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优秀2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去说课。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二、节课的内容。
学情:本节课既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又是后续将要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典型章节(即转化思想)
在整个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加深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法则的实际应用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法:针对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和数学化能力的发展阶段,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启发探究、课堂讨论三个维度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展开: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巩固强化,课堂小结。
复习旧知:本环节我设计两种题型:通分和同分母分数计算,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又可以运用到下面的教学中。
情景导入:本环节我会出示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顺利的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的思路是:先启发引导,再自主探究。首先我出示生活垃圾分类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出示第一个问题: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中共占几分之几?学生们很快能列出算式1/4+3/10=?但是学生知道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合作探究,这样一来他们会渗透这样的转化思想:因为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所以先将异分母分数通分再进行加减。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孩子的思考过程及结论,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兴趣。下面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会出示第二个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让学生自己解决该问题,并通过以上的学习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巩固强化:数学是一门重在练习的学科,所以相应的练习题是很必要的。本环节我会让学生训练做一做的计算和改错以及练习二十二的第四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上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课堂小结:一节课最后的总结是很必要的,所以我主要的总结思路是:以“学了什么?怎么用?注意什么?”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我用简单的文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化异为同
通分
取缔以前的概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1/8,找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巩固应用,强化技能。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利用练习强化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4、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经验,从而再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发现、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谢谢大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小时
爬山要小时
宾馆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小时
骑自行车要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1/3 5/8+7/81/2+7/8 5/8+1/3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1/4
科技书占总数的1/6
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
(2)综合练习: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3)思考练习;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四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五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六
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
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
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三、说学法。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
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
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
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
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
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5/8+1/41/4+1/8。
1/4-1/85/8-1/45/8-1/83/7+2/7……。
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会想到“通分后计算”。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对折,可以相加:
把1/4对折成2.5/4,可以相加……。
根据回答板书: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问:“从左边的算式到右边的,你的目的是什么?”(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讨论择优:“哪一种方法更好?”
1、5/8+1/4=7/8如何检验?
生估计有两种想法:a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b减法验算。
启发学生:减法怎么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讲评,问:“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3/10-2/15。
3、阅读课本,质疑。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学生可能回答:通分(教师可出示一组通分题让学生练习,如:1/5和3/101/6和3/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小结: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通过转化,成为旧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基本练习。
1口答。
3改错:1/3+3/7=4/10=2/5。
5、实际应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七
1、导入新知。
2、资源利用。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彭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八
张老师执教了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本节课张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法,用图例说明从算理到算法的演变过程,很好地落实数的运算的要求“算法直观与算法抽象”。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引导进行信息的处理,培养学生的素养。更形象去体验、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充分地让学生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
几点意见:
1、引入环节不恰当,用《曹冲称象》的故事导入,教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故事知道“转化”的策略,但时间控制不够好,长达8分钟,与本课学习的知识虽有联系,但影响了练习的时间。
2、计算方法提炼出来后没有及时让学生说说其中的关键,这样一部分学生会做但容易出错。
3、学生听课习惯不好,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吃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便于方法讲解是的演示。
2、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教师不急于交给学生计算方法或是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很精练,便于操作。
3、注重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教师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展示,让学生发现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3/4+1/6时学生未找到最小公数。
4、练习注重基础,有层次。先是尝试练习,然后出现分母不为1的异分母加减和被减数是1的计算,逐步练习,一一订正。
建议:练习中判断练习可先判断,争取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很快发现错。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后再让学生改正。
算理的讲解环节是不是有点简短?如利用课件演示会印象深刻。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九
温xx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文档为doc格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
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
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
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三、说学法。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
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
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
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
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
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5/8+1/41/4+1/8。
1/4-1/85/8-1/45/8-1/83/7+2/7……。
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估计学生能回答:“分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两类。”
(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会想到“通分后计算”。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对折,可以相加:
把1/4对折成2.5/4,可以相加……。
根据回答板书: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问:“从左边的算式到右边的,你的目的是什么?”(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讨论择优:“哪一种方法更好?”
1、5/8+1/4=7/8如何检验?
生估计有两种想法:a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b减法验算。
启发学生:减法怎么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讲评,问:“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3/10-2/15。
3、阅读课本,质疑。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学生可能回答:通分(教师可出示一组通分题让学生练习,如:1/5和3/101/6和3/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小结: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通过转化,成为旧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基本练习。
1口答。
3改错:1/3+3/7=4/10=2/5。
5、实际应用。
文档为doc格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一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二
今天听了葛老师的同课异构课,通过与靳老师的教学设计相比较,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同样是复习旧知导入,葛老师在旧知铺垫时复习比较全面,先口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再指名交流,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接着进行总结,最后复习了通分的方法,但是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靳老师是由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直接过渡到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简单自然,而且节省时间。
葛老师在教学新知识时,从生活垃圾统计表入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然后提示运用转化的思想,经过通分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学生理解了方法,会说该怎样去做,但是在练习中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不会通分的,不会写格式的,不化成最简分数的,说明在计算时,不是光靠说就行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去实践,去发现学生的不足。在靳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练习量比较大,出错率也比较少,所以做题多一点还是很有效的。
两位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葛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三
今天听了彭老师的同课异构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
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彭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四
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
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
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
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
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
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
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5/8+1/41/4+1/8。
1/4-1/85/8-1/45/8-1/83/7+2/7……。
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会想到“通分后计算”。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对折,可以相加:
把1/4对折成2。5/4,可以相加……。
根据回答板书: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问:“从左边的算式到右边的,你的目的是什么?”(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讨论择优:“哪一种方法更好?”
1、5/8+1/4=7/8如何检验?
生估计有两种想法:a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b减法验算。
启发学生:减法怎么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讲评,问:“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3/10-2/15。
3、阅读课本,质疑。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学生可能回答:通分(教师可出示一组通分题让学生练习,如:1/5和3/101/6和3/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小结: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通过转化,成为旧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基本练习。
1口答。
5、实际应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1/8,找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巩固应用,强化技能。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利用练习强化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4、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经验,从而再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发现、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谢谢大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五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一)导入
1、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2、课题的引入
(二)教学新课
1、新授
2、巩固和复习
3、课堂总结
(三)练习
1、做一做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一)导入
1、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及其运算规则
首先我给出一组题目,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的加减法及其运算规则,为后面传授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起了很好的引导。(2/95/9=1/83/8=5/6–3/6=4/5–3/5=)其中还有复习了约分的知识,检验同学们课后的学习。
2、课题的引入
根据课本的知识,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用学生的惯性思维让他们自己提出“1/43/10=”式子,这就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内容不同,让他们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新课
1、新授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通分化为同分母”这个关键点,然后让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2、巩固和复习
首先我在其中穿插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再巩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其实都贯彻着“只有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
3、课堂总结
让同学自我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首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三)练习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做一做
让同学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回顾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本次对课堂评价实效性的探索还是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各教学环节都较好地体现了评价的服务性、导向性和激励性等功能。
复习引入环节中,在收集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阶段,针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渴求赞扬和鼓励的心理特点,给予合理的,积极的,肯定的课堂即时评价。教师主要应用准确、巧妙、富有感染力、充满真情的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热情地给予褒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六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七
温xx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八
一、说教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分数加法和减法”中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了通法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也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依据教材的特点,遵循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其提供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探求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从而主动地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迁移、类推、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概括能力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在此基础上理清算理,又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进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征,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现,去创造,因此,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征,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点拔引导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节课教学。
五、说学法:
课标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六、说过程:
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出问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接着出示+和—这两道题,让学生观察与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旧知识,运用迁移规律,进入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二、自主探究理清算理。
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性学习”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1、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探究计算方法。
2,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3,观察对比,优化方法。
3、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照顾全面。
(2)寻找规律提高能力。
(3)激活思维深化理解。
【设计意图:训练由浅入深,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评价体验归纳提升。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结合板书总结,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十九
分四个层次:1、根据问题列式,猜想结果;2、同桌合作利用图形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讨论交流理解算理;4、练习计算加法算式,在观察讨论中抽象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
这一步是学生初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人教版篇二十
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七册四单元的内容。
2、教材简析:分数是我们四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的新内容,它又是学生对分数理解的关键,本课的学习还为以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操作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相减的道理。使学生通过操作明白算理,在“动”中思、在“动”中悟。
3、教学目标:经过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4、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计算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以游戏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2、大胆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使全体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4、在学生的反馈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演示自己归纳、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的同时,自己尝试对分数加法的计算,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将分数加法的算理初步理出一条思路。
3、充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合作精神。
4、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充当老师的角色,自己出题,学生自己解答。
四、说教学过程:
1、为了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在复习中,设计了一个“过关游戏”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计算回答的同时,也将分数的含义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加深,为新课内容打下基础。
2、在新课以前,我出示一个探索实验的动画图,让学生直接根据演示列出算式,然后告诉学生知道为什么:+=,接着就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样可以使课题很自然地渗透到学生脑海。
3、在例1的教学中,我决定采取让学生读懂题目以后,自己分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再试着进行计算,并把自己的思考方法告诉自己的小伙伴。我想通过这种方法,一定可以使学生人人动手、动脑,体现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越性。
4、就课标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在具体的生活情意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因此在例2的教学中,由于有例1的基础,我让一个学生直接列出算式,算出结果以后,再特别指出:“”这个分数有何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际就是一个单位:“1”可以直接等于“1”,并且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等于1的分数,请学生举例,同时使学生明白等于1的分数有无限多个。
5、在分数减法的教学中,由于有了加法的基础,所以我决定大胆的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索、推理,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将分数减法的算理记在心中。尤其在例4的教学中,让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为什么要把“1”看作“”,而不看作其他分母的分数的原因。
6、在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完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完整的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且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利用学生的感觉器官,增强学生的记忆。
7、课堂练习是一堂课的关键部份,所以我在学生完成了课本相应的做一做以后,鼓励学生自己上黑板出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再请其他学生来完成,通过这个环节的练习,我想学生一定具有极强的课堂兴趣。
8、最后,我还安排了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在欢快的气氛中,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刻入学生大脑。
五、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特将板书设计如下: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以新课标为准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一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