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 共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模板12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而读一本教育专著,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共读的方式,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共读一本教育专著,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思维的过程,学习如何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二)共读《走向卓越:学校管理的艺术》的感想。
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走向卓越:学校管理的艺术》这本教育专著。通过梳理学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建立高效的学校管理模式,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实践结合的工作,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管理体制,才能真正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共读的收获和思考。
通过共读这本专著,我不仅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共同探讨教育管理之道。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彼此倾听、互相启发,共同探索教育工作中的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共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意识到,教育管理是一项团队合作的工作,只有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四)共读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共读《走向卓越:学校管理的艺术》这本专著,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技能、优秀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此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
(五)共读的未来展望。
共读一本教育专著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和思维碰撞的过程,让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学习和共读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改善和创新学校管理体制,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共读一本教育专著,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思考、改进,才能成就更美好的教育明天。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二
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阅读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重要性也逐渐被大众认知。近期我有幸读到一本关于阅读教育的专著,并对其中的观点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本文将以“阅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为主题,总结我在阅读这本专著过程中的收获。
首先,在阅读教育的专著中,我对阅读教育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传统观念中,阅读被视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然而,通过专著的阅读,我认识到阅读教育是指引个体从通过阅读来扩展文化视野、提升人生价值的培养过程。这种培养过程并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个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阅读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取表面上的文字信息,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的内在素养。
其次,专著中深入探讨了阅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我认识到在阅读教育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专著中提到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如阅读研究班、阅读俱乐部等,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专著还强调了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策略,如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进行目标导向的阅读训练等。这些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阅读专著过程中,我发现专著强调了阅读环境的重要性。专著指出,阅读环境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阅读环境。在学校方面,专著提出了建设阅读文化氛围的重要性,包括推广优秀图书、建设图书馆等。在家庭方面,专著强调家长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家庭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在社会方面,专著强调了社会的支持和合作,如图书馆的建设、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等。这些阅读环境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专著还提到了阅读教育的评价方法。阅读教育的评价不仅仅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专著中提到了一些可行的评价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学生阅读日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并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和指导。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阅读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我对阅读教育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阅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个体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阅读教育中,我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态度,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希望我能够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介绍下载教育专著的重要性和目的(大约150字)。
现代社会,教育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教育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下载教育专著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下载教育专著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下载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
通过下载教育专著,我发现了许多优势。首先,下载教育专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可以通过下载教育专著来获得。其次,下载教育专著节约了时间和金钱。在网络时代,教育专著可以通过在线下载或电子书的形式来获取,省去了购买实体书籍的时间和费用。此外,下载教育专著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通过利用碎片化时间,我可以在工作间隙或者在交通工具上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下载教育专著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通过读教育专著,我了解到了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理论,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实践,对于教育问题和解决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此外,下载教育专著也让我与同行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在专著中,我可以看到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和经验分享,这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同行的交流和互动,我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段:下载教育专著的应用和实践(大约300字)。
下载教育专著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通过下载教育专著,我学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例如,某一专著中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方法,我在课堂上尝试了一下,发现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另外,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也从下载的专著中获得了一些灵感,采取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第五段:总结下载教育专著的价值和重要性(大约150字)。
通过下载教育专著,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于个人而言,下载教育专著可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下载教育专著可以推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我鼓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积极参与到下载教育专著的行列中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四
《守望教育》是刘铁芳教授一本关于教育理想的真情守望的著作。书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的世界确实需要雷厉风行的教育改革家,需要意气风发的行动开拓者,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着现实教育的走向。但这个世界同样需要默默的思想者,他们把目光停驻在喧嚣的背后,寻思现实和历史中那被热闹、浮华所遮蔽、遗忘的问题之域,在无言中追索他们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他们可能常常被名之为实际的脱离者,时代的落伍者,但他们依然在寂寞中执著地思索。他们同样是可敬的!”书中还提到,近年来,社会越来越关心教育了,但是从很多方面我们接收到的信息都是以批判为主的,把教育的问题都归结于教师,甚至传言"一流的学生,二流的教师"。教育,其实是跟我们每个人相关的整个社会的事,应该是整个社会"关心并团结协作"的事,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体的事情。
有人说当今的孩子非常幸福,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教育条件,都远远超过过去!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真的是这样的吗?不禁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不能全否定,但至少有一点,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说法都是以自己的角度来说的,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让教育充满爱和乐趣,让孩子成为孩子”这是《守望教育》给我的最大触动!印象颇深的一句是“没有故事的生活是寂寞的,没有故事的童年是暗淡的”,让我思考最深的一个问题便是“对于孩子什么最重要?”
每个家长最大的期望就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什么是“成功”?在他们眼中便是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抑或读书机器罢了。为了这“成功”,他们费尽心思替孩子着想,甚至愿意付出一切。殊不知,这只是美其名曰罢了!那孩子除了认真读好学校的书考出好成绩之外是否还需要其他的本领和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认为儿童更需要童话故事的滋润。童话是人类的梦,是生活的酒,是智慧的乳汁,是美好希望的翅膀。
曾几何时,祖母、母亲的故事是伴随孩子的童年的。模糊记得“山里的破庙”、“狼外婆”、“小红帽”……即使自编的也给童年增添了许多神秘和快乐的色彩。童话总是用浅显的语言,通过幻想将一个个聪明、善良、调皮、可爱、愚钝、可笑的人物、动物用幻想的手段编织起来。即使童话中总是好人战胜了恶人,到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但孩子们还是会听得津津有味。有故事陪伴的童年,虽然贫穷但不寂寞。即使长大后,这些童年的故事还会在依稀在记忆中存留。现在的童话故事丰富多了,但孩子们口耳相授的故事却少了。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那孩子们的代价就是听故事看故事的时间被电脑游戏和兴趣班所替代,家庭也仅是个学校的延伸。教育本该让孩子贴近儿童生活儿童世界,可是现在的教育是纯而又纯的。故事渐渐走出了孩子的生活,逐渐的就是快乐童年越来越远。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想象力那么贫乏?我猜想这和接触的童话多少有关。童话是儿童想象力的引发者,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材料。童话中有很多“怪”思想,多看童话的孩子必然会有奇思妙想,而每天只接触试卷作业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从何而来?他们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在他们的世界中,每天都是“安静”的,都是“平淡”的。要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应该从故事从童话开始。
我也试着给孩子们每天讲故事,让孩子真正的走近故事,走近真正的童年,我觉得还是应该从社会出发。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是要努力还孩子故事。
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有个七彩童年,让孩子多看看到冉冉上升的朝阳,渐渐落下的夕阳,夜空中闪烁的星星;草丛中蹦跳的蚱蜢,稻田里忙碌的青蛙,花丛中飞舞的蝴蝶,树枝上调皮的毛毛虫,小河里欢畅的鱼鸭,不要让孩子的童年变得“黑白”一片,让他们在以后回忆时有更多的快乐,让他们童年的风景是美妙的。这是我看完整本书最想说的。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
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似乎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还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堆砖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动走动,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学校能随处歌唱,玩耍,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复杂的说辞,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味道怪异的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少呢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学业残疾"这一概念应该换成"学习差异",成千上万的被认为有"学业残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残疾,而是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而老师和家长并没有认识清楚.而且,数以百万计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第二点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对学生也有益。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她让我明白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自己读书,还有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是师生永恒的主题。
一、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关注全体学生。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
很多时候在琢磨“后进生”这个词语,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用词的准确在于含蓄地给了差生一个称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不安和羞愧。且不说加德纳提出的七种智能,就每一个学生而言,他是一个生命,是生命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我们非得给他们画上一条线,再打上一个印,末了还起个好听的名字。
“后进生”对应“先进生”是不言而喻的两群人。是什么让他们不同,做教师的都心知肚明就是成绩,就是分数。尽管我们批评了很多年唯考试和成绩论,而且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一年又一年,但考试依然是考试,分数依然是分数。“语文数学考高分就一定能做一名好厨子?”“语文数学不好就肯定妨碍他成为出色的修理工?”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他同班数学好的,有几个写出了《围城》?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我们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
“鹤善舞,牛能耕,老鼠生来就打洞。”我们生活在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需要科学家,也需要负责的送奶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尽管这是一份梦想,但我依然坚持。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五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三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五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五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 命。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正逐渐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编写成微博分享给读者,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更便捷的了解教育专著的途径。本文拟就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所收获的启示和感受展开论述。
第二段: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当代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微博,将自己的核心观点、研究成果等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分享,使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吸收丰富的教育知识。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发表的心得体会微博多样性强,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对于想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读者,可以关注心理学专家的微博;对于关注教育管理的读者,可以关注管理学专家的微博。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教育专著与读者之间的时空局限,使读者得以更加自由地获取所需知识。
第三段:积极传播教育理念。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在传播教育理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育专家和学者通过微博分享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可以引导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促使公众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提升。同时,这些微博分享也能够促使教育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教育理论的不断前进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读者可以在微博平台上接触到更多不同观点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全面地思考和探索教育领域的问题。
第四段: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大部分教育专著内容晦涩难懂,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阅读难度较大。而心得体会微博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呈现教育知识,使得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消化。同时,微博平台的互动性和实时性,使得读者能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提问、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增加了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种互动和实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普及的教育知识传播途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专著出版,微博的传播更快速、更广泛。微博平台上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获取所需知识。而且,微博的分享与转发功能,使得教育专著的内容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被更多读者共享。通过微博平台,读者不仅可以轻松获取教育专著的核心内容,还可以与其他读者一起讨论、交流,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群,达到知识传播的更广泛和更深入。
总结: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以其多样的学习内容、积极传播教育理念、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以及提高教育专著传播的普及度等方面的优势,为读者学习教育知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广泛的途径。同时,这一新的阅读形式也为教育专家、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互动的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是一种有价值的学习方式,读者不妨通过微博来获取更多教育知识。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七
体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了更好地推动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少专家学者针对此领域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相关专著。我最近阅读了一本体育教育专著,深受启发。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并探讨体育教育专著的重要性。
首先,体育教育的专著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在专著中,作者以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对于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为教师们在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和评价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专著中提到了团体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专著,教师们可以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其次,体育教育专著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专著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专著中,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体育教育方法,例如团队合作、竞争游戏和体育素养养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和意志品质。通过专著的指导,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够接受失败的挑战,养成坚持不懈的品质。
此外,体育教育专著还给予了家长们对于孩子体育教育的参考和理解。在专著中,作者提到了家长在孩子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应该主动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体育习惯和意识。同时,专著还告诉家长们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通过专著的指导,家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在体育教育中的成长。
最后,体育教育专著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专著中强调了体育教育的终身价值,指出体育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他们的终身发展。通过体育活动,学生们能够培养出长期运动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保持健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专著中提到了各种体育活动的种类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们拓宽自己的体育领域,培养出丰富多样的体育乐趣。通过专著的影响,学生们能够受益终身,并将体育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体育教育专著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它给予教师们教学参考和指导,对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体育教育,同时促进学生们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体育教育专著的阅读,将其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共同推动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特别有激情,我们用这种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会得到很好的转换,课堂教学也就会很成功。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怎样来“用心”对待我们教育,“用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有人赞美教师,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好,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古语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
我们都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而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不正像当年的夸父一样因为对教育的梦想而无畏的前进吗。朱永新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则希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追逐这个梦想。做一名好教师,让孩子们尊敬,喜欢的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我们教育者的爱。让我们用梦想的翅膀呵护每一个孩子幼小纯真的童真,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边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当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新课标对“教”与“学”的阐述与陶老的思想一脉相承。
对于教师的“教”,新课标倡导实施“探究式”教学,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教时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例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要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那些方面,应注意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渗透等,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例如引入生活实例,设计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中应注意:
(1)探究活动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开展活动的内容进行,以便有效地保证探究活动的具体实施。
(2)探究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避免包办代替,简单否定。
(3)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在探究活动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物理结论或规律。
尽管有的结论还是比较稚嫩的,不太成熟的。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快乐,能够在动手、动脑中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的“学”,新课标中强调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新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这就集中体现了新程课理念中的“活动、民主、自由”的主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的内容设计。在学习方法设计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三要加强课堂讨论,这个步骤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教师从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增进与学生的感情的过程,这里注意讨论过程不要流于形式,要有实效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出学习成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并将对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也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示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虽然他研究的是当时的教育问题,但对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斯人已逝,当再次捧读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这位朴实的老人,在为中国的普及教育奔走呼号,仿佛听到他一句句无华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而且在阅读完《陶行知教育名篇》之后,我们差不多都会赞成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
一、“爱满天下”——映照着陶行知人格魅力的光辉“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干人有益,牛马也做”。在“爱满天下”光辉思想的映照下,我们看到了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和亮节。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爱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已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已珍贵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二、“教人求真”——折射着陶行知的人才观念的真谛陶行知说:“千教成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我们今天强调师德育德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对学生产生影响,是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真人”。陶行知围绕做人之“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从总的方面来说,就是:“求真知说真话,追求真理做真人”,而具体地说,“真”又体现在——做有人格的人:做有人格的人就是要求真知,不求假知;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要做真君子,不做假君子,如要做一个整个的人;做人中人;做创造的人。大而言之,陶行知教育学生言行的标准,应该是我们当今整个社会的共同追求。如今在我们的社会上,为了自已能得到眼前的利益,有多少人昧着良心说假话,做亏心事,欺上瞒下,我想,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做到陶老先生的这两点,那我们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和谐、进步的社会。
三、“生活即教育”——体现着陶行知教育魅力的艺术“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于工作是受坏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也有所不理解。
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不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进行。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十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读教育专著是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分享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写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微博。
第二段:传达知识,引发思考。
教育专著是深入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源。通过传达专著中的知识和观点,写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微博的短小简洁和互动性质,专著中的观点得以迅速传播,读者们也可以通过评论和转发进行进一步交流和思考。
第三段:点石成金,激发灵感。
当我们通过微博的形式将教育专著中的观点进行概括和归纳时,我们不仅对文字进行精炼和提炼,还可以通过添加配图等方式,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过程相当于点石成金,将专著中的知识转化为简洁有力的言简意赅的微博内容。同时,这也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促使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第四段:互动交流,拓宽思路。
微博的互动性为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分享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读者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和转发等方式参与其中,展开思想交流和探讨。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专著中的观点,还能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汲取营养,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认识。
第五段:推广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正能量。
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的方式,我们不仅可以在教育界内分享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外向推广教育理念和传播教育正能量。当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写出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见解时,必将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而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这种方式使得我们能够将优秀的教育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
通过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微博,不仅能够传达知识,引发思考;还能点石成金,激发灵感;互动交流,拓宽思路;推广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正能量。这种新颖有趣的方式融合了知识传播、思想交流和社交互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教育领域的问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改进与发展。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体育教育专著是教育学中的一部分,通过对体育教育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体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和阐述。这些专著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读完一本体育教育专著后,我深感收获匪浅。本文将从专著的内容、作者观点的亮点、对教学的启示、以及专著对我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体育教育专著的内容既广泛又深入,包含了体育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专著首先对体育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让读者对体育教育的背景和现况有个整体的把握。随后,专著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如体育教育目标的设定、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指标等。此外,专著还介绍了一些体育教育的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为读者提供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教学经验。通过这些详实的案例,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著中的理论知识。
其次,专著作者的观点独到且具有启发性。作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对体育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见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体育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作者认为,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意识观念。作者提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和团队意识”是体育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合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改变了我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方式。
再次,专著对我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启示。教学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专著中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专著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转变,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问答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力。此外,专著还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观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这本体育教育专著对于我个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在阅读专著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对体育教育的了解,还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应该积极投身到体育教育事业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体育教育专著是一种宝贵的知识资源,对于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研读专著,我对体育教育的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启示。这本专著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体育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通过阅读《新教育之梦》。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特别有激情,我们用这种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会得到很好的转换,课堂教学也就会很成功。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老师。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怎样来“用心”对待我们教育,“用心”关注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有人赞美教师,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好,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古语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这句话里说明了,教师不仅要学识高,还要身正,所谓“身正”,就是指教师要有健康的个性。教师要大度宽容,教师要充满自信,教师要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教师要谦虚好学,教师要与人相处合作融洽。教师在教育学生同时,有无时不刻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