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一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共同战争疫情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佳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特别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认识到五坚持五建的内涵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和路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深刻理解、理解、把握和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安全五个方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者和领导者。接下来,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第一,在政治方面,明确了这一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其作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期国内外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现代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设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了西方崇尚强大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化到内心深处,将责任、双赢合作、相互尊重、宽容等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去年10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党章,今年3月载入中宪法,向世界宣誓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纳入联合国文件,今年6月又被写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青岛宣言。外媒评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整个对外政策的支柱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联合国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近的一次,也就是第二次是在2017年1月18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就是第一次,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标题是《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世界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人类面临重大抉择,是重走封闭僵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回头路,还是开创经济全球化更加包容普惠的新时代?是固守冷战思维,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旧理念,还是合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执着于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旧唱本,还是谱写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真诚对话、互学互鉴的新篇章?破解一系列难题,需要把握国际形势,树立正确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我们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正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事,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妥善应对和化解我国发展历史交汇期和世界发展转型过渡期相互叠加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
今年6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外交工作所做的所有事情,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实现,并不是关起门来发展,更不是要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历史潮流潮流,回应时代要求,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篇讲话的主干有五部分,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正一一对应着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理念。同时也呼应着国内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总书记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谈到,“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感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天下情怀和品格风范。
下面我分别汇报五个部分的学习体会。
第一、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具体而言,就是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第二、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第三、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第四,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新世界。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第五,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六
党的-大报告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此次疫情,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实写照。患难见真情,在这个特殊时刻,全世界广大国家、国际组织、友好人士坚定同中国站在一起,守望相助,共同应对危机。中国也竭力帮助他国,进行医疗物资援助。命运与共,全球战“疫”。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力量!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七
民族团结是我们从未忽视的问题。五月的和风伴着我们迎来了自治区第2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团结从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把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都向汉武帝作了详细汇报,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大漠的驼铃声记录着遥远的文明。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有一批爱国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之后千万同胞们的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使得在新疆生活的47个民族能够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的生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民族团结柱。这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得亲情。
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学生与老师和谐相处的大家园。学校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学校在学习生活方面也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而我们也应该用一种团结、友爱的态度来对待学校里的每一位少数民族同学。只有关系的和谐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校园。
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和谐都是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了团结我们很有可能成为那个近代任人宰割的中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会成为空谈,变成一个遥遥无期的梦想。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我们更应做到团结,用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世界!居安思危能使我们防患于未然,能让我们见证一个蒸蒸日上的新家园!
回望历史,我们拥有辉煌的华夏文明;我们共同书写中华的传奇!展望未来,我们拥有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仰望同一片蓝天!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八
我们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力。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并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实现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合作,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国家共谋发展,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发展。其中,向非盟提供总额为1亿美元的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和危机应对快速反应部队建设。
我们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面对美国不断以单边主义行动挑起贸易争端,破坏多边贸易体制的行为,我国在按照自身既定节奏,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气魄与担当。15年宣布设立为期十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支持联合国工作,促进多边合作事业,现在,基金已正式投入运营,将把资金优先用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机构提出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安全格局,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出现积极变化,在事实上实现了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给世界安全带来了挑战,当前,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这些问题都与地缘冲突密切相关,化解冲突是根本之策,中国提供2亿人民币人道援助用于帮助叙利亚难民和流离失所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引导全球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去年9月,20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聚焦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首次将发展问题纳入全球宏观政策框架,并制定了行动计划。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也对降低世界经济波动风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奇迹,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对于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成功探索出一条减贫与发展相互促进、并行推动的增长之路。1950年至2016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4000多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今年11月,中国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各国出口提供新机遇,为各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中国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将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互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一起来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掀起合作共赢的热潮。2013年至2017年,中国同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为沿线国家与地区创造了数以10万计的就业岗位。
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包容发展。
生态体系,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
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
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
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九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主要在于:一、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三、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四、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深刻内涵是建立在以建设好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各国之间持续对话协商、相互尊重、同舟共济,为实现一个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且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外交的道路。中国一直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不遗余力地推动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是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远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以来,不断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是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美好目标。当然,现实情况总是复杂困难的,还需要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一起克服艰难险阻,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的主旨演讲《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19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中明确将“上海精神”确立为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容的“上海精神”,积淀了“中国大门越开越大”的丰富智慧,滋养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和合之道,充分展现出贯穿古今、对接东西的开放姿态。
构建“开放合作+和平安全”的“聚能环”,创新支撑为综合应用提质增速。
中国对外开放始终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共赢”合作观和“可持续”安全观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实际关乎着政治经济发展的创新根基,关乎着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协同引擎。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始终秉承开放合作、和平发展之道,培育壮大多样化融合新业态,扩大综合应用范围,带动扶贫、环保、旅游、农业、就业等业务体系紧密合作、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贸区试点、领军企业、科研院校等主体创新联动优势,站稳开放创新改革“主阵地”,抢抓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窗口期”,实现速度和效率的“双提升”。解决全球性难题,化解风险挑战,已成为经济化浪潮中行稳致远、勇立潮头的“规定动作”,以及着眼长远、把握大势中危中有机、危中求机、转危为机的“必备技能”。要筑牢国防安全、经济安全、信息安全和其他安全的统一基础,坚持包容普惠、创新引领开放经济和数字经济,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借“东风”,在公平导向中同舟共济、释放动能、守正创新,为决策部署、调度指挥、综合应用等赢得时间、赢得主动。
打好“多元互动+人文交流”的“优势牌”,文明共存为综合服务添色增彩。
扎实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领域交流互动,筑牢文明共存“精神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继续办好青年交流营等品牌项目”的倡议是符合实际需求、回应民生关切、经得起各方共同检验的。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必须要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导向,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协同共享持续提供先行举措和示范引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带给我们规避风险、化解矛盾的思想指引,在巩固政治、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增强务实合作,既能“强筋骨”,又能“铸灵魂”。要促进多样文明战略精准对接,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资源倾斜、人才注入等方面发挥多元合力,释放在预警监测、应急处理、跟踪问效中的强大潜能,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留足长远发展空间。要在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智力支持下共同维护多样文明,在共建平台、共存资源、共享价值中统筹大布局、产业大发展、项目大建设、信息大整合,形成上下互动、齐头并进的良好风貌。
共绘“包容互鉴+发展繁荣”的“同心圆”,法治保障为综合治理赋能增效。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把握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唯有“谋求共同发展”才能开创未来、赢得未来。强化执法能力建设,为经贸合作提供法律支持,都是在为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提供法治保障。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运用科学、法治、历史思维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在战略对接、国际对话、品牌项目、孵化基地等建设中拓展合作示范“朋友圈”,互通有无、互学互鉴,促进共同繁荣。要矢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着力解决地区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全力抓好稳投资、促消费,加强消费提振、升级法治保障,推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在统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粮食生产、生态能源、网络安全等领域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让法治成果更多惠及民众、惠及社会,为贯通“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决策水平和管控运维本领,在包容中互动、在繁荣中求新。
看“地球村”的世界,在“增速、增彩、增效”上汇聚成“网”、构建一“体”。弘扬“上海精神”,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历久弥新、催人奋进,为综合应用、综合服务、综合治理提供根本遵循,科学指引着我们携手并进,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光明大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一
_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年12月1日_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_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_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二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三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录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原是2017年12月1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总书记在演讲中切中肯綮地指明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协力应对挑战、齐心开展全球协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往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构建对话协商、消解分歧的安全共同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会有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战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据可考的事实阐述。邓小平同志基于对美苏争霸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考量,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和对国际形势的长远预判。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逐渐显现,尽管局部地区的战争和冲突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四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共同战争疫情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佳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特别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认识到五坚持五建的内涵明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和路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深刻理解、理解、把握和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安全五个方面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者和领导者。接下来,我将从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经验。
第一,在政治方面,明确了这一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其作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期国内外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从现代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设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超越了西方崇尚强大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内化到内心深处,将责任、双赢合作、相互尊重、宽容等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七章《为国际社会找到有效经济治理思路》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导向”,分别是“开放导向”“发展导向”“包容导向”“创新导向”和“规则导向”,“五个导向”是我国以实践范本为国际社会提供的有效经济治理思路,渗透着世界经济共同体意识,体现了风雨同担的力量和合作共赢的精神。
全球治理体系显然是当今时代的大课题。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里的“大”,“大”在变革难度,“大”在风险挑战,也“大”在发展机遇,也正因为这样的兼容性,全球经济治理思路的形成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亚太经合组织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在发展视角共享、发展经验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中“同舟共济”,促进世界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以立己达人的开阔胸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既为自身发展固根本、谋长远,也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五个导向”的提出紧抓时代发展大势,为世界经济找准了发展方位。面对共同的前行目标,要始终奋楫在“同一条船”上,聚划桨之力、合弄潮之势、蓄破浪之能,冲破“一排浪”就有一层“新突破”,战胜“一场风雨”就有一层“新境界”,在携手同心中推动世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以“五个导向”架好“团结线”,凝聚团结奋斗的丰沛力量,涵养携手发展的胸怀智慧。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风云变幻,要想飞渡乱云、潮打不翻,就要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以奋楫驾船的齐力同心与砥砺奋进,在同心同力同向中共同解决经济发展难题。从发展大局来看,“团结线”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线”,是迈步高速增长的凝聚力,是迎向壮阔辉煌的推动力。要有“千子环抱,并能同一”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共担历史使命中激发责任感,在共享时代荣光中加深手足情,相互尊重、相互依靠,聚合为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凝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精神力量,形成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世界各国共绘全球合作“同心圆”,画出的“发展轨迹”顺应的是经济规律和历史潮流,通向的是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以“五个导向”行稳“幸福路”,践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定强基惠民的决心毅力。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是增进人民福祉。人民至上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全球各国的执政理念与历史担当。在强基惠民的建设中,要有站在屋脊的“大视角”,也要有立足平地的“全视角”,既要着眼经济建设,也要着力生态保护,既要有宏伟蓝图的伟大构想,也要有精描深绘的细腻工笔。经济发展是摆在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人民至上”则是永恒主题,是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为人民谋福祉的方向不能变,决心和毅力也不能丢。要以对人民的深情大爱标注行进方向,昂首鼓足精气神,在奋发图强中踏浪乘风远航;俯身捧出为民心,在埋头苦干中收获累累硕果,让为民谋幸福的初心成为冲破浪潮的“飞舟”。
以“五个导向”拉大“开放门”,融入历史机遇的开放浪潮,激发昂首阔步的豪迈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放开手脚谋发展,把“开放之门”越拉越大,迎来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从高铁动车的全线运行到各地立体交通网的形成,从文化优势的充分彰显到边境贸易的往来互通,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到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政策环境的千波浪和历史机遇的万顷潮。自“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出七年来,中国敞开的胸怀不仅为自身带来了发展和创新,也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增添亮色与动力,注入信心与活力。开放带来奔腾而至的精彩,发展领航百舸争流的未来。在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当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继续昂首阔步于开放发展浪潮中,一路乘风破浪、奔涌向前,积聚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获得更为广阔的机遇空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全球治理要走实团结之步、走稳民生之路、走出开放之势,以扎实的脚步、长远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做文章”,以“五个导向”为基本遵循,善谋长远之策、行稳固本之举,凝心聚力谱写世界经济发展新篇章。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六
主旨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引领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演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会各国政党领导人一致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国政党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也为各国推动本国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重要启示。
深情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总书记着眼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宏阔视角,从世界发展走向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重要理念,强调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应当看到,当今世界格局面临新的发展关口,人类社会处于重要转折时期,主旨讲话深化了与会政党政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回答了世界应该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党领导人普遍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从中看到了世界的光明前景。
深入阐述建设美好世界的四点倡议。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美好世界。习总书记准确把握各国人民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期待,围绕如何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向各国政党发出中共倡议。呼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人享有绿水青山。四点倡议掷地有声,凝聚了国际共识,勾画了清晰蓝图,有力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重大问题。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践行者,习总书记的主旨讲话为推动这一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
深刻诠释世界各国政党的责任使命。政党是各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领路人,也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广泛汇聚包括世界各国政党在内的各方力量。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政党的角色和责任紧密相连,号召各国政党志存高远、敢于担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习总书记强调,各国政党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柬埔寨人民党**、政府首相洪森表示,主旨讲话明确指出了所有与会政党的价值所在,将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七
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全世界共同战“疫”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最好的诠释。作为党员干部,通过反复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一书,尤其是最后一篇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体会到,“五个坚持、五个建设”的内涵明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深刻认识、理解、把握、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安全五个方面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者、引领者。下面,我从这五个方面入手,谈五个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政治方面,明晰了这项创新成果的战略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其作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重要内容之一,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大创新成果和哲学理论,成为新时代国内、国际重要的战略愿景。其中国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际层面的核心愿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构成了未来30年中国大战略的主干。从现代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就是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建成更高版本的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西方推崇强权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可以避免不断上演大国政治的悲剧,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是中国作为新的引领性国家为世界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认识和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愿景,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化到心灵深处,将责任担当、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包容大度等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从经济方面,坚定了人民共同富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反观世界,低增长、低利率、低贸易和低均衡的态势成为不少国家的通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成为导致2008年以来全球贸易减少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南北贫富差距明显,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因此,我国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制度性公共产品,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不断推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从文化方面,理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脉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实践,是着眼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是某一部分人的文明进步,是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强调彼此之间要弘义融利、风雨同舟、命运共担,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责任共担与利益共享是基本原则,包容与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合作与共赢是核心,有着适应时代发展的、深刻丰富的理论内涵。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接续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理念。同时,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促进发展。
四是从生态方面,增强了保护美好地球家园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强调“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我国生态文明共同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新冠病毒,就是前所未见的全球生态危机、人类健康危机,是一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冲击。我国在做好国内防控、化解危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推崇和赞誉。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头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做到绿色、低碳、环保,而且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生态危机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逐步构筑全球治理生态体系。
五是从安全方面,拓展了防范风险的内涵和外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做出的贡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冷战思维、军事同盟、追求自身绝对安全那一套已经行不通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各国共同安全的“四点主张”,是一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之路。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大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传动性风险,紧密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排查潜在风险,进行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在谋求我国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用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将一如既往地为世界和平安宁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做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主席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主席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八
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网络犯罪、跨国有组织犯罪、新型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愈加难解,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安全问题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习**所指出:“促进和平与发展,首先要维护安全稳定;没有安全稳定,就谈不上和平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提出的“四点主张”切中要害,赋予这一时代命题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单者易折,众则难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商量。一要坚持合作共建,实现持久安全。安全问题是双向的、联动的,各国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谋稳定,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二要坚持改革创新,实现共同治理。各国政府和政府间组织要承担安全治理的主体责任,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三要坚持法治精神,实现公平正义。国与国之间开展执法安全合作,既要遵守两国各自的法律规定,又要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四要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平衡普惠。各方应该坚定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在谋求自身安全时兼顾他国安全,努力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安全之路。
习**强调:“实现本国发展是对世界的贡献,实现本国安全稳定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近年来,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进程中,中国政府不断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中国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是中国为世界安全稳定作出的贡献。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始终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遵守国际规则,履行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并倡导国际执法合作和全球安全治理。中国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怖斗争,深度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提出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国际禁毒合作方案,联合各国开展国际追逃追赃、打击电信诈骗等执法行动,全面参与国际和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执法安全合作,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十九
主旨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明主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引领人类政治文明积极演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会各国政党领导人一致表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各国政党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也为各国推动本国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和重要启示。
深情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宏阔视角,从世界发展走向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重要理念,强调各国人民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应当看到,当今世界格局面临新的发展关口,人类社会处于重要转折时期,主旨讲话深化了与会政党政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回答了世界应该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党领导人普遍认为,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从中看到了世界的光明前景。
深入阐述建设美好世界的四点倡议。实现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美好世界。习总书记准确把握各国人民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共同期待,围绕如何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向各国政党发出中共倡议。呼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人享有绿水青山。四点倡议掷地有声,凝聚了国际共识,勾画了清晰蓝图,有力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美好世界、怎样建设美好世界的重大问题。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践行者,习总书记的主旨讲话为推动这一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吹响了新的号角。
深刻诠释世界各国政党的责任使命。政党是各国政治生活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领路人,也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广泛汇聚包括世界各国政党在内的各方力量。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政党的角色和责任紧密相连,号召各国政党志存高远、敢于担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人民共同期待,自觉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习总书记强调,各国政党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不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政府首相洪森表示,主旨讲话明确指出了所有与会政党的价值所在,将积极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体会篇二十
《习近平关于治国理政的第三卷第十七专题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载了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一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共同应对挑战、共同开展全球合作的客观要求,也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国际交流思想,不断满足世界各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
推动构建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经济共同体。马克思曾预言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经济的本质属性特征,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是不可逆的时代规律。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成为一张巨大的经济网,形成覆盖全球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的供应链、产销链、资金链、贸易链、信用链、物流链。顺应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这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制止战争和冲突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为了保证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安全,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安全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马克思对消除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远大理想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政治的基点就是阶级属性,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阶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划分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两大阵营,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过了充分的实践证明,在广泛的国际交往中可以超越国家政治属性来谋求世界不同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了保证世界形势的良性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国际政治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推动构建超越隔阂、文明互鉴的文化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为了保证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长远发展,为人类社会繁荣发展创造丰富的文化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基于当前世界文化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构建环境友好、合作应对的生态共同体。随着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张力与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矛盾日益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一方面世界各国都追求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环境的承载空间逐步压缩到了极致,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逐年凸显。为了保证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创造自然生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基于当前世界生态问题的现实,号召世界各国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