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清明节随笔(优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节随笔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同时在诗中也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转眼又到了清明节,不知为什么,清明的日子总是阴雨连绵的,似乎老天也在为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而感到悲伤。
大家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我把找来的资料跟大家分享吧:相传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有一个妃子千方百计要让自己的孩子当上皇帝。于是她设计害死太子,太子的弟弟重耳也被迫逃亡。途中重耳饿晕在一棵大树下。中尔手下有个叫介子推的大臣,看到此情景,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下去……后来,重耳返回都城作了君主。他重赏了身边所有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提醒他才想起了那段往事。重耳羞愧极了,他立即派人请介子推,可怎么也没请到。于是重耳亲自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仍不肯出面。有人给重耳出主意: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可没想到介子推被烧死了。重耳伤心极了。第二年,重耳再来此地纪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老柳树又复活了。重耳把这棵树起名“清明柳”,又把这个日子定为“清明节”。
大家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吗?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祭祖。”
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随笔篇二
今天老师要我们预习《园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我看了这一课后去网上查了下资料,结果看得我心里怒火冲天的。你看:
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
在这一群强盗的疯狂的烧,抢下,圆明园的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晶莹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珍贵的历史文物——没有了,连带不走的东西也要破坏,圆明园只剩下一片废墟。
虽然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生活中,但我们不能忘掉当时的国耻,我们只有把国耻记在心中,以此奋发图强。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我们要接受锻炼,迈开鉴定而沉着的步伐,向着光辉的未来前进!
清明节随笔篇三
门前的那一排白杨。
悄悄的冒出了绒绒的芽包。
石板路的缝隙里。
有嫩嫩的叶子探头探脑。
您在笑着看我么父亲。
这样的日子天堂里也会是春的.味道。
这滴答声也不是女儿的眼泪。
是细雨敲打着您的屋檐。
我对着您微笑呢父亲。
您说过最爱看女儿翘翘的嘴角。
枝头的一只鸟儿叽叽喳喳。
您是不是想起了。
女儿嘟着嘴跺着脚。
那细细长长的一声爸。
(说过了不哭不哭)。
(可这一声却如重锤击心一时热泪涌流)。
父亲啊不老的春风。
绿了老屋门前的杨柳岸。
小草儿在风中轻轻颤动。
林间飘着淡淡的令人微醺的气息。
在这明净如洗的碧空下。
枕着家乡的郁郁青山。
安然入梦罢父亲。
梦里沐着春风欢笑奔跑。
您还是个小小少年。
清明节随笔篇四
昨天是清明节,天清气朗,我去外公老家扫墓。路上车多人多,都提了袋子,袋子中装了很多钱。
外公家的墓地在一个林子里,下了车,大人们便开始劳动,外公烧香倒酒,一个衣着时尚的奶奶爬上坟头,锄着杂草,而哥哥拿着棍子和我打架。
接着,要烧钱了。钱都是假钱,有一百万的,有一万亿的。姐姐拿着一叠钱,喊道,发工资喽,发工资喽。爸爸说,这些钱是给鬼用的,不是给人用的。我们纷纷把钱投到火里面,烟灰卷着向上窜,外公笑着说,现在烧了这么多钱,你们二位(公公婆婆)可别争钱呀。
森林里人多了起来,热闹起来,人头在坟头间移动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扛着一个耙子,扫着叶子,有个大妈在墓碑前倒酒,一对叔叔阿姨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小土坟前点香。
我爬上一个坟头,拿着一根棍子当做枪来射击。爆竹声中,浓烟腾起,嫩绿的枝叶间香灰到处流窜,人们纷纷移动。
下午,我回到老家吗,去奶奶的坟前祭拜。爸爸烧的钱很少,外公烧了一大摞,面额是几百万几百亿的,而爸爸只烧了几叠,等我们仔细一看,面额居然是两块的。外公打的爆竹响了几分钟,而爸爸的爆竹几秒钟就打完了。姐姐和我都笑爸爸小气。爸爸辩解道:“不要讲我小气,我也给奶奶也送了一套别墅,还有洗衣机,太阳能。”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回了家。我觉得,清明节,真好玩。
桃林寄托了哀思,在清明节之际小作者一家去祭奠爷爷,也看到了爷爷生前为自己种下的桃林,表达的都是浓浓祖孙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桃林追忆》。
今年清明,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给爷爷上坟。
我们的车子才开到村口,远远就看见了爷爷屋后那片坡地上的桃林。满坡漫垄的桃花开得正艳,在和煦的阳光下,春风吹拂,显得分外妖娆,十分惹眼,犹如是从天边飘落的粉红色的晚霞。这片桃林是我出生的时候爷爷亲手栽种的。爷爷在世的时候,常常对我念叨,这片桃林是他特意为我种下的`,为的是能让我吃上既新鲜又无污染的生态桃子。为了这片桃林,不论是剪枝、嫁接,还是培土、施肥,爷爷都亲力亲为,可以说这片小小的桃林,倾注了爷爷的无数心血和绵绵的情、浓浓的爱。
在这寂静的春天里,我伫立在爷爷的桃林前,脑海里闪现着一幕幕爷爷与我相处时的往事,眼泪止不住夺眶而出。泪眼朦胧中,我眼前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桃林,形态各异的桃花傲立枝头,挨挨挤挤,粉嫩锦簇,红成了一片,山坡红成一片,天地变成了红彤彤的海洋。仿佛爷爷就站在那烂漫芬菲、花影摇曳的桃林中,和蔼可亲地朝我微笑。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爷爷离开我已经三年整了。每当我思念爷爷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拿出爷爷在世时与我在这片桃林前拍下的合影,看上半天。我爱爷爷,我爱这片桃林。这片桃林寄托了我对爷爷的无尽哀思。
清明节随笔篇五
清时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个节日我都会想起杜牧写得《清明》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天全国人民都要去给自己去世的亲人扫墓。家人要团聚,或祭祖扫墓,或踏青春游。
这一天我、爸爸、妈妈和亲戚们去陵园,给我去世的太公、太婆扫墓,还要提着香和纸钱去爬山,奶奶还买了一束鲜花。我们怀着哀伤的'心情把鲜花放在太公和太婆的墓前。看着去世的太公、太婆的墓碑,我和妈妈就有点伤感,爸爸告诉我,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为人好的人。爸爸用红油漆把太公和太婆墓碑上的字又重新描了一遍。我在心里默默地告诉太公和太婆:我已经长大了,念四年级了,太公、太婆你们现在要是还活着,那有多好啊!我还看见旁边的人有的在烧纸钱,还有的人在哭泣。这时爷爷也开始烧纸钱,爸爸连忙跑过去帮爷爷烧纸钱。烧完纸钱,奶奶就敬上一杯酒,我们一起在外公的坟墓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便说:“祝太公、太婆在天上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我是多么的喜欢清明节。因为这一天可以给去世的亲人送上一些礼物,表示对他们的尊敬。
清明节随笔篇六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在这清明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读起来更让人深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古代的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无比复杂的。偏偏又赶上春雨纷纷,衣衫尽湿,又平添了一层愁绪。本来,这佳节行路之人,已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处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急行,心境更是加倍凄迷纷乱了。
这雨,不仅是纷纷细雨,此更为天哭!这“雨纷纷”,不仅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凉而又美丽的境界,更形容了那位雨中行路者的悲哀之情。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佳文里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两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作者心头的想法:到哪儿找一个小酒家吧。寻到一个小酒家,一来歇歇脚、遮遮雨;二来解解春寒,散散积在心头的愁绪。
“遥”,却并不远。这一指,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一个酒帘。若真的遥远,难以产生联系;倘若近在眼前,又失去了无尽含蓄的趣味,它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在这清明节中,最普遍的活动是去扫墓、踏青。扫墓,表示的是对先人、烈士的那种惦念的强烈感情,使他们——那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能在地下安然长眠,从而表达一种对其的敬仰与爱戴;踏青,可能是一种多年的习俗吧,可它不是单纯地去郊游玩耍,它表现了一种去除霉运的含义。
清明时节,无论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悲伤的气味,再加上丝丝春雨,人们心头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清明节随笔篇七
又是一年清明时,此时的雨似乎更能够寄托我们哀思。故人已逝,我们似乎也无能为力。于是,清明节祭奠已故的亲人和烈士,便成了中华人民的传统,每到清明,墓前总会出现祭奠的人的身影。可似乎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是提高,有些时候就越会忘记老传统。人们总会因为各种理由而不能去祭奠已去之人。但是过后,也会去看望。
其实这种习俗似乎也是人们心灵上一种安慰罢了,为了让自己心里好受一些,好像如果烧了纸钱,放了鞭炮,行了三拜九叩大礼,就能看到已故的人们在天上生活得很好,并一直注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一切的事情都和原来一样。
可是即便是这样,这些习俗仍然这样传承下去,每到清明,墓前总会有人站在那里,然后在“噼啪”的鞭炮声中,在敬给已去之人的缭绕的香雾里,在烧纸钱的火堆旁边,行上三拜九叩大礼,在心中祝愿,希望已去之人能在那个世界一切安好罢。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清明节随笔篇八
每个清明节,总是有雨,真的是眼泪吗?或许是。
他无意中说起,清明节我从不回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我无语。于我,“奶奶”只是个名词,与我无关的一个代号。奶奶过世时爸爸才五岁,幼时听到同伴提及“奶奶”,我只有羡慕的份。
而爷爷,待我们兄妹很亲很亲,可惜,在我大学毕业前的那个冬天,他离去。那天很冷,他却要吃梨,我和姐姐跑到市内给他买来,妈妈特意切块,煮了煮给他吃。然后,他咳了好久,再后来,他躺下床上,爸爸叫来好多亲戚。我的心很慌张,却没有恐惧,听不懂不这些长辈说什么,或者是听不进去,只是看着他们忙碌。最后,一个本村的爷爷看看表,报了一个时间,我的眼泪忽然掉下来,转身上楼,姐姐和我一样,什么也没有说。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爷爷离去了,再也不会醒来,我只是无声地流泪。脑子中想着他对我们种种的好。
那是个阴冷的冬日下午,周日,腊月初二。我本该去学校,却因爷爷因吃梨而没有走。就此,他别过,离开。此后很久,我不吃梨,我不愿听到这个字。“梨”和“离”,真的是巧合吗?没有答案。爷爷没有受病痛的折磨,现在想来,我挺开心。不过,那一年,他才73岁。后来,听爸爸,此前,爷爷把他的老亲戚走了一遍。我一直在想,人,难道真有感知?可是任凭我怎么想,也想不来一个答案。或许,是另外一个巧合。
第二年的春天,我梦到爷爷,他站在我们学校走廊里,披着塑料布,说外面下着雨,好冷。我少有这样的梦,妈妈说,逝去的人在梦里从不说话啊。我一点都不害怕。爸爸去了爷爷的'坟地,看到有人浇地,不小心冲进去了水,他赶紧封好。
当时我很开心,爷爷相信我,居然跑到学校告诉我这样的事。我从没去看过他,没有为什么。
后来,我又梦到过爷爷,依旧是笑笑的,只是,再没有和我说过话。那一次,梦到他生病了,在屋里躺着,说快不行了。我挺纳闷,我爷爷已经过世了,怎么还生病?醒来,翻看日历,腊月初二。
妈妈说,爷爷最惦念的是我。我知道。可我总是不愿去烧纸钱,甚至有些抵触。20多年了,我一直以为,那边,爷爷和奶奶很幸福地生活着,毕竟,奶奶等了他那么久,我不想打扰他们。偶尔,有梦就好。
爷爷为人忠厚老实,算是无疾而终,生命的最后,没有受困于床上,亲人很欣慰。
其实,很多个日子,我常常想起他。那个时候,他可能会寂寞。于是,他早早地离开,去寻他离散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