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实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1.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2.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
3.往事如歌,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让我们记住那句话:错过了太阳,我不哭泣,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
4.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最得要的是有一份十足的勇气和一个创业的胆量。
5.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6.岁月,是一首诗,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岁月,是一峰骆驼,驮着无数人的梦想。
7.船的命运在于漂泊,帆的命运在于追风逐浪。人生的命运在于把握,把握信人生,方能青春无愧。
8.我,要融化在粉红的桃花瓣里,拭去整日在你心头的牵挂。
9.假如生活中你失败了,请不要将忧伤的泪水写在脸上。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生活中要的是一份勇气和一个胆量。
10.曾经以为,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人世间所有的沧桑;一个小小的挫折,便函是人生所有的失败。
12.表演完毕,班头向观众道谢后,大家都起身挤出场外。我被挤在群众中,正出场门的时候,觉得有人触我的手。回头去看,原来就是那小艺人。小小的黑脸孔上垂着黑发,向我微笑,手里满捧着果子。我见了他那样子,方才明白他的意思。
13.他今天穿戴一件蓝色上衣,上面缀着金纽扣,仰起金发的头,微闭着双眼,像一尊石像昂然的站在那里,那种风貌,真令人羡慕。
14.昨日午后,先生正在说这消息给我们听的时候,校长先生领了一个陌生的小孩到教室里来。那是一个黑皮肤、浓发、大眼而眉毛波黑的小孩。
15.弟弟病了,他的女教师代尔卡谛先生来探望。原来,卖炭者的儿子,从前是这位先生教过的。先生讲出可笑的故事来,引得我们都笑。两年前,卖炭家小孩的母亲因为儿子得了赏牌,用很大的围身裙满包了炭,拿到先生那里,当做谢礼。先生无论怎样推谢,她终不答应,等拿了回家去的时候,居然大哭了。先生又说,还有一个女人,曾把金钱装入花束中送去过。先生的话使我们听了有趣发笑。弟弟先还无论怎样不肯吃药,这时也好好地吃了。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育与读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读书作为补充和拓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读书笔记,作为读书的一种方式,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书中知识和思想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帮助读者整理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段:读书笔记的重要性(200字)。
读书笔记是读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读者记录下书本中的重要知识和情节,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通过读书笔记,读者可以组织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个人思考能力。还可以帮助读者加强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方法。
第三段:摘抄读书笔记的作用(200字)。
在读书笔记中,摘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摘抄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读者从书中挑选出重点知识和思想,使自己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摘抄也可以帮助读者梳理书中的逻辑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内容。另外,摘抄还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中形成记忆点,并能很快地调用和使用。
通过摘抄读书笔记的过程,我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和思想,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我在读书笔记中摘抄了一些经典的段落和语句,慢慢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开始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学会了用另一种眼光看待问题。我在对书中不同章节进行探究时,也学会了如何摆脱书中的框架,自己思考和总结问题。总之,在不断的阅读和摘抄过程中,读书笔记逐渐成为我自己思维的重要环节。
第五段:结论(200字)。
读书笔记摘抄心得体会,是一个逐渐提高自己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过程。通过读书笔记,我们可以促进阅读效果,加强自己的思考能力,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写作技巧。在平凡的日子里,读书笔记摘抄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我们可以在读书过程中,继续摘抄读书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认知水平!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1、这位老师名叫考谛,是个身材魁梧、卷发、大脑袋,留着一大把黑胡子的先生,他的眼睛很有神,说话声音像开大炮。
2、从昨天傍晚起,天空中就飘着鹅毛般洁白的雪花了。今天早上起来一看,地上已经白茫茫一片了。上学的路上雪花还在飞舞着,踩在雪地里,脚下还咯吱咯吱的响呢。到了学校,教育的玻璃上、窗框上都是雪,在有趣了!
3、她的脸色红润,每次笑起来的时候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4、他今天穿着一件蓝色上衣,上面缀着金纽扣,仰起金发的头,微闭着双眼,像一尊石像昂然的站在那里,那种风采,真令人羡慕。
5、从窗外的吹来的新鲜空气里,还闻得出泥土、树中的芬芳气息,让人不由得想起在乡下漫步的情景来。
6、天气很好,阳光明媚,火车驶在一片绿色的田野上,遍地都是盛开的鲜花,空气芳香,令人心旷神怡。
1、学期又开始了,三个月的时间真快,像做梦似的,感觉一觉睡醒就上学了似的。早晨妈妈送我去学校去,一路上,我还回味想着在乡间的情形哩。一路上见到的全是学生,闹闹嚷嚷的,买笔记本、买书袋。校门口的路都被堵了,校役和警察正忙碌的疏通。
2、终于挨到了放学,教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都迅速收拾好书包,飞快的冲出教室。一路上都蹦蹦跳跳的,又喊又叫。有人手里抓了雪团,不管是不是认识的同学,就丢过去,被雪球砸中的人,立刻蹲下去,搓起雪球,又丢向其它人。还有的在雪地里跑来跑去,整个学校热闹非凡。
3、早上,空气很清爽,温暖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教室里,大家的心情都变得舒畅起来。趴在窗口,就能看见碧蓝的天空,还能看见家家敝开的窗栏边、阳台上,摆着已经泛绿花盆。
4、今天早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我们的老师是多么爱我们。当别的老师向我们提问的时候,他的眼睛始终注视着我们。如果我们回答的不是太准确,他就会跟着着急,如果的我们回答的非常得体,他的脸上就非常欣慰。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教育是人类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基本因素之一。而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形式。读书笔记,则是读书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和工具。读书笔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书中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还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思考以及扩宽我们的视野。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书笔记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解和记忆。
读书笔记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记忆更加深入。我们可以在读书时,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阅读体验对书中主要概念、论点、故事和例证进行梳理和整理,这一过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知识点。当我们打开笔记时,即可恍然大悟,看到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第三段:整合和应用。
与理解和记忆有关的是,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整合书中的信息并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之一。例如,当我们在阅读一本心理学书时,我们可以在笔记中记录下面对某种心理问题时可以采用的解决办法,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这种知识点来改进我们的做法。
第四段:提高阅读技巧。
读书笔记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作者的目的、意图和哲学。当我们把话题分解成主题,将其单个组成要素拆分为对话、主题和论证时,我们就能够看到作者构建他/她的思想的方式,并且理解作者的思考和推理。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书中的信息,甚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第五段:思考和探索。
最后,读书笔记还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思考和探索。当我们在阅读时,我们不仅要了解作者的意图,还需要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当我们将这些意见和观点记录在笔记中时,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它们,并加以分析和比较。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和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发掘和丰富自己的思维。
结论: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不仅是一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好方法,还能促进人们提高阅读技巧和知识质量。它能够让我们了解书中的思想体系和推理过程,并帮助我们记忆、整合和应用知识。在写读书笔记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路和目标,并同时发展自己思考和写作技巧。获取这些技巧和知识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摘录】教授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由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0度以下,那麽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也只有他双脚站的地方那麽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心态,那麽他就是一汪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热,那麽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大。
【评】正如教授所说人有无限可能。也许我们还在挣扎,也许我们踌躇满志,也许我们未来渺茫无望,但只要坚持,只要愿意发光发热,都会发掘出自己的天地。
2.《橘子的心》----意林。
【摘录】一个孩子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麽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哪?”“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为什麽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哪?”“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也就是在告诉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母亲接着说:“孩子,橘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还有另一层用意哪,你知道吗?”“不知道。”孩子回答。“还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评】从生活细处发现真理、体味哲学,这是生活做人的大智慧,也是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最直接浅显的道理。也许有时我们会困惑,但生活总给我们以启示真理,让我们继续有勇气生活。
3.《风》---意林。
【摘录】雨,能给人以慰籍,能医治人的心灵,使人的性情变的平和。真正给人哀愁的,不是雨,而是风。
随处飘然而来,随处飘然而去。不详其初起,不详其终结,萧萧而过,令人肠断。风是已逝人生的声音。人不知风打哪里来,又向哪里去,闻此声而伤悲。古人已经说过:“夏秋夕昏寒凉气,皆自飒飒风里来。”
【评】你说“随风潜入夜”,你说“风萧萧兮易水寒”,你说“风吹柳花满店香”,你说“大风起兮云飞扬”,你说“吹面不寒杨柳风”……你说风是和煦是关怀是温暖是春意,你说风是苍凉是凄迷是凛冽是无情。风只是默默,默默吹着大地无言。
4.《爱到八分最相宜》----意林。
【摘录】太爱一个人,你会太在乎他(她)会跟谁在一起,心里是否有你,你的眼球会因为老跟着他(她)而显得迷茫,会牵肠挂肚,患得患失。
太爱一个人,你会在想要见到他(她)时神经兮兮地翘首以待,当他(她)离去时又怅然若失。
太爱一个人,你会刚说再见却又心生思念。
太爱一个人,你会因为他(她)的温柔而满怀甜蜜,更会因为他(她)的冷漠而郁郁寡欢。
太爱一个人,你会被他(她)牵着鼻子走,如被魔杖点中,完完全全没有自由。从此,你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你以他(她)为中心,跟他(她)在一起时,他(她)就是整个世界;不跟他(她)在一起时,世界就是他(她)。
【评】爱总是刻骨的毒药,风雨由天,聚散随缘,距离也是一种美。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如更爱自己,做一个精致生活的人,过一种肆意优雅的生活,留下一段风流美丽的韵事,独留天际。
4.《做大事者无琐碎》----意林。
【摘录】做大事的人必定没有琐碎。琐碎的心境、琐碎的事,会扼杀掉人最优质的天分。
很多人觉得:掌握资讯,可以让自己做事更方便。但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了“资讯”二字的含义,把它同“小道消息”、“他人隐私”画上等号。
中国人离不开饭局,饭局上离不开“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却是家长里短。
一个人的讲话,若总是不离他人隐私,且所说的内容总能让你时时有惊讶。离他远点,否则,下一个被出卖的,就是你。
不要一头扎进是非堆,不要扎堆讲是非。虽然你也许觉得“讲是非”是最容易让对方敞开嘴巴的途径,但是非讲得太多,心就会变得浑浊。
【评】人心那么小,盛下了是非,就盛不下正事。有人忙碌一事无成,那是对细枝末节的琐碎过多关注。米可果腹,沙可盖屋,但二者掺到一起,价值全无。心若清水,便可容量无限。心若浑水,只能整日无闲。倘若心已累,那么身便已拖累再无希望。
5.《地震废墟下的深情绝唱》----读者。
【摘录】她睁开眼,发现四周一片黑暗,同时感觉浑身疼痛。珊德拉意识到自己被埋在了房屋的废墟中,到处都是钢筋、木梁、泥土和石块。她很害怕,大声地叫着雷米的名字,但很久都没有听到他的回应。恍恍惚惚中,她听到有人在大声地叫着自己的名字:“珊德拉!珊德拉!”她幽幽地醒转过来,又仔细地听了听,是的,是雷米在叫她的名字!他没有死!她努力地张开干裂的嘴唇,大声地答应着雷米:“我在这儿,快救我!”珊德拉边说着边试图移动了一下身体,腰部却传来一阵剧痛,手也好像断了,根本抬不起来。死亡的恐惧使她大哭起来。这时,从附近传来了雷米的声音:“亲爱的,别害怕,我在这儿呢!”因为书房和卧室之间的墙壁已经倒塌,雷米离妻子卧倒的地方非常近,如果两人都不说话,他们甚至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评】有些爱可以超越一切,比如爱情,比如因爱情两人长久相处后收获的亲情,这种情感无关自私的收获,只是心与心的信任,心与心的托付。因为爱,所以相信,因为爱,所以可以打败一切。
6.《有一种触摸不到爱》----读者。
【评】借着同一缕阳光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有一种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对方的苦衷,换在对方的位置体会对方的难言。看不到彼此深切的眼神,拥不到对方温柔的怀抱。象美丽的肥皂泡在空气中一挥即破,一碰即碎,只能闭眼微笑。
7.《写给自己的忠告》----读者。
1、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失眠是无可奈何的,so不要着急,不要烦躁,心平气和地接受。躲不开就接着,晚上睡不着那就白天睡。
2、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再好的朋友也是应该亲密有间的,别总把自己不当外人。
3、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是自己的,难受也是自己的,so不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4、伤害是别人带来的,开心是自己寻找的,想哭就哭,哭完了接着笑,没有人能把谁的幸福没收。
5、责任是从现在开始就要承担的,父母不再年轻,能回报的时候及时回报,不要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岁月不等人。
6、亲人是父母给你找的朋友,朋友是你给自己找的亲人,so同等重要,孰轻孰重没那么多分别。
7、跟正常人讲道理,不正常的人不需要道理。该和善的时候一定要和善,该骂的时候千万别忍让,时时处处的彬彬有礼那是烂好人。
8、努力去做自己该做的,but不要期待回报,不是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的,做了就不要后悔,不做才后悔。
9、帮别人的事做完就忘记,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时时记着,哪怕这个人只有那么一次好,他也是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评】夜深人静最引人遐思,也最让自己反省。我们可以在白日里胆大妄为、狂妄肆意,却怎也抵不过黑夜里一地明辉,忍不住的扪心叩问,又做成第二天的准则。人总是有一定的约束,最有效的,则是源于自身的标准。
8.《人有远虑,必有近忧》----格言。
【摘录】滥思甚者疾病多,积虑深者生机浅。日思夜想,都是烦,你哪能身宽体胖?林妹妹思虑过多,多美的青春却是一个病殃殃的身子;坐想行思,都是愁,你哪能笑逐颜开?诸葛亮谋算太多,出师未捷常使英雄泪满襟。
【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少年是快乐的,该烂漫且烂漫;青春是美丽的,该绽放且绽放;芳香的热茶趁热喝,不要等到变冷;醇厚的美酒趁兴饮,不要等到变馊;少年老成不是太好的事,少年将老年的日子过了,有什么好呢?少年可老年,老年难少年。
9.《我只管捕自己的鱼》----格言。
【摘录】拉德就在这时候闯来了。
因为严重口吃,靠嘴谋生的吉拉德必须放慢说话速度,同时他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而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只靠着一部电话、一枝笔,和几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就是靠着掌握客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超常毅力,吉拉德从对手如云的底特律,杀出一条血路。
【评】吉拉德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人总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期望一条大鱼撞到自己怀里。我不是这种人。”的确,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也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10.《我不该这样爱你》----格言。
【摘录】你5岁的时候,要妈妈帮你整理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l0岁的时候,看见同学脚上气派的皮鞋,就哭闹着让我也去买来;l5岁的时候,你写情书给班里的女孩子,说,我妈妈认识很多的人,谁要是欺负你,尽管告诉我;20岁的时候,你读大学,每次打电话来都是抱怨,说食堂的饭菜如此糟糕,为什么不给我多寄些营养品来?今年25岁的你,在一次与同学的闲聊里,很骄傲地说,我爸妈早已给我备好了买房的钱,我即便是不怎么奋斗,也一样可以在这个城市里过得很好。每一次我都宽容地笑笑,就淡忘掉了。
【评】作为孩子,我们应对那些将父母啃到疲惫的往昔感到愧疚。终有一天父母会老去,我们也要离开。操劳的父母们,彼此原谅,彼此放手。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自假期开始了新教育的接触后,学校又专门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朱**老师的《新教育》。
朱**老师作为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在这本书里全方位阐释了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并为我们展示了新教育的美好愿景,以及那些新教育人在过去的十年里走过的“三百六十五里路”。读这本书,我在不断地感动、振奋着,时时会涌出投身新教育的勇气和激情。
什么是新教育?朱老师说,新教育,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但又不完全如此。干国祥老师的一段文字说得更为透彻:加盟新教育,乃是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更古老、更本真,与原始思想更为切近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育者努力让自己朝向一个“生生不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境界中。敬畏生命,呼吸经典,与更年轻的生命相互编制有限之生的不朽意义,书写自己职业生涯的传奇!
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追求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而学校管理最最核心、最最灵魂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本质和最重要的品性了。
明白了新教育中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一定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自身素质,自身得到成长,孩子们也一定会更加茁壮成长。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班长代洛西是个热忱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不伤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当面对克洛西的父亲的时候,代洛西真挚的话使这个曾经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间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一点儿小事吵架,在开明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反而成了亲密的同桌。同学克洛西的父亲因过失杀人入狱,克洛西的母亲靠沿街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论怎样困苦,母亲都要让克洛西去上学。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而累坏了身体,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奖章,他的这份荣誉令父亲幡然醒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好铁匠。
安利柯的老校长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他的儿子当志愿兵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着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
毕业时,安利柯好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安利柯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爱的教育》宣扬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爱。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以及对祖国的爱,使人读起来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全书把“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无不包含一个“爱”字。这个生生不息的神圣字眼,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惊心动魄,却总让人怦然心动,甚至泪流满面,提醒人们学会用一种温暖的眼光看世界。这本书也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即期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友爱。
《爱的教育》蕴含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出素质教育的根基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在全书中我们看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在道德上坚持高的标准和要求,在个性上允许孩子自由发展。安利柯有一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亚米契斯的教育思想也体现在这个小小的细节中。
本书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儿童的所思所感并不同于成年人,本书的情节能够使人真正地了解到孩子们对世界和环境的看法,让我们通过一个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也让我们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再次捧起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本想在孩子们午睡时打发一些时间,却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甚至潸然泪下。
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正是本书的主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李老师如是回答。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而这些一般的老师恐怕难以做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武汉大学生卖淫案,艺校学生夜总会实习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伪善的教育,如何导致道德的大规模塌方!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要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篇文章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枝头上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计都不过分,而且到现在,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师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篇文章给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人之特殊就“特”在,人虽来自于物,却能超越于一切物之上,人是生命存在,却又超越了生命的局限。人就是这样一种仿佛来自两个世界、生活在两个天地,既近于禽兽而又类于天使,身上充满了“二律背反”式矛盾,既“是其所是”而同时又“是其所不是”的那种存在。――高清海(第1页)。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育视为为一中社会现象,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和要求,作为教育发生的原点,不知不觉偏离了教育的本真。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教育固然对社会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培养的人参与社会实践而实现。所以,人是教育的根源,教育是关乎人的教育。对人的认识,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前提。(第2页)。
我们对人的认识,要转变物的认识方式为人的认识方式,确立人是由双重生命构成的一种具有复杂性的统一体。(第10页)。
人把生命的适应性活动变成了创造性活动,这就不仅赋予人的生命以独立的“自我”,还使生命活动变成自我支配的“目的性活动”,在自身活动范围获得了发展的自由。(第23页)。
人作为一个文化的存在,作为“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他的超越不只是满足物质需要,它是一种更好的、新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追求。如同普列斯纳所言,人永远意欲着和盼望着,思考着和想象着,感觉着和信仰着,为自己的生命担忧着。(第29页)。
教育对生命来说,是最基本的原点,它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同时,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生命的发展不是自然的肉体生长,也不是凭空进行的,它借助于文化,是人与文化之间的矛盾统一。教育在人与文化之间“制造”矛盾、解决“矛盾”,又不断地“生成”新的矛盾。所以,生命、文化成为教育的原点,文化源于生命的存在,故此,教育最根本的原点只在于生命本身。(第39页)。
教育的职业性和社会性诚然重要,但舍掉其精神性则是致命的,它之所以致命,是因为可能长时间都看不到缺少精神性,就如同一种不知不觉加重的病患一样。一个国家会因此受苦,直到病入膏肓才认识到病情的严重。――理查德・利问斯通(第43页)。
没有人文教育不行,只有灌输式的压抑人性的人文教育也不行。那种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与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教育不是平等的,人文教育要高于知识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知识教育。而且不仅要制约着人文知识的教育,要以人文的方式进行文科教育,把文科教育变成欣赏的过程,变成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的过程;还要用人文教育观照科学教育,使科学教育成为具有人文教化意蕴的、全面的科学教育。(第47页)。
生活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生命存在状态的一种体验。陶行知说,“什么叫生活?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叫生活。人生就是要‘活’――要‘生活’。”(第47页)。
现代教育把学校当作一个传授某些知识、学习某些课业或养成某些习惯的场所。这些东西的价值被认为多半要取决于遥远的未来;儿童所必须做的这些事情,是为了他将来要做某些别的事情;这些事情只是预备而已。结果是,他们并不成为儿童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因而并不真正具有教育作用。(第48页)。
儿童的生活是“儿童”的。是充满童心、童趣、童稚的。一旦我们在中以理性的尺度,以唯一的尺度,或以某种崇高的尺度,来剪裁儿童的世界的时候,儿童就不在生活之中了。(第50页)。
生活不仅在于它的意义,更在于它是生命的冲动,充满着生机活力。充满活力的生命是创造的,一定意义上是“野性”的。幼小的生命应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他们应该在东奔西跑中,在手舞足蹈中感受自然,亲历生命,体验生活的本真,享受童年的乐趣。(第51页)。
课程设计如果凭借某中政治权利,充满一种权利的话语,用政治的标准来塑造青少年儿童的言论、行为和生活,那不是人的教育所需要的。(第56――57页)。
我们的教师,如果像工程师一样,把学生人为塑造得一个模样,那么我们的教室就谈不上育人,而只能是“制器”。(第58页)。
我们需要的不是规训,而是人性化的纪律。课堂需要纪律,但纪律不是为了安静的秩序,不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利益,更不能由此压抑学生的生命需要。“最高的规范就是自由”,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告戒我们,纪律必须为生命的自由发展服务。一旦纪律成为摧残生命的“凶器”。就成为必须废除的规训。(第62页)。
教师的“有些语言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创伤会伴随人的一生。(第65页)。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经常在教育网站转的老师大多听过卢志文这个名字,我在早几年就在朱永新、张文质、李镇西等的文章中看到。他是全国知名的校长---江苏翔宇教育集团的总校长,还是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他在教育在线网站开辟“卢志文在线”学校管理论坛,影响力比较大。这年月,名教师出书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算什么难事。但是尽管江湖多年有卢志文的传说,他却一直到2014年才出版了第一部专著,二十多年磨一剑,300来页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校长》有大料。
书有一个副题:“卢志文杏坛絮语”,这本书跟大多名师的书类似,没有很强的系统性,实际上由不同板块构成,也就是从教多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一个老师的成长史。但是,这种传记式的书,特别是校长们的书大多有拼凑之感,脱不开:走上讲台、成长故事、报告演讲、管理制度、媒体报道等等。不过,卢志文的书始终贯穿他个人鲜明的风格,思想敏锐,充满智慧,激情勃发,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卢志文是一个可爱的校长,他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大义凛然的光辉正确的高大上领导,他“博学而儒雅,机智而幽默,激情而沉稳,大气而从容”,开口即“智慧、睿智、学养、深刻”,他不官本位,也不只盯着钱。他不是“只会”当校长,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好广泛,书法篆刻能在专业比赛中获奖,编谜语、写对联。
以下摘录“絮语”中的金句。
1.成功并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情所构成的一种结果,而是积极进取、不断思考与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我主张“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勤于学习,才能善于思考。
3、许多人对读理论书籍不感兴趣,那是因为没有读进去……。
4.找一百个理由埋怨环境,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埋怨而有丝毫改变;找一个理由改变自身,明天自己身上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5、(卢志文的母亲)自有一套理论:世上只有一个便宜,你讨掉了,别人就没有了。
6、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由低到高可以分成四层:德知、德识、德行和德性。
7、把德育仅仅定位在教育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层面,是错误的。德育,就是教育本身。
8、学校改革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着力点。……教育体制创新的活力在基层。
9.没有长远战略,学校工作必然随波逐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期效应,急功近利,在低水平上重复。
10.作为领导者,校长都渴望学校能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但反过来,教职员工更希望自己的学校有一位好校长——品德高尚,事业精进,以身作则,靠得住,信得过。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感到有奔头。
11.人们多乐意“被领导”,但都反感“被管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给我上”不如“跟我来”……校长应该做“闹钟”——通过敲打自己去提醒别人!
12、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也应该是学校较为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
13、校长修养十三条:心怀大爱、知人善任、廉洁奉公、广开言路、开拓创新、负责高效、高瞻远瞩、敏于学习、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委曲求全、上尊下睦、学会权变。
14.校长要学做“车胎”——受得了气才坚强。
15.现实也许很残酷,幸运的是,我们已经决意朝那个叫“理想”的方向走去。
16.进取比进位重要,合作比竞争重要,激励比惩罚重要,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
17.深入研究,把握方向,科学决策,这是“做正确的事”;关注过程,求真务实,赢在执行,这是“正确的做事”;和谐氛围,激发斗志,鼓舞士气,这是“愉快的做事”。有此三点,坚持做下去,必有所成。
18.经营,让学校更像学校,而不是把学校变成学店。
19.有人说中国没有校长,只有教导主任。中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框架,早已让校长降格为教导主任。从教务主任办学,到校长办学,再到教育家办学,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0.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优良的道德品质”。
21.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我们的工作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坐享其成只能是一种梦想。
22.一份成功的事业不是一大堆“做成的事”而构成的一个结果,而是一群人向同一个目标不懈地努力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24.“文明,从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开始”;“校园无小事,件件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立则”
25.任何管理问题,都不是群众问题,而是领导问题;领导做到了,就不愁老师做不到;老师做到了,就不愁学生做不到。
26.管理就是给人创造成功的机会。
27.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它为团队中的成员所共同创造,一旦形成,又反过来创造这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
28、教师,不应当只是春蚕、蜡烛,应当做朝霞、做祥云,照耀天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展示着自身的绚烂与多彩。
29、你想知道一个人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他掩饰什么。
30、一个人,只要还有梦想就不算老,当追悔取代了梦想才算老,如果连追悔都没有了,那才是真正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