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大全2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让学生懂得人人平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教师用多媒体出示)。
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目标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解读。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习课文1、2小节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
(2)指名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都有什么颜色?
(3)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那些词应该重音读)
(5)齐读1、2 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头发)
(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为什么?
(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
(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六小节
过渡: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你知道都有哪些?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1)谁能用最美的语言给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
(2)交流
(3)汇报
(4)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你们高兴吗?怎样读呢?
四、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2、教师提问:课文中 “你” 、 “我”、“ 他”都是指的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呢?
六、总结
1、播放《各国儿童心连心》歌曲,出示图片。
2、边看图边总结。
待学生总结完后,教师概括总结。
七、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办板报。(语文天地的“初显身手”)
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眼睛不同 都能看到太阳
头发不同 都是漂亮花冠 渴望和平
种族不同 都像美丽花束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
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漂亮 。”“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 和 一样 。”有学生说:“ 男孩 和 女孩 一样 可爱 。”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二、在理解诗歌后,学生谈今后怎么做时,因思维局限谈得不够好。我发现学生对平等与尊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欢乐情绪的感染。
2、学习课文是怎样把打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具体的。
能力目标。
3、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场面片段的方法。
热爱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活动场面写具体。
2、学习作者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
教具投影、每人发一张纸(画方位图)。
学生现状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写文章往往部分重点,部分主次,像记流水账。通过学习本课,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得到指导。
一、教师启发谈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读词语卡片,理解词语意思。
四、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五、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六、小结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七、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八、练习找中心句。
九、再次总结把场面写具体的方法。
十、多音字组词。
同学们在学校里每天要度过好几个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同学们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也可以玩耍、做游戏、聊天,做各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课间十分钟带给了同学们欢乐和幸福的童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课间十分钟的。
(一)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标出课文中的同学们课间做了哪些活动。哪是详写,哪是略写,(板书: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是详写;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玩“老鹰捉小鸡”等活动是略写。)。
(二)理解词语,学生查词典。顿时:立刻。沸腾:指情绪高涨。喝彩:大声叫好。回合:指双方较量。敏捷:迅速而灵敏。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一)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方位词组。(校园的东墙边;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操场的西边;操场中间。)。
(二)在老师发的纸上,根据方位词组画一张简单的活动分布图。因各人的绘画水平不同,可以画出简单的人物动作和景物,也可以只把活动的名称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思考这三段的开头都先交代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交代了各种活动的位置,这样写清楚、明白。)。
(二)默读这三段,看一看各项活动中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写了参加活动的人和围观的同学们。)。
(三)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了怎样写活动场面。学生讨论,然后说一说。
(一)要有详有略,抓住两三个小的场面作为重点来写,其它的一带而过。
(二)写活动场面不光要写参加活动的人是怎么做的,还要写出周围观众的表现和情绪,这样才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活动场面时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
(一)投影打出第一组句子,进行删词比较。
1、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一抬腿,沙包从裤腿边飞了过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句子,找一找哪里不一样,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轻巧地”和“嗖”两个词。“轻巧”说明了这个同学的动作敏捷、灵活。“嗖”这个象声词说明沙包飞过来的速度很快,还带着风声。如果没有这两个词,这个句子就没有了生气,就不够具体。)。
(二)投影打出第二组句子,进行比较。
2、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两头丢包的同学向中间的同学发动进攻。(第二句少了“密切合作”,“猛攻”变成了“进攻”)“密切合作”说明了两头丢包的同学配合得非常好。“猛攻”说明了他们丢包时速度很快,来势凶猛。这两个词突出了丢沙包这个活动很有意思。
(一)本课写了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是围绕课文中的哪句话来写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二)读一读这句话的上文和下文,它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概括写出了活动场面的特点。)除了前面总结的以外,还要注意:(一)抓住场面的特点来写。本课就是围绕“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展开写的。提到的.七种课间活动说明了“丰富”。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得比较具体,写出了活动非常有趣,表现了“多彩”。(二)要把句子写具体,可以用比喻及准确的动作词语、形容词、象声词等。从本课中找出三个多音字练习组词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指名读词语卡片,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方位词。听三个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学生讨论,说说你学会了怎样写活动场面。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进行比较。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
达标测评回答问题: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活动?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针对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欣赏教学法
1.课文插图。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寒声孤独寂寞,感:动客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家乡、亲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欧立希对自己的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并走进这位医学家的情感世界,分享他对父亲的爱。
学习作者通过写欧立希的事例来表现他的品质、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把预习引入课堂,培养自学习惯。
1、按要求预习自学:
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仔细听,同学是否读正确了。的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3、交流主要内容,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的3——5自然段,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欧立希为什么要给自己写信?
3、全班交流: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父亲很爱欧立希,欧立希也很爱父亲。
可是,欧立希太忙了,当时,他正和助手们不分昼夜的进行实验。
欧立希和助手废寝忘食的在实验室里工作,疲倦了就用书当枕头,在长椅上躺一会儿。
给父亲过完生日,他又匆匆忙忙的赶回实验室了。
欧立希和他的助手经过六百多次的实验,终于试制出了那种新药。
4、
教师小结:欧立希很爱自己的父亲,但他更热爱自己的医学事业。在医学研究中,他那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令我们由衷的敬佩。
5、指导朗读。
6、你想对欧立希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给自己写信的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课文通过爷孙俩围绕“煮书”展开的交谈,告诉学生的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读熟读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爷爷深入浅出的讲解都是由“我”为题引出的,通过学习也可启发学生明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读的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说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习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学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课件。
二课时。
1初读课文,读顺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生字新词,初步感受读书的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应手、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应手、豁然开朗、疑惑不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1、明确读词,复习要写的字。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同学评一评)。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理解、吸收所学的知识;。
b小组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习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根据新课改的提出,对于旧式的教学模板已经不符合教学方式的要求。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有教学地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新课改的提出改变了旧教育的应试模式,提倡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则为教育的领导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令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案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填鸭式的教育学方法,要设立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案,令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朦胧的认知阶段,生活中的许多常识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来认知。他们是富有想象力的年纪,想法非常的单纯,善恶辨别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和家长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对生活常识的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由于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都呆在学校,并且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都来自教师的讲课,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认知来说非常的重要。在新课改的作用下,老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是基于新课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课堂的实践和探讨。
小学语文三年级开放性教学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堂教学地点、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快乐的成长并且了解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1.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室为主的,在新课改的提出下,不防偶尔将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让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变化。课堂教学地点移至教室外,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基础,再进行教学,同时确保课程进度不受其影响。课堂教学的地点不是随老师的意愿进行设定,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教学地点。比如说:三年级语文老师上到课文《金色的草地》可以带领学生们到草地上进行教学。
课堂语文教学地点的开放性是指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进行课堂地点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地点的改变是一时性的,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室的授课地点方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即老师摆脱传统的授课模式。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许多教师的讲述课程较为死板,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仅仅根据书本上的内容直接传授,很少去解释内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知识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师以上课就进入教学内容的教授,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跟进老师的讲课内容,导致学生不爱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先从学生们感性趣的事情作为切入点,再引申到课本内容,然后再进行课堂内容的讲授。例如:课文中《狮子和鹿》,老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关于狮子的谜语,叫学生们猜。或者是设置一个成语接龙游戏。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情境导入,应注意适当的把握,不能影响课程进度或者使课堂气氛过于活跃。
3.教学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对于世界还是处于一个认知的阶段。他们所接触的东西比较简单,需要通过学习和生活上的接触不断的积累常识。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一般来源于父母和老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不影响课程进度的情况下,讲述一些课外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开放性,即保证课程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课外知识的传授,令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事物,同时也可以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能积极认真的配合老师的讲课。
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小,认知能力较差,比较爱动,因此在教授课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方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制定教学方案的内容,同时应该以不影响课程进度为基本要求。将情境创设的方法带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一、导入: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师范读,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个故事,看看这篇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把掌声送给我。
2、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掌声里,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
3、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来信)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残疾儿童,板书:忧郁、自卑)。
2、这段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情)练读,指名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身患残疾的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不和同学接近,孤零零坐在教室一角!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三)精读第5自然段:
2、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学习跳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残疾,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现在的她多么自信,多么乐观。(指名回答并板书:开朗、自信)。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生齐读。
4、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分组读1、5两段。)。
5、现在的小英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同学们,是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给了她勇气,是掌声改变小英的生活。掌声居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当时的情景。
(四)体会掌声: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同学们一共给了小英几次掌声?请你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课件示句子:
(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1、体会第一次掌声。
1)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读2——4自然段,当老师请小英上讲台讲故事时,小英的表现是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课件示句子,同桌的同学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再读三句话,从我们填进括号的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小英怎样的心情?说你感受深的词语,同桌互说。指名说,补充。
4)引导理解:为什么低下头?(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自卑忧郁)。
小英愿意走上讲台讲故事吗?为什么?小英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小英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对小英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也走不到头。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小英终于站定了。
6)小英这时候太需要大家的掌声了,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指图)你们看,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小英说些什么呢?
小英,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小英你是我们的骄傲,勇敢地去讲吧!
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同学们给他的支持,给他的鼓励)板书:鼓励。
小英又会想些什么呢?(没有笑话我,鼓励、支持我,一定要讲好,不辜负。)。
2、体会第二次掌声。
1)课件示第二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3)在掌声中,她内心多么激动呀!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指图)你们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就在这节令小英终生难忘的演讲课上,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称赞,表达了对小英的爱,对残疾人的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读第4自然段。
3、再读小英的信: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看课件)小英从教室的.角落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同学们的搀扶下他走得越来越稳。
课件示信:她把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来,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4、情感深华:
1)指板书:对于小英来说掌声是鼓励、掌声是称赞,掌声还是什么?(关心、爱护、尊重、夸奖、爱)板书。
2)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小诗:课件,齐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出示句子: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听歌曲: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掌声响起来》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下,在歌词中,你听到最多的是哪两个词?(掌声爱)。
是呀,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孩子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生活中需要我们互相的帮助,我们渴望真诚的鼓励.送出你的掌声,你也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5)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
(五)总结。
1、你觉得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我们的掌声,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把掌声献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希望他们不要泄气,努力学习,成绩会进步。献给老师,感谢老师为我们辛苦的付出。
2、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应自卑,应该像小英那样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对别人应当尊重、关心、宽容、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六)实践活动:
给班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给予一次帮助。把爱转播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鼓励、肯定)开朗自卑自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2、体会夸父不畏困难、意志坚决的品质。
3、学会10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重点:熟练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难点:认字、识字。
关键: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识记生字。
课时:2课时。
教具:图片、相关课件等。
学具:教材等。
相关知识点:神话知识的了解。
教学突破点: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太阳图片和课后的一首诗:
说一说(1)太阳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夸父是什么样的人?
(2)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4、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读)。
(1)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
(2)指导朗读。
5、夸父最后追到太阳了吗?
三、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黑暗——光明寒冷——温暖。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借助生字表,同桌互相读,纠正字音。
3、把自己好的识记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4、出示生字:
夸、追、巨、暗、充、胃、且、尚。
(1)指名读一读。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3)组词。
5、指导书写:
夸、巨、胃。
三、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
(1)比一比,说一说。
(2)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光明——黑暗寒冷——温暖。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夸、追、巨、暗、充、胃、且、尚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九
1、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2、在师生互动,相互评价中,体验想象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习作的热情。
3、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手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1、激活思维,拓宽想象空间,通过出示孙悟空画面来引起学生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什么”“为什么变”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2、师生互动,探讨将故事说具体。通过讨论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来探讨怎样将“做什么”说具体,最后老师总结把“做什么”说具体的方法,学生写片段,提醒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怎么说就怎么写。
4、总结写法,明确要求。明确写作要求,布置将作文写完整。
三年级学生刚刚进入中段学习作文,在词语运用,叙述表达等方面还相对比较欠弱,具体表现为“眼中无物可写,口中无话可说”需要老师来开拓思维空间,进行引领练说,表达。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本单元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个主题编排。本次习作是写想象内容,围绕“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生大胆想象,不拘形式的表达中,体验想象的乐趣,在师生互动,相互评价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出示孙悟空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习作的素材。通过讨论交流的学习方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来探讨怎样将“做什么”说具体。
3、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探讨,学生领悟到把想象作文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讨论交流,相互评价来丰富课堂写作。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评价的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故事内容写具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的个性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同样的事看法也不同,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想象“变什么“时,要不加限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新课程倡导要重视评价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和评价学生作文时,考虑如何运用发展性的评价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会从简单到复杂地表达,将阅读的积累、生活经历、观察能力转化为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得与失,培养写作的灵感,使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
通过出示孙悟空画面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什么”“为什么变”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乐趣。教师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将想象的故事说具体,通过讨论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来探讨怎样将“做什么”说具体,最后老师总结把故事写具体的方法,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故事写得更生动,更具体。
组讨论交流,探究式学习。
多媒体课件。
目的: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发自由想象。
要求:在激励的语言中让更多的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方法:谈话引导。
过程:
相机板书:变什么。
为什么。
3、指名发言,广开言路,
评价语:
(1)(学生变成医生,发明“灵丹妙药”来治病救人。)你很有爱心;
(2)(学生变成树、河流,来美化环境)想法奇妙,很关注环境,不错!
(3)(学生变成美人鱼,在大海里畅游)真是美好的愿望!
(4)(学生变成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你有一颗想飞翔的心。
(5)(学生变成有超能力的科学家,去发明钻进人脑子里的机器人)你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
目的:通过讨论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方式来探讨怎样将“做什么”说具体。
要求:通过探讨,学生领悟到把想象作文写具体、生动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
方法:小组交流,探究学习,
过程:
1、同学们的梦想这么多,如果你真的变成了飞翔的小鸟,变成了救死扶伤的神医,变成了钻进人脑子里的机器人(根据学生的发言来说)你会具体做什么?板书:做什么(具体)。
2、四人小组交流具体做什么。
3、全班交流。(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老师提出要求:说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听的同学要仔细听,别人好在哪,不好在哪,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
学生评价:
学生甲:我觉得词语用得好,“生机勃勃”“造福人类”“越来越大”都用得很准确。
学生乙:还说了哈利波特说的话,
教师引导:那大家一起想象一下,这场魔雨使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加入变化后的情况描写,这段话就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了。
5、下面就请同学们将你刚才说的这段话写下来,在写的时候要注意(1)、用上我们平常积累的好词好句;(2)、过程要有条理;(3)、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6、学生写作。
6、全班交流(适当评价)。
目的: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重点地把作文写完整。
要求:学生独立构思,把重点放在如何把故事写清楚、写具体上。
方法:谈话引导。
看板书总结:同学们写了具体的做法来实现你们的梦想,那如果只写做什么,作文完整吗?还要写什么?还要把变什么和为什么变简略介绍,板书:(简略)这篇作文才完整。题目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写成“我会变……”(板书题目)也可以自己重新命题。下节课我们把这篇作文写完整,再进行修改。老师渴望尽快看到同学们的佳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的特点,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
阅读是现在读文教学中的一个主旋律,本课教学中,我也把朗读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从读中感悟”。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师在讲台上一句一句的讲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学生理解得彻底,一个重要的手段便是读。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读课文呢?”“我喜欢大声朗读!”“声情并茂,不错!”“我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读!”“一字不落,也不错!”“我喜欢默读!”“看得仔细,也很好!”“好那就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初读)学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那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除此之外你还读到了什么?”(再读)“作者是想给我们一个大体的介绍,我还知道了,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很好,那有谁能告诉我世界闻名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座桥十分的有名!”“哦?有这么多的桥,为什么这座石拱桥举世闻名呢?”(读一读,划一划)“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了。”“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时间和设计者,那么是否因为这是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而使它出名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请找出一些词语概括。”(再读此句)学生划出了“隋朝”、“已经有1400多年了”。“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二个词说明了赵州桥建造的什么特点?”
(教师出示句子填空)-----------------是赵州桥“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距今为止已经很久了”;“历史悠久”;“古老”;“年代久远”,我再请学生把这些词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顺性。然后全班评议决定使用年代久远(历史悠久)。这样边读边理解,层层深入,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
二、多种学习方式并存,自主选择。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我决定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同学们读课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们一定还有许多不同的理解课文的方法比如说:划重点词句,画画等!接下来就请你们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自已学习第二自然段!”“老师,我是用划重点词语的方法来学习的。我找到了‘赵州桥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些句子来说明赵州桥的结构。”“嗯,你找得真不错!还有同学用了别的方法吗?”“老师,我用了画图的方法。”“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吧!”“嗯,你画的赵州桥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不把这四个小桥洞画在一起呢?”“那样看起来就不舒服了!”“哦,原来赵州桥在设计时还体现了一种对称的美!同学们,你们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对称的物品呢?”“蝴蝶!”“不错!”“天平秤!”“你真聪明!”“人!”“对!我们生边其实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物品,希望我们同学以后能够多留心地来观察它们!”(至于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内容书上都写得较为清楚,所以我没有花大力气去讲,只作了简单的分析)。接下来,我请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作一个评价。学生的评价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仅仅指桥吗?”“我觉得设计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没有卡车、挖土机这些机器帮助,全都是靠当时的劳动人民自己的双手来建造的!”“嗯,听了你的介绍之后老师也十分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老师,我觉得古代的人很伟大也很聪明!”“嗯,老师也跟你有同感!”这时全班都有了共鸣,师生共同来探讨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从中体会我国悠久的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种学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方法,从课本当中去感悟更多,这才是最重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应该教给学生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一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个谜语谁能猜出答案啊?(课件出示谜语找生读谜语,知道“沙漠之舟”是指骆驼)。
师:同学们真聪明,是骆驼。(欣赏骆驼图片)。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骆驼的资料,有谁能为大家读一读啊?(课件出示骆驼资料找生读)。
师:有位粗心的商人丢失了他的“沙漠之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帮助商人“找骆驼”。
(板书“找骆驼”),指导读准轻声tuo。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捧起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有哪些角色,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另外在读的时候,画出不认识的生词。
2、读完了,老师想出些词语考考大家好不好?(课件出示词语)。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老师帮大家总结了一下(齐读):课文主要讲了一位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事。
二)明确学习要点。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骆驼的特点”
1、首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1-7自然段,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请画出。(划好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骆驼特点。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然后再说说骆驼的特点?(教师板书: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一颗牙)。
思考:“跛”什么意思?谁能为大家表演一下跛脚走路?
过渡:大家很好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第二个问题吧!
(二)探究“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
1、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介绍了老人是如何判定骆驼有这些特点的?(第10自然段)。
2、那么谁能说出这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不紧不慢地读)。
3、“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镇定,不慌不忙,很沉稳)。
4、现在就请大家自由读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读完后,请大家用画出老人看到了什么,通过看到的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5、在因为所以、的句式中,我们知道了因为(原因),所以(结果),这样的句子就叫做因果关系。6、总结骆驼特点和发现特点的原因7、老人为什么可以准确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课件总结)。
四、深入理解,解读推理。
(因为米和蜜终有流光的那一刻,沙漠里也不是处处都有叶子,只有脚印是持续存在的。)。
2、“果然”一词说明了什么?(商人通过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骆驼)。
五、小结延伸。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的新发现,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二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能在倾听和交流中选择“吸引人的地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3.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写完后同桌互相修改。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2.引导学生能通过一些表达方法具体地介绍景点的特点,习作语言规范、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法。
课型。
习作课。
教学准备。
课件,片段文章,自己去过的地方的照片或图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2.能在倾听和交流中选择“吸引人的地方”,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吸引人的地方”写下来。
1、出示课件,谈话引题。
2、课件出示小青蛙的邀请:请同学们给我当小导游,介绍一下风景优美的地方,或吸引你的地方吧!
3、板书课题:风景优美的地方。
3、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地方找出图片,根据图片说说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例如:
三峡风光:雄伟用一句诗形容:三峡天下雄。
黄山奇石:奇特用一句诗形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西湖美景:美丽用一句诗形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国酒门风光:壮观。
(学生在倾听、认同、发现、补充中,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交流,激发兴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你介绍的地方有趣吗?从哪里看出很吸引人?(景区名字来历、景物山清水秀、民俗风情、物产丰富、儿童乐园……)。
3、分享交流,增强自信。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你觉得你的好朋友说得精彩吗?他介绍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样吸引人?推荐(或自荐)你认为说得好的同学向大家展示展示。
4.铺垫过渡,由说到写。
(课件出示小青蛙的建议)小青蛙:大家刚才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地方,我真高兴!我建议你们写一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1)指导学生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掌握写作顺序。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师小结:地点的转移顺序,又叫空间顺序。我们写一个地方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师提出疑问:这次习作,我们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总结。
(教师适时板书:选择景点抓住特点依照顺序描述特点)。
(3)学生动笔习作,教师随堂关心和帮助学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按照我们掌握的习作方法,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写出来,一写为快吧!
风景优美的地方。
选择景点抓住特点。
依照顺序描述特点。
1.继续完成习作。
2.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修改,同桌互相修改。
3.评讲作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
学生: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
教师:准备好实物投影仪。
1、师:请同学们把上次交流的内容,按照习作要求,稍加整理,继续完成习作!
2、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3.展示欣赏,分享自信。
小伙伴青蛙:同学们写得可好了!小青蛙等得不耐烦了,谁充满信心地读一读?
(同桌交流读;发现补充读;抽生展示读;点拨欣赏读……)。
小伙伴青蛙:啊!这么多地方!这么吸引人!小青蛙太高兴了!我要记住大家介绍的好地方,到处去走一走,玩一玩,看一看。我要成为有见识的小青蛙。请同学们认真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吧。再见!
1.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
2.同桌互改。
3.学生展示自己修改好的作文。围绕“顺序抓特点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来评价。
4.学生再次修改习作,誊抄在作文本上。
课堂:誊写文章到《作文本》上。
课后:寻找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做好摘录。
风景优美的地方。
修改方法:按顺序-写清楚。
语言生动。
描写具体。
富有想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自能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古诗《咏柳》,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
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1.生自由朗读。
2.检查朗读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通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
4.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读懂的地方。
5.看来大家通过预习,都能自己理解词语跟句子的意思。学到这里,大家发现这棵柳树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树高、绿;枝多;叶细)。
6.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赞美、喜爱)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那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梳理疑问,重点问题再交流朗读)。
3.交流朗读:(主要运用课件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2)出示第二句诗课件,体会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觉得它的样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诗课件,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以及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齐读全诗。
5.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四、想象意境,熟读成诵——欣赏美。
1.学生闭目想象意境。后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再指名描绘意境。
2.出示本诗配歌课件,让学生欣赏诗境的美。
3.吟诵本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4.学生吟诗,背诗,互相评价。
五、选读诗歌,拓展思维——丰富美。
1.大家吟诗的时候多投入啊,可见这一首诗写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读一些这样的好诗呢?
2.课件出示与本诗相关的几首古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学了这首诗后,你回去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可找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来朗诵;可画一幅春天的画,可以《咏柳》为题写一篇作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
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课件出示:点击请你欣赏)。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课件出示:点击简介)。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课件出示:点击课文朗读)。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课件出示:点击自学提示)。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课件出示:点击课文分析)。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3、“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4、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7、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
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来?
五、作业:熟读课文第二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4段,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第4自然段,领会课文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自由朗读第三段。
1、思考并讨论:
(1)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句在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出桥的美观的?
(1)课文中写了大桥哪一部分的美观,它是怎么写的?指名读有关句子。
(2)“似乎”是什么意思?用“似乎”口头造句。
3、分析句子。
用投影出示句子: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
(1)齐读投影上的句子。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2)如果把最后一句调到前面去,请同学读一读是否可以?这里的写作手法是。
“先总后分”
4、作者写赵州桥的美观,为什么只写了桥面两侧石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练习背诵第3段。
三、讲读第四段。
赵州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精致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1、齐读第4段。
思考讨论: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小结:这一段是课文的总结,告诉我们赵州桥是我国的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四、齐读全文。
五、归纳板书内容,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六、除了赵州桥外,你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
七、启发学生思维,谈谈学习的感想。
师: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许多许多闻名世界的建筑物。对此,你们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八、作业:
1、用“设计”、“似乎”书面造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五
本课是利用学校标牌识字。教材分三部分:第1部分是列出10个标牌,通过识带注音的10个标牌,引导学生识身边的字,使识教材上的字与在生活中识字结合起来。第2部分是列出本课要认、要写的字,掌握新笔画“”。第3部分是组词练习,以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设计理念。
利用多种形式认字,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认字任务。发挥学生的天性,用眼看,用脑想,让学生在自主的发现中,掌握每个字的书写要领,尝试独立写字,提高写字能力。借助本课教材的编排内容,引导学生多从生活中识字,树立“身边处处学语文”的大语文观。
教学目标。
1、认识学校标牌中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电、长、办、公”等5个生字,并会用这些生字组词。认识基本笔画“”。
3、引导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把要求会写的5个生字书写得正确、规范。
难点:会给本课的生字组词。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你们入学到现在,学校的环境你们都熟悉了吗?学校里的标牌你仔细看过吗?你能认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一认。(板书课题。)。
二、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老师今天把学校里的标牌都拿来了,它就在我们的课本里。请同学们把书翻至58页,大家认识上面的汉字吗?自己读一读吧。
2、如果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选择识字方法。)。
3、请借助拼音读给同伴听。
4、纸牌游戏。
同桌拿出手中的卡片,互相读对方手中的卡片。
5、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8个字,做抢认游戏,看谁认得准、认得快。
三、练习用生字组词。
1、(出示生字)大家看这些字,你们还在哪见过这些字?
2、强调多音字“长”“少”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读音。
出示“长大”“长城”;“少年”“多少”。
四、学写字。
1、写“电”字。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字形。
(2)找出这个字的主笔、关键笔画。
(3)教师范写。着重突出“”的写法。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5)展示、评议。
(6)根据评议,学生规范地在田字格中再写1个“电”字。
2.写“长”字。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让学生摆“生字巧巧板”。(把“长”字的笔画摆到田字格里。)。
(2)认识新笔画“”,教师注意强调“”的写法。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生字。
(4)展示,评议。
(5)评议后学生再写3个。
3.写“办”字。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记忆生字。(“力——办”)。
(2)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练写。
(3)展示,评议。
(4)评议后学生再写3个。
4.写“公”字。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说说这个字中有没有认识的部分,八字头应该怎样写?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教师范写,注意强调基本笔画“”的写法。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4)展示、评议。
(5)评议后学生在田字格中规范地再写3个。
5.写“少”字。
(1)出示生字,认真观察。让学生自己说说想怎样学习这个字。
引导学生通过“小”来学习“少”,区分这两个字的不同点,强调撇是斜长撇,要写得舒展。
(2)请学生到黑板上写这个字。
(3)学生评议。
(4)评议后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五、练习巩固。
1.连线。
把标牌读出来并和处所图连线。
2.听写本课的生字。
六、在《写字》书中的田字格中书写生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六
1.了解爱迪生爱科学,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后来成为世界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世界闻名、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不懈”等词语;会用“节省、顽强、合适”造句;了解句与句的关系。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爱迪生进行实验的故事。
1.通过重点词、句、段,体会爱迪生热爱科学、不懈努力的精神。
2.了解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弄清叙述层次。
(一)复习生字词。
垃圾瓶瓶罐罐燃烧聋瞎。
省吃俭用顽强合适价钱便宜。
(二)教学另一部分生字词。
爱迪生做实验,要用上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如:
磷(lin)是一种非常容易燃烧的化学物品。
(三)继续学习课文。
第2、3自然段。
1.12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卖报。卖完了报,他做什么?请你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这一自然段中,什么是你没有想到的,使你很感动?(12岁的报童卖完报,想尽办法在火车里做实验。)。
5.后来,车长又为什么把他赶走了,而且还打聋了他的耳朵?
当车长把爱迪生那些心爱的瓶瓶罐罐、化学药品扔到车外时,他会怎么样?
6.这两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小结: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着了火,被车长赶走了。
(四)继续学习课文。
指点:这一段开头第1句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3.齐读第一句。第2、3、4句各指名一人读,以弄清段落中句与句的关系。
4.这一段的内容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指点:这就是“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作者把这一句概括全段内容的话,写在全段的开头,我们一看就明白了。
第5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从上一段学习的内容,我们一看就明白,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3.指点:写的是“爱迪生试制电灯”。这一内容也是用一句话写在段落的开头。
4.谁能根据全段的内容具体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5.提示:这一段中的“常常”“实在”“不懈”“终于”这些词语告诉我们什么?(不懈:即不放松。)。
6.齐读全段,突出上面这些词句。
7.结合教学“躺”,发准后鼻音;突出字形教学,写好“身”最后一笔。
教学“供”(gong),就是“给”的意思。组词:供给、供应、供不应求、供销。
8.现在看看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第1句):总的说爱迪生试制电灯。
第二层(第2、3句):说爱迪生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废寝忘食地做实验。
第三层(第4句):说他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最后一段。
1.上课一开始,我们说爱迪生是“发明大王”,这是为什么呢?读了最后一段就明白了。
2.齐读。
(五)复述课文。
各自准备,从第3、4、5自然段中择其一段,讲讲爱迪生怎么热爱科学,刻苦钻研。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1.造句:节省顽强合适。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七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五册的第一课,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二课时。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学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时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课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巧用体验移情朗读。
朗读是任何一门语言课都非常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它是任何一个没有语言障碍的人都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堂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因此,培养学生通过朗读形成一定的语感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加上生活区域与时空和课文所写的内容有差距,因此对课文所写内容没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读起来感情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如何引导呢?看到一名学生带来的一套白族服装,我灵机一动,马上在她耳边耳语了一番,请她套上这套服装。当她再次出现在全班同学面前时,立刻传来一片赞叹声,我看到,自豪与喜悦也漾在了她的脸上。我马上提议:“你能用现在的心情来朗读课文的片断吗?”她有了新的朗读体会,果然读得声情并茂。接着,我又让在坐的全体同学用刚才发自内心的赞叹体验来朗读课文,他们也读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八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修筑的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它表明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聪明能干、有能力、有志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设计简单的教学程序。
二、以老师之情拨动学生之情。
虽然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例如结合收集的资料:比欧洲同类的设计早七百年,并经受住了洪水、地震、风雨和使用的考验,至今仍然雄姿不减当年,体会它的坚固,感受它的“世界闻名”。我告诉他们一个数字往往胜过千言万语,从“1400多年”、“五十多米长”,“九米多宽”中体会这些数字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赵州桥的坚固雄伟。抓住关键词“抵”、“回首遥望”,做动作体会桥的图案的传神。最后我让学生利用不同形式读赵州桥精美的段落……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
三、用多媒体突破难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效果显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十九
时光飞逝,日月交替,转眼之间,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一学期,虽然工作忙碌,但我觉得却很充实。为让明天的工作更精彩,收获更多,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与大家来共同分享我的快乐、成长与烦恼。
一、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训练。
首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学校组织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与此同时,积极投入科研课改的实验之中,进行大胆的实验研究,并利用课余虚心向同行请教,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上好每一节课,及时反思,撰写教学点滴与通年级老师共享,从而不断为自己的教学水平“充电”。
二、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朗读训练。三年级的孩子,朗读训练是一个转折。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最为重要的,在课堂上我经常设立各种各样的读书比赛,小组读、男女读、指名读、教读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其次,我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能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积累语言,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三、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节课根据每个小组组员的表现,在上课的纪律,积级举手回答问题和朗读课文等方面进行评比,那个小组做得好的,就在评比栏上加一分。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上课纪律良好。
2、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年级是学生习作是一大难点。首先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从学生喜欢的作文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其次,开展读书活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进行词句积累的评比;特别进行读书小报比赛,开展读书小故事竞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增加,习作能力也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开展。
三年级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和速度十分不同,这样在学习中难免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对于接受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要适当给他们增加学习的难度,对于那些在学习上暂时还有困难得学生老师要及时给与帮助,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相对而言,课堂中对优生的关注度更高,对于后进生没有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以后还要在课堂中多关注这样的孩子。
2、学生练习习作的差异较大大。学生虽然对习作有兴趣,可少数学生还是无从下笔,或者不能把一件事,一个片段写详实,说明练习还应该加强一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严格要求自己,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兢兢业业的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争取成为一名更优秀的语文老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二十
二、读议第一段:
(1).演示课件,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飞机。
2.介绍飞机的用途。
(2).出示幻灯飞机内容:试着读出感受。
(3).指名读评议体会。
(4).造句:“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三、读议第二段:
(1).演示课件,航天飞机飞过:
1.请同学们观察航天飞机。
2.说话练习:描绘航天飞机的样子。
(2).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
(3).男、女生再读。
四、写作:
(1).思考:还想了解航天飞机的什么知识?
(2).回忆: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上网:筛选的网页,解决问题。
(4).汇报:自己搜集的资料。
(5).结合课文、网页、资料介绍航天飞机。
五、结束语:
谢谢同学们,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簇簇想象的火焰,看到了一个个未来的航天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