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方能致远(专业24篇)
总结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在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概括。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
行稳方能致远篇一
首先,为了行稳致远,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是在没有指南针和地图的情况下出发旅行,很容易迷失方向而无法进展。我们需要设立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并制定合适的计划来实现它。这需要思考和规划,而且必须做到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有针对性地努力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拥有坚韧的意志力和毅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果没有坚韧的意志力和毅力,很容易就会动摇和放弃。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意志力和毅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坚持下去。可以通过制定小目标、逐步实现,并且获得早期成就来增强信心,进而保持对目标的热情和投入。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调整和适应。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调整和适应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我们必须随时准备进行调整、修正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变通。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保持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再者,积极主动地寻求机会和挑战。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等待机会来临,而是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机会和接受挑战。有时候,机会并不会主动送上门来,我们必须主动出击。只有敢于迎接新的挑战,发现和利用机会,才能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进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方法和行为,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同时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反思和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行稳致远,最终有所成就。
总之,行稳致远进而有为需要清晰的目标和合适的计划,需要坚韧的意志力和毅力,需要调整和适应,需要主动寻找机会和接受挑战,同时需要反思和学习。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只有具备这些品质和能力,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最终取得有意义的成就。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
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彼此相互关联,跨越身份背景平等交往,造就了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景观。来自国家文化部的数字显示,以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国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成为全国文化消费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众所周知,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创造了网络空间这一崭新社会交流环境,使人们以信息数字化形式体验新型社会交往,而且借助“互联网+”,诸多行业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互动,成为助推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的新平台,创造的新业绩风生水起,使经济新常态有了新动力。然而,网络空间作为跨越时空的特殊交流平台,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时,也充斥着一些私利作用下的文化毒素,一些人把网络这一特殊空间作为不良情绪渲泄场,轻者起哄、臆断任性“刺”人,重者谩骂、恶语相加人身攻击,使许多颠倒是非,不明理反而偏向歪理的言论充斥网络空间。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将网络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予以考量,培育正能量的网络主流,为网络文化正方向。
网络文化的正向发展,需要政府积极主导,互联网企业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规范。而互联网企业也必须要以为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去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有所担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确保自身底线不被随意突破践踏,维护健康的网络文化风气。
网络文化产品方面,要确保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网络文化产品集中地体现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种种特质,以开放性的生产方式和快速的升级模式,引领网络文化的社交化传播,时常能够引爆热点,引发网络狂欢。但必须认识到,网络文化产品具有两面性,既能发挥公众的文化创造力、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能带来群体间的文化隔阂和群体性的文化迷失。网络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观问题,要正向引领,要把握网络文化产品的发展状况,实现网络文化从宣泄到内省、从破坏到建设、从娱乐至上到价值塑造的转变。
此外,网络文化正向发展需要更新理念、方式和手段,探索科学有效的引导方式。一方面要有秉承包容的心态,因势利导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网,杜绝不良网络文化带来的种种危害。要尽快为网络文化的治理建章立制,用规范化治理方式为网络文化的向上向善发展把握方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我们每个网民,都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书写网络文化,用一种平和心态去认真看待每一件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评论者,进而让我们共同“精神家园”释放出璀璨光彩!
国家公务员考试栏目推荐:
行稳方能致远篇三
站在庐山的三叠泉旁,看着那“三千尺”的瀑布飞流直下,心中只有对美景的欣赏。闭上眼,听着水流相互击打的声音,内心的浮躁也逐渐地平静了。
唐朝的李太白面对庐山的三叠泉发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叹;晋时五柳先生面对闲居生活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宁静,是所有人都想拥有的一个境界,但从古至今,鲜有人拥有。今天寂静的山林中似乎是宁静的归宿,但古时的山林从未平息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山水的壮丽雄伟,让所有人都想一睹为快,但在壮丽的山水中,也发生了许多血流成河的激烈战斗,双方短兵相接,疯狂地厮杀,直到流尽最后一人的鲜血,天空也被山林中的血液染红了。战斗的噪杂之后,剩下的'是空无一人的寂静。这种寂静是可怕的,没有人敢去涉足这样的宁静。战争带来的只有无限的噪杂与无限的悲越。还有战争过后那令人恐惧的宁静。
但现代社会崇尚和平,才使得这一方净土被保留,这一线宁静被保留。保留下的不只是山水,更是现代人对未来的渴望,对心中完美生活的向往。人们渴望宁静,便寄情于这山水之间,但真正的宁静山水给不了我们。
欧阳修带着滁人乐游山水,大醉而归,山鸟在滁人归去后才得以放声歌唱。山水间原本的安宁被人类的造访破坏了。即使是在现代,人们在胜地并没有一颗朝圣的心,更多的是与美景拍照留念,向朋友炫耀自己到过并不注意对这一丝宁静的保护,噪杂的声音随着人流的涌入而渐渐升高,最终山水间也如都市一般人声鼎沸,毫无宁静可言。
虽说现代浮躁,但所谓大隐隐于市,真正内心宁静之人能在噪杂的尘世中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小世界,沉醉其中,不为外界所动,宁静才能产生,才能逐步扩大,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平。
行稳方能致远篇四
稳中有进行是一种处事之道,意味着在做事情时要稳定而坚定地前进,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达到更远的目标。这种心态和行动方式在我个人的成长和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总结和思考,我逐渐领悟到了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稳中有进行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自己工作效率和专注力。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压力,这时候稳中有进行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稳定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当前的事情,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困扰。同时,稳中有进行还能够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对当前的事情进行稳定和充分的思考,我们才能够做到集中精力,高效地完成工作。
其次,稳中有进行还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候稳中有进行的心态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稳定和冷静地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而且,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学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在困境中寻找到新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再次,稳中有进行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稳中有进行的心态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和学习他人的经验,我们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稳中有进行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和价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要有稳定地前进,还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只有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才有动力和方向去向前奋斗。通过稳中有进行的心态,我们能够从小处着眼,逐渐实现更大的目标。同时,通过保持积极的心态,我们能够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价值。
总之,稳中有进行稳致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专注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和价值。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稳中有进行的原则,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人生的梦想和价值而努力奋斗。
行稳方能致远篇五
稳中有进行稳致远,这是一种处事哲学,也是一种行事原则。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能够稳定地处理问题并持续努力,我们就能够取得持久的成功。下面我将通过我自己的体会来阐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追求速成和即时的结果,渴望一夜暴富或瞬间成功。然而,事实上,真正的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累积。正如古人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才能够走向成功的道路。就好比一个建筑师在打造高楼大厦之前,必须先固定好地基,才能够确保高楼不会倒塌。同样,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也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坚定的心态,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稳定的心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我们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很容易陷入沮丧和消极的情绪中,放弃努力。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继续自我鼓励和努力,我们就能够找到突破口,取得成功。稳定的心态需要我们保持淡定和冷静,不被外界的压力和干扰所影响,始终相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我们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我们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会取得成功。
同时,稳定的心态也需要我们对待问题和挑战的态度。成功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些问题,并把它们作为成长的机会,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正如俗话说:“机会往往隐藏在困难之中。”只有通过稳定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问题,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取得成功。
凡事都是需要坚持的,没有哪一项事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经历磨难和挑战,才能够成长和进步。稳中有进行稳致远,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和困难而轻易放弃,我们应该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不论是工作中的挑战,还是在学业或者人际关系上的问题,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当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够有机会取得长远的成就。
最后,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心得体会是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清晰。稳定和坚定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更好地专注于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同时,通过细心思考和周密计划,我们能够在追求长远成功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避免盲目行动和冲动的决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朝着我们心中的目标稳步前进,取得持久的成功。
综上所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职业发展和学习中,我们都需要保持稳定的心态和坚定的决心,才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取得长远的成功。通过积累经验和知识、保持稳定的心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清晰,我们可以实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目标,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行稳方能致远篇六
稳中有进行稳致远,这是一种理念,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行动准则。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行动,才能实现长远的目标和发展。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稳定是前进的基础。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或者困难,这时候稳定的心态和状态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当我们心态平和、行为稳定时,我们才能够冷静地思考问题,适应环境的变化。稳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制定目标,并不断努力去实现它们。稳定是源于内心的坚定和自信,也来自于对生活之美的感悟。正因如此,稳定是前进的基石。
不断行动是稳定的延续。稳定并不等于停滞不前,相反,只有不断行动才能使稳定不断延续,并驱动我们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迈进。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行动也是对自我成长的最好证明,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精彩和积极的变化。因此,不断行动是我们稳定心态的表现,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稳定和行动相互促进。稳定和行动不是彼此矛盾,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在稳定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并有条不紊地制定计划。而行动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目标的机会,让我们的计划化为现实。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当将稳定和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稳中有进行稳致远。
稳致远是追求目标的不懈努力。稳中有进行稳致远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和行动准则,更是一种追求。我们希望能够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行动,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远的梦想。稳致远是以稳定为前提,以行动为手段,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和成功。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稳定的心态,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稳致远的愿景。
总之,“稳中有进行稳致远”这一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行动,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在实践中,我们要努力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同时勇于行动,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相信在稳中有进行稳致远的指引下,我们的人生将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行稳方能致远篇七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只有行稳稳,才能致远远。行稳致远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种处世之道。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不断深感行稳稳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经验和体会。
稳定心态是行稳稳的基础。面对压力和困难,一个稳定的心态可以让我们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我还记得那次高考,考场上一片紧张的气氛,但我努力保持平静,心中明白,只有保持心态稳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结果证明,我的心态稳定确实帮助了我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从那时起,我深信只有稳定的心态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从而奋发追求长远目标。
持续的努力是行稳稳的动力。成功往往离不开艰苦的努力,持续不断的努力更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刚刚步入大学,我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一个新生,我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我明白在这个时候,耐心和恒心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于是,我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主动加入学习小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讨论,最终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持续的努力,才能在慢慢地探索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行稳稳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目标是行动的指引,规划是行动的路径。在实现我们人生的远大目标时,我们需要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规划,一步一步地向目标迈进。我曾立下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多与老师交流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行稳致远的道理,并通过将目标细化为每日、每周、每月的计划,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动方向。
团结协作是行稳稳的力量之源。人无完人,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将个人的力量最大化。在团队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正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团队工作让我明白了合作的力量和团结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我们才能为共同的目标奋斗,从而行稳致远。
行稳稳是我们成功的保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心态稳定、始终坚持不懈的努力、明确的目标规划、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我将继续保持行稳致远的信念,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只要行稳稳,远远的成功就在前方等待着。
行稳方能致远篇八
心如止水,这是一种静!一个人的心,直接影响到我们个人的发展!所以,诸葛亮在告戒自己儿子时说了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最近,心变得十分浮躁,做什么都静不下来,就想玩!所以,只能以笔的形式来反省自己咯!
作业马虎了,考试成绩下降了,听课效率降低了,玩的水平提高了。
此时,一个尴尬的局面使自己无法接受。同时也无话可说!我想这一切都是自己心躁的后果。所以要想做好一件事,干一番事业,就必须静!
当心静下来,可以听到一切声音,来自天堂的演奏,天使的召唤以及那最初,最纯洁的呼唤!
就说一个例子――代数式,对于数学,我很粗心,也很不小心!所以,我算是碰足了钉子和墙壁!这星期,爷爷又拿了一份他出的题目给我做,算是对我的一次小测验吧。
其实,周末嘛!我很想出去玩,可是题目没做,回来肯定是只有挨骂的'份!百般无奈,只好乖乖地去把题目解完!有手无心地,一下就ok了!也来不急检查,拿起球拍,直奔楼下,扬长而去。
回来,爷爷拿着题目给我当场面批!结果,做了一大堆!这里少写了x,那里照搬时抄错了公式,这题的解题思路不够活跃,明确!一大堆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躁。
心静方能致远,看来一点也没有错,就例如这个解代数式的例子,解代数式的要求有三!
一、心定。没有很静的心,代数式一下就错,不信你可以去试试!就是这个照搬也错的问题!
二、公式运用正确。要把那些公式都背熟,这是必然的,而且在运用的时候要很准确,争取一步到位!
三、思路活跃。这是一个数学可以学好的唯一秘诀!对于几何还有代数式,它们的解题有很多思路,你要选择一条最简便,最直接的路,这样,速度和效果都会大大地提高!
请以我为前车之鉴,改正自己的状态,一课宁静的心,可以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静,才能时刻听到最美好的声音!
行稳方能致远篇九
行稳致远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中听到最多的话语之一。它提醒我们,只有稳定地前行,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仅仅行稳致远还不足够,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追求有为的人生。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关于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心得体会。
首先,行稳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无论在学业还是事业上,我们必须稳步前行。正如谚语所说,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尤其在面对困难和阻碍时,我们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不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记得在我准备考试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从未放弃过。我每天都保持着规律的学习和复习,尽管进展缓慢,但我相信只要坚持,我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最终,我通过了这门考试,获得了我想要的结果。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行稳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保持稳定的前进,我们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然而,仅仅行稳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有所作为,追求有为的人生。有为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创造更多的价值。事实上,只有那些敢于追求有为的人,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成就。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意识到光有行稳是不够的。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许多社团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和竞赛。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培养了我丰富的技能和经验。最重要的是,我发现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为他人做出实际的贡献,并获得更多的满足感。我相信,只有通过进一步有所作为,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的价值。
为了进一步有所作为,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目标导向。在追求有为的人生中,我们免不了遇到挫折和困难。然而,这些困难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的借口。相反,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并转变困难为机遇。有一次,在我投递了几份实习申请后,我遭遇了连续的拒绝。起初,我感到很沮丧和失望,但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反思自己的申请材料,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我成功地获得了一份理想的实习岗位,并在实习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并将困难视为成长的机会,我们就能够不断推动自己向前发展。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需要长期坚持。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需要耐心和毅力。长期坚持是获得成就的关键,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们才能够迈向更高的目标。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曾经尝试过一些新的兴趣和项目,但由于缺乏坚持,最终没有获得成功。然而,我在其他领域的努力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取得我想要的成就。因此,我决心要努力保持对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追求,并长期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总之,行稳致远是追求有为的人生的基础。我们需要稳步前行,保持耐心和坚持,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然而,仅仅行稳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有所作为,并追求更高的价值和成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目标导向,并长期坚持。通过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我们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
稳定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人才得以培养,各项事业得以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稳定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行稳致远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本文将从明确目标、稳健思考、持之以恒、协调统筹、修身养性等五个方面探讨行稳稳致远的心得。
明确目标是行稳稳致远的前提。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引。我认识到,只有把目标具体、明确地规划好,才能更好地推进自己的发展。在制定目标时,要合理、可行,既要考虑现实条件,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明确后,我们就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行动,不至于盲目地摸索。
稳健思考是行稳稳致远的关键。在所有决策和行动之前,我们都应该经过认真、理性的思考。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目标和相关因素,分析利弊、预测风险,做出稳妥的决策。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不要过于主观和盲目。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减少错误。
持之以恒是行稳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常常容易动摇,丧失前进的信心。然而,成功的人都是坚持不懈的人。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在交错的人生道路上扬帆远航。我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努力坚持下去,相信自己,相信结果。
协调统筹是行稳稳致远的有效手段。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面对眼前的事务和目标,我们常常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协调和统筹,给所有事务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精力。我们要明确工作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只有做到有条不紊,才能远离焦虑和混乱,保持稳定的前进。
修身养性是行稳稳致远的内在力量。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内在。只有修身养性,才能拥有坚定的意志、高尚的品格和稳定的情绪。我会坚持学习和修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稳定的情绪。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挑战,行稳致远。
行稳致远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明确目标、稳健思考、持之以恒、协调统筹、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实践,我对行稳致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刻牢记这些心得体会,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我们彼此都可以行稳致远,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一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样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加速前进,还需要保持稳定清醒的头脑,使我们的发展能够行稳致远。在一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逐渐领悟到了行稳致远的重要性,并得到了一些实践的经验。以下是我对行稳致远的心得体会。
首先,行稳致远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在追求事业发展时,我们必须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就像在启航前制定航线图,在前进的道路上也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指引。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根据目标有针对性的行动,才能在追求中不会迷失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规划的能力,将目标细化为阶段性的任务,制定出明确的时间轴和实现路径,以保证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其次,行稳致远要有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如乐观主义者所说:“当你看向太阳的时候,阴影只能被你抛在身后。”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在困难中保持冷静,直面挑战,行稳致远。
第三,行稳致远要有稳定的基础和合理的节奏。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础来支撑。而这个稳定的基础,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不断提升的能力上的。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像篱笆一样稳稳立在风雨中不动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节奏,既不能懒散拖延,也不能急躁冲动。合理的节奏可以让我们的行动显得有序有度,能确保我们充分地调整和利用时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实现行稳致远的目标。
第四,行稳致远要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和问题,不能简单地凭借勤奋去努力。我们要学会合理地选择策略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出适合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些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不仅仅要看眼前的利益,更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行稳致远。
最后,行稳致远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我们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新的知识和技能。正如《源氏物语》中的名句所说:“已往之年,深知行乐之意。”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和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综上所述,行稳致远是我们在追求事业发展中应该坚守的原则。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建立稳定的基础和合理的节奏,注重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每个人都有梦想和目标,但要实现这些梦想和目标,只有有志者方能成功。然而,实现梦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步步地行稳致远,才能最终有所成就。在我过去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体会。
第二段:坚定目标(200字)。
要行稳致远,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行动常常是毫无目的的,容易迷失方向。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确保它是可行的和值得追寻的。而且,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目标,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成长。
第三段:稳扎稳打(200字)。
一旦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就需要稳扎稳打地去行动。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并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耐心与坚持,不因一时的困难而轻易放弃。
第四段:稳中求进(200字)。
行稳致远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在行动中不断进步。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错误,并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估和提升。同时,也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尝试,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在行稳致远的同时实现更大的进步。
第五段:有为有成(200字)。
行稳致远最终是为了有所成就。当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行稳致远时,我们会逐渐积累经验和成就,并取得所追求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是对于我们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而且,成功也不仅仅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行稳致远的态度,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成就。
总结(100字)。
在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目标、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并最终实现有为有成的目标。这个过程既充满挑战和困难,又充满希望和成就。也许我们会犯错、失败,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行稳致远进而有为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三
近年来,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求务实、崇尚笃行的风潮。在这个崇尚速成和短期效果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深度沉淀,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务实笃行行稳致远是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的不二法门。以下是我对此主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务实实干是成功的基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许多人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总是缺乏实际行动。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处理工作,他们都流于形式,缺乏目标和具体的行动计划。然而,成功的秘诀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目标具体、计划详细化,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我还记得当我提出一个新项目的想法时,我的同事首先问我能否为该项目规划出详细的目标和行动计划。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务实实干的重要性,只有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实现成功。
其次,笃行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诚信和信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和各种诱惑的情况下,一个人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恒心,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保持正确的道德选择。笃行不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只有坚持道德规范,遵从良好的行为准则,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正如曾国藩所言:“信、勤、恒、诚,志也。”笃行之所以被看作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是因为它不仅代表一个人的勤奋、诚实和恒心,更是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追求。
第三,行稳脚踏实地是成功的法则。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期望一夜之间取得巨大的成就。然而,成功往往是长期积累和耐心等待的结果。行稳脚踏实地是在人生道路上得到认可和成功的不二法门。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涯,我在就业过程中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等待期,期间曾经遭受过失败与挫折。但是,我从未放弃,凭借执着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终于找到了工作的机会。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上稳健前行。
第四,致远追求是成功的最终目标。在人生的旅程中,只有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向前迈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根据我的观察,聪明才智和机遇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而真正使人成功的,是持续不断地砥砺自己,追求卓越的精神。正如杨绛所说:“好事坏事都有追求的念头,都需要奋斗一番。”只有处于持续学习和改进的状态中,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趋向完美和卓越。因此,致远追求是成功的最终目标。
总之,务实笃行行稳致远是实现个人成长和成功的不二法门。通过实干、笃行、脚踏实地和追求卓越,我们将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并最终达到自己预期的成功。尽管在实践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相信一切都会迎刃而解的。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四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是一种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更长远发展的态度和方法。在我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希望能够对更多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
稳定是行动的基础。稳定意味着我们要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状态和环境,从而做出稳定的决策和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这时候好的稳定心态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工作上,面对艰难的任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稳定,才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挑战。只有在稳定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稳定同时也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石。通过稳定的接触和学习,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并且,我们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我们也更有可能吸收和积累更多的新知识和经验。当我们建立起坚实的稳定基础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拓宽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稳定的基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变化和挑战,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
然而,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停滞不前。稳中求进意味着我们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持续的进取心态。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保持竞争力和领先的优势。在职场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是保持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关键。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行业的动态和趋势,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尝试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只有不断地进行,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稳致远是追求更高目标和更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和回报,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规划。我们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和恒心。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坚持和努力,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只有我们能够在稳定的基础上持续追求进步和发展,才能够实现更高的目标和更长远的发展。
总之,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是一种理念和方法,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有稳定的心态和行动,才能够在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果。我们要有持续的进取心态,保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只有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追求更高更长远的目标,实现更好的自己。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120字)。
在我看来,办事务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尽量按照实际情况去办事,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需要。笃行则是指按照自己坚持的价值观和原则去行事。行稳则是指在办事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稳定。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向前迈进,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更好的成果。我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这一点,下面我将结合亲身经历和感悟,阐述我对务实笃行行稳致远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务实(240字)。
实事求是始终是我的行事准则。我曾经在一家企业工作,当时业绩非常低迷。首先,我毅然决然地深入分析市场状况,找出销售低迷的原因。当然,这一过程中我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阻力,但我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一一克服。最终,我顺利调整了销售策略,开拓了新的市场。我的务实精神让我在当时困难的环境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明白,真正的务实不是空谈和抱怨,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解决问题。
第三段:笃行(240字)。
笃行是我的信念坚守。在学业上,我一直坚持课内外兼顾,并在学术研究中付出了很多努力。有一次,我参与了学校的项目研究,需要每天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尽管面临着时间紧迫和工作量巨大的压力,但我依然坚守初心,每天都准时到实验室,按部就班地开展研究。最终,我顺利完成了实验,并在项目汇报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笃行意味着对自己的承诺的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在最终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第四段:行稳(240字)。
行稳是取得长期进步的关键。我曾经加入一家初创公司,并负责市场推广工作。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时,许多同事都急于求成,追求眼前的利益。然而,我选择了行稳,以冷静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我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制定了长期发展的战略,并进行了持续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尽管前期投入较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所负责的市场逐渐扩大,公司业绩逐渐提升。行稳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保持冷静和辩证思考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盲目行动,走出一条持久发展的道路。
第五段:结语(360字)。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时刻牢记务实笃行行稳致远的道理。务实使我不迷失方向,不放弃追求,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笃行使我保持初心,坚持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行稳使我冷静思考,善于分析问题,保持理性和稳定。这些做法让我在每一次挑战和困难面前都能心平气和地应对,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相信,只有在务实笃行行稳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将继续坚持这种行事原则,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统计系统的青年共产党员,学习新思想要从增强党性修养入手,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造铁一般的纪律、提升建功新时代的能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纵观历史,名垂青史的贤哲志士们,无不在青年时期就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然后矢志进取,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不朽的脊梁“。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党员必须要有积极进取服务人民的志向,就像习近平总书记。
寄语。
的那样“,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有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的情怀,要把人民利益置于梦想的首位,踏踏实实用成绩为群众谋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统计调查人的力量。
近年来,开展警示教育成为加强反腐败工作和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例说明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无视纪律规矩,有违纪违法的行为,不仅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也对统计调查事业产生了严重损害。青年党员要从反面案例中汲取教训,克服侥幸心理、模糊认识,时刻保持清醒,认清底线、远离红线、不碰高压线,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做人。在政治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纪律上,要认真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其他党纪党规,强化纪律规矩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在工作中,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统计工作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坚持依法统计、依法调查,坚决反对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用实际行动捍卫统计法律尊严和政府统计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作为青年党员,更要不断充实精神食粮,强化理论知识学习,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承担起统计调查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任。一要研读经典,从革命导师和党的领袖著作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理论素养。二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重要文件等,提升政策水平,保持与时俱进。三要广泛涉猎政治、经济、文学、历史、哲学以及统计调查专业知识等,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质。四要从实践中学习,积极参加驻村扶贫帮扶、一线统计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拜人民为师,从基层汲取经验,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建功新时代的能力。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七
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包含特定内涵和品格,体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早在亚太经合组织20xx年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就对此作过论述,并强调“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出发点、落脚点等都是根本问题,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根本思想理论基础,等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提出的9个“必须坚持”,是对改革开放的经验做出的科学系统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这些都不允许出现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么不论如何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结合,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拥有5020xx年文明历史、主权独立、长期引领世界发展的泱泱大国,因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国家狂澜于既倒,各种力量、各种主义、各种道路和方案,包括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都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严酷的历史面前,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撑,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的过程,就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有效地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勃勃生机,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考验,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的同时,还必须始终警惕和防止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更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同时又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稳妥、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不犯颠覆性错误。
总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下,我们一定能保持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大好势头,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突出政治标准,引导干部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是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融入干部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干部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以干部队伍在政治上的先进性确保和引领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
教育培养突出政治素质。高素质干部,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质要高。要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业主课,把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作为重点,引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渗入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渗入干部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坚持和完善重温。
入党誓词。
等政治仪式,推动干部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加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引导干部强化党的意识、组织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应对重大斗争和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提升政治能力。
考核考察突出政治表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考核考察的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上下功夫,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经常进行政治体检。用好大范围深入谈话、延伸考察、查看档案等办法,用好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成果。党内集中教育,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等,都要看“四个意识”强弱、忠诚老实真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交换比较反复,依事识人、以小见大,强化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切实把两面人辨别出来、挡在门外。
选拔任用严把政治关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最重要的是对党忠诚。选人用人必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监督管理注重政治要求。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监督挺在前面,旗帜鲜明突出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拓宽选人用人检查内容,既看干部“干净”情况,又看“忠诚”“担当”情况,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
正向激励注重政治激励。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对那些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以身许党许国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干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党是不会忘记的。对那些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为党、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坚决果断调下去、调出去。要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加大选树表彰、关怀帮扶力度,体现厚爱温度,让干部对照找差距、努力有方向。
突出综合施策,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当前,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已经成为一项日益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在全党面前。我们要辩证分析、多管齐下,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从政治忠诚上教育干部主动担当。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体现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上。要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干部带头学出更加纯粹的忠诚、学出更加坚定的信仰、学出更加自觉的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选拔任用上引导干部争相担当。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要在选人用人上充分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大力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发挥“鲶鱼效应”,激活整个干部队伍。
教育培训上促使干部善于担当。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使干部切实掌握看家本领。坚持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使干部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加快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使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管理方式上推动干部敢于担当。运用科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文山会海”有所反弹、“痕迹管理”泛化和检查督查考核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减压、松绑,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统筹规范,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落实上来。
工作氛围上激励干部乐于担当。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让真正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形成干部一心一意想工作、组织一心一意想干部的良性循环。坚决破除“洗碗效应”,做到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让吃苦的吃香、让有为者有位。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解除后顾之忧,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特别注重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考核考察的重要方面、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管理监督的重要约束,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使干部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
突出为政底线,推动干部清正廉洁、清白做人、清心干事。
忠诚干净担当是一个整体要求,忠字当头,担字为要,净字托底,也就是要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党要赢得民心,干部要有威信,必须廉洁。我们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坚决减存量、重点遏增量,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更多地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干部不断补钙壮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引导干部修身立德、提高觉悟,怀德自重、清廉自守,严格家教家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氛围,移风易俗、成风化俗。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内容提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应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落到实处。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们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大课题。
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在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从不退缩,而是冷静观察、积极防范、有效应对、成功化解。这是我们党98年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党员个人随时可能为革命流血牺牲,革命军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同时还要应对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然而,我们党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在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危机、化解重大风险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一些重大问题。1956年初,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遇到的重大问题概括为“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重大风险。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述,体现了我们党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预见到改革开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党的xx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强调:“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
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经济保持稳中求进态势,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在经济稳中向好、社会总体稳定的同时,各种风险挑战也不断显现。其中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的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挑战呈现出交织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比如,从经济领域来说,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必须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又如,从社会领域来说,虽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仅关系社会稳定和谐,更关系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对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有清醒认识,才能下好先手棋,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要深刻认识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环顾世界,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盛行,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同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优势,它们通过制定和推行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体系获取巨大利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我们对于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落到实处。
风险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强化风险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也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领导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强化风险意识,关键是要有底线思维。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对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人民群众中获取化解风险的力量。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无惧风险和挑战,战胜一切困难。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化解风险,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比如,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等评估力量的作用,科学研判风险的等级,为化解风险做科学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就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范化解。要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永恒课题中,只有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才能不断带动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才能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才能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党的xx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应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要看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通过改革打破“中梗阻”,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避免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的形式主义。要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中国共产党依靠严明纪律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钢铁般的纪律走向未来。政治纪律是所有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鲜明特色。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在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杜绝“迈过锅台上炕”的做法和“事后诸葛亮”的行为。
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要以思想建党为根本,以从严治吏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以反腐肃贪为重要任务,以严明纪律和制度治党为保障,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基础任务,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进行“政治体检”,带头推动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提高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增强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敢于斗争、敢于碰硬,提高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弘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使领导经验不断丰富、政治能力不断提高。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这一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的伟大抱负,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为改革再出发再创新奇迹凝聚更强力量、作出更大贡献。创新是引领改革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可以说,每一阶段的改革,每一领域的改革,都贯穿着识变、应变、求变的创新思维。
进入新时代,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才能永葆求新求变的活力,激发出创新热情、凝聚起创新能量。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在这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唯有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唯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唯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唯有谋划战略性改革,推动战役性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为我们再创伟大奇迹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中国经济社会每一次跨越,无不以党的理论创新为先导。
思想绽放光芒的过程,就是理论推陈出新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彰显了解放思想的时代伟力,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和实践的智慧与心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产生伟大理论的事业。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及时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为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
二
改革开放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是细枝末节的修剪,而是对原有制度、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根本性变革必然要求以制度创新作为动力。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改革主要是改制度。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制度”这一手棋牵动着治国理政全局,“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等被反复提及,制度创新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既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制度毫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又在这一根本方向指引下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改革于法有据、让发展有章可循。
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制度创新的驱动,扶贫攻坚战的背后是资金调配、贫困识别、产业发展、干部动员等一系列堪称“精准”的制度安排。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制度化的环保督察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集合”作用。从八项规定到整治“裸官”,从政府职能转变到司法体制改革,从户籍管理到高考招生等,用制度尺子定规矩,用制度笼子防贪腐,用制度框子促发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具创新力的举措。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有效制度供给,针对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效,展示更大作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
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设立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胆闯、大胆试”;从实施“简政放权”,到“最多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等创新实践,使中国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各领域的实践创新,形成了“中国奇迹”的最新版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自贸区建设,规划雄安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描绘了宏伟蓝图;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全面对外开放的标准和水平,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迈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轨道;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解决世界最难的就业问题,攻坚世界最复杂的脱贫难题让人民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提高了全局视野、统筹思维,激活了基层创新的活力,以攻坚克难打开发展新局面,成就了中国的飞跃性发展和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兼顾国际。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精神加快实践创新,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领域互利合作,把新时代发展的路子走实走好,为推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成功经验。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在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征程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八
明确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国各民主党派成立之初,是作为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民主党派实现了由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到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的历史性转变,之后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顿挫。肇始于改革开放所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各民主党派成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并逐步发展为“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中共十八大之后,根据新时代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民主党派性质和功能定位作出新概括,为民主党派的概念和实际赋予时代新内涵,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不仅有力回应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的质疑,而且客观描述和准确判定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体系中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政党性质,也意味着民主党派具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要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共同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明确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总体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发展的历史表明,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之所以能够“长期共存”的根本原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团结合作,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都需要民主党派的支持,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框架内进行,并以促进多党合作效能提升和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彰显为基本目标及评价标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参政党建设,对参政党建设给予支持和帮助,并自觉尊重各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
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更好履行职能。
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职能要求和主要政治责任。以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参政议政基本职能,反映了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民主党派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重要主体这一经验事实。民主监督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政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具体体现。各民主党派参加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及其他各种协商在内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既是和谐政党关系的具体体现,也是多党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三项基本职能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全面、准确、客观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和实际功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更好履行这些职能,是有效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前提和基础。
明确加强“四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政治建设是任何政党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致力于能力提高。要通过思想、组织、制度和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解决参政“本领恐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四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这一系列科学论断不仅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且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指明了具体方向。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使之与参政党地位相匹配、与执政党建设相协调、与新型政党制度相适应,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科学指南,而且为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当下,要以此为指引,自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职尽责新作为,自身建设进入新境界,同时以自信的新姿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作新探索,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具体理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理论系统化和体系化,以适应新时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理论建设的新要求。
(作者:民进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民进苏州市委会主委,苏州大学教授)。
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早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此作过论述,并强调“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出发点、落脚点等都是根本问题,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根本思想理论基础,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提出的9个“必须坚持”,是对改革开放的经验做出的科学系统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这些都不允许出现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么不论如何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结合,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拥有50文明历史、主权独立、长期引领世界发展的泱泱大国,因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国家狂澜于既倒,各种力量、各种主义、各种道路和方案,包括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都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严酷的历史面前,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撑,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的过程,就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有效地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勃勃生机,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考验,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的同时,还必须始终警惕和防止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更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同时又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稳妥、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不犯颠覆性错误。
总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下,我们一定能保持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大好势头,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作者:王友明,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科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行稳方能致远篇十九
这是一则名言组合型材料作文题,我们需要在分析各句含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组合。而理解名言的大意是触发联想和思考的前提,是准确立意的关键。
三则名言均与“信用”有关。第一则材料大意为: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和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第二则材料大意为:做人没有经常的信用,做事没有经常的道德,只要利益在的地方,没有不竭尽全力的,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说是小人了。第三则材料大意为: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要句句守信用。行动了不一定非要有结果,只要符合道义。
第一则强调人要讲信用,没有信用就无以立足。第二则强调,没有信用和道德,只贪求利益就是小人。第三则强调“义”,不必完全守信,一方面要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以“义”为原则通权达变,义才是根本的原则,言行只是手段。据此,我们可以根据三则名言各自侧重的角度,分别立意。也可以综合三则名言辩证综合立意。
二、立意。
根据材料单则立意:(1)坚守诚信,立身做人。(2)信用是人生名片。(3)讲信用、守道德。
综合三则材料综合立意:(1)辩证看待诚信。(2)以“义”为本,坚守诚信。(3)“信”与“不信”,以“义”为准。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十
稳就是一种态度,一种稳定的心态,而进行稳致远则是为了更好地迈向未来。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我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深刻感受到了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稳中求进行。在追求进步的时候,我们不能被一时的成就冲昏了头脑,更不能急于求成。稳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在达到某一目标之后,能够稳住心态,保持平和的心境,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上,我们不能因为一次高分就沾沾自喜,而要继续努力,巩固以往的知识,并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只有稳扎稳打,才能稳中求前进,实现更大的目标。
第二,进行稳致远。我们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更长远地考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稳致远意味着能够在目标和现实之间取得平衡,不被眼前的困难所迷惑,更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而动摇。只有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并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才能稳致远。比如,在职场上,我们可能会面临选择是否跳槽的问题。有时眼前的高薪待遇会让我们动摇,但如果我们能够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发现新公司是否更具发展潜力,是否对个人成长更有帮助,那么我们就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稳中求进行稳致远需要有坚实的学识和技能。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才能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和持久的动力。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技巧,保持自己在变化的社会中的竞争力。比如,在就业时,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上,没有去关注行业的最新发展,没有去补充自己的软技能,那么我们很容易在职场上失去竞争力,无法取得更好的发展。
第四,稳中求进行稳致远需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困难。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坚定决心,锤炼意志,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我们需要保持谦虚和坚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保持执着和前进的动力。比如,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压力,但如果我们能够从困境中寻找机遇,从失败中反思和总结,那么我们就能够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第五,稳中求进行稳致远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追求功利和名利,而应该有更深的追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在追求进步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坚持。比如,我们不能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而应该坚守道义,遵循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上所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品质。只有在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迈向更高的远方。通过修炼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能力,坚持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能够更好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所以,相信自己,坚定前进的步伐,让我们一同迈向成功的未来。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十一
大家__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榜样,守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不仅仅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一个托语,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坚守,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力量。作为企业的员工,秉持初心,立足岗位,勤恳工作,是我们必备的素质。工作以来,我始终以“踏实工作,真诚待客”为人生信条,始终贯彻企业文化内涵,同时也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收获成长。长期工作中,我见证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迹,也常常被身边的同事所感动,他们立足平凡岗位用自己的事迹行动书写出一段段初心故事。
我身边有这么一位人,___,作为网点负责人,他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按时到岗,翻开办公室几年来的请销假记录本,那里面几乎没有他的请销假记录,他总是为了怕失去营销客户的时机而不愿休假,他不是在网点就是在外出营销的路上。在日常工作中用规范、优质、真诚的服务行为,通过多次走访推广,打动了客户的心,得到了客户的赞赏。在同事眼里,他吃得苦、耐得烦,时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但是对于家庭、对于孩子,他的心中却藏着深深的亏欠,有时候工作到深夜,回家路上陪伴他的只有点点繁星。可是作为网点负责人,他应该带头奉献,虽然牺牲了个人与家人的时间,但是能为银行的发展做更多的事,他觉得值得。
我曾经问他是什么让他如此认真工作?他回答道:这样做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我不禁为他的那份坚守、那份刻苦而感动。付出总会有收获,长期的工作积累使他无论在业绩方面,还是管理服务方面,在倾注自己全身心的精力和最大的努力后,得到了全体人员的认可、客户的信赖和各级领导的肯定。生活中这样的事迹还很多,他们用实际行动充分展示银行人率先垂范的动人事迹。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我身边的先进工作者他们那对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对工作全身爱岗敬业献青春的投入打动了许多人,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初心故事。
在基层岗位上闪现耀眼光芒,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我想作为一名__部的工作人员,只有爱岗敬业,并且不断学习先进榜样,提高自身能力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长远规划稳步推进的征程上,我将时刻坚守初心,为银行更好、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助力添彩!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十二
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它要求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持稳定和均衡。这种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的成果更加持久和可靠。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心得体会可谓是深刻而珍贵。
首先,稳中求进行稳致远要求我们善于把握机会和挑战的平衡点。在现代社会,机会和挑战往往并存,我们需要既有远大的目标和愿景,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和行动。就像一列火车驶向远方一样,始终保持适度的速度和稳定性,才能在旅途中更好地应对障碍并取得胜利。
其次,稳中求进行稳致远要求我们有耐心和毅力。众所周知,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艰辛和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守初心,相信自己的目标,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保持信心和决心,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再次,稳中求进行稳致远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时代在发展进步,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勇于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解决问题和挑战。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始终保持积极的进取心,不断超越自己,在稳定中寻找突破的机会。
最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要求我们重视细节和内外兼修。稳定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的素养和修养,不仅要在专业上不断提升自己,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处世态度。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和方向。只有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目标。
总之,稳中求进行稳致远是一种重要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保持稳定和均衡。通过把握机会和挑战的平衡点、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和创新、重视细节和内外兼修,我们可以更好地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的心态,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多的成就,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走得更稳、更远!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十三
首先,稳定和安全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家庭的基石。毫无疑问,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在个人的经历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在我的实习单位,公司的领导常常强调“行稳致远安全为基”,这也成为了我和同事们共同的目标。
其次,要实现行稳致远安全为基的目标,落实到个人身上就是需要具备稳定的心态和实现安全的保障。具体来说,稳定的心态是指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时,不慌不忙地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且不要被压力和情绪所左右;实现安全的保障则是指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身体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这不仅是个人责任,也是团队责任和组织责任。
第三,保持行稳致远安全为基的理念需要团队的高度认可和贯彻。在我们的实习单位里,领导们更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鼓励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有效地沟通,使得各种安全风险隐患都能在团队间得到及时有效的传达和沟通,进而有效避免损失的发生。
其四,在工作中我们也不会避免一些紧急情况的发生,当这些情况的发生时如何应对也是十分关键。在我实习的公司,领导教育我们遇到突发状况,一定要冷静地对待,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紧急情况的解决中。这个时候,我们要坚定信念,保持清醒的思路,采取果断的行动,让“危”转化为“机”。
最后,我们还需要在行稳致远安全为基的宏观战略下,注重细节达到个人的微观协调。具体来讲,就是注重在个人小事上进行落实和整改,比如规范办公室的行为规范、加强设备的维护等,同时每个人也都需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充分利用好整体的微观协调力,以便久久为功做到坚实稳定,安全保障。
总之,行稳致远安全为基是一个强调全民共建、全局安全的好理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要紧紧把握这个理念,做到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协调、从内心稳定到身体安全。这样,维护好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稳定,也才能让我们享受生活、事业稳步发展的魅力。
行稳方能致远篇二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早在亚太经合组织20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此作过论述,并强调“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深刻的革命,其方向目标、指导思想、出发点、落脚点等都是根本问题,比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根本思想理论基础,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提出的9个“必须坚持”,是对改革开放的经验做出的科学系统总结,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偏离的基本道理,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的根本性问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得出的基本经验和结论,这些都不允许出现颠覆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鲜明的目标导向。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么不论如何改革、怎么开放,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结合,做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主权独立、长期引领世界发展的泱泱大国,因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一步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救人民于水火,挽民族国家狂澜于既倒,各种力量、各种主义、各种道路和方案,包括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都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严酷的历史面前,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支撑,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的过程,就是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正是由于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实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有效地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勃勃生机,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考验,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在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的同时,还必须始终警惕和防止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思潮。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更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同时又要以科学的态度,积极稳妥、蹄疾步稳,行稳致远,不犯颠覆性错误。
总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下,我们一定能保持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的大好势头,确保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思想宣传范文】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突出政治标准,引导干部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
我们党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是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干部工作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融入干部工作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使干部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以干部队伍在政治上的先进性确保和引领我们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
教育培养突出政治素质。高素质干部,第一位的是政治素质要高。要把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主业主课,把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章党规、党的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作为重点,引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渗入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渗入干部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推动干部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加强政治训练、政治历练,引导干部强化党的意识、组织观念和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在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应对重大斗争和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把握正确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提升政治能力。
考核考察突出政治表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要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考核考察的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上下功夫,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经常进行政治体检。用好大范围深入谈话、延伸考察、查看档案等办法,用好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成果。党内集中教育,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谈心谈话,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等,都要看“四个意识”强弱、忠诚老实真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交换比较反复,依事识人、以小见大,强化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切实把两面人辨别出来、挡在门外。
选拔任用严把政治关口。所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最重要的是对党忠诚。选人用人必须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看一个干部政治素质高不高,主要看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监督管理注重政治要求。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监督挺在前面,旗帜鲜明突出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拓宽选人用人检查内容,既看干部“干净”情况,又看“忠诚”“担当”情况,对“七个有之”问题高度警觉,坚决清除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
正向激励注重政治激励。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对那些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以身许党许国的干部,要及时大胆用起来,让干部看到只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干事,组织上是不会埋没的,党是不会忘记的。对那些在党不言党、在党不为党、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要坚决果断调下去、调出去。要注重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加大选树表彰、关怀帮扶力度,体现厚爱温度,让干部对照找差距、努力有方向。
突出综合施策,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当前,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问题,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已经成为一项日益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在全党面前。我们要辩证分析、多管齐下,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
从政治忠诚上教育干部主动担当。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体现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上。要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贯彻,组织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干部带头学出更加纯粹的忠诚、学出更加坚定的信仰、学出更加自觉的担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选拔任用上引导干部争相担当。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要在选人用人上充分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大力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发挥“鲶鱼效应”,激活整个干部队伍。
教育培训上促使干部善于担当。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使干部切实掌握看家本领。坚持组织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使干部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加快干部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使干部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管理方式上推动干部敢于担当。运用科学理念、科学思维、科学办法进行管理,切实管到位、管到点子上,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决反对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解决“文山会海”有所反弹、“痕迹管理”泛化和检查督查考核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减压、松绑,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加强统筹规范,控制各级开展监督检查、索要材料报表的总量和频次,让基层把更多时间用在抓落实上来。
工作氛围上激励干部乐于担当。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支持和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让真正干事的干部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形成干部一心一意想工作、组织一心一意想干部的良性循环。坚决破除“洗碗效应”,做到真干假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让吃苦的吃香、让有为者有位。真情关爱干部,帮助解决困难,关注身心健康,解除后顾之忧,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求我们必须时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特别注重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把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考核考察的重要方面、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管理监督的重要约束,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使干部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胆魄。
突出为政底线,推动干部清正廉洁、清白做人、清心干事。
忠诚干净担当是一个整体要求,忠字当头,担字为要,净字托底,也就是要求干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党要赢得民心,干部要有威信,必须廉洁。我们要深化标本兼治,夯实治本基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靶向治疗、精确惩治,坚决减存量、重点遏增量,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深化政治巡视,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上探索创新、实现突破,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其他监督相贯通的监察合力。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推进公权力运行法治化,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及时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正偏差的矫正机制,更多地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干部不断补钙壮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大力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教育引导干部修身立德、提高觉悟,怀德自重、清廉自守,严格家教家风,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氛围,移风易俗、成风化俗。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思想宣传范文】三。
内容提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保持高度警惕。应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我们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新时代,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需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重大课题。
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成长壮大的。在风险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从不退缩,而是冷静观察、积极防范、有效应对、成功化解。这是我们党来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党员个人随时可能为革命流血牺牲,革命军队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同时还要应对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然而,我们党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在革命时期的发展历程,也是不断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危机、化解重大风险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遇到一些重大问题。1956年初,毛泽东同志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遇到的重大问题概括为“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就是十大矛盾,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重大风险。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述,体现了我们党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预见到改革开放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才能有力应变局、平**、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保证改革开放事业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同志强调:“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大判断。”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体现了我们党对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清醒认识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高度自觉。
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要保持高度警惕。
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全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经济保持稳中求进态势,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斗志昂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
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进入了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在经济稳中向好、社会总体稳定的同时,各种风险挑战也不断显现。其中既有显性风险又有隐性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风险又有来自外部的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而且这些风险挑战呈现出交织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比如,从经济领域来说,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必须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又如,从社会领域来说,虽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但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仅关系社会稳定和谐,更关系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对来自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有清醒认识,才能下好先手棋,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要深刻认识来自外部的各种风险挑战。环顾世界,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盛行,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同时,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占据优势,它们通过制定和推行符合自身利益的规则体系获取巨大利益。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我们对于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落到实处。
风险挑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有风险挑战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强化风险意识。“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强化风险意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前提。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及时发现风险、积极防范风险、有效应对风险。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也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防范“灰犀牛”事件。领导干部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强化风险意识,关键是要有底线思维。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要对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就要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人民群众中获取化解风险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只有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才能无惧风险和挑战,战胜一切困难。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化解风险,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就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比如,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机构、专业人才等评估力量的作用,科学研判风险的等级,为化解风险做科学准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就要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全社会力量参与风险防范化解。要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对风险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对风险的发生诱因与事前防范、风险的事中演进与有效控制、风险的化解与事后治理等进行全方位管理。
【思想宣传范文】四。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永恒课题中,只有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在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才能不断带动党的政治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政治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才能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才能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政治理想。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应深刻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统一,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要看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通过改革打破“中梗阻”,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避免停留在口头、止步于思想的形式主义。要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中国共产党依靠严明纪律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钢铁般的纪律走向未来。政治纪律是所有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鲜明特色。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在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和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杜绝“迈过锅台上炕”的做法和“事后诸葛亮”的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遵守政治纪律要以思想建党为根本,以从严治吏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突破口,以反腐肃贪为重要任务,以严明纪律和制度治党为保障,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基础任务,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必修课,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自觉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进行“政治体检”,带头推动建设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提高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增强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敢于斗争、敢于碰硬,提高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弘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使领导经验不断丰富、政治能力不断提高。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这一重要宣示彰显了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的伟大抱负,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为改革再出发再创新奇迹凝聚更强力量、作出更大贡献。创新是引领改革的第一动力。改革开放40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可以说,每一阶段的改革,每一领域的改革,都贯穿着识变、应变、求变的创新思维。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提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让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习惯和本能,才能永葆求新求变的活力,激发出创新热情、凝聚起创新能量。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在这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唯有继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唯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唯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唯有谋划战略性改革,推动战役性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为我们再创伟大奇迹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中国经济社会每一次跨越,无不以党的理论创新为先导。
思想绽放光芒的过程,就是理论推陈出新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彰显了解放思想的时代伟力,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和实践的智慧与心血,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产生伟大理论的事业。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时刻,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和挑战,我们更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及时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为新时代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
二
改革开放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是细枝末节的修剪,而是对原有制度、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根本性变革必然要求以制度创新作为动力。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改革主要是改制度。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制度”这一手棋牵动着治国理政全局,“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等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制度创新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基础工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制度创新,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既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制度毫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又在这一根本方向指引下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改革于法有据、让发展有章可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取得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制度创新的驱动,扶贫攻坚战的背后是资金调配、贫困识别、产业发展、干部动员等一系列堪称“精准”的制度安排。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离不开制度化的环保督察与“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集合”作用。从八项规定到整治“裸官”,从政府职能转变到司法体制改革,从户籍管理到高考招生等,用制度尺子定规矩,用制度笼子防贪腐,用制度框子促发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具创新力的举措。
制度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牛鼻子”,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有效制度供给,针对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效,展示更大作为,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
改革开放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从设立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大胆闯、大胆试”;从实施“简政放权”,到“最多跑一次”的放管服改革等创新实践,使中国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各领域的实践创新,形成了“中国奇迹”的最新版本: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自贸区建设,规划雄安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描绘了宏伟蓝图;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和市场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全面对外开放的标准和水平,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迈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轨道;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解决世界最难的就业问题,攻坚世界最复杂的脱贫难题让人民拥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提高了全局视野、统筹思维,激活了基层创新的活力,以攻坚克难打开发展新局面,成就了中国的飞跃性发展和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立足国内,更要兼顾国际。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精神加快实践创新,拿出更多务实创新的改革举措,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更高水平上深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民生福祉等领域互利合作,把新时代发展的路子走实走好,为推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成功经验。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在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征程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