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通用1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一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口算题。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8—9页,然后试着算一算:6+9=7+4=6+8=。
15-9=13-9=12-9=14-9=16-9=。
教学内容:第8—10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1)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3)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5)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作业设计:
l.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二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三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结论: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四
1.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
1.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2.2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数的组成来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众多算法中择优来学,达到能熟练应用。
教学工具。
情境图、多媒体课件、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图填数。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第一节加法。
一、感知“加法”的含义。
1、出示课件:动画演示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的过程。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小丑一手拿着3个红气球,一手拿着1个蓝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2、在操作中感知加法。
摆一摆。
师:请你拿出3朵红花,再拿出1朵黄花,合起来是4朵小花。
师:你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加上手势,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引导学生交流,培养交流的意识。
二、学习“减法”算式。
1、师:把3个红气球与1个蓝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把3朵红花和1朵黄花合起来,求一共几朵花?都可以用加法计算。
2、师:认识“+”: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师在3和1之间板书“+”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3、读加法算式(板书读法)。
(1)3+1=4读作:3加1等于4。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出数的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认识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巩固提高。
2、练习五1题。
3、其它一些有关本课的练习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含义和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体会到了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本节课学的是数学计算里最简单的,是计算数的基础,同学们课后要多做练习,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基础。你们在课堂上表现得都很棒,老师希望你们保持这种学习状态,扎扎实实的学好知识,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板书。
第5节加法。
加法的含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用加法计算。
3+1=4读作:3加1等于4。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五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页例3、例4,练习十六9---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过程,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3、能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和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什么叫做方程?(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2、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使方程两边左右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加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的大小不变。
4、出示例3学生交流。
5、出示例4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出知识。
1、出示: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题过程。
解:设现在平均每小时走了x千米。
2.5x=3.83。
2.5x2.5=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千米?
2、提出问题。
这是我们熟悉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我们解题的一种方法。请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主梳理有关代数的知识。
三、分析知识建立联系。
(一)学生汇报各类知识。
小组汇报知识,要求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汇报,边汇报教师边完善,同时进行板书。
(二)解方程与方程的解。
1、具体知识。
4.56是方程的解,而求这个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方程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补充提问:能举几个是方程的式子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七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辨认前后、上下、左右方位。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高兴的说:喜欢。
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好吗?(好)。
(板书: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把你的手放在鼻子上,老师说哪你就指哪,请注意听。
准备: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指眼睛、鼻子、头发、脸蛋。
(同学们真棒,都指对了,反映很快。)。
二、游戏中,体验左右。
1.谁还想继续玩?现在,老师要增加点难度,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指左眼,指右耳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增加了左右(板书:左右)。
(真是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2.师小结:这个方法真好。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打个招呼,再伸出你的左手来,摸摸你可爱的小鼻子。
学生会发现:左腿、右腿;左胳膊、右胳膊;左眼、右眼等。可以引导他们边找边做动作:踢踢左腿,再踢踢右腿;伸伸左胳膊,再伸伸右胳膊,,,,)。
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刚才说的这几对好朋友,都是一左一右的。这次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左手的这边就是左边。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的知识。你能说说吗?
3.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摸右耳朵,右手摸摸左耳朵,双手拍拍放下来;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两下,双脚一起跺两下。
5.听口令,摆文具。(师生同时摆)。
数学书摆中间,橡皮摆在书的左边,文具盒摆在书的右边。
师:怎么我的文具盒在这边,而你们的在那边?
师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面一致了。(生也向后转,体会相对性。)。
三、利用左右,认识同学。
1.师:谁能给老师介绍一下自己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呢?(生介绍)。
2.师:在我们的教室里,坐在最左边的同学举起左手,坐在最右边的同学举起右手。从左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从右边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师指着说)下面我们来玩“猜同学”的游戏。从左边数第二排,从前边数的第5个同学。从右边数第三排,从后边数的第2个同学。请学生上前说。
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
(请坐。小朋友们做得真棒,反应很快。)。
五、认识前后、上下。
1、认识前后。
小朋友们有没注意听,我们刚才的活动中除了左右之外还用到了什么方位?
2、认识上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除了前后、左右之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什么方位?(做出指上指下的动作)生:上、下(板书:上下)。
(真是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孩子)我们再一起指一下上,再指一下下;指上、下、前、后、左、右。
六、游戏巩固新知。
1.现在,上下、前后、左右你都能分清吗?好,试试看。
师找一名同学示范一下(师生面对面站,师先说。拍手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反正正、石头、剪刀、布”然后生说。)。
师:大家学会了吗?同桌之间试一试。
3.小动物排队:
4、水果排排坐。
5、住在最下。
面,是第__层.第。
2层住的是____。
_,它在_____。
的上面,____的。
下面.第3层呢?_。
__。
6、森林运动会:加油!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我的前面有谁?我的后面有谁?
谁得了第一?
7、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
在()号车的后面。
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在()号的前面。
8、上山时,谁在前?谁在后?
结果呢?
9、从左数是第()个。
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10、练一练: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
一共有()辆车。
11、涂一涂。
将最左边的圆涂上红色。
将最右边的圆涂上蓝色。
将最中间的圆涂上绿色。
将从左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黄色。
将从右边数第二个圆涂上黑色。
12、贴一贴:指出上下左右。
师:你们瞧,4只小鸟已经飞来了。请小鸟说说在大树爷爷的哪边?3只小兔也蹦蹦跳跳跑来了,下面的小同学,你能说说它们在大树爷爷的哪边吗?还有5只小鹿和6个蘑菇呢,你想让它们贴在哪儿?(学生指挥贴。)。
七、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玩的开心吗?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下课以后你可以接着玩有趣的游戏。
板书设计:认识左右、上下、前后左右上下前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八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如何学好数学?
想学好数学,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数学,它都包括哪些东西(初中数学内容)。我们宏观的去看初中数学,主要俩大模块:几何、代数。几何包括点、线、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圆):代数中有有理数、分式、整式、函数等。清楚它的大致包含的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如何的掌握,巧妙的去运用,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是最终的目标。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去运用。运用的巧妙、合理,我们就能很快的将题目解答出来。学会了,但不知道怎么去运用,往往要走很多弯路,这是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为学数学最苦恼的事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此为大家谈一下我学习数学的一些心得。
当拿到题目时,第一步要读题,大致的了解下属于哪方面的知识点,都有哪些已知条件,,第二步,审题,通过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哪些隐藏的信息;例如告诉你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边的边长分别为3,4,5,就可以判断次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者说其中的两个角互余,也可判断为直角三角形。甚至每一句话都有可以隐藏一个条件,将每一句话都审清楚申明白,不捡不漏。所有的条件都搞清楚后,第三步,我们要知道题目所求未知是什么,通过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建立关系,一般的未知值都是通过某些公理推理得到,而我们就是要用已知的条件去证实存在这样的公理推理,这就要求我们要熟练的掌握这些理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九
课标内容:
感知两个加数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解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经历发现“a+b=b+a”这一规律,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a+b=b+a”这一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
初步体验。
1、同学们,你知道哪儿有数学吗?那你能从我们身边找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这不,笑笑和淘气来到停车场,也发现了数学问题,请看:(挂图出示主题图)。
他们俩发现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从笑笑和淘气列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1、给学生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无处不在。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两个要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结果不变)。同时求知欲增强。
操作验证。
--。
深入体验。
活动一、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生猜)。
活动二、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也可前后两位同学合作交流解决。(边摆边算边写)。
全班交流后,总结得到”a+b=b+a“这一规律”。
活动三、玩一玩。(练一练第1题)。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根据我的手势列出算式,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对又多。
同桌玩这个游戏。
活动四、试一试,你能列出更多的算式吗?(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对问题敢于猜想、验证。
巩固应用。
--拓展体验。
1、算一算,看谁做得既快又对(练一练2题):
做完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做这组题,你认为怎样想会更快?
2、比一比。(用手势演示出答案)。
3、排排队游戏(25页4题)。
4、看一看,填一填,说一说。(学生先看,再填,再说想法)。
1、学生发现:利用这一规律可以避免重复计算。
2、体会从多角度思考的乐趣。
评价反思--再现体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最值得骄傲的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一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2、师问: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大家能在教室里找出1、2、3、4、5吗?老师相信你,找找看。(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刚才小朋友们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你们都是最棒的,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帮老师找找图中的数吗?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1个圆、2个三角形、3个桃心、4颗五角星、5个太阳)。
三、说一说。
四、比一比。
1、谁的眼睛最亮?课件展示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说出有几个?2、谁的耳朵最灵?教师在4个杯子中放入围棋子,让学生听声音判断多少,先排排队,再进行一一验证。
五、写一写。
1、观察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1字像粉笔、2字像鸭子、3字像耳朵、4字像红旗、5字像秤钩)。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二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三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四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教后录。
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育?
一、将抽象的概念可视化。
提起数学概念,学生的感觉就是抽象难懂。因此,教师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教学“体积与体积单位”这一内容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体积、体积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生硬地让学生记住体积的概念,那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与接受。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知识时就处理得比较好,他是这样教学的:课始,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注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些,哪个杯子里的水少些。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往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小石子,再让学生观察此时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装有小石子的那个杯子里的水面慢慢升高了,不禁产生疑问:“这是怎样回事?”于是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就这样,在教师的循循善诱、步步追问下,学生很快明白“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实际含义。在上述教学中,直观的演示操作既利于学生理解所学概念,深化学生的认识,又使学生明白物体不仅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还有大小之分。这样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将抽象的概念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具体的数学概念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概念学习有趣,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提升概念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方程的认识”这一知识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方程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180x=300、180x=300、180x300、180x500、50×2=100、5×x=85、180-x=50、500-150300等式子,然后对学生说:“下面,我们来进行‘分一分’的活动。看到这些算式,你们能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把它们分一分吗?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分得又快又好。”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于是教师又趁机提出要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然后说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就有学生说“我把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也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大于号或者小于号的式子分为一类”,还有的学生说“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追问:“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可以分为一类吗?”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把没有等号的式子分为一类。”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这种含有未知数的且有等号的式子叫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知识——方程。”……这里,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是给学生提供多个式子,让学生进行“分一分”的学习活动,有效降低了学生理解概念的难度并且步步深入,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抽象的概念操作化。
在数学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与接受所学概念,教师可从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操作活动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降低概念理解的难度,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角的大小”这一内容时,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长无关”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当时掌握了角的大小的相关知识,这种记忆也不过是暂时性的,学生的学习仍处于比较肤浅的层面。为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首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几种角的学习材料,如两边都很短的角、一边长一边短的角、两边都很长的角等,然后让学生对角的边自由进行转动,仔细观察并思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角度或者两边长度的关系。在这样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且印象深刻,效果显著。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概念学习变成可操作的学习活动,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五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三、巩固练习。
1、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
2、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号的前面。
3、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8、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教科书p27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它们的身上还有很多的秘密,这节课老师看看哪位同学发现的秘密最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纸的每一步变化,从面体会到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教学例2。
师: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让学生分组拼,拼完后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练习。
(1)按p28上的“做一做”减正方形。
(2)思考并做一做练习六的第2、5、6题。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8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3、4、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像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出示)。
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美丽的物体都是由它们组成的,老师相信同学们用它们也能摆出很多漂亮的物体。现在同学们的手中都有很多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用几个相同的图形能拼出什么图形呢?请同学们拼拼看。
学生分组拼,拼完后在组内交流,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三、巩固深化。
(1)学生动手操作: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出来的。)。
(2)练习六的第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的第7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后实物演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四、全课小结。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七
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个);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个)。
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2、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
3、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4、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1200年、1600年、、2400年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篇十八
铃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数字迷宫图、方格图、小旗。
教学设计。
导入。
师:好,下面先来看一看“数学乐园”中我们安排了哪些游戏。
介绍游戏内容和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数字迷宫”彩虹图),在“数学乐园”的大门前有什么?
生:画着一些方格,格子里面有数字。
生:有两个箭头,我想是表示出口。
师:你想的对,那么都有哪些数字?
生:1、2、3……。
师:这是一个数字迷宫图,它是通往“数学乐园”的必经之路。要走出迷宫必须按照从1—9的顺序走,左右两个出口,分别通往“数学乐园”。
[通过不同的走法,让学生感受序数的概念,感受到同一问题答案的多样性。]。
师:现在,数学乐园中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他们都在玩什么?
出示反映各种游戏场面的课件。让学生观察,熟悉游戏内容和规则。
在学生观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1.击鼓传花。
这几个同学在玩击鼓传花。持铃鼓的小朋友先说出一个数,然后将铃鼓传给另一个同学,这个同学说:“我对几”,再把铃鼓传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个同学要说出:“几和几组成几”,才能把铃鼓传下去,接下来的小朋友再说出一个数……如果有说错的或重复的,要他给大家表演个节目,再往下继续进行。
2.投掷游戏。
师:同学们看,有几个小朋友在投掷?
师: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旁边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生:黑板前的两个小朋友在做记录,旁边的小朋友在拾球。
师:是怎样记的?
生:哪个队投进一个球,就在磁性黑板上为哪个队贴上一个图标。
师:他们合作的好吗?
3.小小邮递员。
师:这里是一群小小的邮递员,不过要把信准确地投入信箱可不容易。他们要跳过所有的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数与下一格相加或相减,边跳边说。跳出方格后再将信投入与其信中得数相同的信箱中。
[这个游戏方式使学生在玩中提高计算技能、灵活运用知识、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进入游戏。
师:同学们,这个“数学乐园”就在学校的操场上,我们也去玩,好吗?
师:不过,在去之前,我们需推选每项活动的主持人,谁愿意当。
选好主持人后,带领同学们离开教室,到操场参加活动。
1.根据“数学迷宫”的两个出口调整人数。把全班同学分为三组,由主持人负责进入游戏。
2.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及时进行调整,使每个同学都有参加各项活动的机会。
同学们,今天在“数学乐园”里,大家玩得开心吗?咱们下次再来玩。
专家评析。
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数学乐园”中学习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十分明显。现简要分析如下:
1.教学组织形式新。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说,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但要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变革,还需要组织形式上的创新,实现教学形式上的多样化。在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内容的需要,让学生离开课桌,走进教师为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中,把学习内容与丰富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2.教学内容安排活。教师在把握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序数、计算、统计等学习内容融于各项活动之中,从而为学生的探索学习和技能训练创设了一种愉悦、和谐、自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
3.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实。鼓励学生参与现实、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意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节课中,所设计的各项活动,均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相互交流、表现自我创造了机会,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体验成功所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