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 道德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一
党的群众路线是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历史经验证明,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发扬优良作风,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党员群众不令而从。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是保持党群血肉联系的基本保障。
党员干部作风决定党群关系。
党员干部优良作风,历史上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内容。落实到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今天,核心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程度,直接决定党群关系紧密程度。
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党群就会密切鱼水关系。坚持为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行为准则,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群众基础就会越来越牢固。坚持务实,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兼听则明作为工作方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落实下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关注的、身边的事情做起,解决实际问题,办好每件实事,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命活力就会越来越强。坚持清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处理部门局部利益、地方保护利益、干部个人利益的第一选择,把群众方便不方便、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受益不受益作为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成功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发展环境,让“老虎苍蝇”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让为民务实清廉不断发扬光大,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经得起任何大风大浪的严峻考验。
党员干部偏离为民务实清廉,党群就会变成油水关系。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民务实清廉”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命线,执行群众路线的保障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总体保持了血肉联系。但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严重。有些党员干部说的是官话套话,与群众唠不到一块;做的是表面文章,与群众联不到一块;爱的是“政绩工程”,与群众干不到一块;求的是个人享乐,与群众走不到一块;好的是高档名牌,与群众想不到一块,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正在把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群鱼水相亲的紧密联系,变成油水不溶的漂浮关系,动摇着党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
党员干部背离为民务实清廉,党群可能变成水火关系。人民群众是水,党是舟,党群关系决定载舟覆舟。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的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群鱼水相亲。多数党员干部牢记公仆身份,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为群众办了大量好事实事。但是,党员干部中确实滋生了数量不可忽视的“老虎、苍蝇”,他们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生活奢华、骄奢淫逸,设置壁垒、与民争利,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走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反面。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包括城管执法引发的群体事件启示我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形同导火索,落在社会复杂因素的干柴上,极易引发群体事件和暴力事件;党员干部及其领导下的部门和单位,如果背离为民务实清廉,就可能把那里鱼水相亲的党群关系,变成互相冲突的水火关系。
党员干部观念影响工作作风。
坚持群众路线,关键是坚定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始终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时刻不忘“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强调:“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复杂深刻的历史变化,党员干部今天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正确理解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基石。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有些党员干部思想上把部门局部利益、地方保护利益、上级意志利益当作党的利益,割裂党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的雷人质问,典型的反映了党群关系、党群利益方面的错误认识,成为一些地方和单位建设为民务实清廉作风的思想障碍。党的利益与群众利益的高度统一,是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内在基础,在这一点上认识模糊,忘记权从哪里来,利益为谁谋,就会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树起隔离墙,形成隔离带。克服党群利益关系上的模糊认识,才能深刻理解“一切为了群众”的本质,把群众路线走到基层群众的心坎上。
正确处理权力威力与人格魅力的关系。权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授权基础。但是,有些党员干部过于迷信党政权力的威严,忽视人格魅力的影响,一级讲给一级听,一级命令一级干,很多工作停留在文件里和会议桌上。在基层工作时曾经说过:“要群众信任,绝不仅仅靠权力,更主要的是靠你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靠你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只有权力的权威,没有人格魅力支撑,缺乏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率先垂范,改革攻坚的任务目标就要落空。正确处理权力权威与人格魅力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把群众路线落到改革攻坚的点子上。
正确对待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的关系。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的纪律之一,党政各级组织工作目标与群众根本利益完全一致,党员干部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必然要求一致。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多元的利益关系,多样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存在,难免导致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矛盾现象。有些党员干部认为手中的权力来自上级任命,只对上级负责,不管群众利益:对上,阿谀奉承,惟命是从,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风气;对下,飞扬跋扈,打击压制,让群众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风气买单,不仅伤了群众的心,疏远了群众的感情,而且误了群众的事,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的关系,找准上级要求与群众意愿的结合点,才能把群众路线带到上下一致的新境界。
构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改革开放克难攻坚时期,同步构建起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举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
教育提素质。群众路线教育需要两手硬:一手是为民务实清廉教育过硬,营造不想脱离群众的思想氛围。组织党员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净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风气,增强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一手抓工作能力培养,增长密切群众的过硬本领,提高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求同存异谋发展的协调能力;提高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上级意见与群众愿望相结合的沟通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运用信息网络、引导网络舆情、维护和谐稳定的处置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建设优良作风武装、人格魅力保障、工作能力支撑、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的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坚持群众路线的组织基础。
监督强制约。发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一靠党员干部自律,积极主动地投身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二靠加强监督,增强他律的力度和效果。加强党内监督,强化上级对下级、纪检机关对干部的效能监督和廉政监督;完善体制监督,强化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机关依法监督;支持社会监督,鼓励工会等群众团体发挥监督职能,接受群众监督,支持、拓宽媒体监督渠道,完善让党员干部不敢脱离群众的制约基础。
制度促规范。党在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已经建立比较系统的制度规定。全面改革攻坚的新形势,群众路线教育的新经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等已有的制度,创新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运行机制,废止不适用的制度,结合工作需要制定保障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厉行节约的新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健全制度规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创新坚持群众路线的体制机制基础。
惩处保纯洁。党内四风,已经成为遮蔽群众路线光芒的“云雾霾”。腐败现象,“老虎苍蝇”,更是败坏党群血肉联系的“隔离墙”。扫除“四风”与打“老虎苍蝇”并举,严究四风,优化党的作风,严惩腐败分子,净化党的肌体,做到风必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依法治国的法治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二
性道德是社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明社会中的基本规范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性行为和性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理解和遵守性道德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多年来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使我对性道德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从性道德的定义、重要性、性教育、性别平等和自尊自爱五个方面,来探讨性道德的一些具体体会。
首先,性道德是指一个人对性行为和性观念持有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规范。它涉及到个人的性行为、性伦理、性权利、性教育等方面。性道德的核心是尊重他人、自我约束和负责任的行为。个人的性行为应当建立在自愿、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得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性观念方面,人们应当摒弃性别歧视、压抑和狭隘的观念,理解性是自然的、正常的,予以尊重。
其次,性道德在社会伦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个人角度来看,遵守性道德可以保证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性行为如果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就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如性病传播、意外怀孕、心理困扰等。从社会角度来看,性道德的遵守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尊重他人的性权利、拒绝性别歧视等行为可以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性教育是培养正确性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校园和家庭中,教育部门和家长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性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道德。性教育应当全面、客观、科学,注重个体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学生应当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陷入不适当的性行为,学会拒绝性骚扰和性侵害。只有通过系统的性教育,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性观念,并且提高他们在面对性道德问题时的自我约束能力。
第四,性别平等是性道德的重要原则之一。在现代社会,男女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不应受到性别歧视。性别平等不仅涉及到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包括了每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我们应当摒弃一切对性别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实现性别平等的最终目标。男女应当在性行为中持有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自愿地参与其中,并且没有任何强制和限制。
最后,自尊自爱是正确对待性道德的基础。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自尊心和自爱心,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尊自爱,才能正确对待他人,在性行为中不受外界压力和刺激的干扰。人们应当学会拒绝不适当的性要求,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让自己在性道德的问题上迷失自己。
综上所述,性道德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人应当遵守性道德,尊重他人的性权益,摒弃性别歧视,自尊自爱,正确对待性行为。教育部门和家长应当加强性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准则。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实现性道德的最终目标。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三
人类的道德善行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道德善心的实践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且也能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以下是我对道德善心得的一些体会和观点。
首先,道德善心激发了我们内心最纯净、最发自内心的善意。每当我遇到别人处于困境之中,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帮助他们。这种愿望并不仅仅源于责任感,更多地是来自于真心希望看到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这种善意之心可以驱使我们付出行动和努力,去关心、帮助他人。我相信,这种道德善心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其次,道德善心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反馈。当我们将善意投射到他人身上时,我们会感受到反馈的回暖。这种反馈不仅仅是他人对我们付出的回报,更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愉悦。不论是帮助一个陷入困境的朋友度过难关,还是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些反馈都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和自豪。这种正向的循环能够激励我们持续地从事善行,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和谐。
第三,道德善心是我们成为更好人的关键。人类的基本本性是有道德善良的,而善心的实践有助于我们发挥这种本性。通过关心他人和乐于助人,我们不仅能够改善他人的生活,而且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品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和理解,更加乐观和慈善。通过不断地实践善心,我们逐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也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第四,道德善心的实践能够改变社会现状和解决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人们的自私和利己主义行为。然而,通过善心的实践,我们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例如,在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心思去关心和栽培学生,会培养出更多有爱心和正能量的未来领导者。而在环境保护方面,大力普及节能减排的观念和方法,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这些都是道德善心的实践为社会积极变革所做贡献的具体体现。
最后,道德善心的实践在个体层面上能够带来平衡和幸福。当我们关心他人并善待他人时,我们为自己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这种环境固然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心态平和,同时也会为我们自身带来更多的积极能量和幸福感。由此可见,道德善心的实践不仅仅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综上所述,道德善心是我们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和追求的品质。从善待他人和乐于助人中找到内心最真挚的善意,我们不仅能够体会到社会的反馈回报,也能够逐渐提升自己的品质,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和谐与进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能力改变社会现状并解决问题,并为自己的平衡和幸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带着道德善心行善,我们成为他人和社会的福音,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四
道德书是许多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读物,它们可以引导我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类。在读完一本道德书后,我们不仅会对人生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会获得许多新的想法和体验。本文将分享我在读道德书中得到的体会和感悟,让读者与我一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段:自我认知。
在读道德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发掘了自己的优点,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我意识到自己有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潜力,并开始思考如何去实现它。通过道德书的指导,我深入思考了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第三段:深化理解。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吸收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读道德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到了一些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含义和作用。例如,道德必须是永恒不变的,我们需要坚持真理、公正和道德高尚的价值观。另外,我也意识到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基石。
第四段:实践探索。
纸上谈兵毕竟无法实践验证,因此,我在读道德书的同时,还勇于实践并不断探索。我尝试着将读书带给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积极践行,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这样不断的实践,不仅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是对道德自我约束和提升的最好方式。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读道德书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悟出一些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并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道德书的阅读不应该停留在纸面上,它应该是我们生命中一种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书吧,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五
夫中华之才,博大渊源,唯老庄、孔孟为尊,老庄予人智慧,孔孟教人仁德。且智且仁者国之所需,民之所敬,可用之材也。是以有志之士当奋发向上,智仁兼修,从道儒两家汲取养分,提升自我。
近日以来再读《道德经》,感触颇多。也许是年龄的增长,亦或是阅历的增多,较之十多年前中学时代的我读《道德经》,更加多了一份深刻的悟道。没有往日青春年少的戾气,更多的是祥和稳重的心境去体会《道德经》中“道”的智慧。道家之学智慧无穷,每句话都有很深刻的哲理,不是我们聊聊数语可以尽数表达清楚。我也只能是管中窥豹,就其一斑而妄谈自己的感悟了。
《道德经》的思想核心在于一个“道”字,被认为是万物的根源,事理的本相。“水”的特征是最能用来比喻“道”的东西,所以为人处事最高的能耐应该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水有“七善”的大智慧可以引领着我们找到处世的好方法。所谓“七善”乃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乃是水能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水总是往下流,从来不违背这样的原则,并能擅长选择到好的去处来坚持这样的原则。做人也是应当像水一样坚持原则不动摇,但是又不是一味的硬扛来坚持原则,而是擅长巧妙的选择方法来达到坚持原则的目的,懂得刚柔并用,巧妙的达到目的。
“心善渊”是指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水的表面可以风平浪静,里面却可以深不可测。人的心境也应当像水的这一特性一样,心若止水,不表露自己的意向和情感,不要把不良情绪和错误想法唐突的传递给别人。正是人们常说的喜怒哀乐不行于色。喜怒形于色的人容易被人看到更多缺点,被别人疏远,不利于团结他人,所以人们应该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稳重处事。
“与善仁”讲究的是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为人当如同水润泽万物,懂得爱护他人,恩泽他人,于人谦和相处。这样的人才有亲和力、向心力。行大道者需懂得利天下。
“言善信”意指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为人当随和温润如水,在圆的地方能旋转,在方形的地方能转折,这样才能容易与人相处,容易被别人接纳。棱角分明,不懂变通只会和周围格格不入,不会得到别人的欢喜亲信,也就会增加自己处理办事的难度了。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正善治”是指能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水自己本身是很清澈的事物,也能洗涤各种污秽的东西。做人不能仅仅是自己品行端正就可以了,还要可以为他人去处污秽,作为他人的看清事物高低好坏的准则。懂得用自己的清澈去容纳污秽,再消除污秽,这才是大本事,才能把自己管理的范围治理得很好。而自命清高,与污秽格格不入者只能是自己小范围清高了,但是不能改变周围的状况。为人领导者更加要明白正善治的道理才是。
“事善能”要求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任何东西在水面上都能显出形状,水不会特意要求什么样的形象。水不去选择只是因为其适应能力很强,怎么变化都可以。为人也应该是适应能力很强才对,不能总是要求外部事物来符合自己要求。这样的人处理事物的能力才能很强,能处理各种各样的困难,处处适用,受人欢迎。
“动善时”为冬凝春冰,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水到冬天就凝固,春天就融化,该干涸的时候干涸,该洪水发泄的时候就洪水,懂得审时度势。做人处事何处不需要能够把握时机,善于等待合适时候呢。同样的事情不同时候做,结果就是不一样的。善用形势着乃是真正懂得事物规律的人。
水的七善也就是无往而不利的境界。“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与万物不相争,才不会引来责怪和他人的敌对。与其说不争,不如说”以不争为争”,表面上不与人争,但是最后整个大势依然往你意愿的方向发展,同时不会忤逆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智慧宝库,我们作为年青的一代应当积极去获得祖先留下的智慧,把自己打造成有远见,明大势,懂人文素养的高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贡献更多、更有力的能量,才能行大道,为他人谋大福利。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六
道德善心是指人们对于他人的关心和乐于助人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善心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能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深深体会到道德善心的重要性和价值,下面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
第二段:对他人关心的重要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困难和挫折。而当我们处于困境中时,一份来自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往往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力量和激励。曾经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了车辆故障,那个时候我正处于陌生的城市,对于修车一窍不通。正当我有点坐立不安的时候,一位陌生人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并主动为我提供帮助。最终他帮助我解决了问题,并且告诉我维修车的相关知识。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人的善心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三段:乐于助人的责任感。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有义务去帮助他人。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助与合作。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时,如果能主动伸出援手,必将使对方受益,也会给自己带来内心的满足感。我曾经参加过一个义工活动,在孤儿院里,我们为孩子们表演节目,还带去了一些礼物。在与这些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乐于助人的快乐和责任感。看到他们的笑容和快乐,我内心充满了满足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持续做好事的决心。
道德善心不仅对于他人有益,对于个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从事乐于助人的行为不仅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还能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当我们以帮助他人为出发点时,心态会更加积极向上,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因此,道德善心不仅带给他人幸福,也带给了自己心灵的愉悦。
道德善心是每个人都可以付出的。无论是捐款、义工活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等等,都是我们可以行动起来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帮助老人过马路、主动给同学讲解知识、和同事分享工作的经验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传递爱与关怀,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总结:
通过对道德善心的思考和亲身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道德善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行动,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幸福的社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善心去感染他人,用具体的行动去实现这样一个美好愿景。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七
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介绍道德善心的含义和重要性(200字)。
道德善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善良、关心和体谅。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道德善心愈发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道德善心表现在我们乐于助人、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等等方面,它不仅能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也能够让社会更加和谐。因此,培养和践行道德善心事关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幸福和稳定。
第二段:道德善心的教育与培养(200字)。
培养道德善心首先需要从小开始,家庭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并通过言传身教将善良、正直、宽容等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同时,学校也是培养道德善心的关键场所。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使学生们养成善良行为的习惯。此外,社会也承担着培养道德善心的责任。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等都为人们提供了实践善心的机会,通过参与其中,人们更能够体验到善良的力量及其对他人和自身的影响。
第三段:道德善心的价值与影响(200字)。
道德善心的价值无法估量。它不仅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能够使个体获得心灵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团队合作中,有道德善心的人能够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并主动帮助和支持他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工作的效率。同时,道德善心也会影响他人,传递正能量。无论是在工作中、生活中还是社交中,善良的行为都能够感染和激励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第四段:践行道德善心的困难与挑战(300字)。
然而,践行道德善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利益诱惑,很容易陷入道德选择的困扰。例如,一些商业活动中的不诚信行为、暴力事件中的冷漠无视等都是注意争议的案例。其次,践行道德善心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而很多人习惯于追求快乐和自身利益,缺乏耐心和付出。最后,道德善心常常需要在面对各种不公正和不公平情况时保持积极的心态,这也是一项挑战。
第五段:激励与倡导道德善心的建议(300字)。
为了激励和倡导更多的人践行道德善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部门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和家庭环境的改善,培养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媒体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积极报道和宣传道德善行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引导群众向道德善心看齐。最后,政府和社会可以加大对道德善心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建立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践行道德善行的人提供合理的回报和保障。
总结:道德善心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动力。为了培养和践行道德善心,我们需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角度出发,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道德善心的行列中来。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九
现实的社会也许是一片黑暗,那么我祈祷,现实的人们不久也会返璞归真;高尚的人们也许是黑暗中唯一发光的皎皎圆月,那么我祈祷,微弱的月光快快变成耀眼的日光。
儿时的我一无所知:不懂政治——那是一门高深的学科;不了解社会——也许是一种邪恶的东西;不知道“活雷锋”是什么——看似遥不可及。这是天真无邪的我。终于接触了政治,终于了解了社会,终于知道了、看到了几个“活雷锋”。这时,我早已恨透了现实社会。还好,虽然内心深处已被蒙上了一层灰,但是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挡住了,这是我的一次奇想——道德与现实可以并存。
你一定觉得很好笑。不会的,你听我慢慢道来。
现实,是一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时人们所产生的观念,也就是在待人处事时,发生争议时,有很好的职场经验得出的应变能力。他们不再像儿时的天真,但他们也许是变得成熟了,而并非“没有道德”。可是,有些人可就“现实”得过头咯。拎起大包小包往领导家一坐,一面点头哈腰、低三下四,一面“含蓄”地说明了事情来由,“您看……”“好好……”这不是现实,而是假丑恶的表现。
而道德,是指品德高尚。如果一个人很现实,那就并不代表他没有道德。一个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昆明女子,得知宁夏一个重患小孩想吃石榴(宁夏一带不盛产石榴),毫不犹豫地将一箱石榴空运过去。他的乐于助人值得我们学习,这位女子虽不是天真的小女孩,他在社会中“身经百战,久经沙场”,可以说她是一个现实的人,但他依然保留着道德与人的本性“真善美”,这是难得可贵的。
希望社会上有更多“活雷锋”!
如果你已不再天真,没关系,你只要还有道德,也可以让这个社会千姿百态…。
教师职业道德心得体会篇十
这几日又将《道德经》反复观看数次,觉其精妙之处堪称一绝。《道德经》乃春秋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80年,曾经官拜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是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上清真人”“太上老君”。
《道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道经”,下部分则为“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该书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自然之灾祥、国政之兴衰、植物之枯荣、动物之寿天、家道之祸福以及内圣外王之道、强兵攻战之术、富国安民之法。因此,《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老子更是被奉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德经》之上篇“道经”开头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在这里,老子破天荒的提出“道”这个概念,他认为“道”即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也可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道”分有形、无形两种端别。无形,乃天地浑浊初分之元气。有形,则为宇宙众生万物产生之命脉。“无,观于妙。有,观于端。”宇宙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的。“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是不可以用语言说明的,而是非常精深奥妙,这就需要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
《道德经》下篇“德经”则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也。”老子在这里说,“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无德”。“道”和“德”不可分开,但是又有所区别。“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此乃孔德。“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此乃常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此乃玄德。此三德“孔德”“常德”“玄德”当归属于“上德”,其合乎与“道”。
阅以其书,“目”“心”“胸”顿然大开,使人神清气爽,居于“道”“德”之上,忽觉尘世之“恶”“卑”“贱”如泡沫幻影,名利随之,感受于天地正气浑然。万望各位朋友随缘一看,增识广知,无弊于己。其,鄙人已阅过数几十遍,其之不烦、不厌,常观至半径,大呼过瘾!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