵。
陵墓的修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求得先祖对于后世的荫护,因此,历代皇帝对于陵址的选择都极为重视。清王朝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更好地通知庞大的中原,他们竭力学习、接受汉文化。在陵寝制度和建筑形制上也极力尊崇历代传统,而且,汉文化中的风水学说也强烈地影响着他们陵寝的选址与营建。按照清王朝以孝治天下的规矩,雍正皇帝曾经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选过陵址,以求子随父葬。
而经堪舆学家再三相度,雍正皇帝将九凤朝阳山废掉,派十三弟允祥和风水大师高其倬另觅佳壤,终于在易县境内天平峪发现了上吉之地。这里北面有连绵的永宁山,如巨龙横卧中原,俨如一道屏障,南面有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东西两面则有九龙山、九凤山护卫左右,为天造地设的自然门户。稍远一点的东、西华盖山,山腰云雾缭绕,山峰高耸,北易水河从陵区蜿蜒流过。这样的自然环境非常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正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完美佳境。
为了自己江山永固、荫泽子孙的梦想,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爷不肯随父栖身西陵,而是在清东陵的胜水峪为自己选定风水宝地,不过,乾隆并不希望后世子孙各自择选吉地。所以他专门下诏,要求后代子孙在东、西陵隔代埋葬。于是他归宿清东陵的裕陵与爷爷康熙相守,嗣子嘉庆奉安于西陵与祖父雍正为伴。这样一来,出现了清东陵、清西陵并存的格局。然而,乾隆皇帝的`旨意并未被后世子孙所遵循。道光皇帝就把清东陵宝华峪山陵因浸水的地宫拆除,而迁至西陵龙泉峪重建了慕陵。
东陵玉西陵同为一脉的清代皇家陵寝,然而,西陵的建筑颇为别致。
泰陵是雍正的陵寝,也是清西陵中第一陵。五孔桥是大红门前第一座拱桥,它气势宏阔,像白色的巨龙镇卧陵前,向东西两边延伸的马槽沟,宛如飘带。
大红门是整个陵区的总门户,在它外面,有三座巍峨高大的石牌坊,这是西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们一座居中面南横跨神道,两座各列东西,成品字形排列,与北面的大红门构成中国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座牌坊形式相同,尺寸一样,高12.75米,宽31.852米,构成五门六柱十一楼的建筑形式。
在雕刻艺术方面清西陵,比明帝陵与清初诸帝陵牌坊精巧而又繁复,在牌坊的梁柱上,雕有龙、凤、花草、海兽等纹饰;夹柱石上,“赑屃”昂首怒目横卧于顶端,与其周围的山川图案构成一幅“寿与山齐“的吉祥氛围。夹柱石正面,雕有龙、凤、狮子等图案,行龙抓握宝珠遨游天际,麒麟在梧桐树下引颈鸣嘶。这些雕刻栩栩如生,充满了动感,使大红门前的广场庄重肃穆中洋溢出灵动与轻盈。
在泰陵,2.5公里的神道作为中轴线贯穿南北,其间主要建筑有具服殿、圣德神功碑亭、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班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及宝城宝顶。这些建筑有的居中,有的以对称的形式分列左右。这些建筑无论大小尊卑,都严格遵循了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布局给人以隆重、平衡的感觉,产生出和谐、统一的美学效应。
比较中西方建筑文化传统,可以追求山川自然形式的完美,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成就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过”皇陵在中国建筑形制上是一个重大成就,它整个图案的内容也许就是整个建筑部分与风景艺术相结合最伟大的例子。“泰陵建筑布局就是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把建筑物与周围天然的地理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典范。
近年来,清西陵管理处在泰陵举办了大型皇家祭祀表演,在威武的仪仗队的引导下,在御林军的护卫下,在臣僚的陪伴下,身着龙袍的乾隆皇帝端庄肃穆,向着父皇、母后的神牌三拜九叩,一种展孝思,溯源笃本,承统守业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崇陵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崇陵建造于1909-1915年间,经历了清朝和民国两个时代。除基本遵循旧制外,又吸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其殿宇所用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和铁藻,质地坚硬无比所以被冠之“铜梁铁柱“。
崇陵地宫是整个陵区内唯一打开并对游人开放的地宫。崇陵东面不远处的崇陵妃园寝中埋葬着广为人知的珍妃和瑾妃。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
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郊,控巴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美称,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西陵峡口。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据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因“两岸壁立,白石隐现,状如白狗”,故又名白狗峡。过去江中礁石密布,险象环生,航行十分艰难。枯水期航道宽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著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著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屹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然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西陵峡得名于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西陵峡以严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千米、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也像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
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牛峡。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过了灯影峡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见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耸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上,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激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山脊,宛如九龙下水,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的石壁就是黄牛岩,河谷便是“黄牛峡”。与灯影峡相比,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过三峡工程后往西行10公里,就进入了两岸峭壁耸立,如斧劈刀削一般的崆岭峡,在其间夹有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由“大珠”、“头珠”、“三珠”等礁石组成,礁石犬牙交错,乱流翻涌。因而流传“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船过崆岭滩,如遇洪水季节,激浪如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特别是“大珠”的岩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船行至此,必须朝着“对我来”直驶过去,方可顺着水势产生的回冲力而避开它,如果要避它而行,反而会触礁沉船,这是三峡船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1900年德国轮船“瑞生号”开进峡江,由于不知“对我来”的奥妙,又不听峡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冲“对我来”,结果被这块礁石撞沉。解放后,峡江航道经过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坝的建成,水位抬高,险滩已不复存在。
南津关为西陵峡出口,此间河道狭窄,两岸陡壁高耸,紧紧扼住滔滔的江水,就像一个细领的瓶口,形势十分险要,形成与夔门首尾相应的又一个天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威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内群峰竟秀,江岩壁立,河道曲折,江流汹涌,而关外却豁然开朗,江面由300米聚然增加到2200米,放眼一望,大江浩荡,绿野无垠,舟船有梭,令人有“极目楚天舒”之感。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灯影峡与三峡大坝之间,横跨西陵峡两岸,交通便捷,从宜昌市或三峡大坝出发,陆路经宜莲公路,水路经长江黄金水道均可到达,同时,乘轮渡过江,还可到达南岸的石牌和三峡极顶风景区。西陵画廊由“永远的西陵峡”峡谷风光、江南三把刀、江北的仙人桥和地质公园、西陵峡沿江栈道组成。它以峡谷风光、地质公园为特色,是开展地质科考、书画观摩、观光揽胜、徒步游三峡等旅游活动的绝佳之地,主要景观有震旦纪、寒武纪世界标准地质剖面、世界华人三峡石刻、仙人桥、天柱山、三把刀等。
西陵画廊是整个三峡中最为神奇壮丽的峡谷,因而北宋领袖欧阳修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绝唱,陈毅元帅也写有“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的豪迈诗篇。三峡大坝竣工后,从三峡大坝到葛洲坝之间长38公里的西陵峡段将是唯一不被淹没的峡谷,将保持原汁原味的峡谷风光,是永恒的三峡风光,是寻梦三峡的乐园。西陵画廊北岸莲沱一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质剖面,是20世纪20年代地质学家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是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揭示着地球远古的奥秘。
仙人桥是西陵峡风光的最佳观景点,其附近的峡谷段是三峡最窄处,两岸峡谷壁立千刃、幽深谷底惊涛拍岸,是体味三峡雄奇风光的极佳地段。仙人桥原名天生桥,位于江北岸悬崖上,它三面绝壁,一面临江,在两山之间,凌空飞架,险峻奇特之至,传说是天上的仙女与凡间樵哥一同升天时,仙女裙带化成的彩桥。“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宋代诗人田钧当年途径桥下,因山水凶险和不见仙女倩影而深为遗憾。而今,这里开发成为旅游区,一个雕刻精美的仙女塑像鹤立于升天台上,似在飘然升天,栩栩如生。站立桥上,上下百里西陵画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纱,偌大长江,飘忽如带,千轮万舟,形如柳叶,真有白居易“路穿天地险,人续古今愁”的感受;放眼四周,美景如画,东有石门天险,西有三把刀名峰,北有“山势嵯峨半插天”的天柱山,南有明丽生辉的明月峡,令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一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__,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泰陵。
清西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陵墓建筑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125公里处的河北省易县境内。在800平方公里的陵区范围内,建有帝陵、后陵、妃园寝、王爷、公主、阿哥园寝等十四座,还有行宫、永福寺两处附属建筑及衙署营房遗址,品种齐全、布局合理。陵区内保存有古松一万五千余株,这些树不但美化了西陵,而且可以避免外界风沙的侵袭和热气、寒流的影响,为西陵营造了一个特别的小气候,使陵寝处于一个独立完整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这里的建筑,得以很好地保存。清西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在20__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在20__年1月11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
永宁山。
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
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二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湖北西陵峡。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00余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西陵峡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北岸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南岸有“灯影峡”等。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屈子衣冠犹有冢,明妃脂粉尚流香。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三斗坪前今日过,他年水坝起高墙。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已归东土清凉界,应惩西天火焰游。五十年来天地改,浑如一梦下荆州”。这是郭沫若在时隔五十年再游西陵峡后写下的《过西陵峡》这首诗,作于1961年。诗中描绘了西陵峡壮美的风光,囊括了峡中的著名景观。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巴东官渡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120千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也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峡段,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为此留下了“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西陵峡分为四段:香溪宽谷、西陵上段峡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段峡谷。其中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谷中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等名景,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谷中有灯影峡、黄牛峡等名景。峡内风光明丽,雄伟壮观,两岸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峻岭悬崖横空,奇石嶙峋,飞泉垂练,苍藤古树,翳天蔽日。
西陵峡中的宜昌段,西起秭归香溪,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76千米,这里山奇水秀,峡中有峡,峡峡相连,尤其是号称“西陵四峡”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更是风光奇异,声明远播。
灯影峡位于湖北宜昌县西南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石牌以西。因峡东南岸象鼻山头屹立着两块奇石,形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师徒二人。每当晚霞透射峰顶时,由远处望去,似灯影摇曳,故名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扇子峡,是因峡内岩壁多呈银白色,宛如明月,故名明月峡;因南岸扇子岩重山壁立如扇,故名扇子峡。
长江东流至此折向南流,峡谷呈南北向弯月形。上起南沱,下至石牌,长8公里,峡谷相对高度500-600米。峡内石灰岩结构,形成陡崖峭壁,奇峰异石遍布林立。北岸峡壁石灰岩页岩平台的接触带,清泉四溢,从陡壁跌落,形成许多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万千,蔚为壮观,素有“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之说。沿江两岸植物资源丰富,山麓缓坡处多柑桔林,山背后的金刚山,为名茶“金刚银针”的产地。
兵书宝剑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西起香溪河口,东止新滩。长约5千米,江面最窄处近100米,沿岸岩壁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因峡北岸崖壁石缝中有古岩棺葬的匣状遗物,形似书卷,相传是诸葛亮藏的兵书,其下有一块巨石直立似剑,插入江中,传说是诸葛亮藏的宝剑,故名兵书宝峡。又因“书卷”其色似铁,又名铁棺峡。传说诸葛亮曾经在此驻兵屯粮,亦称米仓峡。
仅60余米,逆水船需绞拉过滩。沿岸奇峰绵延竞拔,绝壁千寻。缓坡处多茂密的柑桔林。境内有屈原大夫祠、太公钓鱼石、玉虚洞、月亮洞等著名景点。
牛肝马肺峡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西段,湖北秭归县境内。为西陵峡中著名的险滩之一。因北岸岩壁有两团四、五块赫黄色岩石重叠下垂,一块形如牛肝,一块状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此峡处于新滩和庙河之间,长9.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百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峡中峭壁对峙,奇峰突兀,岩壁间飞瀑高悬,林木葱郁。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肺”下半部被英国军舰枪炮轰缺。因此郭沫若在《过西陵峡二首》诗中道:“兵书宝剑存形似,牛肝马肺说寇狂”,饱含侵略者的愤慨之情。
崆岭峡位于长江西陵峡西段偏中,湖北省秭归、宜昌两县交界处。崆岭,原名崆,是一种有窗户的船。空聆就是空船。据《史记》记载,因江流湍急,舟行困难,此峡有俗语说:“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之称。比起水位急滩青滩和泄滩,崆岭滩更为凶险,是江上的“瓶子口”。由于航道狭窄,水势又急,因此每当有船至此,“必空其聆,方可上下”,故名空聆。峡名据此意传为崆岭峡。
此段长2.5千米,江面最窄处约200米。峡中峰峦迭秀,屹立在峡江南北,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从前滩多激流,礁石林立,有名的险滩即有“二十四珠”。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瑞生号”轮船触礁沉此。
崆岭峡内有崆岭滩,峡以滩名。峡内有一小段又叫黄牛峡。因为岸边的一座山上有一块岩石酷似人牵黄牛,所以又叫黄牛山。峡又因山得名。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这段江流水急,暗礁多,木船行驶,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谨慎,所以行驶速度很慢。于是,走了好几天,黄牛山依然在视线之内。如今,峡内河道经过整治之后,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了。
旧时西陵峡滩险水急,礁石林立。“白狗次黄牛,滩如竹节稠”,这是白居易形容西陵峡内险滩密布的名句。如今的西陵峡是壮丽的景色依旧,汹涌的恶浪不再了。江面风平浪稳,水流平缓,船只畅行无阻,如履平川。
西陵峡得名于南津关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南津关到秭归香溪口为狭谷段,长66公里。西陵峡以严峻闻名于世,峡内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黄牛峡、灯影峡、青滩、泄滩、崆岭滩、蛤蟆碚等名峡险滩和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古迹。
西陵峡中的兵书宝剑峡位于香溪东15千米、长江北岸的陡壁峭岩上,也像石隙中有物叠置其间,状若书卷,名曰"兵书",其右下方条形岩石凸起,宛如巨剑直插激流,名曰"宝剑"。"兵书"实为巴人岩棺葬之遗迹。
从兵书宝剑峡向东过新滩不远,江北有岩壁,上有两块重叠下垂的褚黄色岩石,一块形似牛肝,一块形似马肺,故名牛肝马肺峡。牛肝和马肺其实都是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沉积形成的钟乳石。如今牛肝还完整,而马肺则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入侵的英国军舰轰掉了下半部,使马肺残缺不全。后来郭沫若游经三峡时在《过西陵峡二首》中又以“兵书宝剑存形似,马肺牛肝说寇狂。”来遣责英帝国主义侵略我国大好河山的罪行。
莲陀至南津关间有灯影峡及黄牛峡。灯影峡峡壁明净,纯无杂色。两边云鬓凝翠、飞泉漱玉。崖壁映入江水,静影澄碧。若夜晚过峡,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美景异常,所以又称明月峡。灯影峡的一大绝景就是每当夕阳西照,晚霞透衬崖顶的四块象形石就象灯影戏(皮影戏)剧中《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灯影峡由此而得名。
过了灯影峡后行不多久,便可望见一排陡峭的石壁。它高耸于郁郁葱葱的群峰之上,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激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山脊,宛如九龙下水,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的石壁就是黄牛岩,河谷便是“黄牛峡”。与灯影峡相比,黄牛峡两岸山势高耸,岩形粗犷多变。这里是有代表性的震旦纪地质断层。至今在黄牛峡中仍可找到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及其它海洋生物化石,它记录了三峡数亿年来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过三峡工程后往西行10公里,就进入了两岸峭壁耸立,如斧劈刀削一般的崆岭峡,在其间夹有天下闻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由“大珠”、“头珠”、“三珠”等礁石组成,礁石犬牙交错,乱流翻涌。因而流传“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船过崆岭滩,如遇洪水季节,激浪如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礁石,船行其中,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特别是“大珠”的岩石上刻有“对我来”三个大字。船行至此,必须朝着“对我来”直驶过去,方可顺着水势产生的回冲力而避开它,如果要避它而行,反而会触礁沉船,这是三峡船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1920xx年德国轮船“瑞生号”开进峡江,由于不知“对我来”的奥妙,又不听峡江引水的忠告,不敢直冲“对我来”,结果被这块礁石撞沉。解放后,峡江航道经过多次整治,炸掉明石暗礁,加之葛洲坝的建成,水位抬高,险滩已不复存在。
南津关为西陵峡出口,此间河道狭窄,两岸陡壁高耸,紧紧扼住滔滔的江水,就像一个细领的瓶口,形势十分险要,形成与夔门首尾相应的又一个天然门户,有“雄当蜀道,威镇荆门”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内群峰竟秀,江岩壁立,河道曲折,江流汹涌,而关外却豁然开朗,江面由300米聚然增加到2200米,放眼一望,大江浩荡,绿野无垠,舟船有梭,令人有“极目楚天舒”之感。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三
女士们、先生们:
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四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我们马上就要经过被誉为江上长虹的西陵长江大桥了。也许各位曾听说过美国的金门大桥,凡是到过美国的游客,都必到金门大桥参观一番。那么,若你到了三峡坝区也一定要过一过这座西陵长江大桥了,它犹如一道江上长虹镶嵌于风光秀丽的西陵峡谷之中,成为沟通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橘红色鲜艳醒目,有利于导航。
二、橘红色代表了富贵吉祥。
三、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而这座桥正位于宜昌县的三斗坪镇。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五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陵区布局。
清西陵陵区内各陵园共用祖山、石牌坊、大红门,周围均用风水围墙和火道、界桩围绕。陵寝布局有主有从,皇后陵和妃园寝均以本朝帝陵为中心,分建左右,自成一区,体现了附属关系,表明陪葬之意。各帝陵神道均与主陵神道相接,后陵神道与本朝帝陵神道相接,形成枝状的神道网络。这些特点是清代以前的历代皇陵所不具备的。整个清西陵陵区以清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为中心,西面分布着清仁宗昌陵和清宣宗慕陵,东面分布着清德宗崇陵、溥仪墓以及阿哥、公主园寝和永福寺等建筑。
清西陵导游词篇十六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您来清西陵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旅途中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尽管提出来,我愿竭诚为您服务,我们今天的日程是这样为大家安排的:首先参观泰陵,中午到行宫就餐,下午参观崇陵。
清西陵中,雍正皇帝的泰陵建筑最早、规模最大,堪称首陵。这是一处清朝盛世时期遗存下来的古建群体,从它的选址、规划,布局都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强盛以及政局的稳定,在建筑用料、工程技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都非常考究。
当代建筑学家讲,泰陵是一处典型的风水宝地的模式。站在大红门前五孔桥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到,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为靠山,酷似屏障。永宁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东陵的昌瑞山属于同一脉系,此山从山西过来,如巨龙横卧中原;大红门两侧的东、西华盖山为天然门户;九龙、九凤山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南面形态端庄的元宝山,为泰陵的朝山;在中间广阔的平原上座落着泰陵辉宏壮丽,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易水河从五孔桥下流过,形成山映于水,水扶于山的格局。“陵制与山水相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这里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又展示出古代建筑学家巧夺天工的高超艺术。正如美国景观建筑学权威西蒙德先生所说的:“埃及人是在他自己预定的一条不能改变的需求道路上一直走到底,中国人在他的世界里独自徘徊时有友好的大自然来引导他拜谒上天和祖坟。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地方,风景会真正成为建筑艺术材料。”
泰陵的建筑布局也非常考究,完全依照帝王生前所居宫廷格局,按礼制的需要而规划设计。以神道为中轴线贯穿南北,主体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一律座北朝南;地宫座落在中轴线的末端,居中当阳,其余建筑沿中轴线次第排开。这些建筑都以准确的尺度,适宜的体量,斑斓的色彩,灵活巧妙的手法进行配制和空间组合,使陵寝的纪念性、礼制性主题有条不紊地展开并不断深化。
石牌坊是泰陵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泰陵设三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排列形式上都独具一格。一架面南、两各东西,与北面的大红门形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三架牌坊的大小、规制完全一样,均由66块大小石料,仿木卯榫结合而成,每架牌坊高12.75米,宽31.85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造型,全部用巨大的青白石打造,各个部位还雕有丰富的纹饰,画面布局合理,造型生动,雕工细腻,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这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尚属孤品。成为清西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具有价值的建筑之一。
整个陵区注重对门的处理,门既可作为出入之用,也可截断空间界面。大红门是进入陵区的总门户,单檐庑殿顶,看上去质朴、凝重、敦实、稳重,视若腾龙偃卧,镇守陵前。两侧有42华里的风水墙,逶迤延展,包护陵区,愈发显出大红门的庄严气派。
具服殿独成一院,施后代皇帝、后妃来谒陵祭祖时更换衣服的场所,沿续明代拂座殿而建,殿内有净房,类似于现在的洗手间,内有绣花墩马桶。而今为了方便游人,在净房的旁边建有一座水冲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