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案(优质8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一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本节课,一开课,从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他“奇”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小结语。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此后的三十年---”,老师出示了5张图片,伴以激情的解说,将学生带入了徐霞客走过的足迹中,,一起鉴证了徐霞客阅读大地时那段艰苦的历程。也为学生理解徐霞客坚强的意志做铺垫。
3、创造想象,发散思维。
如引导学生在探究徐霞客夜以继日历尽千辛万苦一个环节时,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激发学生想象,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合理的联想进行回答: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学生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4、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及时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更加深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而后,老师又出示地图课件,补充资料,介绍了徐霞客走过的路线,横跨了16个省份……学生看到中国的政区图后,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举。体会到了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本节课中,老师用了大量生动的语言作为过渡语、小结语,但觉得整节课老师讲述的有些多,可不可以多留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准确、深入的领会课文内容。
书上说,“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但老师课件出示的地图徐霞客走过的足迹却是小半个中国,其实这是因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人,书中提到的是明朝的地图。在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这个知识点可以给学生讲解。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假如想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说,影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通过换词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二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三
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终于告以段落,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不足四天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四天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烦躁、焦虑、紧张、投入、虚脱、轻松的复杂过程。
回顾四天来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记得听到讲课内容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我在心里不停地埋怨,为什么是徐霞客而不是李白或苏轼?我不熟悉徐霞客,不喜欢徐霞客,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呢?我陷入了迷茫中。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我埋怨,容不得我不喜欢,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一遍遍地朗读课文。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径。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回答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四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名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的.:
1、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板书:阅读。生齐读。师:“读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生谈感受。
师板书:大地。生齐读“阅读大地”。师:“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师:可是的确有一个人,他会阅读大地,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板书:徐霞客)。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二)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思考:徐霞客的人奇在哪里?他的书又奇在哪里?自读做批注。
2、汇报交流:
(1)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句子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而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句子二: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a:学生汇报读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b:品读重点句子。
c:师引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徐霞客的“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徐霞客的“奇”因: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3)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3、体会《徐霞客游记》的“奇”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
2、课题还可以换成()的徐霞客?
四、拓展。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五
一,资料展示,初识"奇人"。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通过课外书或上网查寻有关徐霞客的资料,现在谁来向老师和同学汇报一下.
生:我通过看课外书,了解到徐霞客是我国杰出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一生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对祖国的地质,地貌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
生:我通过上网查阅我知道了徐霞客从小就有立志科学考察的雄心壮志,他和当时的读书人不一样,淡泊功名,不入仕途,一生游山考察,从22岁起到56岁逝世,历时34年,真不简单啊!被后来称为千古奇人.
生:我了解到徐霞客当时考察,一没有政府的委派,二没有国家的资助,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的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十六个省,路途中历尽了千辛万苦.
生:徐霞客把一生的旅行日志经后人整理成书,叫《徐霞客游记》,书中描述了我国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被后人称之为"千古奇书".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课前查阅了这么大的资料,对徐霞客有个大致的了解.他这个人被后人称之为"奇人",他写的书被后人称之为"奇书"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点评】课前让学生查阅课外书和利用网络资源,对徐霞客这位"奇人"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通读课文,走近"奇人"。
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待会儿向老师和同学汇报,说说徐霞客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之为"奇人",书为什么会称之为"奇书".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师:谁先来告诉老师,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他是一个"奇人"。
生:我从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徐霞客和当时的读书人不一样,当时的读书人,都是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将来在朝廷上弄个一官半职,可那时的他不稀罕这个,他却放弃仕途,从事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这在"学而优则士"的封建科举时代,他这读这样的书籍有点不可理喻,所以被后来称之为"奇人".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他为什么要去收集和研读这方面的书籍呢。
生:书中写到徐霞客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把这类书籍的缺点改正过来,走遍天下,亲自去考察探险.
师:他母亲起初也反对他读这方面的书籍,后来为什么同意了呢还鼓励他去远足考察,请看动画短片《徐霞客志在天下》.
师:看完影片,让我们更加认识到徐霞客确实是一位"奇人",他卓而不群,鄙视权贵,放弃仕途,走出书斋,所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真是不简单啊!
【点评】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徐霞客这位奇人的奇特之处,别的读书人读四书五经,考取功名,可他却淡泊名利,去实现他的远大志向,考察祖国的地质,地貌.
生:老师,我从"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第一手考察资料."这句话中体会出徐霞客是位"奇人".
师:是吗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生;读了这句话,使我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被后人所敬仰,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完成他的考察事业,三十多年来,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他一路上遇到的艰险是无法形容的,可他不畏艰险,行程九万里,这可是常人无法完成的"壮举",把他说成是一位"奇人"当之无愧呀!
师:徐霞客完成的这一"壮举"确实被后人所钦佩,谁能用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生:老师我觉得读这句话,语调应该高昂一些,尤其是"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更应该重读,读出诗人博大的胸怀,也把自身完全投入到大自然中,是何等的高兴啊!
师:说得很有道理,你来当当小老师,引领大家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老师也想读读句话,,如果老师读好了,给我点的掌声.读不好,希望同学们帮我指出来.
生:(学生鼓掌),现在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点评】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教者抓住了文章中的好句段,让学生初读,品读,读书感悟徐霞客的"奇人"之美.
师:谁还能说说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出徐霞客确实是一位"奇人"。
生:文章中写到当时的交通不便"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些地方甚至连道路都没有""再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如果说没有一点毅力的人,他遇到这样的"苦"和"险",早就会打退堂鼓,可他没有被这些所吓倒,继续完成他的考察事业,真是一位"奇人"啊!
生:课文第四自然段中例举了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也遇到的苦和险,就更能说明他是一个"奇人",他到西南地区去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路上,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一个不幸病死,另一个也偷偷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途中还遭到抢劫,这些打击,都没有动摇他继续西行,就凭这一点超凡的毅力,说他是"奇人",一点也不为过啊!
师:分析得多透彻啊!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老师,我还从这段话中的结尾一句体会出他是一位"奇人",先前书上都说长江的源流在岷江,可他认为长江水势猛,应该要比黄河长.刚才我们看了《徐霞客志在天下》短片,了解到还为这事请教过他的母亲.他对书中的结论表示怀疑,所以他亲自考察探险,终于找到了长江的源流是金沙江,他这种求真求实,也可看出他是一位"奇人".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啊!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本,去感受一下这位"奇人"不畏艰险,毅力超凡,求真求实的精神吧!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还有体会吗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他是一位"奇人"。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可以看出来,白天徐霞客攀险峰,涉危涧,晚上疲劳到了极点,可他还要把当天的见闻记录下来.他白天跋山涉水,已经够他受的了,晚上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可他仍在漆黑的山洞里,写下当天的见闻.书中的插图,画出了他在洞穴里"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情景,他对考察工作的执着精神,一般人是难以做到啊!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奇人".
生:老师,我补充.他经常在荒野上露宿,栖身洞穴更是家常便饭,在野外露宿要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天寒地冻,这些苦处是可想而知的,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完成他的雄心壮志,真称得上是一位"奇人"啊!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两句话呢。
生:我觉得"攀""涉""再""即使""也"这些地方都应重读,体现徐霞客不畏艰险的精神.
生:我觉得"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是徐霞客忘我工作的写照,朗读时语调要扬上去,才能体现他对环境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他还泰然若之,可敬可佩啊!
(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点评】对文章的重点句段,教师应加以引导,读出感情,读出自己人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读,让学生读得有层次,有深度.
师:我觉得课课文中写徐霞客探险两个山洞,一可以说明他的胆识,二可以说明他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面对洞口的蟒蛇,他都没有放弃进洞考察;当地村民又说里面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人当他的向导,可他去竟然一人拿着火把去探险,一般人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位"奇人".
师;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了徐霞客他当时游览这个洞穴的情景,想看吗。
生:想.
【点评】再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悟徐霞客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其实!徐霞客探险的山洞还不只这两个的呢!他一生探险过人的山洞,就他走过的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就有270多个.
生:我觉得最能说明他的"奇人"之处,是后人为他整理的《徐霞客游记》,据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已经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师:《徐霞客游记》的科学和文学价值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的高度评价:"《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这位奇人写的奇书成为了不朽的杰作,我们为之振奋和自豪,让我们美美地把最后一自然段读下来.
【点评】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教者紧紧抓住"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来组织教学,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来回,整体去分析他"奇"在哪儿从而领悟人物的优秀品质.
三,总结归纳,学习"奇人"。
师:学习了这一课,徐霞客的哪些方面值得你去学习。
生:我要向徐霞客学习,他把毕生的心血都投入到研究祖国的地质,地貌上,投向于大自然.
生:徐霞客少年时就立下雄心壮志,并且努力去践行,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和危险,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这种精神是难人可贵的.
生:我最佩服他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生:我要向他那样从小立下雄心壮志,长大后为祖国贡献力量.
生:因为徐霞客一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去考察,去探险,去研究祖国的地质,地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生:他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这个过程就就像我们阅读书本一样,所以课题以《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为题.
师:徐霞客一生执着地阅读大地,他把大自然当作一本博大精深,永远读不完的书,用智慧,毅力,恒心及毕生的精力去解读,终于成为一代"奇人",名垂青史.
【点评】语文是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教者在总结课文的时,让学生说说从徐霞客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因为前面在分析徐霞客的"奇人"之处,已经懂得了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时再一次的归纳理解,学生就不会空喊口号了,把思想性落到实处.
四,课后延伸,敬佩"奇人"。
自选作业完成:。
1,如果今年中国要举办一个大型的"徐霞客研讨会"请大家写一篇介绍徐霞客先生的小文章,字数一百字左右.
2,徐霞客一生奇人和奇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学习交流.
3,有条件的阅读《徐霞客游记》这本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六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质疑。
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人.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齐读课题。
初读。
感知。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按内容不同给课文。
分段。
再读。
感悟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小结。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这本书“奇”在哪里?(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七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四、总结升华。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读后感篇八
教材分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三维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请同学们看黑板,(板书:阅读),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这个词语。大家平日都阅读什么?(阅读书籍、报刊等)有一个名叫徐霞客(板书)的人,阅读的却是大地(板书)。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他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他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3、师: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重点词句,在数的空白处作批注。
(2)学生回答问题:
课文第二自然段: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醉心”“发现”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的“卓尔不群”。)。
2解决问题二: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批注。(生默读,师巡视。)。
(2)把圈画的词句和感受跟小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4)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你结合课文以及你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5)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6)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徐霞客攀登过多少座险峻的山峰?探寻过多少个鲜为人知的岩洞?黄果树瀑布旁留下了他锲而不舍的身影,长江源头见证了他求真求实的足迹,他从黑发走到白发,从青年走到老年,足迹遍及祖国16个省。他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来,带着你的感受读这段话。(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7)学到这里,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表达。
四、了解“奇”书,延伸拓展。
1、奇人徐霞客写出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学生回答(可结合查到的相关资料,如果没有搜集到,教师可简单介绍)。
师述: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的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外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1、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题,课题中的“阅读”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答)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来理解“阅读”的意思吗?看谁找的又对又多。(考察,走遍,游历,研究,横跨,实际勘探等)。
2、师总结:做为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用双脚、心血、甚至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旷世奇人--徐霞客。
3、请同学们再次带着对徐霞客的感激与崇敬之情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课外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书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板书设计:
卓尔不群。
雄心壮志。
不畏艰险奇人:千古奇书--求真求实。
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