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认识秒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一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2、让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通过各种活动准确的体验一分、一秒。
3、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秒,并准确建立一分、一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分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自制钟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出示钟面唤起学生记忆,并拨几个学生熟悉的时间让学生认读。
大家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能说说关于时钟你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有时针和分针。(与学生共同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是及时补充)。
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一小时。
2、播放神舟飞船升天视频,并一起倒计时。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1)时钟有3根针,最长的,也是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4、体验1秒钟。
(1)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课件中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3)比一比,不看时钟,从老师喊开始到结束,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记时,看哪位学生猜得最准确。
(4)在一秒钟可以做哪些事情,说一说,如果写数字,你能写出多少个,写汉字呢?
(5)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学习1分=60秒,并体验1分钟。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5、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问: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请你选一个你喜欢的活动,咱们来做一个1分钟的体验活动。
师生共同总结一分钟可以做的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补充: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兰昨天睡了9()。
(2)小明跑100米要用18()。
(3)我们课间休息时间是10()。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量时间的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一秒过得快不快?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1秒钟!
五、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1分=60秒。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二
同学们,张老师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数学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1、二(2)班有39名学生。
2小刚跑60米用了8秒。
3小朋友每天的睡眠时间应保证在9个小时。
4中央广播电视塔塔高四百零五米,是中国第三高塔。
5八达岭长城全长六千七百千米,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二、新授:
1(出示)小方块问:有几个小方块,接着数。数完10个小方块,你知道什么?(板书:10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数方块问:你又知道什么?(板书:十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数方块问:9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百是多少?(板书:十个一百是一千)。
一千一千数方块问:9000后面是多少?你是怎样数的?10个一千是多少?(板书:十个一千是一万)。
2(1)以前我们学习过计数单位“个、十、百”,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计数单位“千、万”。(边说边板书)请同学说说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几个一千是一万。
(2)同桌合作拨珠子。
从1拨到10,拨了多少次?
从10拨到100,拨了多少次?
从100拨到1000,拨了多少次?
从1000拨到10000,拨了多少次?
(3)在拨珠子时,你发现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3)999问:个位上添上一个珠子该怎样数?为什么?
43652的组成。
问:千位是几,表示几个千?百位是几,表示几个百?十位呢?个位呢?
三、闯关游戏。
1青蛙看海:青蛙要看海,努力在跳台阶,已经跳到298级台阶,后面该跳多少级了?请同学们帮忙数一数。
2摘苹果。
从796摘到805。
3运香蕉。
一百一百的数,从970数到1150。
4摘葡萄。
一千一千的数,从9500数到10000。
5填一填。
八百二十九是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四千五百二十七。
4398的千位上是(),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
一千里面有()个百。
6猜一猜。
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大数,读一读,写一写。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三
1、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钝角的特征,会画锐角和钝角,学会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画角、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
3、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大三角板一幅、磁铁、一条大红领巾、活动角、小黑板(五角星、3个孪生角)、几张七巧板拼图画。
学具:一幅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学生动手画,引导学生说出画角的工具。画完后,同桌验证。
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画直角的过程,并且边画边介绍。
1、从实物中,比较抽象出两类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角的影子。现在我们再一起来找找红领巾上角的影子吧!
出示红领巾。
师:谁到上面找一找红领巾的什么地方有角的影子?
学生上台边比划边介绍。(注意引导学生简洁、准确地描述角。)。
师:这3个角有什么特点呢?
生1:下面的这个角好象是直角。
生2:下面的角比直角大。
师:那么该怎么判断它是直角还是比直角大呢?
引导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得出结论:比直角大。
学生动手画角,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大的角。
师:那左右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生1:这两个角一样大。
生2: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
师:是的。这两个角都比直角小。那你们会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吗?动手试一试。请一个学生上台画在黑板上,边画边介绍。
板书:比直角小的角。
现在请同学们为你们刚才画的角写上名字。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感觉?
生:角的开口越来越大。
师:用数学符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角可爱跟我们捉迷藏,瞧这个东西上的角藏在哪儿?出示直角梯形,三角形,帆船,五角星。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师:你们真厉害,锐角和钝角藏在一起的时候,也能这么快地给它们找也来。
1、找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同步练习第页第题。
直角锐角()钝角()。
2、开火车游戏。出示活动角,让学生指出是是什么角?下面请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反之,也可以。
3、师:朋友,老师这里有三兄弟在吵架了,都吵着要做大哥,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帮他们分出大小?小黑板出示了三个很相似的角。
学生独立思考,动手用直角三角板去验证他们的大小。
让学生会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判断。教师适时指导:运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比它小就是是锐角,比它大是钝角。
四、活动激趣,灵活应用。
小组合作创造,展示并介绍什么地方用了什么角。
小结:角很美。
五、总结并揭示课题。
板书设计。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四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
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一)认识秤。
1、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秤呢?
(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
2、逐一介绍。
台秤:把物体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体放入盘内,再输入单价,就可以知道要用多少钱。弹簧秤:把物体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体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体质量。
3、认识台秤。
台秤可以来称物品有多重,就是指物体的'质量。常用的重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做公斤,用符号“kg”来表示。
(1)课前老师请小朋友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
(2)那么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解1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
仔细观察秤,说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
分别找出秤面上的千克数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
(二)、认识千克。
1、今天重点来认识1千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
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看还有哪些物品重1千克?(1袋大米,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
2、感受1千克。
(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掂一掂这些重1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一个苹果的重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个鸡蛋呢?
3、估一估。
(1)刚刚我们掂了很多1千克的物品,你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吗?下面不用秤,只用手,你能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吗?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出大约1千克的物品,看看哪组掂的最接近1千克。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说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的“净含量”是多少?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说说电梯的载重量。练后小结并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生写出另外三种蔬菜的质量。
集体校对。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
让学生分别说出西瓜和菠萝各重几千克,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五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建立乘法的概念,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乘法算式。
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多媒体课件。
1、师生谈话,通过谈话引出游乐场,并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十一放假,假期你们都去哪里玩了?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有一些小朋友利用假期去了游乐场,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游乐场景图。
2、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在玩摩天轮,有的小朋友在玩过山车,有的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我们先来看玩过山车的小朋友:过山车上每两个小朋友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过山车上的小朋友两个两个圈起来。)我们一起来两个两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2?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2+2+2+2+2+2=12(边板书边问:几个2相加?6个2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3、我们再来看玩摩天轮的小朋友:摩天轮上每四个小朋友坐一个吊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摩天轮上的小朋友4个4个圈起来。)我们一起4个4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4?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4+4+4+4=20(边板书边问:几个4相加?5个4相加是几位小朋友?)。
4、我们接着看玩小火车的下朋友:小火车上每三个人坐一个车厢,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用红色的圆圈把小火车上的小朋友3个3个圈起来。)我们一起3个3个的数一数(师生共数)我们数了几个3?用加法算式怎么表示?板书:3+3+3+3=12(边板书边问:几个3相加?4个3相加是几个人?)。
1、观察写出的所有算式,启发学生发现相同加数算式的特点。
同学们,真了不起,解决了游乐场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写出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特点,教师可引导:第一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第二个算式,第三个算式,每个加数都是几?)教师概括: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小结:像这样算式中,每个加数都一样,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相同加数”(板书),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成“几个几相加”。
2、让学生找一找每个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3、引导学生用几个几来表达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
4、由困惑引发思考。
那我们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这样的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呢?你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表示这个加法算式吗?(这里说的算式是:2+2+2+2+2+2=12)。
动脑想一想,同桌互相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方法,指名板演。(对于合理的方法给予鼓励)如学生能写出乘法算式6×2或2×6,教师给予鼓励表扬:你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就是这样表示的。
如学生说不出,教师直接告诉学生: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6×2=12(板书)。
5、揭示课题,顺学而导(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
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6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6×2=12来表示,那这里的6表示什么?2又表示什么?它们和原来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加法算式想一想,说一说)。
小结:对,2就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6表示有6个2,也就是2的个数,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这个算式就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谁能向老师这样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多指几名同学说一说)。
6个2相加还可以这样表示:2×6=12。
这里的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谁再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小结:这两个算式中的2都表示原来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2,这两个算式中的6都表示相同加数2的个数,有6个2,这两个算式都表示6个2相加(教师手指着前面板书的“6个2相加”来说)。
这两个算式中间的符号叫什么?谁知道?(板书:乘号)。
乘号像什么呢?
小结:乘法和加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有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们把加号一斜就创造出了一个新的符号——乘号。
乘号怎么读呢?读的时候就读一个字“乘”,这个算式(6×2=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6乘2等于12)。
第二个算式(2×6=12)怎么读呢?谁来试一试?(板书:2乘6等于12)。
同学们注意:乘号只读一个字“乘”,一起把这两个算式读一遍。
同学们看,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
小结:对,用乘法来表示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非常简便。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6、鼓励学生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巩固所学知识。
你能把黑板上其他几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因数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再次强调:像这样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板书:简便)。
同学们,操场上可热闹了,有的同学在玩跷跷板,有的同学在玩荡秋千,我们一起去看看有没有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小朋友荡秋千的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明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荡秋千?”的问题之后,独立填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写的`算式和想法。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教科书练习九的第1题(小朋友玩翘翘板的情境图):先让学生独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在组织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现2+2+2+2和4+4,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
3、课件出示练习九的第四题(熊猫图):先让学生观察图,说出是几个几,再根据图意填写乘法算式和读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填写的乘法算式,并互相检查是否全填写正确。
4、课件出示判断题:
4+4+4=4×3()。
6+6+6+6=6×4()。
3+3+3=3×3()。
7+7+5=7×3()。
(学生判断时,让学生说想法,说到3+3+3=3×3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3表示的意思,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个算式?最后一题7+7+5=7×3让学生说错的理由,从而明确只有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5、能力提高:能照样子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另一个算式吗?
3×2。
5×2。
同学们,这一堂课上的快乐吗?想一想这节课你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
相同加数简便。
2+2+2+2+2+2=126个2相加6×2=12读作:6乘2等于12。
2×6=12读作:2乘6等于12。
(乘号)。
4+4+4+4+4=205个4相加5×4=204×5=20。
3+3+3+3=124个3相加4×3=123×4=12。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五、反思: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七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能体验1小时=60分。感受一分钟、一小时有多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钟表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验数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认识时、分两个时间单位,通过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认识“时”、“分”,初步理解1时、1分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拨钟面上的针,知道1时=60分。建立1分和1时的时间观念,让学生不断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
重点:认识钟面,知道1时、1分的含义,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理解1时=60分,感受1分、1时的长短。
学生对钟面知识是一个全新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较繁琐。在本节课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有难度,所以让学生准备学具钟,感性地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但要清晰地讲清这些知识,最好的辅助方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它清晰的逐一显示中,学生有条有理地掌握了知识。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愿望,“自主探索”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精讲点拨”充分利用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实践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数学意识。
(1)“龟兔赛跑”的动画设计,既有趣味性,又孕伏了知识。
(2)“认识钟面”的媒体设计,有序地处理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了难点,教学效果尤其好。
(3)“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的媒体设计,有动感的演示过程,很清楚地建立1分、1时的概念。
(4)“1分=60分”的媒体设计,用了动感的演示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
(5)“1分钟的长短”的设计,既调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体验了1分钟多长。
1、设计指向性的提问。
2、设计针对性的练习。
3、设计课外延伸的练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路及媒体应用。
电脑显示“龟兔赛跑”画面问:在这段时间里,龟跑了多少路程?兔子跑了多少路程?
再问:这一画面和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相似呢?
实物投影第76页上的图。
学生回答。
回答“钟面”
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钟面知识做了孕伏。
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你还知道些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答案。
对学生的答案适时合理作出评价。
拿出自己的学具钟,看一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
不同小组的学生上台交流补充。
让学生感性地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问:两个数字间为一大格,钟面上有几个大格?
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你是怎么知道60个小格?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问:分针从12起走到4,要走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针从12起走到7,走多少分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时针从12走到4,要走几小时?为什么?走到7呢?
追问:为什么分针、时针都是从12走到4,而分针走了20分钟,时针却走了4小时呢?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
在钟面上拨一拨,分针走60个小格,时针走了几个大格?你发现了什么?
媒体显示:1时=60分。
想感受1分钟有多长吗?
认识三针。
指一指学具钟上的三针。
观察媒体演示,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知道了时针、分针的走时规律。
根据时针、分针走时规则,再加上媒体的动感过程,能清楚地说出答案和想的过程。
按要求在学具钟上拨一拨,看一看,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把自己的答案在小组里交流。
边看边思考1时与60分的关系。
闭上眼睛,边听音乐,体验1分钟的长短。
媒体显示时针、分针、秒针1——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五个小格。画面放大,接着五个五个地显示一共有60个小格。
媒体教学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增强了教学效果。
媒体显示清晰,再加上动感的过程,突出了知识的重点,降低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难度。
先让学生亲自拨一拨,体验1小时与60分的关系。
再从媒体清晰、动感的演示中,进一步体会1小时=60分。
媒体显示1分钟长的画面并伴有音乐。使学生放松心情学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全班巡视。
1分钟测自己的脉搏约跳()次。
1分钟大约做()节眼保健操。
填充:
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
让学生感受1分钟、1小时的长短,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养成按时做事,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口答。
你一分钟大约跳()下绳。
你刷牙用了()分钟。
你们家吃一顿晚饭约花()分钟,
你妈妈一小时做了哪些事?
增加学生体验时间的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的经验,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八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一、课前复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20数到30;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50。
2、从50数到100你们想怎么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课本74页主题图。这是北京体育馆,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够不够用?(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够)。
师: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
三、探究新知。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1、电脑演示。课件出示1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一个一个数。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问:我们数了几个一?是多少?
生:十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出示10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十个十个地数。
师生一起数(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数了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师: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4、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用计数器加以引导。
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二)数数游戏:
1、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356个)学生边数课件边增加。
2、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回顾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课本75页做一做。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数数这个题我们发现,数的方法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数数找的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呢?(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你真棒,你们都是非常棒的。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九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代表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一个一个的数,从20数到30;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50。
2、从50数到100你们想怎么数?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课本74页主题图。这是北京体育馆,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用我们以前学习的100以内的数够不够用?(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不够)。
师: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
三、探究新知。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1、电脑演示。课件出示1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一个一个数。
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问:我们数了几个一?是多少?
生:十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出示100个小正方体。问:我想知道小正方体的个数,怎样数?
生:十个十个地数。
师生一起数(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
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数了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师: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4、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观察板书后小组讨论。用计数器加以引导。
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二)数数游戏:
1、在三百五十六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356个)学生边数课件边增加。
2、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回顾计数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课本75页做一做。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学生自由数,再集体数。拍手数数,使数数抽象化全班交流。
师小结:通过数数这个题我们发现,数的方法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数数找的规律不同,得到的结果呢?(也不一样),只要我们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你真棒,你们都是非常棒的。
四、知识应用。
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4.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五、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二年级认识秒教学反思篇十一
学习本课,首先要注意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所以,在教学中,在引出万的概念时,利用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
然后利用计数器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在教学中,组织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平时操场上有2千人做操,再来4个这么多就有一万人了,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