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通用10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一
同学们好,我是三(4)中队的__x,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二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那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活力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期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激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梦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在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梦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本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三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了文水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动员青年报名参军。1946年6月,她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决定大部分同志转移上山,留下部分同志坚持斗争。她以自己年纪小、熟悉环境为由,主动要求留下来,党组织同意了她的请求。她和留下来的同志一起向各村党组织传达党的指示,组织群众掩埋粮食,并配合武工队镇压了反动村长。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壮烈牺牲,年仅15岁。
1947年3月下旬,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四
同学们好,我是四(2)中队的xxx。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代奇才,“黄埔三杰”之首的蒋先云。
他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学霸”,创下了“后无来者”的奇迹。
1924年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招生。蒋先云经毛泽东等人介绍投考黄埔军校。当时考试要求非常严格,先在全国19个省区进行招生初试,再到上海、重庆等市进行大地区范围的复试,合格后方可到广州参加总考试。总考试包括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在1200余名考生中,蒋先云名列第一。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从入学到毕业,囊括了所有科目成绩的第一名,不仅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
除此之外,蒋先云在校期间,创建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宣扬革命信息。会员由最初的两千多人迅速发展到两万多人,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影响了包括开国元帅徐向前、红军高级将领左权等一大批人。蒋先云也因此成为黄埔军校最具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
他“三仆三起”壮烈牺牲。1927年5月,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作战时,蒋先云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身先士卒”的诺言。他率部在河南临颍与奉系军阀激战时,先是左脚中弹,带伤跨马,率队冲锋,后又再次中弹,人马俱翻,仍不下火线,继续冲锋,最终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他以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在短暂而光辉的生命历程中,兑现了“为国家、为人民,不爱钱、不怕死”的誓言。
他心系民族危亡,胸怀远大抱负,文韬武略,饮血沙场的英雄事迹值得我们代代传颂。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五
1907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仅32岁的生命,她就是我国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
秋瑾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秋家思想开明,这使得作为女孩子的秋瑾在当时的社会也能同兄长般上私塾。经过几年文化知识的滋养,秋瑾在出落成一个大姑娘的同时,也渐渐拥有了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和独立的个性,她曾言“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做到了,她为了能和男子一样驰骋沙场,救国救民,曾苦练武功,会剑术、拳术、骑术。在那个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秋瑾这样的做法是一件出格的事,但她却不以为然,她崇尚自由,男女平等,面对别人的指责,她反而越挫越勇。
婚后的秋瑾在跟随丈夫任职北京的期间,因为目睹外国侵略军的野蛮暴行,她愤然参加革命前往日本留学,决定以实际行动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秋瑾回国后,将满腔的爱国热忱扑在了教育事业上,先后在浙江上海等地创办了多所公学,为了推翻封建官僚阶级统治,使广大中国妇女从封建压迫中解放,秋瑾同当时的革命党人秘密组织各种集会、筹办报刊、兴办女学,为辛亥革命能够成功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推动民族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总是甜美的,然而革命胜利的过程却是残酷的,1907年7月,秋瑾与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锡麟等人暗中计划的起义失败,原本徐锡麟被捕后,秋瑾可以一走了之,但秋瑾去哪儿都没有去,她决定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7月中旬,清军逮捕了秋瑾,在写下“秋风秋景愁煞人”的供词后,秋瑾英勇就义。
纵观秋瑾的一生是短暂又热烈的,她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感动和思索,如今秋瑾的后代散落各地,但秋瑾的精神浇灌着她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坚强的生根发芽。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六
闻名中外的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在这个黑暗魔窟里,有一位爱唱歌的共产党员,他的名字叫钟袁平。铁牢里处处弥漫着白色恐怖,如何在这方寸之间开展斗争?钟袁平把歌声作为战斗武器,每天早晚队伍集合,或是劳役、休息的时刻,钟袁平都会出来指挥大家唱歌,唱得最多的就是这首《黎明》——铁蹄,踏不碎仇恨的心!海水,洗不清祖国的悲愤!按住遍体鳞伤,挺起铁的胸,我们走向大地的黎明。这首高亢激越的战歌,几乎成了集中营里斗争的主题曲。这些歌声成为了革命志士抚平伤痛的精神药剂,也为他们坚持开展革命斗争凝聚起信仰的力量。
因为在监狱中积极参加斗争活动,钟袁平被国民党划定为“顽固分子”,对他进行了更加非人的严刑拷打。有一次,钟袁平被罚站铁刺笼,四周钉满的铁丝刺得他皮破血流,忍受着全身剧烈的疼痛,钟袁平愤怒地唱起了《渡长江》,战友们也山呼海啸地应和起来,声援这位坚强的战友。
1942年5月25日,钟袁平同志在参加茅家岭夺枪暴动时,被国民党特务重新抓了回来,惨遭活埋,临刑前的一个晚上,他独自地坐在狱中,唱起了他那首一生中最爱的《夜半歌声》——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这是钟袁平最后唱的一支歌,也是最后一次向党表达心迹。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身陷囹圄却依然保持乐观,在漫长的黑夜里用歌声鼓舞斗志,用歌声凝聚力量。这些生命之歌,带着无数革命志士坚韧不拔,一心向党的精神,变成一道耀眼的光芒,刺破铁牢的黑暗,走向胜利的黎明!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七
在八一馆展厅的众多展品中,有一条已经褪色的毛毯。这条毛毯的主人正是领导八一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的指派秘密到达南昌领导起义,并就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周密部署。
起义期间,周恩来夜以继日地工作。8月1日凌晨,起义成功打响并占领南昌城。周恩来任革命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参谋团成员。起义胜利后,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失利。此时,心力交瘁的周恩来病倒了,他患上了严重的疟疾,白天高烧达40摄氏度,夜晚又冷得瑟瑟发抖,只靠一条薄薄的毛毯保暖。
在流沙镇,周恩来抱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流沙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结了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坚决表示:“我要到海陆丰去插起苏维埃的红旗!”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保存党的干部,决定解散组织。党政军领导干部离开部队,由出海口分赴香港或上海,分散到各省去领导斗争。会后,叶挺、聂荣臻守护着生病的周恩来。当时,他的病情已十分严重,连粥都喝不下,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有时神志不清,还喊着:“冲啊!冲啊!”本站而由于部队被打散,留在他身边的叶挺、聂荣臻等既不会说当地话也对当地的路不熟,几个人只有一支小手枪,情况危急。后巧遇当地共产党员杨石魂,在其带领下到达甲子港,准备由甲子港出海去香港。然而,由于甲子港周围敌情严重,为了安全,杨石魂又写信给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由他将周恩来等人接回家中,由其父亲照料,还请来大塘村老中医卢阔为周恩来治病。后遇国民党武装搜村,周恩来等人被转移到南塘圩农民郑阿仲家中,周恩来病情好转后即由甲子港乘船经香港转赴上海等地。周恩来在南塘区委兰湖村的郑阿仲家里,共住了3天。
在郑阿仲一家的细心照料下,周恩来的病情逐渐得到了缓解,他十分感激郑家人对他的照料。临别前,周恩来与郑家人道别,见郑家一贫如洗,郑母用麻包袋作被子,而时已深秋,早晚冷风袭人,便将随身携带的那条毛毯赠予她,以表谢意,并鼓励郑阿仲努力做好革命工作。
如今,岁月磨去了毛毯表面的光泽,而周恩来赠送毛毯的故事还为老百姓津津乐道。1957年,郑家将这条毛毯捐献给陆丰县革命纪念馆。而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将毛毯进行复制用于陈列展出。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八
大家好!我是___班的___。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征服大雪山„„。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九
红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历史多少辛酸,那种鲜亮,那种光芒,深沉而又勇敢。
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从此,刘胡兰开始接触到革命道理,10岁就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为伤员包扎伤口,为战士们运送弹药,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这一年,她才14岁。
后来,刘胡兰回到云周西村领导工作。其间,她曾配合武工队员,将大恶霸石佩怀处死,惹怒了反动派。为了报复,反动派率军突袭云周西村。上级命令刘胡兰转移,但是,为了帮助更多群众和党员转移,她主动要求来坚持斗争。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但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嘴巴这么硬,难道你就不怕死吗?”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要杀要剐由你们”残酷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六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不畏惧,从容地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就这样,年仅15岁的刘胡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毛泽东听到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后,感动地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高度赞扬这个年纪很小的大英雄-刘胡兰。
重读英雄事迹,她那大无畏,勇于奉献的精神让我们热泪盈眶。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英雄浩气传千古,胡兰精神照后人。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当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创新精神,一定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前行!
小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分钟篇十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仅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央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在党史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我们生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无数个像刘胡兰一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所有为新中国英勇奋战,献出生命的英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