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园林景观设计论文(模板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一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文化冲突。
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设计之间相互呼应,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省市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积淀也是有所不同。但是在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西方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较典型的园林建筑,导致在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整个城市的整体风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不能够给与城市的局面精神的享受,还会产生出一种“逆反效果”。特别是一些具有现代感的园林景观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驾驭,一旦造成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冲突的问题,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二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三
中国的园林景观历史非常悠久,自奴隶社会起就有了以“囿”为载体的雏形,封建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期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例如留园、圆明园等等。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无不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抽取出来,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势必会使园林的建成效果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民族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覆盖的领域非常的多,比如中国书法、兵马俑、甲骨文、中药、剪纸、风筝、乐器、彩陶、蜡染、瓷器、国画、对联、汉服、中国结、汉字、脸谱、红灯楼、刺绣、古代兵器、鞭炮、饺子、谜语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地不同的礼仪风俗,可谓包罗万象。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现的科学与艺术的产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态学、美学、人类大众行为学、建筑学、环境生态科学、力学、材料学等。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式不断地发生碰撞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园林已然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代名词,可以展现地域特色和形态,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充分满足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要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第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加考虑整体性,关注与周围城市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未来的发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无形中形成了“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的理念,即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之初合理地设置城市绿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以及其他的城市设施。第三,正是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更加注重人的需求,注重与周边环境的配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简约”的发展形式,不过分地追求繁琐和豪华,利用规则亦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来展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简约而不简单。
2.1传统绘画的应用。同诗词歌赋一样,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绘画寄托着文人骚客的情怀,讲求意境上的布局和构图,着重表现自然中的叠山理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绘画技巧,在狭小的空间中合理布局,引入水、石、植物,以建筑点缀,给人以大而丰富的感觉,营造写意山水的意境。
2.2古代建筑的运用。古建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元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园售票口的设计是古建的形式,还有一些茶馆、酒吧、中式餐厅等。
2.3“天人合一”理念的运用。“天人合一”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现在演化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对自然的保护,比如北京园博园的锦绣谷,锦绣谷的前身是一处巨大的垃圾填埋场,利用现有地形将其改造为大型的下沉式景观花园,取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体现了晴雪、叠翠、趵突、晓月、秋波、春荫、夕照、烟树,冠盖北京的八景。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祖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一路发展起起伏伏,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日本园林、欧洲园林、美国现代设计等各种流派的园林设计理念不断向中国涌入,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曾一度经历过盲目跟风、发展方向模糊的低迷期,但是,现在的中国园林景观正凭借着其强大的传统文化底蕴一点一点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景观在世界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四
建设园林景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并且让人赏心悦目,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加入人文性因素。但是在目前我国一些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只是盲目追求所谓的艺术,在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是一些形象化的并没有实际作用的园林景观,特别是一些城市市中心的园林景观设计,完全没有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忽略了设计中的人文性。
1.2设计存在攀比心理。
城市园林景观是体现一个城市的档次,因此,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档次,所谓的档次并不是盲目追求价格高档,材料进口之类,而是真正造福于整个城市的设计才算是档次。然而我国一些园林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档次理解为花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别墅的园林景观设计上,大多数设计师存在着攀比心理,认为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要进口才能体现出该园林景观符合该住宅小区以及别墅的档次,导致在园林景观的建筑中耗费大量的资金。
1.3设计缺乏创新。
目前我国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多,但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免发现大部分景观设计都大同小异,很难体现出个性,设计中缺乏创新,失去了园林景观的最初目的。每一个地方都应该有其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对于盲目照搬照抄的设计来说,不仅丢失了该地方的特色,甚至是丢失了整个设计作品的灵魂,不能体现出当地的内涵。
1.4施工过程的问题。
园林景观的设计图纸再好也是要建设出来后才能看出实际效果,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全靠施工单位的仔细与否。我国的园林景观之所以大同小异:一方面是因为设计师没有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我国的施工单位还不够仔细,即使设计出的好作品也很难建设出来,好的园林景观不仅需要施工单位来打造,更需要设计师亲自到施工场地进行指导,设计师比任何人都清楚哪棵树该怎么种植,对于园林景观施工中的问题,设计师更能提出建设性意见。但是我国一些设计师不愿意置身于施工场地中,也不愿意与施工单位过多的交流,导致园林设计出来后与图纸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留下遗憾。
2.1设计要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将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的更好。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根据该城市的规划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需求为设计基点。如在设计城市花园时,可以按照季节规律进行摆放,这样更突出自然生态,让人们更赏心悦目。
2.2注重实用性。
园林景观不仅只是美化城市,凸显城市的档次,更重要的是对城市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价格的攀比,而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在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材料是否适合该园林景观的建设,并且还要考虑该材料是否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将这些因素考虑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以贵为美,争取用最少的投资设计出最好的景观。
2.3结合当地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各个地方都具有各自特色,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并将不同的特色文化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设计师所设计出的景观。好的设计师懂得将各地的特色设计到当地的景观中,不仅能凸显当地城市的档次,还凸显了个性,突破景观设计的局限。
2.4注意施工问题。
施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园林景观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师要多与施工单位进行交流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帮助施工工人进行解决,最重要的是设计师很有必要到施工现场亲自指导施工,施工工人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进行施工比直接施工的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样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避免设计师以及施工单位留下不必要的遗憾。
园林景观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档次,更是体现了该城市的人文特点。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并且要注重实用性,不能盲目攀比。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五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凭借它特有的艺术价值占有重要一席,古往今来人们寄情山水,也把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和私家园林的建造艺术融为一体,两者在创作过程中相辅相成,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山水画;私家园林;文人化;豫园。
本文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简析,并以海上名园豫园为例,探索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对书画艺术和造园艺术中共有的表达手法进行学习。
山水画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两千多年前的丝织品和壁画上都已有山水画的存留,著名的北魏壁画《女史箴图》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图》中都能体现出当时山水绘画的技法还略为简单朴拙,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等特点,这个时期称为中国山水画早期孕育阶段。隋朝时期,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颇具古意,工整细巧且色彩浓烈,开青绿山水先河,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而史料记载,汉代时私家园林已兴起,建筑选址处多风景秀美,但从规模和内容形式上都还依存皇家园林的模仿建造。魏晋时期,隐逸之风和佛道盛行,寄情自然山水的社会风尚促使了山水画和山水园林的生成和普及,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既包括城市私家园林,也包括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1山水画技法变革唐朝时期社会安定,宗教绘画逐渐趋于世俗化,中国山水画也有所繁荣发展。这一时期有着鲜明特点的两大绘画流派逐渐形成,分别是青绿山水派和与之对应的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作,把中国绘画的文学性表达了出来。画家张躁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概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根本原则,五代时期的荆浩将勾填、勾染画法变成了“皴法”,中国山水画在技法上迎来了一次大变革。到了宋代山水画发展到鼎盛时期,南北方特点对比显著,北方派雄壮挺拔,南方派淡墨意仙。2.2人文写意园林唐代私家园林的建造规模胜于魏晋,尤其是中唐以后,诗画艺术引入园林创作,写实写意的文人园林开始兴起。“唐人尚法,宋人尚神”,两宋禅宗的流行使得宋人的造园艺术也趋于重精神,轻形式的手法。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建造更为普及,许多文人和画家都参与其中,他们把诗画意境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创作中,使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呈现出从自然山水园到写意山水园的改变。北宋时期造园的技术和艺术均达到了历代最高水平,且数量多分布广,在内容和形式上已趋于定型。这一时期的造园手法根据山水画主题,融入诗词,楹联等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相得益彰,神形兼备。元、明时期的造园技法也凸显写意之风,并延续到清代进而发展到高潮,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园林有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留园和豫园等。
元代山水画进入转型时期,即用水墨代替彩色并占据了画坛的统治地位,元代初期画家赵孟頫主张书法入画,即运用墨色深浅变化来呈现出色彩的效果。这一时期文人中普遍出现的重法轻意的美学思想,他们强调应注重绘画意境,借景抒情,不拘泥于绘画礼法,因此形成的文人派写意山水画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代表人物著名的“元四家”。明代画家大多沿袭前人的绘画内容,而清代山水画在董其昌的影响下各展所长,清初以“四画僧”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为代表的在野派画家不拘一格的画风把清代山水画又推向了高峰。
4.1饱满布局和延伸空间豫园始建于1559年,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豫有平安安泰之意,作为私家园林它是明代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主要风格体现。古代私家园林一般多建造于城区近郊住宅之旁,作为人们生活起居空间的一个延续用来怡情养性,但用地上多受限制所以规模偏小,造景时多为平地挖池、种植花草树木。豫园的布局因受市井用地限制采用建筑朝向园内,视野不算开阔,借景创作上也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将主要的山石景观设置在院内的中部位置,如园中四丈高的黄石堆积大假山,其他次园和小空间分布在周围,布局饱满,主次分明。豫园的景观适合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鱼乐榭的花墙及半洞门所打造的延伸空间也给人以无止境的视觉感受,如山水画般的缥缈悠远。4.2曲直结合动静相宜《园冶》写道:“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建筑先有厅堂,后有楼阁、亭轩、亭榭,游廊贯穿其中,豫园采用的小尺度造园手法,典型的建筑二层或多层楼阁设计,在水体之上,建筑屋顶的翼角高高翘起,整体轻盈玲珑,又能避免木架结构免于雨水淋湿受潮腐烂。古典园林遵循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复廊与方亭结合,山水相依,主要有几种形式:潭、瀑、池、涧。豫园多以水池为中心,向心聚向的格局,水体规模不大但造型上曲折,赋有节奏感,地势平坦中取水的流向,动中有静,园中三曲板桥贴水而筑,建筑之上可临水赏月,极富诗意。4.3细节造景隔墙和漏窗的组合充分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手法上对景观的处理,通过漏景借景以及隔景障景把园林景观的多面观赏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与山水画的作画技巧如出一辙,形成若隐若现的意境,把自然景观里的细节与画者的主观情感结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豫园中的5条穿云龙墙,活灵活现瓦鳞通透,展示了工匠的高超技艺,充满动感富有生机。植物造景的诗意手法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诗情画意。像豫园这样的传统园林在植物配置上都有着一定的秩序又不失自然,花草植物与山石的排列组合讲究画面感,错落有致,应接不暇,颜色上相得益彰。名树古木百年生的就有30多棵,匠人将植物和石头组合成一幅幅山水画,结构上高低错落,疏密有秩,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造园特点。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相尊重,相辅相成的,万物皆为我所用但不为我所有,传统园林景观的造园手法和艺术传达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张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园林意境创作。当代设计更需要从传统的理念里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以古为鉴,因地制宜地去传承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六
民族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内的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并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特征。园林景观作为古老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在设计中也对这种民族文化进行挖掘和借鉴,并促使园林景观本身的文化内涵量增加,除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外,还传承着一定的民族文化。通过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可以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能力,并从民族文化中寻找到新的设计思路。
民族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升华的结果。园林景观设计者如果对民族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就会在其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大幅度提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气质。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来体现的,更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全面继承,而是对民族文化糅合、创新之后的一种承载方式。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总结历史之后,不断升华和艺术化的特有民族符号,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意象和产品。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性极强,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来讲,恰好可以借助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来提升园林景观的内在气质,使设计更加具有内涵和审美性[1]。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和建筑构造来实现,也并不能单纯的借鉴本土民族文化体现,实际上,民族文化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些本土文化虽然具有强烈的本土特征,但是其源头又来自于国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含蓄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的。此外,在采用外来文化元素时,很容易使本土民族文化被掩盖,如景观设计中,过分强调欧化设计,大量选用具有西方格调的植物和建筑,必然会使我国本土文化消失殆尽,不但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更会使园林景观蒙上一层过浓的商业气息,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敛性。
合理运用民族元素能够恰到好处的体现民族文化,简单的符号罗列不仅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会在表达方式上词不达意,无法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在运用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时,需要讲求整体性和统一性,使人们置身其中能够产生历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有特殊关联的民族元素,往往需要通过一一呈现的方式来体现,如十二生肖是一个整体,如果直接引用这一元素,不必做隐匿处理,只需要全部罗列出来,但是如果只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会使特有符号缺失,无法体现“十二生肖”的真正含义。总之,园林景观借助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确定主题设计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情感态度来安排建筑、植物和摆设,避免使人产生“元素展览”之感。虽然堆砌元素的呈现方式并不值得推崇,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并不缺乏成功案例,尤其是对典型民族元素的堆砌可以凸显景观特征,如我国最初在庄园建设中,虽然一味的照搬欧式建筑,但是经过一段历史时期后,这些庄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并形成自己的建筑优势,成为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浑然天成。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力求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浑然天成的表现手法。虽然建筑格局、植物布局和物件摆设都由人为因素来控制,但是人为安排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融洽的自然世界。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体现民族文化,就要掌握必要的人工技巧,避免破坏自然美感,出现过多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民族元素与自然元素的巧妙搭配,逐步升华景观设计,达到传递民族文化、沟通情感的目的。
(二)实用性。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休憩和欣赏,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还要注重人们的基本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功能的一部分,因此,在民族文化的设计构思中,不能忽略其景观功能的实用性。对于休憩工具的设置、路灯建设、公共卫生间建设,需要合理布置规划,注重满足观赏者的基本需求,便于人们使用,可以将这些工具、建筑与民族元素相融合,既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如有些景观设计中,采用传统木质建筑来搭建公共卫生间,可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过于突兀。在亭子、长廊、长椅设计中,既要考虑这些建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要考量其实用性,并根据实用性来安排具体的尺寸和距离,如果只注重建筑形体的外在美而忽略其实用价值,再美好的景观设计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意境美。
民族文化中的意境美既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种设计手法。如“借景”手法是我国自创的一种构造方法,可以无限扩张景观的表现张力,使建筑层次更加分明。意境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利用有限的视觉环境创造出一种令人无限遐想的美好环境,为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美,我国古代园林景观中有许多设计都是与文学元素相融合的。中华民族与西方文化在思考模式方面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在认知事物时,常常依靠想象和感觉,强调对有形事物的无形升华,而西方人则注重用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意识来认知事物。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构造手法。为达到设计理念,一些设计者会将一些矛盾性、对抗性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尽管这并不符合景观设计原则,但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够为观赏者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四)科学布局。
园林景观的占地面积和所处地理环境一般是固定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民族文化,就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采光需要等来构建空间布局,处理好宏观布局与细节设置,避免在民族文化表现中,采用不合理的民族元素。如有些传统建筑样式并不适合本地区气候环境,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有很大难度,或者根本没有可行性,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四、结语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民族智慧,园林景观设计想要与之结合,就需要从中提炼出精华元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以此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降低商业气息。园林景观设计体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民族元素,借景助景、以小见大,还原自然。但是运用这种设计手法时,不能毫无章法的简单罗列民族元素,需要以民族性的设计方法入手,避免出现过于形式化的东西,从而丧失民族文化固有的深沉感。在运用民族性的设计方法时,要配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注重因地制宜的体现民族文化,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七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篇八
:随着景观设计手法的不断变换,使得公众对于设计形式以及材料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而耐候钢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在了园林的景观设计之中。本文就耐候钢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类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任何设计都需要运用具体的材料来表现出来。总的来讲,材料是借助于纹理、质感、色彩以及尺度等“固有语言”来进行组合运用,从而体现出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材料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耐候钢材料则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耐候钢即是耐大气腐蚀钢,是一种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一般情况下,耐候钢是普通钢通过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材料形成的,并且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与普通钢相比,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更强,在自然环境下,耐候钢可以通过铌、钼、磷、钛等元素的合理添加,可以使得该钢铁材料在绣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一层50~100μm的氧化物层,并有效阻止大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向钢铁基体中渗入,并能够有效提升该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为了营造出一个红土之州的氛围,就在澳大利亚馆的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耐候钢材料来作为外墙材料,这样就能够将耐候钢自身的表现力充分彰显出来,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该展馆拆除之后,这些耐候钢材料还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充分符合了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除了澳大利亚馆之外,上海世博会上的智利馆也应用物理一些耐候钢材料。而上海世博会也是耐候钢材料在国内首次的大规模应用,并使得该材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1几何造型雕塑及种植槽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耐候钢的表面是一层锈红色物质,其手感粗糙且质地特殊,这也就使得耐候钢成为了一种具有着吸引力的建筑外墙材料。此外,耐候钢还能够与防腐木以及石材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在冷与暖、粗糙与细腻以及软与硬的对比组合中,来凝聚成多种丰富的设计语境。因此,在使用耐候钢材料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几何造型塑雕和种植槽,来进行大门装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来彰显出该园林设计的设计理念。
3.2用来构建简洁的几何造型。
耐候钢材料具有很强的形体塑造能力,因此能够塑造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整体性,这一点也是木材、石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难以达到的。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势以及周围的情况来将耐候钢材料进行折叠或者扭曲,而其超强的形体塑造能力,也使得耐候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简洁几何造型的创造过程中。
3.3进行空间的界定。
耐候钢材料的强度与韧度都比较大,与一般的砖石材料相比,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厚度限制,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一些很薄的钢板,来对该园林空间进行清洗、准确的分割,并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的场地变得更加简练而明快,并且充满了力量。在运用耐候钢进行空间的界定时,其不仅能够作为整个园林空间的主角,还能够作为该园林空间中边界或者边线,并进行不同空间的区分。这样就能够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领域感,并且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划分空间的效果。
3.4作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
耐候钢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色彩也会受到环境以及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放置时间过久的情况下,耐候钢板在放置久后也会从原本鲜亮的红褐色转变为暗淡色或者深蓝灰色,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老化。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时间的流逝,就能够使得这充满美感的耐候钢以其独特的色彩与至关来体现出艺术魅力,并能够直接追溯到该园林场地的历史感以及记录时间的瞬间感,并使得这些有限的材料能够互相“共生”从而体现出了可持续的环保设计观。
3.5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借助于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将建筑、山水与植物有机融合在一起,还能够通过现有的自然环境来模拟大自然的美景。在经过了人为的加工、提炼以及创造等流程之后,就能够借助于耐候钢营造出一个赏心悦目、变幻丰富的园林环境。3.6给游人提供服务利用耐候钢还能够制作游人进行休息以及遮阳的座椅、廊架等,还能够建造洗手池、卫生间或者垃圾箱等多种服务器械。利用耐候钢的塑造能力,能够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遮阳就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此外,耐候钢能够承受着一定的荷载,并可以在此状况下表现有良好的完整性,这就可以利用其解决一些结构方面的难题,并且能够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耐候钢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进一步缩短工期。现阶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建筑外墙、园林框架、景观桥以及垃圾箱等诸多实施的使用,这样就能够在确保其功能的情况下,使得该园林设计显得更加具有特色,图4则是在园林设计过程之中耐候钢的具体应用。
在园林的指示说明中有着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以及说明牌等等,并且具有一定的指示与教育功能。比如在上海的世博会中,就曾经采用耐候钢来作为一些场馆的logo。现阶段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一些园林景区的指示路牌也都是采用耐候钢这种材料来制作。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自身的特殊纹理,并且能够在园林这一个大的环境下形成一种特殊的色彩。而借助于耐候钢其自身具备的独特色彩与质感,也会使得这些指示标*白话文*牌给游客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能够使得其更加容易辨认,从而使得其指示说明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该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实际设计情况,来选用耐候钢材料来进行指示标牌的制作,从而充分发挥出耐候钢自身具体鲜明色彩这一特性,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设计效果。
园林设计中的装饰包含各类绿地中的水景、假山、花坛、雕塑、门窗以及栏杆等等。在进行园林装饰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随着时间流逝其表面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来通过该钢板所产生的粗糙表面使得其更富有体积感与质量感,从而体现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并彰显出设计者的设计宗旨。比如在塞拉的耐候钢雕塑中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特性,而该雕塑的表面的锈蚀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沧桑质感。此外,耐候钢索具备的空间界定能力,也能够根据相关的地势条件来将其扭曲成一定的形状,并借此形成花池或者花台的挡板,这样就能够在充分节约空间这一基础上,来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种植数量。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为园林的景观设计增添别样的风采。
园林照明一般有草坪灯、广场灯、射灯以及景观灯等等,在进行照明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采用耐候钢这一材料,能够和防腐木、玻璃以及石材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形成丰富的设计语境。此外,将耐候钢运用到园林照明中,耐候钢还能够随着灯光的变化,而使得自身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体现出一种别出心裁的魅力,并彰显出其艺术感。
耐候钢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近年来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会合理应用到耐候钢其独特的表现力、超强的塑造能力、鲜明的空间界定能力以及变化的时间语音等诸多特性,来充分挖掘其应用效果。而且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优势,并使得耐候钢能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抹亮丽色彩,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与精神体验。
[1]秦丽娟。浅析耐候钢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174.
[2]叶中秀。耐候钢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217.
[3]杨云。建筑幕墙中耐候钢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