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党的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通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xx年实现娄星区120xx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接受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通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只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只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希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20xx年,乡镇开展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下基层,为贫困的人民解决问题。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乡镇精准扶贫工作。
欢迎大家阅读。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自20x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
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
决心书。
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xx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
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xx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x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xx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xx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精准发力突破重点难点,以精准施策促进脱贫致富,确保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今年九月,我作为市教育局派驻云县栗树乡扶贫帮扶工作队长、大村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已过百日,按照“挂包帮”“转走访”和“回头看”等工作要求,现已完成4轮遍访。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加快脱贫摘帽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云县作为全省12个试点县之一,将于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自己深知扶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需要我们准确把握xx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大村距云县城138公里,距栗树乡10公里,是典型低热河谷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及经济发展滞后。受自然条件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有点存款的农户都是近年来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也就是说农民辛苦劳作一辈子或者两代人攒下的辛苦钱不够一次的房屋改造花销,目前仍有部分农户住着土木或者石木瓦结构的老式房屋,少部分还住着爷爷辈留下的年久失修的危房。
究其贫困原因:一是群众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极积主动性差,“等靠要”和观望态度较为普遍。全村332户农户,砖混结构新民居房仅有13户。建房大多数采取自己供材料,请大工方式建房,一般130平方米需投入14万多元,平方米均价1100元,但发生建材二次搬运的需增加投入1万元左右。村“两委”班子成员还没有建盖新房,经过动员,他们表示要抓住当前好的政策机遇抓紧建房,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建房。二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无支柱产业支撑。户均水田1亩左右,产粮700斤左右,户均耕地8亩左右,主要种玉米、小麦,亩产1000多斤,粮食能自给自足并有部分余粮可以出售或者用于养殖业。户均咖啡种植面积8亩左右,目前亩产值1000多元。户均茶叶种植面积0.6亩,户均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0亩左右,目前尚未大面积挂果,经济效益尚未凸显。三是少部分村民商品意识弱,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赚钱理念。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迟迟迈不进现代化农业的大门,也就导致了农户经济薄弱,收入不理想。四是教育思想意识淡薄,大村距县城较远,交通不便,群众缺乏外出学习意识,与外界交流机会少,形成了较为落后的教育观念。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和“放养式”教育思想,“读得上去就供,读不上去就回家打工”,只提供受教育机会,不注重后期教育跟进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大村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仅有16人接受过大学程度教育并成功在群众眼中的“正规衙门”工作,教育成功的家庭范例较少,因学脱贫示范效应不突出,难以形成“知识改变命运”的重教氛围。
因此,笔者认为,大村扶贫工作要以“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为切入点精准发力。一是坚定不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生活条件怎么样,重点看住房的要求,积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自力更生、投工投劳,全民总动员,齐心协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坚持“规划先行,实事求是,群众主体”三个原则,把大村的危房改造建成具有特色,又确保安全的“安居房”“保命房”“放心房”和“满意房”。二是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力度,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手段,整合资金,推动农业发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着力实施教育扶贫。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突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从优化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入手,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全村贫困农户彻底脱贫致富。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9月6日,县人大会副主任石运智率督查一行深入报京乡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督查中,督导组一行首先听取了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详细了解精准识别“再回头”贫困人口的核实、建档立卡、系统录入、贫困户异地搬迁以及扶贫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开展情况;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帮扶工作对接情况、统筹安排财政专项等扶贫资源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各贫困村主导产业培育、项目资金投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和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之后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深入贵洒村部分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原因和查看报友村红饭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石桥村精品水果基地建设情况。
通过实地查看和深入了解,督导组对我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不足之处要求即时更进,督导组强调指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要求极高,因此一定要突出精准,做到精准识别,把扶贫对象锁定在真正的贫困人群上,确保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用在刀刃上。一、认真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的产业模式,尽快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带动等方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有特色的种养殖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做实产业扶贫。二、统筹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掌握好第一批搬迁户的动向,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做好政策宣传,保障其搬迁意愿不动摇。三、落实干部结对帮扶措施。按照全乡贫困户精准识别名单,落实全乡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帮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四、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减贫计划要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到年度。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五、充分发挥驻村领导干部、第一书记的资源作用,要求各驻村挂片领导加强与县直各帮扶单位沟通和联系,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项目,通过资金扶持和项目带动,全力推进贫困村脱贫进程。六、是要把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农业产业化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团结群众力量,围绕脱贫工作献计出力。七、要加大对扶贫上的农业产业和“美丽乡村”等项目的监管力度,要根据整体项目计划,抓好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落实责任,细化工作进度,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同时,要加大对项目后续基础设施和延伸产业配套力度,发挥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合理发展家庭产业,确保项目建成后充分发挥效益,早日脱贫致富。
祠堂湾村辖12个村民小组,286户,人口1169人,其中900余人分散居住在石头山上,贫困人口385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人均纯收入不足2300元,是省级扶贫重点村。20xx年以来,在省审计厅建设扶贫队的帮扶下,该村村支两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引导发展壮大种养产业,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党风民风大幅改善,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胡章胜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祠堂湾村红心猕猴桃基地、安全饮水工程、村级便民服务站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听取镇、村负责人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等情况。胡章胜对该村改善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绿色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在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上,实施科技扶贫、电商扶贫,加快推进脱贫步伐。
县委书记禹敏对省审计厅在双峰精准扶贫工作中给予的倾情关怀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要求,祠堂湾村要珍惜省审计厅对口帮扶的大好机遇,以扶贫项目开发为契机,做到人人有信心,人人出主意,人人参与动手,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重点抓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重建设群众需要、群众共享的惠民项目;县、镇、村三级联动,确保扶贫资金使用高效,项目质量安全,确保脱贫目标如期实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部门加强指导支持,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后,胡章胜一行走访慰问祠堂湾村八组64岁的贫困户刘优十,并与他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安慰老人家坚定生活信心、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并送上慰问金,同时叮嘱随行的镇村干部要加大对这些困难群众的关爱帮扶力度,在产业扶贫、困难救助、建房等方面制订扶贫计划,帮助他们早日摆脱困境,过上幸福小康生活。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共
2
页,当前第。
2
页
1
2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20xx年在本次精准扶贫工作中,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在此分享。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自20xx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
年度工作计划。
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xx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
决心书。
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xx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
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xx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x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xx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xx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赵家沟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xx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赵家沟村、何闫家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xx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x期、多人次,发放良种羊只,修建暖棚xx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xx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20xx年通过这次个人精准扶贫工作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xx个人精准扶贫工作。
欢迎大家阅读。
按照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xx年xx月-xx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为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扎实高效开展下步精准扶贫工作,10月30、31日两天,我随县考察组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参观考察了七星关区和赫章县的五个精准扶贫示范点,开阔了眼界,汲取了经验,受到了鼓舞,结合近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作了以下三点思考。
一是精准扶贫要“扶到位”。所谓“扶到位”包括三个方面,即:对象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对象到位就是我们的贫困对象识别要到位。毕节市自20xx年底启动全国第一批贫困户建档立卡录入系统后,从20xx年至今,用了近两年时间,反复摸索甄别,建立了一套系统有效的贫困户动态管理体系,从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结对帮扶到脱贫出列,一户一档有迹可查,这方面的经验我们是可以借鉴运用的,但全县大局上县联席办和扶贫办要对全县的工作有阶段性统筹,每个时间节点该干些什么具体工作要有指导性意见,避免各乡镇、各挂包单位各行其是,费时费力又抓不住工作重心。要注意的是,贫困对象识别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搞突击加码,必须沉下心来研究部署,确保步骤不乱、干部不慌、群众不怨;措施到位就是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并充分征求其意愿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同时对所在村全局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也要有针对的计划。
这方面要求我们的乡镇、挂包单位和帮扶干部必须深入实际充分调研走访,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拟定出符合实际的。
工作计划。
就当前来看个别单位和干部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的现象县委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有效管理;落实到位就是扶贫措施的落实县委政府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贫困户及贫困村的相应脱贫措施要有的放矢、落到实处。毕节七星关区就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市五金多套餐”帮扶机制针对贫困户的不同需求成立相应帮扶基金确保帮扶工作有章可循、有钱可用。我县也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我省的扶贫工作政策探索一套系统的扶贫工作保障体系使得我们的扶贫工作能高效开展。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用活。通过前期遍访工作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农民的故土情结十分严重,居住环境再恶劣他们也不愿弃之远走,在外打工挣钱回来,还是愿意回老家建房,对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宣传动员有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政府要尽快制定出我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细则并做好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建房规划和产业规划,同时加强对干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政策,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好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工作,消除农民生产生活顾虑,切实引导他们挪穷窝、拔穷根;二是安置点选址及建设风格要因地制宜。
按照习“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们各乡镇的安置点选址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有利于群众今后的长远发展和全县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建筑风格一定要即凸显当地特色又有创新元素,能被大众所接受,不能简单以沿街修房的形式搞易地搬迁。产业配套也要同步推进,才能让群众“搬得进来,住得下来,富得起来”;三是搬迁政策要因人而异。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多种,住房困难却是共性问题,这里我特别关注民政政策兜底的贫困户,他们自身失去发展能力,住房条件极差,如按现有的易地搬迁政策他们根本无力承担自付的一部分建房款项,就地帮其改造旧房也无实际意义,建议这部分民政兜底贫困户的住房,可在现有安置点规划建设如廉租房形式的住房提供其居住,房屋产权属国有,可动态管理。
三是产业发展要有“主心骨”。此次毕节之行印象最深的当属赫章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一个县主打一项大产业配套发展两项林下产业,打造出了中国核桃之乡的生态产业名片,带动全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守住了生态红线,绿了青山、美了大地、鼓了腰包。由此可见,选好产业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在打造优势产业上狠下功夫,抓产业发展不能一年搞一个项目,效果不好隔年又换,干了无数年、花了不少钱,一样也没干上路,样样都像才起步,要集中用力,打造龙头,以点带面,夯实产业链,真正实现一项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就龙塘村来说,我们应当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下足功夫,根据当前实际,可重点在中药材种植、乌鸡养殖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就长远来看,要将我们的特色农业产业与库区旅游经济紧密结合,走一条特色农业旅游产业路子,带动易地扶贫安置点及周边农户整体脱贫致富。
两天的毕节之行虽行色匆匆,但也收获满满,今后必当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将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持续推进。
按照x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部署和我所《关于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计划》,20xx年xx月-xx日,在所长张偲、党委书记黄良民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白蚕村开展“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
白蚕村是我所定点扶贫村,自然条件恶劣。该村有农户x户、总人口x人,其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x元以下的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人。到达白蚕村后,我们分成四组逐户进行慰问67户贫困农户,我被分在贫困户最多的大白蚕村。我们冒着稀沥沥的冬雨,手提着我们的慰问品,满怀激情地开始了我们的慰问。
第一户只有2位老人在家,儿子媳妇都去外地打工了,孙子在小学读书。老二口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住的是破旧的老房子,由于下雨,地上的几处水渍清晰可见,屋内的温度和屋外没有差别,一样的寒冷。因为提前接到通知,知道我们的到来,但看到我们的时候还是有点手足无措,对我们非常热情,邀请我们去屋里坐着,给我们倒上了热开水,就这样,我们的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开始了。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我们带上所里的问候与祝福,深入到每个贫困户中问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为白蚕村农户举办了农业技术讲座,向他们传授蔬菜种植、畜牧家禽养殖等科技知识。通过这二天的活动,每位同学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触动,特别是像我这样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更感受到祖国还有这么多贫困的父老乡亲,我不能有一刻的懈怠,必须时时提醒自己,加倍珍惜现有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在我们这次“扶贫帮困”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所领导已多次对白蚕村进行了扶贫调研,与村镇市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综合扶贫方案和措施:一是在村公益事业方面,拟修建连接村的水泥公路2公里,解决3个自然村生活饮用水问题;二是在近期发展生产方面,解决蔬菜基地的排涝问题,尽快实现增产与农民收入的增加;三是在长远发展方面,根据当地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扶持村民种植金银花、油茶等收入较高的植物,确保农户以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稳定脱贫。这样分三步走的方针策略是符合白蚕村的具体情况的,虽然这次扶贫帮困活动是在雨中进行的,但由于我所出资资助了村水泥公路的建设,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困难。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已经做到了第一点,相信后面的路会更好走。
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在与农民伯伯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白蚕村种植的都是一些经济价值很低的作物,主要用于自己解决日常的温饱问题。由于地处山区,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这就直接导致收入的低下,可以说,除了去外地打工挣钱之外,这里的村民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从白蚕村的自然环境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年光照时间较长,非常适合金银花、油茶、桉树的种植。而且这里的年青村民大都出去务工,仅剩的劳动力以老弱病残为主。结合以上二点,我觉得在白蚕村种植桉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这需要科技工作者对各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进行适当的培训。
在此期间,我们还与白蚕村小学的孩子们展开了海洋知识科普教育游戏活动,并向小学图书馆转交了所图书馆捐赠的近册图书。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这么的好学,我感到这里的村民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对省委、省政府的‘双到’工作充满了信心。
三、重在行动,贵在落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必须建立在干实事、干正事、干好事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干的是功在当代、利在于民、造福子孙的大事,就一定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在白蚕村作为我所定点扶贫对象以来,我所多次对白蚕村进行扶贫活动。出资资助修建了连接自然村的公路,多次带去慰问品。在这次扶贫帮困期间,看到小学教室的灯光太暗的不利学习环境后,我们学生党支部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展开了2天的捐款活动,同学们反应强烈,使得小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不用在昏暗的地方学习了。等等的这一系列活动充分说明了我所对白蚕村扶贫的决心与具体行动。
通过这次扶贫帮困实践活动,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的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要想为社会多做点贡献、去帮助那些在困难中挣扎的人们,我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认真学习环境遥感等方面的知识,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质,不断学习,时刻不忘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但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因此要牢固树立“重在行动,贵在落实”的理念。在任何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困难,面临各种难以预料的考验,因此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又能够破除旧观念,用知识去帮助那些贫困落后的人多学技能,多跟他们交流,让他们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虽然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对农村自认为有很多认识,但这次的扶贫帮困却是真正让我思考最多的一次,正是这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奋图强。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像对待家人一样,以一种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担当精神,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帮扶贫困户、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大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责任倒逼,落实各项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压紧压实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是强化一岗双责。市、县区、乡镇都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靠实各级各部门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特别是落实各县区的主体责任、重点扶贫工程专项方案牵头部门的主抓责任、其余市级部门单位的参与责任,做到职能工作与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一岗双责、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党建保障。实施党建扶贫工程,出台党建扶贫21条硬措施,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各级扶贫干部,特别是通过从严从实选配、从严从实履职、从严从实监督、从严从实考评全面加强第一书记工作,注重选派递进培养学员和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落实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和干部保障。利州区、青川县对每个乡镇增派1名扶贫副乡镇长。全市每个乡镇都落实了1名扶贫专干,每个贫困村都落实了1名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平均年龄38岁,其中后备干部占55%。
三是强化督查考评。加强跟踪问效,每月督查通报1次进展情况,及时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驻村干部考核情况与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考评挂钩。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和典型事例。分类制定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销号、贫困户减贫的具体标准,精准考核扶贫成效。对完不成脱贫任务的县区和市级部门,年度绩效考评降低一个等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近期,结合“走基层”活动,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集中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四是强化激励引导。落实激励政策激发集聚各级各方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提前2年摘帽的县区奖1000万、提前1年摘帽的县区奖500万;对如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提升村三职干部报酬,延续产业扶持、技术培训、兜底保障等政策支持;对下派任职的第一书记,保留原机关工资福利,同时享受每月300月至400元的艰苦边远乡镇津贴;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对参与脱贫攻坚表现突出的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重视、参与、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朝天区对完成脱贫任务、达到小康标准的村三职干部提高补助标准,与社区干部享受相同报酬。
二、突出问题导向,补齐制约短板。在推进脱贫攻坚中,我市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特困户扶持难、农村整体发展慢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添举措,正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要全面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减贫任务,5年大约需要硬投入250亿元,对于我们这个“吃饭财政”的市来说压力巨大,只能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和社会投入,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地方财政投入10亿元,对接省10个专项方案争取80亿元,金融投入1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60亿元、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10亿元),吸引社会资金30亿元,群众自筹30亿元,基本可以解决扶贫投入的问题。60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上报省农发行。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面达86%,授信额达26亿元。旺苍扶贫小额信贷经验全省推广。
二是以“三分红两保障”促进特困户脱贫。针对1.88万户无劳动技能的特困户,采取耕地林地产权流转入股分红、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有偿使用分红、种植业托管养殖业寄养理财分红增加特困户收入,整合农村闲置空房保障特困户住上廉租房,实施十大救助制度保障对特困户的救助救济。旺苍县盘活闲置资产为特困户提供廉租房的做法得到了省委农工委认可。
三是以“两轮驱动”促进农村同步发展。针对我市北部山区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同村同院落与建卡贫困户差距不大的临界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区域攻坚”两轮驱动战略,既大力解决水、电、路和增收产业等区域共性问题,又切实解决看病、住房、子女上学等农户个性问题,促进贫困地区农户共同发展。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一任务,扶贫工作首当其冲。
一是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切实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指导扶贫工作的实践。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与素质的锻炼,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掌握扶贫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扶贫工作决策者提供可靠信息,为确实贫困者提供最合理的扶持。
三是培养扎实的工作作风,扶贫工作者的作风尤其要踏实,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走村串户,把好事做好、做实。扶贫工作面对的是最困难、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是要清政廉洁,克己奉公。牢记“两个务必”,注意自身形象,常修从政之德,常知贪腐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身可危而志不可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不傲物,贫不易志。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做到依法行政,清白做人。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xx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贫困山区,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xx年以来,县以整村推进的形式,分批组织实施了47个整村推进脱贫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已经成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今年5月,我县又在马白镇坝尾、南捞乡塘房和都龙镇茅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就此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执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主要根源还在认识和方法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新农村建设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险。由此,对于我县这样的贫困山区,在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我,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科学合理规划,做到规划先行。
当前我县农村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是:村庄布局散、建设乱、规模小,村镇规划滞后于建设;农村交通、通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产业发展层次明显偏低,农民增收难度偏大。这些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必须尽快加以解决。为避免走弯路、造成浪费,规划先行应当本站成为一个重要原则。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一个好的规划应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前瞻性。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人口稀少的居民点,现在不必要花很大代价搞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具有和谐性。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为本。要考虑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便利农民生产生活。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样,不能雷同于城镇,不能简单地抄袭城市,搞“小区化”,防止“贴瓷砖、住洋楼、扛着粮食上高楼”的现象出现。但也要注意改变传统的陋习和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与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结合起来,使民居上一个层次。要考虑群众经济实力,新的村庄规划建设搞到什么程度,实际上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对农村的支持程度决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线村的实力强,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点;偏僻村、薄弱村实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规划一次到位的基础上,量力而行,逐步实施到位。在农村村庄和人口比较分散的情况下,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长远趋势、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选址不准、预留不足或“空壳化”。总之,要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惠政策先行,试点先行,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实施起。
二、新村庄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
新村庄建设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但是,从目前全州各县组织参观的重点和经验介绍看,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实这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方面。从整体和长远看,经济建设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只有生产发展了,才有能力建设新村镇,才有条件过上新生活。只有富民产业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首位,农民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过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对现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设上,忽视产业发展,忽视生产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做法必须纠正。就我县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组织起更多的分散经营的农户开发优质粮、茶、林果、畜禽等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竭力拉长育种、育苗、肥料、种植、收获、加工、养殖、制沼、沼气液化等产业链,通过构建流通链、结成利益链、培植要素链,力争在全县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杨梅、樱桃、大枣、梨、药材、瓜菜等集中连片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带。
四、积极探索建设模式,努力创新建设方式。
我县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资金筹措难等实际,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第一,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首先选择经济和民意基础好的自然村入手,在示范点取得切切实实、具有说服力的成效之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推广。第二,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一是要坚持农民“自主申报”。确定示范点不下硬性指标,不搞人为指定。二是坚持农民“自主建设”。新农村建设具体怎么搞,如采取哪种建设模式、确定哪些建设项目等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建设资金由农民自己投入为主,建设施工也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三是坚持农民“自主管理”。引导各地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全权负责发动群众、资金筹集、组织建设、质量监督、后续管理等工作。第四,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责任目标约束机制。要制定一些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村道养护、公厕管理、庭院保洁等制度,并将相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落实到户甚至到人。二是建立日常管理投入机制。应采取“村集体解决一点,向农户收取一点,市场化运作筹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理事会成员工资和部分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维护管理费用问题,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五、必须始终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
目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种错误的做法,对新农村建设下任务、定时间,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出现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等现象,这种倾向是违背中央精神的。农村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决非朝夕之功。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但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更不是一般性工作部署,而是一个必须长期实践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虽然从性上可以确定,但在量上并不是一个可以完全量化的东西,即使可以量化也要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和提高,因而是一个可以充实的变量,并不能说到什么时候新农村就建成了,完成了,不再前进了。因此,我们不要在时间上过于细化,过于急于求成,而应当稳扎稳打,脚踏实地,逐步推进,要反对那种定指标、定时间、机械、僵化和教条式的考核验收,反对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考核细则形成“千村一面”,否则,结果只能是基层忙于应付达标考核,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今年以来,xx紧紧围绕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州委4155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12138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xx模式,按照县委xxxx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xx村位于百和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xx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双联扶贫党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xx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
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xx村、xx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xx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x期、xx多人次,发放良种羊xx只,修建暖棚xx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xx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xx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xxx乡xx沟、xx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xx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
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当前,**县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x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关键。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程。**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扶贫攻坚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用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心、共同发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此,x月xx日,我们召开县委全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保障网,确保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的成效体现党建工作实绩,为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县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县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担当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
二、狠抓队伍建设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我们按照“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把“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作为包扶干部的基本准则,严格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贫困村制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按照“统一组织、整体筹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全面覆盖”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作用,在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全员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支队伍,干好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群众。我们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帮一”小康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选派扶贫工作队、配强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x个行政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政策培训、法律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他们“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做到工作抓得准,引领作用发挥好,帮扶工作做得实。
三、夯实基层组织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础。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今年以来,我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什么、“直接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做什么、“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干什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就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专项述职,保证经常性工作的进度和实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定三有”要求,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同时,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的“带头人”,甘于奉献的“热心人”选拔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奉献型”干部,搭“发展型”班子,通过全员轮训、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提高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保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强带弱、分类管理、村居联建、县乡直管等有效模式,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和保障民生相结合,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包抓、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x+x”结对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以实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双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四、抓好责任落实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底线。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更多、投入资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切实把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为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我们研究修订了《**县进一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了党委(党组)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清单、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明确了责任追究情形和方式,完善了责任清单制度、报告制度、签字背书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接受评议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纪委约谈制度等x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责任意识。抓资金管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为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起来、规矩立起来、纪律挺起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建立健全了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采取七部门联席会审、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层层把关、审批、使用、绩效评估流程,不断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同时,建立了常态化、多样化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贪污、挪用、挤占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背靠背”审计新模式,筑牢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抓苗头正风肃纪。干部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严厉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工作态度粗暴冷漠及不文明执法,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等八个方面的xx条突出问题。紧盯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市县若干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与兄弟县区交流互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狠刹公款吃喝、送节礼,公车私用,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广泛开展“严肃纪律、严明规矩、严守廉洁自律”专项整治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着力在全县营造守纪律、讲规矩、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精准扶贫工作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三
三下乡第四天,我们去到了石泉县云阳村,为当地的孩子们义务支教。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早早地便等在了村委会。说实话,对于跟小孩子打交道,一开始我是有些发憷的,所以当看到几个小孩子在村委会大院里追逐打闹时,我心理是拒绝的。
但当真正和他们交流时我发现,小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纯洁的。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会让我觉得: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他们判断一个人好坏仅仅是通过你对他们是否友善。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娇娇的小姑娘,她今年只有四岁,正在读幼儿园。刚开始的时候,她仅仅会以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但当真正熟悉之后,她开始叫我姐姐,跟我对话,那时候,心里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当她对我说出那句姐姐我喜欢你的时候,我感觉心都要化了。
从小成长在城市中的我们始终过着比这些孩子更加便利的生活,我们有发达的通讯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到自己想联系的人,可以随时随地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体会不到这些孩子对父母的渴望。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他们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务工,他们只能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他们一年中和父母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对于父母陪伴在身边的日子,他们是向往的,珍惜的。
调研时,有一位奶奶跟我提起他的外孙,爸爸妈妈都外出打工了,孩子一年中都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只能通过手机和妈妈交流,每次打电话都会哭。了解之后,我故意关注了一下那个孩子,孩子今年才一年级,高高瘦瘦的,上课时很安静,属于乖宝宝。并且从始到终,他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只有在给妈妈写信时,他的眼中才泛起了泪花。我知道,他想妈妈。
留守儿童这种现象现在在中国很普遍,但是不能因为他普遍,就不能不予以解决。孩子离开爸爸妈妈,对他的童年来讲无疑是一种缺失。这种现象应如何解决始终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追本溯源,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的经济现状。经济压力迫使农村成员进城务工,而严格的人口制度又使得进城务工人员不可能将孩子带到身边,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
所以说,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工收入问题,也就是说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农村人生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把人留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这又是昨天提到的那个问题,精准扶贫,授人以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我希望,我们可以和当地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给这些孩子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