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模板8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本学期本人分别在信息工程学院和商务学院担任分层教学中b班的英语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师,我们知道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能够使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提高与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我校的分层教学结果来看,与之前“一刀切”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质量在部分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不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而是努力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起点上尽可能获得提高与发展。
1.教学目标分层清晰。b层学生经过一年大学学习要求通过pet--3,a层学生要求通过学校期末考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借助词典翻译有关业务资料;2.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b层同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a的同学主要采用鼓励性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之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感到“众口难调”。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问题1。
一个分层教学班级所涉及到的不同专业班级过多过杂。一个b层次的班级里,不同班级学生实训的时间不一样,导致教师上课时的教学进度会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学生实训两周,基本上一个单元的课就没上,可是期末考试会考每单元相关内容。(分层教学班级里学生一般都以自己的专业班级为单位而选择坐在一起,跟其他班级的同学几乎不交流。)。
建议:要求各分院尽量把实训时间在一个时间段的班级放在一起。不要把分班搞的太散,对学生不好,对教师的工作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繁琐与难度。
问题2。
分层教学中的b层次,只是以通过pet-3考试为最终目标,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几乎没有具体要求与考核。
建议:本人认为在大学阶段学习英语,应该多方面考核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不再是仍旧像高中时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从思想及行动上扭转学生的高中学习英语的“单一”想法,综合提高英语全面素质。这样对将来参加全省英语口语比赛也可以培养人才,慢慢的也可以形成我院有特色的分层教学英语学习理念与氛围。
问题3。
分层教学中曾经提到的a,b层次的滚动制:即在a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滚动到b班进行学习;在b班表现极差的学生将其调到a班学习,这个一直没有得以实现。
建议:这个滚动制想法的提议很不错的,可现在就差一个滚动制的具体规定还没有形成。
如果这个滚动制真正能得以形成并实施,我想对于一些爱学习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会更强,这对于改善我院英语学习氛围也算是有一个小小的促进作用吧。(我个人觉得虽然我院学生似乎文化成绩普遍偏低,但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或是同一个学习层次的环境里大家还是会有相互竞争的意识)。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若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教。顺祝假期愉快哦!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本学期我还担任中专部分的解剖学、生理学以及营养学的教学工作。一学期过去了,我从一开始无从下手到后来的自如把控,这中间,是一段不断摸索和学习的过程。每次备课前,我都要求自己一定先看一遍体校的教材,再认真看一遍以前大学的课本和笔记,务必要保证知识点的准确性,时间较充裕的时候,我还会找出一些著名解剖学教授的经典教学视频,认真学习。所以,我认为这一学期也是我对个人专业素养的极大促进。在ppt的制作方面,解剖学和生理学我加入了大量的图片和动态图,使复杂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直观,而营养学我则加入了许多与平时饮食密切相关的案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方面,我注意语言的逻辑性、简洁性和幽默性,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些。值得一提的是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学生对认人体模型有较大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学期,他们已能说出人体的各部分骨骼构成和肌肉构成,并在同学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尽心尽力地学好新课程标准,用新时代的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准再上一个新台阶。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本学期,教务处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抓教务处工作计划。开学初,教务处根据学校工作要点,制定学期教学工作目标与计划,为抓实教学过程管理,细化教学工作安排,教务处依据时间顺序和轻重缓急编制教学工作月度计划,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二抓教研组教研计划,新学期教师上班的第一周教研活动时间,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长会,统一对教学研究活动的认识,商谈全学期教研活动的安排。本学期教研活动力求突出“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参与率高、效果显著”,各教研组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教研活动计划,较好的指导全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
管理出效益,本学期开学初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传达本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使教师及时了解本学期工作安排。特别是开学初与学期中、学期末加大常规检查力度,确保正常常规教学秩序。学校教师本学期外出参加教研、培训、进修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频繁,为防止出现教学空堂事故,教务处严把审批关,坚持校领导审批有效的防止了空堂现象的发生。教学常规检查教务处常抓不懈。每月采用定时和不定时,抽查和全面检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常规教学执行情况。针对检查中存在的不足,教务处通过全体教师会和教研活动反馈至学科教师,要求教师及时整改,努力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各教研组根据学期初制订的教研计划,严格组织实施教研活动。活动内容丰富详实,有理论学习,注重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有教学实践,努力提高教师课堂能力;有课改专项研究,关注教改热点,更新教师教学理论。本学期语、数、英、教研组各开展13次教研活动,校内研究课29节。活动开展讲究高效,学期初拟定教研活动行事历下发给各办公室,使教师们早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充分作好准备。例如开展“说、讲、评”课活动时,提前发出通知,要求全体教师全员参与,但又分工明确,每个教师充分作好本次活动准备工作。我校在抓教研的同时还抓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学期我校各教研组针对教师们平时教学中出现的困惑,开展小话题教学研究,做到不复杂,有实效。
质量是立校之本,本学期坚持按时召开教研组工作例会,反馈交流各年级组的教情与学情,分析现阶段的教学质量状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期中,召开教学总结会。一是总结学校前段时间教学工作现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二是从微观角度分析学科质量,指出教学中的得与失,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与改进措施,为下阶段的教学指明方向。教务处印发全县成绩统计供教师思考,利用问卷的形式,组织教师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献计献策。
抓“校本”,本学期主要抓了教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工作,教务处围绕学期初制订的校本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分别开展了教师业务培训,青年教师汇报课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存在问题及不足:
1、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很不均匀,有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高,缺乏教科研、教改意识,不能很好的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上只一味的追求书面考试分数,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有少数教师在落实教学常规方面有问题,有个别教师作业数量及形式不能达到要求。没有创新,作业批改不及时不认真。
3、教务处规章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4、生源素质、学习水平及习惯千差万别,怎样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下学期工作打算:
1、继续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让家长满意、放心的学校。
2、进一步加大新课改的步伐,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并认真做好校本培训,继续进行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进一步修改教职工考评细则,把广大教师吸引到进行新课程改革上来,吸引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将七年级分层教学理论和方案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备课和上课、作业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学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对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辅导、测试、评价各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施,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1、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对初一新生进行了分层。
在学生分层我们要认真了解学生实际,并给学生讲清楚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学生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和分析,并制定了学生分层方案,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了分层。
我们将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认真进行了分层备课的探讨和研究。
经过第一阶段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们已形成了分层备课(即分层备课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几方面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教案。本阶段我们将更认真按此进行备课。
3、用第一阶段形成的分层教学过程模式(四环节教学)进行了教学探讨和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
分层教学开始时,教师要利用数学知识的开放性,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现成的教学资料、学习资料以及自制教具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通过分组设置,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激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分层练习,探讨生疑。
“情境导向,分层定标”后,学生对照各自的目标分层自学。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不断给学生设置“门槛”,学生不断跨越“门槛”的过程。
(3).整体评价,齐头并进。
整体评价分为层内评价与综合评价。层内评价贯穿于巡回辅导、异步释疑的全过程,教师要结合各层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4、作业实施了分层布置。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5、对学生的辅导进行了分层。
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c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校本研修。
2013年6月。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五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高考制度的变革,教育形势的转变,愈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趋势日益明显。基于各种内外因素的综合考虑,学校秉承着“在变革中坚持真教育”的理念,经过多次调查、研讨,进行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新的变革有两个关键词:差异性和选择性。差异性带来多样性,学生、教师都有差异,差异性已经存在,不可避免。差异性带来“选择性”,同时,高考招生制度也带来“选择性”,“选择”是内外因共同的结果。学生不得不选,教师也不得不选,这是我们必然解决的问题。
2012年,我校已在国际部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并于2013年扩大范围,在2013级高一(现在高二)进行理科实验班数学、物理分层走班以及文科班数学、英语分层走班的教学尝试。2014年,进一步扩大了分类、分层和课程内容及范围。
5。
1欢迎下载。
个非考试科目,共三类:第一类是非考试科目的分类选课走班探索,从高一年级开学初进行;第二类是数理化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探索,从高一年级的第二学段开始。第三类是语外史地政的分类走班探索,不涉及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是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
1.模块建设与学分评定。
“非考试科目”具有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技术素养、艺术素养等重要价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所以,这类分类走班我们称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分类走班。学科模块化是分类的重要特点,即把5门学科模块化,构建模块课程群组,每一学科建设4门以上项目模块,每个项目2学分,32课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选择2个模块,获得4学分,两学年共选择8个模块,获16学分。如美术共设了四个项目模块:书法篆刻、摄影、绘画、陶艺,学生不用每个模块都选,选修1个模块,一学期获得美术的2学分。本学期5门学科共开设了24个项目模块,每个学生从24个模块中选修任意2个模块,并通过学期评价就可拿到4学分。
2.学时安排。
“综合实践类”分类走班课程统一安排在每周四下午,共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1:40到3:00,2课时。第二个时段是3:20到4:40,2课时。课程群组的所有模块课程。
2欢迎下载。
在周四下午的两个时段内容完全相同,每个学生在这两个时段分别完成2个模块的修习。
1.层级设置。
我们把数理化三科分别分成“parb”四层,称之为“parb”分层课程体系。
parb,是profeional,advanced,regular,basic的首字母合体,p是专业,a是高级,r是标准,b是基础。其中,标准级r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标准。以r级为基准,分别向上向下延伸。向下延伸出b级(基础级),教学和评价的标准是课程标准和会考标准。
a、p有什么区别?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二者均超出课程标准,指向不同,p指向竞赛标准,竞赛有竞赛大纲;a指向大学先修课程。另外,p级指向高校相关的专业,为相关专业深造奠定基础。第二个区别,p级教学课内外打通,课内上竞赛的课程内容,课外继续课内的学习,不间断、不重复,课内外的教学具有延续性。
总之,parb四个级别的区分在于:b级面向将来学文的学生,r级面向高考科目选择理化的学生,a、p面向将来要进行理、化自主招生的学生,属于高端班。但是能否进入a、p级学习,不仅是意向的问题,还得看学习能力。
2.分类、分层教学。
3欢迎下载。
高一共13个教学班,分成四类四组。四类:1班到5班是普通平行班,6班是人文实验班,7、8、9、10是理科实验班,11到13是国际课程班。四组:1到3班为第1组团,4到6班为第2组团,7到10班为第3组团,11到13班为第4组团。
第1、2组团都扩建1个班,a班,高端的学生进入a班,原班教师不变,教实验班的教师教a,教学要求与第3组团的a班一样,这样有利于统一管理。第3组团情况比较复杂,数学分为1p2a2r,物理、化学分为1p1a3r。第4组团国际课程班有其特殊性,国际班的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所以数学、物理、化学全部是1a1r1b,按照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分层。
3.选课和管理。
选课基本上是意向和程度相结合。我们依据学生志愿、期中考试成绩和教师面试结果进行双向选择。为了便于课堂和作业管理,每一个教学班设助教1名,相当于班长;课代表2-3名,根据本教学班涉及行政班的个数而定。如:1a教学班由1-3班的学生构成,则设3名助教,每一个行政班1名。每个行政班会有若干名课代表,分别负责所在教学班学生的作业管理。
4.课程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多种评价方式,我们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4欢迎下载。
强调过程性,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不同层级的班编制了不同的课程纲要、学案和练习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上允许有差异,客观上已经有了差异,比如,教学方式上,数学a级班的教学完全可以变成师生共同学习,r级班还是师讲为主,生听为主。比如,讲解一道数学例题,在a级班是学生做的时候多,在r级班可能是师生共同做,在b级班就是教师在讲台做,学生跟着下面做。就检测试题而言,p级单独命题,arb是一份试卷,拆成必做和选做的模式,必做100分,后面的选做50分,a级和r级特别是a级必须做,r级选择做,b级不要求做。
在分类、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教师数量,原来一个班48人,现在一个班30多人,班级数量增加,教师资源需要增加,涉及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解决教师工作量的问题,等等,有待出台更为有效的措施。再比如,专业水平的提升。p级班的教学,专业水平很高,除了专业师资,还需要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室、实验室。此外,普通教室尚需扩建,课程、课堂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课表的编排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等等。不过,虽然困难重重,我们依然会坚持探索。
我们的反思主要关注两个方面:分类、分层走班教学实。
5欢迎下载。
践探索的核心什么?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提升。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如何提升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判断力和自主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如学生的志和趣的判断,学生的志向和兴趣未必是统一的,他想选择这个门类,后来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实际兴趣不在那里;另外,对于学科的选择实质上是对将来专业的选择,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和自我的认知究竟达到什么程度,学生自主发展的情况,既是学生要探索的,也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去探索的。其次,我们需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探索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进一步多样化。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尚需探索更加完善的行政班和教学走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分类、分层走班实践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发点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这是从课堂的角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我们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果是全面走班,我们判断,对前20%的高端学生一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担心对于后面的80%总体的成绩,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高于提高或稳定的可能性,就是因为多数学生是在学校、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呵护下成长起。
6欢迎下载。
来的。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探索如何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情况下,让高端学生得以解放,低端的学生得以解决,中端的学生又不放松的教学模式。
落脚点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都焕发出生命活力。学生的生命活力是自主选择和自主发展,他的专业取向和层次取向,是他自己一定要做出判断的。为什么我们的非考试科目满意度这么高,就是因为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我校教师的满意度也特别高,因为教师也开始关注自身发展了,教师的专业优势得以发挥。
编辑王宇华。
7欢迎下载。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六
初三化学教学周期短,因此教师必须尽快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能力等相关信息,掌握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不能以成绩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根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为一组。学习目的较明确,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的学生为一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为一组。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很多学生在初期的学习态度虽然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兴趣的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都逐步的端正和明确起来。因此这样的分组方法应该是暂时的,动态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一些因素进行适时的调整。分组需由教师具体掌握,但不能按分组排座位,以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抵触心理和厌学心理,使学习积极性受挫。
二、教案创建。
为了能使“分层教学”得到充分的实施,上课前教案的安排显得尤其的重要,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首先,目标过高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后续学习;目标过低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降低学生的求知欲,同样也会影响后续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熟悉教材,理解教材,明确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准确地把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和实验的正确操作。其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出可行性方案。否则课程目标设置就成空中楼阁,不切实际。因此需要我们经常地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然后,教师要巧妙的把握“分”与“合”的原则。所谓“分”就是分小组教学,所谓“合”就是小组组体教学。“分”与“合”的时机把握非常重要。恰当的“分”与“合”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而盲目的“分”与“合”不但达不到任何的教学要求,反而会使学生陷于不知所做的情况,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出不同要求,使其力所能及,激发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以口决、顺口溜等记忆化学知识教给学生怎样预习、听课、记录和小结,以探究性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案设置。
教案是课堂教学开展的保障。根据“分层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把教案分为三个步骤:自我教案的创建、根据学生情况的分层教案的布置、教学结束后的教学反思。通过分层教案可以看出“分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学目标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再像传统教学目标那样“齐步走”了。第二,恰当的把握“分”与“合”的教学过程,能达到“分层教学”中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目标。第三,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引导也有层次的进行,同时不同课型设计形式也是不同的。新授课侧重于观察、阅读、思考;复习课重点在知识的系统归纳、练习提高等等。总之,教师要备好“分层教学”的教案,则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每个层次,灵活设计每个分层环节,使“分”与“合”有机结合起来,设计科学的分层目标,分层讨论及分层练习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分层教学中把握住中心,并轻松驾驭整个课堂。从而使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堂分层。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但必须有共同目标。课堂分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疑,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提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一步铺垫。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间题,可以复杂问题简单化,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通过分步设问,层层递进方式来解决问题,达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要求。
五、练习分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训练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训练,按大纲教材基本要求,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基础题目不需要分层,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要能掌握,当问题加深后就要分层,试题的选择按照有简到难,讲评由低到高。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把作业分为必做题和兴趣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课外作业。检测分层,对于平时的阶段性检测,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本题,全体学生都必须做。另一部分为较高要求题、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做,水平中等的学生选做,水平较低的可以不做。课堂小结分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综上,“分层教学”切实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并提高到了可操作水平克服了教师对学生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它”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要求,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发展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入了解学生、精心准备和策划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不断学习、接受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以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才敢大胆创新,实施教改,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七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工作总结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认识到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本学期我加大对学生写字工作的指导,下面我具体谈谈平时是如何做的。1.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写字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学生有兴趣,才能自觉练字;没有兴趣,就容易写得潦潦草草,敷衍了事。我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如向他们介绍我国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举办作业展览、书法展览;做“笔画组合游戏”、“声音提示法”等。看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写字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使写字教学活动在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中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还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我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指导措施:向学生讲明危姿势不正确的危害性,做到姿势不规范不动笔;找原因,进行针对性个别指导;寻求家长的配合,做到要求一致;同桌相互监督,随时提醒。从而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爱惜写字用具和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与态度,使学生普遍形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
3.改进写字教学评价。
我在班上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另外,开学初,我鼓励学生,要比一比谁作业本上的笑脸多,谁学期结束就是班上的写字能手,谁进步大,就能评上进步奖。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我让孩子们每周五写一张字,给他们打出等级,并个人对上一周的字进行比较,认识到自己的收获。从第一张到最后一张,孩子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在成长,在进步,体会到了汗水没有白流,体验到了写字的乐趣。
分层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篇八
韩春明。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但在我们平时的生物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试想,这样下去,怎会去个别对待,怎会不产生差生呢?这也难怪有些教师不停地抱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话,捣乱纪律了,也难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1.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用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观点看待学生。关心、爱护、激发学生的潜能,是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选题的实践意义。
1.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给重点中学输入大量的人才,我校只重视提高尖子生培养,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生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两级分化,为了改变现状,需要对各科进行分层教学,能够使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教学水平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2.为使研究工作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上主要对生物学科,其次语文、数学、3个学科进行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校只重视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培养,形成了大部分后进生,给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让每位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能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在学生原有不同认知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教学,真正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原则。
笔者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是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前提能力差异”,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2、“最近发展区”原理。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让学生一伸手就够得着,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把难度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能适应学生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更好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建构和完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角色、思想观念及教学方式的转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用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教师能恰当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学生学会多向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使我校教学达到一份崭新的水平。
(三)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学校摸索出一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新方法、新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抽样问卷法。通过对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把握第一手材料,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内在动力的差异性的调查,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研究。
2、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更好地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提升。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研究的探究性和操作性,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师生共写随笔。立足于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反思自己,超越自我,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4、个案分析法。不断地收集典型课例、教学中的典型细节以及学生个体研究案例,从中发现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进行推广。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手段。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2014、4---2014、5)准备阶段: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14、6---2015、5)实施阶段: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目标实施,调查研究,阅读提升,总结提炼。撰写教学随笔、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自我诊断以及教学论文。
第三阶段(2015、5---2015、6)结题阶段:汇总所有资料和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九、本课题研究成果。
1、在分层教学上研究出了一些具体的可行性方案。
建立了生物分层教学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再此过程中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近一年评估的尝试,七年级(1)班、(2)班,八年级(1)、(2)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改变了学习方法,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培养了科学素质。建立生物评价体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结果(七个班取得平均值)分析如下(见下表)。
建立生物评估系前后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统计表班级。
内容统计结果。
2、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的差异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激励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c层学生用名人为榜样激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对于部分学习实在无法提高太多的学生,更应做好思想工作,以免因为在班级里因为成绩自卑而逃学或者自暴自弃。告诉这部分学生,成功有各种各样的途径,但是前提有一个,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刻苦勤奋,所以我们仍然要努力、尽力,才能对得住自己一生一次的青春。使让学生都爱学、好学,能以积极的、快乐的、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3、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生物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自己的生物课很受学生欢迎。
得a13%,得b42%得c45%得a76%,得。
4、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使师生、生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5、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分层教学点滴谈》获得县级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分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提高整体,缩小差距,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差异,往往并不主要是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事物都会发生变化,人也会转变,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的学生差异性永远存在,身为教师应该把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义务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由于我对本课题研究时间较短,并且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科,研究成果向文化学科的辐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十一、参考文献。
4.周俊肖蝉蝉。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教研》)2000年第6期。
5.沈娅芳:《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中国教育技术网。
6.李洁芳。
8.李京诚于秀玲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