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质量提升方案(通用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一
近年来各学校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持续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以期达到以体育智、以体养德、以体强身的效果。特别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明确提出要开展各项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文化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健康快乐成长。本文就“双减”政策下如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具体措施。
课堂作为减负增效的重要阵地,体育教师责无旁贷。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熟悉体育教育最新的发展要求,从技能掌握上做到一专多能,适应并充分胜任体育教师、教练、健康指导员等多种角色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魅力,引导学生在宽松、愉悦、积极、进取的氛围中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激活体育快乐因子。
体育课堂是开放、活力、双向的,体育教师要在课堂上发挥创造性、提升趣味性、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达到增强健身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但同时,要注意对学生做到收放自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否则不利于维持课堂纪律,影响学习效果。比如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潜力都比较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游戏,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每节体育课都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体育教师要有威严性,保持与学生的适当距离。
让体育作业从“一门学科作业”,到形成“一种锻炼习惯”,再到养成“一种生活方式”。体育教师可以因人而异地制订符合学生身心规律、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能的家庭作业清单列表,并参与督促学生每天打卡,协助学生养成“每天课外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行为习惯。我们教研室体音美组对中小学体育课后特色作业进行了检查调研,在条件成熟的.学校试点实施这种做法,真正让体育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健康的“营养剂”、成为亲子关系的“增进剂”、成为师生关系的“融合剂”。
学校要构建包括基础性服务及课后拓展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式、一体化的体育社团体系。强调“情动、思动、行动”的活动方式,以多彩的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比如学校设立丰富的学生体育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健美操、韵律操、武术等体育项目在校园遍地开花,使体育周、体育月、体育节等活动常态化,调动全体师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种体育活动在校园里有效开展。
体育游戏作为小学阶段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好的健身与热身作用。对于体育游戏的创编与开展,可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出来,利用游戏本身的元素和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具体教学中,要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滚翻和攀爬内容后,可以设计“爬雪山”“过草地”“钻过火力网”等游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双减”提出的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体现了“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理念和鲜明的素质教育导向。通过提升教师素质、灵活课堂教学、精选课后作业、丰富体育社团、倡导体育游戏的方式,将体育锻炼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营造了“欢声、欢快、欢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让“双减”下的体育锻炼更火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5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学生体质提升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鲁教体[20xx]1号),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为指导,以“阳光体育”为载体,以开足开齐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为重点,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革、发展、创新”的要求,在规范常规教学的前提下深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为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基础,有效引领我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认真学习和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枣庄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加大体育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观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中心,努力探索体育课堂教学新方法,加强对体育课程教学的监督与管理,为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1.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xx〕7号),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体育教师的配备,根据教育部关于开设课程门类和课时数的规定,合理调配教师,确保体育教学质量。而目前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市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制定规划,逐年改善,尽快达标。
2.各区(市)教育局和中小学校要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管理长效监控机制,坚持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3.各区(市)教育局要加大对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监管力度,逐步形成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学校主管校长负责、艺体办(教务处)组织实施、体育教研组落实的四级管理体系。以区(市)、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体育教学检查活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水平。
4.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在安排课程时合理安排体育课。小学学段要以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及体育行为规范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体育游戏融入身体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性,教学组织体现集体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小学高年级学生以基础运动技能及自我健身意识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基础运动的动作方法融入游戏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趣味性、锻炼性和集体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组合作性和集体竞赛性。初中学段体育教学以基本运动能力及自主健身行为为主要发展目标,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以多个运动项目、多样运动技能、多种练习方法为主,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教学组织体现小群体性和对抗比赛性,探索初二学生男女分班教学形式,初三学生选项分班教学形式。高中学段体育教学以专项技能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体能为主要发展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该专项技能为主要内容,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应用和发展相关体能,并逐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5.各中小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管理和研究职能,协助学校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师编写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计划,认真落实《枣庄市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的规定,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坚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6.各级体育教学研究部门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关注学校、关注教学,认真研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研究部门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的同时,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建议;要与一线教师保持联系,并参与一线教学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要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努力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7.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努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内涵,充分发挥教材在知识、技术、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心理品质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潜在功能,不断提高体育课综合效益水平。
8.认真执行《枣庄市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常规要求》,做好备课、上课、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其中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和成绩考核必须有记录,各区(市)教育局在对学校的评估、检查中要认真检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9.加强体育课程单元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制定单元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解决教法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0.要注重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体能的促进作用。要将男生引体向上(低年级斜体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的练习贯穿到体育教学环节中,努力提高学生上肢力量。着力加强体操类项目的教学,特别是器械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积极开展田径、球类、民族传统体育、新兴运动项目及韵律活动与舞蹈等的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1.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加强教法、学法和练法的有机结合,着力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规律,为学生创设“自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的条件,并运用观察、讨论、实验、评价和创新性学习等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的肢体活动为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根据学生所处学段、性别、年龄的差异和特征,以及学生在不同项目和素质方面的优势或弱点,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运用“群体”效应和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勇敢精神;必须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逐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锻炼习惯。
12.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要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掌握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的方法,更要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27号)文件精神。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学校体育课教学,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
略
(一)、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课程计划标准,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并科学安排。
(二)、高一开展田径模块和选项普修的教学,高二和高三分别开展体育选项教学并制定评价体系和技能达标标准。
(三)、体育教研组每学年、学期开学前一周制定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开学后一周上报教务处。
(四)、学校按要求配齐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对体育教学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确保安全,并加大投入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体育教研组要加强体育器材室的管理,定期对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
(五)、学校全力支持、督促每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体育课教学。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阵地。需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学年、学期、单元、课时计划齐全,35岁以下教师统一教案本并手写教案。教务处不定期的统一检查教案。
2、体育课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要求,教学目标要明确并实际,重点、难点要突出,讲解、示范要准确,组织、教法要合理,练习时间、次数、运动负荷、练习密度要适当并体现“课课练”,场地、器材布置要合理,教学常规要规范,教师教态要亲切有感染力并注意仪容仪表,课后要小结并布置家庭体育作业,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有防范措施,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3、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育(可在阴、雨天室内进行),注重运动知识、技能技术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
4、健全体育课考勤、考核制度,每节课需考勤,每学期考核不少于4—5项。(包括基础知识、运动技能、技术)。
5、体育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场地与器材,整理好服装(运动服、运动鞋),课前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等候学生前来上课。
7、学生须遵守体育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材,体育课须穿运动服或校服、运动鞋,不穿大衣、裙子,不戴围巾、帽子,禁止带小刀、笔等有碍安全的杂物。
8、如遇特殊情况需调课应事先到教务处备案并得到批准。
9、教师教学获奖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七)、教学研究。
1、教研组要制定集体和个人研究课题,开学后一周上报教务处。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并在规定的时间上交结题报告。
2、全组教师要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
3、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校内的各项研究活动,体育教学、大课间、社团俱乐部、训练、竞赛等。(每二周至少一次)。
4、每位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10节。
5、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师徒结对。
6、教师参加各级赛课、论文获奖按学校绩效考核方案相关规定执行。
以上各条望认真执行,如未完成任务或无故缺席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将与本人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四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几点说明: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即学校校务会,它是学校课程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xx﹞27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xx﹞1号)精神,进一步促进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特制定《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指在本市中小学履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标准》是对本市合格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师德为先。
热爱学校体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和体育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权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体育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学生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锻炼、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教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体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特点,遵循体育学习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保持运动技能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做好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典范。
(一)各区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根据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标准》引领和导向作用,建立体育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质量。坚持体育教师准入标准,严把体育教师入口关;制定体育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体育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管理和督导机制。
(二)开展体育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结合体育教师职业特点,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和学科建设。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式;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中小学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体育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注重体育教师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科学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保障体育教师福利待遇,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展体育校本研修,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绩效管理机制。
(四)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开展自主研修,积极参加教师培训,逐步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水平。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六
围绕形成良好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行动,通过找差距、定目标、寻路径,促进年度目标任务落实。
明确对标定位的三个层次:各单位要放眼全市、全省、全国,找准发展定位、确立发展目标,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超前性;各级各类学校要瞄准市内、省内、国内一流水平和先进标准,致力抢先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每个岗位、每名干部要瞄准干得最好、干到极致,力争好中求好、精益求精。
把握对标定位的三个环节:
一要搞好思想发动。在集中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各单位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工作能力、工作标准、工作效率向一流水平、更高层次看齐。
二要开展“三对照”。各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对照群众意见查不足、对照最高标准看差距、对照专家和群众建议找问题”,制定措施,谋划长远发展定位和确定阶段性目标,形成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对标定位报告》。领导班子《对标定位报告》要体现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赶超先进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推进方法和保障措施,初稿形成后要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群众评议;党员干部个人的《对标定位报告》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交流、修改完善。4月15日前,各单位要立足实际,提出至少一项年内突破性重点工作,经领导班子集体审定后,与领导班子《对标定位报告》一并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三提升”活动办公室备案。
三要抓好督导落实。各单位活动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对标定位台账,以各单位《对标定位报告》为依据,抓好督导检查,促进工作落实。通过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真正使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成为全系统上下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7月份,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召开半年总结会议,对“对标定位、创优争先”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活动结束时,要按照对标定位的要求,把发展成果、创新成果和规划成果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标准。
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以年度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努力营造有利于全市教育快速发展的一流环境。
一是深化机制建设。围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是继续深化“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和规范全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促进服务“窗口”亮起来,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以整治少数学校“乱收费”行为、整治公务人员利用职权“吃拿卡要”行为、“治懒治庸”和整治“铺张浪费”行为为重点,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有关科室组成联合检查组,继续搞好明查暗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狠刹不良风气。通过集中整治行动,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各级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切实为群众和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把“三提升”活动做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提高的重要载体,统筹安排、深入推进。
一是进行查漏补缺。利用一个月左右时间,各单位对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开展一次“回头看”,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整改措施。4月底前,要形成自查报告报送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三提升”活动办公室。
二是开展集中攻坚。把“三提升”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与二、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紧密结合,开展“百日集中攻坚”。对整改方案作出承诺而目前尚未完成的整改任务和年内拟突破的重点工作,采取挂牌督办、销号结办、跟踪问效等手段,逐一落实兑现,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年内拟突破的.重点工作要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机制制度,形成有利于加快全市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健全党建制度、创新教育载体,为推动“三提升”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学校、各单位党组织要把深入推进“三提升”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成立以胡守荣同志为组长的“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局面。
二要强化协调指导。各单位“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掌握活动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分析解决存在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分工,按照“一抓双管”制度,深入到联系点和部门,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确保取得实效。
三要强化督导检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三提升”活动领导小组要组建督导组,结合重点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执行制度、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等方面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把开展“三提升”活动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结果运用。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校报校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媒体的作用,及时宣传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三提升”活动的各项部署要求,及时宣传本单位本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营造推进“三提升”活动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不断把活动引向深入。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七
为了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采取有效实施方案、鼓励全体学生参加《国标》各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都得到了发展。特制订了东城第八小学推行本校实施方案。
1、全校需按要求开展学校体育课程,以高效课堂为目标,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贯彻落实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这一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设立体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并要求家长监督。
2、成立体育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由体育教学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组长抓教研工作。认真开展我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体育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并组织好早操、跑操期间的.学生秩序,进行有效锻炼。
3、全校要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测试制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
4、每个体育老师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保存和分析,落实监控每一个位学生体质发展。
1、召集家长会并组织家长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国家有关体育纲要、法规及优秀教学课例,让家长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学校制定家庭体育锻炼计划表(附件一)并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体育老师给学生布置校外体育锻炼任务且进行监督,在孩子完成家庭锻炼后进行评分。
1、开展关于体育锻炼的提升班,对体质不够好、运动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第二课堂(附件二)针对短板进行锻炼,逐渐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2、对参加体育锻炼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收集数据后并作登记。
3、体育教师需严格对体育锻炼第二课堂的学生进行训练,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后与摸底考试的成绩作比较,并作分析。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八
为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中央、省、市委有关要求和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全市“三提升”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市直单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主要内容的“三提升”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20xx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对标定位创优争先、深化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抓学习提能力、抓创新提标准、抓规范提效率,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为推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真正把活动效果落实到促进工作、推进教育科学发展上。
(二)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工作,又着眼长远发展;既着力解决问题,又注重健全制度机制;既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又注重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要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以活动促进工作,以工作检验活动效果,做到两促进、两提高。
(三)坚持分类推进。依据不同工作岗位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确定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和衡量标准,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努力实现活动效果最大化。
(四)坚持群众参与。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通过开展活动,使全市广大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力和水平更加适应教育事业形势发展需要,精神状态更加积极、主动、有为,促进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落实。
一是发展理念得到新转变。立足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新战略,进一步强化“第一要务”意识、“好字当头”意识、以人为本意识,使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成为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二是发展能力得到新提升。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与实践锻炼,努力提高辩证思维、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和谐稳定的.能力,攻坚克难、推动落实的能力。
三是发展定位得到新提高。围绕打造“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地带教育高地”的发展定位,机关各科室、各单位要立足各自实际,以先进为标杆,瞄准一流查找差距找不足,在更高的起点上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新跨越。
四是发展难题得到新破解。把握关键,统筹力量,合力攻坚,切实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在城镇教育、初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五是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围绕服务创新创业,推动科学发展,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干事创业的人文环境。
六是发展机制得到新完善。不折不扣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形成的好机制、好做法,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继续深化完善,不断创新提升,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让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开展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教育事业。
发展的新成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班子创建活动,把学习贯穿始终。
一是突出学习重点。在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等新知识以及专业所需的政策、法律,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动态和信息,将学习与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动员会后,各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支部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不少于1周时间的集中学习。
二是搞活学习方式。全面落实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培训计划,依托各级培训基地和业余党校主阵地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普遍轮训,提高培训层次。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教育中心工作,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主动“走出去”,组织党员干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借鉴经验。
三是树立学习导向。在领导干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内学王永利、外学王彦生”活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学赵治海、干事创业学郭建仁”活动,通过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和学科带头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学习的榜样、创新的表率、实干的典型、廉洁的模范、服务的标兵。年底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
课堂质量提升方案篇九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xx﹞40号)、南通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通教基﹝20xx﹞27号)、《南通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减负的区域质量评估实施方案(试行)》(通教科研﹝20xx﹞298号)要求,把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建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教学工作,现在全区小学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按照“质量导向、彰显素养、整体优化”原则,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课堂教学优化”为重点,引导学校及其教研组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全面落实南通市教育局提出的“立学课堂”教学要求,以“立人”“立根”“立身”为基础,鼓励学校彰显个性、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全区小学的教学质量,全力“打造新时代崇学通州,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
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牢固树立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的意识,认真分析当前小学教学质量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以南通市“立学课堂”为抓手,强化“学的课堂”建设,准确把握“双减”背景下小学生素养发展要求,探索建立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规范,使我区小学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为确保活动的有序开展,成立通州区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其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活动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组织发动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召开全区小学教育工作会议,传达《通州区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实施方案》精神;各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我区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具体要求,各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围绕集体备课、学案设计、立学课堂、作业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查找制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问题根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形成详细的学校工作方案,并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会、讨论会,对本项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各校工作方案要有具体的活动时间和安排,并于10月下旬报基教科。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xx年11月至2023年5月)。扎实开展各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对每项活动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并通过不同方式呈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成果。
1.教师发展中心、各小学教育集团、各小学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领会精髓,把握实质,从而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目标精准,高效实施。
2.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室组织召开区级层面的课改推进会2至3次,重点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扎实开展、课堂教学范式的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等方面进行研讨培训,并展示区内学校典型做法,在全区推广。
3.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室各学科分层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研讨培训,对照南通市“立学课堂”学科教学要求,通过培训活动促进学科组有效落实,并作为常规调研的底线要求。
4.各小学教育集团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团内的课改推进交流研讨活动,展现集团特色,体现如何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的具体要求。
第三阶段:验收总结阶段(2023年6月至2023年7月)。局基教科牵头,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各教育督导组参与,开展踏校视导、验收,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质量评估。通过学校踏访、教师访谈、学生问卷调查、巡课听课等方式对课程开设、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等开展质量评估,评选表彰“课改先进个人”、“课改先进学校”,质量评估结果将纳入20xx至2023学年度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
1.抓实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备课质量是关键。各小学要进一步落实以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研训室要加强对集团、学校集体备课活动的督查与指导,教学调研中听课、参加集体备课等要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
(1)明确备课流程。各学科集体备课采取三轮备课的流程,具体规范如下:专职一备,由备课组确定主备人(或主备小组)进行专职试备,拿出初稿;核心二备,主备人提供教学思路、其他成员提供修改意见,经备课组或核心备课组讨论指导后形成二备稿,再送备课组组长审核、学校蹲点领导确认,二备材料定稿后存档、送印,形成导学稿;个人三备,在二备的基础上,每位学科教师根据班情、生情,自主完成个性化备课。所有备课材料要以电子稿形式加以存档。
(2)完善备课要求。集体备课必须明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分工以及蹲点领导。一备分工要明确,确保人人有任务,一备材料须提前一周完成并发给备课组各成员。二备时主备人说备课思路、教学意图,备课组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主备人调整送审后形成二备材料,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二是以活动为板块的安排,三是分层设计的巩固练习,形成导学稿;二备环节中,蹲点领导须全程参加。三备时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学科不同要求,教师可在学教案上进行“三备”,也可在备课笔记上进行框架式备课,但必须有迹可循,有个性化内容。
(3)加强备课管理。一是健全学校校级领导分组蹲点指导机制,二是健全分管教学领导及学科研训员审核指导机制,三是健全学校对教师个人“三备”随机抽查机制,四是健全备课组对集体备课课堂实施情况诊断评估机制,五是健全集团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制度。
2.深耕“立学课堂”
(1)明确课改底线要求。一是限时讲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二是合作学习,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结构科学合理;三是踊跃展示,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小组展示交流合作的成果、相互评价交流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四是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强化“互联网+”理念,强化人工智能的融入,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个性化作业深度融合。
(2)推行“学的课堂”教学范式。“学的课堂”作为南通市“立学课堂”的通州表达,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反思、完善,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范式,各教育集团、各小学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身的传统与优势,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吸纳各地优秀的课堂改革研究成果,使“学的课堂”理念更先进,内涵更丰富,操作更规范,成效更显著。各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按照本校经过论证的教学范式实施课堂教学。
(3)召开课改推进会。围绕南通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十二字课改要求,定期召开全区“立学课堂”课改推进会。要以“教学范式学科化”、“集体备课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为主题,做好示范。各小学教育集团一学年各向全区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改革汇报会。
(4)举办“希望的田野”“江海之光”教研活动,助力课改。作为我区的传统教研活动,“希望的田野”主要是通过名优教师的教学风采展示,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江海之光”活动则是给青年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帮助他们脱颖而出。
3.细化作业管理。
(1)认真设计学生作业。一是坚持作业设计的原创性。备课组和任课教师都要坚持精选和原创各类习题,不得成套照搬照抄现成习题。二是坚持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特点,注重设计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推行布置必修型作业和选修型作业,体现作业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三是坚持作业设计的思维性。要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学生的作业,重视生活情境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各校各年级必须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审批制度,加强作业质量监督。
(2)认真批阅学生作业。落实作业“四精四必”要求,做到作业管理“精选、精练、精批、精讲”“有练必躬、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一是注重作业批改的全面性。有布置必须要有批改和讲评,书面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二是注重作业批改的个体性。每周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面批,对学生的批改要给出激励性及指导性的批语。每天各科作业的面批率不少于20%。三是注重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教师或备课组要认真进行统计,建立错题集,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归因分析,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订正。
(3)认真进行作业反馈。一是做好作业批改的有效反馈。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设计专题、讲评导学案等进行评讲。二是做好作业批改的长效跟踪,要对学生的错题订正进行检查,定期对典型问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和反馈。三是做好作业批改的高效整合。要指导学生自己总结作业中的错误及其原因,从知识点、能力点上归类整理,总结提炼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需保留作业布置清单、教师自做自练作业本以及班级学生作业本备查。
4.优化学业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要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和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特点与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要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的问题与不足,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各校要大胆探索,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纸笔测试或“绿色评价”的方式,秉持素养立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组织学业质量监测。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了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各校要精心组织好学业质量监测,从监测工具的选择、监测方式的确定、监测过程的组织、监测数据的整理、监测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全面统筹安排,确保监测工作的合理、规范、科学、有效。
(3)落实对教师的评价。区教师发展中心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专任教师课务分工备案、课堂教学评议和教学情况测评等三项制度的意见(试行)》,各校要严格遵照执行,重点是按照《意见》精神做好课堂教学评议和教学情况测评工作,从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科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全力助推我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各校要按照时间节点做好相关工作,并按时上报相关材料。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校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相应机构,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强化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2.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局基教科、区教师发展中心要根据蹲点安排,密切联系集团学校,深入基层学校加强指导,开展听课、参加集体备课、常规检查、教研指导等活动,督促工作落实。学科研训室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深入课堂,常态化开展教学工作调研,确保全区小学课堂教学优良课率90%以上。各小学校长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策略和方法,真正把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上来。
3.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局基教科、区教师发展中心、各片教育督导组联合组织督查组,全覆盖踏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验收不少于两次,以问题为导向,一校一评,召开点评会、表彰会和专项工作会议,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评比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确保质量,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